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回 假斯文献旧句当场出丑

作者: 云封山人

  诗曰:

  海棠棒萼岂连枚,得句他人总共知。

  彼作焉能为己作,东施怎便效西施。

  河洲虚棹原非意,忌口销金计枉痴。

  湛湛安排人未识,功君何必强为之。

  说这冯吉星次早来见蔡其志,礼毕坐定,其志道:“向久少会,想敝地之湖光山色俱为台兄收入锦囊矣。但未知荣旋何日?今蒙驾顾,必有何赐教于弟?”吉星道:“向蒙投辖,未遑走谢。本欲即归,而山水留人依依不免。今兹轻造,虔为令爱蹇修耳。”其志笑道:“台兄又来取笑于弟矣。”吉星正色道:“小弟与兄肝胆相向,岂有相侮?弃彼朴檬,另觅乘龙,亦人生—大斟、酌处。”其志笑谢道:”台兄深知小弟之心,实因无奈甫作此不幸之事。但不知兄所言者,是谁家俊彦?”吉星道:“他家之子弟,亦不预其事。兹即舍甥陈秋遴,弟特荐作东床,岂非是一快婿乎?”其志道:“台兄尊谕,敢不领教。况令甥才美,素所羡慕。但恨小女无福,昨者已订约于夏元虚矣,奈何,奈何!”冯吉星笑道:“兄鄙弃之意,故谬言也。元虚之事,老毕为媒,弟岂不 知?然尚在可否之间耳。虽舍妹丈之寒素不好仰附乔松,而舍甥之才美,实大过于元虚,吾兄还是俯从小弟之言。莫听他人谬悠之论也。”其志道:“虽未算与作实,奈已约之也。”吉星笑道:“既未作实,何得为约?总是吾兄见外之意思耳。”其志道:“兄台适言元虚才美远不及令甥,而毕兄又谓其貌虽寝,而才则大。弟因犹豫,故约之于日上携来,盖欲一探耳。且待试验之后,再领吾兄台谕,何如?”吉星道:“既然如此,弟倒有一个两全妙法在此。毕兄处即与约定,自不必言。待小弟明日亦偕舍甥而来,两下不起而会。那时兄命一题,或诗或文。令二子各赋一章,而优劣立判矣。兄因就其优而舍起劣,则劣者不敢争而优者亦无愧。不烦口舌之劳,不伤有朋之谊,岂非两全其美?”其志听说,大喜道:“兄高论绝佳,可谓深得调处之法。少顷即当折柬而奉,肯兄台明日偕另甥早临为幸。”吉星道:“忝与吾兄至契,何必尊柬为哉?”其志道:“虽是如此,却怎作不速之客?”说罢大笑。吉星起身别去,将这些话与秋遴说知,只等次日赴约不提。

  且说蔡其志到了次日,果然治酒于文官阁内,候至响午,只见门役程上名贴道:“毕爷同夏相公拜老爷。”其志忙叫开门迎入。元虚欲以师生礼拜见,其志再三不肯,乃以客礼见毕而坐。其志道:“久仰足下才誉,欲一晤而无由。今蒙毕兄做渔父之引,快接贤豪,不胜荣幸。”元虚深深打一拱道:“不敢。向失亲近,未遑晋见。念晚生木庸才,过蒙毕老先生做曹丘生,得蒙齿录,级胜雀跃。”毕纯来笑道:“蔡老先以渔父属弟,夏兄又将曹丘生相目,倒叫小弟没了主义。”说罢,一起大笑。

  正笑不了,忽见门役又递进一柬。其志接来一看。忙欲出迎,早见冯吉星同陈秋遴到了面前。元虚举眼见了秋遴,知他和王儒珍交厚,今特来此,不晓为何,心下好惊疑不定。正是:

