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八回 谁能遣此月下弹琴未免有情舟中感旧

作者: 邹弢

 上章說蓮因住在勞家定計捉奸,夏樓全不曉得,果然去弄出事來。初六清早,香公就急忙忙的奔到勞家,說道:「二姑姑不好了!昨晚三鼓,這個夏樓到庵後跳牆過來,到你牀上強姦佛婆,給佛婆將他把住,喊起來,我忙到竹房裡看,便拖住。大師太也就進來,一見夏樓,便說他忘恩負義的人,恨的什麼似的,一頓打,我也就進去,把他拉住。剛剛外邊甘老三弟兄經過此地,聽得裡頭夜深喊救,只當是強盜搶劫,就打門進來。那時我一個人正擋不住姓夏的,給甘老三幾弟兄把他拿住,捆了起來。他就慌了,說道是你約他的。甘老三那裡信他,一陣的亂打,甘老三就要送官。後來幸虧勞二官走過,進來再三解勸,罰他三百兩修庵銀子,又給佛婆五十兩,另罰四十兩請眾人的。教他寫一張甘結,自此以後,永遠不管白衣庵的事。又怕他懊悔抵賴,老三就逼著他寫了字條兒,到家取了銀兩,方才放他。他有一張紙條兒,說是二姑寫給他算憑據的,現在勞二官處。說二姑就回去,要問問呢。」玉成向蓮因笑道:「果然好計!快去罷,你就同老師太說,昨兒因聽得袁老爺的死信,我留你住在我家,差人到城裡我母親那裡去打聽消息,所以未回。今袁家要妹妹去哭臨弔喪,恰遇著這件事,恐怕夏樓夜來暗算,所以把行李搬到袁家去,暫住幾天。一者幫袁家的忙,二者盡妹妹的心,三者避姓夏的禍,你師父無有不應承的。行李東西,就叫勞二替你拿了來罷。到了此間,再作道理。」蓮因道:「多謝姐姐,我就這麼著。」又低低的附耳道:「我們昨晚定計的一節,千萬不要告訴人。」玉成道:「這個自然,你去罷。」蓮因就隨著香公去了,到了午刻,勞二果然把行李帶回,佛婆也來了,帶著行李,玉成道:「妹妹呢?」勞二道:「他還要同師父師姐說幾句體己話兒,隨後就來了。」佛婆也恐姓夏的報仇,不肯住在庵中,要跟著二姑姑避避,二姑姑允了,就請老師太找一個替人,佛婆願出一兩銀子給他。玉成道:「妹妹去怎樣說?」勞二道:「他說昨晚得了姓袁的死信,我家就留他住下,打聽消息,城裡回信出來,要他進袁府念唸經,穿穿孝服。姓夏的事並非約他的。他師父說既不約他,你為何有憑據在姓夏的手裡呢?二師太道:『這有個緣故,須到裡頭去說。』當時就把行李收拾,打發我拿了先回,他以後說的話我就不知道了。今日甘老三弟兄,倒分了四十兩銀子,他送了我十兩,夏樓也許謝我十兩,這回尚未送來,說改一日再送,一准有的。佛婆到便宜他得了五十兩,盤費儘夠了。又罰送庵裡三百兩,為修理的費。二師太給姓夏的筆據,給我取在身邊。你說要還他不要還?」玉成道:「不要還他,你只說遺落便了。」勞二笑道:「只怕十兩頭不得到手。」玉成笑道:「有了十兩,還要十兩,你也太貪了,你昨兒怎麼去捉呢?」勞二道:「昨夜我們四個人到那裡,不過半夜光景,走到了,便聽見裡頭喊捉強盜,他三人便打進門去。那時當家的通通起來了,聽見外邊打門進去,真正疑心是盜,嚇成一團。以後老三告訴明白,說是捉奸的。蓮根認得老三,說:『快來幫我捆這害人賊。』於是當時就捆綁起來。夏樓叩頭求眾人不要聲張,我便進去做好做惡假勸了一回。老三要罰他五百兩銀子,我就再三的說方才一共罰了三百兩他在這三百兩內要謝我十兩,所以把我這十兩扣起來,取來二百九十兩。甘老三又要他一張甘結,方才將他放了。」說著,只見蓮因進來,玉成笑道:「幸虧妹妹想這妙計,他已經都告訴我了。你進去同老姑子說的什麼呢?」蓮因笑道:「我也乏極了,我們喝杯茶坐了講。」於是走到裡面坐下,勞二倒了一杯茶來喝著。蓮因道:「我到裡面同他師徒二人說,這是有關庵裡的名聲,所以進來私談,他昨兒怎樣的引誘,我初時不肯,他說不妨事的,蓮根本是我的相好,已經二年了,當家姑姑也曉得的。