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九十四

 

  卷294_1 【扬州选蒙相公赏判雪后呈上】崔峒

  自得山公许,休耕海上田。惭看长史传,欲弃钓鱼船。

  穷巷殷忧日,芜城雨雪天。此时瞻相府,心事比旌悬。

  卷294_2 【客舍书情寄赵中丞】崔峒

  东楚复西秦,浮云类此身。关山劳策蹇,僮仆惯投人。

  孤客来千里,全家托四邻。生涯难自料,中夜问情亲。

  卷294_3 【客舍有怀因呈诸在事】崔峒

  读书常苦节,待诏岂辞贫。暮雪犹驱马,晡餐又寄人。

  愁来占吉梦,老去惜良辰。延首平津阁,家山日已春。

  卷294_4 【书怀寄杨郭李王判官】崔峒

  惯作云林客,因成懒漫人。吏欺从政拙,妻笑理家贫。

  李郭应时望,王杨入幕频。从容丞相阁,知忆故园春。

  卷294_5 【奉和给事寓直】崔峒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卷294_6 【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崔峒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

  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

  卷294_7 【酬李补阙雨中寄赠】崔峒

  十年随马宿,几度受人恩。白发还乡井,微官有子孙。

  竹窗寒雨滴,苦砌夜虫喧。独愧东垣友,新诗慰旅魂。

  卷294_8 【初除拾遗酬丘二十二见寄(一作初拜命酬丘丹见赠)】崔峒

  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丹墀初谒帝,白发免羞人。

  才愧文章士,名当谏诤臣。空馀荐贤分,不敢负交亲。

  卷294_9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崔峒

  国有非常宠,家承异姓勋。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

  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

  卷294_10 【送侯山人赴会稽】崔峒

  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且归沧海住,犹向白云看。

  猿叫江天暮,虫声野浦寒。时游镜湖里,为我把鱼竿。

  卷294_11 【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崔峒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

  卷294_12 【题空山人石室】崔峒

  早晚悟无生,头陀不到城。云山知夏腊,猿鸟见修行。

  地僻无溪路,人寻逐水声。年年深谷里,谁识远公名。

  卷294_13 【登蒋山开善寺(一作李嘉祐诗)】崔峒

  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下界千门见,前朝万事非。看心兼送目,葭菼暮依依。

  卷294_14 【题崇福寺禅院】崔峒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卷294_15 【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崔峒

  秋暮之彭泽,篱花远近逢。君书前日至,别后此时重。

  寒夜江边月,晴天海上峰。还知南地客,招引住新丰。

  卷294_16 【送薛仲方归扬州】崔峒

  佳句应无敌,贞心不有猜。惭为丈人行,怯见后生才。

  泛舸贪斜月,浮桡值早梅。绿杨新过雨,芳草待君来。

  卷294_17 【送韦员外还京】崔峒

  十年离乱后,此去若为情。春晚香山绿,人稀豫水清。

  野陂看独树,关路逐残莺。前殿朝明主,应怜白发生。

  卷294_18 【润州送友人】崔峒

  见君还此地,洒泪向江边。国士劳相问,家书无处传。

  荒城胡马迹,塞木戍人烟。一路堪愁思,孤舟何渺然。

  卷294_19 【送张芬东归】崔峒

  喧喧五衢上,鞍马自驱驰。落日临阡陌,贫交欲别离。

  早知时事异,堪与世人随。握手将何赠,君心我独知。

  卷294_20 【送苏修游上饶】崔峒

  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

  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芦花浅淡处,江月奈人何。

  卷294_21 【送陆明府之盱眙】崔峒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政成堪吏隐,免负府公恩。

  卷294_22 【江南回逢赵曜,因送任十一赴交城主簿】崔峒

  江上长相忆,因高北望看。不知携老幼,何处度艰难。

  屈指同人尽,伤心故里残。遥怜驱匹马,白首到微官。

  卷294_23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崔峒

  辞家年已久,与子分偏深。易得相思泪,难为欲别心。

  孤云随浦口,几日到山阴。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卷294_24 【送丘二十二之苏州】崔峒

  积水与寒烟,嘉禾路几千。孤猿啼海岛,群雁起湖田。

  曾见长洲苑,尝闻大雅篇。却将封事去,知尔爱闲眠。

  卷294_25 【登润州芙蓉楼】崔峒

  上古人何在,东流水不归。往来潮有信,朝暮事成非。

  烟树临沙静,云帆入海稀。郡楼多逸兴,良牧谢玄晖。

  卷294_26 【江上书怀】崔峒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卷294_27 【春日忆姚氏外甥】崔峒

