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宫正/外饔

宫正掌管王宫中的戒令、纠察违反禁令的人。白天按时检查宫中大小官府人员的多少,记载在木版上以待考核。黄昏时敲击木梆而检查值班人员。王国有非常事故就命令宿卫王宫,对这些宿卫者也像平常一样进行检查。辨别宫外、宫内的人而禁止他们不在规定的时问出入。考察宫中官吏的功业,纠察他们的德行,检查他们的出入,合理发给他们食粮。摈弃那些放纵、懈怠的官吏,以及[官吏家属中]那些诡异、邪恶的人。按照什伍编制[把宫中官吏的子弟]组合起来,教他们礼乐射御书数。月底合计宫中官吏的报酬,年终总结宫中官吏的任职情况。凡王国有大事,就命令王宫中大小官府[的人员],不要擅离职守而听从命令。春秋时节,摇动木铎[告诫宫中]严格遵守有关用火的禁令。凡王国有祭祀,在[隶仆]禁止宫中、庙中通行时,就拿火把[为王照明]。王丧,负责安排居丧的庐舍,要分别亲疏贵贱来安排居丧处所。

宫伯负责掌管王宫中的士和庶子,凡是列在名籍上的。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安排他们宿卫的先后次序,组织他们[供太子]役使,还有负责分配他们[宿卫时的]八次和[休息时的]八舍的职责。如果王国有大事要发动宫中众人,就负责召集士、庶子。月底调整[士、庶子]宿卫的次序,年终调整[士、庶子]轮值的先后。按时颁发给他们夏衣和冬衣。掌管对他们的奖惩。

膳夫掌管王的饭食、饮料、牲肉、美味,以供养王、王后和太子。凡馈送王的饮食,饭用六种谷物做成,牲肉用六种牲,饮料用六种清饮料,美味用一百二十种,珍肴用八种,酱用一百二十瓮。王[用膳]每天一杀牲,陈列十二鼎,鼎中牲肉[取出后]都有俎盛着进上。用音乐助王进食。[食前]膳夫把当行祭礼的食物授给王,并先为王品赏食物,然后王才吃。食毕,用音乐伴奏把食器彻回原处。王斋戒期间,每日三餐都杀牲。有大丧不杀牲,有大灾荒不杀牲,瘟疫流行不杀牲,天地出现灾异不杀牲,王国有大的军事行动不杀牲。王进午餐和晚餐时,就为王奉进牲肉,并帮助王行食前祭礼。凡王举行祭祀,或款待宾客酒食,[礼毕]就彻下王的胙俎。凡王因小事而饮酒,就为王进设脯醢。王[与臣下]燕饮酒时,就代王为主人[向臣下]献酒。掌管供给王后和太子的牲肉及美味。凡王用牲肉和股惰颁赐[群臣的事],都由膳夫掌管。凡[群臣]祭祀而将祭肉馈送给王的,就接受而用作王的肴馔。[对于臣下]拿着挚来见王的,也这样做。[夏历]年终就做结算,只有供给王、王后和太子的膳食不结算。

庖人掌管供应六畜、六兽、六禽,辨别它们的名号和毛色。凡是那些死的、活的、鲜的、干的畜禽及兽肉,用以作为供奉给王的牲肉,和进献给王的美味,以及供奉王后与太子的牲肉和美味。供给祭祀所用的四时珍美之物。供给丧事所用各种美味,以及款待宾客所用的禽兽肉。凡命令[兽人]进献禽兽,把所应献禽兽的数目交给他。庖人接受兽人所献入的禽兽以及向宾客献出禽兽也按规定的数目进行。凡用禽兽肉进献[给王],春季用羊羔肉和小猪肉,用有香味的牛膏脂煎和;夏季用干野鸡肉和干鱼,用有臊味的狗膏脂煎和;秋季用牛犊肉和小兽肉,用有腥味的鸡膏脂煎和;冬季用鲜鱼和鹅肉,用有逭味的羊膏脂煎和。到[夏历]年终就做结算,只有供给王和王后的禽兽不结算。

