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回 信谗言势利寒盟

作者: 云封山人

  词曰:

  反复婚姻弃素儒,奸谋直欲冒羲之。义激同袍谐月老,假牵丝。芳革青青杨柳绿,桃虹杏蜂各枝枝。为问东风求妙解,试吟诗。

  右调《浣溪沙》

  话说夏元虚仗那有贝之才,得中了名举人,好不洋洋得意,把场中做的几篇屁文章,刻了朱卷,遍送亲朋。一日,忽想起毕纯来许他那佳偶之说,忙叫打轿来至半塘红。恰值毕纯来在家,两下相见坐定,毕纯来道:“吾兄荣膺鹤荐,广寒宫折得桂枝,实令知交欣快。”。元虚笑道:“晚生仅免曳白,分宜点额暴腮。今得侥幸,皆托老先之庇。但虽折就桂枝,而嫦娥未近,特遣月老之消息也。”毕纯来道:“就是弟春间许兄佳偶的消息么?兄道谁宅闺秀,却是曾任青浦县知县蔡其志的令爱。生得一貌如花,诗词歌赋,无不精晓。与兄作配,起飞佳偶?”元虚笑道:“老先又来取笑晚生了。蔡其志令爱,早已许配王儒珍的了,莫非老先倒不晓么?”纯来道;“不瞒兄说,弟与老蔡最是交好,故知底里。他两家虽系从幼缔姻,却是酒后浮言,如何便算得数?目下其志因见儒珍穷困,甚有首鼠两端之意。更兼秋榜无名,谅十分不快。兄若要图此良姻,只消弟一席势利之言,不愁不为摇动。”元虚见说大喜道:“原来有此一段缘由。若得成就这姻事时,皆出老先之赐,自当重报。但小王东床之订,虽系空言,而名分则已久定,一旦夺之,岂能束手不争乎?“毕纯道:“这个但请放心。昔时两下相约之时,乃系私相授受,并无媒证可凭。只要其志心变,小王便为陌路,怕他把甚来争。”元虚不胜狂喜道:“全凭老先鼎力玉成,真乃是没世不忘。”便向袖中摸出五两重一锭银子,叫夏留去拜匣内取一个红封装入,奉上道:“些少菲仪,聊为轿费,明日即恳驾往为幸。”毕纯来笑道:“屡蒙吾兄高谊,图报不暇,怎好又叨隆赐?”元虚道:“不腆之敬,曾何足云。若是老先不收,是见外晚生了。”毕纯来笑而纳之。两下又说了些闲话,元虚起身告别,又再三拜托而去。正是:

  不用再三相嘱付,算来都是会中人。

  说这毕纯来,次日采到蔡其志家中。其志道:“许久少会,想兄享羲皇之乐。今日何幸过我?”毕纯来道:“向因天气炎蒸,日惟闭户危坐。今见秋高气爽,方始出门步步。忆与仁兄别久,故轻造以申积悃耳。”其志道:“蒙兄怀念,不胜感荷。但弟近因儿女之事,终日戚戚。将来红叶满山,芙蓉满沼,定当相约吾兄到湖上步步,少遣闷怀。”毕来忙问道:“令坦何等高才,却怎秋榜无名,可称奇事。”其志道:“什么令坦,不肖这物,已落孙山外矣。可惜闺中淑女,弟素钟爱,今不幸作此庸人之妇,实不忍见其受那寒酸,是以时快悒耳。“毕纯来笑道:“今科不中,尚有来科,倘能改过,亦可升腾,台兄何必自苦若是耶?“其志叹了一口气道:“穷奇之相已具,岂能作奋发之人乎?吾兄托在知已,或能为弟筹之。”