  面赤非因酒,心惊为少才。

  当下冯吉星、毕纯来等都相见了。其志也不逊坐,竟邀入后园文官阁内坐定。时值季秋,阁前惟海棠茂盛。秋遴忽然想起昔日于此芙蓉花下邂逅花姨,倏又三载,不觉心怀悒怏。须臾席备,其志逊坐,秋遴道:“才尔上谒,末竭鄙忱。顿蒙盛筵之赐,何物草茅,当此荣宠?”其志笑道:“足下冲霄之姿,绝尘之足,仰辱光临,蓬门增色。区区小饮,姑效野人之献耳。冯兄毕兄久辱知己,或不见责,而二位芝宇乍亲,未具隆礼,尚望勿罪为幸。”秋遴、元虚齐声道:“不敢。”其志推吉星坐了首席,毕、陈、夏三人各挨次而坐,自己主席相陪。酒至半酣,毕纯来道:”秋兄真是洛阳少年,青钱首选,来春当更雷轰电掣,坐看作占鳌客也。”秋遴道:“蓬蒿末学,铅椠竖儒,过蒙主司谬拔,已负芒竟日,其余尚何敢过望耶?”元虚笑道:“年兄虽不过望,恐上春官又要谬拔耳。”吉星道:“夏兄渊涵玉养,夙负英才之誊,自是五百名中第一。舍甥得附骥尾,随兄步瀛洲已幸矣。”元虚忙足恭道:“晚生不才,这进士或勉强而求之。若者状元,其心休休焉。”吉星笑道;“夏兄文风大妙,不要过谦了。但令先君没时,足下想是在府用功,故使令妹来都耶?”元虚见问,不觉颜赤,因迟迟道:“彼时晚生因染病在舍,故不得已而令舍妹扶柩耳。尚蒙老年伯高厚之恩,未效衔环之报。”吉星微笑道:“岂敢。”

  惟时酒兴将阑,其志道:“今日薄酌,虽不足娱宾,然所喜者,有花神献媚,或可助兴于万一。久仰二兄学俊才裕,渴欲请教一二心快朽目。倘蒙不吝珠玉,则弟与花神均有幸也。”吉星道:“开琼宴以坐花,飞羽筋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吾兄之谕极当,夏兄与舍甥不必推辞。老夫年迈,当为司旗鼓也。”秋遴道:“蒙蔡老年伯见索俚句,敢不遵命。但恐啼春妖鸟,未足呈教大方。”元虚固有读熟的诗在肚,胆子大了,便卖乖道:“饮酒赋诗,固墨客骚人之常事。又蒙老年伯殷殷雅爱,年兄下必太谦,致拂老年伯盛意。请先做起,弟虽不敏,自然也要续貂。”其志笑道:“二兄不必谦逊,弟有主意在此。”即叫左右东西设下两张小桌,文房四宝俱全。合席各斟一巨觞,道:“小弟今日薄设,知不足伸敬。而更斗胆欲求二兄佳作者,实有深意。乞垂谅之,勿罪弟之寡情也。”吉星笑道:“台意乃是雀屏约目的故事,舍甥与蔓兄各宜勉之。”秋遴、虚离席而起,道:“谨当领教,敢乞命题。”其志向吉星纯来道:“有烦两兄拟一诗题。吉星道:“此系吾兄相攸之大事。弟与毕兄,只从旁恭候台意,何容游夏赞辞?”其志道:“既如此,亦不必别处搜寻。即此海棠,岂非就是诗题?乞二位各赐律诗一首。”秋遴、元虚齐声“领教”,各就左右而吟。

  当下秋遴见说一首海棠的律诗,甚觉容易。走到右边桌上,舒笺捉笔,顷刻而就。先行呈上,道:“巴人悝句,请老年伯一定推敲。”其志见秋遴落笔如风狂雨骤,早已惊喜,及接过那诗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海棠吟”,下是七言八句道:

  嫩叶柔枝不耐寒,深秋妆点傍栏杆。

  王阶酣露胭脂湿,金谷风迟花梦安。

  含媚滞因新醉月,落虹疑是旧桃源。

  神仙种作神仙种,莫认人间草木看。

  其志看毕,道;“秋兄才高李杜,气压元白,真阳春寡和者矣。司敬可羡。”及看元虚时,尚在苦思不就,心中已是拂然。原来他得题就位,忙向肚中搜索。奈瑶枝之诗,他虽一时强记,却竟不会记得清楚题目。今见了这海裳为题,竟无处着想。记得诗,忘了题;记得题,忘了诗。一时思索不着,哪里凑合得来?万分着急。再偷眼看秋遵时,倒像寻着了这首做现成的一般,飕飕笔响,早见写完呈上。心下越着急了,越想不起。拿了那枝斑管,对着那幅鸾笺,只是呆看,落不下笔。

