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回 辞玻璃潦倒归僧舍 冒风雨萧条见故人

作者: 南北鹖冠史者

  诗曰:

  鱼龙厮混道凌夷,玉石难分强笑嗤。

  富客争夸乘势日,英雄却守敝貂时。

  赠金自古称奇士,举目为何尽市儿。

  我向暗中频点额,唤君回首莫蹉疑。

  却说石生,午饭后随即更衣,候毕监生请。不多时,只见毕管家至。石生叫柏儿看守房门,同毕管家来到毕家,管家通报,石生进见。先是一少年人与石生礼毕,后毕监生与石生施礼。石生道:“晚生尚未进拜,过蒙错爱,本不当领。因长者呼唤,固辞恐反获罪。”毕监生道:“说哪里话,长兄大才,辱临敝地,恐旅邸寂莫,不过请来陪铁兄闲话。”话毕酒至,遂安位各坐,铁不锋道座,石生二座,毕监生在石生席旁陪饮。

  铁不锋举杯问石生道:“大兄尊姓。”石生道:“小弟姓石,贱号池斋。长兄可是号不锋者么?”铁不锋首:“大兄何以知之?”石生道:“虽未会面,久仰大名。”铁不锋忽然笑道:“小弟有一知己,是个才子。不意今日大兄亦同名同姓,倒也奇妙。”说罢又笑。毕监生道:“何石兄又有同名同姓者。”

  石生道:“天下同名同姓者多,在吾辈眼中真伪自识。”铁不锋笑道:“大抵假名假才之人,果然脱不出小弟这双慧眼。”毕监生道:“石兄大才。铁兄可曾见其佳作否?”铁不锋道:“不曾。”毕监生叫管家道:“你到后园楼上,问小姐把那《杨柳枝》词取来铁相公看。”管家应诺。石生笑道:“恐拙作不足经铁兄慧眼。”毕监生道:“这有何妨。”铁不锋不语。

  三人饮了两巡,毕监生问铁不锋道:“钱盟翁荣任徐州,亦获大利否?”铁不锋道:“钱老师初任,尚得千金。后因衙中有甚么苏小墓在内,每遇冤民事则出现。故钱老师也就不赚大钱了。如今每日所得,不上百金而已。”毕监生叹道:“钱盟翁时运不济,想起这样穷官,不如不做。”石生接口道:“每日得百金,这个官也就穷得不穷了!”毕监生同铁不锋齐笑道:“真书生之言。不知做官赚钱之事。”石生欠身微笑道:“果然学生不知。”毕监生道:“夫钱乃人之威风,无之则人不惧畏。所以古人云:为贫而仕,教人急急谋利,做个财主。若仕不谋利,不如为客为商之辈,将何以势临乡党也。”石生笑道:“原来如此。在晚生闻得,富贵不加乡党。却又作何解?”毕监生想了想道:“此语乃世人之戏言耳。”石生欠身道:“世人为何作此戏言。”铁不锋接口道:“此语亦非世人之戏言,以为富贵之人不与乡党贫贱者为伍。故云不加乡党也。”

  毕监生拍案忙道:“此真妙解!”石生道:“在晚生之意不然,若从辛苦中敬得富贵,遇贫贱者则与之,使贫贱之人与我共此钱谷方好。”毕监生道:“何也哩?”石生道:“这钱乃天下运用之物,非一己独私。且有聚散盈虚一定之数。若悭吝视为己物,必取争夺之祸。使我为臭铜而甘争夺,可谓智乎!即侥幸保守无恙,又安得不似邓通致饥饿且死乎!如据先生、铁兄所言,不独死后遗臭,且生时口碑载道,皆颂财主为看财奴了。”毕监生不语。铁不锋高声道:“石兄罚一杯。明明见毕老师是个富贵之人,故来骂座。”石生道:“岂是骂座。不过公论道理。”铁不锋道:“有何公论,再加罚一杯。”石生一连吃了两杯。毕监生笑道:“这个罚得有理。”石生又各回敬一杯,招陪不是。