  毕纯来见说,低头瞑目良久,方言道:“然则今春湖舫中,洪、白诸兄之言为不诬矣。大凡游冶轻狂之习,最为士林所忌。今令婿以游冶而失业,固轻狂而下第,岂不可惜。但事已如此,兄虽悔之,亦复何益?”其志道:“家门不幸,遇此不肖,却之不能,纳之可耻,奈何奈何?”毕纯来道:“依弟愚见,所犹幸者,六礼未成,且无媒证,尚在可否之间耳。”其志迟疑半晌,道:“虽则如此,奈他先人情谊,又所不忍。”毕纯来正色道:“弟忝知已,不得不尽其诚。今兄执此妇人之仁,而误令闺爱受终身之厄,深为吾兄不取也。”其志笑谢道:“非兄忠言开谕,弟几茅塞厥心。但今舍此另择,必得十倍于前,方与小女才貌相当,而弟亦有快婿矣。不然,则徒负恶名,为耻尤甚。吾兄高明有素,敢恳代为弟择之,当必无误。”毕纯来道:“择婿一事,最属烦难。或有才而无貌,或有貌而无才。即才貌微兼而近轻薄者,又非令器。这个必须才德俱优,方为廊庙之材,堪中雀屏之选。至于容貌,又在其次,但亦竟少其人。”其志道:“所论极是。以吾兄交游之广,阅尽人才,何至不得其人耶?或兄见弃,是以推托耳。”毕纯来道:“既蒙谆谆下询,若弟不直陈所见,是冒不恭之罪矣。但近时子弟专尚虚浮,不过人前掩饰。欲其温恭敦厚而有实学者绝少。据弟看来,倒还是东园夏兵部令郎,为人年少敦厚,德可共信。且今科已中式,计其才华,功名必不遂止于此。若谐桃李,或亦是一快婿,不知台兄以为何如?”其志道:“莫非就是兄春间所言,欲得水无声的夏元虚么?但醉心于一妓女而不惜千金,恐非少年老成。”毕纯来道:“醉心于无声者,爱其才也,非贪色也。不惜千金者,不忍其才之埋没烟花也。此正是他德处,台兄何反责之?”其志道:“夏元虚弟亦曾会过,观彼品貌,甚觉粗俗,全无文雅之姿,恐亦徒有虚名而无实学耳。”毕纯来道:“维翰面长,终为名彦,寇准品陋,不失封公。若以容貌取人,岂不失之千里?”其志道:“吾兄之言极是。想夏兄才德定当出众,容俟另日特设杯茗于花下,奉屈过舍一叙何如?”毕纯来见说,想道:“此老细心,恐我之言有谬,故欲面试的意思。但元虚腹内实系空空,这却如何使得?”因笑道:“兄意弟之虚誉,故欲一致之耶?但元虚未谐伉俪,怎肯贸贸然相造?依弟之见,不若允其姻好而后相见,那时待元虚尽其胸中之学,呈教于兄,亦信弟所言为不谬也。”其志道:“吾兄之论虽善,但弟爱才心切,必先请教一二,以快见闻,庶不负殷殷之意也。”毕纯来见他决意要面试,却不好拂得,便道:“既台兄执意,亦复不难,待过数日,俟彼稍暇,弟偕之而来,何如?”其志道:“非弟愚执,开罪于兄。盖亦久慕九龄风度,故渴欲得一见耳。”毕纯人道:“一见固妙,其如执柯之人太觉劳顿何?”说罢,大笑。正是:

  闭户不知风拂拂,推窗始见月娟娟。

  且说毕纯来别了其志回家,次日一径来见夏元虚,道:“昨因吾兄之事,费了许多唇舌,那老儿方有另择之意。”元虚笑道:“彼果有意另择,则晚生之事可谐矣。”毕纯来皱眉道:“小王虽被弟唆退,吾兄之事还说不准。”元虚道:“小王既退,晚生又不进,难道他女儿竟不嫁了人不成?”毕纯来笑道:“怎么不嫁人?吾兄之事,曾与谈过,但此老甚古怪,竟要屈亲身一往,方才肯允,这不是说不进了?”元虚笑道:“这有甚说不进。若蒙蔡翁俯允,晚生岂惜步履之劳?不妨明日即往。”毕纯来道:“兄倒看得这等省力,明日便去,这事才决撒了也。”元虚道:“他要晚生亲往,只不过是亲近之意,正所谓渐入佳境。老先何须过虑,莫非以晚生之貌不扬乎?”毕纯来道:“这倒也曾谈及,被弟把桑寇二公相比,他才感悟。今欲兄亲往者,意在试兄学问如何耳。吾兄学问固深,但老蔡每喜吟咏,而小姐亦善诗词。弟料所试者,必非文章,而在诗词。弟与兄相知久,岂不晓兄文章之才长,而诗词之才短?故云一往则雀屏失选耳。”

