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回 二试神童后必达

作者: 佚名

 晴丝漾碧东风袅,九十风光易老。何处闲花闲草,担阁人多少。  欢娱忽复生烦恼,恰遇落红啼鸟。刚把新愁却扫,又是愁来了。    右调《桃源忆故人》

 
  这一首词,大概说春色恼人,眠不得,坐不得,也只为春风一吹,人人骨里就有无情的也动情。何况多才情种,为此千古才人,伤春悲秋,总是春气秋气,使他骨酥神颤。如今要说一个极风流、又极贞洁的女儿,先说一个极有才、又极有情的男子。这两个生在何府何州何县,做出那样事来。
 
  且说山东东昌,府临清州地方,明朝成化年间,设立了钞关,天下客商聚集于此,是一个大大马头。凡是官船、粮船、货船到这所在,必定停泊几日。故此开行开店的,都做了人家。南边游学处馆的,来来往往,本地读书的人,都比前越多越好了。原有新旧两个城,旧城读书的多,都没有客商,觉得冷静些;新城三街四巷,都是富商大贾住着,十分奢华。偶然有读书的,却又敏而好学,会得中举中进士。有个丁字巷的王秀才,名唤文人,生得一表非俗,娶了妻房李氏,说不尽他的美貌,只是眇了一目,王文人却爱他得紧,常常对他说道:“我看天下妇人,都只该一只眼,就是我也标致,反觉多了一只眼,倒不更俏了。”因此朝弄夜弄,弄成了怯症。做了三年亲,才养了个儿子。为这年是辰年,乳名唤做辰哥,长成三岁。王文人怯症再发,日重一日,烧纸服药,一些无效。腊月廿五日复病,廿八日就呜呼哀哉死了。李氏守着儿子,苦苦的度日。况兼父母俱亡,又无兄弟。只有一个妹子,嫁在大桥冯家,是万金的财主。妹子时常送银送米,照管姊姊一家。妹夫是个凛膳秀才,唤做冯士圭,平日与与王文人会文吃酒,极说得来的。因此也凭娘子周济那孤孀穷姊。就是王文人死的那一年,八月中秋,冯家养个女儿,乳名桂姐,又叫做桂仙,蟾宫折桂的意思。李氏守节,具是冰霜坚操,人人闻知,都是重仙。
 
  不觉过了三年,辰哥已是六岁,送与一个蒙师施先生,教他读些三字经、神童诗,他只消教一遍,就上口了。学名唤做王嵩。施先生见他聪明,比众不同,就替他取个表字,唤做高山。朝去晚回,不消两个月,三字经、神童诗,就读熟了。先生一日,出一个两字对,命他对。道是:“举人。”王嵩应声对道:“进士。”先生十分欢喜,来对他母亲说了。竟买大学、中庸与他读,增到每日四行,又每日五行。只是午时就背,再不忘记了。先生一日,又出一五字对,命他对。道是“只有天在上。”王嵩应声对道:“更无山与齐。”先生惊问道:“古诗原有这两句,你小小学生,如何知得?”王嵩道:“我只觉有先生上句,就有我的下句,连我也不知道。”先生道:“这等看起来,你前世必竟是个饱学,再来投胎的了。再读几年,必然是个神童。”
 
  从此不时讲几句大学教他,复讲也都明白。一连读了三年,四书读完了,又读些诗。这年九岁,先生教导他做破题。不消两月,竟有好破题做出来。又教导他做承题,越发易了。只有起讲,再做了半年,方才有些好处。先生道:“我虽是秀才,却已老了。”来对他母亲道:“令郎十分聪明,必成大器。明年须送与考得起会做文字的先生去。我学生过时的了,不可误了令郎大事。”李氏道:“先生说那里话,小儿还是蒙童,求先生再教导他几年。且待他十二三岁,再作区处。只是束修微细,明年再议加些便了。”先生道:“学生岂为束修多少,只因令郎忒聪明了,是个伟器。恐怕学生过时的学究,误他大事。既承王奶奶美意,学生领命便了。只是令郎聪明,又肯读书,可在大寺里卖书的去处,买一部南方刻的小题文字,待学生精选一精选,一面与他读,一面与他讲,或者也当得明师了。”李氏欢喜不胜,就在头上取一根小金簪子,递与施先生。道:“求先生在书店里抵他一部,说定了多少价钱,过日去取赎。”正是:
 
