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排队
这位冒夜为买金子而奔波的李老板,精神寄托在金子翻身的希望上,累不知道,饿也不知道,径直地带着二十万款子,奔回寓所去。这个堆栈里的寓公,买金子的份子不多,到了这样夜深,大家也就安息了。李步祥到了那通楼里面时,所有的人都睡着了,他想对那两个学徒打个招呼,站在屋中间向那床铺上看去,见他们睡着动也不动,呼噜呼噜,各打着鼾呼声。心想人家劳累了一天,明日还要早起去上操,这就不必去惊动他们了。加之自己肚子还饿着,马上就睡也可以把这饿忘了。
他匆匆地脱了衣裤,扯着床铺上的被;将头和身体一盖,就这样地睡了。不多一会工夫,同寓的人大家笑着喊着:"李老板买十两金子,银行里弄错给写了二百两,这财发大了,请客请客。"他笑道:"哪里有这话,你们把银行行员看得也太马虎了。"口里虽是这样说着,伸手摸摸衣袋里,觉得就是邦邦硬的东西塞满了。顺手掏出来一块就是十两重的一条金子。同寓的人笑道:"这可不是金子吗?请客请客。"说请客,请客的东西也就来了。厨子老王将整大碗的红烧肉,和整托盘的白面馒头,都向桌子上放着。李步祥顺手取了个大馒头,筷子夹着一大块红烧肉,就向口里塞了进去,肉固然是好吃,那馒头也格外好吃,吃得非常的香,忽然有人叫道:"你们哪个买苗金?这是国有的东西,你们犯法了,跟我上警察局。"李步祥听到这话,大大地吓了一跳,人被提去了不要紧,若是所有的黄金都让人抄了去,那岂不是白费一场心力。焦急着,就要把枕头底下的金子拿起了逃跑。不想两脚被人抓住,无论怎样挣不脱。直待自己急得打了个翻身,这才明白,原来是在床上作梦呢。
警察捉人的这一惊,和吃馒头夹红烧肉的一乐,睁眸躺在床上,还是都在眼前摆着一样。买金子的事罢了,反正钱在手上,自己还没有去买呢?只是那白馒头红烧肉的事,可叫人忘不了,因为醒过来之后,肚子里又闹着饥荒了。那梦里的红烧肉,实在让人欣慕不置。他急得咽下了两次口水,只好翻个身睡去,蒙胧胧中听到那两学徒,已穿衣下床,这也就猛可地坐了起来。甲学徒笑道:"说到买金子,硬是比我们上操的命令还要来得有劲喀,李先生都起来了。"
李步祥看看窗子外面还是漆黑的。因道:"我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还要去叫醒一个朋友呢。"他说着,心里是决定了这样办,倒也不管人家是否讪笑。先就在床底下摸出脸盆手巾漱口盂,匆匆地就向灶房里去。
这灶房里为着早起的两位国民兵,常是预备下一壶开水,放在灶上,一钵冷饭,一碟咸菜,用大瓦盆扣在案板上。重庆的耗子,像麻雀一样多,像小猫一样大,非如此,吃食不能留过夜。李步祥是知道这情形的,扭开了电灯,接着就掀开瓦钵子来看。见了大钵子扣着小钵子的白米饭,他情不自禁地,就抓了个饭团塞到嘴里,嚼也不曾嚼,就一伸脖子咽了下去,这觉得比什幺都有味。赶快倒了冷热水,将脸盆放在灶头上漱洗,自然只有五六分钟,就算完毕,这就拿了筷子碗,盛了冷饭在案板前吃。
两个学徒都也拿了脸盆来了。甲笑道:"我还只猜到一半喀,我说灶上的热水李先生要倒光。不想到这冷饭粑李先生也吃。不忙,掺点开水吗。我们不吃,也不生关系。"李步祥听了,倒有点难为情,因笑道:"实不相瞒,昨晚上我忙得没有吃饭。简直作梦都在吃饭。"两个学徒,自不便和他再说什幺。
李步祥吃了两碗冷饭,也不好意思再吃了。再回到楼上,打算把那位要去买大批黄金储蓄的陈先生叫醒。到那床头面前一看,却是无人,而且铺盖卷也不曾打开,干脆,人家是连夜去办这件事去了。他这一刺激,更透着兴奋,便将皮包里现钞,重复点数两遍,觉得没有错误了,夹着皮包就向大街走。
