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九回 小書生再訪幽貞館 博學士精談天緯書

作者: 邹弢

 秋鶴自同麥子嘉到綺香園被他冷慢之後,深自懊悔不應前去,又怪自己不能識人。姓麥的這般形同無賴,何必與他周旋呢,總是自己面軟,用情的不好。從今以後,須要打定主意為是。二十日上午,子嘉又找他出去游博物院天文台,就在秋鶴寓裡吃了飯。說「昨晚這事,他們實在可惡,我必當要給他們一個厲害,他才知道我麥子嘉不是好惹的人呢。」秋鶴道:「昨日本來你自己不是,既然沒見姓朱的,為何說起謊來?弟平生最不喜是說謊,此後老兄當愛惜自己的聲名品行,小節可以出入,大節斷不可躍閒,禮義廉恥,人生是最要緊的。」子嘉道:「老兄之言甚是,弟平生亦最喜這等人,所以弟交結的幾位官場朋友,通是有些氣骨,辦事也極能幹。弟雖不才,蒙他器重,這也難得的。」秋鶴道:「罷罷,老兄說這些人的氣骨,弟雖不敢說必無好人,然亦不能全信。不過卑鄙的多,風稜的少。他們看老兄有做道台的族中,就也不敢輕慢,若並無假借,豈肯這樣親近?兄只要冷眼看他待上司如何,待屬下如何,待百姓如何,就有定評了。」子嘉道:「這個也難怪他,他出來做官,功名是要緊的,就是當一個局員,也非容易。不去巴結,怎好辦事?」秋鶴正色道:「你還說這等人知道巴結,便不知道忠愛,你不見日報上記的北邊軍務麼?這些統兵大帥從政局員,平日養尊處優,位高望重,國家的民脂民膏,不知被他消耗了幾許,他們平日專媚上台,不恤國本,其存心已可概見。果然到了敵人壓境之際,不戰潛逃,喪師辱國,反在青樓中遊玩,這等人尚有人心麼?你說氣骨,氣骨在那裡?幸虧聖恩寬大,不即誅戮,據情理論之,立時碎剮,罪及全家,亦不為過。」子嘉道:「他們目下稽誅,聞得暗使了多少銀錢,這個信確麼?」秋鶴道:「無論確與不確,身雖不死,眾心已共誅之。老兄這人,弟係初交,不敢說定。此番交淺言深,不得不忠告一番,若照昨日這等所為,將來有了威權,就是若輩一流。現在人微言輕,無可施展,不過跡近無賴,弟真心奉勸,總要痛改前非,就是貧窮也要做一個清品。」子嘉冷笑道:「兄的說話,果然懇切,但弟從不才,無賴二字,也當不起。至於他日得志,自知福分才具,皆不能赴。但流入奸黨,足下如何看得定呢?」秋鶴道:「這話弟推其所極,全身軀以保妻子,災百姓而負朝廷,恐或不免此弊。為是要好,說出這些直言,要求閣下痛改,不負交好一場。」子嘉冷笑道:「弟與君總是朋友,弟苟不德,君亦未必可算純人。今日這番議論,真所謂躬自薄,而厚責於人了。」秋鶴正色道:「弟剖肝瀝膽之言,已盡寸心,怪不怪由你。朋友之交,可疏可密不過我韓秋鶴不識時務,你能信便往來往來,不信也就罷了。」子嘉冷笑道:「閣下景星慶雲,雖封疆大員,亦仰如山斗,弟安敢不附末光?冀將來照應照應,但既自稱巨擘,何以所如輒阻,到這回子還是諸生呢?」這句話把秋鶴說得怄了氣,說:「井底之蛙,藩籬之■,真是不可救藥。我今日還有要事,你也休來絮聒,我也不爭這種猥鄙朋友,就此絕交罷。」說著把東西歸了一歸,走出來,喚伙計說:「吾要出去,你在裡頭看好,等他去了,你把門鎖好了罷。」於是一逕走了。把麥卵胞氣得發昏,自思不過昨日的洋元未曾還他,把我這等奚落,可恨可惱。這時候也只得出來,愈想愈恨,我好意今日告了假,要同他逛逛,他竟仗著陽家的勢,這等無禮,我將來必定要報他一報,才消得我胸中的惡氣。又想道,昨日受了娼婦的瘟氣,今朝又受他的侮辱,我若饒了他們,不算好漢。自此處心積慮,懷恨難忘。