  卖金买书读,读书买金易。
 
  施先生接了簪子道:“如命。”即时辞了出去,果然取了一部小题文章,把与王嵩读,又讲与王嵩听。
 
  倏忽光阴又过了二年,王嵩已是十一岁,竟开手作文字了。不但四书五经读得烂熟,讲得明透,连韩柳欧苏的古文,也渐渐看了好些了。此时窍已大开,夜间在家里,毕竟读到一更才睡。但有个毛病,小小年纪见了小丫头们,他便手舞足蹈,说也有,笑也有。偶然邻舍有小女儿,到他家顽耍,他悄悄躲在门背后,看前后没人,就一把搂住,或是亲个嘴,或是扯开那女儿的裤子,摸他那件东西。略大些的,知道害羞,被他搂了搂,摸了摸,飞跑去了。若是六七岁的,不知缘故,他便左搂右摸,不肯放他。立待他喊叫起来,方才放手。
 
  有一日,邻舍金家一个十一岁的闺女,生得俏丽,也有些知觉的了。被这王嵩甜言美语,哄到自己读书的小房里,扯掉他裤子,把自己笔管粗的小yang物,在他两腿缝里只管搠,再搠不进,一般两个都流滑水,只是都不曾破身。有一曲《桂枝儿》为证:
 
  小学生把小女儿低低的叫,你有阴,我有阳,恰好相交。难道年纪小,就没有红鸾照。姐姐,你还不知道,知道了定难熬。做一对不结发的夫妻,也团圆直到老。
 
  且说王嵩把金家的女儿正擒倒着弄,被李氏撞来,不管三十廿一,一把揪着头发,扯过来乱打。骂道:“小贼囚!你爷因为贪色,早早的去了,你这贼囚,又这等不长进。”金家女儿提着裤腰飞跑去了,再也不敢上门。从此母亲防备着儿子,除了先生那里去,不轻易放他出门。朝也读,夜也读,又读了二年,已是十三岁了。做的文章,不但先生称赞,连别人见了,真个人人道好,个个称奇。
 
  适值提学道按临东昌府,先打从州县考起,临清州官出了告示考童生,一般纳卷保结,到这日五鼓,已冠未冠约有千人,齐赴试场。点名领卷,州官见王嵩矮小,只好十一二岁光景,问道:“你这小童生,也来捱挤做什么?”王嵩道:“童生小,文章不小。”州官大惊,便道:“口说无凭,你立在我身边,待我点名散卷完了,便要面试。”王嵩不慌不忙,答应了一声,立在州官案桌边。
 
  不多时,点完了名,散完了卷,州官吩咐各去静坐听题。登时出了个题目,都去做了。王嵩立着不见州官发放,知他事忙忘了,走向案桌前,跪下禀道:“求老爷面试。”州官笑道:“我一时倒忘了,你小小年纪敢求面试,也罢,我另出一题,你在我桌边先做一篇。若好,我当另眼看你,若不通,先打发出去。”沉吟了一沉吟道:“求面试,求面试,我就出‘如不可求’,你去做来。”王嵩不慌不忙,伸纸和墨,顷刻成篇。递上与州官看,州官展开一看,字画端秀,已自欢喜了。看了题,起句道:“夫求则未有一可者也,而况求富乎?”州官提起笔来密密圈了,又看到中间,更加警妙,句道:“天下贪夫百倍于廉士,而贫人百倍于富人。”州官拍案叫绝道:“世间有这般奇才,小小年纪,出想灵快,一至于此。只怕你是记诵得来,偶合此题,你再把本日试题去做,若果与此作一般样好,定然首取。”因问:“十几岁了?”王嵩道:“童生名虽十三岁,不得年力,还只得十二岁。”州官道:“神童二字,可以相赠。”王嵩一面同人做人两篇,午后先上堂交卷。州官看了,越加称赞。及至出案,竟是第一。
 
