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八回 分十道花余余初定鸿图 破三城可足足...

作者: 蔡召华

    王回紫都,先行泮宫授戫之礼,然后临朝受贺。丞相花容首奏香得功火林箐擒春华、窥碣门诸大功,王乃封为维新伯。又奏乐更生以三百骑劫司马恭之军,昼伏夜出,布为疑兵,恭西出则更生劫其东,恭东出则劫其西,前出劫后,后出劫前,相持十余昼夜,故公挪大军得直破十三绍乡而无所牵制者,更生之力也;王乃封更生为自如伯,仍官六宫总管司。又奏绍秋娥持一棒,夺小眉,擒陶豹,诛绍丙,冒险逾碣山,身先士卒,其功不小;王乃封秋娥为着翅伯。其余封赉有差。花容又奏尹百全不肯降服,不如杀之以成其名。王踌躇未决。忽黄门官奏无力公赵公挪,多智侯可娇鸾,各解囚车十余辆,在紫垣门候旨。王大喜,立宣二妃上殿。王慰劳备至,公挪奏部下赵联、赖仁化、毛果、毛敢、石蛟、山贵之功,娇鸾亦奏三侯及斗艮山、奇亮功、玉鲸飞、玉鹏飞之功,王乃升赵联、鲸飞、鹏飞为副总兵,余俱升游击之职,黄石三侯,各赐名马一匹、玉带一围。连日赐宴诸文武。  王召多情侯绍潜光,宴于殿左,笑曰:“记得与卿盟于乌沟,朕言天命有归,劝卿早求淑女,生子生孙,长保绍祚,卿忘之乎。口血未干,袭朕黄石,今日悔乎,否也。”只见潜光之侧,立着一个白髯老者,对曰:“天命者,天未尝谆谆命之,幸而胜,则曰天命在是,不幸而败,则曰天命不在是耳。臣君臣待罪明廷,不幸而已,何悔之有。至于乌沟之役,与无力盟非与黄石盟也。今日国破家亡,寄命左右,王当怜臣,生臣以葆圣德,不宜以往事愧臣也。”王闻语愕然。问潜光曰:“此老者,何人也?”潜光曰:“此臣陪臣丁勉之也。老而耄,出语多不伦,王谅之。虽然疾风知草,今日惟此一人,生死随臣,不忍相弃。”王曰:“忠臣也。”乃赐坐于潜光之旁而赉之酒。王又曰:“昔者韩腾降卿,卿使刺客刺之,今卿居私第,亦惧刺客否。”潜光惊得魂不附体,俯首不能答。勉之从容对曰:“臣主不能容一韩腾,所以亡也;王能容臣主,所以兴也。”王笑曰:“能言之士也。”乃赐潜光第于九如坊,与可芳蕤、玉和声之第相邻。  一日,刑部侍郎可芳蕤奏曰:“绍囚四十余人,尹百全昨夜自颈而死,其余何以处置。”王曰:“择其有才可任事者授以官,余俱放归田里。但尹百全有大将之才,不肯为朕用,始终忠于绍氏,此笏山第一流人物,可令礼部臣,备礼厚葬,朕亲往祭之。”芳蕤领旨而退。时无知奏曰:“今笏山中外一家,宜用中原法,分地筑城,以垂久远。”王乃使花容绘图以进,其法改乡为邑,邑名仍乡名之旧,如永定乡改为永定邑之类。每邑设一邑令,十邑为关,关设关守,以五关为道,道设太守,共分十道。凌沟以内,由黄婆至夷庚,共五十邑,为白藤道。由苦竹至花邬,共五十三邑,为黄石道。由端木至铁山,共四十九邑,为程野道。以十三绍连石表内,共五十一邑,为右眉道。由唐埗至温平,共五十五邑,为双角道。中眉连碣门内外,至十字关,共五十邑,为中眉道。二十韩至寅邱,四十八邑,为左眉道,此为内七道。凌沟以外,由丫叉至横窖,共五十一邑,为无力道。由两头至新泉,共四十七邑,为凌沟道。由长阪至绣旗,共四十五邑,为槎槎道。此为外三道。共四百九十九邑,十道,五十关。又设三大镇,以碣门为中大镇,铁山为右大镇,寅邱为左大镇,镇以一大将守之。王大喜,使余余率户工两部官,照图画地,各筑城池。乃召龙飞等还都,而以韩杰守中镇,可当守右镇。而调丁推善还都,韩腾、杏英守左镇。而调可松龄还都,共守玉带泉。以绍经为凌沟太守,绍纬为白藤太守,山维周为双角太守,丁勉之为黄石太守。而全道粮税,尽归黄石侯玉寿官。以进士端木参云、许骈、杨然、梅占魁、花寿安、韩归昌暂署程野、右眉、中眉、左眉、无力、槎槎六道太守。又使伏魔伯白万宝于紫垣峰第二重,造中垣殿交泰宫,以居玉后。左造七宝宫,以居娇鸾。右造九华宫,以居公挪。

