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四回 千里相逢序联征雁 双星好合兆应祥麟

作者: 郭则沄

  话说赤霞宫中,自从宝黛二人走后,贾母不免挂念。迎春、凤姐、尤二姐、香菱诸人,时常陪着说笑,每天仍旧斗牌。其中迎春是口拙的,尤二姐见了贾母,不大敢说话;香菱究竟是客,还有几分客气。全亏凤姐和鸳鸯想法子替贾母解闷。晴雯、紫鹃本是贾母旧婢,也和鸳鸯替换着在身边服侍。因此,并不觉得寂寞。
  警幻得知宝黛二人试文入选,授了仙官仙妃,忙来此报与贾母。还说起这回应考的如何之多,入选如何之难,以及玉帝对于他们又如何隆重。贾母和众人听了,自是欢喜。却因他们考试竣事,算计着不久便可回来,盼望之心更切。
  那日,凤姐、尤二姐同至贾母处闲谈,鸳鸯在一旁替贾母捶背。贾母想起宝玉来,说道:“宝玉这两天也该回来了,怎么还没信呢?”凤姐道:“他们若没取中,早就来到啦。既取中了,还得领宴谢恩,又得到衙门拜客,那能说走就走呢?”
  贾母道:“宝玉只去了几天,咱们惦记着,总放不下。他从家里出来了这些年,你太太不知怎么难过呢。”鸳鸯道:“我听说太太和宝姑娘都哭了好几场,提起来就掉眼泪。日子多了,才慢慢的好点。”贾母道:“你们说宝姑娘到这里来过,他还是那个样儿么?到底怎么来的?”鸳鸯道:“宝姑娘还是那样,只是瘦点。先是林姑娘去看他,给他留下的什么香,只要一点香,这里知道了,就去接他。他来了,和宝二爷还说了半天话呢。”
  凤姐道:“我也想家去瞧瞧,我们糊涂爷未必还想着我,我只不放心姐儿。”鸳鸯道:“你没听香菱说么?姐儿差点没被环三爷、王舅爷给卖了。亏得平儿和刘姥姥商量,送姐儿到乡下躲着,不然早到什么王府里了。”凤姐听了,又是心疼又是恨,只感激刘姥姥和平儿。一时又想起贾琏,说道:“难道糊涂二爷也不管,由着他们卖么?”鸳鸯道:“那时候,正赶上二爷到台站上看大老爷去了,都是大太太拿的主意。”凤姐道:“后来二爷回来了怎么说呢?”鸳鸯道:“等到二爷回来,刘姥姥就把姐儿送回府里。还给做媒,嫁了一个乡下财主,姑爷还是秀才哪!”
  凤姐道:“那三块料本不是东西,我早就瞧出来了。大太太也太糊涂,别管怎么样,总算是你的孙女。就是不待敬我,跟姐儿可有什么仇?就忍心下这种毒手。”鸳鸯道:“不是我批评主子,那大老爷和大太太真是一对儿,一个半觔,一个八两,都够糊涂的了。”晴雯此时正端上燕窝汤来,贾母喝过,听他们说话也听住了。
  忽听一帮人往外跑,有紫鹃、金钏儿的话声。晴雯忙问:“你们上那里去?”麝月说道:“二爷、二奶奶家来了。”晴雯便也同迎出去。
  少时,搀了黛玉进来,贾母大喜。刚问了两句话,又见宝玉同着一人进来,贾母不大认识,说道:“这又是那位?”还是鸳鸯瞧出来,道:“这不是珠大爷么!”贾母方才想起,拉着贾珠的手,哭道:“珠儿,想不到你还能回来!”贾珠也不禁落泪。直至鸳鸯上前劝住贾母,然后方得拜见。
