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七回 湖心寺月娘祝发 伽蓝殿孝子迷途

作者: 梦笔生

  第四十七回 湖心寺月娘祝发 伽蓝殿孝子迷途
  旧泪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竟谁存。
  镜中红粉春风面,烛下银瓶夜雨轻。
  奔月已凭丹化骨,坠楼端把死酬恩。
  长州日暮生芳草,消尽江淹未断魂。
  这首诗单说世上情缘易尽,好事难全。美满的夫妻恩爱,百年来变成寡鹄孤鸾;眼前的儿女情肠,转眼间化作空花泡影。偏是善良,过的是缺陷世界;偏是奸狡,走是的欢乐风光。只得说前世修行不全,今生苦业未退,谁见那修因也只得守着苦业。即是修因,谁离得这苦业?想这修因也就离了苦业。因此这男要淳良,女慕贞洁。只有这孤儿寡妇,守节全贞,是天下最苦的人。不消说春花秋月好景良宵,孤凄凄没有一个伴,说上一句知心话儿。有门户的寡妇受那宗族邻里欺凌,伯叔弟兄作践,少柴无米,日久无长,谁来问你一声?无有门户的寡妇,少吃无穿,领着个穷儿女,求一碗,替人家纺棉织布,补衣缝针,挣着十个指头上手工。多有二十岁上安贫守节,替丈夫立志成了事业;见子登科,做起太太来的,即此便是苦。又有一等不了的寡妇,受了丈夫宠爱,那枕上情浓,就要同衾同穴;到了丈夫死后,哭他一场痛泪,守不到三年,看看男子汉眼里流出火来。还要有撇下儿女家财,希图快活,只为那一点氵㸒心,坏了百年名节。到老来见不得前儿,反成了出母,前后不归,比倡优还下贱。又有一等守志不全的寡妇,少年守寡,在富贵之家,有儿有女嫁不得丈夫,到了春风花鸟,夜雨孤灯,猛上心来想起当年热热的富贵,亲亲的皮肤,好不受用,也就偷馋贪嘴,做出那破戒的和尚来。背人吃肉,在人前念佛,这是那活动寡妇。可见这一点志气,要从幼到老,守到玉洁冰清,一句闲言闲语没人谈说的,也就是一尊菩萨。不要说来生可以得的善果,只这不氵㸒二字就是佛法仙根。但这一点贞心,十分难以持久。要依着夫妇宠爱的时节,那个说不是同死同生,一个被窝到老的。岂知这个也是拿不住的。想到亲爱的时节,再去搂抱着第二个男子,可不愧死!还不如有情的妓女,有与知心子弟一条绳儿缢死的。
  且说一个笑话,当初北京有一大老,宠爱一妾,相期同死,果然临终之时,此妾全不饮食,在柩前痛哭,几次哀绝。当时大老有一个儿子,托他养活,大娘先死了,怕此人死节,儿子幼小,没人看养守这门户。因此大家劝他,不可因死节害了一家的大事。众人日夜守他。此妾见这苦劝,也就回心不死了。只是与丈夫恩爱难舍,有约同死,如何背了前言。一时血性贞心,即取快刀来,将左手食指砍断,待丈夫入殓盖棺时节,将此指送在棺内,相期日后同死,真是一段烈性。传满了北京,人人惊赞。后来此妾果然守志,养得儿子做成了秀才,事如生母。上司挂的牌匾是柏舟完节。门首都挂满了,到了五十七岁,忽然念头一动,定要嫁人。有一个守备六十多岁,闻此妾原有才色,在宦门得宠,守成了儿子。必然有私房财物,使人去一说就成了。许多族人苦留不住,儿子气成一病。嫁去数月,那守备要他的金银,一无所有。原是为利,见手中无物,又年残色衰,逐出不容。当时羞见前子,自缢而亡。前子不肯葬埋,后夫家埋在孤冢上。没有一个人烧张纸。满京人大笑他的指头在一家,身子在二家;只为一念不正,把个好好的名节坏了。可见贞节二字,到老不移,原是难的。如没了丈夫,即时变心,也与那娼妓的私情一样,算得什幺人。今日讲这夫妻恩爱,必到了生死不变,才是夫妻。
