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司空约苦陈情无伦无党 赵如子感生怜有始有终
衷情细剖言词款,听来却是三冬暖。三冬暧,情礼俱周,随行同伴。
右调《忆秦娥》
话说司空约蒙天子圣恩,审明他与赵宛子考诗是真,许婚是实,不须再议,但恐眼前就娶,未免伤李、晏二尚书体面,故令其以待后命。司空约虽感激圣恩,却暗晓得触了二尚书之怒,定然要移祸于他。又见前书虽然朗烈,依他而行,成就了一大好事,却不知毕竟是谁人寄的,又不知赵宛子可也知道。赵宛子就是也有书通,他知道了,与我一样应承,赵如子远在东南,岂能晓得,定要怪我贪恋宰相门楣,竟不料理贫贱之事。为今之计,莫若上一本请旨省亲,暂辞回去,一可还乡央赵老亲娘辫明不得已之心事,二可避两尚书之暗祸。算计定了,遂上了一疏,请给假省亲。当事见他翰林无事,也就拟旨准了。正是:
从权承圣命,愁他未必知。
谁知路途上,是你系红丝。
司空约见圣旨准了假,便忙忙打点回去。一日,回到曲阜,要思量见见赵小姐,问他一声,出手本与王抚台,称说与我已结婚姻,可是他的主意,明日好对赵如子叙其委曲。因此婚姻要待圣谕,正在嫌疑,却不好自往,遂寻了一个冷静下处,因叫认得的家人悄悄去寻见赵府的老家人,叫他来细细问个端的。老家人见司空约已中了进士,来寻他,定然为婚姻之事,遂暗暗进去禀知小姐,领了小姐回答之言。“向日我与小姐考诗之时,虽蒙小姐垂爱,有个许可婚姻,我只为居乡聘了,心虽感激愿成,却答应得模模糊糊,不曾清白。就是小姐也说得是两可之话。不期圣旨为李吏部求婚时,人皆传说小姐朗朗烈烈出手本,硬称与我结婚姻,叫我不敢不应承。应承便勉强应承了,恐怕内中不确。虽喜圣恩认真了,谕我待后命结亲,却未曾对会,就至今日,还叫我想一想心惊胆碎。故今日特来请教小姐,这事可是小姐自立的主意?”老家人听了道:“这结婚姻的已有人两边说定,又设誓拜天盟定,怎幺司空爷还不知道,又要来问?”司空约道:“我实不知是谁来与小姐设誓盟定,万求告我。”老家人道:“前日有一位赵相公来与小姐考诗。两人考诗因考得俩下十分相爱,因说起司空爷的诗好,我小姐与司空爷对考时,原有个许婚姻之意。无奈司空爷自说已与本乡的赵如子结了婚姻,不敢复又应承。那赵相公就说,赵如子是他亲妹,果然许了司空,其才不减小姐。既两才遇在一时,何不结了姊妹,共事司空,也是一桩快事。我小姐听了,满心欢喜,遂设祭礼、香花、灯烛,隔帘内外,结了双栖,方才相别,就说到京报与司空爷。故前李吏部请了圣旨下来求婚,小姐就出手本求王抚台上疏辞婚。又蒙圣恩准了。此事人人皆知,为何司空爷不知要问?难道赵相公不曾来通知?”司空约听了,又惊又喜,暗暗思想。因又问道:“这赵相公叫甚名字?”老家人道:“他初来帖子上,我见他写的是赵白。”司空约听见说的赵白,就暗暗吃惊道:“我向认得赵白就是如子假托。若果是如子假托,如子一个弱女,怎能走数千里绝远之路,定然另有个赵白。若另有一个,则前日投我的那封书不写姓名,自然是这个赵白写的了。这等想起来,这赵白既是个少年风流才情,又与赵小姐相怜相爱,为何不自求,转为我司空约一力谋成双栖这段快情美举?求之古人亦不能有,真令人感激不尽!”因对老家人道:“这事是有书来说,因他不写姓名,我说有三分疑惑,今日方才明白。烦你多多拜上小姐,我在京恐仇人算计,故请旨归省且暂避几时,侯朝廷后命下了,方敢求囗迎小姐。此时嫌疑之际,不敢到帘拜谢,万望小姐念此深盟,安心稍候待。”老家人道:“小姐也因避人仇口,礼节毫不敢行,亦望司空爷垂谅。”彼此再三各申情礼,方才辞去。正是:
瞎行只道全无谓,细想方知大有心。
漫道一时皆说破,谁知还有几层深。