  离乱人相失,春秋雁自飞。只缘行路远,未必寄书稀。

  二月花无数,频年意有违。落晖看过后,独坐泪沾衣。

  卷294_28 【送真上人还兰若】崔峒

  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出山逢世乱,乞食觉人稀。

  半偈初传法,中峰又掩扉。爱憎应不染,尘俗自依依。

  卷294_29 【润州送师弟自江夏往台州】崔峒

  远客乘流去,孤帆向夜开。春风江上使,前日汉阳来。

  别路犹千里,离心重一杯。剡溪木未落,羡尔过天台。

  卷294_30 【送李道士归山】崔峒

  秋城临古路,城上望君还。旷野入寒草,独行随远山。

  授人鸿宝内,将犬白云间。早晚烧丹罢,遥知冰雪寒。

  卷294_31 【宿江西窦主簿厅(与此公亡兄联官)】崔峒

  广庭方缓步,星汉话中移。月满关山道,乌啼霜树枝。

  时艰难会合,年长重亲知。前事成金石,凄然泪欲垂。

  卷294_32 【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崔峒

  乱后自江城,相逢喜复惊。为经多载别,欲问小时名。

  对酒悲前事,论文畏后生。遥知盈卷轴,纸贵在江城。

  卷294_33 【咏门下画小松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钱起诗)】崔峒

  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

  岂能裨栋宇,且贵出门阑。只在丹青意,凌云也不难。

  卷294_34 【寄上礼部李侍郎】崔峒

  吴楚相逢处,江湖共泛时。任风舟去远,待月酒行迟。

  白发常同叹,青云本要期。贵来君却少,秋至老偏悲。

  玉佩明朝盛,苍苔陋巷滋。追寻恨无路,唯有梦相思。

  卷294_35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云外有时逢寺宿,

  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卷294_36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一作赠同官李明府)】崔峒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流水声中视公事,

  寒山影里见人家。观风竞美新为政,计日还知旧触邪。

  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

  卷294_37 【赠窦十九(时公车待诏长安)】崔峒

  灵台暮宿意多违,木落花开羡客归。江海几时传锦字,

  风尘不觉化缁衣。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

  幸得汉皇容直谏,怜君未遇觉人非。

  卷294_38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崔峒

  梅花岭里见新诗,感激情深过楚词。平子四愁今莫比,

  休文八咏自同时。萍乡露冕真堪惜,凤沼鸣珂已讶迟。

  才子风流定难见,湖南春草但相思。

  卷294_39 【赠元秘书】崔峒

  旧书稍稍出风尘,孤客逢秋感此身。秦地谬为门下客,

  淮阴徒笑市中人。也闻阮籍寻常醉,见说陈平不久贫。

  幸有故人茅屋在,更将心事问情亲。

  卷294_40 【送韦八少府判官归东京】崔峒

  玄成世业紫真官,文似相如貌胜潘。鸿雁南飞人独去,

  云山一别岁将阑。清淮水急桑林晚,古驿霜多柿叶寒。

  琼树相思何日见,银钩数字莫为难。

  卷294_41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崔峒

  王门别后到沧洲,帝里相逢俱白头。自叹马卿常带疾,

  还嗟李广不封侯。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中著虎裘。

  想到滑台桑叶落,黄河东注杏园秋。

  卷294_42 【送王侍御佐婺州(作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崔峒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客路寻常经竹径,

  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北意难堪。

  卷294_43 【越中送王使君赴江华】崔峒

  皂盖春风自越溪,独寻芳树桂阳西。远水浮云随马去,

  空山弱筱向云低。遥知异政荆门北,旧许新诗康乐齐。

  万里相思在何处,九疑残雪白猿啼。

  卷294_44 【送皇甫冉往白田】崔峒

  江边尽日雉鸣飞,君向白田何日归。楚地蒹葭连海迥,

  隋朝杨柳映堤稀。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空庭闭落晖。

  试问疲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

  卷294_45 【题兰若】崔峒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独经行。

  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卷294_46 【送贺兰广赴选】崔峒

  而今用武尔攻文,流辈干时独卧云。

  白发青袍趋会府,定应衡镜却惭君。

  卷294_47 【清江曲内一绝(折腰体)】崔峒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卷294_48 【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崔峒

  湖上千峰带落晖,白云开处见柴扉。

  松门一径仍生草,应是仙人向郭稀。

  

猜你喜欢
  卷第九·黄彻
  东堂词·毛滂
  ●第四十六出 询红·孟称舜
  ◆张□□逊(溪云集)·顾嗣立
  第四幕·老舍
  第三折·谷子敬
  第四折·高文秀
  林外野言卷下·郭翼
  秋天·戴望舒
  卷三十七·唐圭璋
  卷三十二·唐圭璋
  岁时杂咏巻二十七·蒲积中
  御选元诗卷三十二·康熙
  卷四十三 【仙神鬼怪】·陈衍
  王雱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观集卷九·魏野

    宋 魏野 撰和詶张井见赠溪上闲居四十春春溪兰佩蕙为绅自知吟咏非经济谁道机谋学渭滨三尺焦桐胜面友数家老叟是比隣少年多谢擕诗什来访疎慵潦倒人啄木鸟二首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千林螙如尽一腹馁何妨形小过槐陌声髙

  • 卷四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四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独乐园稿【二】喜雨二首呈景仁侍郎兼献大尹宣徽累日増烦暑通宵结薄隂苍茫变风色散漫作春霖野店垂柳重僧房緑篠深疎慵尤得趣闭户拥重衾漠漠春隂合爞爞旱

