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回 哑园公错卖美人图 老画师惊悟观音像

作者: 古吴金木散人

  诗:

  佳人命薄叹淹留,飘泊浑如不系舟。

  选伎征歌何日尽,随行逐队几时休。

  深愁肯使随花落,长恨何如付水流。

  情到不堪向首处。伤春未已又悲愁。

  才这一座花园,却是李岩刺史所建,名为“丽春园”。园中有一座高楼,就名为“丽春楼”,原与那些歌妓们行乐的去处。”刺史公存日,一生豪侠,不惜千金,遍游名郡,多买舞女歌儿,共得六人。一个个尽是倾城艳色,绝世奇姿。那第一个最美丽风月的,唤作梅蕊珠,扬州人氏,年纪可有十七八岁,生的描不成,画不就,琼容瑶面,玉骨冰肌,堪称金屋多娇,不减昭阳女子。说他文技中,则琴棋书画,诗赋词章般般细谙;女工内,则剪水载云,描鸾刺凤,件件精通;更兼吹弹歌舞,侑酒持觞,总为泛泛末技。那五个又比他略次一分,也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一个唤作张弱秋,一个唤作李湘卿,一个唤作刘小玉,一个唤作张欲仙,一个唤作韩小小,俱是苏杭选来的绝色。那刺史公得了这六个,已遂平生愿欲,精集良工,遍搜名山异木,向那内庭中建了六所院房,把这六个女子分为六院,又总建一座高楼,就令梅蕊珠在内朝夕与那些群妓们弹丝品竹,教演乐工,遂取名为“蕊珠楼”。上列着一个匾额,题着四个大字云:“六院琼姿”。便到姑苏去请了一个有名的画师,把这六园女子总画作一幅美人图像,悬于寝室,以便昼夜提防。这刺史公纵欲酣娱,朝欢暮乐,仅仅只有一年,不料一旦而亡。那夫人杨氏,待开丧事毕,便与族人计议,把那六院女子一个个择配良人,各宜家室,方免有“空老朱门效白头”之叹。遂将那一幅美人图,与女孩儿若兰小姐收贮闺中,留作先人遗迹。

  说这若兰小姐,却是李刺史亲女,年方二八,尚未适人。生得恭容绝世,旖旎超群,精善女工,兼通文翰。刺史公在时多少贵族豪门央媒求聘,因老夫人十分爱惜,只是不肯轻许,以此蹉跎至今。这也是小姐婚姻将至,时值天气晦暗,这小姐把那幅美人图取将出来,展开一看,只见颜色渐渐消褪。便唤侍婢琼娥,携到园中芙蓉轩上,晒些日色。不料黄昏,琼娥顿忘收拾,却被那哑园公次日洒扫花轩,收拾了去。连他也不知甚么画像,仔细一看,认得是几个美人。只道是一幅神像,料来也是换得几埕酒吃的。遂拿出园门,恰好又遇文荆卿,将一百文钱买去。

  过了数日,将及刺史公忌辰,老夫人对小姐道:“孩儿,十三日是你爹爹忌辰,我已曾吩咐院子整备祭礼,向灵前拜奠一番,以尽你我孝敬之心。只是一件,你爹爹生前至喜欢的,是那六院中歌妓。今日人亡时异,却也不须提起,你只去检出向日遗下的那一幅美人图来,明日并列在你爹爹灵前,与他阴魂再一块睹,便得瞑目九泉。”你看这小姐,听母亲问起美人图,心中仔细一想,霎时间玉晕生红,纤眉颦翠,便思量得起前日晒在芙蓉轩上,还未收拾回来。只得朦胧答应了母亲,走进房中,悄悄唤琼娥问道:“前日那幅美人图,可曾收拾在哪里?”琼娥听问,却便闭口无言,回答不来,痴痴的两眼观天,想了一会道:“琼娥自知有罪,前日因侍小姐绣那一首长幡,与老夫人到崇祥寺去还愿,匆匆的到了黄昏,却不曾记得收拾。待琼娥再去寻一寻看。”小姐道:“你可再去寻一会来,有没有万勿与老夫人知道。”

