首页 / 正文

第十三回 恶朋友丧心谋挑唆蠢汉 俏佳人苦肉计吓杀痴人

作者: 佚名

词曰:

野心被缚,谁不思量脱。为甚死了复活,无奈被人挑拨。女儿虽弱,有谋偏毒恶。到得血流霜锷,方悔此来是错。

右调《霜天晓角》

话说管小姐与兄弟管雷商量卜成仁之事,因说道:“他若再来,除非如此,如此,方能绝得他的念头。”管雷听了,大喜道:“姐姐论得有理。”二人算计停当,且按下不题。

却说卜成仁吃了一吓,逃走回家,气了一夜。到第二日,仍叫人请强之良来,埋怨道:“承兄指教,只道佳期一到手,谁知几乎连性命都送了。”遂将管小姐如何拥剑而坐,又怎生拍剑数骂我许多过恶,又怎生叫四个仆妇将我掀定在椅子上,又怎生自家走出帘来,明晃晃拿着宝剑来杀我。“若不亏带去的四个侍女,两个抱住了她的手,两个拨开了仆妇的手,放我走了,我此时已做无头之鬼矣,哪得又有余生得与兄相会。好妙计!好妙计!”

强之良听了,只急得跌脚道:“兄自家不会射箭,怎反埋怨弓不利。昨夜既是她亲口叫侍儿请你入去,自是绝妙的好机会了,便千金也遣你不出来。你为何这样胆小,只被她一吓,就跑了出来。”卜成仁道:“兄如今说的都是太平话儿,自在话儿。那时节,四个仆妇将我掀紧在椅子上,动也动不得。管小姐却是锦扎身,绣比甲,装束得天仙一般。玉纤纤一双手儿,提着一把光闪闪的宝剑,横眉怒眼的当头劈砍来,终不成这是吓我!”

强之良道:“若不是吓你,难道就是认真杀你。他若是认真杀了你,你一个吏部尚书的独养公子,难道就肯轻轻罢了。她自死是不消说了。尊公若上起本来,奏知朝延,不但他兄弟在家同谋也是个死,就连管侍郎坐个主谋,一死也还难免。我闻得管小姐,好不孝顺,好不能干,怎肯做此劣事拙事。管小姐若果恨你,要害你性命,只消将中门紧闭,叫一个有气力的硬家人,诱你到夹巷一棒打死,引入暮夜奸盗之条,便有罪名,也减一半。何消开了后楼,点得灯火辉煌,请你入去,方才杀你。既要杀你,竟杀罢了,又何须细细数你从前许多没情之处。既要杀你,不拘何等人皆可动手,又何须叫仆妇掀你在椅上,自携宝剑,亲手杀你。她这些做作,皆是一片深心试你在他面上用情的深浅,兄若是个在行的,等他提剑来杀时,只消迎着跪在地下,伸颈含笑受之道:‘我卜某,自仰蒙小姐题诗之后,身心魂梦俱已追随小姐左右,倘书生有福,怜在慨许之,固三生之大幸。即夙世无缘,某愿蒙小姐垂爱,亲手赐戮,则心亦喜,而骨亦香矣。’兄若有此一段深情痴胆,投其机会,包管管小姐掷剑于地,亲手相扶,而同入洞房,共饮合欢矣。兄自误了美事,如何转要怨人,好笑,好笑。”

卜成仁听了强之良这一席话,低了首,想了许久,方微微笑将起来道:“兄这话倒也说得有三分理。哈,正是呢,他既怨我恨我,打帐要杀我,乃是凶恶之事,何须打扮的如此风流。既要杀人,又打扮的风流,则其心情别有所属矣。强兄真有心思,直忖度到此,真要算做一个能人矣。但恨我卜成仁,一时见不到此,胆小了些,忙忙惊走了出来,误了好事。如今却怎生再去?”强之良道:“兄若是放得下管小姐,不思量她,便从此将念头丢开,另去别求。你一个尚书公子,怕没有贵家小姐?”