  直接到十六回。吴月娘与孟玉楼在淮安府相逢,同心守寡住了年余。那时大金兵马,直抢到黄河来。南北音信不通,那有个人传信清河县去。孝哥的信,眼见得如石沉海底,一日日远了。也就说是死在乱军之中,再不消望有儿子了。月娘待辞了玉楼归家。金兵大乱,路绝人稀,无路可归,只得死守。和小玉做些针黹卖了,多少籴些米粮,助玉楼度日。那玉楼又不肯使月娘费心,两贤相袭,一气同心,吃了长斋,如在一处修行一般。那时安郎长十二岁。孟二舅在湖嘴石房里,收些房租,开个小米铺,将就一日讨几分银来,买水菜吃。到了次年,瘟疫盛行,孟二舅偶感时疾,七日无汗,吃药不效而亡。玉楼月娘痛哭一场,买口棺木,葬于湖心寺庄上。
  不消说家下无人,止有一个蛮小使,叫进宝,是严州府买来的。十分痴呆,全不中用,只好看门挑水。家中无得力之人,两个妇寡和小玉在家,安郎送在间壁学堂里读书。玉楼常到湖心寺水田庄看看田户,做庄农分几石租来家度日。不料安郎生起疮子来,叫了老婆子来看病,不知道是疹子,只道冒寒。暗用了热药,变成了火症滚肠痧,把个十二岁的孤子,绞死而亡。买口棺木埋在庄上去了。不消说孟玉楼痛哭伤心,月娘思儿感切。两个寡妇,哭的是各人的,落的是一样的泪。日夜悲啼,几番哀绝。这孟玉楼守着孤寡,又有丈夫和公公的两口灵柩,没送得回去,无可奈何,止得流泪眼观流眼眼,断肠人送断肠人。又遇着饥馑荒年,淮城内外,俱被水淹了。湖里水田浸烂,每斗米价到一两二钱纹银。这两个寡妇,如何支持得住。眼见得流落他乡,把些首饰衣服,一件件拿与小玉街上货卖。一两银子的物件,卖不出一二钱纹银来。籴些糙米,连糠和豆磨成粥吃。
  月娘见玉楼没了儿子,一样孤寡,也舍不得辞他,没奈何权且度日。二人别无所事。这小玉都吃斋念佛,只好修些来生善果,再不消想今生的儿子了。当时玉楼自二十一岁嫁了西门庆十五年,又嫁了李衙内七年,守寡三年,至今却好四十五岁。吴月娘大玉楼一岁,也还是半老佳人。两个寡妇,子女亲人俱无,他乡在外,遇着兵火荒乱,饥馑凶年,如何过得?有诗叹曰:
  世乱年荒家业空,他乡嫠守泣途穷。
  慈鸟念子哀头曰,孤燕思雏洒泪红。
  万里榇遥难返舍,两人薄命易飘逢。
  黄沙衰草淮河北,安得音书寄塞鸿。
  话说金朝兀术太子和粘没喝、干离不两路取江南。兀术太子率兵五万,由山东从黄河岸下营,直取淮安。粘没喝同蒋竹山、龙虎大王率兵五万,由河南从睢州一路,直取扬州,过江到建康府会齐,好去取临安。那时蒋竹山先封了扬州都督,还和盐商苗青、王敬宇已把奸细布在城里。各路的兵马虚弱,件件打探详细了。知道南宋兵马虚弱,只把重兵把守江口,全不能照管淮扬一路,长驱无人遮挡。过了黄河,那淮安城百姓,各人争逃怕死,连守城的兵俱走了。
