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谭用之诗鉴赏

生平简介

谭用之,字藏用,存诗一卷。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

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

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

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

长笛一声归岛门。

谭用之诗鉴赏

谭用之很有才气 ,抱负不凡。然而,仕途不顺, 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湘上阴云锁梦魂”,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寥寥数字,勾画出壮阔的画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 。“锁梦魂”,巧点一个“宿”字,也透露出诗人 因行游受阻而不无怅然之感。但心郁闷而志不颓,面对滔滔湘水,更加壮怀激烈,所以第二句即抒写其雄心壮志。作者选用刘琨舞剑的典故入诗,表现了他报国济世的远大抱负。就文势看,这一句格调高亢,一扫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 ,犹如在舒缓低沉的旋律中, 突然奏出了高亢激越的音符,令人感奋。

二联两句正面写湘江秋雨,缴足题面。芙蓉,这里指木芙蓉 。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 黄、淡红数色。颇为淡雅素美。薜荔是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多生田野间。湘江两岸,到处生长着木芙蓉,铺天盖地,高大挺拔,那丛丛簇簇的繁花,在秋雨迷蒙中经秋风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飘舞;辽阔的原野上 ,到处丛生着薜荔,那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 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诗人为这美景所陶醉,喜悦、赞赏之情油然而生。“芙蓉国”、“薜荔村”,以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兼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之词加以渲染,更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和境界的壮阔。于尺幅之中写尽千里之景,为湖南的壮丽山河,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 。后人称湖南为芙蓉国, 其源盖出于此。

诗的第三联着重抒情 。“悲橘柚”,是说橘柚引 起了诗人的感慨 。原来橘柚是南方特产,其味甘美, 相传“逾淮北而为枳”,枳则味酸。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羡慕其适得其所,而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枳相象,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

王孙本指隐者 ,汉淮南小山作《楚辞·招隐士》,希 望潜居山中的贤士归来 ,有云:“王孙游兮不归,春 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后也借指游子。这里是诗人以王孙自比。诗人游宦他乡,羁旅湘江,虽抱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 ,无人赏识,所以说,“旅 游谁肯重王孙 ”。这两句从乡思难解说到仕途不遇, 一从橘柚见意,一能巧用典故,一为直书,一为反诘,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在壮烈情怀中寄托着愤慨与忧伤 。联系上联来看 ,写景抒情虽各有侧重,但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相互融合的。上联写万里江天,极其浩大,此处写孤舟漂泊,又见出诗人处境的狭窄。一阔一狭,互为映衬。境界的阔大壮美,既激发起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自然地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情和景就是这样有机地联系、交融起来了。

末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所遇到的情况却是“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渔人看见他竟不与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恨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以此终篇,激愤不已。笛声, 风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诗人的叹息声..组成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三十八·彭定求
  卷五百一十六·彭定求
  徐君宝妻·唐圭璋
  卷之一二·魏庆之
  ·卷七〔议论碑铭〕·陆机
  文选顔鲍谢诗评卷二·方回
  卷二十四·徐世昌
  金陵百咏·曾极
  卷一百四十九·冯惟讷
  卷三十七·陈思
  卷四百四十三·陈廷敬
  卷六百五十七·佚名
  卷五十三·佚名
  ●红线女·沈泰
  李益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决断·徐志摩

    我的爱: 再不可迟疑; 误不得 这惟一的时机, 天平秤—— 在你自己心里, 哪头重—— 砝码都不用比! 你我的—— 哪还用着我提? 下了种, 就得完功到底。 生,爱,死—— 三连环的迷谜; 拉动一个, 两个就跟着挤。 老实说, 我不

  • 卷十一·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十一明 李蔉 编晁冲之二十一首古乐府大星何厯厯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巍横紫防十二羽林森北极今夕何夕月欲沉虎抱空闗龙厌直峥嵘北斗着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严陵醉卧光武傍浮楂正值天孙织王良挟策飞

  • 卷三十八·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三十八明 高棅 编五言絶句一正始宗皇帝潼闗口河曲囘千里闗门限二京所嗟非恃德设险到天平贺知章题袁氏别业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杨重正朝上左丞相张燕公嵗去愁终在春