  贾母又道:“珠儿,你这一向在那儿啊?我到了你祖爷爷那里,你爷爷问起你来,我说你早已过来了。你爷爷不放心,把地府的册子都查了,也没有你的名字。后来有人说,你在林姑老爷衙门里当内侄少爷呢,我又打发人去问过,那里有这回事啊!”贾珠道:“孙子本由上清谪降,幸亏生前无过,还得归位。后来又迁到司文院,刚好遇着宝兄弟,他说起老太太也在这里,拉着我同来的。”
  贾母叹道:“咳!自从你走了,家里出了不少的事。那回动了产,连祖宗的官也丢了,这几年刚转过运来。你老爷是不会做事的,宝玉又出来了,如今全靠着兰儿,听说他也做了官,放了外任了。你那媳妇苦守了多少年,也应该有这么一天。”
  贾珠听到此也觉伤感,连忙用道心制住,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庇荫,那外官岂是容易做的?并且容易造孽,兰儿年纪太轻,未必做得好罢。”
  贾母又瞧着宝玉道:“你们这回可开眼了,有什么新鲜的没有?”宝玉便将兜率宫大会,众仙如何变戏法,并如何遇见秦氏,以及谒见玉帝,遍游了天苑天池各处,都说给贾母听。
  贾母道:“我正疑惑:你们都到了这里,怎么单没见蓉哥儿媳妇?原来他到天上去了,他那人原像个天上仙女。”宝玉又道:“我们给蕙哥儿定下个仙女做媳妇呢!”贾母笑道:“天上定的,可怎么到人世上去?”贾珠道:“人间一念,便可升天,天上一念之差,便可坠地。那有什么准呢?”
  贾母又吩咐鸳鸯给贾珠安排住处。宝玉道:“我和珠大哥亲自看去,老太太别操心了。”便引贾珠至前院东耳房,那里也是明窗净几,布置周备。贾珠甚为合意,即就此暂祝宝玉又和他去见元妃,元妃见他弟兄同列清班,自甚欢喜。却因贾珠是长兄,不似对宝玉那样亲切。
  这里贾珠来到太虚幻境之日,便是李纨母子移居南昌学署之时。原来贾兰自从新任九江道到了,赶即起程赴剩那天同梅氏从道署坐绿呢大轿出来,用的全份执事衔牌。一切旗锣伞扇、令箭提炉,红黑帽的喝道,红衣服的刽子手,还有武巡捕和道辕亲兵,直摆了半里多长。那些农学书院、敷政书院、工艺局、济贫院,俱是贾兰捐廉办的,一般诸生艺徒都步行恭送。
  又有绅衿民庶,感激贾兰德政,送了许多万民散德政牌。每人都手执高香,一路送至城外,共有两千人之多。江右文风本盛,许多举贡生监,又都做诗文送别,亲自携来面呈。累得贾兰步步停舆,人人慰劳,直到了官船上,那送诗的尚络绎不绝。
  后来抄成一大厚册,这也算空前绝后的盛举了。
  到了省城,贾兰即至节度衙门禀见。节度使当面着实奖励一番。说起省城也几乎肇乱,就是寇新一军起事,要烧节度衙门,亏得巡防营给剿散了。更佩服贾兰先见。贾兰下来,便至臬署接樱那些皂役排衙,属员堂参,也忙了好一会。
  梅氏已绕道到公馆,接了李纨同到衙门。母子相见,不免悲喜交集。李纨对贾兰道:“你这番侥天之幸,转祸为福,并不是你的才力办得到的,此后更是时时儆畏,不可自满。”贾兰领命。
  此番从九江上路,梅氏身怀六甲,已到足月,生怕在船上添养。幸亏江程平稳,直至搬进衙门第三天方才分娩,生下一个哥儿。落草的时候,刚好南昌郡守吴权上来回事,因此便命名贾权。
  正在贾兰接任之初,忙着督饬府县及发审局,清结省控案件,一月之内,结了二百余起。每天判阅公事,必至三四更方罢。又因臬司专管刑狱,就各监牢都设了工艺所,教监犯学习手艺。