    笏山既定,自是偃武修文,国家无事。一日,署槎槎太守韩归昌奏:“槎槎径外通蒙化,恐有外奸,引山外人窥伺我邦,须得亲信谨密之人守之。王乃使横窖将军赵春桃往守槎槎,以其婿蒙伯衡副之。连日,又接白藤太守绍纬的本章,言:“韩水杀了黑齿邑令章梓,连结白榕、泠水两邑作乱。”署程野太守端木参云亦奏:“韩火乘端木兴之丧,据其邑作乱。”王集文武酌议,一面调寅邱镇韩腾讨韩火,欲以扬威将军斗腾骧讨韩水。只见妩媚侯可足足离座奏曰:“臣居深宫久,这两头铲生了锈了,愿率九云之兵,为王讨贼,活活筋络。”王笑曰:“妃子以战为乐事耶,妃子欲去,切勿草菅人命,以损天和。”乃以为荡寇元帅。足足领旨下殿。擒虎伯可香香奏曰:“姐姐率兵讨贼,臣愿为先锋。”王准奏。

    明日,足足、香香同至国丈府,拜辞介之,夫人斗贯珠定要同行,乃奏为随军参谋。王笑曰:“这一行姐姐作元帅,妹妹作先锋,母亲作参谋,以讨兄弟作乱的水火贼,大是奇事。”是夜,王幸足足于南薰宫,酒酣,摩其腹曰:“妃子姊妹皆有了身,幸自爱,无过劳,惊吓着腹里的王儿。”足足曰:“杀人的勾当,适足以舒筋活络,将来生产是绝易的,不胜似闷坐深宫里,闷坏腹里的儿么。”王大笑,既而曰:“妃子面方目秀,肌嫩腰圆,是最有福泽的,愿保圣胎,切勿多杀人,减福泽。朕入山二十余年,杀得人多,恒郁郁不乐。虽笏山劫数应尔,然究竟非盛德事。杀人莫甚于火,十字关之火,雪燕鏖军万余,铁山之火,无知鏖军不下二三万。然总不如司马乡林箐之火,龙飞烧潜光十万之众,逃脱的十无一二,朕常恨之。妃子讨贼,但歼渠魁足矣,慎无用火。”言着,抱足足于怀笑,偎其脸曰:“朕爱妃子,妃子须爱朕,勿违朕言。”足足曰:“王言是也。臣当牢记在心,不妄杀人便了。”恰女侍郎捧金凤参汤一2进御。王歃其半,以半赐足足。足足谢了恩,共登龙榻而寝。  明日,足足偕贯珠、香香,集内教场点九云兵一万,陛辞出都,驻于白藤岭。白藤道太守绍纬金、毛关守平大中、三叉关守绍文波,拜迎道左。足足备问贼人消息,绍纬曰:“黑齿,乃月山关守所管之邑,韩水为乡勇时,即蓄异谋,阴结死士,与泠水邑令樊驹之子樊悦人为刎颈交。樊悦人,又白榕邑令从云之外甥也。韩水瞰乡民程遂富胆,私招悦人率无赖劫其家财而杀程遂。黑齿令章楠捕得悦人而戮之,韩水遂纠众作乱。章楠起兵讨之,兵败,为韩水所杀,遂据黑齿城,自称黑齿王。樊驹从云起兵助之,韩火亦乘端木兴之丧起兵接应。寅邱镇韩将军,兵遏其冲,韩火逃入鱼肠阪。程野太守端木参云,调关兵围之。今元帅欲攻韩水,须分兵围泠水白榕,使彼不能相应,是为上策。”足足然其言。是夜与贯珠酌议,贯珠曰:“不如分兵先袭泠水白榕,使彼分军往救,乃乘虚夺黑齿,然后彻白榕泠水之兵,三面合围,擒韩水必矣。”足足从之。

