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凡例

本朝崇尚经术周易折中奉

圣祖御纂後诗书春秋次第成编兹

特命儒臣纂修三礼

钦定折衷於是五经炳备咸正无缺惟礼记经文既多注释繁富故简帙逾旧今勒成七十有七卷图五卷共八十二卷

一说礼诸家或专尚郑孔或喜自立说而好排注疏纷纷聚讼兹各虚心体究无所专适惟说之是者从之至於义理之指归一奉程朱为圭臬云

一三礼同为圣典而戴记旨非一端必博徵羣籍以求精解确证故自竹书汲冢周秦诸子帝王世纪及史汉等皆在采录其诸儒由郑氏而下

本朝儒家专训戴经外或注他经或在别说义有当引咸采择以入案中不另标姓氏其宋元以来或剿说雷同芜蔓冗陋无足?明者皆屏汰不录

一经文如玉藻王制诸篇有先後错简宜更正者止於注内表明之诸家或未详究则以案语?之而文仍旧本无专辄改易用昭遵古之义惟月令乐记章句稍有并合分析为便於训释也

一经文字样间有不同如九龄或作九聆九铃等竝附出本文下

一中庸大学二篇自宋大儒编为四书其後俗本礼记遂有止载其目而不列其文者兹仍曲台之旧以尊全经以存古本兼辑朱注以示准绳而正义等条概置勿用

一礼经名物度数尤当精审极究辨是非而正异同故注中於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饮飨食及月令纪候之物内则有事之文皆再三考订研核必求至当而九天六天明堂大庙郑王之殊互今古之参差或驳或甄要取归於不惑其有去古既远类不可以强通者则从阙疑