内饔掌管供给王及王后、太子的牲肉和美味的宰割、烹煮、煎熬以及调味的事‘,辨别牲体和脏腑的名称,辨别各种美味的名称。王杀牲,就负责陈列鼎和俎,并负责将牲体盛在鼎中和俎上。选择各种美味、酱类和珍肴,以待[膳夫]馈送[给王]。供给王后及太子牲肉和美味。辨别鸡、犬、羊、牛等牲中不可食用的。牛如果夜鸣,它的肉就恶臭。羊如果毛长而又打结,它的肉就擅。狗如果后腿内侧无毛而又奔跑急躁,它的肉就臊。鸟的毛色失去光泽而又鸣声嘶哑,它的肉就腐臭。猪如果作远视貌而睫毛相交,它的肉中就生有囊虫。马脊作黑色而前胫有杂斑,它的肉就作蝼蛄臭。凡宗庙祭祀,掌管宰割、烹煮的事,凡[王、王后及太子]行燕饮酒礼或用午餐、晚餐时也这样。预备各种美味、股惰、铡羹、大肉片、不干的咸肉、牲体、干鱼等,以待供[王、王后和太子]膳食所用。凡王喜欢[某臣]而赐予牲肉和股惰,就由内饔供给他。

外饔掌管外祭祀[所用牲]的宰割和烹煮,供给祭祀所需的脯、股惰、铡羹、大肉片,陈列鼎和俎,并把牲体、鱼、于兽肉等盛入鼎中和俎上。凡为宾客设便宴、馈饔饩、举行飨礼和食礼的事,也这样做。王国用飨礼款待老人和孤子,就掌管[所用牲的]宰割和烹煮的事。用飨礼款待士和庶子时,也这样做。出师征伐及巡守、田猎,就掌管供给[王]向将帅献酒或赏赐时所需脯和牲肉的事。凡小丧事,就负责陈列鼎、俎并盛入所需牲肉。

猜你喜欢
  儒增篇第二十六·王充
  学庸集説启蒙序·景星
  序·史洁珵
  卷二·胡士行
  第十四章 13·辜鸿铭
  第六章 28·辜鸿铭
  礼记析疑卷十二·方苞
  卷十九·江永
  卷四十八·李光地
  后序·王与之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欧阳竟无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普陀洛迦新志卷四·王亨彦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佚名
  第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一·彭定求

        卷871_1 【与王仙客互嘲(二人相友善,互以姓相嘲)】甘洽   王,计尔应姓田。为你面拨獭,抽却你两边。--甘洽   甘,计尔应姓丹。为你头不曲,回脚向上安。--仙客   卷871_2 【题濠州高塘馆(敬爱为御史,过宿处)】阎敬

  • 卷四十·阮阅

      ●卷四十·诙谐门上  太宗赐钱思公以下《孝经诗》,令次韵和进。晁文元迥首出四句云:“舍后信标名,风篁自有声。温柔敦厚教,仙果子难生。”思公即便对晁公:“今日须了。”晁大笑:“诸

  • 张彦文·隋树森

    张彦文,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南吕】一枝花 春风醉碧桃,流水题红叶。只因闲信马,为此误随车。妆汫妆呆,一笑千金舍。痴心不暂歇,经了些欢聚愁别,情债填还未彻。 【牧羊关】天边凤,花上蝶,才伶俐又还

  • 前集卷三·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三     元 傅习 编交趾王大明殿侍宴班陪玉笋侍红云日表熈熈瑞气温万派朝宗沧海濶众星环拱紫宸尊雍容湛露歌诗什彷佛钧天入梦魂孤孽秋毫皆帝力愿殚忠赤报深恩送驾至上都过关口而回控辔

