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少年及第垂涎有女之家 丑妇洞房却恨贪杯之客
心中徒自恼,日夜鬼相吵。只道酒消愁,相嫌为楚囚。
右调《菩萨蛮》
话说王抚台接了赵小姐的手本,知道他已许了司空约,事有把臂,不至隳在李公子陷坑中,暗暗欢喜。回到衙中,就据他的手本,替他出疏奏闻朝廷,且按下不题。却说司空约坐在京中,虽朝夕为赵小姐之事暗暗着急,却抓不着,没处用力,只好四下里打探消息。不期倏忽之间,会试场到了,只得随众人入场。三场已毕,候到揭晓,幸喜文言星照命,高高的中了一名进士。到了廷试,又殿在二甲第一选,入翰林院。游街三日。金鞍白马,年又青,人物又风流,见了的无人不爱。在他人见了,无过欣羡一番,也就罢了,不期遇着一个请告的兵都尚书,姓晏名黻,就是北直隶人。为人耿直任性,在兵部也曾为朝廷出过些力,做过些事业,近因年老,请告在家。有一个女儿,是他钟爱。小时人物也还俊俏,不期后来出了痘子,弄了一个麻脸,亲戚中看见了,就起他个混名,叫做趷跆麻佳人。有人家子弟贪他富贵,要来聘他,晏黻或嫌他官小低微,或嫌他人物鄙陋,不肯许嫁;及至遇了贵介儿郎有些才干,情愿攀他,他又访知麻脸之名,不肯来娶,所以迟到了二十二三尚不曾出阁。这一日进士游街,晏尚书亲眼看见司空约年又青,人物又风流,又探知是处州府司空学士之子,家贯门相,种种入意。又以为他南人,未必便知他麻佳人之名,不胜欢喜。因央了房师吏科给事中张侃来做煤。张侃因与晏尚书有些爪葛,推辞不得,只得请司空约,与他说知婚姻之事。司空约满肚皮要吐露他与赵小姐婚姻之事,正苔没个门路,不便对人说起,今忽房师又为晏尚书来做媒,就打动他的机关,便朗朗说道:“老师台教,敢不听从。但门生进京之时,道过曲阜,适遇赵少师之遗女宛子考诗择婿。门生一时惊异其名,偶随众一考。不意婚缘有在,借笔墨之灵,竟许谐秦晋之好。公事稍暇,便当往践其约。不意晏大司马又有此一段冰清之高义。愧一书生不能两就,敢求老师台代为辞谢。”张房师听了道:“原来贤契已有佳偶了,但不知《齿录》可曾刻上?”原来司空约因有了李吏部之事在心,一中了便叫人在《齿录》上刻了赵氏加子与赵氏宛子之名。此虽为吏部而发,不料又适遇晏尚书来仪亲,遂叫长班取出一本,送与张吏科以为徴验。张房师看完,道:“宛子是了,这如子又是何人?”司空约道:“如子乃本乡所定,宛子考诗时请愿双栖,故并列于上。”张吏科道:“既有两聘,更难相强,贤契请回罢,待我回复晏公就是了。”
司空约辞出,张吏科随即写了一封书,言其已聘,遂将《齿录》俱封在内,送与他去看。晏尚书看了,见称其有聘,便默然半晌,开口不得。又默然半响,气不过,因又取书看了一遍,见《齿录》上注的宛子赵氏,是赵少师遗女,忽然想起道:“我前日在邸报中隐隐记得有圣旨着王抚台为媒,赐赵少师遗女之婚,想来就是司空约了。我还想说道:圣上何厚于赵少师而薄于我,就不检个贵介公子赐我女儿?”再三细想,却模模糊糊忆得不真,因叫家人查出邸报来看。再细细看了,方知赐婚的是李吏部的儿子李最贵,不是司空约,因大怒道:“这小畜生怎敢假刻《齿录》哄骗于我。我若再托张房师去说,他师生情热,自然要为他回护,我莫若竟参一本,说他假刻《齿录》,违悖圣旨,看他这进士可做得稳!”又想想道:“这一着虽好,只觉太狠了些。