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録鬼簿后序

文以纪传,曲以吊古,使往者复生,来者力学。《鬼簿》之作,非无用之事也。大梁锺君,名嗣成,字继先,号丑斋,善之邓祭酒、克明曹尚书,皆其师也。累试于有司,命不克遇;从吏则有司不能辟,亦不屑就。故其胸中耿耿者,借此为喻,实为己而发也。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稿,故未能编焉。如《冯驩烧券》、《诈游云梦》、《钱神论》、《斩陈余》、《章台柳》、《郑庄公》、《蟠桃会》等,皆在他处按行,故近者不知,人皆易之。君之德业辉光,文行浥润,后辈之士,奚能及焉。噫!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日居月诸,可不勉焉。

至顺元年九月吉日序。

余僻居慈溪小县,每叹孤陋,侧听锺先生大名久矣,莫遂识荆。丁丑孟秋,一日邂逅于东皋精舍,匆匆东之鄮城,至中秋复回溪上,示余以亲编《録鬼簿》,皆本朝显宦名公词章行于世者,恐后湮没姓名,故编排类集,记其出处才能于其前,度以音律乐章于其后,千万载之下,知其为何如人,直欲俾其为不死之鬼。继先之用心,诚可嘉尚。于其行,遂歌〔湘妃曲〕以别:

高山流水少人知,几拟黄金铸子期。继先既解其中意,恨相逢何太迟。示佳篇古怪新奇。想达士、无他事,録名公、半是鬼,叹人生不死何归。

慈溪邵元长顿首。

简本録鬼簿

钟嗣成

钟嗣成(约一二七九~约一三六○),字继先,号丑斋。自署“古汴”(今河南开封市)人。一说杭州人。尚未成年之时,他便生活在杭州。说自己与赵君卿,“总角时……同发蒙,同师邓善之、曹克明、刘声之三先生,又于省府同笔砚”(《录鬼簿》);朱凯也说他是“善之邓祭酒、克明曹尚书之高弟”(《录鬼簿?后序》)。其交游活动,也是以杭州为中心。知名曲家施君美,钱唐人;曾瑞卿,大兴人,家于钱塘;而钟嗣成和他的朋友们,便常“至其家”,“获闻言论”(《录鬼簿》)。而且,钟嗣成说睢景臣,“大德七年(一三○三),公自维扬来杭,余与之识”;“居杭州”的周文质,尤其友情挚笃,钟嗣成说,“余与之交二十年,未尝跬步离也”(《录鬼簿》)。钟嗣成一生坎坷,“累试于有司,命不克遇,从吏则有司不能辟,亦不屑就,故其胸中耿耿者”。孙楷第考其“曾为江浙行省掾史”。其一生最大成就,是撰写了《录鬼簿》一书。该书记载了金元曲家一百五十二人,几使两代知名曲家,囊括殆尽。着录杂剧名目,已达四百五十二种,占了现存五百可考元人杂剧剧目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作杂剧七种:《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郑庄公》、《斩陈馀》、《诈游云梦》、《冯驩烧券》等,均佚传,仅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其中,有十九支小令为吊宫大用等十九位曲家而作,成为后人研究元曲的最重要的资料。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腾空宝气”。

钟嗣成[元](约公元一三二年前后在世)字继先,号丑斋,汴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英宗至治初前后在世。为邓文原、曹克明高弟。累试有司,以貌丑见黜。从吏则有司不能辟,亦不屑就。因此专力剧曲,以布衣终其身。嗣成既不得志,因作录鬼簿二卷以寄意。自序云:“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此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其言令黠可喜。上卷记前辈才士,有杂剧者略记姓字爵里及剧目,下卷则记并世才士,各作一小传,记其剧目,又作凌波曲吊之。太和正音谱评他的曲:“如腾空宝气。”着有丑斋乐府,其自序一套,幽默诙谐,大吐胸中闷气。所作杂剧七种:为诈游云梦、钱神论、斩陈馀、章台柳、郑庄公、蟠桃会等,(朱凯录鬼簿后序)今皆不传。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九·彭定求
  沈钦·唐圭璋
  吴申·唐圭璋
  元诗选二集丙集目录·顾嗣立
  初寮词·王安中
  子虚赋译文及注释·司马相如
  卷139 ·佚名
  卷一·钱子正
  卷八百四十·佚名
  卷七百二十一·佚名
  御选明诗卷十一·康熙
  御选宋诗卷五十七·康熙
  卷八·蔡正孙
  ●凡例·沈泰
  严武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奉和岳州山城·张说

