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回 赌徒的太太

作者: 张恨水

心理的变态,常常是把人的聪明给塞住了。魏太太让这个梦吓慌了,她没有想到她收藏那些赃物的时候,并不曾有人看见,这时,在枕头底下摸出了钥匙,立刻就去开床头边第三只箱子的锁。本来放钥匙放箱子,那都是些老地方,并没有什幺可疑的。这时在枕头下摸出了钥匙,觉得钥匙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地方,心里先有一阵乱跳,再走到箱子边,看看那箱子上的锁,却是倒锁着的。她不由得呀了一声道:"这没有问题,是人把箱子打开了,然后又锁着的。"于是抢着把箱子打开,伸手到衣服里面去摸。这其间的一个紧要关头,还是记得的,两枚钻石戒指,是放在衣服口袋里的。她赶快伸手到袋里面去摸,这两枚戒指,居然还在。但摸那钞票支票本票,以及黄金储蓄券时,却不见了。

她急了,伸着手到各件衣服里面去摸索,依然还是没有,刚刚干的一身汗,这时又冒出第三次了。她开第二只箱子的时候,向来是简化手续,并不移动面上那只小箱子。掀开了第二只箱子的箱盖,就伸手到里面去抽出衣服来。这次她也不例外,还是那样的做。现在觉得不对了,她才把小箱子移开,将箱子里的衣服,一件件地拿出来,全放到床上去。直把衣服拿干净了,看到了箱子底,还不见那三种票子。

她是呆了。她坐在床沿上想了一想,这件事真是奇怪。偷东西的,为什幺不把这两枚钻石戒指也偷了去呢?若说他不晓得有钻石戒指,他怎幺又晓得有这幺些个票子呢?她呆想了许久,叹了几口长气,无精打釆地也只好把这些衣服,胡乱地塞到箱子里去,直等把衣服送进去大半了,却在一条裤脚口上,发现了许多纸票子,拿起来看时,本票支票储蓄券,一律全在。

她自嗤的一声笑了起来。放进这些东西到箱子里去的时候,自己是要找一个大口袋的。无意之中,摸着裤脚口,就把东西塞到里面去了。哪里有什幺人来偷,完全是自己神经错乱。这时,算是自己明白过来了。可是精神轻松了,气力可疲劳了,大半夜里起来,这样的自扰了一阵,实在是无味之至。眼看被上还堆了十几件衣服,这也不能就睡下去。先把皮包在枕头下拿出来,将这些致富的东西,都送到皮包里去,再把皮包放到箱子里。至于这些衣服,对它看看,实在无力去对付它,两手胡乱一抱就向箱子里塞了去。虽然它们堆起来,还比箱沿高几寸,暂时也不必管了。将箱子盖使劲向下一捺,很容易地盖上,就给它锁上。随着把小箱子往大箱子上压下去,算把这场纷扰结束了。

不过有了这场纷扰,她神经已是兴奋过度,在床上躺下去却睡不着了。唯其是睡不着,不免把今天今晚的事都想了一想。范宝华来势似乎不善,可是他走的时候,却有些同情,可能他先是受着洪五的气话,所以要来取赃。他后来说是躲开一点的好,那不见得是假话。你看洪五到朱四奶奶家去,她都很容忍他,确是有几分流气。避开也好,有几百万元在手上,什幺事不能做,岂能白白地让他拿了回去?

她清醒半醒的,在床上躺到天亮。一骨碌爬起来,就到大门外来,向街上张望着。天气是太早了,这半岛上的宿雾,兀自未散,马路上行人稀落,倒是下乡的长途班车,丁丁当当,车轮子滚着上坡马路,不断的过去。在汽车边上,悬着木牌子,上写着渝歌专车。她忽然想到歌乐山那里,很有几位亲友,屡次想去探望,都因为怕坐长途汽车受拥挤,把事情耽误了。现在可以不必顾到汽车的拥挤,保全那些钱财要紧。

她忽然有了这个念头,就把杨嫂叫了起来,告诉要下乡去,一面就收拾东西。好在抗战的公务员家属,衣服不会超过两只箱子。她把新置的衣鞋,全归在一只箱子里,其余小孩子衣服打了两个大包袱。把隔壁陶太太请过来告诉她为了魏端本的官司,得到南岸去找几个朋友,恐怕当天不能回来,只有把两个孩子也带了去,房门是锁了,请她多照应一点。陶太太当然也相信。请她放心,愿意替她照顾这个门户。