卜成仁连连摇着头道:“我难道不曾见过,有是有,若要管小姐这般风流娇艳的,真是世上无双,人间少有。向日题诗,顷刻之间三十韵立成,何等文才。昨夜手提宝剑,妆束得翩翩然,不异□家盗金盒的红丝,又何其武。我已惊死,看她一眼,不觉又活转来,若舍她别求,莫说缙云、青田两县,就天下也不能有一人看得上眼了。”强之良道:“兄既爱她,舍她不得,放她不下,只得又换出一副老面孔与一个呆胆来,再去苦缠。”

卜成仁道:“不瞒兄说,老面孔吾所自有。若说胆子,蒙兄说破,就要大些呆些也不难。但要请教,昨既逃走出来,明日复去,却将何为辞?”强之良道:“这不难。只说前日不是怕死,因见小姐盛怒恐怕触犯,只得暂避。今修省了数日,知小姐的气平,故特来领死,终不成她又好拿刀剑来吓你。”

卜成仁听了大喜道:“有理!有理!”遂又拣了一个好日子,捱到黄昏,也不抬轿,竟骑了一匹马,仍旧带了一、二十个家人,并前日的四个侍妾,灯笼火把竟往管府而来,到了府前,见门尚未关,竟一拥而入,走到堂上。又叫四个侍妾入内去禀。

四个侍妾走到后厅,只见厅上,虽然有灯火,却不似前点得雪亮。管小姐依旧坐在厅内帘下看书。那一把宝剑,原明晃晃摆在面前。四个侍妾看得分明,只得上前叩见。管小姐就问道:“想是你家公子,前日不曾死得,今日又来补死么?”四个侍妾道:“家公子正为前日得罪小姐,不曾讲得个明白,故今夜要进来请谢。”

管小姐道:“既做了前生前世的冤家,不是他死,就是我亡,这是躲不脱的。但你四个既来了数番,就是你家公子与我的见证了。凡事须要记得明白,明日大家死后,覆宗绝嗣,你家老爷回来怨恨,你四个人须要禀得明白,都是你家公子自取,却与我无干。快请你家公子进来早早受死,唗!莫要误了时辰。”

四个侍妾见管小姐说的言语厉害,惊得青黄无主,没话答应。走了出来,对卜成仁说道:“我看这管小姐不是好惹的,公子不要进去惹她吧。只怕一惹,就要惹出祸来。”卜成仁因有了强之良的成算在胸中,胆又大了,遂大喝一声道:“唗!莫要胡说!”竟大步进了入去。

才进到厅前,早望见一班侍女,有七、八个拥着管小姐,手携宝剑,立在厅上。两旁又列着二、三十个家人、媳妇,俱手执灯笼相照。卜成仁脚才跨进厅,即早听见管小姐在上面大骂道:“草木不分的野兽畜生!这等门楣相当的好姻缘,你既有心,怎不央在朝的贵重冰人撮合,不知听信了甚么奸人的计策,却这般逞强用暴,威逼人到必死之路。前日既去,为何今日又来,定是冤家相遇,若不一死一亡,如何得能开交!”就手提宝剑,要走下厅来砍。

卜成仁忙说道:“非不知礼,但自恨诗书无灵,难邀朦瞎之誉,非敢妄逞,希图销逾路,近侥幸苟且之容。谁知小姐文莫能加,武又不屈,欲潜身退厅,奈银河咫尺,心又不死。今再三自惴,与其生而相睽,不如死而相傍。故大胆重来,并无别念,只求小姐亲赐一剑,便含笑入地矣。”一面说,一面就俯伏于地,延颈受戮。

管小姐正走下来,提剑要杀。忽见他俯伏在地,只得转缩住了手,顿一顿足,说道:“真冤家,真冤家!你既有这一片好情,为何又行许多恶事?就是我今杀了你,我也是一死。我若不先杀你,竟自死了,恐怕你尚书力量大,又要脱罪逃死。你今既甘心领死,我倒不加杀你。罢,罢,罢,我但自家死了,完了这一场冤孽,你之死不死,我也不来管你了。卜成仁,卜成仁,不知我前生前世与你有甚冤仇,今世只凌逼到这个田地。我虽容你,只怕天理也不容你。”遂将宝剑在台上一拍道:“我管青眉死得好苦也!”就掣剑自刎。

众家人媳妇是吩咐下的,只得小姐拍得剑响,便假做慌张,将提灯丢下大叫道:“不好了,小姐自刎了!”飞赶上前来救解。提灯丢下,厅上一时昏暗。急急再点起,提灯来看时,只见小姐横躺在地下,宝剑丢在一边,颈边并满面满身都是血。众侍妾、仆妇俱大哭起来道:“不好了,小姐刎死了!”