我因嫌大師太粗俗氵㸒蕩,所以要交結上你,就好將他棄了。」玉成道:「他這字據你給他看過麼?」蓮因道:「我就把憑據取出來,蓮根看了恨得了不得。說這等沒廉恥沒良心,把我的醜出盡了,還要嫌我。」玉成笑道:「後來呢?」蓮因道:「我就同蓮根說,夏樓這般引誘我,我初時尚肯順從,後來曉得有姊姊在裡頭,我所以不肯回來,豈知弄出這等事!」蓮根聽了我的話,師徒二人,倒反感激我。叮囑我蓮根的事,不要提起。你就進一趟城,停幾日再來罷。他恐怕我沒錢,倒給我十兩銀子,我也收了。這回子費了姐夫的心,我就送給姐姐買些花戴戴罷。他的憑據我就交給師父,倘日後有什麼枝節,就把這個紙兒搪塞他的口。」玉成道:「這倒罷了,你又送這個十兩,不能受的。」蓮因道:「我同姐姐還分你的我的麼?況且我還要費姐夫的心,有什麼順便的船,來了回去江蘇最好。」玉成道:「這也容易,妹妹把這銀子收好,做做盤費罷。」蓮因道:「我還有呢,況且佛婆還有五十兩在我處,姐姐不收,就生分了。」玉成無可奈何,只得收下。因道:「你給姓夏的字條兒在二哥身邊,我來取給你毀了罷。」蓮因想了一想道:「其實也不要緊的,今事已敗露,不獨你我知道,我又要去了,憑他去罷。回來姐夫去送還他,又做了人情。聽說他也要謝姐夫呢,就把這個去領十兩銀子,又全了情,又得了財,於我無損一毫。他得了這紙兒,還當憑據呢。」玉成道:「這麼著也好。你怕還沒有吃飯,我已叫佛婆去端整了。我也等你,還沒吃,昨兒剩下的菜已走味了,所以做了新鮮的素菜,況且這個月我是吃地藏三官素,也做了姑子了。」蓮因也笑起來。於是大家安排吃了飯洗臉嗽口畢,勞二就去把這紙兒還給夏樓,換了十兩。夏樓倒反感激他,說蓮因實在可惡,叫他住在庵中,不能安樂。你們是薦送來的人,給他一個信。」勞二道:「他昨兒因姓袁的身死,今兒已進了城了,據說還要守喪,斷七後再到庵中呢。看他這個心計頗工,你也要留心才是。」夏樓歎了一口氣,叮囑勞二莫告訴人,勞二答應著回來,把這話通告訴玉成、蓮因。銀子也交給玉成收好,大家歡喜。蓮因就商議回去一節,勞二道:「自己僱船,要走就走,可以辦得到的。若是要省些,只得乘別人的便船,就也不能性急。且在吾家暫住幾日,我去打聽,倘十日內有便船,就等他幾時。若沒有便船,隨便幾時好走的,包在我身上,辦得妥妥當當便了。」蓮因想了一想道:「也好,費心就是了。」於是蓮因瞞著人,就住在勞家,同玉成談談,倒也不嫌寂寞。到中元這日,勞家也祭祭祖先,蓮因正為不得船隻,心中憂悶,再請勞二去打聽,說:「倘然再沒得便船,就同我僱了一只罷。」勞二道:「幾日來留心打聽,實在沒便,且再住幾日看。若自己僱船,就太費了。」玉成道:「你且再去到驛上,或者船行裡問問,朋友那裡可以托托他們。」勞二也就去了。

  一日無事,到次日夜深回來,玉成、蓮因尚在談天,未睡。問道:「這事怎麼了?」勞二笑道:「也巧極了,但恐怕不是。我要請問二姑姑,你有一個姓白的認得麼?」蓮因道:「白什麼呢?」勞二道:「叫白子文單名一個鳳子,是這裡的榜下知縣。現在選了浙江錢塘縣,要去赴任。行李通下了船,十八一早就要走的。他船中帶了家眷,你就同太太一處,佛婆同老媽子一處。他本要用一個江南人,佛婆若伏侍太太,就不用船錢了。你不過用二三兩銀子,謝謝船家同老媽子就是了。」蓮因想了一想道:「我並沒認得什麼白子文。」勞二道:「據他說是認得你的,只怕不是你,若果是你,他就肯同去。」蓮因道:「實在認不得,也記不起了,他怎麼說認得呢?」勞二道:「也不知道,他說金環姑,恐怕就是金翠梧,叫我來問你,若是了,請你明早就去見他。」蓮因想道:「翠梧是我在惠山時候的名字,他既然曉得,或者曾經一面,至今忘了,也未可知。」因道:「怎麼說起環姑來呢?」勞二道:「他問你出身,我告訴他的來歷,今改名蓮因的。」玉成道:「妹妹從前取過翠梧的名字麼?」蓮因道:「我本來名翠梧,環姑是別人叫出的。」勞二道:「不論認得不認得,你明兒就去見見他,或者見了面想得出的。」玉成道:「也是,橫豎進城去,近要轎子,也費不上三錢銀子。」於是計議定了。