莫若再着一个亲信之人,去将这些利害之言先通知他一番,倘他害怕,欢然允从,成了姻亲好事,岂不为美。他如不知好歹,毕竟执拗不从,那时再下毒手也未为迟。”因又央了兵都郎中左坦去说。这左坦是晏黻的旧属下,又与晏公甚是相厚,领了晏公之命,因来见司空约道:“老先生年少才高,初登仕籍,就如一双美玉之碗,什幺珍羞,方令人玩之称赏,岂可掷之奉山之下,与之相抗。就是晏大司马这头亲事,屈体相攀,也只是爱老先生之才美,故再三撮合。若成就了,不独闺中有室家之乐,就是翁婚间也还有许多倚借之处,那些儿不妙,如此推阻?就是偏执不愿,也须直直辞谢,便无祸患,怎幺假刻《齿录》,恰又刚刚与圣旨相悖,留此破绽与人拿把,窃为老先生危之。”司空约道:“老先生这话那里说起?我学生就是居乡之时,言行相顾,也不虚出一言以欺朋友,怎幺才入仕途,就假刻《齿录》以欺朝廷而至于违背圣旨。不知老先生之言从何而来?”左郎中道:“来是有个来处,此时且不必说。但请问老先生,晏大司马这头亲事还是从也不从?”司室约道:“学生不是不从,倒恨书生无福,先已聘了两个赵氏,如何敢再辱大司马之门楣。”左郎中道:“老先生既不肯直言,我学生只管苦苦琐渎,未免有触老先生之旨,异日船到江中,有些渗漏,方信予言字字是良药。学生今日且别去。”司空约道:“学生言言实地,恐亦不至江心,望老先生不必为学生过虑。”左郎中见逊言、危言惧不能入,只得别了去回复晏公。晏公听了,不胜大怒,便要动本参他。又见他认得真实,全不转口,又恐怕其中别有缘故,参他不倒,因又忍住了,因叫人去打探王抚台奉圣旨着他为媒赐婚之事怎生回旨,再作区处。
原来王抚台本虽上了,阁中见本里称其已别有聘,是个辞局,因与李吏部情热,遂为按纳住,悄悄通知李吏部,叫作法挽回。李吏部前见圣旨批谁,以为十拿九稳,便不用些情势去关通王抚台。今见王抚合为赵小姐以先有聘回奏,便不胜大怒,因复上一本,连王抚台俱参在内,参他以莫须有之事虚斑朝廷,违背圣旨。晏尚书打听了此信,不胜欢喜道:“李吏部既称赵小姐别聘为莫须有,则司空约《齿录》上所刻已聘赵氏,未免也属荒唐了,何不趁此机会也参他一本夹攻?司室约一个书生,赵小姐一个遗孤女子,要上本辨白,有许多繁难。就上了本,阁中情面不热,谁来替他作主?赵小姐若仍归了李最贵,叫司空约不娶我女更娶何人?”算计停当,遂也忙忙的上了一本,内称:“司室约自恃新贵,不愿结婚朱陈,辞婚可也,不合妄指皇上赐婚李最贵之赵氏是其原聘,假刻《齿录》以为徵,而上与圣旨相抗。及臣相访,实无考诗之事,伏乞圣明,薄其罪,而念臣在任犬马微劳,赐臣弱女为配,则感圣恩如天如地矣。”
本上了,这见得事体牵缠,难于回护,必须圣断,以便按纳不住,将本呈与圣览。皇上先看王抚台复本,内称:赵宛子因考诗择婿,已许配处州举子司空约,此系朝廷名教所关,不敢复为李最贵又执斧柯。及再看李吏部之本,内称王抚台为赵小姐回护,以莫须有之事虚诳朝延。一时委决不下,因细细想道:“赵少师忠勤素着,又殁于主事,又无子嗣,止一遗女,若果考诗择了得意之婿,朕再强他别嫁,何以慰忠魂于地下?且于礼法人伦未免有碍。倘考诗是虚,假此推托,穆穆天子乃为儿女所卖,却又不可。欲要召赵少师的遗女来面察真伪,一时惊天动地,又觉多事。”及再看晏尚书之本,却是参新进士司室约妄行假刻《齿录》,指皇上赐婚李最贵之赵宛子为原配,虚诳朝廷,违背圣旨,罪在不赦。又见晏黻所参的司空约却恰是赵宛子所称考诗许配之人,因喜道:“这易处了,只消召司空约一问便明白了。”因传旨在朝诸臣,明日廷见。