  元虚见说,呆了半响道:“晚生之才实短于诗词,冒昧一往,确是不妥。仔细想来,倒不如辞而不往罢。”毕纯来摇头道:“若是不往,越发无望了。”元虚道:“往时恐怕决撤,不往又道无望,这般时却是怎么好,终不然竟无计挽回得来不成?”毕纯来道:“世间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岂有竟不能挽回的理?弟今想得一个妙法在此,只是无处去寻取那件宝贝,故不免费踌躇耳。”元虚道:“却是甚么宝贝?只要局得成此姻,就是和氏之璧,夜光之珠,也要去卖他出来。”毕纯来笑道:“这件宝贝若是人人都识得的,又用他不着。须要那众人都不识得,方是至宝。”元虚道;“人既不识,焉知是宝?乞详明指示,或亦可求。”毕纯来道:“方才说蔡其志最喜吟咏,吾兄去时一定要兄做诗,而兄又不长于此,那时蔡老决然不悦,岂非雀屏失选?兄说不者,则此老必疑,道吾兄无才,故不敢欣然而往,而心中亦必不快,事安得谐?如今据弟看来,这做诗无过是些写景描情,吟花咏月之句,谅没别样题目,此系可想而知。为今之计,只要去寻几首咏风花雪月的才人之作,却又众人未经眼的,兄竟把来念熟了。明日到蔡老那里,出甚题目,兄可于所读诗内搜求。倘凑巧合着油瓶盖时,即便写出,认为兄作。蔡老如何晓得,自然欢喜,而此姻可唾手成功矣。如今只是那里宽这至宝,岂非是件难事?”元虚道:“从来说熟读古诗千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老先交游甚广,看有那个才人,做两百银子不着,请他到舍,浼他做几千首,读他三四个月,岂非是个诗翁了?”毕纯来道:“弟之交游虽也不少,但那些词客骚人,与弟性情不合,并不去结识。这节事竟有些包办不来,还是兄那少年交往中,自去寻个诗有别肠的朋友,乞他几首为妙。”

  元虚蹙着眉头,想了想,不觉的喜得手舞足蹈道:“不难,竟有凑巧。快活,蔡小姐铁稳是弟的了。”毕纯来道:“兄这等快活,必竟是想着哪个诗翁子?但事宜机密,切勿张扬。”元虚笑道;“这个诗翁却密得紧,即系舍妹。她日日在闺中吟咏,不下百首。这是真正不曾与人看过的,将来读记,竟是晚生做的一般,岂不凑巧?”毕纯来道:“这个果然凑巧。只恐令妹佳作,系闺阁之词,不足以当大观。”元虚道:“先父在日,每以女学士称之,岂得不佳。老先若不信,晚生曾拿得她一本诗稿在此,取来与老先一看便知。”说罢,起身入内,取来递与毕纯来道;“老先请看,可好么?”毕纯来接在手中屉看,果然有百余首在上。花月情景,种种悉具。虽不能辨其好歹,然觉意味深长,且又读来顺口。便赞道:“不想令妹有此佳什,足称奇才,真乃天作之合,故尔如此凑巧。兄宜熟读,以便临时应用,不怕此事不成。”元虚见说,喜得挖耳挠腮,只是拍手而笑。正是,

