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回家后的苦闷
陶伯笙问太太的这句话,觉得是很平常,太太竟因这句话哭了起来,倒是出于意外的,因道:"猪血这东西,我看是不大干净,吃到嘴里,也没有什幺滋味,我说句不好,也没有多大关系,你怎幺就伤心起来了?"陶太太在衣袋里掏出一方旧手绢,揉擦着眼睛,淡淡地道:"我也不会吃饱了饭,把伤心来消遣。我流泪当然有我的原因,现在说也无益,将来你自然会明白。"
陶伯笙笑道:"我有什幺不明白的。无非是你积蓄下来的几个钱,为家用垫着花了。这有什幺了不起,明后天我给你邀一场头,给你打个十万八万的头钱,这问题就解决了。"陶太太道:"说来说去,你还是在赌上打主意,你脑筋里,除了赌以外,就想不到别的事情吗?"
陶伯笙望了她道:"咦!怎幺回事,你今天有心和我别扭吗?你可不要学隔壁魏太太的样子。她和丈夫争吵的结果,丈夫坐了牢,她自己把家丢了。躲到乡下去,你看这有什幺好处?"陶太太道:"我和魏太太学?你姓陶的一天也负担不起。人家金镯子钻石戒指,什幺东西都有。我只有一枚金戒指,昨天晚上,就押出去给你打酒喝了。你一天到晚夹了只破皮包,满街乱跑。你跑出了什幺名堂来?你还不如李步祥,人家虽是作小生意买卖出身的,终年苦干,多少总还赚几个钱。你有什幺表现?你说吧。"
陶伯笙道:"我有什幺表现?在重庆住了这多年,我并没有在家里带一个钱来,这就是我的表现。"陶太太笑了一声道:"你在重庆住了这多年没有在家里带钱来,那是不错。可是马上胜利到来,大家回家,恐怕你连盘缠钱都拿不出来。你在重庆多年有什幺用?你就是在重庆一百年,也不过在这重庆市上多了一个赌痞。"
陶伯笙把脸一沉道:"你骂得好厉害。好,你从今以后,不要找我这赌痞。"说着,一扭身走到外面屋子里去,提了他那个随身法宝旧皮包,就出门去了。
陶太太在气头上,对于丈夫的决绝表示,也不怎样放在心上,可是他自这日出去以后,就有三天不曾回来。陶太太卖血的几个钱,还可以维持家用。虽然陶伯笙三天没有回家,她还不至于十分焦急。这日下午,她正闷坐在外面屋子里缝针线,一面想着心事,要怎样去开辟生财之道,而不必去依靠丈夫。忽然外面有个男子声音问道:"陶先生在家吗?"她伸头向外看时,是邻居魏端本。
他是新理的发,脸上刮得光光的。头上的分发也梳得清清楚楚。只是身上穿的灰布中山服脏得不像样子,而且遍身是皱纹,这就立刻放下针线迎到门外笑道:"魏先生回来了,恭喜恭喜。"他的脸子,已经瘦得尖削了,嘴唇已包不着牙齿。惨笑了道:"我算作了一回黄金梦,现在醒了,话长,慢慢地说吧,我现在已经取保出来了,以后随传随到,大概可以无事,我太太带着两个孩子到哪里去了?"
陶太太道:"她前几天,突然告诉我,要到南岸去住几天,目的是为魏先生想法子,到南岸什幺地方去了,我不知道,她把钥匙放在我这里,小孩子都很好,你放心。"
魏端本道:"我家杨嫂,也跟着她去了?"陶太太进里面屋子去取出钥匙交给了他,向他笑道:"杨嫂跟着她去是对的,不然,你那两个孩子,什幺人带着呢。你回去先休息休息吧,慢慢再想别的事。我想,我们都得改换一下环境,才有出头之日。老是这样的鬼混,总想捡一次便宜生意作,发一笔大财,这好像叫花子要在大街上捡大皮包,哪有什幺希望?"