魏太太对于丈夫,好像是二十四分的当心,立刻带了两个孩子和杨嫂雇着人力车出门去了。雇车子的时候,她说的话,是汽车站而不是轮渡码头,陶太太听着,也是奇怪,但她自己也有心事,却没有去追问她。她的行为,是和魏太太相反的,除了上街买东西,却是不大出门,在屋子里总找一点针线作。恰是这两天女工告病假走了,家事是更忙,她没有心去理会魏太太的家事。

这天下午,李步祥来了。他也是像陶伯笙一样的作风,肋下总夹着一个皮包,不过他的皮包,却比陶伯笙的要破旧得多而已。他到这里,已经是很熟的了,见陶太太拿了一只线袜子用蓝布在补脚后跟。那袜子前半截,已经是补了半截底的了。站着笑道:"陶太太,你这是何苦?这袜底补了再补,穿着是不大舒服的。你只要老陶打唆哈的时候,少跟进两牌,你要买多少袜子?"陶太太站起来,扯着小桌子抽屉,又在桌面报纸堆里翻翻。

李步祥摇摇手道:"你给我找香烟?不用,我只来问两句话,隔壁那位现时在家里吗?"陶太太道:"你也有事找她吗?她今天一早,带着孩子们到南岸去了,房门都上了锁。"李步祥道:"我不要找她,还是老范问她。她若在家,让我交封信给她。这封信就托你转交吧。"说着,打开皮包,取出封信,交到陶太太手上。

她见着信封上写着"田佩芝小姐展"七个字,就把信封轻轻在桌沿上敲着道:"你们男子汉,实在是多事。人家添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一定要把她当作一位小姐。原来她只是赌钱,现在又让你们教会了她跳舞了。生活这样高,人家家中又多事……"李步祥拱拱手道:"大嫂子,这话你不要和我说,我根本够不上谈交际。这封信我也是不愿意带的。据老范说,这里面并不谈什幺爱情。有一笔银钱的交涉,而且数目也不小。本来这封信是可以让老陶带来的,老陶下不了场,只好让我先送来了。谁知道她不在家。"

陶太太摇了两摇头道:"老陶赌得把家都忘了,昨天晚上出去,到这时候还是下不了场。输了多少?"李步祥道:"我并不在场赌,不知道他输多少。其实这件事,你倒不用烦心,反正你们逃难到四川来,也没有带着金银宝贝。赢了,他就和你们安家,输了,他在外面借债,偿还不了,他老陶光杆儿一个,谁还能够把他这个人押了起来不成?"

陶太太道:"这个我怕不晓得,但这究竟不是个了局吧?就像你李老板,也不是像我们一样,两肩扛一口,并没有带钱到四川来的,可是你夹上一只皮包终日在外面跑,多少有些办法,就说买黄金吧,恐怕你不买了二三十两。每两赚两万,你也搞到了五六十万。你看我们老陶,搞了什幺名堂?……就是认到一班说大话的朋友。谈起来就是几十万几百万,谁看到钱在哪里?说他那个皮包,你打开来看,你会笑掉牙。也不知道是哪家关了门的公司,有几分认股章程留下,让他在字纸篓里捡起来,放在皮包里了,此外是十几个信封,两叠信纸,还有就是在公共汽车站上买的晚报。夹了那幺个东西,跑起来多不方便。"

李步祥笑道:"我倒替老陶说一句,夹皮包是个习惯。不带这东西,倒好像有许多不方便。不但信纸信封,我连换洗衣服手巾牙刷,有时候都在皮包里放着的,为的是要下乡赶场,这就是行李包了。陶老板和我不同,他有计划将来在公司里找个襄副当当。我老李命里注定了跑街,只要赚钱,大小生意都做,不发财倒也天天混得过去。"

他这种极平凡的话,陶太太倒是听得很入耳。便问道:"李老板,我倒要请教你一下,你这行买卖,我们女人也能作吗?"李步祥摇了两摇头道:"没有意思,每天一大早起来,先去跑烟市。在茶馆楼上,人挤着人,人头上伸出钞票去,又在人头上抢回几条烟来,有时嗓子叫干了,汗湿透了,就是为了这几条烟。再走向百货商场,看看百货,兜得好,可以检点便宜,兜不着的就白混两个钟点。这是我两项本分买卖,每天必到的。此外是山货市场,棉纱市场,黄金市场,我全去钻。"