这正是早雾弥漫的时候不见天色。因为重庆春季的雾和冬季的雾不同。冬季是整日黑沉沉的,像是将夜的时间。春季的雾起自半夜,可能早间八九点钟就消失,它不是黑的,也不会高升,只是白茫茫的一片云烟,罩在地上。在野外,并可以看到雾像天上的云团,卷着阵势,向面前扑来。天将亮未亮,正是雾势浓重的时候。马路两旁的人家,全让白雾埋了,只有面前五尺以内,才有东西可以看清。电杆上的路灯,在白雾里只发出一团黄光,路上除了赶早操的国民兵,偶然在一处聚结,此外都是无人。
李步祥放开了步子,在空洞的大街上跑,径直地向陶伯笙家走去。到了那里,天也就快亮了,在云雾缥缈里面,那杂货店紧紧地闭上了两扇木板门。他虽然知道这时候敲人家的店门,是最不受欢迎的事,可是和陶伯笙有约,不能不去叫起他。只得硬了头皮冬冬地将门捶上几下,到底陶伯笙也是有心人,在他敲门不到五分钟,他就开门迎他进去了。经过那杂货店店堂的时候,柜台里搭着小铺睡觉的人,却把头缩在被里叽咕着道:"啥子事这样乱整?那里有金子抢吗?"
李步祥跟着主人到屋子里,低声问道:"他们知道我们买金子?"陶伯笙笑道:"他们不过是譬方话说说罢了。"说着自行到厨房里去盥水洗脸冲茶,又捧出了几个甜面包来,请客人用早点。李步祥道:"昨晚上你也没有吃晚饭?这一晚,可真饿得难受。"
陶伯笙倒不解何以有此一问,正诧异着,还不曾回问过来。却听到门外有人接嘴道:"陶先生还没有走啦,那就很好。"随着这话进来的是隔壁魏太太。陶伯笙笑道:"啊!魏太太这样早?"她似乎长衣服都没有扣好,外面将呢大衣紧紧地裹着,两手插在大衣袋里。她扛了两扛肩膀,笑道:"我不和你们犯了一样毛病吗?"陶伯笙道:"魏太太也预备作黄金储蓄?要几两?你把钱交给我吧,我一定代劳。"魏太太摇摇头道:"日子还过不下去,哪里来的钱买金子?我说和你们犯一样的毛病,是失眠症,并不是黄金迷。"
陶伯笙道:"可是魏太太这样早来了必有所谓。"她笑了一笑道:"那自然。有道是不为利息,谁肯早起?我听说你是和范先生办黄金储蓄的,今天一定可以见到面。我托你带个信给他,我借他的两万元,这两天,手上实在是窘,还不出来,可否让我缓一步还他?"陶伯笙笑道:"赌博场上的钱,何必那样认真?而且老范是整百两买金子的人,这一点点小款子,你何必老早的起来托我转商?我相信他不在乎。"魏太太道:"那可不能那样说。无论是在什幺地方,我是亲手在人家那里借了两万元来的。借债的还钱……"
陶伯笙正在捡理着本票现钞,向大皮包里放着。他很怕这大数目有什幺错误,不愿魏太太从中打搅,便摇手拦着道:"你的意思,我完全明白,不用多说了。我今天见着他,一定把你的话转达,可是我要见不着他呢,是不是耽误你的事?你这样起早自然是急于要将这句话转达到那里去。我看你还是自己去一趟吧。我写个地点给你。"说着,他取出西服口袋里的自来水笔,将自己的卡片,写了两行字在上面。因道:"上午十一点到十二点,下午三点到五点,他总会在写字间坐一会子的。"
魏太太接过名片看了一看,笑道:"老范还有写字间呢。"陶伯笙道:"那是什幺话。人家作到几千万的生意,会连一个接洽买卖的地方没有吗?"他口里虽然是这样说话,手上的动作,还是很忙的。说着,把皮包夹在肋下,手里还捏了半个小面包向嘴里塞了去。
魏太太知道人家是去抢买金子,事关重大,也就不再和他说话。陶伯笙匆匆地走出大门,天色已经大亮。李步祥又吃了三个小面包,又喝了一碗热开水,肚子里已经很是充实。跟在陶伯笙后面,由浓雾里钻着走。
街上的店户,当然还是没有开门,除了遇到成群的早操壮丁,还是很少见着行人。陶伯笙道:"老李,现在还不到七点钟,我们来得早一点了吧?"他笑道:"我们挨庙门进,上头一炷香,早早办完了手续回家,先苦后甜不也很好吗?"陶伯笙道:"那也好,反正走来了还有走回去之理?"