  铁不锋吃过,拍案道:“怎么拿诗的管家还不见来?”毕监生讶道:“正是。”回首就问从人。从人道:“小姐伏在案头打睡,方才醒来,才传翠云去取。”毕监生道:“既然如此,将酒撤去,掌灯笼来。”毕监生同铁不锋向东廊下小便,石生向西廊下小便。铁不锋回见石生不在背后,向毕监生道:“此假名士也,老师何以相识?”毕监生惊道:“他送甚么诗句与我,小女看见,赞他是才人之笔。因便中邀来陪长兄吃杯酒儿。”

  铁不锋笑道:“此人做得倒有些像,只是还欠老诚。”见石生从西廊下走来道:“今晚颇有月色。”毕、铁二人道:“真所谓月明如昼。”毕监生复邀石、铁二人入席。旁有一管家走上道:“石相公诗句在此。”铁不锋取过看时,假作吟哦半晌道:“诗句果妙,觉得失了些律儿。”石生道:“此非律句,乃是词调,故韵当如此。”铁不锋道:“若说是词调,倒也还说得去。”又想了半晌,掩住诗笺道:“我那才子敝相知,往往做那八句的,故此出名。可见词调皆才子所不屑做的。石兄于那八句的,尤当推敲推敲。”石生微笑道:“七言八句者,乃近体也。古诗只有歌行词曲,哀怨思叹数种。自后作近体者,即为制举之业,于唐为盛。唐人常云,曲难于词,词难于诗。那诗不过各道性情,此词名称乐府,韵叶宫商,以备之管弦。天下有不知律而作词者,谓之妄;有不知词而作律者,谓之浅。岂有作词而不知律之理。”铁不锋大笑道:“小弟戏言耳,石兄何以当真。难道小弟不知词难于诗。该敬一大觞,以为小视文人之戒。”石生推道:“铁兄也该敬一大觞,以为欺诳朋友之戒。”二人推让半晌。毕监生高声道:“二公不必你推我让,将此两大觞二公俱不吃,老夫有一珍藏玩物,名唤玻璃杯,可容两大觞酒。叫小价取来,将二公的酒准作一盏,请一令何如?”

  铁不锋连声叫妙。

  毕监生叫人取出玻璃杯,斟盈作一官杯,送与铁不锋行令。

  铁不锋接过酒杯骰盆,想了半晌,方吃过酒道:“门生行一发财的新令,要四句歌诀。”说罢,拿起六个骰子向盆内一掷,看来是个不同。口中念道:“元宝盆中列,请君折一折。有酒下家斟,如违罚三碟。”念罢,问毕监生道:“老师把这元宝要作几折呢?”毕监生笑道:“就是足色吧,折甚么!”铁不锋遂对石生道:“该兄饮酒。”石生不知原故,吃了一杯。铁不锋立起道:“该罚三碟了。”石生道:“小弟酒已饮过,为何又罚?求说明,自然依罚。”铁不锋道:“小弟盆中是二十一点,若毕老师说九折,该吃十八杯九分。若说对折,该十杯零五分。今毕老师要足色,就该吃二十一杯了,如何只吃一杯?

  且罚过三碟,再吃那二十一杯。”石生道:“小弟量浅,实实不能。”铁不锋道:“违弟之美令,又该罚三碟。”石生戏道:“岂敢违兄之菲令。”铁不锋道:“若说小弟是菲令,一定要吃二十玻璃杯。”毕监生接口道:“既石兄笑兄令菲,毕竟他有高令。让石兄行个高令耍耍吧。”

  石生欠身道:“晚生酒后狂言,岂是当真笑铁兄令菲么?”