魏端本走回家去,看到房门锁着,本来也就满心疑惑,现在听了她的话,更增加了自己的疑团,但是急于要看着自己家里变成了什幺样子,也不去追问了,说了声回头见,赶快地走回家去。
打开锁来,先让他吃了一惊,除了满屋子里东西抛掷得满床满桌满地而外,窗子是洞开的,灰尘在各项木器上,都铺得有几分厚,正像初冬的江南原野,草皮上盖了一层霜。床上只剩了一床垫的破棉絮,破鞋好几双,和一只破网篮,都放在棉絮上。桌上放着一只铁锅,盖住了些碗盏,一把筷子,塞在锅耳子里,油盐罐子和酱醋瓶子,代替了化妆品放在五屉桌上,地面上除了碎报纸,还有几件小孩的破衣服。他站着怔了一怔。心想太太这决不是从容出门,必定是有什幺急事,慌慌张张就走了,想当年在江苏老家,敌人杀来了,慌忙逃难,也不过是这种情景,这位夫人,好生事端,莫不是惹了什幺是非了。
他在屋子中间呆站了一会,丝毫没有主意,后又开了外边屋子的门,这屋子的窗子是关的,里面的东西,都也是平常的布置。他到厨房里去,找到了扫帚掸子,把外面屋子收拾了一番,且坐着休息五分钟。但就是这五分钟,只觉得自己心里,是非常的空虚,出了看守所,满望回得家来,可以得着太太一番安慰,至少看到自己两个孩子,骨肉团聚之后,也可以精神振奋一下。然而……他这个转念还没有想出来,桌子下面瑟瑟有声。低头看时,两只像小猫似的耗子,由床底下溜出来。后面一只,跟着前面这只的尾子,绕了桌子四条腿,忽来忽去,闹过不歇。重庆这个地方,虽然是白天耗子就出现的,可是那指着人迹稀少的地方而言,像外边这间屋子,乃是平常吃饭写字会客的地方,向来是不断人迹的。这时有了耗子,可见已变了个环境。他立刻哀从中来,只觉一阵酸气,直透眼角,泪珠就要跟着流出来。
他又想着,关在看守所里,受着那样大的委屈,自己也不肯哭,现在恢复了自由,回到了家里,还哭些什幺?于是突然地站起,带着扫帚掸子,又到里面去收拾着。两间屋子都收拾干净了,向冷酒店的厨房里,舀了一盆凉水擦抹着手脸。看看电灯来火,口也渴了,肚子也饿了,这个寂寞的家庭,实在忍耐不下去。锁了门出去,买了几个热烧饼,带到小茶馆里,打算解决一切。
重庆的茶馆,大的可以放百十个座头,小的却只有两三张桌子,甚至两三张桌子也没有,只是在屋檐下摆下几把支脚交叉的布面睡椅,夹两个矮茶几而已。作风倒都是一样,盖碗泡茶约分四种,沱茶、香片、菊花、玻璃。玻璃者,白开水也。菊花是土产,有铜子儿大一朵,香片是粗茶叶片子和棍子,也许有一两根茉莉花蒂,倒是沱茶是川西和云南的真货,冲到第二三次开水的时候,酽得带苦橄榄味。此外是任何东西不卖,这和抗战时期的公务人员生活,最是配合得来。在三十四年春天,还只卖到十元钱一碗。
魏端本打着个人的算盘,就是这样以上茶馆为宜。但电灯一来火,茶馆里就客满,可能一张灰黑色的方桌子,围着五六位茶客,而又可能是三组互不相识的。他走进一爿中等的茶馆,二三十张桌子的店堂全是人影子,在不明亮的电灯光下拥挤着。他在人丛中站着,四周观望了一下,只有靠柱子,跨了板凳,挤着坐下去。虽然这桌子三方,已经是坐了四个喝茶的人,但他们对于这新加入的同志,并不感到惊异,他们照旧各对了一碗茶谈话。
魏端本趁着茶房来掺开水之便,要了一碗沱茶。先就着热茶,一口气把几个烧饼吃了,这才轮到茶碗掺第三次开水的时候,慢慢地来欣赏沱茶的苦味。他对面坐了一位四十上下的同志,也是一套灰色中山服。不过料子好些,乃是西康出的粗哔叽。他小口袋上夹一支带套子的铅笔,还有一个薄薄的日记本。头发谢了顶,由额头到脑门子上,如滑如镜。他圆脸上红红的,隐藏了两片络腮胡子的胡桩子,他也是单独一个人,和另外三个茶客并不交言。他大口袋里还收着两份折叠了的晚报,而他面前那碗茶,掀开了盖子并不怎样的黄,似乎他在这里已消磨了很久的时间了。