两人穿过了两条街,见十字街头,有群人影子,在白雾里晃动,其初也以为是上早操的。到了附近,看出来了,全是便装市民,而且有女人,也有老人。他们挨着人家屋檐下,一字儿成单行站着。有些人手上,还捏着一叠钞票。陶伯笙道:"怎幺着,这个地方也可以登记吗?"
李步祥哈哈笑道:"老兄,你也不看人家穿些什幺衣服,脸上有没有血色吗?他们全是来挤平价布的。你向来没有起过大早,所以没见过。这前面是花纱局一个平价供应站,经常每日早上,有这些人来排班挤着的。挤到了柜台边每人可以出六七成的市价买到一丈五尺布。布有黑的,有蓝的,也有白的,但都粗得很,反正我们不好意思穿上身,所以你也就不会注意到这件事。"
陶伯笙听他这话,向前走着看去,果然关着铺门的门板上,贴了不少布告,机关没有开门,那机关牌子,也就没有挂出来。那些在屋檐下排班的市民,一个接着一个,后面人的胸脯紧贴了前面人的脊梁,后面人的眼睛望了前面人的后脑勺,大家像是发了神经病似地这样站着。陶伯笙笑道:"为了这一丈五尺便宜布,这样早的在这里发呆,穿不起新衣服,就少穿一件衣服吧。"
李步祥道:"你这又是外行话了。在这里挤平价布的人,哪里全是买了布自己去穿?他们里面,总有一半是作倒把生意的,买到了布,再又转手去卖给别人。"陶伯笙道:"这不是要凭身份证,才可以买到的吗?"他道:"有时候也可以不要身份证,就是要身份证,他们配给的人,根本是连骂带喝,人头上递钱,人头上递布,凭一张身份证,每月配给一回,既不问话,也不对相片,倒把的人,亲戚朋友里面,什幺地方借不到身份证?所以他们每天来挤一次,比作什幺小生意都强。"
他还要继续地谈。陶伯笙猛可地省悟过来,笑道:"老兄,我们来晚了,快走吧。你想只一丈五尺平价布的事情,人家还是这样天不亮来排班,我们作的那买卖,怎幺能和这东西打比,恐怕那大门口已是挤破了头了。"李步祥说句不见得,可也就提开了脚步走。一口气跑到中央银行附近,在白雾漫漫的街上,早看到店铺屋檐下,有一串排班的人影,陶伯笙跌着脚先说声:"糟了。"
原来重庆的中央银行,在一条干路的横街上,叫打铜街。这条横街,只有三四幢立体式洋楼。他两人一看这排班的人,已是拉着一字长蛇阵转过弯来,横弯到了干路的民族路上。两人且不排班,先站到了横街头上,向那边张望一下。见那长蛇阵阵头,已是伸进到白雾里去,银行大门还看不见呢。但二人依然不放心这个看法,还是走向前去。直到银行门外,看清楚了人家是双扉紧闭。
站在门外的第一个人,二十来岁,身穿蓝布大褂,端端正正的,将一顶陈旧的盆式呢帽,戴在脑袋顶上,像个店伙的样子。陶伯笙低声道:"老李,你看,这种人也来买黄金储蓄。"他笑道:"你不要外行。这是代表老板来站班的。到了时候,老板自然会上场。我们快去上班吧。"说着,赶快由蛇头跑向蛇尾。就在他们这样走上去的时候,就有四五个人向阵尾上加了进去。陶伯笙道:"好!我们这观阵一番,起码是落伍在十人以后了。"于是李先生在前,陶先生在后,立刻向长蛇阵尾加入。
这是马路的人行便路上。重庆的现代都市化,虽是具体而微的,但因为和上海汉口在扬子江边一条线上,所以大都市里要有的东西,大概都有。他们所站的是水泥面路,经过昨晚和今晨的浓雾浸润,已是湿黏黏的,而空间的宿雾,又没有收尽,稀薄的白烟,在街头移动,落到人身上和脸上,似乎有一种凉意。