  这月娘玉楼听知番兵过河,商议着往那里逃躲。玉楼道:“这湖心寺两边,有当初公公置买下两顷水田,四只水牛,四只黄牛,知道北方大乱,不能回家,要在淮安立下产业。不料公公弃世,连衙内不在了,如今还有几家佃户,住着十数间草房,每年讨些租。我姊妹二人又没了儿子,哪里去避兵?只好暂向庄上藏躲。这城里几间宅子,丢下锁着,随他兵来怎样,咱也顾不得了。”一面说着,只见街上走的男女,乱乱纷纷。府县官出牌按抚,哪个是不怕死的?小玉道:“趁如今是出城,到了临时,就出不去。今晚就动身罢。”打裹些随身衣服被褥小使挑了,金珠首饰,藏在身边;一切家伙,只得抛下。月娘小玉,原是空身的,赶乱里出城。叫个小船,摇到庄上去。这佃户只得挪出三间空房来,安顿下他四口儿。次日又使人进城取些家伙锅碗,米粮来做饭不提。
  这村西头有一个小小尼庵,住着个八十岁的尼姑。原是玉楼舍了二亩地,盖的白衣观音,要求子的;又舍了五分桑园,与他种菜。玉楼月娘过庵去烧香。又到安郎坟上,痛哭一场。住在庄上,不在话下。
  不消数日,金兵到黄河扎营,淮安人民已逃去大半。多少有些兵丁,和府县官,同一个参将如何守得,只得投降。金兵进城,还杀掳了三日,方才住手。那些放抢的夜不收门,还在村外河边,各处搜寻逃民,见一人杀一人,见一口掳一口。这湖心寺离城不远,如何逃躲。只见月娘向玉楼道:“孟三姐,我有一件事和你商议,咱如今都没有儿子,是个老寡妇。你还有公公丈夫的灵柩,不曾送回,是你一件大事。只我是个孤身,终日想儿,也是望梅止渴,多分是没了。连玳安也不得见他一面,把个小玉耽误了这几年。我想这个苦命,原是个尼姑。如今兵马乱乱,一时间遇着番兵掳了去,把身子做不下主来,枉空守了几年寡,还害了性命。不如此时把头剃了,就在这庵里出家。咱姊妹们,一个庄下念经做伴,我也不回山东去了。落下小玉,一等安定了,捎信与玳安来领他家去。”玉楼劝月娘说:“孝哥不知去向,日后还有指望。姐姐剃了头,孝哥回来,那时节怎幺家去?”月娘抵死不肯。即时请将庵里老姑子来,可怜月娘把头发,因想孝哥,愁的白了一半。分三路剪下来,剃作比丘尼。小玉在旁,和玉楼哭个不住。也是他平生信佛,前世道根,该从此成了正果。诗曰:
  一缕香云金剪开,当年玉镜照高台。
  岂期老向空门度,安得修身伴子回。
  珠翠永辞膏沐去,鬓蝉久被雪霜催。
  万缘历尽唯禅定,尚有乌啼夜半哀。
  按下月娘祝发不提。玉楼庄上苦修,却说那毗卢庵玳安问信,遇见孝哥为僧;又得江南差官的信,说官船上往南妇女,俱住在淮安。才知道月娘小玉,一定在官船上不来。如今只在清江浦跟寻,自然有信。那了空思亲念切,又遇了玳安,也换了二尺蓝布,做个道士包巾,挑着一个蒲团,两件破纳衣,一主一仆上路而去。有诗赞玳安好处:
  恩养生成一样亲,情同主仆义同臣;
  壶桨尚欲酬知己,犬马犹能恋主人。
  预让报仇终奔死,程婴全赵不谋身;
  莫言奴仆当轻贱,尚有临危重义伦。