  此宝虽非珠玉质,光辉原自焕文章。

  得来且莫先欢喜,出丑须教笑一场。

  二人因说得快活,开怀畅饮,尽醉而别不提。再说王儒珍,因乡围失意,情兴索然,连日闭户纳闷。一日晏起,见栏内海棠吐蕊,篱边秋菊舒英。正要叫墨童沽酒赏玩,少谴寂寥,忽见秋遴到来。儒珍即邀入书轩,对花小酌秋遴道:“吾兄这几日闭户藏修,亦知外面的异闻否?”儒珍笑道:“有甚异闻,无过是些新贵朋友得意拜客忙耳。”秋遵道;“这异闻应在吾兄身上,事比燃眉之急,难道吾兄还不知道?”儒珍道:“有甚事情,却应着小弟,又这等急促?莫非因弟秋试不中,连这名秀才,也要革去不成?这也只付之时命,急他怎的?”秋遴道:“非也。乃是令岳翁之无恒,轻信毕纯来谗言,耻兄不售,将尊嫂另许夏元虚矣。难道兄竟不知?”儒珍见说,惊得面如土色,道:“吾兄此言从何面来?”秋遴道:“是小介樵云之兄,系蔡氏之仆,毕纯来议姻之时,适樵云之兄在旁。知吾兄与弟至交,是以偶听而奔告弟,且言旦夕将允吉矣。”儒珍顿足道:“弟固知场屋失志,老奴必寒盟也。何命之蹇,一至此耶!”说罢,不禁落下几滴泪来。秋遴道:“大丈夫遇事敢为,何作此儿女子态,以挫英雄之气乎?”儒珍道:“不能重谐姻好,即使敢为,亦复何益?弟所惜者,惜蔡小姐之情与才耳。”秋遴道:“自古婚姻从一而终,虽匹夫匹妇亦知此义。故红丝一系,不能非偶而重谐厥配也。岂知令岳翁诗礼传家,身登仕服而雌黄其口,竟作此兽心之行,岂不贻士大夫之羞?今既寒盟,已为名教之罪人。况事急矣,兄宜鸣诸当道,再约齐合学诸友,公呈府县,弟亦援桴三鼓,以作吾兄之气,那时或可挽回。兄今犹首鼠然,何南风不劲至此耶?”儒珍道:“蒙兄见论,固是丈夫之概。独奈此姻系先君花下一言,以为偶俱无猜,故竟无执柯之人。而且数年以来未行六礼,其事原属虚浮,今将何据而质之哉?”秋遴说道:“岂有此理,丈夫处心要如青天白日,苟其一诺,虽千金莫易。况吾兄之名分。已久属蔡氏东床,此人人所知,又岂待问名纳采,勤蹇修而后为实哉?还是依小弟愚见,激发一番的好。”儒珍叹了口气道:“极蒙吾兄垂爱,但弟细细自思,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而夏天生既富且贵,人人之所欣慕。老奴岂肯舍富贵而卒就此寒素耶?况悔盟之事,蓄心已久。今者一动,其势难收。即欲争之,恐亦徒劳唇舌,终归无益耳。”秋遴见儒珍执意不去争此婚姻,不觉长叹一声,又低头凝想了一会,乃起身告别而去,正是:

  一片为人为彻意,此时且勿透机关。

  且说秋遴别了儒珍,一路回家,心中忿忿不平,因想道:“我想这蔡老的去就,止不过是势利居心,又兼毕纯来那厮与儒珍有白云留之骂怀恨,是以构成此祸。今儒珍又如此懦弱不振,如之奈何?事势至此,别无甚的挽回,除非我也央浼一位大老去求亲,看他怎生发付。倘天从人愿,辞却夏元虚而就我,那时且权聘定,直待儒珍他日得意,剖明我之心迹,此姻仍归于彼,完其夙好,岂不是从权救急之策?倘然蔡老不允,便从中打诨,令元虚之说,不能即妥,亦可作缓兵之计,迟延几时,却再商量,此是两全妙法。事不宜迟,迟则恐落他人之局矣。但必须哪里去央个有势力的大老,却要与其志说得相投,更兼机变能言的方妙。不然时画虎不成,岂不反贻人笑?”