  毕监生道:“一定求教。”遂送令与石生。石生道:“晚生何敢僭妄。”铁不锋道:“石兄不必谦逊,且遵长者之言,别行一令。小弟之酒,待后再吃吧。”石生遂接过令盆,将酒吃过道:“晚生行一《凤求凰》之令。么为凤,四为凰。若凤遇凰,当盆饮双杯,左右各贺一杯。若不遇,饮一杯竟过。遇时,须暗含么四,说两句旧诗。”毕监生道:“此令果妙。”石生将骰子掷下,恰好么四俱遇,遂饮双杯。复杯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毕、铁二人又各贺一杯。酒毕,石生送令与铁不锋。铁不锋干过酒,将骰子掷下,么四俱不遇。

  石生道:“若不遇,饮一杯竟过就是。”铁不锋道:“且让小弟再掷一掷何如?”。石生道:“岂有再掷之理!”铁不锋道:“若让小弟再掷一掷,不遇时,情愿甘罚十杯。”石生道:“果吃十杯,就让兄再掷。”毕监生笑道:“铁兄莫要强勉,必然十杯是要吃的。”铁不锋道:“门生拿定是遇的。”遂举骰子又掷一下,么四又不遇。毕监生大笑道:“果应老夫之言。”

  铁不锋道:“不过十杯酒耳,有何难哉!”管家一连斟上十杯。

  铁不锋就欣然饮尽。

  过令与毕监生。毕监生饮过令酒,道声遵令,将骰子掷下,恰好么四俱遇。欢欢喜喜饮过双杯。诗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石生道:“诗句欠妥,外敬一杯。”

  毕监生道:“老夫是淳民,自当受罚。”遂吃过罚酒。石、铁二人又各贺一杯。毕监生送盆与石生收令。石生酒已半酣,知座中铁不锋是个俗客,就起身告辞。铁不锋立起道:“石兄真公子性儿,自己令又不收,前次欠小弟二十玻璃杯,又不曾吃,如何就要告回?”石生道:“小弟转领三小杯吧。”铁不锋道:“一定要吃二十玻璃杯!”石生装醉道:“这等说,实实不能了。”铁不锋不理,竟叫管家一连斟上二十杯。石生假作闷席。

  毕监生笑道:“想是石兄果然醉了。”铁不锋走下席来,扶起石生道:“这等不善饮酒,还要行令。可苏醒起来,吃小弟十杯吧。”石生佯语道:“要吃酒就是二十杯,如何叫我只吃十杯?”说罢,起身就辞。毕监生道:“既然石兄量窄,且让他先行。老夫少送,回来奉陪吧。”铁不锋道:“门生自然领情。”

  石生别过铁不锋,毕监生叫管家打着灯笼,送石生回寺。

  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却说毕监生送石生出了大门,吩咐管家送石生回寺。随即复到厅上,笑对铁不锋道:“这假名士如许丑态,且谈诗一口胡柴。”铁不锋道:“不消说起。”毕监生叫人将酒席并为一桌,分宾坐下,换了杯盘,二人对饮。铁不锋道:“此假名士,以后老师须要斟酌,不可妄交。”毕监生道:“不知此人何以假令相知之名?”铁不锋道:“石池斋是当今才子,与门生到交。门生曾在吴下玄墓古香亭与他游梅作诗。后扬州梅翰林,出三百两松纹,聘他训子。门生又在扬州到他馆中奉访。那梅翰林爱门生诗才,加倍款留。门生因有家务,就辞别返舍。此事尚然不久,难道门生就眼花了,连知己也认不得吗!”毕监生想道:“此人既来假名,必有所图,莫非有骗我之意么?”铁不锋微笑不语,只是摇头。毕监生道:“铁兄有话但说,何必隐忍?”铁不锋道:“门生细审此人来意,故将这不通的情词艳曲,以挑老师小姐之意。令老师小姐错认他是才人,门生何敢尽言。”比监生闻言惊道:“我又无一子半侄,只生这一娇女,曾攻书史,任他大才大用,非有钱有势,不敢求配。这穷酸为何有此妄想?”