  這且慢表,那秋鶴出了棧門,方到馬路,當面恰正碰著了介侯、友梅,說:「你們送親去了,幾時來的?」友梅道:「我們送到了,同知三三個人先就回來,昨晚到的。他們還要到寶應去接冶秋的家眷呢。老兄來了十多日,弟等實在公私碌碌,不能暢談,今可以清閒了,昨日我們三人約好今日要屈駕敘敘,知三在萬蓮閣等呢,我們特到你寓中來,幸喜途遇,否則相見參差,沒地親熱。上年伯琴那裡湯餅會,他要想巴結,前來賀喜。仲蔚這人是和氣的,還去應酬他,我們是通通不理。他沒法,只得推托說不愛文班戲,就走了,後來也沒同他往來。他專喜偷雞走狗,上年春裡在野雞窠裡染了一身楊梅毒,幸虧一個外國醫生同他看好,我寫了幾對信同他說情,才不費一文呢。」
  秋鶴又把隔夜的事說了一遍,說道:「我向以為綺香園的人物,必是高品,豈知是自己裝出來高品,其實是極勢利的俗品。」友梅道:「你還不知道他們呢,同了姓麥的去,本來有什麼好場面?」秋鶴道:「也並不在這上頭,我看他們地方人物雖好,而一種習氣,實在可厭,那有你同我玩的金翠梧萬分之一呢?」友梅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你做了幾日魚,便知水中的好處。我們今日特為這事請你到華■仙捨去玩玩真是好地方呢。這個園主人蘇姑娘,芳名叫韻蘭,說道與你有些瓜葛。正月裡就要叫我們寄信你,請你來。我們說秋鶴快來了,一來便拉他來。」秋鶴笑道:「可又是你們說謊,我何嘗認得蘇韻蘭呢?況且幾年從戰交南,奔馳外國,中國姑娘也不曾見過一面,那裡有姓蘇的熟識,大約他無非是勢利之見,聞我虛名,知道你們與我熟識,他就隨口說說而已。」介侯道:「你們且莫爭論,到樓上再說。」於是一逕到萬蓮閣樓上來,會丁知三,略問了數日來別後的事,然後再談這節。秋鶴歎道:「他們的滋味我前晚已經領略過了,至於訪豔尋芳,本是風流雅事,弟亦平生最喜歡的。但我所以卻情,其中有個緣故。弟今年三十二矣,親老家寒,身名墮廢,桑榆未晚,蒲柳將零,風月場中,司空見慣,悲歡離合,經歷也算不少於。財力兩耗,只益窮愁,回想前游,味如嚼蠟。中年將過的人,還幹這些少年的事,他人即不說我荒唐,我終無以對自己,倘使有錢揮霍,尚可解嘲,乃以一家待命之身,為此挖肉補瘡之計,苟入其中,不用則徒為所輕,用則殊形勉強。我年來在這個上頭,仔細打算,毫無趣味。青樓中如金翠梧的能有幾人?翠梧這個人,我費了多少心思,尚且失去,何況其他。章台中本為尋樂,我有這種性情,還有什麼樂處呢?便是你們也不必勉強勸我,不過我有一句說話要問介侯,前回你動身的時候給我冶秋的信,他說就要搬到申江,叫你們找尋房屋,我想就在顧府上吧,又是親戚,房屋又多。你們剛才說黽士、伯樂、仲蔚要到寶應接他家眷去,這樣說起來,似乎房屋已經看定了?」
