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老国公奉旨救边 美佳人添丁产子
那差官背了告急的本章,在路起程,不半月工夫已抵京师。忙将本章呈与兵部,求他转奏。那兵部见是要紧本章,次日一早既递与奏事处呈进。那日天子驾坐早朝,先看本章。看到玉门关告急的本章,天子吃了一惊,想道:“那西番国素来安静,何以而今一旦兴师人寇?那关乃是紧要所在,万一有失,秦陇震动,如何是好?如今差遣何人前去,方可退的贼兵?”
皇上踌躇了一会,随宣李太师郑皇亲等来至殿前,天子将率章给他们细看,命速保举将才,以救边庭,好退番兵。
李郑二人阅了本章,又听见天子命他荐举将才去退贼兵。李太师心中细想,朝中现在那些武将,一半衰老,太平日久,谁是退敌之才?竟无人可荐。那郑皇亲忽然想起了一家功臣后裔,赫赫有名,遂奏道:“据臣愚见,开国公常国公带领前去退敌,何难取胜?”
天子闻奏,龙心大悦,立刻宣召开国公常继先上殿。那国公听宣召,忙出班在驾前跪倒,口尊:“圣上宣召微臣,有何圣谕?”天子传旨:“贤卿平身。”一旁赐坐。
常爷谢了圣恩,在旁坐下。天子遂将边庭告急,番国犯境,现经郑皇亲保奏:“卿是将门之后,惯战能征,朕所以宣卿商议,发兵救援玉门关。卿须不辞劳苦,即日前往,征平番兵,班师回朝,朕必重加赏赐。想卿世代忠良,谅必能替朕分忧也。不知要领多少人马,任凭挑选。还有战将,卿必知孰贤孰否,保举数人一同随征。”
常爷闻听,口尊:“圣上!臣少年出征,全仗着刀马纯熟,可以取胜。今臣年六十有余,衰老多病,迥非昔比。如今勉力前征,但恐不能取胜,有负天恩。”
天子道:“卿年虽老,精神未衰。将在谋不在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止要挑选几员战将,有卿调度,何难成功?卿休谦退,快举战将,朕好封官。”
常爷闻言无奈,想了一想,朝中将才止有武威侯徐骥,九门提督霍应熊二人,还有几合勇战。随即奏明天子,要调二人随征。挑选铁甲兵五万,马队三万,择日提兵前往救援。
天子准奏,立宣徐霍二人见驾,亲封常继先为大元帅,霍应熊为前部先锋,徐骥为参赞,三日后动身。三人辞驾下朝归家,一面知会兵部五营,挑选儿郎,三日内动身,不得迟误。那京营五哨奉了令,连夜挑兵,按下慢表。
且说徐骠与霍公商议,在功臣后裔中如刘李胡康四家内各选了一员小将随征。霍公又荐了宋梓为千总,一同前往。
那常爷回至家中,愁眉不展,叹气吞声。夫人苏氏一见忙问:“老爷何故发愁?”
常爷道:“夫人还不知道,如今番国兴师攻打玉门关,十分紧急。郑皇亲在驾前保举老夫带兵去退敌,三日后就要动身。老夫年纪六旬有余,此去焉能取胜?不过死于沙场,尽忠而已,可怜孩儿又小,又是独子,教老夫怎样忍心抛下你等?”说罢流下泪来。
常公元配粱氏夫人早故无出,继娶夫人苏氏年已四十有余,所生一女一男,女年十五,子方九岁。常公最爱公子,小名珍官,官名永龄,生的十分聪秀。那小姐乳名巧姐,生的浓眉大眼,十分粗俗,自幼不习女工,专爱持刀舞剑,两拳有千斤之力。常爷虽不爱他,却也教给他些武艺。那小姐一学便会,每日无事带领几个丫头,在后花园中演习武艺,以此为乐。那永龄公子在书房中念书。
夫人闻听老爷一番话,止吓的目瞪口呆,半晌长出了一口气道:“朝中少年将官与功勋后裔并不乏人,郑皇亲为何单保老爷一个老年之人?这分明是来陷害了。但我家素日与他无仇无恨,这是那里说起?”
夫妇后堂叙话,早有快嘴丫头跑至后花园中对小姐说了。小姐闻言忙至后堂,见了父母,不等常公开言,那小姐先说道:“闻听番国造反,爹爹奉命出征,孩儿愿同着一路去。两军阵前,等孩儿去杀他几员将,帮着爹爹立功,好早早还朝。爹爹大概是准孩儿去的了?”
