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回 先生羞认梅花扇 翰林泪读杨柳词

作者: 南北鹖冠史者

  诗曰:

  假冒才名实可羞,风流自昔重荆州。

  高人不是尘为骨,小燕焉能凤比俦。

  事到奸顽终出丑,文逢知己应相求。

  最怜求得翻成错,秦晋还教向别谋。

  却说怀伊人与石生别过,知石生腰间有了钞物,到河南又有表兄同上京应试,一路平安,不足挂齿。当日记石生抵冒之言,行至淮阴渡口,叫了一只划子船,买了些酒肴在上,带着管家,不一日行到扬州。果然盘费用尽。叫管家拿了石生书札,自己又写下一晚生帖,去拜梅翰林。及到梅翰林家,守门管家问道:“相公是何处来的?”怀伊人道:“我是石相公那里来的。”守门管家道:“我家有个石相公,又是甚么石相公?”

  怀伊人道:“我这石相公,不是别人,乃你家老爷请他处馆的。他有亲笔书札在此,你传进自知。”守门管家道:“我老爷正假满还朝,也不许投书札。”旁有一小管家道:“这想必是真石相公了。你传进去,老爷自有分晓。”守门管家嚷道:“这个如何成得。适间找石相公的王文到家,才说是石相公进京去多时了,老爷闻言,现在内宅纳闷,要打王文,说他做事不实。又是甚么石相公书,你若要传,你就去传。”怀伊人笑道:“你二人不必争论,这书正是石相公进京路中写与我的。我姓怀,字伊人。是他相契的同社朋友,现有你老爷亲笔关书在此。”

  那小管家向怀伊人道:“既是怀相公有老爷亲笔关书,待小的先传进去,与老爷看过,再请相公相会。”怀伊人将书札并扇卷总递与小管家。守门管家回头向小管家道:“恐防又是假的,你却不当稳便。”小管家理,径自传进,一直到后厅,见梅翰林正在纳闷,闲坐作想。将书呈上,梅翰林一见,就叫请怀相公相会。

  怀伊人不胜欣喜。走入前厅,与梅翰林揖罢,各依宾主而坐。梅翰林道:“贵同社为何吝教,不向学生寒舍一盼?”怀伊人道:“敝同社久拟投府,聆老先生清诲。为一不得已之事,故有失尊召。”梅翰林道:“如今尚在何处?”怀伊人道:“往河南邀他令亲,打点进京应试。路值晚生,因以浼晚生来璧关书,且代请荆。”梅翰林笑道:“说哪里话。适间又承赐扇卷,何以克当。”怀伊人道:“敝同社客中无备,聊具拙诗呈教,非敢言礼也。”管家茶上。梅翰林令取出扇卷,先将诗卷展开看时,赞赏不已。又取扇看时,忽惊问道:“这是贵同社之作吗?”怀伊人道:“正是敝同社春间在玄墓观梅之作。”梅翰林道:“原来是贵同社之作。”

  茶罢,又令管家取出田又玄、铁不锋之诗,递与怀伊人道:“这二首诗,是学生苏州得来的,不期贵同社诗亦在其内,今日可称不意而合。”怀伊人接过看时,却是一草稿,未款名姓。

  看罢问道:“这第二首诗是从何处得来的?”梅翰林笑道:“亦是苏州传来,未知是何人之胡谈,敢附贵同社之末。”怀伊人道:“此是苏州姓田字又玄之作。”梅翰林惊道:“原来此人姓田字又玄。可与贵同社相厚吗?”怀伊人道:“没甚相厚。曾在玄墓相会过,那日他强勉作诗,抄袭旧句,且乱谈敝同社这诗。后同社知他狂妄,也就两下疏交。”梅翰林道:“原来如此。”遂令旁人收去。管家又茶上,怀伊人告辞。梅翰林道:“怀兄且勿他往,少刻一卮候教。”怀伊人谦应。梅翰林送出大门,回家即写下一请帖,上道:“刻下优觞,候驾早临。”令管家送去。自己复到后面书房中,向田又玄道:“适一远客来拜学生,少停有席,请石兄相陪,不敢具帖。”田又玄笑道:“晚生自当分半席主人,老先生何下一请字。但不知这人姓名是谁?”