  友梅道:「就是你不願去的地方。」秋鶴道:「胡說,斷沒有住到綺香園的道理。」知三道:「園中可以另行閉斷,在北便門出入,而且韻蘭還不要他的房金。」秋鶴道:「這也奇了,他們有什麼淵源呢?」友梅道:「大約當時在天津認得,或者別有緣故,他也未肯說明。我們問他,也不說。」秋鶴道:「老伯母願意麼?」知三道:「我們自有法兒。」秋鶴笑道:「你們真是西法,把良家的眷屬搬到這個所在,我就不依。」知三正色道:「你不要這種疑心,他住的房屋,須數十間,人家總沒這等寬展。況且另門出入,楚漢相分,稍有不妥,我們同冶秋又是至親,又是好友,也不至於荒唐至此。」秋鶴笑道:「玩話呢,就面上的筋急得都暴出來,但不知幾時進屋,到必須要去一趟的。」知三笑道:「你的話實在怄人,我們不同你去。」秋鶴笑道:「我也不用你們領,我就同麥卵胞的樣兒撞進去就是了。」說得三人皆笑了,友梅道:「現在綺香園究竟去不去?」秋鶴道:「冶秋嫂子幾時進屋,你還沒同我說。」知三道:「他要廿七才進屋呢。」秋鶴道:「我便廿七去好不好?得空就去望望這位蘇姑娘,你看到底認得不認得,不過有一件事要問問介侯,美國的馬利根要來上海,我曾給他信,叫他來尋你。」介侯不等說完,便把桌子一拍,跳起來說:「啊呀!我可昏了,把這件事渾忘了,怎麼倒沒說起。」三人倒嚇了一跳。介侯笑著便把這件事細細的告訴秋鶴,並玉田生的事也一並告訴,說:「這回子你好去了,他們都是你的海外同心,你不去就是矯情了。」秋鶴就高興起來說道:「我何嘗矯情,不過我已經認得的人,也不必丟去,不認得的,何必再去自尋煩惱?這是我近來的主意。既他兩人在園中,倒必須去看他一看,我們這回就去罷。」友梅笑道:「現在你願意去了?」知三笑道:「不要同他去,他說情願自己去撞,給他撞在釘子上!」秋鶴道:「他住在那裡?」介侯道:「名彩虹樓,好大洋房呢,同居的名馮碧霄,就是冶秋的相好,你也可以見見。」秋鶴愈加高興,說:「碧霄我雖不認識,冶秋時常同我說起,劍術極精,冶秋還是他指授的呢,原來也在這裡,倒不可不去。」
  一面說,一面大家出來。知三同介侯在背後私語,說來呢。那邊馮姑娘、謝姑娘、珊寶姑娘三個人,兩乘馬車才走呢。」知三道:「姑娘回來,你同他說一聲兒,這位韓老爺在巢雲棧。」秋鶴等不耐,已經走了出來,三個人也只得出來。秋鶴怪三人多事,說:「通是你們搗鬼,我那裡見過姓蘇的姑娘?」知三道:「回來你總要知道,這回子且到彩虹樓去。」於是又同到彩虹樓來。只見樓閣凌空,瓊窗窈窕,走到下邊,有兩個侍者在那裡擦窗子上的玻璃,便令通報。進去一回,馬利根笑嘻嘻的出來,看見秋鶴,便與握手抱腰,親熱了一回,便喊道:「密賽司玉,哀司蒯哀而韓,康姆。」知三不懂這話,問友梅道:「他講的密賽司玉哀司蒯哀而韓康姆是什麼?」友梅道:「密賽司是小姐,玉就是玉田生,哀司蒯哀而是老爺,韓就是秋鶴,康姆是來,猶言玉小姐韓老爺來了。」知三笑道:「這些說話,非舌人不可。」忽見玉田生從樓上下來,見了秋鶴,也行了泰西握手之禮。馬姑娘便請四人坐下,因笑向秋鶴道:「好度尤度。」玉田生也問了好度尤度,秋鶴笑道:「散烏克尤。」因也向二人說道:「好度尤度。」二人也笑道:「散烏克尤。」知三笑道:「好度尤度又是說的什麼呢?」玉姑娘笑道:「問問你一向可好?大家謝謝你。」知三笑道:「我不知道這咭咭咯咯,你們既懂中國官話的,大家說中國話,不許說洋話了。」秋鶴也笑了。馬姑娘先謝了秋鶴的信,問了一番別後的蹤跡。秋鶴也細問二人近況,玉田生便留他四人吃飯,不過牛肉豬肉,西洋肴饌,不必細述。
