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七言律

  心之声为言,言之中理者为文,文之有节者为诗。故《三百篇》以来,篇无定章,章无定句,句无定字,虽小夫室女之讴吟,亦与圣贤歌咏并传,凡以各言其志而已。屈、宋变而为骚,班变而为赋。盖有才者以《三百篇》旧格不足以尽其才,故溢而为此,其实皆诗也。自《古诗十九首》以五言传,《柏梁》以七言传,於是才士专以五七言为诗。然汉、魏以来,尚多散行,不尚对偶。自谢灵运辈始以对属为工,已为律诗开端;沈约辈又分别四声,创为蜂腰、鹤膝诸说,而律体始备。至唐初沈、宋诸人,益讲求声病,於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如圆之有规,方之有矩,虽圣贤复起,不能改易矣。盖事之出於人为者,大概日趋於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故虽出於人为,其实即天运也。就有唐而论:其始也,尚多习用古诗,不乐束缚於规行矩步中,即用律亦多五言,而七言犹少,七言亦多绝句,而律诗犹少。故《李太白集》七律仅三首,《孟浩然集》七律仅二首,尚不专以此见长也。自高、岑、王、杜等《早朝》诸作,敲金戛玉,研练精切。杜寄高、岑诗,所谓"遥知对属忙",可见是时求工律体也。格式既定,更如一朝令甲,莫不就其范围。然犹多写景,而未及於指事言情,引用典故。少陵以穷愁寂寞之身,藉诗遣日,於是七律益尽其变,不惟写景,兼复言情,不惟言情,兼复使典,七律之蹊径,至是益大开。其後刘长卿、李义山、温飞卿诸人,愈工雕琢,尽其才於五十六字中,而七律遂为高下通行之具,如日用饮食之不可离矣。西昆体行,益务数典,然未免伤於僻涩。东坡出,又参以议论,纵横变化,不可捉摸,此又开南宋人法门,然声调风格,则去唐日远也。

  ○各体诗(已见《陔馀丛考》,今又增数格。)

  宋人诗,与人赠答,多有切其人之姓,驱使典故,为本地风光者。如东坡与徐君猷、孟亨之同饮,则以徐、孟二家故事,裁对成联;《送郑户曹》,则以郑太、郑虔故事,裁对成联;又戏张子野娶妾,专用张家事点缀萦拂,最有生趣。

  自是,秦少游赠坡诗:"节旄零落毡餐雪苏武,辨舌纵横印佩金苏秦。"山谷赠坡诗:"人间化鹤三千岁苏,海上看羊十九年苏武。"皆以切合为能事;然以苏武比坡黄州之谪,尚可映带,苏秦、苏,何为者耶?山谷又有《题郭明甫西斋》云:"东京望重两并州,郭、郭丹,遂有汾阳整缀旒郭子仪。翁伯入关倾意气郭解,林宗异代想风流郭泰。"此不过述其家世,於其人何与耶?

  金李俊民有王筹堂寿诗,俱用王家典故二首:"此生但觉醉乡宽王绩,谁谓螭犹北海蟠猛。处处相迎皆倒屣粲,人人共喜欲弹冠阳。州应何日悬刀梦,山试今朝挂笏看子猷。仙驭未来缑氏鹤,月明吹彻玉笙寒王乔。""乌衣历历是名家,人物於今比晋多。俗论不侵挥尘话衍,壮怀多副缺壶歌郭。虽无金埒调马济,赖有《黄庭》可换鹅羲之。见说长江欲飞渡,那须冰合望滹沱霸。"《诗苑类格》有"建除体"一种,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冠於句首,此本鲍照所创。又有"药名诗",王融所创,专用药名嵌於句中,而不必句首。山谷每好仿之,其《赠晁无咎》,用"建除体",《荆州即事》八首,用"药名体"。又有《八音歌》赠晁尧民、郑彦能、徐天隐各一首,金石等字,亦冠於句首。更有《二十八宿歌赠无咎》,以二十八字嵌於句内,则山谷创体也。最後《宿逍遥观》诗,专用字之偏傍一样者,缀合成句:"逍遥近道边皆走字,憩息慰惫懑皆心字。草莱荒蒙茏皆草字,室屋壅尘坌皆土字。僮仆侍Τ侧皆人字,泾渭清浊混皆水字。"此亦山谷创体。盖文人无所用心,游戏笔墨,东坡口吃诗亦同此伎,所谓"为之犹贤乎已",固不必议其纤巧,近於儿戏也。