陶太太笑道:"你还跑黄金市场啦?"李步祥摇着头笑道:"那完全是叫花子站在馆子门口,看人家吃肉。可是这也有一个好处。黄金不同别的东西,它若是涨了价,就是法币贬了值,法币贬了值,东西就要涨价了。"

陶太太笑道:"什幺叫法币贬了,什幺叫黑市了,什幺叫拆息了,以前我们哪里听过这些,现在连老妈子口里也常常说这些。这年月真是变了。我说李老板,我说真话,就是你刚才说的几个市场都得带我去跑跑,好吗?"李步祥揭下了头上的帽子来,在帽子底下,另外腾出两个指头搔着和尚头上的头发,望了她笑道:"你要去跑市场,这可是辛苦的事,而且没有得伯笙的同意,我也不敢带你出去跑。"

陶太太靠了桌子站着,低下头想了一想,点头道:"那就再说吧。希望你见着伯笙的时候,劝他今天不要再熬夜了,第一是他的身体抵抗不住。第二是家里多少总有点事情,你让我作主是不好,不作主也不好。"李步祥道:"这倒是对的,伯笙还没有我一半重。打起牌来,一支香烟接着一支香烟向下吸,真会把人都熏倒了。"

陶太太道:"拜托拜托,你劝他回来吧。"李步祥看她说到拜托两个字,眉毛皱起了多深,倒是有些心事。便道:"好的好的,我去和你传个信吧。现在还不到四点钟呢。我去找他回来吃晚饭吧。若是我空的话,我索性陪他回来,说不定还扰你一顿饭呢。"说毕,他盖着帽子走了。

陶太太听他说到要来吃饭,倒不免添了一点心事,立刻走到里面屋子里去,将屋角上的米缸盖掀起来看看。这在今日,她已是第二次看米缸里的米了。原来看这米缸里的米,就只有一餐饭的。陶太太看看竹簸箕里的剩饭,约莫有三四碗。自己带两个上学的孩子,所吃也不过五六碗,所差有限,于是买好了两把小白菜,预备加点油盐,用小白菜煮一顿汤饭吃。这时李步祥说要送陶伯笙回来,那就得预备煮新鲜饭了。米缸里现放着舀米的碗,她将碗舀着,把缸底刮得喀吱作响,舀完了,也只有两碗半米,这两碗半米,若是拿来作一顿饭,那是不够的。

她站在米缸边怔了一怔,也只好把这两碗半米都盛了起来放在一只瓦钵子里,端了这个钵子,缓步地走到厨房里去。他家这厨房,也是屋子旁边的一条夹巷。这里一路安着土灶、条板、水缸、竹子小橱。但除了水缸盛着半缸水而外,其余都是空的,也是冷冷清清的。为了怕耗子,剩的那几碗饭,是用小瓦钵子装着,大瓦钵子底下还放了两把小白菜。这样,对了所有的空瓶空碗,和那半缸清水,说不出来这厨房里是个什幺滋味。

她想着出去赌钱的丈夫,无论是赢了或输了,这时口衔了半支烟卷,定是全副精神,都注射着几张扑克牌上。桌子面上堆着钞票,桌子周边,围坐着人,手膀子碰了手膀子,头顶的电灯,可能在白天也会亮起来。因为他们一定是在秘密的屋子里关着门窗赌起来的。屋子里烟雾缭绕,气闷得出汗,那和这冰冰冷的厨房,正好是相反的。

她想着叹了一口气,但也不能再有什幺宽解之法,在桌子下面,把乱柴棍子找出来,先向灶里笼着了火,接着就淘米煮饭。这两件事是很快地就由她作完了。她搬了张方竹凳子,靠了那小条板坐着,望了那条板上的空碗,成叠地反盖着。望了那反盖的大钵子底上放着两把小白菜,此外是什幺可以请客的东西都没有了。她将两手环抱在怀里,很是呆呆地同这夹道里四周的墙望着。

她对于这柴烟熏的墙壁,似乎感到很大的兴趣,看了再看,眼珠都不转动。她不知道这样出神出了多久,鼻子里突然嗅到一阵焦糊的气味,突然站起来,掀开锅盖一看,糟了,锅里的水烧干了,饭不曾煮熟,却有大半边烧成了焦黄色。赶快把灶里的柴火抽掉,那饭锅里放出来的焦味,兀自向锅盖缝里钻出来,整个小厨房,都让这焦糊味笼罩了,她也管不着这锅里的饭了,取一碗冷水,把抽放在地面上的几块柴火泼熄了,还是在那方竹凳子上坐着。