  介侯也問他近日生意,玉姑娘、馬姑娘道:「還好。」二個人每禮拜八九十元,開銷之餘,尚可存積,並將氣球圖樣給秋鶴看。秋鶴替他畫了一個挽氣管樣,說氣球在空氣之中,最怕脫氣,氣脫便墜,若到空氣之上,則壓力全無,又必四空飛去,愈行愈上,任其所之,且一經急行,必生電氣,勢必化為烏有,危險異常。我前曾思得此法,在空氣中可以常收氫氣,永遠不墜,在空氣之外,可以把空氣收到球中,源源不絕,管端另開一孔,通以可以屈曲的軟玻璃管兩條,其粗盈握,徑七寸二分,一壓氣使下,一通氣使上。兩管相接,先收空中各氣,置大皮囊,直通管內,俾得循環相接,一有定氣,其球不能飛越。球中另用移氣機,以便行走球中空氣,即可以隨放隨收。人得此氣,亦不至於受病。然後任他四處飛行,即欲到各星中一遊,亦可以把握矣。」馬姑娘道:「我的氣球,正為此用,將來制好之後,須先試試。果能在空氣之外,行動自如,便可泄造化之秘了。」知三道:「用這個窺察天文,自是妙法,但恐不能成功。」秋鶴道:「我前在紐約天文台,遇一個天文博士,名南麻高,也要想做窺星的氣球,與這個樣大同小異。」馬姑娘笑道:「這是我的親戚,已經用過一回了,據說比遠鏡窺的可好萬倍。現在南公於上月到申,被馬各教堂請去管理天文,你要去會會麼?」秋鶴驚喜道:「他果然到了中國了!我倒不可不去望望。」馬姑娘道:「你要去,明日早去,是瞻禮日期,上半天還可以同他談談。秋鶴道:「也好。」友梅道:「我那裡從未逛過,我明兒與你同去。一早我僱馬車來,你在棧裡等我。」知三道:「我明兒午前有事,不能奉陪。」介侯道:「你干你的事,我們晚上仍在萬蓮閣相會,好不好?」知三道:「到壺中天等罷,會聚了再到韻蘭那裡來看他。」介侯笑道:「秋鶴如何?」秋鶴道:「算了,你們盡管來逛,我是已經兩顧不見了,你們說他怎麼好,我只不信。」友梅道:「明日兒再說,我們來了長久,這裡怕就有客來,大家去罷。」秋鶴道:「才一點鐘,到那裡去呢?」友梅笑道:「你要觀天文台,何不現在就去?省得明兒再僱馬車。」馬利根道:「倒也使得,今兒午後他也沒事,你等須就走,恐怕他要出門,遇不著。」介侯道:「不差,快走罷。」於是大家起身。秋鶴向二位姑娘笑道:「我改日再來看你們。」玉姑娘道:「這裡禮拜二四兩日,可以住得,你住在這裡也好。」秋鶴笑著就走了,兩人送出門口,看四人上了車,介侯道:「馮姑娘回來,替我們說一聲兒。」玉姑娘答應了,看著四人開車,忽忽逕去。原來馬各堂就在西南六七里,不多一回到了。只見一座天文台,高可七八丈,寬各三四丈,縱橫見方。上有風平風頁,風平如扇,驗風之欹斜平側上下,風頁梗縱橫如十字,粗類手指,長可尺五,端有圓杓,大如五寸碟,均以鐵為之,台中豎直鐵桿三。一套風平,一套風頁,風頁晝夜轉動,風大則快,風小則緩,一套風針以測風之方向。檯面平坦,圍以欄杆,旁有極大自鳴鐘,聲聞數里。其下置著多少驗風儀器,及風雨寒暑表之類,即是辦公之所。牆有德偉風,四通八達。台旁一鏤空高鐵台,約十四五丈,下豐上銳,銳處南北寬約一丈,東西亦如之。上有遠鏡,亦有驗風頁,用紫銅絲繫於其端,直通儀器之上。儀器上有板,板有紙,縱橫細格,用鉛筆嵌儀器之上。風動則筆亦動,繪於紙上,曲折甚清。