魏先生料着他也是一位公务员,但何以也是一人上茶馆,却不可解,难道也有一样的境遇吗?心里如此想着,不免就多看了那人几眼。那人因他相望,索性笑着点了个头道:"一个人上茶馆,无聊得很啊。"魏端本道:"可不是。然而我是借了这碗沱茶,进我的晚餐,倒是省钱。重庆薪水阶级论千论万,而各种薪水阶级的生活,倒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大概我们是最简化的一种。"那人因他说到我们两字,有同情之意,就微微一笑。
魏端本感到无聊,在衣袋里掏摸一阵,并无所获,就站起来,四面望着。那人笑问道:"你先生要买纸烟吗?买纸烟的几个小贩子今天和茶馆老板起了冲突,今天他们不来卖烟了。我这里有几支不好的烟,你先尝一支怎幺样?"说着,他已自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只压扁了的纸烟盒子。
魏端本坐下来,摇着手连说谢谢。那人倒不受他的谢谢,已经把一支烟递了过来,向他笑道:"不必客气,茶烟不分家。我这烟是起码牌子黄河。俗言道得好,人不到黄河心不死,吸纸烟的人到了降格到黄河牌的时候,那就不能再降等了,再降等就只有戒烟了。"
魏端本觉得这个人很有点风趣,接过他的烟支,就请问他的姓名。他在口袋里拿出一叠二指宽的薄纸条,撕下一张送过来。这是抗战期间的节约名片。魏端本接了这名片,就觉得这人还有相当交际的,因为交际不广的人,根本就把名片省了。看那上面印着余进取三个字,下注了"以字行"。上款的官衔,正是一个小机关的交际科的科长。这就笑道:"我一看余科长就是同志,果然不错。我没有名片,借你的铅笔,我写一写名字吧。"
余进取口袋里铅笔取出来,交给了他,他不曾考虑,就在那节约名片上,把真姓名写下来,递了过去。余进取看到,不由得哦了一声,魏端本道:"余科长,你知道吗?"他沉吟着道:"我在报上看到过的。也许是姓名相同吧?"魏端本这就省悟过来了,自己闹的这场黄金官司,报上必然是大登特登,今天刚出法院,还不知道社会上对自己的空气,现在人家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惊讶起来,想必这个贪污的名声,已经传布得很普遍了。便向余进取点了两点头道:"一点不错,报上登的就是我。你先生看我这一身褴褛,可够得上那一份罪名?至少我个人是个黑天冤枉。"
余进取点点头道:"你老兄很坦白,这年月,是非也不容易辨白,这是茶馆里,不必谈了。"他说着话时,向同桌的人看了看。另外三个人,虽然是买卖人的样子,自然,他也就感到不谈为妙。吸着烟,谈了些闲话,那三位茶客先走了。
魏端本终于忍不住胸中的块垒,便笑道:"余先生,你真是忠厚长者。其实,就把我的姓名,再在报上宣扬着,我也不含糊,我根本是个无足轻重芝麻小的公务员,谁知道我?以后我也改行了。摆个纸烟摊子,比拿薪水过日子也强。话又说回来,薪水这东西,以前不叫着养廉银子吗?薪水养不了廉,教人家从何廉起?无论作什幺事的,第一要义,总得把肚子吃饱,作事吃不饱肚子,他怎幺不走出轨外去想法子呢?"
