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张贵儿女扮男妆 盘把总传消寄信
诗曰:
人生最苦是别离,苦是别离道路岐。
伯劳飞燕不相顾,登山临水去犹疑。
旧约难寻春梦断,鱼书虽寄恨迟迟。
惆怅香云压架重,起来伫向酴醾立。
话说李公主,因逢玉思念张贵儿,劝他差人到梅花村探访下落,不知张贵儿已到桃花村逢玉家中住年余了。只因作者独有一管笔,一张口,说得这边,讲不得那边,故此要讲逢玉一边,不得不把贵儿一边暂且放下。今逢玉的事已说完了,自然要接上去把贵儿的事,细细补写出来。看官若不嫌絮聒,待不才缓缓说与尔听。正是:
林泉无事小神仙,悟破南华了万缘。
酣卧小楼春睡足,起来闲把古人编。
话说张太公与逢玉游罗浮,遇黄野人赠句,语意不佳,恐家中有事,忙别了逢玉奔回家中,家妻女平安,心才放下。料逢玉到从化,往返只在一二月间,预先寻个精于日课的李老泉,叫他拣定个搬移吉日,专候逢玉到来一同搬往程乡居住。不觉间:
兹辰戒流火,商飚早已惊。
云天改夏色,木叶动秋声。
暑退凉生,早是七月了,逢玉尚不见到。张太公心中忧疑,每日饭后就来坐在村口呆望,如是者又月余。一日,天色已晚,立起身来扶杖要回,见远远地一个人骑马而来,心中大喜道:“这来的不是黄郎是谁!”老眼昏花,倚着拐杖,把眼擦了又擦,看看至近,那人举手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张先生。怎么这时候,还在此等甚人儿?”张太公艨胧看去,却是西村叶秀才。支吾了几句,一步懒一步的摸了回来。只见娘子龙氏,倚在门首埋怨道:“黄郎若回自会进来,黄郎不回,尔就在村口望穿了眼,怎得他来!尔偌大年纪,万一失足颠翻在那里,却不教老娘晦气!”张太公道:“我非不知,但念黄郎临别时,归思甚迫,今过期不至,我未免忧疑。”龙氏道:“闻得黄郎姑娘所生三子,皆不听教训,或者惹了甚事,代他料理去了,也来可知。尔只守在屋里等他,不必又到村口,盼得七更八夜,害老娘担干系。”张太公道:“尔也说得是。”自此张太公只坐在家里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冬尽春回,又早是新岁了。过了新岁,经旬累月,无日不雨,闷得个张太公坐卧不安。不才有首夜雨怀人不至诗云:
坐听檐溜响琅琅,气冷宵深别怅长。群栗不来经两载,鱼书无计问三湘。
惊风铁马鸣虚幌,战雨芭蕉打粉墙。此夜应嫌关塞黑,并悭幽梦到山庄。
三月初旬,积雨稍收,张太公又要到村口等望,龙氏阻住,闷坐了。黄昏时候,霏霏漠漠的又下起雨来,张太公愁闷,不吃夜饭便和衣睡倒。夜至二更,一片声喊,无数贼人杀进庄来。
贵儿因漏湿了衣箱,正挑灯开看,闻得喊声,知是贼人,信手拿了一包衣服,走出房来,拔开后门,幸天色墨黑,容易躲闪,跑出屋后,也顾不得弓鞋细小,望着黑暗处,舍命的跑到山足,扒上山去,回头一望,庄上烈焰焰,火光冲天而起。恐怕贼人来赶,沿冈乱跑,不提防圪鞳一声,跌下一个土窟里去了,忍着痛,做一堆儿伏住,气也不敢喘一喘。挨至天明,方扳藤附葛扒了上来,弓鞋脚带已不知落在何处,露出莲藕般三寸金莲,望着梅林,一步一步扒下山来。到得庄前,只叫得苦,一所庄院已烧做白地了,只剩左边一间房子,塌了半边尚未烧尽。贵儿放下衣包,伏地大恸。幸贵儿还是有经济的女郎,不然,遇此大难,一个伶丁小娃,不死也要流落了。
贵儿哭了一会,想道:“而今哭是无益了,只是父母不知存亡,二兄远出,急切不得通信,黄郎负约不至,近处又无个亲眷可投,叫奴怎样好哩!”左思右想,无计可施,含着泪,走起身来,向火烁场团团走了一回。见残窗剩瓦,满地纵横,灶冷烟消,一无所有,凄凄匣惶又哭了一会。拾些烧不尽的破裳,扯来包了足,提了衣包,思量出至前村,寻个人家歇下再处。