  随问旁边管家道:“送石相公人可曾回来?”一管家走上道:“石相公小的送回寺了。”毕监生道:“你见他寺中言语动静,所作何等事体?”管家道:“不曾见他做甚事。先时小的去请他,见他低声向湛然和尚说甚么小姐见他诗句了。适才小的送到寺中,和尚迎出,又向石相公道声恭喜。再不曾见他别事。”

  毕监生听罢,怒对铁不锋道:“兄果料事不差。此人老夫自当重处。且他席间又骂老夫为看财奴。”铁不锋接口道:“且他又笑门生之令为菲令。”毕监生道:“且他又作不通的情词艳曲,愚弄富宦。”铁不锋道:“且他闻老师小姐在后园睡熟,又道甚么’只恐夜深花睡去’。”毕监生道:“更有可恶者,令名为《凤求凰》,合兄所料无疑了,明日必要处他。”铁不锋又正容道:“处他固是宜当,恐后来作仇奈何?”毕监生大笑道:“有何作仇,老夫钱财可以通神,且现居通判之职,纵他后来侥幸,即入翰林院时,老夫岂不做到一品了。”铁不锋近座道:“老师之言,果高明见道。但恐处他,与小姐体有所关。”

  毕监生沉吟想道:“有了。钱盟翁在徐,正拿贼不获。老夫今且愚弄这穷酸在此,写下一书,烦兄寄去。速令钱盟翁假以土贼赃主,拿去问罪,岂非善处之策?”铁不锋拍案道:“此果善策,不必再议,拿酒来吃。”毕监生同铁不锋饮到大酣,方才散席。铁不锋临别道:“事不宜迟。”毕监生道:“明日即行。”正是:伪士乱真真反伪,权衡致富富行权。

  却说毕监生送出铁不锋,回书房内,即修下一封暗害石生书札,取了两匹蟒纱,一只银杯送钱知州。又叫管家称了四两银子,作铁不锋程仪。毕监生在案头随便摸了一幅笺纸,看来是甚么凌春女子诗句,就封将起来。吩咐管家道:“你们明日早起将这礼物,书礼,送到铁相公下处。你道老爷打点上任,不及亲送。叫铁相公早早回府,致意钱老爷罢。”管家领命。

  毕监生睡去。

  到次日,管家早起,将礼物送到铁不锋处。铁不锋即随管家到毕宅辞谢,即日起程。毕监生不胜欣喜。过了十数日,逢上任去期,杭州衙役接到。毕监生知徐州之事将发,先令小姐,婢从上了杭州长船,自己骑了一匹大马,带着管家,故向清凉寺,假作好意辞别石生。石生同湛然、普明忙出迎接。毕监生随下马道:“老夫才得相逢,又为一官远别,苦抱一团未了之哀,不知石兄亦同此意否?”石生闻言,怅然道:“先生可进寺内少叙别离。”毕监生揖道:“不及了,就此两别吧。”石生怆惶回揖道:“先生此去荣任,不知何日才得复会。”毕监生道:“老夫虽然暂别,小女尚在旧宅,少不得时时有书信往来。”说罢,匆匆上马而去。

  石生同湛然、普明望见毕监生肥马轻衣,银鞍艳仆,一阵尘起,穿柳而去,各皆怅然归寺,唯湛然在石生客房闲谈此事。

  石生道:“毕监生今去荣任,说小姐尚在旧宅,我们何不到他后园顽耍顽耍,以散闷怀。”湛然喜诺。随带了柏儿,出寺向先春园来。见园门大开,三人竟入。内有一老儿走出问道:“相公何来?”石生道:“我们是左右紧邻,久闻你家花园有奇花艳木,特来借观。”那老儿道:“喜得今日老爷上任,若老爷在家时,断不许游人进来的,相公只可在外面看看,不可进去。”石生应诺,方欲席地而坐,湛然道:“相公且坐,贫衲同盛价回去,取一壶好茶来吃。”石生许诺。湛然同柏儿出园。