  梅翰林道:“也是个没要紧的人。”田又玄道:“光景也要到夜方得上席哩。”梅翰林道:“不消。昨日有一友,荐一班优人来,家下已打着备两席酒,邀二三知己赏鉴。不期此人又至,我就将这现成酒席请他叙叙,以了情面而已。”田又玄道:“既如此,何不宽坐坐,以俟同行?”梅翰林坐下。又问道:“近有佳作否?”田又玄道:“晚生适才口占俚言二首,恐不堪法目。”

  梅翰林令取出,看罢满口称赞。田又玄又谦逊闲话一回。

  旁有一管家走上道:“酒席齐备,戏子在外,已久伺候。”梅翰林道:“着人请那相公来就是。”管家应诺而去。梅翰林携诗亦别过田又玄,向外吩咐管家道:“若怀相以来时,可先请石相公陪坐,后再请我,你辈不可在旁。”管家领命,梅翰林向后宅去照管。

  少顷,怀伊人至,管家请出田又玄,梅翰林在屏风后窥其动静。只见田又玄一见怀伊人,惊得面色慌张,作揖不是,就坐不是,逃去不是。怀伊人亦惊问道:“田兄因何在此?”田又玄四面望了一望,见无人在。将手扯过怀伊人在厅角上低口道:“小弟该死!一时错误,被梅老先生请在此坐馆,以为小弟是石先生。小弟偶然顺口应承,望先生大度包谎,向梅老先生不可提起个田又玄三字。小的来世,愿为犬马,以报大德。”

  怀伊人闻言不快道:“田兄差矣,石池斋乃当今名士,且我之契友。他特着我来访问这事,我怎容你以伪乱真,坏他名望。”

  田又玄急道:“这事却如何处,叫小弟一时怎悔得过来,求先生今日暂全体面,明日小弟即托故他往。”

  说罢,将手扯住怀伊人,直下一跪。怀伊人正待用手去扶,梅翰林咳嗽一声,从屏风后走出。田又玄忙忙立起。梅翰林向田又玄道:“石兄可曾与怀兄见揖吗?”田又玄忙拱身道:“见过礼了。”梅翰林遂与怀伊人揖罢,各分宾主而坐。茶毕,戏房奏乐,梅翰林安席。怀伊人首座,田又玄二座,梅翰林在田又玄席旁陪饮。怀伊人告坐毕,三个举杯招饮。梅翰林又向田又玄道:“今日屈先生二座,幸勿见罪。”田又玄欠身道:“晚生半东,宜当次座。”梅翰林又向怀伊人指田又玄道:“这是学生西席也。姓石,道号池斋。怀兄可曾会过吗?”怀伊人笑而不言。田又玄忙打恭道:“怀老先生与晚生在吴下朝夕相会。”

  梅翰林故笑道:“原来亦是旧友。”复举杯招饮。怀伊人心下闷闷不乐,恐梅翰林反以真者为假,停杯作想。梅翰林又举杯招饮。

  怀伊人方饮时,见戏子向上叩头,拿上戏单点戏。怀伊人谦让田又玄,田又玄打恭道:“小弟是半主,焉敢倒僭先生。”