  那时,新建县唐镛是个巧宦,贾兰命他分担些工艺所的费用,唐镛总推缺分瘠苦,丝毫都不肯出。及至权哥儿满月,他却孝敬了一份重礼,赤金首饰之外,还有些红绿货,贾兰一概不收。次日新建县上来禀见。回完了公事,说道:“哥儿满月,卑职一点小意思,大人都不赏脸。”贾兰冷笑道:“老兄不是缺苦么,一二十两的事都那么艰难,怎倒要破费这份重礼?果然为公事亏累了,那还可说;若为应酬上司添了赔累,兄弟怎么对得起呢?”唐镛听了,面红过耳,连忙引罪。贾兰道:“兄弟是京官出身,只知道公事,不知道什么叫做应酬,老兄不必介意。”又说些别的公事,方端茶送客。唐镛退下,深知这位上司太古板,不好伺候。过了几时,便申文告病去了。
  有一天,贾兰正在判事厅看公事。这判事厅也是贾兰手创,就着园子里大客厅改的。自己和一般文案及收发监印诸人,同在一处办事,公事随到随办。一个文案委员文彦桂上来画稿,忽向贾兰道喜,说道:“大人额有黄气,主有升迁之喜,只在这两三天里头。”贾兰笑道:“不见得罢,如今升官必得走门路,那有自己先不知道的。”又一个文案姓邵的说道:“文委员懂得奇门,他向来看气色看得很准,倒不是轻易乱说的。”
  贾兰只微笑不信。
  隔了一天,果然邵委员拿着节度使的公文上来道喜,原来便是赏给头品冠服和升署学政的行知。在贾兰真是出于意料之外,连忙至上房回明李纨。李纨更见欢喜,道:“你爷爷并非科甲出身,那年点派学政,是皇上的特恩。你虽是翰林,眼下正做着司道,此番也算是破格的了。我喜欢的是学政事简,专管考校士子,或许不至贻误,我也可少操些心。”
  一时贾兰换了冠服,向李纨磕了头,便传伺候去见节度使。
  进去时仍按属员体制,在司道官厅等候。节度使璧还手本,立时开门放炮,接了进去。贾兰见节度使,先谢了保举。节度使又向他道喜,说道:“老兄才猷远大,学政清简,倒抱屈了。所喜此番简派出自特恩,圣眷方隆,不久当有后命。”贾兰又谦谢一番。节度使说起此间有傅笑岩、陈近槎,都是令祖大人学政任内旧人,若幕下需材,正可借助。贾兰也深知傅、陈二人各有所长,当下便答应了。随后又闲谈一会,兴辞而退。
  过一天接了学政印务,即搬入学署。署中也有一座花园,名为简园,虽不如大观园之大,也有好几处坐落,花畦竹径,结构幽雅。中间一片荷池,颇似荇叶渚。池中有六角亭子,从竹桥通过去,正在荷花多处。那匾额是“静芳”二字,相传是前任袁文通公遗下的名迹。
  此时岁试考齐,科试尚早,是清闲时候。贾兰初到,也忙了好些天。先到各书院传见生徒,亲自训讲,又评阅几次观风的试卷。因江西地方向来不甚讲究蚕业,赶着创办一个蚕学馆,研求养蚕及机织之法。
  每日公事余暇,只在亭子上把卷吟诗。池中遍种着白莲,署雨初晴,花香最胜。自己题了一副对联,是:梅雨涨方池,便准备新诗,安排画舸;花香闻水榭,要满斟芳醑,亲举荷觞。
  原来那亭外柳阴下,也系着小艇。贾兰有时和两三个幕僚泛舟赏月,有时请出李纨,带着梅氏,坐在那小艇上,叫丫环们随意撑去。船上也携着笔床茶灶,仿佛浮家泛宅似的。幕客中有一位王亦梅,善画人物,替贾兰画了一幅全家乐。又另画一幅莲波一舸图,只贾兰坐在舟中,侍婢怜云跟随打桨。那怜云在四云中生得最好,眉眼有几分颇似黛玉,原是贾兰平时最宠爱的。贾兰担了许多风险,受了许多辛苦,才得到此番乐趣。