  这琼娥应了一声,也管不得三步哪来两步,连忙走到芙蓉轩上,四下搜寻,哪里见有甚么美人图。只见那哑园公恰好手提一只酒罐,拿了几文钱,正待出园沽酒。琼娥近前一把扯住,问道:“管园的,这芙蓉轩上前日晒着一幅美人图,敢是你拾了去?”那园公心中已自明白,只做不知,把手乱摇。那琼娥看他手里拿着几个钱儿,觉也有些疑惑。便正色道:“这园中再没有闲人擅入,你敢是拿到哪里卖了钱么?”园公又把手摇了几摇。琼娥道:“你若是收得,我去与小姐说,做一件新布道袍与你,再与你百十文钱,买酒吃吧。不然,老夫人知了风声,拷打起来,连你都有分了。”这园公见琼娥追问得甚紧,面孔通红,身上扑簌簌惊颤起来,失手倒把一个酒罐打得粉碎,放声大哭。

  琼娥恐怕老夫人知道,连忙转身来见小姐道:“小姐,不好了!那美人图却被管园的拾去卖与人了。”小姐惊问道:“呀!有这样事,你怎么知道?”琼娥道:“琼娥恰才正到芙蓉轩上寻觅,只见那管园的手拿了几文钱,提着一只酒罐,正待走出园门,被琼娥连忙上前扯住,仔细盘问,他霎时间面孔通红,仓皇无计,失手倒把酒罐打得粉碎,对着琼娥放声大哭。”小姐道:“事有可疑,那管园的每常时若不是老人夫赏赐,那里有赚钱处?这决是他拿去卖与甚么人了。你快快去对他实说。这是老爷遗下的故迹,明日老夫人知道,追究起来,不是当耍,毕竟要还个着落。他若果是卖与人去,我这里就加一倍利钱赎回了吧。”琼娥道:“琼娥适才原要对他是这样说,他便哭得不住。恐老夫人在房中听见,漏泄风声,却不稳当。只得转来与小姐商量计较。”小姐道:“这也说得有理。事到其间,教我也没有甚么计较。既然如此,且隐放在心,不要出口。待明日老夫人十分要取出来,再作理会吧。”

  只见十三日侵晨,老夫人把祭礼打点齐备,唤琼娥去对小姐说:“今日是老爷忌辰,请小姐早早起来梳洗,与我同到灵前祭奠。你去先取那幅美人图来,我这里等候张挂。”琼娥勉强答应,疾忙走到房中,来见小姐。原来这小姐也正为着这一件事强睡在牙床上不肯早起。琼娥慌了道:“小姐,怎么好!老夫人在堂前等着美人图张挂,这件事今番决难遮掩,免不得漏泄了。”小姐道:“自古道千丈麻绳终须有结,毕竟是瞒不过的。待我起来自到老夫人跟前讨个方便去。”看这小姐便揭开锦帐,穿上罗襦,也不管蒙头垢面,鬓乱钗横,匆匆来到堂前与母亲相见。老夫人看见小姐这个模样,便问道:“孩儿,这时候鸡声唱午,日上三竿,女孩儿家方才睡起,可也特怠惰了。况且今日是你爹爹忌辰,我已曾唤琼娥来对你说,早早起来梳妆。缘何这时还是桃腮凝宿粉,檀口带残脂,却怎么说?”小姐道:“禀母亲知道,孩儿特为美人图一事,来到母亲跟前讨个方便。”老夫人道:“正是,怎么那幅美人图不带了出来?”小姐道:“母亲,那幅美人图,孩儿因前几日天色晦暗,恐怕消灭了颜色,携向芙蓉轩上晒些日色。不想那日因要绣幡还愿,匆匆到晚,不曾收拾得回来。前日母亲问起,孩儿便着琼娥急去搜寻,竟也不知去向。”老夫人惊问道:“有这等事,美人图竟寻不着了!这都是琼娥那贱婢失于检点,快着落在他身上寻来。若没有时,就是一顿板子!”小姐跪下道:“母亲请霁雷霆之怒,容孩儿一言剖决。琼娥失于检点,罪所固宜,若论起来,还该着落在那管园的身上寻来。”老夫人连忙扶起,回嗔作喜道:“孩儿,你岂不知道,爹爹存日,不惜千金重费,广置六院琼姿。今日人亡事异,仅仅只存得这一幅美人图像,留为遗迹。是你我用得着的,便万两黄金也不轻售;那用不着的,便是十数文钱还嫌价多。也罢。你且进去慢慢梳妆,待我着院子去唤那管园的哑厮来,问个详细便了。”那小姐谨遵母训,走起身遂唤琼娥同进房,伏侍梳洗。