  怀伊人就从实点了戏。三人听曲饮酒。不一时梅翰林笑向田又玄道:“近来有一种匪类先生,竟辱名教。石兄在家,想也闻得吗?”田又玄满脸惭愧,强勉应道:“不曾。”怀伊人见梅翰林言中有意,即接口道:“我想人家延师如石兄者,断然不差。”梅翰林笑道:“我家先生都是择取再三,非假非冒,方才延请的,岂有差错之理。”田又玄闻言,托以低首。怀伊人故向田又玄招饮。田又玄道:“怀先生素知小弟是量不佳的,适才吃了数杯急酒,胸中要呕吐,求让一杯。”梅翰林接口道:“石兄素常海量,今日因何推酒,想见怪怀兄吗?”田又玄忙道:“怀先生乃吾故人,怎敢见怪。”梅翰林笑道:“既不见怪,还要请饮一杯。”田又玄只得吃了一杯。怀伊人又举杯招饮,田又玄又强勉吃了一杯,不觉口中欲吐。梅翰林笑道:“石兄果然今日酒量不如。”遂举杯向怀伊人招饮。

  饮不数巡,戏至半本,管家翻席,三人同起小便。梅翰林道:“今晚颇觉有些暑热。”怀伊人道:“正是。”梅翰林遂吩咐管家取出适才那诗扇来。小便毕,梅翰林故向怀伊人将诗扇展开,在灯前玩索。田又玄从后走上,正待看时,见是石生笔迹,急忙回身上厅。梅翰林叫道:“石兄请来认认这草字。”

  田又玄不好不来,只得接过诗扇,皱眉半晌道:“晚生于草书一道,不甚精熟。”就复走上厅。梅翰林知他托故,遂邀怀伊人各照旧坐。低唱浅斟,饮了一回。田又玄见梅翰林手拿石生诗扇,连头也不敢抬起,心下闷愧,就伏在案头睡熟。梅翰林、怀伊人各皆默会,不去理论。宾酬主劝,饮至酒残戏散,方令管家叫醒田又玄。梅翰林笑向田又玄道:“石兄为何独今日闷席,想因故人而动家乡之思了?”田又玄舒眼道:“晚生见丝竹之音,袅袅可爱,不觉伏案久听,忘其所以。”梅翰林道:“原来如此。”怀伊人近前别过田又玄。梅翰林谓田又玄道:“石兄不必送吧。”田又玄道:“岂有不送之理。”三人遂同出大门。

  管家掌得灯火明亮,时已夜静,怀伊人打恭回寓。正是:任他汲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片羞。

  却说梅翰林别过怀伊人,同田又玄回到厅上,令管家撤去残席。田又玄亦闷闷别过,回书房安歇。梅翰林独回内宅,会见夫人、小姐,细细遂及今日饮酒识破田又玄之事,举家又笑又恼。梅小姐笑道:“今日二诗,亦颇佳丽,想也是抄袭之笔了?”梅翰林道:“这何须用说。”对夫人、小姐又将田又玄先见怀伊人之丑态,形容一遍,方各安歇。

  到了次日,梅翰林早起,想一计策,要辞田又玄。正待向书房内去,见一书童出来报道:“石相公说,怀相公言他家中有一要紧事,暂别老爷回家,数日即来。今早五鼓,即收拾行李去了。他道不好惊动老爷,叫小的通报一声。”梅翰林闻言,走进书房,见行李书物,尽卷一空。知他自惭逃去。仰天大笑道:“如此匪类,可耻孰甚!”随吩咐一管家后面尾他去路,一管家下书请怀相公进来,延为西席,一管家打扫书屋。梅翰林即整衣等候。只见王文从面前闲走过去,梅翰林忽触动田又玄之事,叫将过来问道:“我叫你请石相公,你书也不讨封来,面也不会一会,致令匪人抵冒。到今做出这般丑态,使外人笑我延师不实,是何道理?”王文不语。

  梅翰林叫取竹板,正要责罚,忽一管家报怀相公已至。梅翰林方欲出迎,怀伊人已进园门。

  梅翰林迎到书屋,揖道:“有失远迎了。”怀伊人道:“昨日过承盛爱,尚未拜谢。”二人分宾坐下,茶毕。梅翰林即吩咐管家,到内里收拾铺陈。怀伊人道:“不必另备,晚生有现成铺陈,小价后面取来。”梅翰林道:“既有铺陈,可请出小相公来拜先生。”管家应去。