  原來這個天文台,各輪船公司所創,怕海上風波,請南麻高時時報告,何時大風,風自何處起,經過何處,到何處,以便預避。四人既到那裡,秋鶴見了南麻高,彼此分賓主坐下。秋鶴又同三人通了姓名,那位南博士,也一口京話,操中國音,與秋鶴問好,彼此敘舊。南公笑道:「你們來得還巧,我再停三天要回國去辦儀器。」秋鶴道:「幾時再來?」南公道:「少至半年,多至一年,今兒還空,我領你們去逛逛去。」於是領著四人在各處走了一通,遇了機器,便口講手指告訴他們,說這個是量天坪,這個是窺天遠鏡,這個是測風高下斜正的,這兩根銅絲通在風平上,這個是看風大小緩疾的,這個是看風多少久暫的,這個是測晴雨的,這個是看風方向的,凡有所見,無不一一指明。知三道:「幾時雨,幾時風,可以預知麼?」南公道:「這在空氣中測出的,久雨而地方普遍的,在前三四日可測,暴雨僅在一處的,則不能早知,然大約預先七八點鐘,也可知道。測風亦是如此,惟颶風之起甚速,變幻不測最速者,從起風三四點鐘以前,方能知道,惟下雪最易測算。」說完後回客座,侍者送上香茶果點來,知三道:「請問博士,地上到天上究竟多少路?」南公笑道:「你們中國皆說天上,其實但有天空,並沒有天上。太陽我西人謂之日球,一個日球是定的,分統眾行星為一個世界。然日球本身亦是旋轉的,我們人居的地,也是一球,在行星之列,現在我們已經察出之行星,除地球之外,共有八顆。第一層與日球最近者,為水星,二為金星,三即地球,四為火星,五為木星,六為土星,七為天王星,八為海王星,其餘小行星五十四顆。各層相離,遠近不一,此皆已經測得,信而可征的,其不能測明之星,更不知有幾。」友梅道:「我看空中的星甚多,何以只知道這幾顆?」南公道:「你們看見的,大都恒星,或謂恒星也另是一個太陽,也有行星圍繞,另是一個世界。天空中恒星已經查得者,約一百五十兆有奇。有大小遠近,據學士猜算,最為當中,有造天地的寶座,真是不動的了,恒星亦繞寶座而行,太陽乃恒星中之一星,也環寶座。特人的智慧有限,測不出來,故此說終不深信。」知三道:「彗星是行星是恒星呢?」南公道:「也是行星,惟所走天空中的路,與行星有異。行星皆繞著日球軌道為圓,有一定的,彗星軌道無定,其路長圓,一向日球,一向仁球之外,穿透各星軌道。來時頭向日球,尾向後,近日則尾光大而長,離日則尾光短小,體為薄氣所成,能透光亮,其數甚多,有時與行星相值,便撞破化為烏有。中國向以彗星為不祥,其實無關休咎,某有戈伯尼的星道圖,你看了便知道了。」說著便取來放在桌上,眾人看時,知三道:「原來地球也是一個星,但凡九層,不知每層相隔多少路,還是一定的呢,還是無定的呢?」南公道:「也不一定,統是以太陽作主,水星離日一萬一千一百萬里,比地小十九倍,向日行走一圈,須八十八天。金星離日二萬七百萬里,比地小十分之一分,行一圈須二百二十五天。中國所謂長庚星、啟明星俗名黃昏星、曉星,就是這星,本星自轉一周,行六個時辰。所說金星過度,因其恰在地球日球當中,本星遮蔽無光,遠看像有黑丸似的,故有此說,約一百零五年半過度一回,再歇八年又過度一回,再歇一百二十八年半又過度一回,再歇八年又過度一回,以後仍舊是一百零五年半過度。地球南北兩頭,名兩極,永遠不動。東西當中的徑路二萬二千九百八十里,南北當中的徑路二萬二千八百四十一里,向日行走一圈,計三百六十五天五時四十八分,本身自轉一周,計二十三點鐘五十六分四秒,皆自右向左,他向著太陽在旁邊走得極快,每天走一千一百七十兆里。