  毕纯来见这光景不雅,帮衬几句道:“作诗原贵推敲,方能工致。夏兄奠要性急,不妨慢慢想去。冯老先,我们且请饮酒。”吉星笑道:“夏兄如此细磨揩时,必定是运化入神,一字一珠的了,舍甥做诗,总这等容易,故尔潦草。”元虚明知取笑,只好忍受,直急得面红耳热,连酒都急得醒了,肚肠急得断了。方记着一首依稀仿佛有些像海棠光景,却也忘了诗题,不知是咏海棠不是咏海棠。因读去有越姬楚女,白雪红楼等句,认作是赞那海棠的颜色娇媚,将来写出呈上,道:“文有一日短长,诗词亦然。晚生每常诗思极快,不知今日为何作怪,苦吟不就。今虽成咏,恐陋句效颦,只堪发一笑耳。”毕纯来见已做就,不胜之喜,忙出位来道:“向知夏兄不吟则已,吟成则定佳绝也。”其志接过那诗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海棠花之诗”五字,标得不通,已自暗笑,再看其诗云:

  南枝何事艳冰心,妆点韶华别样春。

  晏起越姬非肺酒,晨妆楚女学涂唇。

  香消白雪桃花片,月淡红楼蝶粉轻。

  记得溪头曾见处,调羹另有最精神。

  其志看毕道,“夏兄所赋者何诗,小弟竟不能解。”元虚笑道:“前面写着海棠花之诗,老年伯岂不见乎?”其志见说,又将诗笺来与吉星等反复细阅,不觉哈哈大笑道:“小弟向爱吟咏,今日方见此奇作,真乃神化之笔,游刃于虚,有一无两,表表独绝者矣。”元虚还认做看诗中意,真个赞他,忙深深打一恭道:“拙句献丑,过蒙赏鉴。然犹辽东之豕,岂足云佳?”吉星笑道:“辽东有豕,哪如足下多岐亡羊耶?”

  元虚见说,方悟那诗错写了,羞得满面通红,不敢做声。其志道:“初不晓调羹之谓何,原来这海棠花也颇能结梅子。小弟园中栽重多年,倒还不知,今幸夏兄指示,方识此段化工。”毕纯来道:“小弟不知。诗中意味,想夏兄一时急于应命,错用了甚字。夏兄何不把来改正;却再呈电?”其志笑道:“夏兄又何赏错来,把春日红梅比秋日海棠,方见夏兄腹中有春秋耳。”吉星道:“想是夏兄偶然想着了那红梅,所以就做红梅诗。虽春秋各别,幸颜色相同耳。”你一句。我一句,直羞的元虚脸上红了又白,白了又红,坐又不安,立又不好,不觉老羞变怒,奋然发声道:“此不过一时误用,何必如此轻薄?这首把歪诗就算会做,也不为奇。”秋遴笑道:“小弟这一首歪诗原不足取,如年兄香奁佳句,方是奇才。”元虚此刻正没处出气,忽又闻秋遴之言道着他心病,越发大怒,道:“我和你同年之谊,也来侮我,怎叫做香奁?你的话却是狗屁。”其志笑道:“斯文一脉,诗酒寻欢,何故发此恶声?兄若无才,就不该来了。”

  毕纯来见这光景,谅事不谐,只得劝道:“想夏兄今日多饮了几杯,故一时失于检点。但日赋万言,岂无一错?不可伤了和气。”因拉了元虚,与其志拱一拱手道:“倒是小弟得罪,明日再来负荆罢。”此刻元虚已气得喘做一团,连话也说不出来。见毕纯来拉他回去,只得挣扎起身道:“罢了。我夏天生虽是不才,决不忘情今日也。”毕纯来拉着和哄而去。其志只叫得一声“恕不送下”,竟自坐着。正是:

  一场羞辱从何起,尽是庸夫自讨来。

  且不说夏元虚含羞忍怒而去,再表冯吉垦等三人重整杯盘,洗盏更酌。吉星道:“小弟昨日之言何如?固知夏子系没字碑耳。”其志道:“若非台兄之言,几为毕奴所误。但这首红梅诗韵致幽逸,确是才人之作。不知哪里盗得在肚,却又不能解诗中之意,把他人之红梅,冒作自己之海棠,真是绝倒。适才闻秋兄言香奁佳句,莫非女人之笔,而秋兄曾何处见来耶?”秋遴道:“晚生于春间闲步湖上,遇一女子。不知谁家闺秀,似亦大家模范,颇为绝色。后因去意匆匆,失下金扇一柄。上有此诗,后面写‘春闺偶咏’,更有小印‘瑶枝’二宇,是以知为香奁之句耳。”其志道:“原来如此,那女子倒是个才女子。但这白木倒如何记得,想必是他家的亲戚。”吉星道:“既‘瑶枝’二字,此乃元虚之妹所作也。”秋遴忙问道:“母舅却缘何晓得就是元虚之妹?”吉星道:“元虚的父亲夏英在兵部时,曾举荐—武士叫做万斛珠,为定海关团练,与海寇交锋,全军陷阵。时夏公卧病,有贾学士者素恶夏公,讽嘱诸路俱按兵不救,以致万斛珠计穷降贼。那时夏公已死,贾学士恨犹末释,嘱科臣劫他妄荐欺君,丧师误国。天于准奏,着刑部拿夏英之子元虚代父治罪。那时是愚舅承旨,虽明知其冤,而无可如何,只得移咨锦衣卫出京拿人。不期元虚不见拿来,却倒拿了元虚之妹瑶枝进京。生得一貌如花,在堂上伶牙俐齿,铮铮议论,竟将其父之罪辩得一些没有,连愚舅也说她不过。因令她自作章疏,真乃下笔如神,万言立就。次早表奏,天子谕允,准扶柩归葬,所有罪名概予豁免。我服其才,故记其名耳。”其志道:“如此时,这瑶枝非但有才,亦更孝义可嘉,真乃巾帼丈夫。彼元虚枉戴须眉,不及远矣。”