  少顷请来,二茶已毕。梅翰林立起,向怀伊人揖道:“小顽烦托名师教以指南,实愧荆棘,有屈鸾凤。”怀伊人谦应。

  梅翰林叫梅待腊拜过怀伊人。三茶又上,茶毕。忽一管家禀道:“适报房有一要紧报,投入内宅,请老爷去看报。”梅翰林起身,暂别怀伊人。怀伊人道声不送。梅翰林进去。

  怀伊人回书房,见一书童炙茶。怀伊人因问道:“你家昨日那先生今日向何处去了?”那书童道:“昨日那相公,是假冒石相公来赴馆的,被老爷识破,假托怀相公报他家中有事,今日五鼓,也不曾辞老爷就去了。”怀伊人闻言暗笑。书童又道:“当日这事是王文做的。老爷今日要责罚王文,值怀相公至,就不曾打得成。”怀伊人道:“与王文何干?”书童道:“老爷说他作事不的,为何不取石相公回书,以致匪人抵冒。王文还要借重相公,在老爷面前方便一声。”怀伊人道:“若你老爷再要打他,我自然说情。”说罢,怀伊人管家取行李进来,收拾已毕。

  至午后,梅翰林备酒请怀伊人。怀伊人席间问道:“今日何所见报?”梅翰林道:“科中一本,为告假事,圣上亲限日期,凡假满者,遵限入朝料理国务,不准借假偷安。”怀伊人道:“老先生也少不得要奉召还朝了。”梅翰林道:“学生已假满多时,尤当速往。”怀伊人道:“晚生有一书,烦盛管家便寄石兄,不识可带得否?”梅翰林道:“但不知石兄作寓何所,面貌若何?”怀伊人道:“敝同社年方十八九岁,生得面貌清丽,堂堂人物。少不得在京应试。”梅翰林作想道:“原来石生是个风流美少,这般说不难。”二人遂举觞饮酒。怀作人偶然道及田又玄私走之事。梅翰林道:“这匪类事情,学生俱已尽知。只因不曾访得的实,故淹留至今。今日他既惧畏逃去,不必再究了。”怀伊人道:“那小人辈,怎瞒得老先生秦鉴。”梅翰林道:“还有一事,更觉可笑。这田姓又荐一铁姓,相与作诗,有求婚之意。学生取出小女梅花诗与他为试,后来二人俱做不出。那田姓就抄贵同社之诗,铁姓就抄田姓不通之诗。当日学生心下生疑,就辞了铁姓,差役去访石兄。不期访石兄之人,昨日方归,才知石兄进京。又值怀兄到,方识破其中细弊。”怀伊人道:“闻那铁姓,乃徐州人,何以知老先生有令爱?”梅翰林道:“是学生当初失言,以田姓为石兄,故偶然执诗相告,道小女凌春,年十六未婚。他便荐铁姓和诗,令我因才择婿。”怀伊人闻梅翰林说凌春二字,沉吟作想半晌,以为是同名,遂置不论。复道:“此人不知又向何往。?”梅翰林道:“适才着人观他去路,回说已上淮船,要到徐州,光景是向铁姓家去了。”怀伊人想了想道:“若向铁姓家去,必竟借敝同社之诗稿,又要假名。”梅翰林惊道:“石兄原来有诗稿在他处吗?我道他做诗,为何首首皆好,只是字迹差些。昨日又有二首,亦甚佳丽,原因有诗稿故。”怀伊人遂叹道:“敝同社被他如此以假乱真,深为可恨。”梅翰林亦共叹息。