  那老儿又到石生面前道:“我家老爷临行,吩咐小老儿看园。说道,‘若有甚么石相公来,不可令他在园中窥探。’如小老不遵,查出定要重责。相公莫非就是姓石的么?”石生笑道:“我不姓石。”又道:“想是你家老爷家眷在此,恐菲人窥视不雅耳。”那老儿摇头道:“也不是这话,家眷倒已带去,不知何故,相公不可外传。”石生闻言,惊疑半晌。随立起身来,向柳中阁下看时,见鸟鹊声喧,双门紧闭,上书封条,墨迹犹新。石生沉吟想道:“毕监生分明说小女尚在旧宅,为何今非昔比,言不孚实。”只管呆想。那老儿走过道:“相公不要只管贪玩,天将有雨了。”石生道:“少候我们人来,吃杯茶就行。”那老儿复向后去。石生又步至假山石上,追寻旧况,如得如失。口中不觉自语道:“莺花犹在,玉人何处,相会无期,徒存画饼耳。”少顷,那老儿手拿一扫帚,走出向石生道:“相公茶不来了,请出去别处玩耍吧。”石生道:“少刻即行。”那老儿暴躁道:“我要打扫林木,恐防阴雨,相公只管少刻少刻,有甚么好看,明日再来任相公游玩。”石生闻说,掩泪而出。

  那老儿将园门双闭。石生回顾数次,对墙内不胜留恋。忽听得后面一人叫道:“相公莫要回寺!”石生回头看时,乃是柏儿。

  就问湛然老师。柏儿忙道:“湛然师傅后面来了。寺中有许多公差,说相公是赃主,奉徐州知州批文,协同本处地方来拿相公,如何是了?”石生闻言,口瞪目呆。半晌,见湛然从路上跑来。石生一把扯住道:“闻上台行文,以学生作赃主拿究,这是从哪里说起?”湛然喘息着道:“真真是奇事。我知相公非此辈之人,想是被仇人扳害。如今,相公须要速速改名换姓,潜逃京中,急图功名,方是生路。若不知趋吉避凶,定遭毒手。”

  石生慌忙道:“去便要去,待学生辞辞普明老师,还将玉箫并行李取来,方可去得。”湛然道:“那普明见相公做出此事,千恨百怨,怪我引领相公来寺。原道歇息数日,不期住到如今,说不曾得相公多少布施,此时巴不得将相公交与公差,如何还要辞他。”石生闻言,掩泪向柏儿道:“身上又无盘费,投宿又无行李,我二人今晚却向何处去安着。”柏儿掩泪不语。湛然道:“相公不必悲哀。速令盛价随贫衲到寺后,悄悄将行李查出,从小路前去便了。”石生感谢。柏儿同湛然别去不久,将行李并玉箫挑来。石生向湛然泪道:“学生为毕小姐受如此风波,蒙老师盛意,终身难报。只是不知何日得会老师与毕小姐也?”湛然慰道:“功名早就,自有佳偶,你我亦有相会日期,不必悲切。”石生强勉揖别。湛然道:“相公到京,可在小寺作寓,庶省盘缠。”石生称谢,掩泪别去。正是:肯把良缘归我处,不如意事奈他何。

  却说石生同柏儿,别去湛然,行未数里,忽然天起乌云,风雨骤至,且从来不曾走惯路的,同柏儿一步一步,挪移不上十数里,脚便疼痛。回首向柏儿道:“这般大雨,我们脚下难走,不如寻一主人,在此安歇吧。”柏儿道:“相公乃避害之人,此处如何住得。”石生只得强勉又走。行未十数里,天色黑暮。见面前有数十人家,石生立住,对柏儿道:“此路口必有饭店。我们今夜投宿,不可提起个石字。”又想了想道:“只说我姓齐,字也水,叫我齐相公就是。”柏儿应诺。同至路口,见店家灯火隐隐,柴门半开半闭。石生随柏儿径入店内。

  店主问道:“客官从何处来的?”石生道:“小生姓齐,自苏州来,往京应试。”店主道:“此处客俱下满,没有房子,请到别处投宿。”石生道:“小生适才冒雨,衣物俱湿,天又黄昏,路又泥泞,不能前行,因此投店主歇宿。倘内中有孤客独房,搭住一晚,更见好情。”店主想道:“没有甚么孤客独房,止有一河南客,是一房两床,却又有管家,恐不能相容相公。”

