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象斗 杨暄为御史,刚直敢言,不徇权贵。利不能诱,威不能惕。贤士大夫则与之结纳,奸险邪侯则多为排抑。时锦衣卫指挥佥事袁彬,虽武人,甚崇忠毅。不夤缘干进,不趋附求荣。尝扈从乘舆,得尽所言。时都指挥门达有宠,权倾中外,横您罗织。附己者,则不次超迁;件己者,则重罹祸谴。自计:“自今上前,得以进言别白朝中之是非者,惟李贤、袁彬二人而已。及今不早谋排去,则我行事彼必对圣上言之,而蒙祸非浅矣。不若先下手为强,一网打尽二人,则余属皆寒蝉矣,岂不长便乎?”乃厚路逻卒张逵,密令裙摭袁彬阴私数十事,具诉法司通政使。又遣人嘱通政使官曰:“袁彬罪恶滔天,毋得阿纵卖放;内阁李贤,袁彬死党,毋受关节解脱。昨圣上对达言,甚欲重罪袁彬。特看汝等申详裁决。”门达已是个得宠的宦官,又假圣旨重罪袁彬之语,问官情知袁彬忠义,门达奸邪,逻卒所诉阴私出其主使者皆虚妄。然当时不畏死者几人?不贪位者几人?袁彬因不徇私,飘空而遭重祸,我若再代彼解释,则我亦袁彬之续矣。不如朦胧将错就错,以讹传讹,悉如逻卒所诉,奏闻于上。凭主上如何发落,我亦做得个人情也。次日题本奏闻。门达见本,对上请求推问,上即渝达曰:“从汝拿问,只要一个活袁彬还我。”达遂逮彬下狱,百般重刑拷掠,身无全肤。吹毛求疵,欲坐袁彬以必死之狱。时御史杨暄,见其诬罔,愤怨不平,乃上疏极力论救。言昔驾留虏廷,新君遣使问安,绝元一人敢往,独彬以一校尉,保护圣躬,前后备尝艰苦。今圣上卒然误信逻卒所诬,偏从宦官所罔,将保驾功臣付之冤诬之狱,窃恐不足以惬人心。乞拘袁彬御前亲审,则玉石立分,彼虽万死无憾。且并条陈不法事二十余件,击登闻鼓以进。上闻暄疏,首悟者久之。达闻杨暄有保奏袁彬之疏,恐圣意不测,反祸于己,慌忙俯伏请求并问,上准达言,即令达并问。达喜圣上得从所请,已又得以您其所为。遂械杨暄酷刑拷掠,鞫问:“谁教汝论救袁彬、条陈我许多阴事?此必李贤老儿主使也。汝从实供来则汝有生理。”暄惧拷死狱中事不得白,乃佯应曰:“此实李阁老教我为之。但我言于此,无人证见。不若请着多官廷鞫。我一一对众言之,则彼得无词。”达信喧言,次日,转闻于上。上命中官同法司官等讯于午门。喧大言曰:“我死则死,何敢妄指他人?鬼神照鉴,此实门指挥教我扳诬李阁老也。”达闻喧言,失色计沮。彬遂得从轻调南京,喧亦得免。李贤为门达所诬,觉损威重,遂上疏乞休。上不允曰:“此系细故,无用介意。”后门达以欺罔圣主,故杀良民事败,被言官劾奏,当斩首市曹,以肃阉竖。主上念之,御批云: “门达欺君贼民,永谪瘴地岭表。”
百姓恶其误国,竞磔裂其尸,啖食其肉。佥士从来心险艰,织罗人罪伎多般。李贤不遇杨暄直,几入安排陷阱圈。
猜你喜欢
第二回 花神庙孤坟同洒泪 芦沟桥分道各扬镳·魏秀仁
第十八回 谁能遣此月下弹琴未免有情舟中感旧·邹弢
第一回 小书生读书豪饮 老奸臣闯席成仇·
第廿一回 调粉起深宵欲除桎梏 追踪破密计突赴清流·张恨水
第五回 贼吴才暗偷红睡鞋·
第三十回 刘国丈全家下狱·陈端生
第三十六回 探亲知真心劝豪杰 谒相国要语授英才·陈朗
第六回 情公子血泪染红绫 恨佳人誓言焚书简·逍遥子
第一回 碧玉楼周子言摆酒 青莲阁何少鹤开灯·云间天赘生
第四回 小白狼强狠强霸 张小脚勾奸卖奸·东鲁落落平生
第43回 马三风前厅算命 于大人遇救逃生·牛瑞泉
第一回 重庆一角大梁子·张恨水
第三十七回 季兵科为女扫兴 安国治盘问临妆·
第十五回 遭迁御史苦思君远塞得生还 改姓贵人不...·
第十七回 必元乌台诉苦 吉士清远逃灾·庾岭劳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