  • 卷二 後唐二十條·陶岳

      太祖號獨眼龍  太祖武皇,本朱耶赤心之後,沙陀部人也。其先生於雕窠中,酋長以其異生,諸族傳養之,遂以「諸爺」為氏,言非一父所養也。其後言訛,以「諸」為「朱」,以「爺」為「耶」。至太祖生,眇一目,長而驍勇,善騎射,所向無敵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九月壬子朔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沉晦提举江州太平观以殿中侍御史常同论其凶暴狂僭贪忍轻率也晦到官才踰月而罢 初张浚为宣抚处置使行移于六部用劄子而六部则用申状至是吏部请宣抚使非见任执政官者

  • 一四五五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及碑匾情形折·佚名

    一四五五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及碑匾情形折乾隆五十七年九月十九日陕甘总督臣勒保跪奏,为遵例并折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二条持论偏谬之处,各省有无照本抽改,又地方文武

  • 马枢传·姚思廉

    马枢字要理,扶风..人。其祖父马灵庆,为齐竟陵王录事参军。马枢几岁时父母俱丧,其姑收养了他。六岁时,他能背诵《孝经》、《论语》、《老子》。长大后,他博览经文史籍,尤其善解佛经及《周易》、《老子》义。梁邵陵王萧纶任南

  • 卷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七职官略【四】太常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或  钦派大臣兼管掌祭祀礼乐之事初隶礼部後归本寺掌行】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职任与卿同】寺丞【满洲一人汉人二人】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博士

  • 卷一百三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四 朱批焦祈年奏摺 雍正八年十月初九日广东观风整俗使【臣】焦祈年谨 奏为感荷 圣恩敬陈下悃仰恳 睿鉴事窃【臣】一介庸愚蒙 皇上天

  • 卷第四十·佚名

    皇女五封拜五衍福公主特改封衍福帝姬制门下。朕光膺景命。寅奉丕图。稽神考之燕谋。酌成周之盛典。眷言懿女。肇易华称。其孚号于大廷。以猷告于多士。衍福公主、分辉宝婺。毓秀璇源。迪德有常。虽未即公宫之教。率礼

  • 施联元·周诒春

    施联元 字捷三。年四十岁。生于上海。父肇英。任无锡振新纱厂经理。家中住址。上海开封路一号。已婚。子一女四。初任江西分宜县知县。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伊沙加学校。光緖三十三年。入菲拉德非亚纺织学校。

  • 孟子通卷九·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九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万章章句上凡九章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号平声】舜往于田耕厯山时也仁覆【敷又反】闵下谓之旻天号泣于旻天呼天而泣也事见

  • 五十五观章第七·佚名

    行道者当为五十五因缘自观身。是身为譬如沫不能捉。是身为譬如大海不厌不足五乐。是身为譬如大河日愿至死海。是身为譬如大便慧人不欲故。是身为譬如沙城疾坏散去。是身为譬如会坏城多怨家。是身为譬如化城不自有亦不

  • 明高僧传叙·如惺

      释迦世尊自周昭王甲寅降生西竺成道涅槃。垂千余载而至汉明帝。摩腾竺法兰始入中国。帝为首创白马寺以居之。自是佛法兴而僧徒渐盛。于是则有吴之康僧会晋之释道安宝志僧倜支遁无谶。神僧名释灵轨芳踪遍于天下。微

  • 复净行居士书·太虚

    两展来书,具窥信心淳厚,道性贞纯!然云为众生忏悔发愿时,心念不能专力,盖忏悔发愿,原须于念佛前与念佛后行之。念佛时专心念佛,全心念佛,全佛是心,圆满清净中不容他,而忏悔发愿之力自然融贯在中。又云不能为众生发愿及回向一切智

  • 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佚名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及菩萨摩诃萨众俱。尔时波斯匿王在大众中。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礼佛双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相师占我。却

  • 慈明四家录(并序)·楚圆

    慈明圆禅师(嗣昭禅师)  杨岐会禅师(嗣圆禅师)  白云端禅师(嗣会禅师)  五祖演禅师(嗣端禅师)左朝奉郎新通判泰州军州主管学事章倧撰临济宗风。特盛於天下。盖其儿孙。皆鹰扬虎视。唯慈明负卓绝逸群之韵。气吞佛

  • 次柳氏旧闻·李德裕

    或称《柳氏旧闻》、《明皇十七事》。笔记。唐李德裕(787—849)撰。一卷。德裕有《李文饶文集》已著录。该书系作者笔录传闻而成。首传自史臣柳芳,曾亲与内侍高力士谈及玄宗及其太子(肃宗)时宫廷旧闻十七事,或撰成书而佚

  • 上清太玄九阳图·侯善渊

    上清太玄九阳图,原题「姑射山神居洞太玄子撰」。太玄子即金朝道士侯善渊。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书中载内丹修炼图诀,共十九图。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内通阴魄,外炼阳魂」之图,图内各有人像,指示升降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