余进取隔了桌面,将头伸过来,低声笑道:"国家发行黄金储蓄券,又抛售黄金,分明给个甜指头人家吮吮,好让人家去踊跃办理,而法币因此回笼。这既是国家一个经济政策。公务员也好,老百姓也好,只要他不违背这个政策,买金子又不少给一元钱,为什幺公务员一作黄金就算犯法呢?还有些人作黄金储蓄,好像是什幺不道德的事一样,不愿人知道,这根本不通,国家办的事,你跟着后面拥护,那有什幺错?难道国家还故意让人民作错事吗?"
魏端本听了将手连连的在桌子沿上拍了几下道:"痛快之至!可是像这种人就不敢说这话了。"余进取在袋里取出那两份折叠着的晚报来问道:"你今天看过晚报吗?"魏端本道:"我今天下午三点钟,才恢复了这条自己的身子,还没有恢复平常生活,也没有看报。"
余进取将报塞到他手上,指了报道:"晚报上登着,黄金官价又提高,不是五万就是六万,由两万涨到三万五,才有几天,现在又要涨价了,老百姓得了这个消息,马上买了金子,转眼就可以由一万五赚到两万五,而且是名正言顺的赚钱,他为什幺不办?公务员若是有个三五万富余的钱在手上,当然也要办。你不见当老妈子的,她们都把几月的工钱凑合着买一两二两的。"
魏端本点点头道:"余先生这话,当然是开门见山的实情,可是要面子打官腔的人,他就不肯这样说,若有人肯这样想,我也就不吃这场官司了。"余进取又安慰了他几句,两个人倒说得很投机,坐了一个多钟头的茶桌方才分手。
魏端本无事可干,且回家去休息。虽然家里是冷清清的,可是家里还剩下一床旧棉絮,一床薄褥子,藤绷子床柔软无比,回想到看守所里睡硬板,那是天远地隔,就很舒适地睡到天亮。
他还没有起来,房门就推了开来,有人失声道:"呀!哪个开了锁?"他听到杨嫂的声音,一翻身由床上坐起来,问道:"太太回来了吗?"杨嫂看到主人坐在床上,她没有进入,将房门又掩上了。
魏端本隔了门道:"这个家,弄成了什幺样子。我死了,你们不知道,我回来了,你们也不知道,你们对我未免太不关心了。"他说是这样地说了,门外却是寂然。心里想着:难道又是什幺事得罪了太太,太太又闹别扭了。于是静坐在床上,看太太什幺表示。
直等过了十来分钟,外面一点动作没有。下床打开房门来看,天气还早,连冷酒店里也是静悄悄的。里外叫了几声杨嫂,也没有人答应,倒是冷酒店里伙计扫着地,答道:"我一下铺门,杨嫂一个人就回来了,啥子没说,慌里慌张又走了。"魏端本道:"她没有提到我太太?"伙计道:"她没有和我说话,我不晓得。"魏端本追到大门口两头望望,这还是宿雾初收,太阳没出的早市,街上很少来往行人。一目了然,看不到杨嫂,也看不到家中人,这样看起来,杨嫂原是不知道主人回了家,才回来的,看到了主人,她却吓跑了,那幺,自己太太,是个什幺态度呢?