  这首诗不止说孝哥寻亲,单说这奴仆有义,生死患难,不肯忘恩,就是忠臣孝子一样。这玳安不肯背主,如今那里有这样好人。所以东汉书上,出了一个李善,入在忠义传上。当初东汉义仆李善,主人有十万富的金,在京开店,止生一子。在怀抱中。正遇天灾瘟疫,主人夫人俱死,并无亲戚宗族,只有伙认家僮二十余人,共要谋害此儿,将家财各人平分。李善秘知其谋,不敢言语,连夜将此儿抱出,逃回故乡。恐人追赶,害他性命,夜走昼伏。儿无乳母,李善五十余岁,只把ru头送在儿口中乱咂。到了夜间,竟自生出乳浆来。把儿子抱在人家,寻人乳养,长大成人。教诲读书,娶妻生子,替他开垦庄田,生息财利,治到万金之富。后来李善临死,只有几件破旧布衣,埋在李氏茔边,其儿服哀三年。
  又有一仆名阿寄,年六十余岁,分在第三房儿子手里。三房死了,主母嫌阿寄老了无用。阿寄说,老便老了,可胜似那小的。三房娘子凑了十二两银子,随他去做生意。先是贩漆起手,每年有三四倍利息,不消十年,起来万金,替主母把祖业都赎回。两个小主人,各纳了监生,至十万之富。阿寄夫妇,临终又写了二本分书与小主人,自己只有破衣裳数件,并无分毫私蓄。
  现今有一义仆,名吴四,年二十一岁,保定府定兴县人。主人是一孝廉甚贫,考了江西知县缺,只带吴四随行。到任半年,不服水土,主人病故。停柩在寺,吴四无力搬柩回家,只得回家报知。不料主母也因病故了,和弟兄族人说知。只有一块宅基,大家分讫,谁有力量到江西取柩去?这家人吴四,哭个不了,定要到江西,自己取得主人柩回,至死方休。却因本县一个武进士升任江西守备,要投他随去。守备见吴四伶俐,也要个人伏侍。这吴四分外殷勤得力,守备甚喜,不肯舍他。有一个使女,生得齐整,也值五六十金。情愿招他为婿,即日成家,好留住吴四跟随。吴四痛哭道:“小人因恩主灵柩在外,数千里来取,没有盘费,才随了老爷来。岂有个今日变心,就在这里住下的理。待小人取回恩主骨榇家去,再来答应不迟。”李守备不好强留,送他二两盘费,哭着去了。到了任所,先到寺里柩前哭了遍,向一县乡绅合学门前跪门,印了一张乞哀资送的禀帖,逢人跪讨,不消半年,积了三五十两银子。自己不肯买碗饭吃,因此买了一辆小车,三头驴子来,将灵柩送上车,使驴驼着,自己扶车由旱路来。又领了一个保定的熟人,前后推扶,到了定兴县,共有二千余里,一年才回。吴四同族人合葬了主人夫人,在坟上三年。后来大富,有范吏部为之作传。
  今日玳安同孝哥远访主母,后来玳安随了西门的姓,起家十万,人称为小西门员外。岂不是天报好人?因乱世小人负义忘恩,把主仆二字看轻了,多有害主的。所以把这好人提醒了他。休学来安来保负心丧命,有甚好处?也要使主人知道奴仆中,有做出忠孝事来的,不可十分轻贱他。
  今日单说玳安同孝哥从毗卢庵出门,千里南游,找寻主母月娘,少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向淮安府问路而来。那时淮南淮北,在金宋交界用兵之地,都有百姓团结避难。在山寨海岛里,日久人多。没有口粮,只得抢劫做起土贼来。一两个孤身客人,没有敢走的。又有一件怕人处,连年荒歉,米豆没处去籴,人人抢夺,又不敢贩卖。多有强人截路,把胖客人杀了,腌成火肉一样,做下饭的。百姓穷荒,饥死大半;还有易子而食,折骸而炊的事。以人为粮,说是美味无比,起了个美名,不叫做人肉,说是“双脚羊”。这一个玳安,领着孝哥,十四五岁个白胖的小和尚,孤身南走,岂不是件险危的事?