一每经文下讲说诸家各以时代为次代同者则以其人之先後为次所引注疏间或先孔後郑者则因经文之先後次之

一每经文下释诂辨析互引旁连说或兼存义有总括先正义次通论余论次存疑存异次辨正次案次总论如案系辨正则列在存疑存异後若但?明经义则列在存疑存异前七十七卷统归画一

一先儒称郑氏康成称周程张朱子及称姓名若某氏某曰等体例亦归画一

一孔疏或释注或阐经旨各分大小书之与周官仪礼贾疏一例

一所引注疏或仍其全文或节其要义有删无增亦无改

一古注疏每篇目下必有解题着所以名篇之意今自郑孔外凡诸家有所论说皆采取其要使一篇大旨开卷即明

一月令一篇诸家所论得失不同今采周书时训吕不韦书淮南子及唐月令各附於下而以时宪书较当时节候以备参考

一礼记虽杂成於汉儒然微言大义往往斯在即以檀弓事或传疑明堂位辞多夸越王制与周官孟子各有抵牾亦必详求义训不附会亦不武断

一校正字体点画无讹一遵康熙字典

一古六经皆有图盖左图右史所以按验而便稽考也兹编既成复因礼器三礼诸图之旧损益为图并加图说俾穷经者了如指掌

引用姓氏

荀氏【况】

董氏【仲舒 寛夫 广川】

毛氏【苌     赵郡】

司马氏【迁 子长 龙门】

孔氏【安国 子国 曲阜】

戴氏【德  延君 谯国】

戴氏【圣 次君】

刘氏【向  子政】

刘氏【歆  子骏】

杜氏【子春    缑氏】

班氏【固  孟坚 扶风】

贾氏【逵  景伯】

仲氏【长统 公理 高平】

郑氏【兴  少贑】

郑氏【衆  仲师】

马氏【融  季长 扶风】

许氏【慎  叔重】

服氏【?  子愼】

卢氏【植  子干 涿郡】

何氏【休  邵公 任城】

郑氏【玄  康成 高密】

赵氏【岐  邠卿一字台卿】

蔡氏【邕  伯喈 陈留】

高氏【诱】

应氏【劭 仲瑗 南顿一作仲远】

刘氏【熙  成国】

李氏【廵】

田氏【琼】

王氏【肃  子邕】

孙氏【炎  叔然 乐安】

苏氏【林  孝友 陈留】

谯氏【周  允南 西充】

韦氏【昭  弘嗣 云阳】

射氏【慈  孝宗】

何氏【晏  平叔 南阳】

杜氏【预  元凯 当阳】

孙氏【毓】

郭氏【璞  景纯 闻喜】

范氏【甯  武子】

傅氏【咸  长虞 义渠】

贺氏【循  彦先 山隂】

徐氏【邈  仙民 姑幕】

刘氏【智  子房 高唐】

庾氏【蔚之    颍川】

范氏【晔  蔚宗 顺阳】

贺氏【瑒  德琏 山隂】

崔氏【灵恩   东武城】

何氏【胤  子季 潜江】

皇氏【侃     吴郡一作皇甫】

北魏

徐氏【遵明 子判 华阴】

李氏【谧  永和】

袁氏【翻】

北齐

熊氏【安生 植之 阜城】

王氏【通  仲淹 文中子】

陆氏【元朗 德明 吴县】

魏氏【徵  元成】

孔氏【颖达 仲达 衡水一作冲远】

贾氏【公彦    洺州】

顔氏【师古 ?  万年】

张氏【守节】

杜氏【佑  君卿 万年】

赵氏【匡  伯循 河东】

邱氏【光庭】

韩氏【愈 退之 昌黎】

柳氏【宗元 子厚 河东】

成氏【伯璵    中山】

聂氏【崇义    洛阳】

孙氏【奭  宗古 博平】

邢氏【昺  叔明】

欧阳氏【修 永叔 庐陵】

曾氏【巩  子固 南丰】

刘氏【敞  原父 公是】

刘氏【攽  贡父 公非】

司马氏【光 君实 涑水】

王氏【安石 介甫 临川】

何氏【洵直】

王氏【昭禹 光远 东岩】

方氏【慤  性夫 严陵】

马氏【睎孟 彦醇】

刘氏【彝 执中 长乐】

李氏【格非 文叔 济南】

陆氏【佃  农师 山阴】

刘氏【安世 器之 元城】

周子【敦颐 茂叔 濂溪】

程子【颢  伯淳 明道】

程子【颐 正叔 伊川】

张子【载 子厚 横渠】

范氏【祖禹 淳夫 华阳】

苏氏【轼  子瞻 东坡】

顾氏【临  子敦】

刘氏【恕  道原 京兆一作筠州】

黄氏【敏求    演山】

黄氏【裳  冕仲 延平】

周氏【諝  希圣 延平】

吕氏【大临 与叔 蓝田】

周氏【行已 恭叔 浮沚】

吕氏【希哲 原明 荥阳】

彭氏【汝砺 器资 鄱阳】

李氏【觏  泰伯 盱江】

晁氏【说之 以道 嵩山】

沈氏【括  存中 梦溪翁】

杨氏【时  中立 龟山】

陈氏【祥道 用之 三山】

陈氏【阳  晋之】

胡氏【安国 康侯 崇安】

范氏【成大 致能 吴郡】

叶氏【梦得 少藴 石林】

慕容氏【彦逢 叔遇 毗陵】

胡氏【铨  邦衡 庐陵】

应氏【镛  子容 金华】

高氏【闶  抑崇 息斋】

程氏【迥  可久 沙随】

程氏【大昌 泰之 休宁】

郑氏【樵  渔仲 夹漈】

洪氏【适  景伯 鄱阳】

洪氏【迈  景卢 容斋】

王氏【苹  信伯 福清】

林氏【之奇 少颖 三山】

高氏【文彪    会稽】

胡氏【寅  明仲 致堂】

胡氏【宏  仁仲 五峯】