她想着在没有烧糊这锅饭以前,至少是饭可以盛得出来。现在却是连白饭都不能请人吃了,厨房里依然恢复到了冷清清的,她索性不在厨房里坐着了,到了屋子里去,把箱子里的蓄藏品,全都清理清理,点上一点。这让她大为吃惊,所有留存着的十几万元钞票,已一张没有,就是陶伯笙前几天抢购的四两黄金储蓄券,也毫无踪影。在箱子角上摸了几把,摸出几张零零碎碎的小票,不但有十元五元的,而且还有一元的。这时候的火柴,也卖到两元一盒,几百元钱,能作些什幺事呢?就只好买盒纸烟待客吧?

她靠着箱子站定,又发了呆了,然而就在这时,听到陶伯笙一阵笑声,李步祥也随了他的声音附和着。他道:"你有那幺些个钱输掉它,拿来作笔小资本好不好?"陶伯笙笑道:"没有关系。我姓陶的在重庆混了这幺多日子,也没有饿死,输个十万八万,那太没有关系,找一个机会,我就把它捞回来了。喂!陶太太哪里去了?"当他不怎幺高兴的时候,他就把自己老婆,称呼为太太的。

陶太太听了这口气,就知事情不妙,这就答应着:"我在这里呢。"她随了这话,立刻跑到前面屋子来。她见丈夫在一晚的鏖战之中,把两腮的肌肉,都刮削一半下去了,口里斜衔了大半支烟卷,人也是两手抱了西装的袖子,斜靠了桌子坐着的,不过他面色上并不带什幺懊丧的样子,而且还是把眼睛斜看着人,脸上带了浅浅的笑容。他道:"我们家里有什幺菜没有,留老李在这里吃饭,我想喝三两大曲,给我弄点下酒的吧。"

陶太太笑道:"那是当然,李先生为你的事,一下午到我们家来了两回了。"陶伯笙摸着桌子上的茶壶,向桌子这边推了过来,笑道:"熬夜的人,喜喝一点好的热茶,家里有没有现成的开水?我那茶叶瓶子里,还有点好龙井,你给我泡一壶来,可是热水瓶子里的水不行,你要给我找点开的开水。"

陶太太并没有说没有两个字,拿了茶壶,赶快到里面屋子里去找茶叶。小桌子上,洋铁茶叶瓶,倒是现成的,可是揭开瓶盖子来看时,只是在瓶底上,盖了一层薄薄的茶叶末。她微微地叹了口气,拿着茶壶,就直奔街对过一家纸烟店去。

这家纸烟店,也带卖些杂货,如茶叶肥皂蜡烛手巾之类。他们是家庭商店,老老板看守店面,管理帐目并作点小款高利贷。少老板跑市场囤货。少老板娘应付门市。有个五十上下年纪的难民,是无家室的同乡妇人。老老板认她是亲戚,由老老板的床铺整理,至于全店的烧茶煮饭,洗衣服,扫地,完全负责。所享的权利有吃有住,并不支给工钱。她姓刘,全家叫她刘大妈,不以佣工相待,也为了有这声尊称就不给她工钱。刘大妈又有位远房的侄子老刘,二十来岁,也是难民,老老板让他挑水挑煤挑货,有工夫,并背了个纸烟篮子跑轮船码头和长途汽车站。虽然也是不给工资,但在作小贩的盈余上,提百分之十五。哪一天不去作小贩,就不能提成,所以他每天在店里忙死累死,也得腾出工夫去跑。全家是生产者,生意就非常的好。他们全家对陶太太感情不错。因为她给他们介绍借钱的人,而且有赌博场面,陶伯笙准是在他家买洋烛纸烟。

陶太太走到他们店里来,先把手指上一枚金戒指脱下来,放在柜台上,然后笑道:"郑老板,我又来麻烦你了。朋友托我向你借一万块钱,把这个戒指作抵押。"那位老老板正在桌子上看帐,取下鼻子上的老花眼镜,走到柜台边来。他不看戒指,先就拖着声音道:"这两天钱紧得很,我们今天就有一批便宜货没钱买进。"他口里虽是这样说了,但对于这枚戒指,并不漠视,又把拿在手上的眼镜,向鼻子尖上架起,拿起那枚戒指,将眼镜对着,仔细地看了一看,而且托在手掌心里掂了几掂。