    张垍(一作张均诗,奉和,应该是和其父张说《岳州山城》)郡馆临清赏,开扃坐白云。 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风传琴上意,遥向日华纷。

  • 大明太宗文皇帝宝训卷之四·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谕群臣○洪武三十五年六月甲戌上谕群臣曰我皇

  • 第二十七回 内府浮华·德龄

    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丰姿绰约,明媚鲜丽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着的,就是在伊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而伊老人家对于伊自己的容颜和修饰,也是非常的注意。每天单就

  • 卷二百四·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九月戊申朔 上谕行在兵部臣曰近辽东缘边官军多出境市马以扰夷人其禁戢之今后非奉朝廷文书而私出境者处以重刑其守臣不严管束者论罪如律若安乐自在等州女直野人鞑靼欲出境交易不在此例 哈烈沙哈鲁撒马儿罕

  • 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秋七月。癸亥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辛卯皆如之。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等奏、清厘呼兰等处浮多熟地。派员清丈其私垦荒边。并

  •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吕思勉

    清朝的猾夏,是远较辽、金、元为甚的。这是因为女真民族,在渤海和金朝时,业已经过两度的开化,所以清朝初兴时,较诸辽、金、元,其程度已觉稍高了。当太宗时,已能任用汉人,且能译读《金世宗本纪》,戒谕臣下,勿得沾染华风。入关之

  • 一三四○ 浙江巡抚琅玕奏呈查缴禁书清单·佚名

    一三四○ 浙江巡抚琅玕奏呈查缴禁书清单乾隆五十四年十月浙江巡抚臣觉罗琅玕跪奏,谨将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奏缴应禁各书名目缮具清单,恭呈御览。计开《明政统宗》五本。明涂山等编辑。《明通纪》十六本。明陈建撰。《明法

  • 卷一百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一 唐 张守节 撰 袁盎鼂错列传第四十一  史记一百一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羣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绦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

  •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司马迁

    留侯【索隐】:韦昭云“留,今属彭城”。按:良求封留,以始见高祖於留故也。【正义】:括地志云:“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张良者,【索隐】:汉书云字子房。按:王符、皇甫谧并以良为韩之公族,姬姓也。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九·佚名

    入祠職官遼海衛經歷張奇策,籍貫未詳;天啟元年,大兵破開原,奇策死之(見盛京通志)。遼東左衛經歷朱櫻,平魯人;天啟元年,大兵破遼陽,死節(見山西通志)。山海關千戶嚴大寬,永平人;崇禎元年,大兵南下,從總兵趙率教援遵化,戰死(見畿輔通志)。良

  •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晏婴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林语堂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语译善于做将帅的人,不会显出凶猛的样子;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敌的人,不用和敌人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反处于众人之

  • 卷四十二·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二玉藻第十三之二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冠古乱反布冠如字下并同敝音弊本亦作弊】正义郑氏康成曰缁布冠本太古耳非时王之法服也 孔

  • 第八 摩篇 3·王诩

    【原文】其摩者①,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②。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

  • 贤愚经卷第五·佚名

      (二四)沙弥守戒自杀品第二十三(丹本此品在第七卷为三十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安陀国。尔时世尊。殷勤赞叹持戒之人。护持禁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何以故。戒为入道之初基。尽漏之妙趣。涅槃安乐之平途。若持

  • 卷第一之下·大慧宗杲

    正法眼藏卷第一之下 径山大慧禅师 宗杲 集并着语 绣水春门居士 徐弘泽 校阅 晦堂和尚示众云。敲空作响谁是知音。击木无声徒劳侧耳。不是目前法。莫生种种心。起灭不相知。个中无背面。象王行处狐兔绝踪。水月现

  • 雪地上的女尸·阿加莎·克里斯蒂

    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专为圣诞节准备的大餐。前菜:《梦境》和《弱者的愤怒》。神秘富翁近日来反复梦见自杀,他向多方求助但最终仍未逃出死亡的魔掌;一桩看似已了结的命案,死者的妻子却一口咬定真凶另有其人。主菜:《雪地上

  • 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