  一宿無話,次早,勞二僱了肩輿,就命佛婆跟著指引了地方。一逕進城,到晌午,就回來了,出了轎,蓮因笑容可掬的進來,命佛婆付了轎錢,打發回去。自己走到裡頭,玉成接了出來道:「看妹妹欣欣然的,認得姓白的麼?」勞二也就進來,蓮因笑道:「有一個轉彎呢。那年我在惠山,相識一個姓韓的,白老爺是姓韓的朋友,曾同姓韓的來見過幾面,那裡記得呢?剛才說起,才曉這靴兒裡的襪。問了一回我的蹤跡,他也替我悲傷。就說我若是早知道你在這裡,我早來看你了,今要回南,儘可以一船同去。若還是做姑子,他到了任,就在西湖上同我設法。就命我去見了太太小姐,太太倒也和氣,說同行最好,路上有伴兒,可以談談。你這佛婆就留給我罷,也好伏侍你的,到了那裡,你沒人,也好暫時用用。我就通都應了。太太命我回來收拾行李,他就有人來抬去。明早,我一逕下船,他打發轎子來接。」勞二道:「這也巧極了,我就來收拾。你的鋪蓋,也給他一起取去,你就同你姊姊睡罷。佛婆就叫他押著行李下船,住在船上等你,不必來了。」蓮因道:「倒也簡捷。」於是便把行李收拾起來,方才完畢,白家已遣人來了。蓮因就命佛婆押著同去,就住在船上。只是玉成姑娘聚了幾日未免又有離別之感,夜間燈下談心,說不盡萬種纏綿,一腔悲感。連勞二也傷心起來,落下幾點眼淚。蓮因道:「姐姐的好心,我不用說了。就是令堂太太,待我也是極好的。這回子已不及別他,務乞替我謝謝。我到了那裡,倘有寸進,我前回所約的斷不食言,請放心罷。我到了就有信來,以後的信要時常寄的,但是我的命苦,料不定後來,不知道此別以後,是天堂還是地獄,你回來聽我的信罷。萬一不幸死了,姐姐就是我的親人了,我也有夢給你呢。」說著便哭了。玉成哽咽了一回,說道:「罷了,妹妹明兒走,要吉吉利利的,倒只管哭,說這些話。」蓮因道:「言為心聲,那裡禁得住呢?」玉成道:「你有小照,給我一張麼?我也有一張三寸的照相給你,將來記念時,大家看看。」蓮因道:「阿呀,我倒忘了。」便將常帶在身邊的小照,取出一張給玉成。玉成也把照給了蓮因,彼此帶好。二人直談到四鼓,方才睡下。
  次早轎子就來,伺候洗臉茶水。蓮因吃了些點心,一面哭,一面告別。玉成噙著淚,也說不出話來,送他上了轎。蓮因哭道:「姐姐保重,我去了。」玉成一句兒話也不能說,試了幾試,只叫得一聲妹妹,就哽咽著了。正是:
  青山紅樹黯離情,話別臨歧百感生。珍重萬千惟兩字,大家相對各吞聲。
  蓮因乘輿到了船裡,白公同太太已在那裡等了。蓮因就進去磕了一個頭,二人連忙挽他起來,又同秀芬小姐見過禮。那小姐別號萱宜,人極風流。佛婆出來接著說道:「姑姑的行李在那邊船上,小東西通在小姐房艙裡。」就同小姐一起住,剛剛兩個小榻,一張小桌兒。太太的房艙在中間,同老爺也是兩個小榻,不過多放一個桌子,四個小枕。蓮因走去看一看,倒也清潔明亮,心裡感激不盡。一回子吩咐,開船。舟子就燒起順風紙來,放爆竹,打金鑼,點香燭。因一路多水淺之處,船也不大,後面一船是行李,同兩個僕人,派著一個賬房師爺督押著。舟子進來討了賞,解維開船。兩岸綠樹青山,蘆芽荻筍,說不盡的景致。子文太太小姐等,在船中無事,吃了飯,就與蓮因談心。太太道:「你把從小至今兒的事,說給一遍我們聽聽看。」蓮因就詳詳細細的告訴一遍,說到被袁姓買去之後,被大娘娘折磨,及出來落髮的一節,大家歎息,賠了幾點淚。蓮因又哭了一回。一日,同子文談了一回詩詞,又談了一回交情,漸漸講到秋鶴,蓮因便急問消息,子文道:「他已經兩年多不給我信了,今年春我寄他家中一封書,也不答。後來方知道他初起在交南大營,旋到了日本。