林氏【光朝 谦之 艾轩】

张氏【栻  敬夫 南轩】

吕氏【祖谦 伯恭 东莱】

朱子【熹  元晦 紫阳】

薛氏【季宣 士龙 永嘉】

史氏【浩  直翁 四明】

陆氏【九渊 子静 象山】

陈氏【傅良 君举 止斋】

王氏【炎  晦叔 双溪】

唐氏【仲友 与正 金华】

叶氏【适  正则 水心】

项氏【安世 平甫 括苍】

黄氏【度  文叔 山阴】

郑氏【锷  刚中 三山】

李氏【舜臣 子思 隆山】

黄氏【干  直卿 勉斋】

辅氏【广  汉卿 庆源】

蔡氏【沈  仲默 九峯】

杨氏【复  信斋 秦溪】

杨氏【简  敬仲 慈湖一作慈溪】

沈氏【清臣 正卿 晦岩】

游氏【桂  元? 广安】

陈氏【騤  叔进 天台】

易氏【祓  彦祥 山斋一作彦章】

叶氏【时  秀? 竹埜】

顾氏【元常 平甫 新定】

陈氏【淳  安卿 北溪】

林氏【椅 奇卿】

沈氏【焕  晦叔 四明】

邵氏【渊  万宗 金华一作囦】

徐氏【自明 诚甫 永嘉】

戴氏【溪  少望 岷隐一作肖望】

祝氏【穆  和父】

潘氏【植  子醇 浦城】

张氏【逸  大隐】

庄氏【夏  子礼 永春】

晁氏【公武 子止 昭德】

赵氏【汝腾 茂实】

真氏【德秀 景元 西山一作希元】

魏氏【了翁 华父 鹤山】

王氏【与之 次点 东岩】

范氏【锺  仲和 金华】

严氏【粲  坦叔 华谷】

黄氏【仲炎 若晦 永嘉】

李氏【冶  敬斋】

卫氏【湜  正叔 崑山】

张氏【虙     四明】

陈氏【埴  器之 潜室】

刘氏【孟冶】

饶氏【鲁 仲元 鲁斋】

王氏【应麟 伯厚 深宁叟】

熊氏【禾  去非 勿轩】

马氏【廷鸾 翔仲 碧梧】

朱氏【申  周翰 建安】

林氏【希逸 鬳斋】

黄氏【震  东? 慈溪】

陈氏【振孙 伯玉 直斋】

家氏【铉翁 则堂 处士】

马氏【端临 贵与 鄱阳】

敖氏【继公 君善 长乐】

吴氏【澄  幼清 临川】

金氏【履祥 吉甫 仁山】

熊氏【朋来 与可】

陈氏【澔  可大 东汇】

程氏【复心    婺源】

陈氏【栎  定宇 新安】

彭氏【应龙 翼夫 集斋】

戴氏【侗】

彭氏   【亷夫】

虞氏【集  伯生 邵庵】

李氏【亷】

彭氏【丝  鲁叔 鲁斋】

刘氏【基  伯温 青田】

王氏【褘 子充 金华】

汪氏【克寛 德辅 环谷】

方氏【孝孺 希古 正学】

邵氏【宝  国贤 二泉】

邱氏【濬  仲深 琼山】

罗氏【钦顺 允昇 整庵】

吕氏【柟  仲木 泾野】

何氏【孟春 子元 郴州】

魏氏【校  子才 庄渠】

姚氏【舜牧 虞佐 承庵一作虞扬】

徐氏【师曾 伯鲁 鲁庵】

季氏【本  明德 彭山】

王氏【应电 昭明 明斋】

邓氏【元锡 汝极 潜谷】

郝氏【敬  仲舆 楚望】

吕氏【坤  叔简 新吾】

余氏【心纯 葵明 黄岗】

王氏【圻     洪州】

黄氏【乾行   玉岩】

张氏【怡】

杨氏【鼎熙    缉庵】

芮氏【城  岩尹 溧阳】

秦氏【继宗】

何氏【兆清 圣徵 吴中】

汤氏【三才 中立 丹阳】

卢氏【翰】

孙氏【佖     眉山】

晏氏【光】

李氏【开 去非 小舟】

王氏      【石梁】

吴氏【华】

张氏【燧】

史氏【駉孙】

毛氏【信卿】

蒋氏【君实】

胡氏【迥】

王氏【子墨】

董氏【玮】

王氏【乔桂】

董氏【师让】

詹氏【道传】

董氏【应阳】

孙氏【景南】

徐氏

李氏

虙氏

张氏

彭氏

王氏

许氏

【以上二十四人未详世次今附於此】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四章·佚名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孔子
  存学编卷二·颜元
  卷四·胡广
  卷十三·李钟伦
  (二十)朱子论立志·钱穆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佚名
  卷一百五·佚名
  卷十一(竺法护译)·佚名
  本无品第十一·佚名
  卷十七·佚名
  三十、即心即佛·慧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一·善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薜荔园诗集卷四·佘翔

    (明)畲翔 撰 ○七言古诗 游九曲 武夷山水清且奇我今鼓棹一游之三十六峰何缥缈溪流九曲更逶迤乐奏幔亭岂可闻琪花瑶草自纷纷幡幢一举虹桥断令人空忆武夷君把酒遥看王女峰孤标壁立秀芙蓉空中鹤舞三珠树海上鲸鸣万壑钟吾生