  • 舒亶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

  • 卷八十·毕沅

      ◎宋纪八十 ∷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   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   秋,七月,丙辰朔,诏:“罢试补学官法,令尚书、侍郎、左右司郎中、学士、待制、两省

  • 九八五 军机大臣奏《铁网珊瑚》内前后重复请将总校等交部议处片·佚名

    九八五 军机大臣奏《铁网珊瑚》内前后重复请将总校等交部议处片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初六日*昨蒙发下《铁网珊瑚》四本,卷一、卷二、卷十一、卷十二前后重复。查四库书讹字定例分别记过,交部察议。此项书全卷重复,为向来所

  • 辛庆之传·令狐德棻

    辛庆之字庆之,陇西狄道人。世代为陇西大姓。父亲辛显崇,任冯翊郡守,追赠雍州刺史。辛庆之少年时由于爱好文学而被征召到洛阳,应对考试,名列第一,授秘书郎。适逢尔朱氏作乱,魏孝庄帝命令司空杨津任北道行台,指挥太行山以东各军

  • 79.取经求佛像·林汉达

    汉光武帝到了六十三岁,害病死去。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有一次,汉明帝做了个梦,梦里看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绕着殿飞行,忽然升到天空,往西去了。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许多大臣说不出那个头顶发光的金人是谁

  • 卷四·佚名

    尚思紹王神號:君志眞物。童名及降誕不傳。父母及妃倶不傳。世子:尚巴志。其餘不傳。【《遺老傳》有云:思紹之父名叫鮫川大主,乃葉壁人,移居于作敷間切新里村場天之地。遂娶大城按司之女,生一男一女:其男思紹也,女叫場天祝。思

  • 论语集注大全卷六·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六雍也第六凡二十八章篇内第十四章以前大意与前篇同【胡氏曰此篇前一半与上篇大意同而八佾篇论礼乐亦与为政末相接大抵记圣人之言多以其类而卷帙之分

  • 后序·晦堂祖心

    敷阳王韶 撰敷阳子曰。予尝劝学者。学圣人之道。皆当求之於文辞章句之外。至於天道阴阳。则又在算数历法之外。今得遇黄龙心师。发明至道。则所谓圣人性命之理者。又在生平学习思想之外。噫古人谓。佛法皆以心相传。

  • 第七十五章 鲁哈那州之征服·佚名

    其时,有奋斗家大军,诸大臣等,以攻略提伽瓦毗地方之国土,(一)于名沙瓦义耶罗之地行大对战,击破所有为点之彼具十二门之堡垒,(二)由此,名伍摩耶伽摩[牛粪村]、阇伽摩[六村]之地,又于婆罗婆沙那[力石]堡垒行激战,(三)以破敌军,彼等军势马象悉据

  • 化胡经十二戒·佚名

    老君曰:戒之不饮酒,常当莫念醉,五声味相和,混沌乱正气。戒之不食肉,心当莫念煞,含血有形类,元气所养活。

  • 周易辑闻·赵汝楳

    南宋赵汝楳撰。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系汝楳承其父善湘之学而作。其《辑闻》六卷,阐说六十四卦经传义旨;所附《易雅》一卷,略仿《尔雅》释《诗》之例,类释《易》学名义;《筮宗》

  • 太上修真玄章·佚名

    太上修真玄章,撰人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全书分十章,言内丹家修炼性命之道。其说祖述张伯端金丹论,兼采宋儒之性气说,殆出于宋元道上之手。大旨以人身性命原理为立论之本。谓神为性,气为命,顶门泥丸为性根,脐中

  • 论语注释·孔子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为《论

  • 六妙法门·智顗

    亦称《修禅六妙门》、《六妙门禅法》,简称《六妙门》。佛教著述。隋智顗撰。一卷。约成书于南朝陈光大元年至太建七年(567—575)间。是系统论述天台宗教义“六妙法门”的著作。智顗将“止观”分为渐次止观、不定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