  二人又饮了一回。梅翰林道:“闻石兄年甚青少,不知可曾婚配否?”怀伊人闻言,恐他有择婿之意。知石生有那毕小姐,不肯悔盟。随应道:“久已在淮与一毕姓结过百年之好,要俟得意时方娶。”梅翰林遂不语。二人饮到夜暮。

  饭罢,梅翰林亲自掌灯,安怀伊人宿歇。灯下忽掉下一纸。

  梅翰林拾起看时,恰是《杨柳枝》词十首。看罢不觉带醉语道:“才堪吾媚。”又问怀伊人道:“这可是石兄佳制吗?”怀伊人忙道:“是石兄之友。”梅翰林道:“石兄之友,有如此大才,此友亦不下石生。可曾有婚配否?”怀伊人道:“不知有与没有。”梅翰林道:“待学生带去潜心体味一番,明日璧上。”

  怀伊人亦就安歇。梅翰林回内。正是:知己三杯嫌话少,文人一字值钱多。

  却说梅翰林别怀伊人携词归内,夫人、小姐各在房中。梅翰林就在堂前烛下,展词玩读,口中不觉拍案叫快。梅夫人并小姐闻其得意,遂走出问其所看何物。梅翰林道:“是十首《杨柳枝》词,乃石池斋之友所作。”梅小姐接过看时,果然佳妙。梅翰林道:“若访得此人未娶,吾儿终身可托。”梅小姐羞愧放下,遂托故归房。梅夫人道:“正是女大须嫁。凌春这一表人材,必须也要早早择一佳婿。”梅翰林道:“吾有心久矣,奈一时不能遂意。”梅夫人道:“天下至广,岂乏贤才以作佳婿。”梅翰林道:“你有所不知。向我同凌春玄墓之游,已著念择婿,忽闻石生文章冠世,喜跃不禁,以为得人。不意他有要务,未得赴馆,以致匪类抵冒。可见才人难得。”梅夫人道:“如今至成此事,却也不难。怀先生乃石生之社友,他二人心然言出即从。托他作一冰人,往通石生,再无不就之事。”

  梅翰林道:“我适才席间,亦以此意探过,怀兄道他已有妻矣。奈何?”梅夫人道:“他多大年纪,连忙就娶了妻子。”梅翰林道:“他年纪甚是青春,只在十八九岁,久已与淮安毕姓结亲,此生要到得意时方娶。”梅夫人道:“此生既有配偶,不必垂涎他了,别择一人就是。”梅翰林不觉堕下泪道:“我弃石生而别选东床,恐天下才人未必如石生风流美貌者;欲不弃石生,而即以女妻之,恐天下之人笑我迂拙妄为。且石生又无一人二妻之理。为今弃石生选此作词之人,又不知他何姓何名何方人氏。由此观之,实难有佳遇。”梅夫人道:“作词之人,既不知何姓何名,何方人氏,也不知他年庚面貌若何,何必著意必要选他。据愚见,二人总弃之,俟相公进京,当就京师大地,面择贤豪,招赘吾门,岂非妙策。”梅翰林道:“我在京师,官居翰苑,所与相接者,满目皆富贵客,其子弟只知味有膏粱,那知书有黄金。且天下膏梁子弟而矢志读书者,有几人哉!故不若退居私室,识英雄于困苦中,方得真才。”梅夫人道:“你在家中,每日有人送诗赋来评选,难道其中总无一贫贤吗。”梅翰林道:“皆浮词浪句,不堪品题。”梅夫人道:“昨日又有些少年,送来稿集,可曾见否?”梅翰林道:“不曾得知。”梅夫人遂叫丫环至小姐房中,取出放在案上。梅翰林令夫人就坐,亲剪烛观玩,逐一吟哦。又将《杨柳枝》词对读。读未数遍,复凄然泪下,对夫人道:“数人皆不及此生。”