出至篱边一个小小坑坎边,听得有呻吟之声,急向前视之,见一人伏在坎内,忙扯起看时,却是家中使唤的粗婢小青,当夜被贼斫翻在坎内,不曾伤重,故此不死,只是满身泥水,冻得半僵,说话不得。贵儿忙扶回烧不尽的破房里来,取个折凳板与他坐下,欲在自己身上脱件衣衫,与他换换湿衣,低头一看,方知身上泥水比他更多些。回见堂基上余烬未息,走出来,拾些败窗残桷,堆在房里,取余烬吹着。扶小青至火边,向了一时火,火暖阳回,舌头柔软,方才哭得出来道:“姑娘,太公太婆俱被贼捆去了,如何是好!”贵儿闻言大哭。当夜,二人忍着饥坐至夜半,火气渐息,身上寒冷,心中畏怯,不敢出去拾柴,渐渐难忍,忽地想道:“现抢出一个衣包在此,今不取来穿,留待怎的!”吩咐小青把火吹亮,解开一看,只是叫苦。尔道如何?原来逢玉出门后,贵儿私下取个细嫩葛布,量逢玉身体,做成夏布包巾、丝鞋净袜各二件,又把逢玉作聘的程茧手巾放在一处包好,欲待逢玉回来与他穿戴,当夜心慌,单单只拿着这个包儿。苦了一会,复自想道:“我的容貌,动人心目,独自一个住在此处,若更遇着什么山高水低的事,就要把这性命丢下了!不如把钗环首饰换些盘钱,将现成衣服改了男妆,竟寻到黄郎家中,住在公姑处,俟黄郎回来再商量来报仇罢。”
主意定了,挨至天明,把钗环取下,穿起做与逢玉的巾衫,把包袱扯来做了脚带,包大了脚,穿起丝鞋净袜,走至井边一照,暗暗笑道:“惭愧,如此穿戴起来,张贵儿竟是一个美丈夫!”小青不觉失笑道:“-姑娘穿了这衣服,极似黄郎当日。”贵儿戒之道:“今后勿叫姑娘,只叫我为相公。”遂使小青引路,望市上来,见一路居民被贼残虐,哭声不绝。来至市上,把首饰换出二十多两银子,又代小青在旧衣铺中买件长随衣帽,到僻静处与他亦改作仆人模样,买副铺盖与他挑了。寻个老成人,问了程乡路程,出至河口搭船,竟望程乡来。
一路无话,到来松江上岸,细细访将进去,渐渐山高林茂,路狭溪回。转湾抹角的穿过几个幽林,陡起一山阻住去路,贵儿心中惊讶道:“莫非走错了路么?”急忙扒过冈子,转出山嘴,豁然露出一个村来,真个: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贵儿看时,一道清流,夹岸都是桃树,其时正是三月下旬,积雨初晴,溪光山色相映如画。不才有桃溪文一篇,其后半幅云:
盖有泉焉,其流清以长,潺湲可爱,足供幽人之玩也。
又有桃焉,其华秾而郁,艳冶堪怜,足悦士女之目也。
溪而有桃,则波光愈增其媚。临流潋滟,如逢仙府于武陵;
桃而俯溪,则芳华更饶其韵,幽香芬郁,如遇仙子于天台。
花染流纹摇锦浪,泄天地之文章;水流花片弄清华,绘古今之图画。
乡之士,日饮其水,故锦心绣口,代不乏人;乡之女,日食其实,故宜室宜家,世多其誉。
贵儿心中正喜,忽见一老者,头戴箬笠,身穿葛袍,一缕美髯其白如银,由松林里踱将出来。贵儿忙上前深深一揖道:“请问长者,这里就是桃花村么?”老者忙回揖道:“正是,相公何来?”贵儿道:“晚生由惠州来,要到村里寄个信儿与思斋黄太公的。”老者忙问道:“什么信儿?”贵儿道:“他令郎逢玉兄,去年三月住在敝庄一月,起身时,知晚生要到贵县,特托捎书与太公。”老者大喜道:“只老夫便是,不肖子一去不回,又无音信,忧得他母亲卧床不起。兄来得正好,请兄到舍下一叙。”把手一拱道:“休怪,老夫引路。”一同来至草堂,老者大呼道:“快拿茶来!有位相公捎逢玉儿子书信到了。”逢玉母亲沙氏,闻得儿子有书到来,一骨碌扒起床来走出前堂,正要跟问儿子下落,只见贵儿见了沙氏,忍恸不住,走上前来双膝跪下,大哭道:“婆婆收留媳妇则个!”