今天文士把他南北的地方分作三百六十經線度,東西分三百六十緯線度,南北居中名為赤道線,通體共有一千三百三十七兆八十三萬零一百見方里,每方里計六百零四畝二分有餘,火星離日四萬三千五百萬里,比地小七倍,向日行走一圈,須一年三百二十二天。外面的小星層的星,也是向著太陽走的。木星離日十四萬八千八百萬里,他的星比別個是更大,比地球還大一千四百倍,向日行走一圈,須十一年三百十七天,本星自轉一周,計四十二點鐘零二十八分三十二秒。土星離日二百六十一千六百萬里,這個星與別的星不同,他的形狀,星藏在正中,外邊有環帶的樣子包裹著,共有三層,也是透亮的,外環的直徑五十五萬里,闊十八萬里厚五百里。土星本身東西直徑約二十三萬里,南北約二十一萬里,自轉一周,計十點鐘十五分,向日行走一圈,須二十九年一百七十五天。他的小行星,最遠的名約比脫,離土星七兆六十三萬里,最近的密買司,離土星三十九萬里。天王星在乾隆四十八年方行驗確,離日五十四萬萬里,比地球大九十倍,向日行走一周,須八十四年零二十七天。海王星在道光二十八年查確,離日約八十五萬萬八千六百萬里,因遠得厲害,須在半夜天上沒得雲,又沒星月的時候,可以測看。他向日行走一圈,須一百六十四年二百二十六天。」
  知三笑道:「真是虛空無稽的話了。」秋鶴正色道:「並非虛空,外國人通是實事求真,不肯說謊的。」知三道:「太陽大小若干呢?」秋鶴道:「我記得當中國直徑計二百五十萬里,比地球徑長一百十二倍,周圍八百萬里,通體比地球大一百四十萬倍,離地球約二萬八千五百萬里,他也自己轉動,每一周計二十五天零四個時辰。」知三道:「月亮有若干大呢?」秋鶴道:「他是跟著地球走的行星,當中的直徑約六千四百八十里,比日徑小四百倍,比地球徑小三倍半,通體比地球小四十九倍,離地球七十二萬里。不能生光,須借日光以為光,好比鏡子似的,須外邊有了光,方照得出來。」知三道:「何以分朔望呢?」秋鶴道:「地上的人望著,不能常見光明,因月球向日這面有光,不向日這面便沒光。三十初一數日,這月球夾在日球地球中間,恰正相對,故這個光全然不見,因他受光的地方對著日,不對著地,譬如照鏡的人在鏡背後似的。到初三四,這個月球又換了地方,這個光微微的側到地上來,看見他平面上的側首光,所以同鉤兒一般。到初八九,平面上的光測到地上更多,所以鉤兒漸大。到十四五六這幾天,日在地的背後,月在地的門前,如照鏡的人正對著鏡的正面,通體都看見了,所以圓的。以後下弦,便將上頭的說法顛倒轉來,所以愈收愈小了。」
  友梅道:「日食月食又是怎講呢?」秋鶴笑道:「你請教南博士罷,我恐怕說差。」南公笑道:「很是呢!你也考究過的,那裡能差?所說日月虧食的說法,中國有一等愚人,說道是計都星,又道是羅計星的緣故,真是可笑。這個道理也很容易明白,大抵日球比地球更大的球,不能遮滿日球,所以日球的亮光能包越了地球,照到月球上來。但須稍偏一度或半度,便可不見了。月食的緣故,因月球行到地球的後面,日光正包越了地球,照到月球上,就有地球全身的黑影兒照到月裡,便是月食。至於日食緣故,因月球在日球地球的正中,地上的人望著日球,被這個月球遮在門前,然而月球小,究竟不能全遮。不過遠遠的望去,似乎有一黑影兒在日中,這便是日食。所以月食每在十五,日食每在初一,每年日食多於月食,日食最少二次,多至五次,月食只有二次,也有不食的年期。因日地月所走的路,不能三件正對,就不食了。」