  梅夫人道:“何以见此生之佳妙。”梅翰林掩泪道:“此词情深于笔,字字皆作金石声。其为人安闲,我于词中新逸处见之;其为人丰韵,我于词中波宕处见之;其为人工苦,我于词中沉郁处见之。如泣如慕,良似人尽其面也。”梅夫人道:“既此人有莫及之才,当访问的实,以全凌春终身之事,亦不枉生她一场。”梅翰林又掩泪作想道:“天下至大,生人如蚁,叫我何处访问。怀兄说是石兄之友,必须至京寻着石兄,探问消息,方有着落。”梅夫人道:“既如此,相公不必过虑,宜早图进京就是。”梅翰林道:“我欲明日上船,只是礼物未曾齐备。”

  梅夫剪烛道:“那礼物俱是家中现成的,没有甚么不齐备。相公且安歇,明日早起吩咐他们收拾就是。梅翰林回嗔。令人收去诗集,依言就寝。正是:千金买字文章贵,百世求缘锦线牵。

  却说梅翰林当夜就寝。次日起来,即依梅夫人之言,一面吩咐管家收拾行装,一面到书房中来会怀伊人。怀伊人相与坐谈。梅翰林道:“学生今日欲别进京,家下凡百,俱求代看一二。倘有简亵,俟回日补谢。若有石兄书,可便写捎去。”怀伊人道:“老先生为何去得如此甚速?”梅翰林道:“只因旨限甚速,故要速行。”怀伊人遂写下一书,烦梅翰林寄与石生。

  梅翰林道:“舍下坏事家人王文,怀兄可便写一革条革出,不可令他在家。”怀伊人故道:“他坏何事?”梅翰林道:“前田又玄之事,皆王文瞒昧我故。”怀伊人道:“他怎敢瞒昧老先生,或因一时之错,以致有误。老先生可看晚生薄面,且宽恕他吧。”梅翰林道:“既怀兄说情,再无不依。”随叫王文过来,磕头谢怀伊人,怀伊人扯起。梅翰林道:“以后怀兄在舍,有事千万不可重用。”怀伊人应诺。梅翰林道:“此去不知石兄却定寓何所?”怀伊人道:“敝同社自集都中应试,着盛管家随寓访问,再无不遇之理。或者敝同社闻老先生在京,还要登门进见,亦未可知。”梅翰林笑道:“倘若石兄肯顾学生时,少不得场中之事,俱在学生。”怀伊人道:“若今岁主考,点选老先生,就是敝同社之造化了。”梅翰林道:“我在外已久,那得点选到我。且我亦不能有此福分收这个门生。”

  怀伊人道:“这等是老先生过谦了。”二人相笑一回。

  梅翰林从袖中取出一纸道,“昨日《杨柳枝》词看完,奉璧怀兄。”怀伊人接过道:“这词不识做得如何?”梅翰林道:“这词诚当代绝唱。昨闻怀兄,言是石生之友所作,但不知此人名姓,怀兄亦素知吗?”怀伊人顺口应道:“当时,敝同社仓猝之中付与晚生,说是淮安之友所作。晚生却忘记问其姓氏。”

  梅翰林道:“此人落笔不凡,必是翰苑中首座,在学生尤当逊位。”怀伊人笑道:“老先生见其文,即知其人,可谓能慧眼识人者。”二人话犹未毕,书童拿早茶上。梅翰林道:“船上可曾收拾齐备?”书童道:“外面伺候已久。”梅翰林向怀伊人道:“学生欲别,不及奉陪。”怀伊人同起相揖。梅翰林道:“怀兄莫送,就此别过,惟家下并小顽重托。”怀伊人亦就止步。

  梅翰林独自出了园门,复回内宅。见梅夫人并小姐迎着道:“管家伺候已久,为何事尚羁滞不行?”梅翰林道:“与怀兄话别,怀先生又托我寄书石兄,故淹留一回。”梅夫人道:“此去宜速会石生,访问作柳词之人要紧。”梅翰林道:“适闻怀先生言,此人在淮。但我不好亲去访问,巴不得到京,即托石兄谋成此事,以了凌春这段姻缘。”说罢,一丫头走上道:“外面管家又来伺候老爷上船。”梅翰林随向外走,梅夫人送出。又叮嘱速会石生之语。