  因年小才高,得能面试。府考时,州官在场中散卷散完了,带了案首小童生王嵩,上前禀道:“知州取得一名神兰,求老大人面蔗。”太守看了一看,问了年纪,就教在堂上给桌橙,另出题考他。州官辟了自去,太守将信将疑,故意出三个理致理目,分明是难他一难。第一个是小德川流;第二个是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第三个是且谓长者义乎。这三个题目,不要说小小童生,凭他那个饱学,也须费力。那知王嵩记性高强,读得时文,何止千篇。这三题都有好文记得,提起笔来,略略改窜,一挥而就。日才正午,太守看了道:“果是神兰,只怕一府之中,更无敌手。”吩咐库吏,领去赏了酒饭,依旧补做本日考题。说道:“取你第一。”王嵩谢了,去领过饭,又补做了两篇,案出,又是第一。
 
  提学道到了东昌府,先考童生,后考秀才。临清是首州,头一口,就考临清童生。聊城童生,点名搜检进去,到提学道案前领卷,领卷是王嵩,灯光之下,愈觉矮小。提学道叫:“住了。”问道:“大大一个州,偏是你一些孩子领案。”王嵩禀道:“只论文字,不率年纪,宗师老爷,若以年纪取人,岂不失之。”王嵩、提学笑了笑。道:“小时了了,大未必然。从第二名派卷,留这夸嘴的小童生,在我案前面试。”不消一个时辰,唱名散卷完了,各依号数坐定。提学道先出了众人题目,才唤临清小童生到面前,出一个题目是“童子见”三字。王嵩就立在案桌边,磨起墨来,也不起草,提笔就写。提学道见他写过了破题,叫:“取来看。”只见破题道是:“圣人之见童子,见以童也。”提学道点点头道:“有些意思,发与他做完了拿上来看。”不消一个时辰,王嵩已做完了,送与宗师看。看到中间二句,道是“童子之互乡,则习相远,习相远,不可见也。互乡之童子,则性相近,性相互乡,不可见也。互乡之童子,可见也,童子之近,可见也。”提学道大加称赞,便吩咐:“天色尚早,可归本号,做完了本日二题,若果如法,仍当首取。”王嵩领了卷子,照号坐定,去做那两篇文字,还是他头一个纳卷。题学道看了叹道:“神童!神童!”就面取第一。有诗为证:
 
  谁道童心乍离胎,居然夺却锦标还。
  文章处处逢青眼,报道神童得意来。
 
  且说王嵩连考三个案首,那个不知,那个不爱。喜得个母亲李氏,手舞足蹈,姨夫冯士圭也道:“外甥大才,不久必成大器。”对他娘子与女儿道:“此子果好大才,但从来神童每每夭折。看他五六年,若像个有福禄寿的,便把我家桂仙配他。”这个口风,冯家娘子传与姊姊李氏知道,故此临清势利的人家,常常央媒人来说亲,要招王嵩为婿。李氏道:“我只得一个儿子,又且年幼,还不是定亲的时候。”就大家停住了。说便这般说,冯家看得王嵩比前大不同,心里愿招他为婿,凡攻书赀本、进学使费、谢师礼仪,都从这姨父家送来。迎送了新秀才入学,王嵩领了谢礼,先到施先生家叩拜了。次日就去拜见姨娘姨父,拿一个愚甥名帖到冯家来。先让姨父姨娘请坐,待孩儿叩见。夫妻二人不肯坐,却同受了他四拜。王嵩又请表妹见了,冯士圭只为要招他为婿,回言道:“那有不相见哩!桂仙尚未梳洗,贤甥且到书房里少坐。”王嵩随了冯士圭到书房里过午,不题。
 
