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一回 酒痴生醉后勘丝桐 梓童君梦中传喜讯

作者: 古吴金木散人

  词:

  人有弄巧成拙,事有转败为功。人生转眼叹飞蓬,莫把韶华断送。昔日画眉人去,当年引凤楼空。萋菲芳草满吴宫,都是一场蝶梦。

  这几句《西江月》词,说那世间多少风流才子,窈窕佳人,乍会之时,彼此两相垂盼,虽令眉日传情,便不能语言订约;或借音律为引进之媒,或借诗词为挑逗之主,如张珙之于崔莺莺,以琴上默寄相思;如红绡之于崔庆,以手语暗传心事。及至两情相洽,缔结良缘,不知费了多少眠思梦想,经几何废寝忘餐,这也不须提起。

  听说姑苏城中有一个书生,姓文名玉,表字荆卿,年方二十一岁,潇洒超群,聪明盖世。幼年间不幸椿萱早丧,伉俪未谐,幸仗叔父文安员外抚养,教育成人。名虽嫡侄,义122胜亲生。只是他一味少年气概,情耽飘荡,性嗜风流,爱的咏月吟风,喜的酣歌畅饮,遂自号为酒痴生。这文荆卿因好饮酒,每日在书房里,把那书史文章看做等闲余事,竟将贪怀恋饮做成着实工夫。他叔父文安员外,见他日夕好饮,屡把良言再三相劝。只是生性执拗,那里肯改过分毫。一日,文安员外悄地唤安童问道:“安童,我一向不曾问我,大官人近日来还是文兴高,端然是酒兴高?”安童回答道:“员外不问起便罢,若问起来,那大官人的文兴,安童委实不知。若说酒兴,近日来到比前番胜了大半。”员外道:“你怎知他酒兴到胜似前番?”安童道:“大官人时常对着安童说:‘我有沧海之量,那些许十余瓮,不过只可解我一时渴吻。若要尽兴痛饮一番,必须满斟百斗方可遂怀。’因此安童晓得。”员外听说,便叹气道:“哎,罢了!这也是我文家不幸,生了一个这样不肖的畜生。我想古来多少贤人,皆因嗜酒而之,何况这一个不肖畜生。我几回欲待面责他几句,只是一来看着兄嫂在生分上,二来又看我自幼抚养之情,只是隐忍无言。怎知那畜生竟不想个回头日子,怎么是好?就是有得些小家赀,明日决然败在他手里,安童过来,你今只是缓缓对他说,员外吩咐,今后若是大官人把酒撇得下几分,员外便无见嫌。若再仍前饮得无尽,明日决然无恁好处,请他早早别寻一个着迹去处,免得在我这里,久后损败门风,却不好看。”

  安童不敢违命,应了一声,转身竟到书房里去。只见文荆卿手中正携了一壶雪酒,桌上摆着一部《毛诗》,在那里看一首,饮一巡,慢慢消遣哩。安童见了道:“大官人,我看你行也是酒,坐也是酒,几时得与他开交?似别人好饮的,或朝或暮,也有时度,谁似你自早至晚,昼夜十二个时辰,没一刻撇得下这件东西。为着你,安童适才险些儿被员外‘才丁’了。”文荆卿惊问道:“怎么,员外到要打着你?”安童道:“员外说,大官人这样好饮,难道你也劝止不得一声?便吩咐我来,道你今后若是戒得饮酒,便无一毫言语。若仍前贪着怀,恋着饮,久后必无甚么好处。请你自去寻一个着迹的所在,免得损坏他的门风。”文荆卿道:“安童,员外果有此话?”安童道:“终不然倒是安童造言生衅平地吊谎不成!大官人若不肯信,就同到员外跟前,逐句对证个明白便了。”文荆卿暗想道:“说得有理。终不然是他平地吊谎,这些话决是有的。只一件,想我自幼相随叔父,至今二十载,蒙他待以亲生,日常间并无半点相抗,今日敢是我婶婶有甚闲言闲语了。我想男子汉身长六尺,四海为家,便是守株待免,也了不得我终身事业。也罢,我今日便出了此门,别寻个着迹去处,有何不可!安童,你与我一壁厢快快收拾书囊齐备,一壁厢取笔砚过来,待我略书几句,以慰壮怀。”安童问道:“大官人,莫要太性急了,且说个明白,收拾了书囊,还是往哪里去?”文荆卿道:“男子汉四海可以为家,难道例虑我没有着迹的去处?不要闲说,快收拾起来就是。”那安童只得去取了一管笔,研了一砚墨,双手递上。你看这文荆卿,执着笔,蘸着墨,低头一想,就问那粉壁上写了几行大字,云:

  鹧鸪天:

  谁是聪明谁顽劣,茫茫世事浑难识。人言糟粕误生平,我道生平误糟粕。时未遇,受颠蹶,泥途岂是蛟龙穴?男儿壮志未消磨,肯向东陵种瓜瓞!