  • 原序·吕本中

    天下大川莫如河江其源皆来自蛮夷荒忽辽絶之域累数万里而後至中国以注於海今禹之遗书所谓岷积石者特记禹治水之迹耳非其源果止於是也故尔雅谓河出崐崘虚而传记又谓河上通天汉游至蜀穷江源则自蜀岷山以西皆岷山也地断壤

  • 卷一百八十九·徐世昌

    李长霞李长霞,字德霄,掖县人。胶州诸生柯蘅室。有《锜斋诗集》。寒食接父书久别怀儿女,谁从问起居。难将为客意,尽此数行书。令节他乡感,穷愁鬓发疏。介根城下路,未许赋归欤。胶莱道中停车向古道,乱树冷斜曛

  • 卷二百五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七谷类四言古禾           【魏】曹 植猗猗嘉禾惟谷之精其洪盈箱协穗殊茎昔生周朝今植魏庭献之庙堂以昭祖灵谷            曹 植于穆圣皇仁畅惠渥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二·李公焕

    诗五言形影神贵践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丗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馀

  •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二三五 质郡王永瑢等奏续办详校三分全书酌拟章程情形折·佚名

    一二三五 质郡王永瑢等奏续办详校三分全书酌拟章程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臣永瑢、臣永璇、臣刘墉、臣纪昀、臣彭元瑞、臣金简、臣伊龄阿等谨奏,为奏闻详校续办三分全书,酌拟章程事。窃臣等遵奉谕旨,俯允御史臣

  • 卷四十一·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十一大学士朱轼譔名臣传三十三元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托云八世孙父?以学行事金世宗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羣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

  • 卷一百八·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八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城安人也【集解

  • 萧正德传·李延寿

    萧正德字公和,从小凶狠奸邪,结交无赖亡命徒,盗掘坟墓,屠杀耕牛,又好打猎。齐朝建武年间,梁武帝还没有生子,收养他作儿子。等平定建康以后,生下昭明太子,正德还归本家。天监初年,封他为西丰县侯,逐渐升迁为吴郡太守。正德自以为本

  • 卷二十四·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二十四宋 徐天麟 撰舆服下天子冠服高祖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也八年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本纪臣天麟按後汉舆服志云刘氏冠楚冠制也祀宗庙诸祀则冠之此冠

  • 卷四 曲礼下第二·郑玄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义与前篇同,简策重多,分为上下。”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高下之节。○奉,本亦作捧,同,芳勇反。提,徒兮反。)[疏]“凡奉”至“当带”。○正义曰:此一节论臣所奉持及亻免仰裼袭之节,各依文解之。○“凡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一问于如前所举所开示出离地中。有几品类补特伽罗。能证出离。云何建立补特伽罗。云何所缘。云何教授。云何学。云何随顺学法。云何瑜伽坏。云

  • 墨谱法式·李孝美

    制墨专著。北宋李孝美撰。三卷。李孝美,字伯扬,自称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前有绍圣乙亥(1095)年间马涓及李元膺序言各一篇,叙述为孝美《墨谱》作序的缘由,盛赞孝美好墨为世罕有,不惧千里观墨的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杜光庭

    唐末杜光庭删定,述科仪。忏十方,有祝词如卫灵咒,颂词如步虚词。

  • 无住词·陈与义

    一名《简斋词》。词别集。南宋陈与义撰。一卷。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进士。北宋时任文林郎、太学博士等职,南渡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有《简斋集》。词仅十八首,原附《简斋集》后。词虽不

  • 㑇梅香骗翰林风月·郑光祖

    元杂剧剧本。简名《㑇梅香》或《翰林风月》。郑光祖撰。旦本。谓唐时晋公裴度征淮西时被困,被白参军舍命相救。白参军临终前嘱裴照顾少子白敏中。裴为感恩,将女儿小蛮许字白敏中。裴死后,敏中持信物往探裴夫人,意欲完婚。

  •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马致远

    一作《开坛阐教黄粱梦》。简名《黄粱梦》。杂剧剧本。元马致远、 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作。四折一楔子, 末本。剧本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写书生吕 洞宾应举,宿邯郸黄化店。钟离权来店欲度吕 出家,吕不从。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