後來同一人到俄羅斯去玩的,據說要三年才能回來呢。你今番到他那裡恐怕也找不到。不如同我到了杭州再議。」蓮因道:「多謝老爺,只是沒得圖報。」子文道:「我同秋鶴是一人之交,他的相好,就是……」說到這裡,覺得說造次了,就改了口道:「勸勸,也是應該的。你莫說這生分話兒,也不許叫老爺,只叫我號罷。」蓮因道:「我出了家,是紅樓夢上所說的檻外人了,不能學當時在惠山的樣兒,怎麼敢稱老爺的號呢?」子文道:「你這麼著,我不依。」蓮因道:「天下沒得這個理的。」白夫人笑道:「據我看,你也不必叫老爺,也不必叫號,你既同秋鶴叔要好的,他又同他換貼,你就叫他一聲伯,叫我一聲嫂,你道好不好?」子文道:「太太的話好極,你以後就稱我伯伯,你再不依,我就惱了。」蓮因只得告了一個罪道:「遵命。」子文向太太道:「他待秋鶴的情,是我深知的,真是海枯石爛,萬劫不磨。因秋鶴沒錢,他的娘又貪,只想人家揮霍。他反勸秋鶴少去,心裡好不在常常見面的。秋鶴結交他長久,不知他背地裡反賠了多少錢,受了多少氣。秋鶴待他也好,口口聲聲總贊他多情,有忠心,豈如因緣仍舊不成,可見寒士的苦。」蓮因聽著眼圈兒就紅了,子文道:「有什麼傷心,可惜秋鶴今兒不在家中,否則我就送你到他家裡。他的太夫人最愛人恤下的,夫人老老實實,從不肯給人沒臉。到了他家,雖不比富貴人家的錦衣玉食,比那在袁家及做姑子的光景安樂十倍呢!」白夫人道:「這袁家住在那裡?」子文道:「你不知道麼?就是西牌樓的袁小兒,他的怕老婆也算有名兒,見了影兒就嚇得小鬼似的。這番死了,又無兒子,恐怕這婦人不能守呢。」說著,船後開上飯來,大家吃了。洗臉漱口畢,子文規矩,吃了飯必要睡一回子的。夫人就同蓮因到小姐處談談,到了晚間,又談了一回佛家禪語。秀芬小姐也走來,原來那秀芬年紀只十四歲,文字上雖不甚精,也楚楚可觀。上年請了一個琴師學得一手好琴。小姐又是聰明,食古而化,因道:「蓮因姑姑,我父親說你會彈琴的,可否請教一曲?教導教導。」蓮因道:「小姐說這句話想必是聖手了,我先時也曾學過幾套,可知道這個東西,實在要時刻不離的。古人說得好,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我如今已是拋棄了足足三年,非但沒彈過,且琴的面也沒見過。手上的皺也脫子,勾挑撥打的手法也散了。五音宮徵也忘了,要彈一曲,教我何從下手?小姐的琴可在這裡,倒請教小姐教我一曲罷。」小姐道:「可惜不佳,姑姑既是知音,我來學弄一曲,請指教指教。」子文道:「甚好,你看月兒已經上了,又在水天闊處,可到船頭上去彈罷。」小姐就命老婆子到老爺房艙裡取了一張冰紋琴來,解開了囊,並無琴台,就在船頭上擺了一張小桌子,掇了一個凳坐了,把琴放在上面,蓮因就替他焚了一爐百寶夢甜香,子文夫婦坐在後面,蓮因也端了個短杌坐在側首。小姐把琴和正了仙翁,彈了一套,但覺得冷然悄然,音節入古。蓮因喜道:「這是月兒高調,果然神化。小姐這等雅奏,真是江上峰青,壓倒廣陵散了。」子文道:「這套好似你以前在錢姑丈那裡賞荷時節彈過的。」小姐道:「那日彈的是平沙落雁。」子文道:「當日你先前彈的一曲是不是?」小姐道:「當日先前彈的是杏壇操。」白夫人笑道:「你不要同他去說,我們都是牛,那裡知道呢?」說得大家笑了,蓮因道:「這琴的曲句也極好的,就是這杏壇操,覺得幽冷得狠。小姐你可否也賜教一套!」小姐道:「這是初學入手彈的,我來重和了一和再彈。」於是和准了彈出來,蓮因擊節道:「拜服拜服,小尼要五體投地了。」子文笑道:「幸是小尼,若是小僧,便要趕你上岸。」白夫人也笑了,子文又道:「好像比前日的少於幾句?」小姐笑道:「這是一定四句,怎能少幾句呢?若少了幾句,就是無弦琴的彈不成聲了。」子文道:「是怎樣四句,翠梧說得這麼有趣?」蓮因笑道:「伯伯不知道,我來寫給你看。」就起身走到房裡去,那邊小姐也就把琴收好,香爐也放好,老媽子把桌子等收拾好了。大家到中艙裡來,蓮因笑嘻嘻出來,把寫出的交給子文,子文一看,只見上寫著孔子的杏壇操:
  暑往寒來春復秋,夕陽西下水東流。將軍戰馬今何在,衰草間花滿地愁。
  子文道:「真個好,這句幽古舊冷,感慨遙深,別有一般神韻。回來船中無事,你們可以擬制幾曲,譜入琴中?」蓮因笑道:「伯伯這句話兒,似是而非,制了曲句,果然可以入琴,但是琴韻不在曲句上頭。彈琴一道,當以心就聲,不能以聲就句。彈到那裡,自然有那裡的聲音出來。譬如落花春院,長日間庭。琴裡的趣味,自然有八個字的光景。若是長河嘶馬,大漠呼鷹,則又是一般邊塞上雄壯悲涼之氣。所以琴曲中往往有有聲無辭的調,能將精義入神貫通融熟,便有化境出來,聖人所謂和聲依詠,就是這個意思。若因琴中之音,求他辭句,這是門外談禪,未免穿幫了。」小姐道:「姑姑所論真是知音,如何不彈一曲呢?」蓮因道:「從明兒起,我得空就再溫習,小姐要教我呢!」白夫人道:「好,你們沒事,就討究這個罷。」於是大家安歇。
  自此蓮因同秀芬日日彈琴,本來是個名手,一經習練,六七日便純熟起來。子文無所事事,便與蓮因談天。一夕舟泊王官渡,無心中又談到秋鶴,子文道:「秋鶴待你是好的了。」蓮因道:「他是情深,我是命薄。落花飛絮,空觸離懷,又怨得誰呢?」子文道:「他自你嫁後,忽忽若癡,說從今吐棄凡庸,不作花間馮婦,他曾有感懷詩十二首,為你所作的,你看見麼?」蓮因淒然道:「什麼感懷詩?我倒不知道。咳,伯伯,我嫁了就是在地獄裡,那有重見天日的工夫?他念我也無益了。」子文道:「這個詩我倒有呢,是他寄我的。」蓮因道:「快給我看看。」就流下淚來,白夫人道:「可憐見的,就給他看罷。我也聽聽,到底怎樣的好?」子文道:「你不知道,當時秋鶴結交他的時節,有兩首定情詩。我要看秋鶴已經忘了,說我同你到翠梧那裡看去。豈知到了他家裡翠梧不給我看,這回子翠梧要看也容易呢,只要把定情詩給我看了,我就把那個給他。」蓮因道:「果然失去了。」子文笑道:「這是我也失去了。」秀芬道:「都是沒什麼要緊的,姑姑就取了出來罷。」蓮因想了一想道:「我就取來,你們莫告訴人,這是丟臉的。」說著,就點子蠟,到文具箱裡頭開了鎖翻子一回,取出來,送到桌上。說道:「你們看去罷,也並沒什麼不能見人的。」子文看了一看道:「他說兩首,原來有五首呢。」看他題目寫著:「惜餘春館本事詩,即呈主人珍貯。」因念云:
  銀燭高燒擁豔妝,紅樓我輩任清狂。含情背眾飛眉語,私意親郎泄口香。拉雜琵琶花四座,風流裙屐酒千觴。雨聲如沸歌聲急,(大雨時正)送客留髡夜未央。
  子文笑道:「你原來如此,所以不給人看!」蓮因羞得了不得,秀芬聽了也過來看,子文笑道:「這是無題詩,你看不得呢!」秀芬一定不依,子文本來膝下無子,就是這女兒極寵愛的,只得給他看了。再看第二首云:
  平生豔福幾經消,花下雛鶯苦苦邀。
  子文笑道:「好一個苦苦邀,究竟怎樣邀法?」蓮因道:「人家給伯伯看了,自有這等說,快看下去罷。」子文又念道:
  醉態支離欹枕畔,春心蕩漾到眉梢。鸞簪斜插雙梳鬢,鴛帶初鬆一捻腰。
  子文看著蓮因笑道:「醉態春心,拔簪解帶,也形容得太過了。」蓮因把衣袖按著臉,臊得要命。白夫人笑道:「你念下去。」子文又念道:
  燈下依稀相對處,縱非真個也魂消。
  子文笑道:「不但秋鶴,我讀詩的也要魂消了。」又念第三首云:
  喁喁絮語夜三更,萬種纏綿可奈卿。
  子文笑道:「我有四個字批語,叫酣暢淋漓,就是萬種纏綿的考語,你道是也不是?」又念道:
  不易刪除惟綺習,最難羚捺是柔情。妝慵故惹蕭郎急,促睡生防小婢驚。
  子文笑道:「本來要大方些,怎麼促睡起來?」又念道:
  百和香濃心已醉,今宵鴛夢許誰成?