到了次早,诸臣齐集,鹄立多对,方才见九重之上,箫韶并奏,仙掌齐开,早已圣驾临轩。诸臣次第朝见过,早有当驾臣传旨,宣翰林院庶吉士司空约上殿。司空约承宣出班,又至舟墀五拜三叩头,然后躬趋入殿,俯伏丹陛,口称:“翰林院庶吉士臣司空约见驾,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子在龙座上,看见司空约年正青春,人物又聪俊非常,满心欢喜,因向道:“你就是司空约幺?”司空约道:“正是司空约。”夭子又问道:“你与赵少师遗女赵宛子考诗许聘,果是实情幺?”司空约道:“若非实情,焉敢假刻《齿录》以虚诳朝廷,自取不赦之罪。”天子道:“既是实情,你与宛子所考何诗,可诵与朕听。”司空约又奏道:“宛子与臣唱和数番,诗词颇杂,恐臣口诵不清,以污圣听。伏乞圣恩,赐请笔札,客臣细细录出以呈圣览。”天子听了大喜,因命侍臣给与笔札。司空约得了笔札,就俯伏在丹陛上,展开龙凤之笺,提起兔毫之笔,先从到厅两首七言绝句写起。写完了绝句,就将两首七言律诗也写了。写完七言律诗,又将两首五言律诗也写了。写完五言律诗,又将两首《柳梢青》词儿也写了。然后将结局的两首七言律诗写出,以明许配之意。一一写完,然后呈与圣览。天子见他俯伏在丹陛上写录诗词,一支笔起起落落,就如风雨骤至,又见信笔写去,一宇也不遗忘,龙颜已欣欣有喜色。及呈上诗词来看了,见撰句英华,吐词风雅,更如欢喜,但不知诗词之用意,因召司空约立近龙座前,亲问他道:“你既至他相府考诗,为何只题一首七言绝句?”司空约道:“臣初至他府中,还疑他是虚才,不过略略识字,故但题一首七言绝句去试他。后见他回答的七言绝句,略去虚荣而早占婚姻之上乘,又见他笔墨情态甚不寻常,方知他竟是一个女才子。急急要再做一首七言律诗,去请教他,不期他早又题了这七言律诗来微露议婚之意。臣见他才垂青眼,便吐赤心,臣实居乡有聘,焉敢欺他,故以辜负之词再三辞谢。宛子恐臣推托,故又做一首五言律诗再三询问。臣虽亦做了一首五言律诗答他,但恐律诗说不分明,故做此《柳梢青》词,道出姓名、乡村,以明非妄。后欲别,又做‘大小皆乔恨莫兼’之句以谢过。感不嗔不妒,宛子又做‘二女何尝美不兼’之句,方才订了姻盟。故又遭际圣明,一时侥幸,方敢在《齿录》上刻了如子、宛子之名。李、晏二尚书参臣假刻,臣思婚姻嘉礼也,一物不备,淑女尚不肯于归,宛子乃宰相桃夭,自谙闺训,又非桑濮,臣如假刻,明日百辆礼迎,而宛子不应,却将奈何?万望圣明鉴察。”天子见司空约敷奏详明,龙颜大悦道:“汝与宛子考诗许聘之事,朕已侗悉是实,不须再议。本当赐汝早早结缡,但恐二大臣所请不遂,一时无颜。尔且暂退供职,以俟后命。”司空约亲承圣谕,温和洋溢,不敢再奏,只得谢恩出殿,退入原班。
天子见司空约退出,然后又传旨宣李、晏二尚书上殿。李仁、晏黻二臣闻宣,疾疾趋入。天子就说道:“二卿所奏司空约与赵宛子考诗许聘之事,假刻《齿录》,实系莫须有。朕亦曾宣他入殿,细细盘问他所考是何诗词,他竟一笔写出,毫无推阻。朕又问他诗为何而作,词又为何而作,他又一一解明,俱有情理,朕方信他是实,赦他去了。然朕细想,宛子、如子能诗,亦非淑人之事,司空约后生新进,未必便囗苟王,今李鲫有子,既欲系丝窈窕;晏卿有女,又思坦腹东床,何不待朕做个月老,二卿撮合,两尚书门楣显要,二新人才貌出奇,这段婚姻,美如锦片矣。