思斋夫妇大惊道:“相公何为如此?”贵儿道:“媳妇张氏,系惠州梅花村人氏。请公婆坐下,容媳妇诉来。”遂把逢玉借宿、法救、结婚,一直诉到被寇焚劫、改妆来寻公姑等情,细细诉完,于身畔取出逢玉作聘的一条织锦程茧献上,扯住沙氏衣裙放声大哭。思斋夫妇接来看了,又惊又喜,忙扶起贵儿道:“既是吾媳妇,请起来更衣相见。”沙氏携贵儿手进至房中,取首饰衣服与贵儿改了妆出来,请公姑上坐,拜见毕,命小青叩见。思斋夫妇见贵儿面如满月,眉分八字,举止端庄,语言温润,不胜大喜道:“真吾媳妇也!且喜媳妇已到家中,保全无事,路途劳顿,且去安息。但事已至此,媳妇须少自排解,勿过悲伤,俟逢玉儿子回来,再着人到火带山探听尔父母,如未被害,即行救取可也。”沙氏吩咐丫环打扫一间房子,与新妇歇息。自此,贵儿问安视膳,极尽妇道,二人大悦。
一夜,思斋起来净手,从贵儿房门经过,闻得贵儿在房中哀泣。次日,密唤小青来问道:“我媳妇夜间哭什么?”小青垂泪道:“奴婢姑娘,痛家太公太婆惨遭奇祸,生死不保,夜夜涕泣,非独昨夜也。特恐太公知之,或生忧愁,故此不敢明哭耳。”思斋闻言,愀然不乐,来与沙氏商量道:“媳妇每见尔我欢天喜地,我只道他听吾言语,放下苦情,谁知背着尔我夜夜偷泣,人有多大精神,经得如此悲切!尔须叫他出来,待吾劝解他一番。”沙氏遂来房里,挽了贵儿出来。思斋道:“媳妇,尔须节哀顺变,再等吾儿数日,若又不回,为父着人到从化取他回来,更着人到火带打听亲翁吉凶,务必体访个实信回来与尔知道。若夜夜悲啼,甚非为父所望,尔宜戒之!”贵儿道:“媳妇没有悲啼,公公勿忧。”思斋见媳妇贤达,心中愈觉不忍,日日倚着柴门,眼盼盼的翘望逢玉。真个:
倚门倚闾,陟岵陟屺。
一日,侵晨起来,见个慈乌在门前树上呀呀的噪。思斋占个课儿,大喜道:“吾儿今日必回!”旁午时候,戴上箬笠,步至村口,等了一会。忽见一个大汉,把草笠掀在背脊上,跨着一口腰刀,袒着胸脯,雄纠纠的走进村口来,背后两个大汉背着两个大包袱,走得汗流浃背。见了思斋,把手一举道:“借问前辈,这里到桃花村还有多少路程?”思斋道:“前面就是。”大汉大喜道:“好了,寻着了!”思斋见他三人来得异常,暗暗惊讶,因拱手道:“三位到桃花村有何公干?”大汉道:“卑末奉姑爷、公主将令,送家书与太公太婆的。”思斋道:“哪个姑爷、公主?桃花村恐没有此人。”那汉道:“是逢玉黄姑爷的思斋黄太公,姑爷现开有路程乡贯,那得没有!”思斋闻言大惊道:“然则三位从梅花村来的么?”那汉道:“不是,卑末是从嘉桂岭来。”思斋愈觉惊讶。那汉见思斋只管盘问,因问道:“前辈可识黄太公么?”思斋道:“只老夫便是。”那汉闻言大喜,忙跪下叩头,思斋急扶起,引至草堂。那汉除下草笠腰刀,请思斋上坐叩见,思斋不肯,三个一齐跪下,磕了头起来,垂手立在一边,躬身禀道:“末将盘为连,奉姑爷、公主将令,赍书到来,奉候太公太婆,就令末将住在府上,俟姑爷回来,一同奉迎车驾到嘉桂岭供养。”说毕,把包袱打开,取逢玉并李公主书奉上。
思斋忙开来看了,满面愁容,吩咐小厮看茶,拿书走进后堂来,与沙氏商量道:“这个畜生,又走在嘉桂岭招了李公主!媳妇闻之,气恼起来,如何是好?”沙氏道:“李公主是甚么样人?”思斋道:“是嘉桂山瑶王李刚之女,刚死无嗣,众将立之为王,万历十九年归降朝廷,封金花公主,有众二十万,勇将百余员。彼亦有与尔,要俟逢玉往德庆访了姑娘回来,请尔我邀同张亲翁一门搬至嘉桂供养,先使一个将官赍甘旨银二百、大红缎寿衣二袭到来。来意虽美,只是媳妇遭此大难,千辛万苦寻到我家,夫妇尚未会面,忽闻此信,宁不气杀!”沙氏闻言,亦愀然不乐。