  • 同文馆唱和诗巻三·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晁补之风云日夕改秋气袭堂闱映叶无蜩响依丛有蝶归官壶催赐酎邻杵急成衣留滞真何补莼鲈兴又违气入中秋劲更传五夜长青灯蛾舞急白日鴈啼凉羇旅生应惯淹留久却忘吟诗酬邓子毕昴出东方前世诸生选平居数路

  • 卷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九霞类五言古早望海边霞      【唐】李 白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岀红光散分辉照雪崖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晓发飞鸟驿晨霞满天少刻大雨呉谚云朝霞不出门

  • 卷九十三·毕沅

      ◎宋纪九十三 ∷起著雍阉茂正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重和元年辽天庆八年,金天辅二年   春,正月,甲申朔,御大庆殿,受定命宝,百僚称贺。   金杨朴言自古英

  •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秋七月甲辰朔享太庙○日有食之○丙午诏罢各布政司宝泉局以铸钱扰民故也在京则仍旧鼓铸○戊申选秀才张宗浚等俾随詹事府左右春坊官分班入直文华殿侍讲毕进说民间利害田里稼穑等事间陈古今孝悌忠信

  • 卷之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纪昀

    列传元 【四十八】○元四十八王都中王克敬任苏克陈思谦崔敬 吕思诚汪泽民王都中王克敬任苏克陈思谦崔敬吕思诚汪泽民△王都中王都中字符俞福宁州人父积翁仕宋为宝章阁学士福建制置使宋主纳土乃以全闽图籍来降除参知

  • 劫余小记·臧谷

    臧穀咸丰三年岁次癸丑,粤贼由武汉东下陷金陵。时余年始冠,两应童子试不售,拟弃而从戎,先君弗之许焉。犹记有正白旗汉军书羲者居城南,好谈兵事。二月二十日遭于路,下马执手,谓贼昨至真州,将合大股来犯,闻眷属已东徙,书生文弱,恋恋

  • 赵彦深传·李延寿

    赵隐,字彦深,自称是南阳宛城人,汉朝太傅赵喜的后代。他的高祖父赵难任齐州清河太守,有突出的政绩,便在清河定居下来。清河后来改为平原,所以他又是平原人。赵隐为了避讳北齐皇室的隐字,将自己的字彦深改为名字。父亲赵奉伯,在

  • 魏纪八 邵陵厉公下嘉平五年(癸酉、253)·司马光

    魏纪八 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1]春,正月,朔,蜀大将军费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循在坐;欢饮沈醉,循起刺,杀之。资性泛爱,不疑于人。越太守张嶷,尝以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于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待信新

  • 卷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七十五歌颂十五【词臣七】万夀诗【七言律三十首有序】左 春 坊 左 中 允【臣】陈世倌钦惟我皇上御极以来乾行不息圣德日新恩泽徧於八垓勲业隆於万世雨阳时若海宇乂安用能感召天和绵?

  • 清神第一·佚名

    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而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恬心清,则形无累矣;虚室生白,吉祥至矣。人不照于烁金而照于莹镜者

  • 成子高寝疾(1)·戴圣

    ——生死都要对人有益【原文】成子高寝疾(2)。庆遗入请曰③:“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4)则如之何?”子高曰:“吾闻之矣:生有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5)!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

  • 卷二十一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一目録礼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监察御史【臣】刘方蔼监察御史【臣】柴潮生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爵人于朝与士共之给事中【臣】程盛修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

  •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上·佚名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宋 金总持等译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宋西天三藏明因妙善普济法师金总持等奉 诏译归命妙吉祥  所说最胜义金刚掌菩萨  降伏诸魔众身涌遍三界  秘密王自在目若青莲叶  面如莲华敷执持金刚杵 

  • 增补武林旧事·朱廷焕

    地理杂志。明朱廷焕辑。八卷。廷焕字中白,山东单县人。崇祯进士,官工部主事、大名知府。朱氏于崇祯间司理杭州,遂采《西湖志》、《鹤林玉露》、《容斋随笔》、《辍耕录》及《癸辛杂识》诸书增补《旧事》,七万余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