  说这院子,承老夫人之命,来到园中唤那哑厮。只见那哑厮吃得醉醺醺,红头赤脸,倒在芙蓉轩上。院子道:“管园的,老夫人唤你有话吩咐。”那哑厮把手摇了两摇,又把眼睛合了一合,只是不肯爬起身来。院子道:“你敢是吃醉了,要睡着么?”哑厮把头点了一点。院子随口道:“你不去也罢,只怕一个好机会失错了。”那日是老爷忌日,老夫人设下牲礼祭奠,敢是要与你些酒食。”这哑厮便欣欣然同院子来到堂前。老夫人问道:“管园的,你老大年纪,也不知些世事。那一幅美人图,是老爷遗下的故迹。你缘何悄悄窃去卖与别人,能值几何?我这里与你些钱儿,早去取赎回来,还赏你几罐酒吃。若是东遮西掩,明日访着踪迹,只怕你悔之无及。”哑厮听了磕头就如捣蒜,再也不肯承认,把手向着琼娥频指。老夫人喝道:“胡说,你若是在小姐房中遗失去的,自然着这贱婢身上寻还。既在芙蓉轩上失去,岂不要在你身上着落!况那园门扃闭,便是鸡犬也走不进来,有谁擅入园中?这不问自明是你窃去!”那哑厮一时心慌,便把手向天指了一指,又向天拜了一拜。止不住就泪如泉涌,就连磕了十数个头。老夫人道:“可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且住,待我向老爷灵前祭奠过了,慢慢问你,少不得要个着落。”哑厮只得站起身来,伺候老夫人祭奠完毕。小姐道:“管园的,这件事不是当耍的,你去取得回来,我与老夫人说重重赏你。”那哑厮便向小姐跟前双膝跪下,放声大哭。那小姐恰是有一点恻隐心的,见他如此模样,唯恐果是外人窃去,连累着他,只得替他向老夫人跟前讨个人情道:“孩儿有句不知进退的说话启上母亲,那幅美人图这时陡然记得起,恰不是这哑厮窃去。”老夫人道:“孩儿既在那芙蓉轩上失去,不是这哑厮,却是谁来?”小姐道:“孩儿想得前日夜间风紧,敢是吹出在园外去了?”老夫人便仔细想了一会,才有几分肯信,暗点点头道:“这或是被风吹到哪里,也不见得。唤这哑厮且站起来,我看小姐份上,饶过你这遭。”那哑厮听说,真个是转祸为祥,就向老夫人、小姐跟前磕头叩谢,起来站立在旁。老夫人道:“今日若非小姐思想得到,莫说你是讲不出话的一个哑厮,便是浑身是口也难分辩。只是一件,我看你这许多年纪,早晚洒扫园亭,灌值化木,也任不得那般勤苦。”吩咐院子:“明日到南庄去看一个后生的回来,换他去吃几年自在饭吧。”院子回答道:“这管园的有一瘌痢兄弟,今年二十余岁,做事到也伶俐,而今现在南庄上养牛羊。何不明日打发这管园的去,换他兄弟回来灌园就是。”老夫人道:“言之有理。你明早起来,一壁厢打发这哑厮往南庄去,换那牧童回来,一壁厢还去写几张招子,把那美人图各处再寻一寻。”

  说这院子,次早起来,遵着老夫人俨谕,把那哑厮打发出门,随即写了几张招子,到处一贴。上云:

  李府自不小心,于本月初十夜被风吹出美人图像一幅,上有“姑苏高屿”四字,不知遗落何处。倘有四方君子收获者,愿出谢银若干,知风报信者,谢银若干。决不食言,招子是实。

  那院子把招子贴遍,并不见一毫消息。老夫人见没处寻觅,终日怏怏不乐,抱闷在心。一日若兰小姐慰解道:“孩儿尝闻古人有云:‘得马未为喜,失马未为忧’。只是一件,孩儿若是别样花卉,便能想象向针指中刺绣得出。这一幅美人图像,孩儿便要刺绣将来,终难下手,却怎么好。”老夫人道:“孩儿说那里话。那美人图原是丹青画就,岂是针指绣成?”小姐道:“这一发是容易的事。孩儿想,这世间难道只有这一个画美人图的丹青妙手,别没了第二个画师?便去再请一个有名的来,重画一幅就是。”老夫人笑道:“孩儿言之有理。你却聪明了一世,我做娘的到懵懂在一时。”便唤院子来问道:“这临安府中那里有出名的好画师么?”院子回答道:“老夫人在上,这本处别没有出名事师。若要画些花卉鸟兽,便是这里转湾有几个画工,也将就用得。若要从前画那一幅美人图像,决要到姑苏去请那个老爷当年在日原画这美人图的老画师高屿到来,方才合式。”老夫人道:“我想老爷当初请他来画这美人图的时节,那高画师年已衰迈。至今又隔了几年,也难卜他存亡踪迹。”院子道:“那高画师两月前,贾尚书老爷曾特地请他来画了几幅寿轴,才回到姑苏不多几时。”老夫人道:“既然如此,姑苏却有多少路程,须要几个日子,方才得到?”院子道:“此去姑苏约有一千余里。若要来往,须得一个月余。”老夫人道:“也罢!我就多与你些盘缠,今日便要你起身去走一遭。只是早去早回,免使我在家悬悬久望。”

  说这院子,便去收拾行李,乘着便船,一路顺见,不上六七日,就到了姑苏城,遍处寻访,方才觅得高画师居处。说这高屿画师,原是姑苏人氏,一生唯以丹青自贵,也算得是姑苏城中第一个名人。聘请的俱贵戚豪门,交往的尽乡绅仕宦。这院子走到他家门首,只见一个后生执着柬帖,正待走进门去。院子上前道个问讯,后生道:“老哥是那里来的?”院子道:“小可是临安府李刺史老爷家特来相请高画师的。”后生道:“来得恰好,我家画师正待这两日内要到临安贾尚书老爷府中贺寿。请到堂前少坐,待我进去说知。”院子便随到堂前坐下。这后生进去不多时,只见那老画师扶着一个小厮,慢慢的走将出来。院子连忙站起,仔细观看。那老画师:

  皓首飞星,苍髯点雪。戴一方乌角巾,提一条蛇头杖。越耳顺未带龙锺,近古稀少垂鹤发。潇洒襟怀,谁识寰中隐逸;清音品格,俨然方外全真。

  那老画师笑吟吟问道:“足下是何处来的?”院子道:“小可是临安李刺史老爷府中特来相请。”老画师道:“那李刺史莫非是数年前接我去画美人图的么?”院子连忙道:“那正是我老爷。”老画师道:“你刺史老爷已亡过数年,足下还是奉何人台命,不惮千里而来相召老夫?”院子道:“小可正奉老夫人之命,敢迎老画师同到临安,重画那一幅美人图像。”老画师道:“原来如此。”老夫日内也正欲买棹亲抵临安,到贾尚书府中贺寿。既是老夫人相召,顺便趋往就是。”吩咐家僮快备茶饭款待。便留院子家下住了两日,再去买了船只,一齐同到临安。