知三道:「博士剛才說的恒星一百五十兆,是通通考得不差的麼?」南公笑道:「那裡能這樣的確切?也並沒名兒,不過知道幾個有名的。有人說恒星都自己發的光,恐怕也是與太陽一個樣子,因相去過遠,有光而無熱氣了。西國天文博士都說離地最近的恒星,名南門,相隔七千萬萬里,他的光到地上須三年。有丹馬國的光學先生說,光行之速,每一秒時可行四十八萬七千二百里,今南門星的光到地上這般長久,也算遠的很了。」秋鶴道:「據這個光行速率計算,他三年秒刻,應該相離四十五兆四千六百六十六億零六百四十萬里,只是萬萬為一億的算法,何以與七千萬萬里的說話不同呢?」南公道:「這個本來過於渺茫,吾泰西人也多駁他,況且光行速率,有三個說法不同,所以必須親測有憑,方能傳信呢。」
  知三道:「請問風雨從何處而來的?」南公道:「風為空中的氣鼓動而成。地球之上,無非是氣,天時炎熱,海中的熱風上升,熱氣去了,就有寒氣補入,寒氣一鬆,熱氣又到寒氣相讓的地方,彼此相讓相補,激動成風。假如東方熱氣升空,西方的寒氣補來,就是西風。或下層的氣向東,而上層的氣向西,這便上邊是東風,下邊是西風,你不見下邊西風,天上的行雲反向西的麼?若說下的雨,便是雲中的汽水。這個汽都是蒸騰上去的水氣。體積極輕,透到空氣裡頭,通佈滿了,這便是云。上邊愈冷,那個雲愈加凝結,凝結得愈密,這空當中漸漸的藏不住起來,到後來因重墜下,數千百丈一縷的下來,微積相迸,成了點滴,那就是雨。雨的大小,看空氣的稀密濃薄,倘雨點已到空中,忽遇奇冷,就變成冰雹雪珠,其空中的汽水將並時,尚未成點,忽為冷氣所結,則成為雪。他這個粒子甚細,形狀甚奇,各種各樣,皆成六角,所以有六出的名兒。」
  友梅道:「霜露兩種,又是何說呢?」南公道:「露水多在寒暖相交的時候,前七八十年,英國人名依勒,平生專誠考究降露的緣故。始知因這個時候,太陽的熱氣曬在地上,使地上泥土草木各樣東西都受了這個熱氣。一到夜間日沒,各樣東西不受熱氣,霎時間減了熱度,在空氣熱度之下,到這個時候,氣因物熱度減,他亦減了。於是在甚高的空處凝為細珠,這便是露水的講究。但是各物所有散熱的力量,多少不同。散熱的力量多,自然露水也多,散熱的力量少,自然露水也少,總而言之,陰霾潮濕,地上熱氣難散,必無多露的道理。霜也是露,惟地上的各樣東西所受寒氣,須在初度以下,他這個汽方能凝結成霜。你們中國人再有一等不明道理的人,說虹是活的,至有白虹精的說法,穿鑿愚昧,至此真覺可笑。豈知這個是日中的七色光,因大雨初霽,雨滴多作稜角漾在天空當中,日光隔著雨點,照將出來,遠遠的七樣顏色,環在空中,這便是虹。」友梅笑道:「七樣顏色何處來的呢?」南公道:「都在日光裡頭來的,各物本無一色,一受日光,顏色便到物上來。這件東西應受藍的,便受藍色,應受紅的,便受紅色,應受黃的,便受黃色,若應受黃色的物質,有紅顏色來,也受不進的。」