  魏泰《临汉诗话》:"杨察谪守信州,饯之者十二人,察於筵上作诗以谢,皆用十二故事。其诗曰:'十二天之数,今宵座客盈。位如星占野,人若月分卿。

  极醉巫山侧,联吟ㄍ清。他年为舜牧,协力济苍生。'"

  梅圣俞诗有全平全仄者,如"月出断岸口"是也。赵秉文亦仿之:"末伏暑尚在,雨点落未落。梦觉起视夜,缺月挂屋角。""残星横斜河,晨鸡号天风。

  幽人窗中眠,纱厨明秋空。"麻知几有叠语诗:"蠢蠢何等民,矫矫亢亢内守贞。昂昂藏藏独异俗,落落莫莫不厌贫。归欤归欤且饣胡口,凤兮凤兮德衰久。

  乐云乐云无弦琴,命乎命乎一杯酒。匪匪鲔故为藏,避言避世必也狂。至大至刚秣吾马,爰清爰净修我堂。用之舍之时所系,晋如摧如宁复计!暖然凄然任春秋,优哉游哉聊卒岁。"

  ○诗以古人姓名藏句中

  《叶石林诗话》:"王荆公有诗云:'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以古人姓名藏句中,实属创见。"按权德舆诗云:"藩宣秉戎寄,衡石崇位势。年纪信不留,驰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宦尊,每陈农亩利。家林类岩,负郭躬佥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

  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丽。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

  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则唐人已有此体矣。

  ○双声体

  东坡有口吃诗"故居剑阁隔锦官"一首,又"郊居江干坚关扃"一首,使口吃者读之,必喷饭也。然此本双声体,史绳祖《学斋占哔》载唐人姚合《洞庭蒲萄架诗》云:"葡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寮。阴烟压幽屋,密梦冥苗。清秋青且翠,冬到冻都凋。"是唐人已有此体,非坡创也。

  ○药名体

  《温公诗话》:"陈亚尝以药名入诗:'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赠乞雨自曝僧》云:'不雨若令过半夏,定应晒作葫芦巴。'又咏《上元夜游人》云:'但看几家牛领上,十家皮没五家皮。'"

  ○诗病

  诗有一首中用重韵者。任彦《哭范仆射》一诗三押"情"字,沈卿"天长地阔"一诗三押"何"字,王维"暮空碛"一首两押"马"字。"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青"、"白"二字,一首中重出。《九成宫避暑》三四"衣上"、"镜中",五六"林下"、"岩间",句法亦重出。岑嘉州"随马","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一首中句法亦重。王世懋《艺圃撷馀》张谓《别韦郎中》诗,八句中五地名。卢象《杂诗》,八句中四地名。王昌龄《送朱越》一绝,四句中四地名。孟浩然《宴荣山人池亭》律诗,七句中用八人姓名。田艺衡《香宇诗谈》谢惠连诗"屯蔽层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积素惑原畴",六句句法相似。

  张正见诗"含香老颜驷,执戟异扬雄。惆怅崔亭伯,幽忧冯敬通。王嫱没胡塞,班女弃深宫",六句中引用六古人。王世懋、都穆、田艺衡皆以为今人诗若此,必厌其重复,在古人正不若是拘也。然究是诗中之病。若李太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见堆垛之迹。此则浩气喷薄,如神龙行空,不可捉摸,非後人所能模仿也。(lz)

  骆宾王"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芳杜湘君曲,幽兰楚客词。"二联中用四典,亦不见其重叠,此又剪裁之妙。

  古人句法,有不宜袭用者。白香山"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起北山",盖脱胎於"东家流水入西邻"之句,然已逊其酝藉。梅圣俞又仿之为"南岭禽过北岭叫,高田水入低田流",则磨牛之踏陈迹矣,乃欧阳公诵之不去口。黄山谷又仿之为"野水自流田水满,晴鸠唤雨鸠归",周少隐《竹坡诗话》亦谓其"语意高妙",而不知愈落窠臼也。邵长蘅《西湖诗》"南高过北高宿,里湖水出外湖流",亦同此病。