却早被贵儿听见,笑容可掬的走上前来道:“闻黄郎有书到来,求公公把与媳妇一看。”思斋见贵儿来索书看,不可不与,因叹口气道:“不肖畜生,前已误了媳妇,今又胡行乱做!媳妇,尔看我夫妇之面,不要气他罢!”遂把书递与,贵儿看了大喜道:“公公,媳妇之仇有报矣!”思斋忙问道:“如何见得?”贵儿道:“火带山贼与南岭、磜头诸贼,相为犄角,凶悍异常,执官吏,攻乡保,齮龁坟墓,系累子女,屠戮人民,暴骸薮泽。凡百姓被擒至寨,用索贯其鼻,穿其踵,倒悬在梁上,迫其写书与家人亲戚,备银来赎,送了千金又要万金。故此人一被擒,莫想得生。家父母年将七十,那里经得恁般磨折?一到火带,其死必矣!欲报父母之仇,非有强兵勇将不可。黄郎虽文武全才,其如无尺寸柄奈何?此媳妇之所深忧也。今幸李公主有如此之兵,有如此之将,又与黄郎情投意密,若托黄郎求之,彼必不惜兴一旅之师,为媳妇诛此残贼也!但得黄郎早些求他为妙。早则父母尸骸或犹可得,迟则白骨满山,恐无可认处耳!”说毕泣下。思斋大喜道:“媳妇有如此雅量,又有如此见识,为父不及也!且媳妇有此孝思,神天必相佑助,亲翁亲母,必不至与诸难人同尽,愿媳妇勿虑。逢玉四月往大绀,为父计之,约七八月间必然到得家中。既到家中,即命复往嘉桂请兵。谅在十月内外,必然破得火带,救得亲翁,媳妇宽心。”贵儿泣诺。思斋忙吩咐治酒,款待差官,出来收进礼物,安顿盘把总三个。谁知逢玉已被梅小姐招在天马,后面又生出许多事故,竟不能回,看看数将几终,岁且更始,融风布序,急景凋年,而逢玉音信竟杳然。贵儿愁得渐渐玉容消瘦,心乱如麻,又恐公姑忧虑着他,怕老年人生出病束,不是耍处,外面佯为欢笑以安公姑之心,至夜辄伏枕上流涕,泪痛所积,衾枕皆丹。悲痛到无可如何,辄寄诸吟咏,以写其悲情,所作皆悲酸惨绝,如猿啼鹤唳,不堪入耳。不能悉录,今录其一,以见其余:
角枕宵长梦不成,羞翻旧史说缇萦。身终病后哀歌短,家为咏悲叹为荣。
孤月透帘寒有影,悲风到地壮无声。恨深入骨殊难报,血泪潸潸暗自倾。
冬尽春回,木旺生火,久郁之人,忽变成个心痛的病。初时还觉忍得住,到后渐渐难忍,日夜呻吟。思斋夫妇大惊,急忙延医调治,所用不外竹黄、川贝、连翘、牛旁,药不对病,渐渐沉重。一日,晨起净手,忽大叫一声:“痛杀我也!”昏晕在地。
未知生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醉园评:离散之余,只有投桃花村一着,然妙有盘将军一信,急急生出下文。不然,文字便难转身矣。
野隺道人曰:醉园极不许这回文字,愚谓此回文字,其细腻熨帖直臻绝顶。看他写李公主之恨天马、痛逢玉,便至愤绝,便至放声大哭,是公主家身份。贵儿之恨火带、痛父母,只是偷泣,只是郁闷,是媳妇家身份。至于秋谷之望逢玉,不异思斋之望逢玉,而却各有分数,各有口角。文字至此,真毫发无遗憾矣,尚何议哉?
猜你喜欢 第十 松萝依玉·邺华生 第四十六回 征米寇天降神仙· 第十回 颁御宴贺喜闲新娘 续前缘借尸还艳魄·花月痴人 黄道婆· 第38回 至友告讦变生意外 美姬设计妙绝人寰· 第三十九回万树梅花新旧党一江榆荚去来船·李涵秋 第十一章 侠情变换·天虚我生 第七十一回 济宁州财心亲师范 补过处正言训门徒·李海观 第二十八回 假冒名贪淫被杀 幸漏网奔走无门· 第五回 玉月偷听嫂奸情· 第九十一回 巫翠姐看孝经戏谈狠语 谭观察拿匪类曲全生灵·李海观 第七回织水帘栊梦惊乃落红庭院语学呢喃·平襟亚 第十一回狂童儿书堂生春意小梅香锦帐说云情·风月轩入玄子 第五回 占龙头孙继成及第· 卷二奸情类 韩大巡判白纸状·余象斗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