  写罢,便问安童:“书囊收拾齐备了么?”安童道:“书囊虽已收拾齐备,大官人虽然要去,这也还该到员外跟前作别一声,尽个道理。不然,明日外人知道,反要谈论着大官人。”文荆卿微笑道:“你可晓得,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家员外既做不得那仗义施仁的三叔公,教我大官人到倒怎做得那知恩报德的苏季子?你看这粉壁上几行大字,句句说得明白,从此以后,我大官人若不得驷马高车,决不入此门了!”安童道:“大官人不肯去见员外,也听你主意,只待安童去禀个明白,免得日后员外寻访大官人踪迹不着,到把安童名字告到官司,那时做个逃奴缉获将来,便是浑身有口,也难分剖。”文荆卿怒道:“你这一个花嘴的小厮,谁许你去禀知员外!快去把那书案上剩的那一瓮雪酒携来,待我饮个痛快的上马杯,少壮行色。”那安童不敢回说,急急便去开了酒瓮携来。你看他接过手,真个就如长鲸吸百川一般,霎时间咕都都一气饮得个罄尽,对着安童道:“好笑,那员外忒没分晓,别的教我大官人还可终身省得过,若是这件,可是一时省得的么?哎,酒,酒,我只要和你相处情长,今日却也管不得至亲恩重。安童,趁我酒兴正浓,你可担了书囊,早寻去路便了。”这安童就把书囊一肩担上,文荆卿便轻轻掩上书房,出得门来,走一步,回头一看。噫!这也是:

  难撇至亲恩义重,临行十步九回头。

  说那文安员外,哪里晓得他侄儿悄自不辞而去。及至黄昏,看见月明如昼,缓步徐行,来到书房门首。只见人影寂寥,花阴满地,心中想道:“我每常行到此处,唯闻吟咏之声,今夜缘何悄然寂静,竟不见一毫影响?敢是那不肖畜生,又是中了酒,早早先睡熟了?”便轻轻把书房门扣了几下,再把安童连叫了几声,那里有人答应。低头又忖道:“终不然两个都醉熟了?”便悄悄推门进去,开了窗棂,四下一看,并不见个人影,只见那案头止剩得几卷残书,壁上留几行大字。文安员外从头念了一遍,呵呵冷笑道:“好一个痴儿,好一个痴儿!我把良言再三激励,只指望你早日回头,做一个长俊的好人,怎知你今日竟自不别而去!想起二十年来抚养深恩,一旦付之流水,还亏他反把语句来讥诮我,道是‘人言槽粕误生平’,可是回答我叔父的说话!罢,罢!这正是:

  指望引君行正道,反把忠言当恶言。

  哎,畜生,畜生!看你久后,若是还有个与我相会的日子,只怕你掬尽湘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那时待我慢慢问他个详细,且自含忍不提便了。”

  却说文荆卿带了安童,离了姑苏城,朝行暮止,宿水餐风,行了半月,早来到临安府中。文荆卿道:“安童你看,好一个临安佳地,比我姑苏也不相上下。但不知道这里哪一处好酒卖,可去询问一声,沽饮几杯,聊消渴吻。”安童道:“大官人,你看前面扯着一竿旗儿,上写着几个大字,敢是卖酒处了。官人何不走近前去,解鞍沽饮,有何不可。”文荆卿道:“且住,我尝闻得人说,临安府中最多歹人,白昼就要劫人财物,你可把行李小心担着,随我后来。”你看,两人不多时来到酒家门首,文荆卿抬头一看,只见那酒肆中果然摆列的齐整,门前贴着两首对联,上写道:

  武士三杯,减却寒威寻虎穴

  文人一盏,助些春色跳龙门

  文荆卿道:“安童,你去问那店主人,有好酒卖,我官人便进去沽饮;若没有好酒,还往别家去。”安童便担着行李,走进店中询问。店主人回答道:“这临安府中除了我家卖的好酒,那里还有第二字?请相公进来尝一尝就是。”文荆卿便进内对店主道:“店主人,不敢相瞒,我们是姑苏人,来此探访朋友。你这店中若有便房,就与洒扫一间,还要在此权寓几时,待访着了就行。一应租银店账,并当重重算谢。”店主人连忙答应道:“有,有,后面亭子上有一间空闲书房,原是洒扫停当的,就在那里如何?”文荆卿笑道:“如此恰好。”店主人便去拿了钥匙,开了房门,着他把行李一一收拾进去。文荆卿道:“店主人,你去把好酒多开几瓮来,待我试尝一尝。”店主人便去携了一瓮久窖好酒,送与文荆卿道:“相公,似这一号的,需要二百文钱一瓮。”文荆卿道:“只要酒好,我也不惜价多,就是二百文钱,任你算吧。”看他接过尝了几口,便不肯放手,把那一瓮霎时饮得罄尽,又叫道:“店主人再取一瓮来尝尝!”店主人吃惊道:“相公,尝酒便尝了一瓮,若是沽饮,须得几百十瓮才够来。这样的酒量,还比李白、刘伶高几倍哩!”只得又去取一瓮来。这荆卿接过手,就如饮水一般,都都的又把一瓮饮尽。店主人看了摇头道:“相公,我这小店中,窖得几十瓮酒,早晚还不够答应相公了。”你看这文荆卿,一连饮了两瓮,便有几分醉意,免不得手舞足蹈起来,吩咐安童道:“天色已晚,快叫店主人掌灯。你去锦囊中取出那一张桐琴来,待我试操一曲,以消良夜,却不是好。”安童便把桐琴取上。这文荆卿把弦和了一会,正要试弹,只听得耳边厢笙歌嘹亮,便唤店主人问道:“这是那一家奏乐?”店主人道:“相公,今夜是二月初五,这前街有个贾尚书家,与小姐纳赘,在那里开筵宴客。”文荆卿叹气道:“苍天,苍天!我文玉缘何如此福薄,你看他那里闹喧喧送归鸳帐,我这里静悄悄独坐空房,怎不见怜也!”说不了便跳起身来把桐琴“扑”的撇在地上,厉声大叫道:“桐琴,桐琴!仔细想来,都是你耽误了我!昔日司马相如看上文君,俱托在弦上寄传心事,后来私奔,缔结良缘,皆仗你一臂之力。你今日若肯成就我文生,效一个相如故事,允不允便回答一声么!”这正是冷眼觑醉人,看他眼睁睁瞧定了那一张桐琴,痴痴的只管望他答应。你道这桐琴可是会得说话的?那文荆卿也是醉后颠狂,只情喊叫。连那店主人不知甚么来由,只道他失心疯的。这安童在旁看了拍掌大笑道:“我官人终日道是酒痴生,果然被酒弄痴了。这一张桐琴,又没个眼睛口鼻,会回答些甚么?”那文荆卿叫了半晌,并不见桐琴回答,便叫安童取一条绳子来将他绑在椅上,着实打他一百皮鞭,稍代不应之罪。安童忍着笑,便去解下一条缚行李的绳子,把皮鞭撇在一边,倒在地上。安童见他睡倒,连忙扶到床上,任他呼呼睡去。依旧把桐琴解下,收贮在锦囊内,便去烹茶伺候不提。

  却说文荆卿睡到二更时分,渐觉酒醒转来,朦胧合眼,梦见一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头戴唐巾,身穿绯服,手执大红柬帖,口称预报佳音。文荆卿便向梦中整衣趋步,下阶迎迓。两人相见礼毕,左右叙坐。那人就把柬帖送上,荆卿展开一看,上写着四句诗云:

  好音送出画楼前,一段良缘咫尺间。

  莫怪风波平地起,佳期准拟蝶穿帘。

  梓童君题

  文荆卿看罢,躬身拜谢。只见那人将手向东南一指。化作一阵清风而去。文荆卿猛然惊觉,乃是南柯一梦。便把梦中诗句,默默牢记心头,暗自忖道:“莫非我指日间有甚喜兆,故梓童君梦中特来预报?”次日起来,便向店主人道:“你这里可有文昌帝君的殿宇么?”店主人道:“这里此去上东南三里路,有一所文昌殿,却是本处王侍郎老爷新建的。那帝君甚是灵应,相公,你敢是要求来科的佳兆么?”文荆卿道:“我正要去讨一个吉兆。”吩咐安童:“快买香烛,随我同去。”

  说这文荆卿带了安童,一直向东南上走过三里,果见一所殿宇,甚是齐整鲜明,便走进去。抬头一看,只见那文昌神像与梦中见的一般模样,就倒身拜了四拜。祈一签,乃是大吉,便问庙祝取过签诗来看,原来那签中诗句与梦中柬帖上诗句一字无讹。心中暗喜道:“缘何签上诗句与梦中诗句一般?想夜来托梦的,敢就是这庙中的梓童帝君了。”即便倒身又拜了几拜,欣然徐步走出殿门。只见远远的一座高楼巍耸,文荆卿唤安童道:“那高楼耸处,决是此处乡宦人家的园所。今既来到此地,也该遍览一番。终不然,‘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二人不多时早已走到,果是一座花园。文荆卿站在园门首,仔细瞧了一会。只见那:

  绿树垂阴,柴门半掩,金铃小犬无声。雕栏十二,曲槛玉阶横。满目奇葩异卉,绕地塘秀石连屏。徘徊处,一声啼鸟,惹起故乡情。

  ——满庭芳

  文荆卿喝采道:“人说临安佳丽地,果然名不虚传。只不知这所花园,是哪一个老先生家的,若得进去尽兴一观,也是今生有幸。”说不了,只见里面走出一个园公,手执着一幅画像。文荆卿近前拱手道:“借问园公,这一所花园还是哪一家的?”那园公只是嘻嘻微笑,把手乱指,再不回答。安童背笑道:“大官人,这园公是个哑子,只晓得做手势儿,不会讲话的。”文荆卿道:“园公你敢是个哑子,只晓得做手势儿,不会讲话的。”园公连忙把头点,嘻嘻又笑。文荆卿道:“我且问你,这手中拿的还是甚么画图,借我展开一看何如?”园公便又点头,双手递上。文荆卿展仔细一看,却是六个美人的图像,上写着“姑苏高屿”四字。文荆卿看了,暗想道:“那高屿是我姑苏城中一个有名画师,既是他的手制,决非寻常画像。”便问园公道:“园公,你而今将这一幅画儿要拿到哪里去?”园公连忙伸出手,做了一个手势。文荆卿笑道:“哦,原来是要拿去换酒吃的。也罢,园公,我与你商量这一幅画儿,你便拿到酒肆中去,不过换得几埕。我今送你一百文钱,卖与我吧。”园公欣然把头乱点。文荆卿便着安童:“把那适才买香烛剩下的百十文钱,都送与园公吧。”那园公接了连忙谢去。这文荆卿恐怕有人认得是一幅美人图,便将来递与安童,好好藏在怀中。两个依旧转回店里。毕竟不知后来那文荆卿曾访得这花园是那一家建下的,这美人图是甚么人留下的,再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回 老猿索书消勇略·苏庵主人
  第42回 遇樵夫问路历险境 见逃犯假意说卑词·
  第八十九回诗社联欢园林雅集天空照相机械神仙·李涵秋
  第十二回 终煞雌威搜衣藏蓄币 更增友好对镜为梳头·张恨水
  第十一回 至诚心登堂晋谒 暗有意且寓陈蕃·天花藏主人
  第二回 狗安国夺财杀妇人·江左淮庵
  第六十回 沾花奇泽肉体升天感谢皇恩血心报国·邹弢
  第十三回两枝活杖遗老遣情一线红痧妖姬斗艳·平襟亚
  第八回 巧施计狐魁现原形·风月轩入玄子
  第三回 王本立天涯求父·天然痴叟
  第八回 何彩鸾含冤依老衲 秦白凤逐利作行商·吴趼人
  第二回 翻云覆雨乐开怀·
  第八回 谈圣道即景触风情 为金钱荣归争局董·黄世仲
  第九回 元城侯听子荐贤 皇甫敬忠君报国·
  第十回 商人以船失然 康建重复桃园·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