  石生闻言喜道:“既有空床,怎好不让,待小生亲去与他说。”

  说罢,带柏儿到后面看时,果然有一房两床,一客背着脸收拾行李。石生近前拱手道:“客官,小弟特来借榻。”那客回头看时,见是石生,忙走下来。石生一看,却是怀伊人,二人慌忙施礼。怀伊人喜道:“吾兄因何至此?”石生低声道:“小弟避害至此,不期得遇故人,祈速策我。”怀伊人见石生衣履尽湿,而色憔悴。叫管家取出衣裳换了,拉手就坐,挑灯低问道:“吾兄所避何害?”石生道:“弟因别后,访得凌春小姐在淮,特带小价到淮访问。又喜托庇,一路平安。且小姐与我志意相合,赠我一玉箫。”怀伊人道:“既然如此,乃是一段美事,因何致害?”石生道:“不期后来,小姐乃父是监生,谋任杭州通判,竟随任南往。致小弟萧寺落落,忽出散闷。有憎湛然,是弟契交。寻出寺外,教道徐州公差,在寺协同本处地方拿弟,说弟是土贼赃主。不知误认?又不知故害?因湛然私放小弟前来。”怀伊人道:“想是吾兄在淮,处友不当,故致此祸。”石生道:“在淮并无妄交。”怀伊人道:“吾兄因何知凌春在淮安,特相信而来?”石生将白随时起数,花婆传诗,先春园听琴,清凉寺请酒,前后事情述了一遍。怀伊人想道:“向闻白随时、铁不锋与田又玄相与诗酒之人。曾记古香亭田又玄诗上,有‘春日同铁不锋、白随时作也’数字,既与田又玄交往,其人不端可知。想徐州之事,或有因而起。”石生想道:“我与他一面之会,有何仇隙?且白随时指我小姐之处,非我明明问他,乃是暗透他的。这事断非此辈遗害。”怀伊人又想道:“论理与他不相关煞,未必他敢为此事。只是为今之计,不识吾兄匆匆,意欲何往?”

  石生愀然道:“弟囊空金尽,随其所之。大约以到京为率,更换名姓,坐监入场耳,且不识伊兄近况若何?”怀伊人道:“自别后到河南,舍亲官已罢职,终日俗冗繁杂,致弟淹留到今。所得不上二三十金,意欲权移吾兄,为上京之费。寺以知己见爱,慨赠以壮行色何如?”石生愀然道:“弟若受伊兄之赠,伊兄前途又有谁赠?”怀伊人悲道:“正是彼此穷途,宁可尽吾兄为要。盖吾兄年在妙龄,不惯客路;在弟贱庚痴长,颇多经历野店寒烟之苦。”石生沉吟不语。怀伊人将拜匣取开,拿出银子,原封不动放在案上。又打开一小包,内有两余银子。取出一块,随叫管家买了一瓮酒,取出路菜,向石生道:“吾兄不必愁闷,且饮一杯,以舒劳倦。”

  二人对饮少顷,石生问道:“小弟故乡风景,近来犹似旧否?”怀伊人道:“令表兄有一字奉复,想必尽载。”石生令取出看时,书道:愚李景文顿首书复池斋社表弟先生文几:自昔睽违,倏尔春秋几易。每思会无由,惟梦寐得亲切耳。念府上世多清德,齿爵俱尊。近以先姑丈西升,百凡变衰,欲继旧业,端在吾表弟焉。晤伊兄,得悉新趾,且闻得贤主人如梅老先生。更有足贺者,时岁值科试,正尔我得意之秋。可鼓棹归洛,相与负笥长安,朝夕论心,以慰辽阔。途肠不赘,专此草复,并待不尽。