  老画师到李刺史家,便请老夫人相见。老夫人道:“老画师愈比当年精健了。”画师道:“老夫人在上,老夫记得昔年刺史老爷命画美人图的时节,至今又越数年,真同一瞬。今日不知老夫人相召有甚指教?”老夫人道:“老画师请坐,今有一言咨启:当年先人存日,不惜千金,广置歌姬六院,便延老画师画作一幅图像。谁知先人倾逝之后,六院歌姬尽皆星散,但是仅仅遗下得那一幅美人图,留为故迹。不期日前偶然失去,竟无处寻觅。这是先人故物,岂可一旦轻遗。老身想得当年那一幅,原是老画师手就,至今虽隔数载,料然老画师未得顿忘。因此特地遣仆远驰,迎到寒家,敢求佳笔。”老画师听罢,沉吟半晌,方才回答道:“那幅美人图,虽是老夫向年画就,那时节有六院美人面貌现前。今日人亡岁久,教老夫一时落笔难成,这却如之奈何?也罢,老夫不敢推阻,只求老夫人吩咐洒扫一间幽静书房,待老夫慢慢用些细巧工夫,想象画一幅儿便了。”老夫人便唤院子收拾了一间书房,摆列下金笺玉砚,便把老画师延入。

  原来这书房中原挂着一幅观音佛像,刺史公在日,早晚焚香供奉,祈祷甚灵。自刺史公亡后,一向没人奉祀,久绝香火,每当时白昼里就向书房现出金身。这也是那观音大士欲显灵通,这画师独坐空房,对着笺,蘸着笔,尽尽想了一日。看看想到天晚,方才有些头绪。正待提起笔来,只见满屋中霞光闪烁,瑞气纷腾,忽然现出一座金身,恰正是观音大士神像,左边善才,右边龙女,手执着杨柳净瓶,脚踏着莲花宝座。老画师见了,慌慌张张跪下叩首道:“大士白昼现身,敢是触悟弟子一时迷性?”恰便低头就拜,只见一时间霞光散去。老画师连忙站起,正待走到堂前说与老夫人知道。忽见桌上已列着一幅现成画像,便展开仔细一看,上有“姑苏高屿”四字。原来就是向日失去的那一幅美人图,却被观音大士摄取转来。这老画师见了,满心欢喜,连忙拿了,急急走到堂前送上老夫人,便把观音大士现出金身,一一备说。老夫人便请小姐出来,一同细看,果然是那一幅美人图像。老夫人喜道:“这非是老画师入神摹想,总得观音大士显此灵通!”随唤院子,当晚整备斋供,先向神前叩谢。

  次日,安排酒肴,又取出白金十两,奉酬了老画师。这画师再三推逊不过,只得勉强收下。遂拜辞了老夫人,竟到贾尚书府中贺寿,后被贾尚书苦苦相留,又盘桓了十数日,方才回转姑苏。毕竟不知那幅美人图被观音大士摄了回来,这文荆卿后来怎地得知消息,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四十七回 上主台前群芳助祭花神祠内戏士惊迷·邹弢
  第七十八回 一局诗谜衙容骚客集 三椽老屋酒藉古人传·张恨水
  第三十种 空为恶·石成金
  第三回 黄泉路母女巧相逢 青埂峰朋友奇遇合·秦子忱
  第十七回 愿征寇假公济私 忌成功散兵归寨·花溪逸士
  第四十四回 对影三人夕阳无限好 依山一笛高处不胜寒·张恨水
  第十七回 郦状元假偕伉俪·陈端生
  第五十回负心郎空撰芙蓉诔薄命女虚赓荇菜诗·李涵秋
  第八回 天表拿奸鸣枉法 学宪观句判联姻·吴敬所
  第四十七回 回车覆水旧院栖佣 仗节朝天广田敦族·
  第八回 王府中椿萱遭变 吴衙内恶棍强婚·松云氏
  第九回 践戏言新贵入荒山 试凡心夙缘还宝玉·归锄子
  第三十七回 周甸求黄公写状 黄辉捉李雷全家·
  第五回  穷风月赵三定计 活冤孽孤孀遭危·东鲁落落平生
  第十三段 石莲峰巧拾锦溪鸳 水盈盈偷睹仙郎面·李春荣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