  ○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

  宋南渡後,北宋人著述,有流播在金源者,苏东坡、黄山谷最盛。南宋人诗文,则罕有传至中原者,疆域所限,固不能即时流通。今就金源诸名人集考之:密国公完颜有"只因苦爱东坡老,人道前身赵德麟"之句;张仲经有《移居学东坡》八首;文伯起《小雪堂诗话》载坡词数十首;孙安常并有东坡词注;高士谈有《次韵东坡定州立春》诗,又集坡诗赠程大本;赵秉文有《跋东坡石钟山记墨迹》,又和东坡《谪居三诗》;张子羽有《次韵东坡跋周欠神美人》诗;王若虚因人言文首东坡,诗首山谷,乃作四诗正之;刘从益有《和东坡守岁》诗;李屏山有《题东坡赤壁风月笛图》,又谓东坡为"文字禅",山谷为"祖师禅";乔有"独诵隔林机杼句",则并及东坡之方外友参寥矣;赵秉文《除夜》诗云"小坡著号是前身",则更及於坡之子叔党矣;李《得第》诗云:"姓名偶脱孙外,文字幸为坡老知。谁念三生李方叔,欲将残喘寄炉锤。"则并及坡之门下士李チ矣。而尤服膺坡、谷者,莫如元遗山。如《琴辨》一首,引谷诗云:"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又引坡诗云:"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应合爱陶潜。"《毛氏千秋录序》又引坡文云:"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遗山又特选苏诗为《东坡雅》,序而传之。并乐府亦倾倒备至,谓"东坡圣处,非有意於文字之工,乃不得不然之为工也。"见《新轩乐府引》甚至苏、黄字迹,亦所矜赏,谓"二公翰墨,片言只字,皆未名之宝,百不为多,一不为少"。见《跋苏黄帖》是遗山之於苏、黄,可谓染神刻骨矣。至南宋理学诗文诸名流,则流播於金源者甚少。赵秉文诗有"忠言唐介初还阙,道学东莱不假年",是北人已有知吕东莱也。元遗山作《张良佐墓铭》,谓良佐得新安朱氏《小学》,以为治心之要;又李屏山尝取道学书就伊川、横渠、晦诸人所得而商略之,是北人已有知朱子也。《归潜志》又谓屏山最爱杨万里诗,曰:"活泼刺底,人难及也。"是北人并知有杨诚斋矣。独陆放翁与朱子、诚斋同时,而金源诸名人集中,无有言及者。蔡元定、李仁甫、王伯厚诸人,亦不见北人集中也。

  ○古今诗互有优劣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本李嘉诗,王摩诘添"漠漠"、"阴阴"四字,论者谓倍觉生动。今甲子岁,梅雨连旬,低田俱成巨浸,余亦用此二句云:"但见水田飞白鹭,不闻夏木啭黄鹂。"虽踵故事、拾唾馀,而形容雨多水大光景,似宛然在目。王荆公诗"名誉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壶头","谷口"、"壶头",自以来属对工巧。昨岁毕秋帆总督湖、广,值流贼ㄈ扰,发兵剿捕,未奏凯而殁,余挽诗云:"羊祜惠犹留岘首,马援功未竟壶头。"不特"岘首"、"壶头"成联,而"羊祜"、"马援"姓名,亦属佳对;且切合时事,开阖俯仰,情馀於文,以视先得句而後安题者,亦似过之。李空同《咏十六夜月》云:"清亏桂阙一分影,寒落江门数尺潮。"当时京师士大夫,莫不传诵,然江潮十六七八最盛,何得反云"落"?且诗虽刻划,终觉黏皮带骨,无浑脱之致。余少时客中《八月十六夜对月》诗云:"佳节又看今岁过,清光还似昨宵多。"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六·彭定求
  柴望·唐圭璋
  沈唐·唐圭璋
  上卷·王松
  田间诗学卷三·钱澄之
  第十五出 进香·周履靖
  赵天锡·隋树森
  提要·徐釚
  卷二十八·陈起
  卷四十七·郭元釪
  卷四百八十四·陈廷敬
  卷六百十七·佚名
  一块晦色的路碑·徐志摩
  十一集 四卷·钱德苍
  第二十四出 园内花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六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八古今体七十一首【辛亥八】出丽正门观稼碧天高朗金阳曝几暇乘凉策马予体贴衆情都跃跃揽观多稼信与与未臻塲纳敢有喜前切农愁幸弗虚益壮老当常已励木兰秋猕自