  子文道:「真個好詩,怪道翠梧不給我看,原來有許多典故。」蓮因笑道:「看了詩,就有許多編派。」子文笑道:「誰叫你造這樣典故出來?」因又看第四首道:
  低聲羞澀喚郎眠,一笑搴幃態更妍。
  子文拍案道:「好個低聲喚眠,好個搴幃一笑,當日情景如畫。」蓮因羞得走了開來,到房艙裡去。白夫人笑道:「人家做了姑子了,擱得住你還要同他打趣!你只管念罷了。」秀芬道:「我來讀下去。臂玉香浮光致致,口脂馥射氣綿綿。」秀芬不覺也笑出來,因又念道:
  柔肌鎖豔塵難■,癡夢留痕蝶亦仙。齊把窮愁收拾起,狂名任誚海棠顛。
  子文道:「詩真做得好。秋鶴這枝筆,令人愛煞。」又念第五首道:
  一夕相思債已酬,會真詩句忒風流。曉窗鴛枕人雙壁,
  子文道:「描情描景,香豔極了!這句誰也做不到!」又念道:
  繡閣蟾魂月一鉤。睡去懵騰交疊臂,起來憔悴懶梳頭。者番好合非容易,多謝梅花作蹇修。
  子文笑道:「翠梧梅花作蹇修,可就是友梅麼?」蓮因只得臊了臉出來,笑應道:「是,可將這感懷詩快給我看罷。」子文笑道:「這回子你臊,看了感懷詩恐怕你要哭呢!」因在書箱裡撿了出來,說道:「你看罷。」蓮因把定情詩收好了,就將感懷詩展在桌子上,秀芬小姐也擁上去看。蓮因念道:
  客窗風雨病瀟湘,青鳥傳言欲斷腸。疑是夢中逢姹女,可憐鏡裡作情郎。
  蓮因不覺眼圈兒紅了,又念道:
  離懷密裹推心怨,香誓重征澈骨涼。再見何時須隔世,碧天銀漢路茫茫。
  蓮因便哽咽起來,子文道:「何如我?我曉得你要傷心的。」秀芬道:「真難怪他!」停了一回,蓮因又念道:
  特向紅樓別個依,催妝詩句尚從容。防人饒舌瞞將嫁,怕我傷心賺再逢。
  蓮因看了這兩句,不覺雙淚垂垂,哽咽得不能念了。秀芬在旁邊也陪著幾點淚,子文在那裡擦眼,白夫人道:「什麼詩,大家淌眼抹淚的哭?」子文強笑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看蓮因還在那裡哽咽,好容易勸止了,又念道:
  萬古銷魂情切切,幾回忍淚語喁喁。願卿珍重鴛鴦譜,玉刻雙璋一品封。
  秀芬道:「好詩!有情有景,他還當是姑姑佳偶風流,望你生子做夫人呢!」子文道:「他何嘗不是這個心?背地裡總同我們提及,說環姑有人娶了去,倒完了我的心願,也是一樁好事。但要望著他好合同心,將來生了兒子,做夫人呢!那裡料到今兒在我船上做姑子?」白夫人道:「你看蓮姑哭得似淚人兒了,秀兒你勸勸他。」秀芬因勸了一回,蓮因又念道:
  訪豔曾敲月下門,等閒歡笑洽春溫。新弦檀板歌雙疊,小甕梨花酒一樽。身世浮沉原是夢,性情契洽了無痕。佩環聲杳紅窗遠,宛轉藍橋望斷魂。好事從來易折磨,彩雲摧散奈天何。春風玉笛王孫怨,秋雨瑤閨子夜歌。幾輩笑頻如意少,中年遭際感懷多。愁腸百結難消釋,怕駕星橋再渡河。
  紅抹斜陽慘不歡,者番離別太無端。因緣泥絮三生了,消息梅花一點瞞。縱可凌風難化蝶,誰能縮地竟翔鸞。臨歧已怪行蹤促,尚對嬌容仔細看。
  蓮因又哭了,秀芬道:「好個消息梅花。」白夫人道:「仔細看這一句詩,我卻聽得出。」子文歎道:「闌香嫁去,碧玉難留,這等情景,秋鶴真是可憐呢!」蓮因聽了,愈是無聲之泣,秀芬也噙著淚道:「爹爹不要提從前事了,姑姑的腸子要斷了!」停了一回,蓮因漸漸止痛,又念道:
  一絲歡夢渺如塵,崔護重來轉愴神。曾譜鸞笙通絮語,枉修鴛牒訂蘭因。階前紅豆拋幽恨,洞口夭桃■好春。早識海棠難嫁我,當時懊悔見真真。早將慧劍斬情魔,孽海風驕又起波。北里無緣休問鼎,南山有鳥誤投羅。俠腸忍被崑崙笑,色相防遭法秀訶。自恨自憐還自悔,願參禪悅禮維摩。
  蓮因歎了一口氣道:「咳,一片癡情,我負了他了。」秀芬道:「你也出於無奈,不能怪的,你再看下去罷。」蓮因又念道:
  縛繭春蠶太可憐,柔絲已斷尚纏綿。紅愁綠慘燈前淚,花影釵聲夢裡緣。簾外三分無賴月,心頭一點有情天。
  秀芬道:「好詩!無題化境了。」又聽蓮因念道:
  重違素志成搖落,碧海深深恨未填。劉阮相思百念從,紅裙若個肯憐才。本如燕子無家別,空賺鸚哥有約來。鏡裡花枝新眷屬,眼中樓閣小蓬萊。媚妝人遠平安否,一夢何嘗笑語陪。
  秀芬擊節道:「好沉痛句子!」蓮因又哽咽起來,把巾兒在眼上鼻上抹。秀芬道:「不是感懷詩,竟是墮淚碑了。」子文道:「看底下一首更好呢!」蓮因又讀道:
  玉人淹臥病郎當,
  子文道:「你害病了,幾時怎麼起的病?」蓮因道:「當初認得秋鶴時節,因湯家娘給了我氣,臥了一日,夜間又不掩被骯髒了身子。足足病了一個月,姓湯的那裡肯管?真是幸虧秋鶴。」說著眼圈又紅了,子文道:「你念下去,也做在那裡。」蓮因又念道:
  減壽甘心禱上蒼。
  秀芬道:「他的情這麼重,替姑姑借壽起來了。」蓮因的淚那裡還能禁得住,帶著哭念道:
  半夜耐寒量藥水,累旬忍苦侍閨房。
  蓮因就嗚嗚咽咽的哭個不止,子文等也無不酸鼻。過了一回,子文道:「念下去呀。」秀芬道:「你看他哭得這個樣兒,再能念麼?我來念。」因道:
  支離骨瘦多情玉,歡喜春回續命湯。記得叮嚀求設計,早離苦海買紅妝。
  秀芬噙著淚,覺得蕩氣迴腸,不能卒讀,因道:「我不來念了。」蓮因只有出淚的分兒,更不能念。子文道:「還是我來念給你聽罷。」因念道:
  書幃炯炯一燈青,獨坐支頤半醉醒。旅館人孤風送析,秋宵曲苦雨零鈴。瓊蕭嫩壓雙枝玉,華髮重搔兩鬢星。冷抱寒煙心事重,腰肢消減剩伶俜。平生枉賦白頭吟,從此天涯萬里心。丹桂香濃秋寂寂,綠楊信杏夜沉沉。文蕭虛願題紅葉,司馬新愁托素琴。一自知音人去後,西風憔悴到而今。
  蓮因已是哭得氣少絲微,淚盈一斗。背了燈,躺在白夫人旁邊小榻上。把衣袖蒙著臉,老媽子同佛婆見了這個景兒,哭一回,念一回的,也不勝詫異。白夫人雖不深知詩中趣味,也覺得有些難過傷心。秀芬極贊好詩,子文道:「言情之作,這枝筆也算登峰造極了。不過太露,少些含蓄。」白夫人道:「通是你惹得蓮姑兒這樣哀痛。」因又勸道:「好人兒不要苦,你到了浙江,那知心人必要回來的,就叫他來同你會會,可算死別重生,你的心願也慰了。」蓮因止了哭道:「好嫂子,我不過想著大家的遭逢不偶,受這些悲歡離合的苦惱憂煩。我這回子已經出了家,絕丁妄想,就是他還要我,我也不好意思。況且他有父母妻子,要我這姑子去做什麼呢?我心裡頭打定主意,倘然再可以相見,就與他談談心,知道大家的苦楚。若還要我似先前同他相處的樣兒,走到私欲的路上去,便是我罪上加罪了。我就受受暮鼓晨鐘的滋味,在法王面前懺悔懺悔。求菩薩慈悲,給我們來世好處,這便算我的結果呢!」
  說著,子文已命佛婆送上幾把手巾來,各自擦了臉。蓮因要把這詩抄出來,子文道:「不必抄了,他這詩本是給你的,你看見上下款麼?你就拿了去藏著罷,也是一件好東西。」蓮因心中歡喜,就在桌兒上取來,看後面果有幾行小跋云:「餘因友梅得識惜餘春館主人,相聚二年,愁多樂少。每值畫樓薄醉,小閣疏燈,細數生平,各有身世沉淪之感。屢思脫籍,力薄難勝,惟有傷心歎息而已。丁亥中秋後一日,重訪妝樓,已為大腹賈娶去。侍婢金兒,以畫幅折扇交還。問臨行何言?則惟以珍重相勉,謂不告而別,恐多情人為薄命斷腸也。嗚呼!後約落花,前情流水。玉簫再世,本屬虛無。金屋今生,幾如夢幻。用賦七律十二章,拉雜摭愁,以當窮途之哭。萬一此詩傳去,示我同心。恐一幅模糊,不辨是血是墨也。秋鶴並記。」蓮因看了這個跋,又是嗚咽了一回,便就收拾起來,去藏好了。