  梅翰林目顾凌春道:“吾儿终身大事,我岂肯忽略,你们放心在家。”夫人同凌春送至宅门方回。正是:儿女情牵随处有,英雄气壮尽人难。

  却说梅翰林受夫人之嘱,怅怅上了京船。不消月余,到了都中。此时正值秋场,知石生必在应试。随吩会管家,持怀伊人书,向外随寓访问,思欲相会,以探作词之人。不意管家遍觅下场生员,并无一石姓者。惟有河南会馆旁圆通寺中,有李、齐两相公。这日梅翰林从馆中归,管家拿原书回来,以实报知。

  梅翰林心中纳闷,正欲再令去访,忽一长班跪上禀道:“圣上亲点老爷作今科北场座师,有报在外。”梅翰林遂叫传进。看罢,遂请封条封门。凡一切书札,出去不得,进来不得。梅翰林心下,只待中了石生,以图相会。不料到八月初十,进了贡院,十一一场,十三一场,十五一场,三场考毕,文案堆如山。

  内帘外帘,各自分看。忽有一副考座师徐,首定监员齐也水为元。梅翰林心下要中石生,故道:“此文字做得虽好,太近于奇僻了些,以之作元,恐非确构,此人只可放在十名之内。”

  徐座师不悦道:“此文全是一团元气,何奇僻之有,若中在十名之内,不如不中。”梅翰林道:“且中在十名之内,以俟会试中元,亦为未迟。”徐座师道:“此人三元可中,岂一解元而已哉。若老寅翁中他在十名,其实有辱此文,转留在下科中元吧。”徐座师遂赌气将卷子搁过一旁。

  忽又走出一帘官,手拿数册卷子与梅翰林拟元。梅翰林独居静室,逐一看罢,皆无石生卷子。遂将帘官拟元卷子并齐也水卷子,向天默祝,同众随手抽出一卷为元,却是李景文。徐座师愈大不快,将齐也水卷子复丢在一旁。直至二十日五鼓,方才开门出榜。出榜之后,报子抄了小帖,飞星各处,访李景文寓所。正是:

  多少寒窗苦,磨穿铁砚知。

  嫦娥翻错意,遗却美男儿。

  不知这报子如何报李景文,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九章·苏曼殊
  第四回 岁尽头千金收屋券 月圆夜万里接乡书·逍遥子
  第十二回 分合同再去行乐 央媒人说合成亲·江海主人
  第二十回 秘闺情群姬舒媚态 联宴会三美逞奇能·花月痴人
  第十七回 三郎抢良家妇女 周侍郎禀女被杀·储仁逊
  第五十一回 典金环老婢逢夫 受丝鞭佛子纳妇·丁耀亢
  第十七回 经历连婚赴新任 秀才因旧缔良缘·海圃主人
  第十七回 情切切软语劝新郎 意勤勤交章荐豪杰·牢骚子
  第五十七回 王夫人衣锦荣归 桂太守扬帆赴任·陈少海
  第15卷 守糟糠义让佳丽 慑宦竖智遣神偷·徐述夔
  第八十都回 有情人都成眷属·陈端生
  第十九 日月合璧·邺华生
  第十一回 三官胆大复行奸·
  第四回 干娘干儿干得欢 俏郎俏女挠成团·慈溪居士
  第五回 投店·徐枕亚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鱼水谐·不题撰人

    《鱼水谐》,明清艳情小说,共十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南昌府富春县四都庄有一财主,姓章名芒,字瑞生,为人厚道,心底善良。家有贤妻何氏,生得二子,长名安杰,次名顺发。这章家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