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回 宣桂生血染辽阳草 甄士贵冤上断头台

作者: 苏同

    且说甄士贵和江颖甫见了小田介雄的回信,心中大喜。连忙拆开一看,里头草草的写着几句,说贵统帅既然知难而退,把平壤以西的地方一律让归敝国,敝国自当略顾邦交,不行追击。但平壤西面敝国已经立有炮台,现在中日既成敌国,不能以一己之私情废国家之公敌。请贵统帅由小路绕过于壤,退入金州,便可全师而返。那意思甚是轻保甄士贵看了大喜,便和江颖甫商议,怎样的退兵。江颖甫道:“这个容易,只要明天传齐了各营提镇,叫他们一律退兵,再找几个本地的土人,叫他做个向导,只要抄过了日本的炮台,就不要紧了。”看官且住,你想甄士贵身为统帅,连他自己营盘后面被敌人来立了炮台,他还昏昏沉沉的,没有晓得,这样的统帅中国用着了他也算得地球上有一无二的了。当晚隔了一天,甄士贵传齐诸将,发令退兵。有一班胆小些的武官,听见退兵两字,欢喜非常,连连答应;也有几个不怕死的提镇,见总统无故的叫他们一律退兵,不觉愕然不解,就有人忍耐不住,越众上前,问他为什么无故退兵。甄士贵老着面皮说道:“你们不要多疑,我自然有个道理,将来自然晓得,不必多说。”别人听了,也不好再问,只得由他。四十余营人马,收拾了一天,陆陆续续的,一齐拔营倒退。又怕撞着了半路上的日本炮台,找一班土人,在前领路。
    原来这条道路,大路只有二十余里,小路却弯弯曲曲的,绕过大路,倒有四十余里,不知路径的,再也绕不过去。甄士贵带着自己部下的十营人马,跟了土人,走了二十里不到,那几个做向导的土人,不知走到那里去了。这些兵士,没有向导,那里认得清路径,乱撞乱兜的,兜了一会,仍旧的兜到大路上来。甄士贵骑在马上,只认是小路已经兜过,料想没有什么危险的了。那知走不多时,忽听得轰天的一声炮响,早有一颗炮弹,平空的直飞下来,把那前队的马兵,卷去了十几个,连人连马,不见影纵,离得甄士贵的马头,只有四五十步远近。甄士贵大惊失色,觉得耳朵里烘的一声,好像自己的头胀得有巴斗一般大小,眼内金星乱进,耳中烘烘的响个不绝,几乎一跤跌下马来。又听得前队齐声发喊,甄士贵更觉心惊,急忙抬起头来,向前面看时,只见数里之外,果然有一座小小的炮台,方才那一炮,想一定是那炮台上打来的了。说是迟,那是快,接连又是两炮打来。此时甄士贵部下,还有十营人马,并且有几营,还都是从前平捻的淮军,一见了这般模样,便大家哗噪起来,扎住队伍,想要开炮对敌。又有人嚷着说道:“看他这个炮台的样子,至多也不过二三百人,我们这里却现有十营人马,比他多了十多倍,我们何不一齐拥上去,先抢了他的炮台。”
    这句话一说出来,一班兵将,一个个齐声道:“好!”竟不听总统的将令,摩拳擦掌的,便要奋勇上前。甄士贵此时,也禁止不得,呆呆的骑在马上,由着他们乱嚷,发不出号令来。忽然江颖甫一匹马冲到面前,连加摇手,大叫:“使不得,你们不晓得他们外国人的性情是信实不过的。我们说过不和他开仗,怎么又要抢起他的炮台来惹发了他们的性儿?不要别的,只要带了人马从后边往前一抄,还怕不是个滚汤泼老鼠一窝儿都死么?你们快快的退下去,不要闯祸!”说着,还怕他们不肯退后,又一马跑到甄士贵面前指挥军士把甄士贵背后的帅字大旗唿喇的望后一倒。从来行军旗鼓,是全军的耳目,一班军士,见帅旗倒了,一齐望后倒退下来。甄士贵也跟着他们,逃归原路,连退了十余里,方才放心。甄士贵经此一惊,更觉得手足无措,连夜又去找了几个土人,领着大军,抄过小路,计点起人马来,十营人马,只剩了六营。原来也有路上失散,也有有心逃走的。
    甄士贵到了此时,也无心追缉,一直退过五百余里,到了金州界内,方才扎下营盘,和行军粮台屯在一起。甄士贵以为到了此间和日本大队相离甚远可以无虞了。谁知不多几日,敌军依旧的接踵而来。甄士贵惊得面皮失色,半晌无言,急急的带子一营亲兵,逃到金州城内,把城外的粮台大营,都交给江念祖一人执掌。
    江念祖既然握了权柄,便把饷银一齐运了个干干净净。又心中暗想:甄士贵着了我的道儿,平空的把五百里地方,让归日本,将来上头晓得了这个消息,问起罪来,重则斩首,轻则充军。我不趁这个时候,走了回去,难道还等着他攀扯我么?