  看罢,放在案头,对怀伊人道:“家表兄欲我早到河南,同他往京应试。我若将伊兄银子全带前去,亦是无用。不如二人学管鲍分金,弟取不伤廉,兄与不伤惠,且两有盘费,岂不相安。”怀伊人道:“吾兄莫谓河南路近。客途之事,一时风雨阻隔,咫尺犹同千里。那时致吾兄不来不去,凄苦无告,在兄纵不怨弟,而弟亦何忍放心自回。”石生见怀伊人情锺友明,愈增愧颜。怀伊人慰道:“兄毋过虑,弟还有两余散碎银子,足充路费。”石生道:“那两余银子做得甚事,纵伊兄省俭,只可到得广陵。”怀伊人道:“到广陵就不难了。或做馆代笔,随寓前去便了。”石生想了一想道:“若到广陵,弟写一书,致梅老先生处,并关书带去,荐兄处馆。权借一枝,以图归计。

  不识何如?”怀伊人道:“既如此,是绝妙的了。”石生推过盅筷,令柏儿取出拜匣,写下一书。又秉笔写了一扇一卷并关书递与怀伊人道:“梅老先生知我贫士,聊寄人情纸半张,以表微意吧。”怀伊人接过看道:“这诗、扇俱新作吧?”石生道:“扇中是当日梅花之句,卷上是旧日之别业。”怀伊人看罢,不胜称赞。又道:“别后想多近作,乞借观以开茅塞。”石生道:“别后之作,未付梓者,赠与田又玄了。惟有《杨柳枝》词十首是近作,写出求教。”怀伊人叹道:“可惜佳玩落瞽目人矣。”石生取一便纸,将《杨柳枝》词写出一稿,未款名姓,递与怀伊人。怀伊人赏鉴一会,各饮酒罢,吃过夜饭。又令柏儿同怀伊人管家,饮了酒方睡。

  到次日,石生早起,见天色稍晴。怀伊人各束装辞过主人,至路口分别。怀伊人道:“吾兄此行,至河南同令表兄进京,定然擢元。弟有母服,不能附骥。吾兄幸勿自惰,有负妙年。”

  石生叹道:“倘得侥幸,当报谢者惟伊兄与毕小姐耳。”怀伊人谦恭辞别。石生复回首道:“弟前途蒙惠,且进京有亲戚同住,伊兄不必挂虑。可将梅老先生扇、卷并关书查好,以图广陵之事,庶弟途中稍安。但梅家王文,曾来淮访我,说有甚么不通的抵冒。兄可查问,便寄一字示我。”怀伊人遥拱揖道:“谨领兄教。”遂长别去。

  正是:

  浪交不益己,好友胜于亲。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不知怀伊人如何会梅翰林,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七回 梁相取士得佳婿 苏女守贞感异梦·
  第二回 清明节游春遇艳 暖翠楼掷香订期·孔尚任
  第十二回 新进敢言尚书守旧 名流演说御史触邪·旅生
  第六回 全友谊太守弃官 避奸锋英雄遇旧·白云道人
  第三十四回 沥真诚淫凶甘伏罪 惊实信仇怨激成亲·韩邦庆
  第四回 彭素芳·罗浮散客
  第二十五回 明月清风魂销一刻 尤云滞雨胆怯终宵·黄南丁氏
  第四回 玉尺楼才压群英·天花藏主人
  第十四回  梦欢会销魂入骨·
  第二十八回 假冒名贪淫被杀 幸漏网奔走无门·
  第一回 忙乱了一整天·张恨水
  第八回 逼友题诗留心窥破绽 代弟联吟当面弄机关·天花藏主人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秦子忱
  第十一回 平儿连与两侄为媒 黛玉公向元妃祝寿·嫏嬛山樵
  第56回 恶玄门中计遭擒 对铜钹狗熊见证·牛瑞泉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春闺秘史·不题撰人

    春闺秘史,清代中篇艳情通俗小说,不题撰人,凡十回。 却说清末民初年间,姑苏城内,出了一位风流才子,这人姓周名碧卿,是个世家子弟、家境也还丰裕,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一手持家,好不一自一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