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野史无文卷十八(阙)

随机推荐

  • ◆周御史驰(如是翁集)·顾嗣立

    驰字景远,聊城人。有文名,尤工书法,自号如是翁。历官南台监察御史,时分治过浙省,日与朋友往复,其书吏不乐,似有举刺之意,大书壁上曰:御史某日访某人,某日某人来访御史。驰忽见,呼谓曰:我尝又访某人,汝乃失记,何也?第补书之。吏赧然而

  • 卷一·六朝·蒋一葵

    晋魏间,尚未知声律对偶。荀鸣鹤(隐)、陆士龙(云)二人会张茂先(华)坐,张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张抚掌大笑。(笑许多意思)后释道安自北来荆州,与习凿齿相见,道安

  • 卷二十八 茕斋赞十七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八茕斋赞十七首 当涂李宰君画赞 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吐奇献策,敷闻王诞。帝用休之,扬光泰清。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抃舞,式图丹青。眉秀华盖,目

  • 卷四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脱脱

        ◎儒林三   ○邵伯温 喻樗 洪兴祖 高闶 程大昌 林之奇 林光朝 杨万里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着、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

  • 目录·杨陆荣

    1 自序2 凡例3 三藩纪事本末目录4 三藩纪事本末卷一5 三藩僭号6 四镇7 两案8 马、阮之奸9 三藩纪事本末卷二10 王师平南浙11 王师平闽12 金、王收江西13 李成栋平

  • 卷之二百五·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三月。庚子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辰皆如之。内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李鸿章、据电及致总署信件。均悉。撤兵可允。永不派兵不可允。该督务当力与辩论。万不

  • 谷山笔麈卷之七  经子·于慎行

    易「本隐以之显」,由隐而显也,是以天道合之人事;春秋「推见至隐」,由显而隐也,是以人事本之天道。易理从内向外说,春秋是从外向内说。「见」字读作「现」字,与「显」字同。今世读者,以「推见」见字作「见物」见字,而谓春秋能推

  • 一四六一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一四六一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初六日安徽巡抚臣朱珪跪奏,为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遵旨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应行抽改之处,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内钦奉上谕:各

  • 靖海纪事下卷·施琅

    赉书求抚疏安抚输诚示台湾就抚疏赉缴册印疏祭鹿耳门水神文报入台湾疏舟师抵台湾疏谕台湾安民生示严禁犒师示祭台湾山川后土文班师过澎祭阵亡官兵文恭陈台湾弃留疏移动不如安静疏中元祭阵亡官兵文壤地初辟疏海疆底定疏

  • 圣经·王夫之

    一缘“德”上著一“明”字,所以朱子直指为心。但此所谓心,包含极大,托体最先,与“正心”心字固别。性是二气五行妙合凝结以生底物事,此则合得停匀,结得清爽,终留不失,使人别于物之蒙昧者也。德

  • 卷三·蔡清

    <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卷三明 蔡清 撰中庸章句序中庸序説得一个道统之传意思甚分明读者不必别分节段可也今提出序中眼目便见首之曰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下句便説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

  • 补天遗石(读书笔记)·胡兰成

    此笔记所依据的书主要是冈洁全集、汤川秀树自选集、《素粒子》(汤川与片山泰久、福留秀雄合着),及《现代物理之世界》(scientific american resource lirary─readings in thephysical science─(c)scientific american inc

  • 卷十五·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十五明 王志长 撰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注教教眂了也磬亦编于钟言之者钟有不编不编者钟师击之疏眡了职云掌播鼗击笙磬颂磬以磬为乐县之首故特举此言其实编

  • 卷第一百七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

  • 明镜公案·佚名

    明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集。一册七卷。封面题“精炼百家诸名公明镜公案,三槐堂梓行”。正文前则题:“新刻名公神断明镜公案”,“葛天民、吴沛泉汇编,三槐堂王崑源梓行”。上图下文。每卷含一至二类不等,共分人命、索骗、奸情

  • 诗与批评·闻一多

    诗与批评,闻一多文艺评论集,收文(含书信)17篇。什么是诗呢?我们谁能大胆地说出什么是诗呢?我们谁能大胆地决定什么是诗呢?不能!有多少人是曾经对于诗发表过意见,但那意见不一定是合理的,不一定是真理;那是一种个人的偏见,因为是偏

  • 宋高僧传·赞宁

    佛教史书。原名《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宋释赞宁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撰,至端拱 元年(988)书成。继《续高僧传》之后,记述自唐高宗时至宋雍熙年的僧人共五百三十二人,附传一百二十五 人(原书“序”谓正传五百三十

  • 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阿难逢焰口饿鬼怖而白佛,佛为说陀罗尼救拔焰口,施饿鬼之法自此始。佛在尼拘律园,阿难独居,念所受法,于夜三更,见焰口饿鬼,怖而问佛。佛为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胜妙力陀罗尼。即今变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