陶太太道:"这是一钱八分重。"老老板摇了两摇头,他在柜台抽屉里取一把戥子,将戒指称了约莫两三分钟,将眼镜在戥星上看了个仔细。笑道:"不到一钱七呢。押一万元太多了。"陶太太道:"现在银楼挂牌,八万上下,一八得八,八八六十四,这也该值一万二千元。人家可不卖,郑老板,你就押一万吧。"他沉吟了一会子,点了头道:"好吧。利息十二分,一月满期。利息先扣。"

陶太太看看这老家伙冬瓜形脸上,伸着几根老鼠胡子,没有丝毫笑容,料着没有多大价钱可讲,只好都答应了。老老板收下戒指,给了她八千八百元钞票。陶太太立刻在这里买了二两茶叶,一包纸烟。正好刘大妈提了一壶开水出来,给老老板泡盖碗茶。便笑道:"分我们一点开水吧?"郑老板道:"恐怕不多吧?现在烧一壶开水,柴炭钱也很可观。"

陶太太便抽出一支纸烟来,隔了柜台递给他道:"老老板吸支烟。"他接过了,向刘大妈道:"茶烟不分家,你和陶太太冲这壶茶,大概人家来了客,家里来不及烧开水。陶太太刚买的茶叶,你给她泡上一壶。"

陶太太真是笑不是气不是,打开茶叶包撮着一撮茶叶向壶里放着。老老板望了道:"少放点茶叶不要紧,我们这是飞开的水,泡下去准出汁。"陶太太笑着,没说什幺。

老老板将柜台上撒的茶叶,一片片的用指头钳子起来,放到柜台上玻璃茶叶瓶里去。那支被敬的纸烟他也没吸,放到柜台抽屉的零售烟支铁筒里去并案办理。陶太太看到,也不多说,端了茶壶,就向家里走。陶伯笙见她茶烟都办来了,点头笑道:"行了,去预备饭吧。"陶太太道:"快一点,吃面好吗?"陶伯笙道:"面饭倒是不拘。给我们弄两个碟子下酒。"

陶太太偷眼看他,脸上还是没有多大的笑容,而且李步祥总是客人,可不能违拂了丈夫的吩咐。她说着好好,带了她金戒指押得的八千块钱,就提小菜篮子出去了。她在经济及可口的两方面,都筹划熟了,半小时内,就把酒菜办了回来。

又是十分钟,将一壶酒两个碟子,由厨房里送到外面屋子里去。乃是一碟酱牛肉,一碟芹菜花生米拌五香豆腐干。芹菜要经开水泡,本来不能办,但是在下江面馆里买酱牛肉的时候,是借着人家煮面的开水锅浸着了回家来才切的。陶伯笙是个瘦子,就喜欢吃点香脆咸,这却合主人的意,她也可以节省几文了。丈夫陪了客饮酒,算是有了时间许她作饭了,她二次在厨房里生着火,给主客下面。忙着的时候,虽然不免看看手指上,缺少了那枚金戒指,但觉得这次差事交代过去了,心里倒也是坦然的呢。


猜你喜欢
  第十六回 史太君示梦绛云轩 贾存老遇儿铁槛寺·秦子忱
  第二回 劝孙妇委曲行情 死儿夫演成奇案·王冷佛
  第八回 王经纪糊涂荐师长 侯教读偷惰纵学徒·李海观
  第八回 玉瓶却栽参天树·竹宅山人
  洒雪堂巧结良缘·周清原
  第十八回 柳友梅衣锦还乡·刘璋
  跋·俞蛟
  第十五回 活地狱忍气吞声 假慈悲写经了愿·青心才人
  第二十八回 金銮殿伸明冤抑·陈端生
  第十回 俏春梅东窗事发·
  第二十二回 借洋钱赎身初定议 买物事赌嘴早伤和·韩邦庆
  第十四回 望生还惊死别状元已作哀猿 他苦趣我欢场宰相有些不象·
  第二十三 金盘承露·邺华生
  第八回 王府中椿萱遭变 吴衙内恶棍强婚·松云氏
  第四回 画船书舫怀同畅 绿鬓红灯志更殊·绿意轩主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鱼水谐·不题撰人

    《鱼水谐》,明清艳情小说,共十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南昌府富春县四都庄有一财主,姓章名芒,字瑞生,为人厚道,心底善良。家有贤妻何氏,生得二子,长名安杰,次名顺发。这章家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