  • 卷三十二·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三十二姑汾漫士王琢【六首】琢字器之平阳人与毛牧达同时相友善天性孝友为乡里所称酷嗜读书往往手自钞写家素贫乏而能以刚介自持未尝有所丐贷时命不偶年四十五以病卒士论惜之有姑汾

  • 卷三·赵执信

    钦定四库全书因园集卷三左赞善赵执信撰还山集园林即目丛竹才苏三两竿杏花如雪压春寒雄蜂雌蝶披猖甚却放王猷冷处看清明乡曲相将作寒食弟兄无恙共清明雨余花柳逢人好春半溪山信意行上国尘埃聊复涤中宵魂梦不须惊持杯酹

  • 无弦琴谱·仇远

    宋&middot;仇远&middot;摸鱼儿二首爱青山、去红尘远,清清谁似巢许。白云窗冷灯花小,夜静对床听雨。愁不语。念锦屋瑶筝,却伴闲云住。莲心尚苦。谩自折兰苕,答书蕉叶,都是断肠句。○鸥沙外,还笑失群鸳鹭。凄凉烟水深处。碧笺

  • 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脱脱

        王钦若 丁谓 夏竦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父仲华,侍祖郁官鄂州。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钦若早孤,郁爱之。太宗伐太原时,钦若才十八,作《平晋赋论》献行在。郁

  •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四·徐乾学

    宋纪八十四【起屠维恊洽七月尽重光作噩十二月凡二年有六月】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二年秋七月甲戍宣徽南院使判应天府张方平以太子少师致仕 己卯命中书钩考四方诏狱先是命太常寺置局

  • 卷之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皇王大纪卷十八·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成王八年周公分正东郊理殷顽民周书叙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勑殷命终于帝肆尔多士

  • 通志卷六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文略第五道家【老子 荘子 诸子 隂符经 黄庭经参同契 目録  记 论 书 经科仪 符箓 吐纳 胎息 内视 道引辟谷 内丹 外丹 金石药 服饵 房中修养】道家一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三·阿桂

    二月己夘阿桂丰升额色布腾巴尔珠尔海兰察额森特奏言申尔纳西南有堪布卓寨若得其处则甲尔纳附近寨落截在官兵之后无难一律扫除因议派健鋭火器两营满兵分为两翼进合围并令正路攻碉之兵携梯前往为奋迅登碉之用十六日子

  • 卷十三·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三 唐 司马贞 撰 赵系家第十三 季胜生孟增是为宅臯狼【按如此说是名孟增号宅臯狼而徐广云或曰臯狼地名在河西按地理志臯狼是西河郡之县名盖孟增幸於成王成王居之於臯狼故云臯狼】取骥之

  • 卷十八·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八宋 彭百川 撰宣仁垂殿圣政元丰八年二月癸巳上疾甚迁御福寜殿东阁之西间三省枢密院入问圣体见上於榻前王珪言去冬尝奉圣旨皇子延安郡王来春出阁愿早建东宫凡三奏上顾微肯首而已又乞皇

  • 74.绿林赤眉起义·林汉达

    王莽的残酷压榨,加上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纷纷起义。东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兵。公元17年,南方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人多野荸荠少,引起了争夺。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有两个

  • 論衡校釋卷第十·黄晖

      非韓篇   淮南氾論訓高注:「『非』猶『譏』也。」按:字本作「誹」,說文:「譏,誹也。」   韓子之術,明法尚功。賢無益於國不加賞;不肖無害於治不施罰。責功重賞,任刑用誅。禮記曲禮上鄭注:「誅,罰也。」韓非子主道篇曰:「

  • 卷第三十六·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六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统收所计不出四见等者亦即唯识意彼论云然诸外道品类虽多所执有法不过四种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一如数论等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勿一切法即有性故皆如有性体无差别又

  • 法华文句记·湛然

    凡十卷。唐代湛然述。又称法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文句记、法华文句疏、妙法莲华文句疏记、妙法莲华经文句疏、天台法华疏记、妙乐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为天台大师智顗所作法华三大部中‘法华文句’

  • 四明十义书·知礼

    凡二卷。宋代四明知礼撰。又称十义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天台大师智顗所撰述之金光明玄义,在唐末五代之动乱后,流传有广略二本。或谓广本中之十种观心部分乃后世所增添者,例如慈光悟恩着金光明玄义发挥记一书即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