  且说桂姐已十一岁了,读了几年书,通文识字,也是一个女中才子。听得说表兄是个神童,一连考了三个案首,心上已抵慕他,又听得父亲前日的话,巴不能够见他,看看近来长成如何了。那知冯士圭回了,不得一见。桂姐叫大丫头露花,吩咐他看王家小官人,在那里留饭。露花去不多时,回覆桂姐道:“在书房里留饭,只得老相公独自陪他。”桂姐年小,还不晓得什么,只是爱才的念头,却比私心反急,忙忙叫露花跟随了,走到书房门口去张那表兄。只见:
 
  眼含秋水,肌映春花,清素之中,微流丽藻,风尘之外,独秀瑶林,叹天骨之多奇,喜人姿之偏挺。行见士林耀彩,百尺无枝。但逢笔阵交锋,一战而霸。
 
  桂姐看了一看,叹道:“两三年不见,长成得恁般俊伟,这定是个举人进士,我爹爹却愁神童每每夭折,岂不是过虑?”露花问道:“王家小官人,今年几岁了?”桂姐道:“大我两岁,今年十三岁了。”露花道:“桂姑娘嫁了这样一个姐夫,也不枉了聪明美貌。”桂姐笑道:“这丫头坏了。”那知笑了响了些,被王嵩耳快,已听见了。举眼往门外看,但见:
 
  四尺身材,十分颜色。腰如约素,肩若削成。皓齿内鲜,丹唇外朗。如池翻荷而流影,宛风动竹而吹衣。忽露面,则出暗入光;乍移身,则含羞隐媚。有情有态,如合如离。安得夜托梦以交灵,敢望画聘心以舒爱。
 
  王嵩本是多情种子,见了这般美貌,魂飞天外,魄散九宵。心上想道:“怎得表妹这样女儿为妻,也不枉了人生一世。”只因姨父冯士圭前日的言语,母亲为有“夭折”两字,不曾对儿子说,所以心神恍惚,惟有羡叹。两下里正看个不了,姨娘走出来,叫了女儿进去。王嵩一心对着娇姿,不觉手里酒杯,竟脱落在桌上了。冯士圭回头一看,桂姐已去,并不见人,也就大家不觉了。王嵩辞以不能饮了,吃了午饭,起身又入内里。谢了姨娘,告别前去。回家思思想想,只恋着表妹桂姐,还亏未知女人情趣,想了几日,也就丢开了。只是桂姐心里时时刻刻,指望爹爹心回意转,招表兄为婿。正是:
 
  白云本是无心物,却被东风引出来。 

猜你喜欢
  第一回 费春泉初临繁华地 马静斋宴客一品香·陆士谔
  第四回 彭素芳·罗浮散客
  第十三回 恶朋友丧心谋挑唆蠢汉 俏佳人苦肉计吓杀痴人·
  第三回 只争朝夕时不待·
  第四回 请学师幕友陪宾 试人品心术出对·吴毓恕
  第三十五回 会新亲谱联姐妹 重亲谊喜定蟾珠·陈少海
  第十三回 挨城门陆秀宝开宝 抬轿子周少和碰和·韩邦庆
  第四出 晚绣·孟称舜
  第6回 芦县丞冤屈公子 于按察初破贼人·牛瑞泉
  第五十六回 欲全名节说假梦 要还心愿造浮桥·雪樵主人
  第二十一回 六礼告成巧姐出闺 十月孕足平儿生子·秦子忱
  第四十段 返罗浮妻妾齐美 告终养翁婿同居·阿阁主人
  卷五 双卿笔记·吴敬所
  第十五回 设巧计引鱼吞饵 栾娇娥易内为欢·
  第二回 埋剑田诗感花姨·云封山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