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回   我昔凌他 他今制我 勢利徒滿面羞慚 親而不貴 貴者為親 歹側兒竄身羅綱

作者: 娥川主人

  詩曰:

  波濤歧路總關心,莫道愁深恨更深。

  富貴驕人宜白日,親朋疏義是黃金。

  時艱賤服猶文繡,世媚兒曹厭誨箴。

  榮辱浮雲奚足計,滄桑莫管任浮沉。

  話說廣東肇慶府陽江縣,恰恰就是馮國士降來做知縣的地方。馮國士因民戶荒頑,錢糧積欠,在大計內考了「居官昏庸,催科無術』八個字的考語,直降了陝西縣隴西丞。這隴西縣,不是別的所在,恰恰又是袁七襄升去鞏昌府做知府的附郭縣。馮國士雖然已曉得陽江縣接任的新官叫做劉化鳳,那知就是袁七襄的兒子,自家的女婿。他自從聞得袁七襄升了太守,心中好不羨慕,常常懊悔當初不該勢利,欺他貧賤,做了賴婚的勾當,如今我倒不如了他。欲待仍舊與他結姻,又恐他宿怒未忘。況且他已勝我百倍,定然反有些不屑,自己心裡轉換了個奉承他不上的念頭,時常與妻子乃舅兩個費過幾番口角,誰知自己恰又降了他屬下縣丞,一發了不得起來,心裡又欣羨他,又畏怕他,耳熱心癢,好不難過。只一味與尤氏兩人怄氣。妻子與尤寡悔都說道:「我兩個人巴不得要爭體面,在你面上有些風光,難道有甚不好的念頭。只是當初他家一敗塗地,身無立錐,兒子遺棄遠方,自家禁錮穿獄,妻子也在人家借住,這樣光景,就是小戶人家,也不值得與他聯姻,何況你彼時方中進士,官居部屬,同僚盡屬縉紳,結納無非顯要,何等榮華。彼時與他相形並較,奚啻天壤,怪不得我們兩人將他厭賤。誰人有先見之明,知他後來做此高官,我家就跌撲到這個地位?早知如此,當初他便窮殺,也該敬重他。縱使他要別娶,我們也將女兒掗把他。我只道富貴一生可以長享,那知威風靠托不牢,如今懊悔也是遲了。」馮國士心裡焦燥得不耐煩,那裡還有心去聽他,只得收拾印務,交與縣丞執掌,忙忙到陝西赴任。叫人去接小姐,一同起程。誰知小姐心裡,恐怕父母仍舊與他覓配,推個立志修行,再不肯同去。尤氏親自到庵中,邀了幾次,怎當他心如鐵石,堅執不回,馮國士也自去勸他一番,發惱一番,他總是哭哭笑笑,抵死不願同行。父母一時也沒奈何他,只得收拾自去。

  一逕到了鞏昌府,不敢進城,先修下一封請罪飾非的情啟,詞極卑污,語帶羞慚,婉婉款款都是些播尾乞憐之態,叫尤寡悔進城去,先通個慇懃,才好上任。那知尤寡悔是個極勢利極奸險的小人,當初恃了姐夫之勢,衣之食之儼然尊貴,一味尖酸刻薄,不看人在眼裡。今日姐夫沒了興頭,依身無味,就換了一副冷淡的心腸,況且馮國士平日聒聒絮絮,把賴婚的事在耳根邊埋怨不了,心裡又懷下些恨,覺得這飯碗把握不牢,且住在身邊,也覺沒趣,便思別尋道路,在勢利場中走走。正好姐夫托他到府裡進書,回想袁七襄從幼相交,最稱莫逆,雖這件事弄得不好看相,然終久是姐夫的差池,我中間人責任還輕,今不免倒與他做個心腹,把姐夫的醜行,盡行傾獻,他自然歡喜。若得趨承上了,他的光榮勢燄,豈不勝於姐夫百倍。但如今袁七襄尚不知我有心向他,不分好歹,認做姐夫一例,自然還不肯相見。除非也先寫封書啟,卑詞軟語,只說賴婚之事,全是姐夫與姐姐勢利念頭,我百般曲勸,力不能回,枉擔了個助惡之名,其實非我之過。先自辯脫了罪,然後再把姐夫如何負心,姐姐怎生圖賴,並袁七襄在獄時坐而不救,反呈報法司祛逐謝氏出境,以致中途遇禍,母子分離,皆姐夫所害,並羨慕王御史勢燄,要與聯姻,我再三諫他不轉,後來小姐長成,不願改適,立志出家,並不肯同來赴任,許多情節,也寫得詳詳細細。並這封書,一總打入府中。諒看了必然要請相會,那時再憑三寸舌尖,一張利口,並兩副老臉,九曲彎腸,將自己盡情冼脫,把這些惡名,都卸在姐夫身上,莫說個袁七襄,隨你泥神木漢,也要被我哄活了。算計已定,到城裡賣了一通副啟,借個茶館裡坐下,寫了半日,方才封好,又寫了個眷晚生的大紅全帖,並一副禮單,步到鞏昌府前,予先封下三錢銀子,尋個陰陽生,把這兩封書並帖子,叫他一總傳進去。那陰陽生得了茶東,果不費力,便說:「相公請坐著,老爺要請會時,自然出來奉請。」竟把書帖,高高興興送入內衙去了。尤寡悔料「袁七襄見了書,必然道是我好人,一定請進去相見。」只覺皮風騷癢,滿身都是風光了。有詩云:

  炎涼何處說親情,緩急酒逢陌路人。

  不是小人偏徹底,自將煩惱反諸身。

  且表袁七襄,拆這兩封書細細看完,不覺大笑道:「天運循環,報施如此其速。當初尤寡悔趨附姐夫勢利,把我輕賤到極處,如今又攛轉面皮,不知羞恥,倒來奉我,把個嫡親姐夫說得粉碎。人心如此反側,世道之險,豈不怕人。就是三法司逐我妻子出京,遭此危難,骨肉拋離,焉知不是這賊子的奸計,教唆姐夫做的手腳。」便將這兩封書與謝氏看了。謝氏也怒道:「原來當初這番大難,死裡逃生,分離拆散,也是他們致死,可不痛恨。賴婚之事,不消說起。只此一端,使我將血抱之子,遺棄數年,死活不知,歸宗無日,致袁氏斷嗣絕後,其罪可恕,其情不可勝誅。今此二凶,都遭到你手裡,須與我出口氣兒,切莫輕輕放過。」袁七襄道:「我想馮國士若無尤寡悔,未必做得出這樣局面,全是那奸惡的主謀,教唆他下此毒手。我幾次與他爭論,馮國士便詞窮理屈,自覺欠理,獨是欺貧倚勢,輕薄荊毒之言,每每都出尤寡悔之口,馮國士未嘗見於形色,只就今日又來奉我,把自己姐夫姐姐置身於無地。倫理喪滅,心腹奸險,何事不為。可知當日惡機,皆尤寡悔使然。但馮國士耳根易惑,聽此狂言,自失其行。然他女兒立志端貞,不隨勢利,出家守身,實為可敬。少年女子,尚且知禮,堂堂丈夫,對之能不汗下。天幸我兒子有個歸宗之日,斷難負他一片苦心,今倒看那女兒面上,不計較他父親也罷,只尤寡悔這奸惡,免不得要懲治他一番。」便修一封書與本府刑廳,將尤寡悔發去勘問。

  卻說尤寡悔,等了半日,不見請他相會,心裡好不焦燥,就像煎盤上的螞蟻一般,走到東,踱到西,把衣冠也整了幾百遍,打點些脅肩諂笑求媚足恭之態,好相見個皇堂知府。正望得眼花,忽見兩個人走出來道:「那個是尤相公?快隨我走。」尤寡悔聽有人叫他,忙攛上前笑問道:「想老爺請我到私衙裡相會嗎?」那人道:「不相干,老爺因衙裡清淡,沒有什麼相贈,有一封書薦你到理刑廳去,打發些程儀哩。」尤寡悔道:「多謝老爺厚情,只是也備了個禮單去才好。」那人道:「不消你費心,老爺已先差人下過帖了。」尤寡悔聽了,喜之不勝,認為實然,連忙跟著就走。正是:

  饒伊兇暴如狼虎,惡貫盈時定受殃。

  尤寡悔到了理刑衙門,那兩人要他在賓館裡坐下,停了一會,刑廳吆喝出堂,便問:「那光棍在那裡?」衙役稟道:「在賓館裡坐著。」刑廳大怒:「快叫拿來!」衙役飛忙出來叫喚,尤寡悔道:「怎麼不在這裡會客,倒在堂上相見。」又想一想道:「是了,想必因堂尊薦來的,不敢輕褻,要行官禮了。」便要往正門裡走,被皂隸一把扯了出來道:「你衙門規矩也不曉得,只管亂走。」尤寡悔只得耐著氣,隨他進了角門,大踏步踱到丹墀,打帳行禮,早被牢子望腳骨上一棍,打翻在地,走過兩個皂隸拿他跪著。刑廳拍案罵道:「你這奴才,何等樣人,好好供來。」尤寡悔只道請他盡賓主之情,誰知聽這幾句,嚇得魂飛膽落,滿身冷汗,戰兢兢的答道:「小人是袁太爺的同鄉朋友。」刑廳喝道:「袁太爺那有你這樣無恥朋友。」叫左右掌嘴。皂隸應聲而前,打了十個耳掌。尤寡悔便像割了頭的一般喊痛,忙哀稟道:「小人不是袁太爺的朋友。」刑廳道:「你實說是何等人。」尤寡悔道:「是馮縣丞的妻舅。」刑廳又喝道:「我問你自己本身,誰叫你通呈腳色,再掌嘴!」皂隸又打了十下,尤寡悔哭道:「小人實是河南百姓。」刑廳道:「既是河南百姓,緣何到陝西鞏昌府衙門,趨承獻媚。皂隸再打!」