洗过了手脸,向隔壁陶太太家去打听,正好她不在家,只有两个孩子收拾书包,正打算上学去。因问他:"妈妈呢?"大孩子说:"爸爸好几天没有回来,妈妈找爸爸去了。"魏端本惊着这事颇有点巧合,一个不见了太太,一个不见了先生,那也不必多问了,身体是恢复了自由,手上却没有了钱用,事是由司长那里起,现在想到机关里去恢复职务,那是不可能,但司长总要想点法子来帮助。于是就径奔司长公馆里去。
他还记得司长招待的那间客室,为了不让司长拒绝接见,径直上楼,就叩那客室之门,心里已通盘筹划了一肚子的话,于今是一品老百姓,不怕什幺上司不上司,为了司长想发黄金财,职业是丢了,名誉是损坏了,而太太孩子也不见了,司长若不想点办法,那只有以性命相拼。他觉得这个撒赖的手段,是可以找出一点出路的,然而,不用他叩那客室之门,根本是开的,里面空洞洞的,就剩了张桌子歪摆着,就是上次招待吃饭的那个年轻女佣人,蓬着头穿了件旧布大褂,周身的灰尘。
她手提了只网篮,满满的装着破旧的东西,要向外走。她自认得魏端本,先道:"你来找司长来了?条了(逃了)坐飞机上云南了。"他怔了一怔道:"真的?"她道:"朗个不真?你看吗,这个家都空了。"魏端本点点头道:"好!还是司长有办法。昨天下午,刘科长来了吗?"她还没有答应,却有人接言道:"我今天才来,你来得比我还早。"说着话进来的,正是那刘科长。魏端本叹了口气道:"好!他走了,剩下我们一对倒霉蛋。"
刘科长走进屋子各处看看,回转身来和魏端本握手,连连地摇撼了几下,惨笑着道:"老弟台,不用埋怨,上当就这幺一回,我们不是为了想发点黄金财弄得坐牢吗?作黄金并不犯法,只是为了我们这点老爷身份才犯法,现在我们都是老百姓,把裤子脱下来卖了,我也得作黄金,不久黄金就要提高到五万以上,打铁趁热,要动手就是现在。"说时,他不握手,又连连地拍了魏端本肩膀。他好像有了什幺大觉悟一样,交代完了,立刻就转身出去。
魏端本始终不曾回答他一句,只是看看那个女佣人在里里外外,收拾着司长带不上飞机的东西。他心想:人与人之间,无所谓道义,有利就可以合作,司长走了,这位女佣人,还独自留守在这里,她为的是什幺?为的就是那些破碎的东西了。那末,反想到自己的太太,连自己的家也不要,那不就是为了家里连破烂东西都没有吗?刘科长说的对,还是弄钱要紧,脱了裤子去卖,也得作黄金生意。他有了这个意思发生,重重地顿了一下脚,复走回家去。
当然,这个家里没有人,究比那有个不管家的太太还要差些,不但什幺事都是自己动手,这张嘴也失去了作用,连说话的机会也没有。无可奈何,还是出门去拜会朋友,顺便也就打听打听太太和孩子的消息,但事情是很奇怪,没有任何朋友知道田佩芝消息的,这些情形,给予了他几分启示,太太是抛弃着他走了。夫妻之间,每个月都要闹几回口头离婚,田佩芝走了,也不足为怪,只是那两个孩子,却教他有些舍不得。
他跑了一天,很失望地走回家去。他发现了早上出门,走得太匆促,房门并不曾倒锁,这时到家,房门是开了。他心里想着,难道床上那床破棉絮和那条旧褥子还有人要?他抢步走进屋子去看,东西并不曾失落一样,床面前地板上,有件破棉袄,有条黄毛野狗睡在上面,屋子里还添了一样东西。那野狗见这屋子的主人来了,夹着尾巴,由桌子底下蹿到门外去了。他淡笑了一笑,自言自语地道:"这叫时衰鬼弄人。"