  却因那节度使分外器重,有什么重要的事,都要请他去商量筹画。明是学台,暗中却做了节度的幕府,所以也难得空闲。
  那天正在亭内观书,小厮们回道:“蓉大爷来了。”贾兰甚为诧异,即令快请。少时,即见贾蓉戎装佩剑,面有风尘之色,从竹桥上走了过来。贾兰忙起迎见礼,道:“蓉大哥不是跟大爷到南阳去么,如何得来此地?”贾蓉道:“咱们也两年不见了,这些时一直在兵窟窿里混,总算军务顺手,把南阳乱事平了。我跟爷到那里接了印,办完了善后,因为首要在逃,上头叫周统制跟踪追剿,我跟着办粮台来的。知道你在这儿,咱们弟兄们抽空见见面,明天就往南去了。”
  贾兰问目下军务如何?贾蓉道:“你们只知道大头儿是那姓江的,其实他也是临时凑合。要说那大头儿,得数一声雷武大松。他底下还有好些小头目,有名的是赛白起白胜、送命鬼卢学义,那江魁简直数不着的。他丢了南阳,便寻了那一帮去,都啸聚在江西闽广交界的地方。我们大兵眼下分两路进攻:一路往广信玉山搜捕散匪,一路走大庾岭直捣他们巢穴。只别放头目跑掉,这大功便算成了。”
  贾兰道:“这么说还得些日子。蓉大哥,你在家里舒服惯了的,如何能受这苦呢?”贾蓉道:“卖什么得吆喝什么,还能说苦不苦么?我自己回想从先做的事,真正不像人,趁这机会奔个功名,也是正理。”又问贾兰如何升调到此,贾兰将九江至南昌前后情事都说了。贾蓉笑道:“我一向笑你是书呆子,想不到你倒也有两手儿!”
  一时贾蓉又要上去给李纨请安,贾兰便领他至上房拜见。
  李纨问道:“珍大爷都好罢,大嫂子去了没有?”贾蓉道:“我父亲身子倒比先强了。那里刚平定不久,时常还有些谣言。仗着甄应贵的军队都是老营头,镇压得住,怎么放心就接家眷呢?”李纨笑道:“蓉哥儿,你脸上都晒黑了,又穿了这一身衣服,若在别处遇着,还许不认识呢。”贾蓉笑道:“一天到晚在野地里跑,风吹日晒的,就是石头也改了样儿,别说是人啦!”
  李纨道:“若再往南去,可更苦了,又热又潮湿,就连蚊子也比北方大得多。蓉哥儿,你住得惯么?”贾蓉道:“什么惯不惯的,既在营里也说不得了。好在我倒练皮了,从家里出来一直没有病过。那些跟来的小厮们水土不服,这个闹湿气,那个腿肿,倒比我们娇嫩。”贾兰笑道:“都是这样的。我们初到九江那年,带来的幕友没一个不患疟子,床帐上都贴个黄纸条,写‘姜太公在此’。你若见了,更可笑呢!”又说了一回话,蓉兰二人方同出去。
  贾兰留贾蓉在园中缉雅堂小饮。席间,贾兰说道:“那回芝二爷、萍三爷到九江衙门里,我们在浣绿轩凭栏夜话。说起时局来,就愁到不久有事,不料闹得这么快,就是咱们家里人出来收拾。”贾蓉道:“如今的人都像多浑虫一样,混天黑地,跟着风儿就倒,那里去找这几个傻子呢?”贾兰道:“就是宝二叔那样聪明,也是乐一天是一天的。若见我们拚命图功,未免也要暗笑,不知批评些什么。”正说着,新来的小厮来喜拿了两盒点心、两篓小菜,说道:“这是老太太送给大老爷路上吃的。”贾蓉站起答应了,叫来喜上去替道谢。那晚上,贾兰要留贾蓉在衙门里住下,贾蓉道:“我明天一早就走,那里还有事等我回去呢!”只坐到二更,便回行馆去了。