  可憐好個尤寡悔,直打得嘴裡鮮血直流,面皮腫痛,不敢強辯,只得哀哭道:「小的其實是欺貧奉富,朝秦暮楚的勢利小人。」刑廳笑道:「這句講得著了。但你這奴才,心腸奸險,陰謀制友,詭計賴婚。你害袁太爺父子離散,夫婦遭殃,又想反面口事,把同胞姊丈,傾露其醜,倫理喪盡,良心泯滅。今日到本廳臺下,還想遮飾嗎?」尤寡悔道:「青天爺爺在上,這些事體,其實不干小人之事,容小人辯個明白。」刑廳道:「不辯已明,何須再辯。」便拔下八根籤,一聲喝打,皂隸便如鷹拿燕雀,把尤寡悔拖下丹墀,打了四十頭號大板。皮開肉綻,氣也沒了。刑廳還叫取一面三百斤的大枷,立枷三月,抬到遏衢,不滿數日,疼痛難熬,支持不過,早已在閻羅殿前去坐賓館了。正是:

  從前作過事,沒興一齊來。

  再表馮國士,聞了這信,夫婦兩個驚得面如土色,冷汗如注,又不敢不進城上任,只得擇個吉日,到了衙裡。尤氏只因吃了這一嚇,當夜就生起病來,發寒發熱。馮國士心裡愈加憂悶。過了三朝,自想逃不過袁七襄的罪責,只得備了一個情節手本,到府裡跪門。又在門上費了好些使用,才得報與袁七襄知道,那袁七襄把尤寡悔處死,已出了氣。見說馮國士跪門請罪,並不介懷,連忙傳他進來相見。馮國士聽說傳他進去,便戰戰兢兢走進私衙。看見袁七襄,雙膝跪下。

  袁七襄慌忙扶起道:「桑梓舊交,吾兄何必拘此俗禮。」馮國士見他和容藹顏,並無懷恨之色,心裡轉覺慚愧。躬身答謝道:「馮楨昏聵無知,惑於狂妄,負罪良深,願受府檯面責。」袁七襄道:「雖有睚眥,然非吾兄之咎,小弟深知,故胸中並無芥蒂,吾兄何必如此憂疑不釋。」馮國士謝道:「府臺盛德汪度,知我心跡,不加罪戾,反蒙格外優容。感恩如何可報。」袁七襄道:「今日他鄉而遇故知,自宜開懷一樂,何必拘拘抱歉。」反攜他到書房裡坐下,問些寒溫,留他便酌,盡歡而別。那知尤氏聞得袁七襄大度容人,雖然感激,心裡越發羞慚,病反沉重。偶然一日,忽見兄弟連枷帶索,哭至牀前,口稱餓極,要討一碗飯吃。尤氏大叫有鬼,眾丫頭聽見,趕至房中,忽然不見。但聞滿房血臭,穢不可當,不隔三日,尤氏一命歸陰。馮國士慘目傷心,淒涼貧苦,勉強具棺入殮,到得治喪之日,袁七襄反來弔唁,並無勢利炎涼之態,可謂世所難得。要知袁七襄與馮國士,後來交誼如何,袁化鳳幾時拜見父母,馮小姐何日團圓?且聽末回收成結果。正是:

  南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猜你喜欢
  第十九回 秀梅闺房春情难抑·风月轩入玄子
  六驴十二佛·
  第十四回 执约遣阿鬟因诗起衅 伪游窥好女探信求婚·吴航野客
  第一百五回 得意让花骄权门夜叩 失踪惊屋闭旧巷空来·张恨水
  第十回 又行奸天岂逐愿 且入房男不如女·临川山人
  第七十五回 销金帐琴瑟调和·陈端生
  第十六回 成宗帝曲意赐婚 祁丞相孽缘强合·
  第十一回 昧理谋奸身受辱·
  第96回 闻禁子丰村送信 两贤人房内哭夫·牛瑞泉
  第九十六回 祝太君寒宵舍金帛 松公子黑夜识英才·陈少海
  第十八回 疾丑生贪姿害友 韩珠娘深智殉仇·
  第50回 于大人究问情由 张公子诉讲原因·牛瑞泉
  第四回 屋自穴东墙暗惊乍见 人来尽乡礼共感隆情·张恨水
  第三十一回彩笔描蛾直上摩星塔银箫引凤偕游醉白池·平襟亚
  第九回 两家愿许琴瑟好 金郎独占双妻身·青阳野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