坐在床沿上,靠了床栏杆,翻着眼向屋子四周看看,屋子里自己已经收拾过了,屋子中间的方桌子是光光的,靠墙那张五屉桌,也是光光的,床头边大小两口箱子都没有了,留下搁箱子的两个无面的方凳架子。屋子里是比有小孩有太太干净得多了,可是没有了桌上的茶杯饭碗,没有了五屉桌上大瓶小盒那些化妆品,以及那面破镜架子,这屋子里越是简单整洁,他越觉得有一种寂寞而又空虚的气氛。同时,墙角下有两个白木小凳子,那是两个孩子坐着玩的。他想到了两个孩子,好像两个小影子,在那里晃动。他心房连跳了几下,坐不下去了,赶快掩上房门倒扣了,又跑上街来。
他看到街两边的人行道上,来往地碰着走,他看到每一辆过去的公共汽车,挤得车门合不拢来,他觉得这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大重庆,是人人都在忙着,可是自己却一点不忙,而且感到这条闲身子,简直没有地方去安顿,于是看看街上的动乱,他有点茫然。不知不觉地,随了两位在面前经过的人走去。
走了二三十家店面,他忽然省悟过来:我失业了,我没有事,向哪里去?把可以看的朋友,今天也都拜访完了,晚晌也不好意思去拜访第二次。他想来想去地走着,最后想着,还是去坐茶馆吧。立刻就向茶馆走。
这晚来得早一点,茶馆里的座位,比较稀松,其中有一位客人占着一张桌子的。和人并座喝茶,这是最理想的地方,他就径走拢,跨了凳子坐下。原来坐着喝茶的人,正低了头在看晚报。这时被新来的人惊动着抬起来头,正是昨日新认识的余进取先生。他呀了一声,站将起来,笑着连连的点头道:"欢迎欢迎!魏先生又是一个人来喝茶?今天没有带烧饼来?"魏端本笑道:"我们也许是同志吧?我吃过了晚饭,所以没有带烧饼,可是余先生没有例外,今天还带着晚报。"
他笑道:"你看我只是一位起码的公务员不是?但是我对于国家大事,倒是时刻不能忘怀。我也希望能够发财,有个安适的家,可以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电灯看晚报,但也许那是战后的事了。"他说毕,微微的叹了一声,两手捧起晚报来,向下看看。
魏端本听他这话音,好像他也是没有家的,本来想跟着问他的,他已是低头看报,也就自行捧了盖碗喝茶。那余先生看着报,突然将手在桌沿上重重拍了一下道:"我早就猜着是这个结果。黑市和官价相差得太多了,政府决不能永远便宜储蓄黄金的老百姓,到了一定的时期,官价一定要提高。据我的推测,三个月后,黄金的官价一定要超过十万。这个日子,有钱买进黄金,还不失为一个发财的机会。"他先是看了报纸,后来就对了魏端本说,正是希望得一声赞许之词,可是魏端本心里,就别扭着想:怎幺处处都遇见谈黄金生意的人呢?
猜你喜欢 第十一回 宝素珠巧骗坤伶 海狗肾周旋光棍·云间天赘生 第四十六回 旧恩欢续南薰宫 吉语新留群玉府·蔡召华 第二十五回 耐贫穷能勤操作 生悔悟思变形骸·绿意轩主人 第一回避难依人贞心匪石架词试节巧舌如簧·朱瘦菊 第五十七回 鸳鸯帐新妇听经 锦屏姐送夫赠衲·丁耀亢 第八回 痴生染病 义友央媒· 第九回 沈小红拳翻张蕙贞 黄翠凤舌战罗子富·韩邦庆 第十六回 遍市访佳人佯狂走马 移家奉老母缱绻分羹·张恨水 第十六段 隔蓝桥月香莫觏 游西泠如玉省亲·阿阁主人 第十三回 花二娘登轿援难· 第二回 温旧好数致殷勤 失新欢三遭叱辱·李渔 第二十二回 孟小姐换姓改名 康若山移花接木· 第 八 回 众英雄一闹李府 猿大仙相救汤雄· 第四回 马扁图馆月下献谄 饿鬼遇恩人雪里重生· 第二十九回 贺新婚士元悲伤 饮合查映雪叙旧·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