    想定了主意,就存了个逃走的念头。恰恰的日本派了一队骑兵,来攻击城外的营盘。江念祖趁着这个机会,便一人一马,逃出营盘,迳往海州一带逃走。也有一班营官提镇,不去迎敌,跟着他一起奔逃。早被日本的哨骑看见,便冲过大营,直追上来。
    追了一回,差不多将要追着,只听得一阵枪声,无数的枪子,从背后打来,有几个落后的人,已经中枪落马。江颖甫虽然狡猾,此时也不免惊慌,只得把马紧紧的加上几鞭,拚命的向前奔走。正跑着,见那位津海关道宣兰生的兄弟宣桂生,也骑着一匹马,在前没命的乱跑,忽一眼看见了江颖甫,连忙叫他道:“颖甫快来,我们跑在一起,彼此还有照应些。”一句话提起了江颖甫报怨的意思,暗想我正要在他身上报仇,他还不识起,倒要我和他一起同行,正好给些当他上上,总算报了我的前仇。
    心上这般想着,权且拨过马来,和宣桂生在一起同走。无奈日本的马军精壮,就如风卷残云的,直赶过来。一会儿枪子已直打到江颖甫背后,江颖甫大吃一惊,便向宣桂生道:“你看后面的追兵将到,怎么还是这般慢吞吞的,快些加上一鞭,或者逃得脱,也未可知。”宣桂生听了他的说话,果然把马连加几鞭,风一般的跑到前头去了。这里江颖甫见宣桂生向前去了,他晓得后有追骑,逃走不来,连忙滚下马鞍,望道旁的树林里面跑了进去,躲得十分严密。刚刚躲好,已听得枪声乱响,又好像听得前面的宣桂生在那里叫他,声音哀厉,似乎还带着哭声。江颖甫心上明白,想是宣桂生中了枪子,在那里叫他,暗暗的自家庆幸,若少迟一步,现在的性命,也就不可知了。正在暗想,又听得几响断断续续的枪声,宣桂生的声音,就截然而止。江颖甫晓得定是宣桂生受伤死了,暗想这一下子,我可报了宣兰生的仇了。伏在林内,躲了一会,林外一队队的敌军过去,江颖甫缩做一团,气也不敢出一口,好容易直等到大军过尽,方才出来。马匹也不见了,路上堆着无数的死尸,江颖甫看了不敢耽搁,一路步行,到了海州,方才雇了一辆骡车。
    那时的营口轮船,已经停了,只得起旱进关,一路上又不知受了多少惊恐,到得天津,搭了海船,迳到上海。江颖甫一到上海,觉得性命是自己的了,便花天酒地的混闹起来,拿出他在军营里头的积蓄,以及在金州干没的饷银,差不多也有三四万金的光景。
    看官请想,江颖甫卖了甄士贵,又侵吞了许多饷款,自己却远走高飞,置身事外,甄士贵还当江颖甫忽然不见,必定已经死在乱军里头,倒咨嗟太息了一会。后来上头晓得了这个风声,把甄士贵拿解进京,问了一个临阵失机,立时奉旨处决。
    甄士贵听了江颖甫的说话,枉送了一条性命,还落了一个千载的骂名,个个讥评,人人唾骂,那真正罪魁祸首的江颖甫,反拥了几万银子,逃转家中,过他的太平日月。当时的人都把甄士贵当作个丧师失地的罪人,那晓得全不是他的主意,这条性命,可送得冤枉不冤枉。后来有些晓得这件事儿始末的,嬉笑怒骂的,做了一联回目,叫做什么:甄达三含冤临菜市,李干一拼命出榆关。这李干一是最后的全军总统,拥着数万重兵,在山海关内驻扎,不敢一步出关。所以借着他的名字,合着甄士贵的表号,联作一回。看官且住!在下的这部小说,原是专为形容那班无耻的奴才,所以别的事情,一概都从简略,就是中国的战地,也未免有些不清不楚的地方。看官们若要据了在下的这些说话,把这部无耻奴小说,当作中日两国的战史,细细的考证起来,那在下就不敢动笔了。