  秋遵见说是元虚之妹,心下十分懊悔,道:“早知湖亭女子即系元虚之妹,又何苦作此仇敌之事,而误自己好逑之愿?但此事于目下为已成之局,势难挽回。除非迟几时再缓缓与元虚修好,那时容或可图。但恐到得其间,那美人又天桃有主。总之。缘悭分浅,所以造化弄人如此。”左思右想,不觉愁绪万端,神情迥异。

  吉星见秋遵这般光景,只道怪他不提起姻事,因笑向其志道:“荷蒙厚款,愚甥舅已叨酩酊。但不知所托之事,红丝可许舍甥牵否?”其志道:“尊谕谨当领教,但恐兼葭不堪倚玉树耳。”吉星见说大喜道:“既蒙金诺,不胜荣幸,归当令舍亲择吉拜允也。”时已抵暮,即起身告别而归,与坤化和陈夫人说知,合家欢喜,便卜日纳聘不提。

  再说秋遴自从聘定蔡氏之后,虽喜全了儒珍之事,却因口口夏瑶枝消息,心中十分不快。那儒珍又错认他夺己之姻,绝足不相往来。苏紫宸又因赴试还乡,所以秋遴在家甚是寂奠。一日正在书房纳闷,忽见坤化走入说道:“今是汝岳父着人来请母舅去,说是朝廷有旨要于苏杭点选宫女。不论绅衿士庶,俱着举报,毋任隐匿。有赍旨内监,不日将到矣。故催我与汝毕姻,免致点选入宫。我已许他明日吉期迎娶,故先与汝说知。”秋遵见说,一似冷水淋身,好生着急。固想道:“此原系从权妙计,岂可弄假成真?怎么天不由人愿,又生出这般不测的事来?我倒还不信点选之事真与否也。”即下便出门打探。果见;人民鼎沸,婚娶如麻。雀屏推倒,那管男才女貌,东床高搁,无暇坦腹乘龙。造化儿郎,往往两番花烛夜:红颜女子,常常错配白头翁。竹马迎亲,果是两小无嫌;练裳遣嫁,皆固缓不及事。只要出脱私盐,不问门当户对。

  只因这一点选宫女,有分教;朋友情义益彰,夫妻节烈更异。不知陈秋遴怎生摆布,下回自然分解。

  评云:

  小说家写抄袭旧句以冒才子,而卒至破露者甚多。此更转进一层,作误写别诗。盖不特张冠李戴,直张遗其舄而李持作帽矣,真堪绝倒。才人之笔,其能与古人同题,而异文如此。

猜你喜欢
  第三回 美人图奸臣点痣 鲁家庄金定掉包·雪樵主人
  第九章 复沪·林纾
  十年鸡·省三子
  第二十回 醒尘梦轩庭合笑 联鸳被鱼水同谐·蕙水安阳酒民
  第五回 假女婿成真女婿 恶姻缘变好姻缘·南岳道人
  第六十二回 程嵩淑博辩止迁葬 盛希侨助丧送梨园·李海观
  第十四回 郭绥之欢娱恋宝玉  朱子青懊恼失珠花·梦花馆主
  序·尹湛纳希
  第四回 蔡保私通李秀娘·
  第一章 元旦日之暗杀案·董荫孤
  卷四诈伪类 唐县令判妇盗瓜·余象斗
  第四十七回 湖心寺月娘祝发 伽蓝殿孝子迷途·梦笔生
  第十回 谢宾又洞庭遇故·烟水散人
  第五回 醉后被污·邓小秋
  第二十二类 炼丹骗·张应俞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