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33.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后,决心采取改革的措施。

魏孝文帝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把荒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魏孝文帝是一个政治上有作为的人,他认为要巩固魏朝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为了这个,他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

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发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

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定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

有一次,他跟大臣们一起议论朝政。他说:“你们看是移风易俗好,还是因循守旧好?”

咸阳王拓跋禧说:“当然是移风易俗好。”

孝文帝说:“那么我要宣布改革,大家可不能违背。”

接着,孝文帝就宣布几条法令: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

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范晔
  列传第三十 始兴王叔陵 新安王伯固·姚思廉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紀六十四·司马光
  第五十五回 驱蠹贼失计反遭殃 感蛇妖进言终忤旨·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评鉴阐要卷十二·乾隆
  提要·宋葛洪
  卷二十五·司马迁
  ·试院谕诸生(六条)·丁曰健
  卷二十七·彭百川
  弇山堂别集卷十七·王世贞
  卷四十九·佚名
  卷一百五·雍正
  卷二十五·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俞克成·唐圭璋

      蝶恋花   怀旧   梦断池塘惊乍晓。百舌无端,故作枝头闹。报道不禁寒料峭。未教舒展闲花草。   尽日帘垂人不到。老去情疏,底事伤春瘦。相对一樽归计早。玉山不减巫山好。

  • 第三幕·老舍

    第一 场时间 前幕后四日,黎明。地点 县城外教堂前。人物 高永义 冯铁匠 吴 七 于铁子 丁双喜 丘二头田富贵 高大嫂 众仙姑 牛大海 贺天庚 团 众夜猫子 群 众〔幕启:教堂靠近张家寨子。教堂对面有小土

  • 谢应芳·隋树森

    谢应芳(一二九六——一三九二),字子兰,号龟巢。武进(今属江苏省)人。自幼笃志好学,潜心性理,以道义名节自励。为人耿介,尚节义,工诗文。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隐居鹤溪,授徒讲学。兵乱隐居吴中,吴人争延

  • 卷第九·陈与义

    ○述怀呈十七家叔儿时学道逃悲欢,只今未免忧饥寒。浮生万事蚁旋磨,冷官十年鱼上竿。竹林步兵亦忍辱,长安闭门出无仆。门前故人拥庐儿,政坐向来甘碌碌。公不见古人有待良不多,利名溺人甚风波。垂露成帏仲长统,明月为烛张志和

  • 卷一百九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茶山集曽防字吉甫河南人防有识度入太学有声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吏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歴校书郎林灵素得幸徽宗朝士争趋之防与李纲傅崧卿皆称疾

  • 卷三百九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二十九 谢 铎 杂诗 大化何絪緼四时互更代动植各有生种种自成类美矣牛山木苦为斧斤害牛羊复践之日夕就荒秽赖此生意深保之方未艾 其二 浮云无定踪悠

  • 海陵王本纪·萧子显

    海陵恭王萧昭文字季尚,是文惠太子的第二个儿子。永明四年(486),被封为临汝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先是任辅国将军、济陰太守。永明十年,转为持节、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仍担任辅国将军。永明十一年,进号冠军将军。文惠

  • 卷十一·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十一唐 长孙无忌等 撰职制下【凢一十七条】奉使部送顾寄人诸奉使有所部送而顾人寄人者杖一百阙事者徒一年受寄顾者减一等疏义曰奉使有所部送谓差为纲典部送官物及囚徒畜产之属而使者不行乃顾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 洪武十八年三月壬戌朔,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神人,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

  • 卷八·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经稗卷八兖州府知府郑方坤 撰○春秋传受牒左氏传王子朝之乱晋命诸侯输周粟宋乐大心不可晋士伯折之乃受牒而归今世台府移文属郡曰牒盖春秋时霸主于列国已用之矣(鹤林玉露)昭公孙齐春秋之世列国之君失守社

  • 卷八十一·佚名

    释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之下【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檀波罗蜜?”佛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于其中间,若一切众生来瞋恚骂詈,若节节支解,菩萨住于忍辱,作是念:‘我应

  • 第十八卷·佚名

    畜生品第五之一复次比丘。知业果报。如实观诸地狱。知业果报。一百三十六地狱中。众生寿命长短增减如实知已。观第二道无量饿鬼。略而说之。三十六种。及观业行。亦如实知。彼以闻慧。观诸畜生种类差别。三十四亿。随

  • 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一(不共之戒)八波罗夷法佛在舍卫国。尔时舍卫国中王园精舍。有比丘尼。名周那难陀。年少端正。有鹿子居士儿。亦年少端正。是男子于周那难陀比丘尼

  •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希麟

    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集·续音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大乘瑜伽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右三经二十八卷同此卷续音。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并序)噫夫(上于其反切韵忆也考声

  • 俨山外集·陆深

    文言小说丛书。明陆深撰。三十四卷。有明嘉靖陆楫刊本。此集包括《传疑录》二卷、《河汾燕间录》二卷、 《春风堂随笔》一卷、 《知命录》一卷、《金台纪闻》二卷、 《愿丰堂漫书》一卷、 《溪山余话》一卷、《玉堂漫

  • 灾难的岁月·戴望舒

    现代新诗集。戴望舒著。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2月初版。收新诗25首。这是作者继《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之后的第4部诗集。收入的诗作写于1934年12月至1945年5月。《古意答客问》和《灯》2首写于旅居法

  • 补续高僧传·佚名

    佛教史书。明河明撰。二十六卷。书首有范景文等序四篇,书末有毛晋跋等三篇。此书由河明弟子道开整理,毛晋佐助刊行。体例依《宋高僧传》,按僧人“德业”分为十科(其中“读诵”改为“赞诵”),即:(1)译经篇(卷一),正传

  • 明行道六成就法·佚名

    简称《六成就法》。西藏噶举派珀玛迦尔波(白莲花)著。阐述噶举派所传灵热、幻观、梦观、净光、中阴、转识六种密法。多涉气功。近代由达瓦桑杜格西与美国伊文思温慈博士士译英,流传于欧美。张妙定莲菩提金刚由英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