    明日,下令先调关兵,四面接应,使绿云都司朱芳莲、黑云都司谢采菱,辅着斗贯珠,引兵三千乘虚夺黑齿城。使香香引部下兵三千袭白榕,自率兵三千袭泠水,刻期攻城。足足、香香先自引兵去了。贯珠偃旗息鼓,离黑齿城五里埋伏。  却说韩水闻王师来讨,乃率众偎城下寨,准备迎敌。忽报泠水城被荡寇元帅可足足兵攻打甚急,韩水大惊曰:“此弹丸之地,兵少势孤,不往救则必破,破则我少一助。”乃自引兵一千救泠水。军未行,又报先锋可香香攻打白榕甚急。韩水曰:“白榕亦不可不救。”乃使伪官戚盛分军一千救白榕,使成德、林观坚守寨栅。韩水军至泠水,天已昏黑,正埋锅造饭。忽见火炬如星,喊声遍野。韩水大惊,方掉枪上马,只见一骑女将挥两头铲当先,如山崩石压的铲来。众军随着一齐掩杀,韩水抵敌不住,引败军逃命去了。那边碧云都司凌月娘,已将泠水城打破,捉了邑令樊驹。足足闻捷,急传令不许妄杀已降兵将。时已三更,乃使月娘守住泠水,仍率军抄道回攻黑齿,而不知贯珠已夺了黑齿城,毁了韩水的寨栅。于是合兵一处,贯珠曰:“娘娘连夜辛苦,且睡片时,待为娘的守住寨栅,等香娘娘消息便了。”一面又使人往白榕打听。却说香香率军往袭白榕,未至白榕,忽然腹痛的了不得,乃屯军珠岗之下。戚盛兵至,天已黄昏,见香香屯军不进,不知虚实,亦将军马远远地屯着,不敢相逼,使人报知白榕邑令从云。待至天明,从云亦引兵出夹攻香香。是时,香香腹痛稍止,挥兵混战,互有杀伤。戚盛闻泠水黑齿已失,韩水不知逃往何处,无心恋战,正欲逃遁,被香香部下红云分司朱孝儿,暗发一箭贯喉而死。戚盛的军原是乌合,见盛已死,一哄走散。从云见势头不好,单骑落荒而走。欲从山僻小路,抄至城门,忽见碛坳树丛里,有女子影,拨莽窥之,一女将支斧树丫,攒眉按腹,正是香香。七八个女兵环绕之,一女兵曰:“众军何弗来,倘此处有人暗算却怎了。”从云密忖曰:“敌合休矣。”觑得亲切,一枪正向香香背后刺来。香香聆后面风声,知人暗算,即将身闪低,趁势曳斧梢倒戳过去。谁知回首看时,正戳断从云的马足,从云掀翻在地,众女兵一齐拿住。时足足正使朱芳莲率军接应,香香本部军亦至,遂相与同入白榕城,拿捉从云家属,共十八口。香香亦使芳莲暂驻白榕,带兵回黑齿缴令去了。

猜你喜欢
  第六十三回 金銮殿二相施威 丞相府刘氏谢罪·
  第三十三回 猜得之子踪名藏字里 勘破美人计金尽床头·张恨水
  第六回 晚香亭夜月重期·白云道人
  第五十八回 竺九如失言生嗔 老寿母施恩遣婢·陈少海
  第三十三回 余季瑞买产中阴谋 江念祖丧心赚良友·苏同
  第十二回 佚·陆云龙
  第三十八回 拈阄儿令翻蝴蝶会 唤美人曲唱牡丹亭·天虚我生
  第十回 应谶盆兰孙登凤沼 联辉仙桂妇诞麟儿·郭则沄
  第60回 徐老者羞辱媒人 贺庆云公堂诉冤·牛瑞泉
  第二十三回 历宦途英雄气短 昭冥报恶逆戳尸·绿意轩主人
  第三十六回 释妒意正言规雅婢了情缘佛果化痴郎·邹弢
  第八十七回养娇娃老人托梦兆排劣货学子散传单·李涵秋
  第十五回 闻捷报门楣添喜 避仇人巡抚弃官·吴毓恕
  第十一回 观灯景豪杰护娇娃 设盛筵良朋修祖饯·牢骚子
  第八回 报捷音行聘礼没兴一齐来 惊失女更盟有祸成双至·天花藏主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