常公夫妇听了这话,又好气又好笑,老爷道:“你真是不懂事的孩儿话,天下那有出征带个女子之理?况你小小年纪,有何本领,也好去临阵交锋?止要你在家孝顺母亲,照管兄弟,为父的就放心与国家去出力。要同去是万不能的。”小姐闻言,心中不快,无如父命难违,也只得罢了。
那常公交代了夫人一切家事,连后事都逐件说明,在家中挑选了四个家将,忙将行车衣物兵器收拾停当。此时又有至亲好友来送行,夫人小姐公子又设筵与老爷饯行。
那小公子舍不得父亲,哭的死去活来。无奈圣旨难违,常爷只得横了心,别过全家,来至教场。见了霍徐二公,不多时天子亲来祭旗,赐了三人御酒,吩咐乘此吉时动身。三臣尊旨,一声令下,三军起行,八万多人马浩浩荡荡,排齐队伍出了城,往甘州大道而去。
随征将官中惟有宋梓是一心要去立功,白秀英临行时毫无凄恋之色,且云:“妾身在京,自会过活,不劳盼注。但望君家早建大功,好对知己。”宋梓点头答应,所以此去但有杀贼之心,毫无思家之意。
那常霍徐催动人马要去救关,这且按下不表。却说自番国兴兵犯境之日算起来,屈生到家之日已十一月光阴矣。再说屈生一边,屈生自到西安,一门团聚,母慈妻贤,又有泰山体贴周到,说不尽受享家庭之福。每月不过批批书院文章,暇时翁婿二人游山玩水。那小姐自屈生归来,半月后即怀娠在身,眼看十月将满,生产在即,吴夫人早已将小孩子衣服及襁褓之物安置停当,又与小姐催生。那时恰好是十月小阳春天气,不寒不暖。
那日是初九日,小姐觉得腹中有些疼痛,忙告诉屈母,立刻通知吴夫人唤到收生老娘,诊了脉说不久当生。下人等忙煎参汤,预备生产之物。屈母命屈生快点香烛,祭告天地神祗祖先。屈生焚香点烛,祭告已毕,其时天交下午申正一刻,吴小姐产下一子,哭声甚大,生得眉清目秀,天顶饱满,地角方圆。老娘接了生,洗浴已毕,将小孩包好,屈母与吴夫人看见了孙子、外孙,不用说十分欢喜,彼此道喜,重赏老娘,准备三朝汤饼。好在产母健旺,一毫无病,甚有精神,吴公闻之亦欣慰之至。
那屈生更不消说得,年方二十五岁,已为人父,心中万分快活。到了三朝,有吴二老爷夫妇与吴公近邻老友,及官途中宾客,都来送礼道贺。晏客一天。
光阴似箭,不觉弥月,又是一番热闹。吴公嘱屈生替小孩取名,命名曰椿年,乳名春儿。盖取十月阳春之义也。
那时番国已发兵矣。过了数日,陕西省城已遍传番兵犯境,现扎营在玉门关外。总镇兵微将寡,已有本章告急,不知朝廷派谁带兵救应。谣传郑皇亲保举大将常国公,不日兴师前来。
吴公闻信,当与夫人女儿说道:“幸亏我有主意,到籍后即告假乞休,如今得优游林下。若不见机,此番郑老头儿一定公报私仇,将我举出。万一兵败,死有余辜。但番国近年富强,中国太平日久,缺少良将,只恐玉门关有失,西安又不免惊恐矣。”
夫人道:“现在朝中那些功臣后裔与京营武将,算来不少,岂无一二将才,能退贼兵?老爷可知其人否?”
吴公道:“功臣后裔,惟开国公常继先是谋勇双全之将,可惜年老,其余不过鲁夫。那九门提督霍熊还有些见识,然已是偏将之材,不能独当一面。”
小姐道:“听女婿说有一个武生姓宋名梓,河南人,现在霍公标下。其人勇冠三军,存心忠直,据云可算得一员虎将。若霍公奉命出征,大约必带此人。”
吴公道:“但愿将才多出,好定太平。姑爷文章虽好,武事未谙,不然封侯之举正在此时。”
吴夫人道:“屈姑爷是个文臣,难道好去领兵吗?甚么封侯不封侯,我可不许他去!那两军阵前,是闹着顽的?算了罢。”
吴公闻言,哈哈大笑。小姐道:“后日是屈郎与女儿生日,值此兵荒马乱,不必惊动外人,止消自己家中吃面罢了。”
吴公夫妇道:“这是头一个生日。你二人合起来恰是半百,虽不必大做,也要像个样。”随与夫人商议替女儿女婿做生日。
要知庆贺双生,漏泄前事,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怨春香· 第十八回 再接再厉·张恨水 第十八回潘素秋心烦意乱钱婆子巧语花言·风月轩入玄子 第四十六回 围贼窝王明巡道路·储仁逊 第56回 恶玄门中计遭擒 对铜钹狗熊见证·牛瑞泉 第七十五回惹祸遭殃怪态百出增荣益誉异想天开·朱瘦菊 第七回 说婚媾老司徒起怒 通关节大学士发誓·金万重 第十四回 薄幸郎见金先负义 痴心妇临死尚思人·丁耀亢 第十四回 听雨声明提旧事 看梅花消透新香·尹湛纳希 第六回 绿雪亭鸾凤双盟 翠姻舫鸳鸯独散·苏庵主人 第七十八回孽海猛回清绮障春江小住扫情魔·朱瘦菊 第一回 限时刻焚香出去 怕违条忍饿归来·伏雌教主 第二十九回 奏短长殿前求圣主· 第六十九回 吊佳人香茶一盏 托义仆重任千金·陈少海 卷二 老星家戏改八字 穷皂隶陡发万金·李渔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