司空约问明了赵小姐应了是真,满心欢喜,但不知这赵白与赵如子毕竟还是甚人,忙忙赶到家中,拜见父亲。就将中进士并进京路过曲阜,与赵小姐考诗,相怜相爱,许可推辞,又值李吏部为子求婚,请了圣旨去娶赵小姐,赵小姐竞认与儿定婚,出手本央王抚台回复圣旨,以及晏尚书有女,苦苦相攀之事,后赖天子圣明,临轩审明,仍将赵小姐准配与儿,却将李尚书之子赐婚了晏尚书之女,一件事方才完了。司空学士听了,满心欢喜道:“既是这等,京中与曲阜相近,何不竟娶了赵小姐?为何又告假出来?”司空约道:“此时李吏部正掌铨选当权,见赵小姐仍配与儿,却十分没趣。天子虽赐婚晏尚书替他逃羞,却是麻面丑女,其羞更甚。孩儿若在京忙忙就娶,愈触其怒,定然取祸,故告假出来,聊以避之。况赵如子婚姻在先,焉敢有悔。且赵小姐这头亲事,儿与赵小姐实未讲清,后朗朗成承,皆赖赵如子托兄赵白在中撮合。今日事已稳成,怎敢负了前盟后面多少高义,而不先趋,偕其秦晋。故孩儿回来定省之后,也就要请大人之命,完比一伦。”司空学士听了,欢喜道:“我儿,你所论所行,旨合情理,听你自行可也,不必拘拘于我。”
父子商量定了,司室约就分付人备了一副厚礼先送与赵亲娘,央他转报侄女会场中了之信。自家便随后求他商量后事。不期到了列眉村赵伯娘家,赵伯娘接着,再三贺他中进士、入功林之喜,就说道:“老爷如今是朝廷上的贵人了,如何还有工夫走到这乡村来看我,又兼赐此厚礼,这是断不敢领。”司空道:“我晚生自见了令侄女之和诗,即一心惊其才美而专注矣,又蒙老亲母赐窥半面,则又不独惊才,而宛然天仙中不易得之天仙,安得不令人梦魂如系而不能少解。及至路过曲阜,又不期天地精灵,别自有在,又遇了相府一位赵小姐。与之考较诗词,其才美不减于令侄女,又名宛子,自与令侄女皆是白云明月中之第一流人。我晚生生来的痴性酷爱才美,偶遇了才美,晚生安能漠然如土木而了不动心。就是赵宛子之才美虽然爱慕,若议及姻亲,便寸心遑遑而不敢贪许。何也?以有令侄女之和诗时时在念而不敢忘也。就是后来到了京中,遭了李、晏二尚书强婚,请了圣旨,已拼获罪。幸遇讳白的这位赵兄说令侄女是他的亲妹子,不欲辜负才美,遂一力包定劝他双栖,已与宛于盟神设誓,决勿相负,恰遇李、晏之变,赵宛子就认与晚生考诗结婚,竞出手本烦王抚台回奏。赵兄又寄书与晚生,要晚生侃侃应承,不可坏小姐之事。我晚生见朝事已急,不能复来请教令侄女,又见晏尚书的本章坐守而待,空之摹想,这讳白的赵兄囗囗令侄女行的权变?只得就大胆见天子应承了。今蒙天子赐婚已定,故特特告假赶出来要请问明白,这位赵兄与今侄女不知可果是兄妹,还是女人装做男子以行远出之权?我晚生所说之言与所行之事并所存之心,不但天日在上,可以表白,就是令侄女一个慧心才女,岂不细密,怎幺老亲母所说之话冷冷落落,到象罪我晚生又做了他梦的一般?”赵伯娘笑道:“我一个乡村妇人,见老爷贵人,怎敢冷落。但不知老爷此来大意还是为何?”司室约道:“我晚生前来,既蒙令侄女和了《求美》之诗,后又蒙令侄女题有两榜标名、洞房花烛之句,我晚生已感刻于心,死生不忘矣。此皆老亲母一一所知,怎到今日侥幸成名,转问起还是如何。终不然敢以一日虚名,在大才美仙人面前改头换面?”赵伯娘道:“原来司空爷是个好人,就是司空爷不以荣辱骄人,若与宰相之女对考过诗词,又相怜相爱愿结婚姻之事,这又是最才最美之上乘,岂不快心,又何必向万山中求舍侄女乡村之才美。若论和诗,却又不曾当面明和。若许金榜洞房,却也未曾当面明许,都还是隔着天未见面的猜划的影子,就明明白白赖了,还算不得负心,到不料司空爷还真真切切如此不忘。我如今只得要实实对相公说了;我家舍侄女初闻得秋闱来报喜,实实欢喜,到得后来打听得进京时在曲阜县因诗考才美,因与赵小姐互相怜爱而议论婚姻,定料其有成,故特将向日的虚和、虚许俱丢开一边矣;到后来又闻得圣旨不准李、晏二尚书之奏,但准了司空爷与赵小姐结婚之奏,煌煌圣命,舍侄女草茅贫贱,焉敢与争,故早已丢开半边,故司空爷来,使我老妇人惊讶。