  白夫人笑道:「今兒你們不是讀詩,是哭詩,倒也別緻的。」秀芬笑道:「情之所鍾,正在我輩!」子文喝道:「小蹄子,女兒家輕輕年紀,說出這個話兒來,臊不臊?」秀芬走到母親處黏在懷裡哭起來了,白夫人就同他擦淚說道:「好心肝不要哭,這有什麼呢?」因向子文道:「你這老子總是這樣,當管不管,你好哭詩,他就哭不得麼?」蓮因道:「伯伯你不知道這個情字,非是邪僻的。人生世上,誰能無情?忠臣之忠,孝子之孝,節婦之節,義士之義,均從情字上生發出來的。就是聖賢治國,自誠意正心以至治平,非有情者不肯為之。堯舜之疇咨,孔孟之胞與,不過為情有難,故甘為勞苦而不辭,若不然,就是洗耳之巢許,耦耕之沮溺,憑世上人民水深火熱,他一律不管,這是不可同群的鳥獸,可以算得無情了。若夫五倫之中,均須以情字維繫。僅把男女之愛,當作情字,雖亦包括在裡頭,然猶見其小至於桑濮氵㸒奔,草田邂逅可謂之邪,不可謂之情。所謂情者,有正無邪,有公無私。一涉私邪,便是毫釐千里。今世界上無情的人,往往將一個禮字,一個理字,抵敵情字,豈知有情者有禮有理。所謂發乎情止乎禮,又云本至情以合理,情與禮,情與理,本渾為一。被假道學的人故意胡鬧,飾非遁詞。把他生生辣辣的勉強分開來,真是小人之智。又有一等尖刻之人,看他面上放著忠厚和平的樣子,但他暗裡的存心,處處要先人一著。一事一節,必佔便宜,必操勝算,但先求自家無累,純盜虛聲,不肯屈己救人,鬼域其心,春風其貌,這真是阿鼻地獄裡出來的遊魂,連情屁都也沒得了。」白夫人、秀芬反笑起來,子文說道:「你做了幾個月的姑子,倒長了這些見識。這回子參起情禪來,我倒不及你的透深顯露。」蓮因道:「這是真的,就是伯伯這番攜帶我回去。若是無情的,他先要顧恤自己吃虧,那裡肯把我這繫而不食的匏瓜攜去呢?」說得子文、秀芬皆笑起來,秀芬笑道:「姑姑的頭光光的,正似匏瓜。」蓮因笑道:「妹妹受了委曲,我替妹妹在伯伯門前強辯,折服折服他。要他曉得我輩巾幗中萬萬不可無情的,這就算是替小郎解圍了。」於是大家一笑,正說著,只聽得當當幾聲,白夫人道:「不好了,已經兩下鐘了,我們睡罷。」於是各自歸房安宿。
  蓮因在枕上輾轉不寐,一回歎氣,一回哭泣,秀芬初時聽見了勸他,後來睡著了。蓮因直到東方將白,方才睡去,朝暾入艙,尚瞢騰不醒。秀芬已是起身在那裡,穿衣,忽聽蓮因大哭起來,秀芬驚問道:「姑姑魘住了!」蓮因方被喚醒,一身香汗。原來做了一夢,便想了一想起來,穿衣洗臉,秀芬笑問道:「到底姑姑何以哭起來?」那邊子文夫婦也聽見了,問道:「什麼?」蓮因笑回道:「沒什麼,不過魘住了。」子文笑道:「難道昨晚還哭得不暢麼?」未知蓮因何夢,請閱下章。

猜你喜欢
  红楼梦补序·归锄子
  第四回 西门庆望乡台思家 武大郎酆都城告状·丁耀亢
  第四十四回 一刹火光秽除蝉蜕 廿年孽债魂断雉经·魏秀仁
  第八回 巧言君饰情杜友 楚庄王纳谏复陈·
  第十回 预言书苦制醒魂散 赔泪录归结爱国谈·郑权
  第八回 冯乐声雇车回家 张玉月邀妹来投·
  第七回 红云润面采花女 绿水涤心踏芳人·尹湛纳希
  第六十七回 对席快清谈流连竟日 凭栏惊妙舞摇曳多姿·张恨水
  第四十五回兵败城西军曹丧胆营迁闸北司令无颜·朱瘦菊
  第十八回 几番云收雨难住·风月轩入玄子
  第二十七回 为传花月道 贯讲差使书·梦觉道人
  第四十九回 狗肉王乘醉发兽性·储仁逊
  第三十三回 离客店弱女奔波 上盗船歹人害命·
  第二十七回 畅远游观风问俗 回故土舍久图新·绿意轩主人
  第七回 诊关道远投镇江府 拜医王大闹海天村·儒林医隐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