卜成仁初伏在地下,见管小姐不来杀他,以为得计。及听见众人哭做一团嚷道:“小姐刎死了。”吃了一惊,连忙爬起来看时,早看见小姐血肉模糊的死在地下,众侍妾围绕着哭泣。卜成仁竟吓呆了,走也走不动。亏带去的四个侍妾,拖他下阶道:“还不快走,更待何时!”

才走得下阶,早听得里面有人传说,小公子吩咐:“千万莫要放走了卜成仁。”卜成仁听得分明,愈加着忙,往外乱跑,心慌脚软,只跌了两交,方走出厅外,忙叫家人扶他上马,怎奈心慌脚软,越爬越爬不上去。几个家人搀扶上马,飞一般的跑去了。跑到家,扶下马,搀得入去,竟象痴了的一般。坐了半响,还说不出话来。

后面的家人得知了凶信,方领着四个侍妾一哄逃走来家。卜成仁因问四个侍妾道:“她一向恨恨要杀我,为何今日转自杀了?”四侍妾道:“管小姐原来要杀公子,因见公子伏在地下,转不忍下手,故自杀了。她曾说破道:‘我虽自杀,只怕公子这一死也不能免。’方才公子幸跑得快,出来了,后面只听得连声叫:‘捉公子。’”卜成仁道:“我如今跑脱了,不知可能免祸么?”四侍妾道:“我们下人,如何得知?公子还须与高人商量。”卜成仁点头道:“是。”

此时,强之良还留在后园中住着等信,忙叫家人去请来商量。不期强之良打听得知管小姐自刎死了,晓得事情弄得大了,卜成仁自然要埋怨他,遂不顾性命卷了行李,连夜走了。

家人忙来报知,卜成仁只是跌脚道:“这样恶人,他哄我坐在竿头,却将梯子移去,叫我怎得下来?”自家一时没主意,只得叫了几个心腹家人来商议。有一个道:“公子三、五十人,灯笼火把,到管家做亲,谁不知道。今管小姐自刎死了,不是公子逼死,却推得那一个。”又一个道:“今日公子若被他捉住,便没法解救,幸喜逃走了回来。莫若且逃到别处躲些时,胡赖一番,再做道理。”又一个道:“要躲除非躲到京里,求老爷作主,只说是一向随在任上。青田县威逼死管小姐的,是光棍假充。”

又一个道:“管老爷既不在家,凡家中一应事务,都是小姐把握。若小姐活着,她为人千伶百俐,便难说话。她如今又死了,只有一个小公子,才十二、三岁,只读死书,晓得些甚么。公子若央青田县大爷,去哄管公子出了纸笔,报称别项情由,不缠到公子身上,立定文案。任管侍郎明日回家,怎生污秽,公子便好分辩。”卜成仁听了,大喜道:“这一论甚是中听。”

捱过了一夜,到次日清晨,到青田县来见李知县。一见了,卜成仁就纳头四拜,求他救命。李知县忙惊问道:“为着何事贤契这等慌张?”卜成仁将椅子移近前,低低将他去求亲,逼死管小姐之事,细细说了一遍。要求他,去哄管公子一张纸笔来分豁开他,立个案,以为后日好脱卸。

李知县听见说管小姐自刎死了,便也老大吃了一惊道:“这事贤契也忒做得孟浪。既是长孙肖逃去死了,管小姐身子无主,禀知尊公大人,邀几位势利贵臣为媒,向管侍郎去求,怕他不从。再不然,就请圣旨赐婚。以尊翁大力,与阁里相通,也是做得来的。兄为何急急忙忙如此妄作。你看那管小姐咏雪诗才,何等精工。况父在朝而前婚未绝,焉肯畏兄粗豪,即废礼苟合。此一死,风化所关,若究起罪来,都加一等。”