  次日早起,贾兰至李纨处请安,说起贾蓉来,李纨道:“蓉哥儿老练多了,只盼望他们早些把军务办完了罢。那出兵打仗的事不是玩的,听说祖太爷出兵的时候,几天几天的喝不着水,掘着地下的陈粮才有得吃。那岂是人过的?”贾兰道:“人到了责任背在身上,也不知什么叫做吃苦。我在九江那晚上,幕府他们胆子小,都劝我别出去,依着他们就糟了。”
  家人们送进北京家信,贾兰先看了,方呈与李纨。李纨看着信笑道:“老爷夸赞你人缘好呢。若说官绅相处,还说得去,那些小百姓何曾见过道爷?这句话可不大恰当。”贾兰道:“老爷一生凿四方眼儿,和同事的都处得不大好,所以这么说法。其实我只凭一个‘诚’字,见什么人都不说假话,也不和人存意见。上回参掉的九江府冯子典,背地里还感激我,也是为此。”
  李纨看到平儿添了哥儿,笑道:“这可该给你琏二叔道喜了!从前二婶子那么盼望,好容易有了,又小月了。那平姑娘真厚重,瞒着二婶子做了不少好事,天理上也该给他一个儿子。”
  贾兰道:“二姨儿喜事办了,咱们寄去的添箱礼不知收到了没有?紧跟着又是三姨儿的喜事,很该一起寄去的,如今又得提另费事,只可和琏二婶子的满月礼一起托人带去罢。”李纨尚未回答,执贴家人上来回道:“首府禀见。”贾兰忙换了衣帽出去。这且按下。
  却说荣国府中,自从平儿在月子里,探春也不常至议事厅,一切家事全仗宝钗主持。刚到了议事厅,王夫人那里又找;到上房刚说两句话,秋纹、碧痕又赶了来,说蕙哥儿找二奶奶呢。
  真忙得茶饭无心,坐立不定。还有薛家的事。薛蟠出差去了。
  薛蝌究竟是隔房的,凡事不敢专断,总要请姨妈的示。薛姨妈又是没主意的,必得问问宝钗。也知道他事忙,常时自己走了来,或是叫邢岫烟来传话。幸亏宝钗素有决断,一两句话便打发了。
  一日宝钗在议事厅,邢岫烟来了,说了一回话。只见绣凤匆忙走来,说道:“甄太太来了,太太叫请宝二奶奶呢。”宝钗只得放下各事,先至王夫人处。原来是甄应嘉的夫人,因甄宝玉和李绮完婚吉期在即,带他哥儿来京就婚。此时,甄应嘉还在越东安抚使任上,这几年坐镇海疆,地方静谧。朝廷因匪踪南窜,正与越东接境,也命他协办防剿。正在办防之际,自无暇顾及私事,只交与甄夫人料理。
  甄夫人一到了京,即来拜王夫人。一则请教城里头婚礼的节目,二则因王夫人是大媒,托向李府上接洽,诸从简约,不要责备。王夫人不耐烦管这些琐务,忙将宝钗找上去,吩咐他和李婶娘去说。宝钗见了甄夫人,那甄夫人也知他苦节持家,十分敬重,说道:“又给你们添忙了。咱们这样人家,外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怎么敷余,只有府上是彼此深知的。这回又赶上军务,我们老爷什么都不管,只交给我,我那里想得周全呢?若见着那边亲家太太,替我致意,请他多原谅罢。”宝钗道:“那李府上本来寒素,论起境况来,比府上又差得多了,那里还有什么挑剔。我替伯母说到就是了。”甄夫人道:“他们还有些南边规矩,到底什么是可省的,什么是必得要的,问准了也好预备。就都请费心罢。”宝钗答应了。又说起李绮如何才貌,如何贤惠,甄夫人听了自是欢喜。又重托王夫人和宝钗,方告辞而去。