却不知司空爷己与赵小姐议定双栖,还有此一番美意,故今日又来,舍侄女那里知道。我须去报与他知。但不知这双栖之举,赵小姐是个宰相的小姐,如子是个乡人的女儿,成婚之时,还是分贵贱,还是分上下,还是分大小,司空爷可分付明白在我肚里,倘舍侄女问起,我也好答他。”司空约道:“双栖者,并栖也。并者同也,一般也。怎分得贵贱与上下、大小。娶到家中,只好分为左右夫人罢了。就是左右,也只好就年纪、生辰之长幼分罢了。”赵伯娘道:“原来如此,妙呀,妙呀!我已叫人收拾饭了,司空爷请照旧略坐坐,我且去见一见舍侄女就来,司空爷千万不可性急。”司空约笑道:“旧时十数日也等了,难道今日一日就等不得。老亲母只颐放心去,我自不妨。但只求老亲母见令侄女,将我晚生委委曲曲的苦衷细细达上,使令侄女知我晚生的本心却并无分别,便感老亲母之厚德不浅矣。定当图报,决不食言。”赵伯娘答应:“我知道了。”就出门而去。正是:
装成套子做成圈,只恐人心有变端。
到得始终全不改,方知君子性情坚。
原来赵如子在曲阜深爱赵宛子的才美,不能割舍,又感司空约只以已聘为辞,绝无贪新弃旧之情,便忌妒全消,再三与宛子订了双栖之约。又恐京中有变,故忙忙赶到皇都,一来览览皇都气象,二来又可打听司空约之行踪。不期适遇着李、晏二尚书之祸,恐怕司空约不知已定双栖之约,回旨错乱,便误了一大好事,因乘他出门,送一封书,空名报知如子、宛于已盟定了双栖之事。又写得真真诚诚,使司空约在急迫之时,只得拼着命大胆认了,方感动圣心赐他,又一面命李、晏二尚书别结婚好。此虽赵宛子与司空约所行之事,若论二婚得成,皆赵如子不嫉不妒,暗暗周全撮合之功。及赵如子打听得司空约请旨归省,知道他毕竟要来询问,遂忙忙赶了回家。既到了家,又虑司空约中了进士,又奉旨聘了赵宰相之女,恐他一时骄傲,说出轻薄话来,不如旧日,便非君子之配,故来时先叫伯娘试他一试,伯娘所以入问便先做个冷脸。今见他细述前情与历言后事,皆真真切实,一字不苟,故伯娘许了来见如子。既见如子,遂将前话细细说了一遍,如子也就喜欢。又将一番话与伯娘说了,叫他对司空约再说。伯娘听得分明,略坐了一回,方才又走了回家,来见司空约。正是:
儿女性情多,老娘会舌巧。
颠倒说将来,听者也称好。
赵伯娘回到家,司空约迎着问道:“令侄女曾察明我晚生的苦情幺?”赵伯娘道:“舍侄女初意只疑司空爷贪贵忘贱,未免恨恨于心。今被我老身将司空爷与赵小姐遭此强婚,必奏明双栖之事,不肯昧心。故今日司空爷此来,舍侄女方才不怨。但恐双栖者较之独占仅居一半,不知钟鼓琴瑟之乐可得完全?”司空约道:“不是这等论。房帏好合,只怕异调而不同心。异调露出从违,便生嫉妒。若果情投意合,爱恶一般,你之所喜正我之所怜,则房帏中之钟鼓琴瑟之人调弄,岂不较之二人为更全乎。”赵伯娘听了大喜道:“司空爷说得妙,最开人的狭窄心胸。我细细想来,这赵小姐与我舍侄女才貌定然各各有些,但不知还是同心,还是异调?”司空约道:“大凡人之异调者,定是你有才压我,我无貌受你之欺,故至于参差而不相合也。若是偶见一才,你敬我恭;乍窥一貌,戮怜你爱,两心便自然一同,安有二致。”赵怕娘道:“据司空爷这等说起来,彼此有才,方自然爱才,彼此有貌,安自然爱貌,但不知赵小姐之才貌与我舍侄女之才貌还是谁高谁下?”司空约道:“若论不见面,隔别着应酬,论事又明白又亲切,绝不为词华所拟而稍留疑似,又落笔如风雨骤至不稍停留,就用时俗字眼,偏偏古雅,则令侄女与赵小姐婉婉深深,各有其妙,实实不相上下。至于赋体五言,则惟见令侄女四首超出汉唐,赵小姐则惜乎未见,然而推测之,定亦无惭。