    闲话休提,只说江念祖拥了重资,回到家内,自以为这件事情,做得人不知鬼不觉的,别人那里晓得我是个汉奸。那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晓得怎样,渐渐的风声传了出去,竟弄得通国皆知。就有一班爱国的官绅,十分愤恨,联名写了一封公信给他,信上把他的劣迹,揭得明明白白。又说他既是做了这般丧心病狂的事,从此还有什么面目立在天地之间,不如及早自裁。上为南山先生雪了身后之羞,下为自己保守一家之计。如若悍然不顾,恐天地不容,神人共愤,入市一呼,淖齿之祸立至,国人欲杀,覆巢之祸将来。吾知足下之旁必有伺博浪之椎,奋荆轲之刃者,众怒难犯,不义自毙,惟足下裁之,敬布忠言,伏惟亮鉴。这封信送到江念祖那里,江念祖不知何事,拆开来一看,气得他一个发昏,然而也无可如何,只得自家忍耐,把那信上的说话,当作秋风过耳一般,一些也不放在心上。他只说这班人,只会说些大话,其实没有什么用场,真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我只要自己有了银钱落得关了大门,自家享用,那里管什么众人的公愤,清议的讥弹。江念祖这般的一想,便把这封信丢在脑后,不去管他。有一天江念祖赴宴回来,走过一处空场,那时天色已经昏暗,忽然迎面来了四五个人,一拥上前,先把轿夫打倒,又把江念祖在轿子里头,拖了出来。痛打了一顿,打得他自头至足,无处不伤,渐渐的气竭声嘶,叫喊不出,众人方才一哄而散。江念祖躺在地上,打得奄奄一息,由地方雇了一乘轿子,送他回去。睡在牀上,一个多月,方才平复。正是:多打不义,请尝子路之拳;清议难容,几毙公孙之梃。不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廿一回三个月先父去世·
  第二十三回 惊恶梦勘破情魔 诉幽情觉述梦幻·花月痴人
  第二回误寻芳花煞勾娇·
  第十六章 恶人之结果·天虚我生
  第13回 听谗言公庭参岳丈 走捷径私室说椒房·刘璋
  第三十四回 返歇浦喜获小偷儿  过中秋恩赦众漂匪·梦花馆主
  第十八回 仇怨家公堂巧斗舌·江左淮庵
  第三回 钟子智排迷魂阵张生误入阿斗城·醉西湖心月主人
  第十九回 中萋菲飞章移柏座 执斧柯投刺访兰友·钱锡宝
  第四回 作良媒一股凤头钗 传幽谜半幅花笺纸·古吴金木散人
  卷二十四 情中妖·曹绣君
  第九十五回 强夺球针病狂怀璧遁 永离鸳帐封步闭楼居·张恨水
  第二十三回 李陵败石家父子 吴銮差左右先锋·雪樵主人
  第五十四回 韩世忠伏兵走兀术 梁夫人击鼓战金山·丁耀亢
  吴山顶上神仙·周清原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