不识二卿以朕此举为何如?”李尚书肚里虽明知(晏)尚书女儿是有名的麻婆子,甚不情愿,晏尚书心里头亦明知李尚书的儿子是个出类的李酒鬼,大不欢喜,却当不得天子竞当做一件大人情,两个尚书又同立在殿上,那里好说他的儿子是个酒鬼,又不敢道他女儿是个麻子,天子突然说出,又不曾打点,天子立等回奏,二臣又不敢退延不对,只得忙忙跪奏道:“微臣儿女之事,怎敢当圣恩垂念,顽子劣女,亦不敢攀八座门楣,还望陛下且暂止丝纶,容臣熟商其宜,再请恩命。”天子只认做是他二人谦让套辞,遂降旨道:“此婚实是相宜,朕意已决,二卿不必过辞。”此时许多阁臣俱在殿上侍卫,天子因顾问道:“众卿以朕此举有当于礼否?”众阁臣忙跪奏道:“冢宰之子,才子也;大司马之女,淑女也,是一时之好逑佳偶,欣蒙皇上赐婚,上合天心,下协人望,诚二臣之厚幸也。”天子听了,龙颜大悦,道:“众卿亦以为然,则朕非过举矣。”因召钦天监问道:“今日是什幺日辰?”钦天监奏道:“今日乃黄道大吉之日,宜结婚姻。”天子听了,遂命侍臣撤御前的金莲宝烛与御乐,并上方的许多金花彩缎,面命诸臣“代朕往襄嘉礼。”诸臣领旨,一时闹轰,以为大荣。李、晏二尚书苦在肚里,那里还敢再分辨一句,唯有连连拜谢圣恩而已。正是:
倚官请旨赐婚姻,拿稳强他花烛新。
不道天心原有合,仍留才子配佳人。
李、晏二尚书蒙圣旨赐婚,一时金莲御乐并百官亲迎,(此处原文有缺失)十分荣耀,也便混过了。到了结亲之后,妻子看见丈夫是个一丁不识的酒鬼,丈夫看见妻子是个满面圈点的佳人,朝夕相对,彼此如何过得。若是李酒鬼是情知才学不及司空约,只该娶个趷瘩麻佳人,安能消受的赵小姐。况晏小姐乃皇上赐婚的,虽云貌丑,也是钦赐,还宜和合为是。晏小姐若是个知命之女,晓得自家面孔不俏,安分守己,也可忍耐,谁知晏小姐心中大是不然,道:“我这样容貌,反嫁了一个酒鬼,总是爹爹做错,不该去请圣旨,只把司空约骗入家中,强逼成亲,不怕他飞上天去。如今皇上什幺全大臣体面,就赐起婚,那司空约白白的被赵小姐占去,细想来,到成就了他,对我如何气得过。须寻个事端,则爹爹摆布他一番,方消我恨。正是:
只怨他人巧,不知自已呆。
闺中空算计,到底有安排。
只因这一想,有分教:才子回家,佳人会面。毕竞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七 联咏录·吴敬所 第十二回 呆香菱密语感孤鸾 贤探春协力除群蠹· 寿禅师两生符宿愿·周清原 第三十一回 逃尼庵燕玉守节 诘奸情太郡拷婢· 第六回 才女心百折不回·天花藏主人 第六十三回 黜奸相朝野同欢 放外官叔侄返里·西泠野樵 第十四回 花氏袭人错认宝玉 椿龄鹤仙喜遇蔷芹·嫏嬛山樵 第七回 燕语莺声创兴家塾 红香绿艳齐起闺名·兰皋主人 第七回 新夫妇洞房麈战· 第三十回 何铁鞭劈破天灵 一杆枪连败仇雠· 第四十一回 同床美二女灸香疤 隔墙花三生争密约·丁耀亢 第五十四回 负心郎模棱联眷属 失足妇鞭箠整纲常·韩邦庆 第十三回 耍西湖喜掷泥菩萨 转荆州怒打假神仙·古吴金木散人 第八回 周玉妹寄迹空门 武媚娘重归庭院· 第一回 贞臣慷慨杀身 烈妇从容就义·陆云龙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