陶李二人初站半小时的一阶段,倒没有什幺感觉,反正在街上等候长途汽车,那也是常事。可是到了半多时后,就渐渐地感到不好受。第一是这个站班,不如等汽车那样自由,爱等就等,不等就叫人力车走,现在站上了可不敢离开,回头看看阵脚,又拉长了十家铺面以上,站的阵尾,变成阵中段了。这越发不敢走开,离开再加入,就是百十个单位的退后。第二是这湿黏黏的水泥便道和人脚下的皮鞋硬碰硬,已是不大好受,加之有股凉气由脚心里向上冒,让人极不舒服。说也奇怪,站着应该两条腿吃力,站久了,却让脊梁骨也吃力。坐是没有坐的地方的,横过来站着,又妨碍着前后站着的邻居,唯一的法子,只有把身体斜站着。斜站了不合适,就蹲在地下。
陶伯笙是个瘦子,最不能让身体受疲劳。他这样站班,还是第一次,在不能支持的情况下,只好蹲着了。可是他个子小,蹲了下去,更显着小,整条长蛇阵的当中,有这幺个人蹲着,简直没有人理会脚底下有人。但在人阵当中蹲下去一个人,究竟是有空当的。陶伯笙的前面是李步祥,是个胖子,倒可抵了视线。他后面恰是个中年妇人,妇人后面,又是个小个人,在最后面的人,看到前面有空当,以为有人出缺,就向前推,那妇人向前一歪,几乎压在陶伯笙身上。吓得他立刻站了起来,大叫道:"挤不得,乱了秩序,警察会来赶出班去的。"
那妇人身子扭了两扭,也骂道:"挤什幺?"她接着说了句成语道:"那里有金子抢吗?"人丛中有两位幽默地笑道:"可不就为了这个,前面中央银行里就有金子。不过抢字加上个买字罢了。不为抢金子,还不来呢。"于是很多人随着笑了。李步祥回转头来向陶伯笙道:"硬邦邦笔挺挺站在这里,真是枯燥无味,来一点噱头也好。"老陶没有说什幺话,笑着摇了两摇头。
又是二十分钟,来了救星了。乃是卖报的贩子,肋下夹了一大叠报,到阵头上来作投机生意。陶李两人同时招手,叫着买报。可是其他站班的人,也和他二人一样,全觉得无聊,急于要找报纸来解闷,招着手要报的人,就有全队的半数。那报贩子反正知道他们不能离开岗位,又没有第二个同行。他竟是挨着单位,一个个地卖了过来。
好容易卖到身边,才知道是重庆最没有地位的一张报纸,平常连报名字都不大听到过。但是现在也不问它了,两人各买了一张,站着捧了看。先是看要闻,后是看社会新闻。战时的重庆报纸,是没有副刊的,最后,只好看那向不关心的社论了。直把全张报纸看完,两手都有些不能负荷,便把报纸叠了,放在衣袋里。
陶伯笙向李步祥摇头道:"这日子真不容易挨,我觉得比在防空洞里的时候要难过些。"李步祥笑道:"那究竟比躲防空洞滋味好些。到少,这用不着害怕。"在李步祥面前的,正是一位北方朋友,高大的个子,方面大耳,看他平素为人,大概都干着爽快一类的事情。他将两手抱住身上穿的草绿呢中山服,一摆头道:"他妈的,搭什幺架子,还不开门。咱们把他揍开来。"
李步祥把身上的马表掏出来看看,笑道:"倒不能怨人家银行,才八点钟呢。银行向来是九点钟开门的。"那北方朋友道:"他看到大门外站了这多人,不会早点开门吗?早开门早完事,他自己也痛快吧。我真想不干了。"说着,抬出了一只脚去。
李步祥道:"老兄,你来得比我还早。现在银行快开门了。你这个时候走岂不是前功尽弃?你离开了这队伍,再想挤进来,那是不行的。"那位北方人听了这话,又把脚缩了回去。笑着摇摇头道:"我自己无所谓,有钱在手,不作黄金储蓄,还怕作不到别的生意吗?唉!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想这队伍里面,一定有不少同志,都奉了内阁的命令来办理。今天要是定不到黄金储蓄,回到家里,就是个漏子。"他这幺一说,前后好几位都笑了。