  知三笑道:「恐也不確,為什麼黃紙上好寫殊筆呢?」南公道:「這不是原質上受的紅,乃是物上受的紅。他受黃的原質,仍舊在裡面,不過紅的原質盡在上面,人看不見黃的罷了。」知三道:「顏色的說法,並不關係天文,我現在要請問貴國何以並無閏月,且元旦亦不與我國相同,這是何說?」南公道:「西曆將地球作主,每向日行走一圈為一日,不以月球作主,向地行走一圈為一月。中國因以月球的出沒為主,故有閏月。吾國但有閏日,就把這閏月的日期分派在每月裡頭,所以一月往往有三十一日的。」知三道:「這個也有一定的麼?」南公笑道:「沒有一定,還成曆法麼?不過西曆的分閏,大旨每年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這四個月每月得三十日;正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這七個月每月得三十一日,二月這個月只有二十八日。到四年,二月多閏一日,得二十九日。至於元旦之說,則埃及、波斯、土耳其、俄羅斯各有不同,不獨中國與泰西異也。」
  知三道:「流星的說法,我中國以為不祥,到底若何?」南公道:「曾考得這個緣故,與隕石不同。隕石乃星球相擊,石破而墜,空中電火不能燒盡,故墜於地上。流星形如石屑,自然生成的,倘近地球,則被地球裡面的吸力吸下,在空中磨熱,發電焚燒,遂生光亮。中國愚人所說火球墜地,便是這個說法。且天空中另有一處流星最多,地球行到流星最多的地方,須在立冬之後,冬至之交。但見東移西向,各成長條,然也有時不多。但每過三十三年,地球必到流星多的地方一次。」知三道:「天河的說頭,我中國向來說是牛郎織女,且有張騫到天河之說,究竟是河不是河?」南公道:「並非是河,乃無數的小恒星密密排聚,極深極遠。好比人在此地,遠望野外的樹木,如在一處似的,圍在那裡,其實仍是稀稀散散的。」正說著,只聽堂內打鐘,南公道:「得罪諸公,堂中要念夜課,只得失陪了。」秋鶴看表上已是四點三刻,說:「時候也不早了,我們回去罷。」南公笑道:「我走的時候,不能來別你了,你要通信交堂中的吏長也好的。」秋鶴道:「後會有期,前途保重!你們堂中的規矩,要從長輩的命,我也不便來送行呢。」南公道:「休得多禮,再會罷。」於是逕到堂中去了。這裡四個人方乘馬車回到祖界,已是上燈時候,彼此皆有要事,就分散了。以後蘇韓究竟能否相見,俟續下文。

猜你喜欢
  第二回 长安街花担上遇良缘 红菟村诗扇中得佳偶·
  第十三回 海天万里快整归装 石上三生相逢狭路·钟心青
  第三十四回 李仵作三验含冤鬼·储仁逊
  第十三回 凭侠友功成奏凯·白云道人
  谷慧儿·
  第二回 安垲第无意遇豪商 清和坊有心捉瘟客·陆士谔
  第五十五回 傻李九口快说奇遇·储仁逊
  第二十五回 娶众美乐尔且乐 泛渔舟福上加福·临川山人
  第一回 俏书生春游逢丽质·
  第一回 众英才花下谈心·刘璋
  引首·长安道人国清
  第七回 群花齐属收花主 田家求助胡瑞英·
  第五十五回 奉圣旨谒相辞阁 察民情理屈伸冤·
  第四十回 道人出梦·长安道人国清
  第八回 后花园巧计私会·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春闺秘史·不题撰人

    春闺秘史,清代中篇艳情通俗小说,不题撰人,凡十回。 却说清末民初年间,姑苏城内,出了一位风流才子,这人姓周名碧卿,是个世家子弟、家境也还丰裕,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一手持家,好不一自一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