  过一天,宝钗去问了李婶娘,又亲自去回覆甄夫人。随后还有许多零碎接洽,真是给宝钗添忙了。甄府的妈妈们也时常到这府里来,问起这边的宝玉,说是出家去了。当时,就不胜叹息道:“那回我们都见过的,好好的一个哥儿,比我们宝玉还和气,又都中过举人,怎么走了这条路呢?”一路回去,尚在念道,被甄宝玉听见。
  那甄宝玉本是利禄薰心的,几次会试不中,不免牢骚。此番来京就婚,也想趁此寻个门路,弄个保举,或是捐个部曹中书,先出去混混。听了***话,心想,贾宝玉也许是有激而逃。那回我们谈话,他说的什么“明心见性”,又是什么“超凡入圣”,我听着就有些扎耳朵。他生长在锦绣场中,簪缨队里,若非有不得已的苦衷,何至于撂下一切功名富贵,飘然独往呢?即如我从前初出书房,看那显亲扬名易如拾芥,至今日又有什么成就?把我功名事业的心,也就灰了一大半了!想到此,转觉得贾宝玉可怜。忙中易过,纳彩告成,吉期便到。
  那天,贾政、王夫人都去了,在甄、李两家都坐了席,完了大媒的礼节。王夫人因甄府虽是显宦,却在客边,恐怕女眷们去得不多,特地叫尤氏、宝钗、探春、湘云等都去道喜。尤氏本好应酬,宝钗此番从中帮忙,更不好不去,探春、湘云等也都和李绮亲密,大家约齐了,分坐几辆朱轮后档车一同前往。
  自有甄家几位姑奶奶在那里殷勤款待。等到花轿抬来,拜堂坐帐,大礼完备。
  王夫人只说身子乏了,先自回来,留着他们在新房里凑凑热闹。那甄家二姑奶奶和大家更熟,陪着说说笑笑。一时晚席摆上,送酒安席,也推让了好一会,大家坐定吃罢。二姑奶奶又陪着去看新房,无非锦匡瑶珥,鸳镜鸾奁,装点得十分富丽。
  李绮正做着新人,凝妆端坐,无从款叙。尤氏、宝钗只和两位姑奶奶随意闲谈。湘云看那新房里的字画,见梅翰林画的一幅红梅上有题诗,便看住了。


猜你喜欢
  第十五回春闱得意偿书债·不睡居士
  第09卷 续春闱再行秋殿试 奏武略敕劝文状元·李渔
  第十七章 魔劫·徐枕亚
  第二十八回 平蚁穴丹墀奖元勋 赏龙舟红闺酬令节·
  第三回   夢觀音苦中作樂 縛和尚死裡逃生·娥川主人
  第十三回 讲哲学妓院逞豪谈 读荐书寓斋会奇客·蘧园
  第四十三回 临妆女胎堕轻身 鲍舅爷见聘起怒·
  第四十八回 误中误侯门深似海 欺复欺市道薄于云·韩邦庆
  第十九回 完夙缘喜娶三美眷 赛才学巧吟六竽诗·尹湛纳希
  第四十三回 母夜叉髡剪玉佳人 孙雪娥梦诉前生恨·梦笔生
  第七十六回 入户拾遗金终惭浙脸 开囊飞质券故泄春光·张恨水
  第二十九回 享祭祀魂返大观园 庆团圆神游太虚境·秦子忱
  第十四回 复西安欣逢亲父 到扬州喜得麟儿·
  第四回 顽童削发从师学术 稚子辞娘入夥为优·
  第二十三回 破妖术故旧相逢 宴太平恩情聚义·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