卜成仁听了,忙又跪一跪道:“若凭老父母大人天恩垂救,自当衔结奉报。”李知县因扯他起来道:“既蒙赐教,自当为兄周旋。兄且请回,本县少刻即到管府去探个消息,再来奉复。”卜成仁又再三恳求,方才退去。正是:

生路不寻寻死路,正人不做做邪人。

谁知死路邪人走,不独伤名又损身。

李知县受了卜成仁之托,坐过早堂,即上轿到管侍郎家来探望。先差人拿名帖去通知管雷,管雷只得穿了兄弟的孝服,到门前来迎接。李知县轿到了,管雷迎接到厅上坐下。李知县就先问道:“今早地方来报,昨夜令姊这场大变,本县不胜惊骇,不知是为何而起?特来请教。”管雷垂泪道:“只因家父在朝,儿女孤弱,家门不幸遭此惨变,本当报知老父母大人。因治门生尚在童穉,故不敢以卑微哀苦,上渎公延。怎返辱老父母大人临下存恤,感激不胜。”

李知县道:“起祸毕竟还是何人?贤契此时纵不出词讼理,也须道个纸笔,将其事始末报知本县。容本县替你立一个案,候明日尊公回时,也好追究。”管雷道:“出纸笔未免要指名姓。指称名姓,未免要伤奸人。若伤奸人,则前祸未及受尽,而后祸又至矣。治门生一童穉,如何存立?伏望老父母大人,念家父一日之雅,置之不问,则死者虽死,而生者或尚可苟免,则感恩无地矣。”李知县道:“贤契既有此远虑,本县何敢过强。但不知此时,令姐作何料理?”

管雷说道:“已棺殓停于旁室矣。”李知县道:“既已棺殓,本县礼当一拜。”管雷辞谢道:“卑幼惨死,又不成丧,怎敢劳老父母大人之吊。”李知县道:“忝在通家,况前咏雪佳章,又已捧诵。今既到此,安可失礼。”

管雷再三辞谢,李知县执意不肯。只得叫家人开了中门,引入后厅旁边一间小厅上。李知县早看见中间停着一口棺木,左边香几上,供着血模糊的宝剑;右边交椅上,搭着一领血染透的衣裳。伴柩的十数个侍妾,看见有人来吊丧,“小姐,小姐”的哭将起来。李知县看见,殊觉惨然,遂要行拜吊之礼。管雷再三拦住,只作得四揖。

揖罢,管雷又请李知县到前厅拜谢。谢毕,李知县又说道:“令姐遭如此惨祸,所关非小。本县又亲闻亲见,怎漠然不一追究。此虽贤契高明,但恐异日尊公老大人归来,罪及本县,则本县无辞了。贤契还该熟思?”管雷道:“家父还时,老父母这段高情,当先达上,定然深感。若嗔疏失,皆治晚生畏祸之罪也。”李知县听了,叹息道:“贤契少年老成,真可敬也。”只因这一敬,有分教:

抱奸恶心肠,受糊涂罪业。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四回 小娇娃柜中暗消魂·
  第六回  吴来子巧赚多娇 老虔婆夜拷玉女·东鲁落落平生
  第八回 义仆还自守 浪子宁不回·梦觉道人
  第一百三回 擒刘奉总督大调兵·储仁逊
  第十八回 卜神课瞎子吃耳光 唱山歌滑头剪辫子·陆士谔
  第四十一回 破邪术元将施威 逃海外番师大败·
  第十八回苏知府螟蛉有子·
  第三十六 劈破莲蓬·邺华生
  第04回 为守风江中遇美 因步月邗上被偷·刘璋
  卷三 乞儿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李渔
  第二十七回 夸神力猛士服黄须 受聘金拳师进丹桂·梦花馆主
  序言·陈端生
  第三十二回 亲上亲才郎求月老 喜中喜表妹作新人·陈朗
  第十回凭好梦鬼窟全生·岐山左臣
  第三十七回 怀听歌事因惊艳变 蓄谋敬酒饵肯忍羞吞·张恨水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