今所悬特花想之容耳。纵极美,也未必能到得令侄女,老亲母但请放心。”赵伯娘道:“司空爷既如此说来,我实实欢喜。但请问,两下里既议定双栖,路途隔越,却怎生同娶?就是两地也不能共一媒人。”司空约道:“先许自然先娶,媒人则各请其地之尊。”赵伯娘道:“依司空爷所说,则舍侄女既先许,就要先娶了。不知此地却请何人为媒?”司空约道:“此地去处州甚远,只好就便请县尊罢了。”赵伯娘道:“司空爷既是这样事都打点了,舍侄女处,我也须通知他一声,使他也好早早打点。”司空约道:“得蒙老亲母垂情,更感不尽。”赵伯娘见司空约喜他又去,只得假托承他之命,又走去与如子商量。许久,复来回司空约道:“舍侄女听了先娶之言,就哑然了半晌,后知不免,方酌量说道:‘双栖者,同归之义也。纵聘不同时,而娶必同日,方于礼有合。若一先一后,未免开错落之端。倘虑远近不能突至,当先促远就近,以俟双迎之百辆。如此,则礼同、乐同、事事同,而先后之是非不入矣。’请问司空爷,舍侄女这些说话,不知可有几句中听幺?”司空约听了。大喜道:“令侄女此议,并用经权,大合情礼,妙不容言。但更有一说:父之命婚,则当告君而家娶;君之命婚,则当禀父而入婚。今遭李、晏之累,赐婚出之君命,况晚生又居翰林之职,尚需后命,只恐京婚事有**。家婚则令侄女近而赵小姐远,京婚则赵小姐近而令侄女远。若移而相就,不识令侄女作何举动?”赵伯娘道:“舍侄女曾说,为婚而移,出门宜用婚礼移。而道远则虽亲迎,夫婿当前后隔别,左右分行,仍用父母相送之礼,方才妥贴。”司空约听了,大喜道:“令侄女斟酌得宜,我晚生深服。议婚已定,暂且告归,容择了日,请了媒人,有了行期,再来报知。”遂欢欢喜喜,别了来家。正是:
婚姻是大伦,毫厘不可减。
纵使两心同,也要费周折。
司空约到家,因禀知父母道:“孩儿省亲,假期有限,满了就要进京。进京见朝,倘圣天子之赐婚后命忽然下了,一时便要奉旨。赵宛子曲阜近,易于亲迎,而赵如子远在东南,恐非一蹴,致违君命,干系非小。今与之言明,移远就近,权居曲阜,伺候圣命。今特上请父命,以为可否?”司空学士道:“如此最为有理,汝可竟行,不必拘拘于我。”司空约得了父命,即时自至县,求请县尊为媒。又叫人去请阴阳选择个上好的大吉之日。又叫人去备花爆、烛火、彩轿、笙箫鼓乐来,十分齐整。又在列眉村口收拾出一间旧宰相的厅堂,用锦绣珠玉铺设得华华丽丽,以为迎实暂居以候长行之地。迎娶还远,地方上早乱烘拱闹了半月有余。起先还不知为甚,到此时方才知道是司空学士的儿子司空新进士来娶赵本的女儿赵如子。彼此相传,无不大惊大喜,以为奇事。自有这一惊喜,有分教:荒村扬西于之辉,茅屋生谢姬之色。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六十回吞生烟计穷力竭放野火魄散魂飞·朱瘦菊 第十九回 阮氏卖俏寻男子· 第十五回 海上云纵春风设帐天涯浪迹旧雨联床·邹弢 第廿一回 西席宾忽得西厢趣·云封山人 第五回 奇道人半杯熄焰 蓝面鬼一网摧贤·白云道人 第十四回 美少年军中合卺 老驼婆阁下陈情·澹园 第三十出 玩·孟称舜 第十五回 送花篮虾蟆打秋风 做喜乐虔婆收贺份·邗上蒙人 第 六 回 李振远赶母逐弟 十月朝看会抢掠· 第五十八回 分十道花余余初定鸿图 破三城可足足...·蔡召华 第三十章 寓词·林纾 第九十回 遇恩公冯吉谈匪情·储仁逊 第十回 卜公子使势老拳头送客 管小姐弄巧小乞儿救人· 第六十二回 活阎罗判尽前身 死神仙算知来世·丁耀亢 第四十九回 舍金报母担粥赈饥 聚宝夺门借兵证果·魏秀仁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