  二人不知往南走的路,一步步化着饭吃,问路前行;或是昼走荒村乞化,夜投古寺觅宿。不则一日,到了淮河渡口,下邳桃原地方。只见人民乱走,挽男领女的;也有推车赶驴,背着包裹的。玳安上前细问,才知道金兵两路南侵,沿淮安一带州县,不攻自破,百姓们各处逃生。这了空和玳安吓得无路可避,百忙里寻不出个寺院来。往东南上一望,露出半截塔的林子里,不上五七里路,玳安叫孝哥:“咱如今往前没处去,不如且躲在寺里。你是个和尚,我是个道人,那番兵来时,也不难为咱出家人。”玳安前行,了空随后,落荒而走。远远看见一座古寺,但见:
  古塔高盘云汉,山门倒秃尘埃,松柏秃顶尽无枝,荒草迷漫全失路,三尊佛像无金色,只有野鸟来巢;一坐韦驮悬宝杵,那得高僧住锡。入殿全无香火气,到门不听木鱼声。
  玳安了空进了寺门来。只见钟楼倒了,地下一口大钟,半截埋在土里;大殿上蓬蒿长有一尺多深。踅到后面禅堂,香积厨都折净了,只有伽蓝韦驮殿,倒了半间;还有石香炉,长了满炉的青草;日色沉西,不见一个人来。往山门一望,都是湖泊,全无个村落。了空有些害怕道:“玳安,这个破寺,怎幺好住下?”玳安说:“如今天晚了,没处投宿。知道金朝大兵什幺时到,一到那里去躲?咱且在这伽蓝神像后边胡乱捱了一夜。明日问路再去。”
  一行说着天黑了,满寺黑胧胧的,又没个门户关着。两人取把枯草来,把禅杖蒲团,倚在神座旁边,和衣打坐。了空却暗诵观音大士救苦经,和药师解厄的咒。到了四更天气,总是人烟断绝,鸡犬不听得一声。两人合眼朦胧,只听得一群人进寺来。到了大殿,乒乒乓乓响了一会,来这伽蓝殿里,使远钩长枪乱搠。唬得玳安伏在神像后做一堆儿,一口气也不敢出。了空不知道,问了一声是谁。早一挠钩搭着破直缀袖子,扯出寺门去。玳安那敢言语。等不到天明,这群贼早已四散,不知掳着了空哪里去了。天明玳安起来,见孝哥没了,待要往前找信,知是那条路去的?待要回山东,也是主仆一场相遇,怎舍得就去了?只得拿起禅杖蒲团,往前上大路淮安去罢。等寻着主母,再访问孝哥未迟。玳安无奈,腹中又饥又渴。往常化斋,还有了空念经。如今只得空打木鱼子,口里乱哼几声南无观世音菩萨。抄化几文钱米,讨着饭吃,好不艰难。不知后来主仆何日相逢,母子何年相见。正是:苦海茫茫,前浪未休后浪起;灾魔滚滚,一重未脱一重来。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回 受骂翁代图好事 被弃女错害相思·李渔
  第二回  陷忠良李公成仁 遭凶变小姐落难·东鲁落落平生
  第八回 逢劲敌梦恋三更 会佳期图全十美·梧岗主人
  第四十二回 立寿官百经营不负遗孤 死韩公一纸书...·蔡召华
  十三·
  序·刘璋
  第11卷 真强盗幻杀负心女 假姊妹订配有情郎·李渔
  第82回 于大人定兴私访 进宝儿哭诉屈情·牛瑞泉
  第五回 假女婿成真女婿 恶姻缘变好姻缘·南岳道人
  第八十二回夸旧游当筵论因果结新知背地设机关·朱瘦菊
  第七十九回 结丝萝两国相好 献降书元帅班师·
  第十二回 侯官县烈女歼仇·天然痴叟
  第十五章 用间·林纾
  第二回 踯躅泥中谋生怜弱息 徘徊门外对景叹青春·张恨水
  陈恭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八美图·佚名

    《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