  当下左思右想,却再投处去寻这个月老。不知不觉,已是自家门旨。入到里面,抬头忽见母舅冯吉星同坤化并陈夫人在后堂言笑。秋遴忙上前见礼坐定,因想起儒珍之事:“我母舅与蔡其志亦系交识的,何不就浼他为媒,岂非绝妙。但怎好启齿?”又想;“此好友大事,那里还顾得甚羞涩?”只得老着面皮说道:“愚甥幼时,曾举一痴念,必得才美相兼的女子,方谐连理,否则宁可终身无妇。不期数年以来,竟不能如愿,是以延挨至今,尚未行聘。近来访得一人,可毕愚甥痴想,但未知吾母舅肯为愚甥执斧柯否?”吉星笑道:“既贤甥有所爱,愚舅岂吝作冰人?但不知是谁家闺秀。”秋遴道:“即系原任青浦县知县蔡其志的令爱,才美而且贤淑,洵良嫒也。”坤化大笑道:“儿何误耶?其志令爱,乃汝友王儒珍所定之主也。”秋遴道:“大人有所不知,王蔡虽有婚姻之约,却无媒妁可证,又且未行六礼,尚在可否之间。今其志嫌王儒珍之贫困,决意寒盟,贪夏元虚之富贵,将从冰议。幸在未定之时,相恳母舅一往。”坤化道:“虽是如此,宁使夏元虚作彼东床。汝与儒珍总角之交,今不能救其仳寓,而反因而攘夺之耶?”秋遴道:“大人之训甚是。儿非不知其非义,但恐终为他人所有,于儒珍仍然无益,深惜此才美之难耳。”陈夫人道:“相公每以孩儿姻事为忧,今孩儿自己去访着这佳偶了,却又要来阻挡。”吉星笑道:“既系贤甥所悦,老妹丈何须拘泥?况王蔡之盟已替。是为清断义绝。于礼恐亦无妨。待小弟往彼一说,自必秦晋可谐,而老妹丈亦享佳儿佳妇之乐也。”说罢大笑。秋遴道;“既蒙母舅为愚甥执柯,愚甥不胜之幸。但须明日即往,不然时恐落夏氏之手,枉自劳心耳。”吉星笑道:“贤甥不必性急。这一事都在我母舅身上,包管成就,明日自有佳音回复。”陈夫人与秋遴见说,大喜,惟坤化终觉歉然。正是:

  儿因友谊联佳偶,父为朋情抱歉心。

  正是父儿同一念,羞他翁婿若秋云。 只因冯吉星做媒,有分教:假风光成百岁之义,强献句出千秋之丑。不知怎生去说,下回自然分解。

  评云:

  每怪小说家于翁憎婿贫而寒盟者,必作其婿不忿鸣官种种丑态。披固以为男儿意气,必当如是,殊不知其堕入佻纤家数,作者之意不然,盖其写王儒珍身分绝高。丈夫巍然七尺躯,方将驰骋一世,留奇男子之目,何患无妇?嫌我贫而求离,不知我者也。我又何必强委之禽?独是蔡小姐之才美情义,诚有难恕然者,故不无顿足长叹之为。然亦终不屑号郡控邑,作打夺老婆状。是其豪情胜概,真觉激昂云霄,并非懦也。吁,此可谓善写才子胸襟矣。

猜你喜欢
  第二十四回 老管家当面劝主 小梅香背后漏机·
  第五回 采花不成遭蜂蛰蕊·情痴反正道人
  第四十回 入京师中堂仗义 下浙江钦使糊涂·黄南丁氏
  第十回 欲则不刚假狐媚明制登徒 狭难回避借虎势暗倾西子·
  第二十九回 赐荣归恩仇两尽 封诰赠义烈满门·
  第四章 怪客之来·天虚我生
  卷 二·陶辅
  第五十七回 四壁鼓吹同欣加冕日 一堂椅案不是读书天·张恨水
  第十三回 风月子误入佳境 青楼女无奈逃京·
  第十回 雌宦寺官衙择偶·西泠狂者
  第二十四回 话乡情爱叨翡翠簪 诛盗首飞斩鸳鸯剑·归锄子
  祖统制显灵救驾·周清原
  第三十一种 三锭窟·石成金
  黄道婆·
  第三十六回 鲍舅硬自作冰人 吕府偶然遭回禄·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