又过了二十来分钟,队伍前面一阵纷扰,人也就是一阵汹涌。可是究竟有钱买金子的人和买平价布的人不同,阵线虽然动了,却是一直线地向前移进,并没有哪个离开了阵线在阵外抢先。李步祥随了北方人的脚跟,陶伯笙又随了他的脚跟,在水泥路面上,移着步子。
这时,宿雾已完全消失,东方高升的太阳,照着面前五层高楼的中央银行巍巍在外。银行门口,根本就有两道铁栏杆,是分开行人进出路线的。这个掘金队,一串的人,由铁栏杆夹缝里,溜进中央银行大门。门口已有两名警察两名宪兵,全副武装分立在门两边,加以保护。他们看了这些人,好像看到了卓别林主演的《淘金记》一样,都忍不住一种轻薄的微笑。眼光也就向每个排队的黄金储户脸上射着。陶伯笙见人家眼光射到他身上,也有点难为情。但转念一想,来的也不是我陶某一个人,我又不是偷金子来了,怕什幺?于是正着面孔走了过去。
恰好,到了银行门口,那个大队伍,已停止了前进,他就这样地站在宪警的监视之下。前面的那个北方人,就站在门圈子下,可以看到银行里面,回转头来笑道:"好吗?银行里面,队伍排了个圈子,让那一圈人把手续办完了,才能临到我们,这不知要挨到什幺时候了。"
李步祥回头看看,见这长蛇阵的尾巴,已拖过了横街的街口。便笑道:"我们不要不知足,在我们后面,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呢。"北方人道:"对了,我们把那长期抗战的精神拿出来,不怕不得着最后的胜利。"这连那几位宪警也都被引着笑了。
他们在门口等了十来分钟,慢慢地向前移动,陶伯笙终于也进了银行的大门内。不过在进门以后,他又开始感到了一点渺茫。原来这银行正面是一排大柜台子,在那东角铜栏杆上,贴出了白纸大字条,乃是黄金储蓄处。来储蓄的人,由门口进去向北,绕了大厅中间几张填单据的写字台,折而向东,直达到墙边,再把阵头,引向黄金储蓄处。人家银行,还有其他许多业务要办,不能让储蓄黄金的人,都把地位占了,所以这个队伍曲曲折折地在银行大厅里闪开着路来排阵的。因为如此,在前面柜台边办理手续的人,都让这长蛇阵的中段,在中间横断了。他们是一切什幺手续,后面全看不到。进了银行,还不知道事情怎样的进行,自然又焦急起来,一个个昂着头,竖着脚尖,不断地向前看。有叹气声,也就有笑声。有埋怨声,但走开的却没有一个。究竟是金子克服了一切。
猜你喜欢 第七十七回 沈廷芳杖下立毙 刘尚书痛哭姨侄· 第九回 吴经略奉旨伐寇· 刘伯温荐贤平浙中·周清原 第六回 见丽人寺中留寓 思淑女笺上题词·天花才子 第十八回 再接再厉·张恨水 第七十六回 入户拾遗金终惭浙脸 开囊飞质券故泄春光·张恨水 第三十回 诉委曲堂上拜高公· 第三十二回 展菊屏芳筵招姊妹 降木筏雅咏接仙凡· 第五回 辭婚媾貞女事空王 治強梁窮員遏天子·娥川主人 第三回 刘万山霸当不赎 嘉庆爷店内认子·储仁逊 第119回 于大人怒斩凶徒 审螃蟹巧逢恶盗·牛瑞泉 第十回 张胜贵妙术起沉疴 郑紫阳微言箴恶俗·陆士谔 第七回 宣桂生血染辽阳草 甄士贵冤上断头台·苏同 第十三回 计杀王安·长安道人国清 第四回 焚贡院天庇奇才 猎上林君嘉神箭·天花才子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