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一回 德太尊爱民拿讼棍 伍孝廉大胆到公堂

作者: 苏同

    且说杭州府德太守到任之后,办事甚是认真,又平反了几件冤狱,访拿地痞,保卫良民,真是不遗余力。忽一日把钱塘县陈慕韬传了进去,问他道:“老兄可晓得有个著名的讼棍,叫做伍作霖么?”陈慕韬听了,呆了一呆,暗想怎么他到任不多几天,就晓得这般详细,只得答应了一声,卑职也听见这个人的名气,但他是个举人,不便办他。德太守听了,冷笑道:“如此说来,只要有个功名,杀了人可以不用抵偿的了?”陈慕韬碰了这个钉子,晓得自家说错了话,连忙转口道:“卑职也屡次想访他的劣迹,无奈总访不出他的凭据来。”德太守又冷笑道:“地方上出了这样的棍徒,做地方官的就该为民除害,管什么凭据不凭据,难道拿不着他的凭据,就罢了不成?”陈慕韬连碰了两个钉子,不敢开口,只连连应是。德太守停了一回,方说道:“老兄且请回去,留心访他的劣迹,我这里也派人出去访查,只要有了些儿实迹,就好提他到案,只不要卤莽从事就是了。”陈慕韬答应了几声,退了出来,密密的派了几个能干差人,明查暗访。德太守也派了贴身家人,出去打听,访了一月有余,一件实迹也访他的不着,只访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又算不得凭据。德太守见访不着他的事儿,心上十分焦燥,原来德太守船到码头的时候,一连上去,私访了几天,茶坊酒肆,没一处不说伍作霖的故事,不是说他交通官吏,就是说他欺压良民,但都是些捕风捉影的话儿,作不得准的。德太守听了这般议论,暗想这个人舆论这般恶劣,一定是个本地的棍徒,就存了个办他的意思。现在访了多时,没有一些凭证,德太守不免焦燥起来,忽然发一个狠道:“无论有凭据没有凭据,这伍作霖终是个有名气的状师,我一定要把他办了,与民除害,就是把这个功名拼他,都是愿意的。”想罢,便立刻传齐伺候,去见抚台,把要办伍作霖的话一一说了,抚台沉吟道:“你要为民除害,自然是地方官应办的事情,但你既查不出他的证据,他又是个有功名的人,这样事儿,你倒要仔细些儿,不要冒失才好。”德太守奋然道:“卑府在外面访得明明白白,委实是个害民唆讼的棍徒,就是这个举人,也是托人枪替,走了门路来的。他好倚着这个功名,做他的护身符儿,其实他自己不会做什么八股策论,若实在拿不到他的凭据,卑府还好当堂考他一考,那时凭他再有通天手段,也就施展不来了。总之这件事儿,无论怎样,卑府定要办他一办,特来求大帅作个主儿,卑府就拼掉了这个功名,也是情愿的。”抚台听了又道:“据我看来,这件事儿若要牵到他的枪替关节上去,这却越闹越大了。我看你既情愿拼着自己的功名,和他做对,料想也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回来你把他提到当堂的时候,只要就着现在的案情问供,不必再去牵涉别起案情,白做了许多冤家,究竟于你没有什么益处。你问了他的口供,通详上来,我给你归奏案办理就是了。”德太守听了抚台肯和他作主,心中大喜,谢了一声下来,回到自己衙门,立刻叫书役迭了个访拿伍作霖。
    只说伍作霖这一天正在家里算账,忽听外面敲门声响,伍作霖暗想:又有什么生意来了?便连忙把门开了,那知并不是什么生意,竟是两个差人。伍作霖当时也不免吃了一惊,却做得不慌不忙的样子,问道:“你们是那里的差人,到我这里来,有何贵干?”两个差人齐声答道:“我们是杭州府德大人手下的差人,因为德大人有件事儿,要和你伍老爷商议,所以特地叫我们过来奉请。”说着,就拿出牌票来,向伍作霖照了一照。  伍作霖眼快,一眼看见,彷佛是访拿讼棍几个字儿,伍作霖此时晓得事情不妙,微微冷笑道:“我姓伍的向来不犯官法,又是个有功名的人,怎么你们大人,竟糊胡涂涂地提起人来?也罢,你们既然到此,料想不去不行,我也没有什么事儿,就此和你们同走,我倒要请教请教这位德太尊,是怎样的一个三头六臂的官儿。”一面说着,一面跟着两个差人就走,一直走到府署前来。这位德太尊因为伍作霖是个举人,又是个有名的讼棍,更兼没有拿着他的凭据,料想审问这件案情一定有些疙瘩,便请了刑名师爷出来,和他商议,又请他立在暖阁后边,预备扳驳。一听差人上来禀说,伍作霖提到,便立刻升坐大堂,把伍作霖传上堂来。伍作霖到了堂上,见德太尊坐的是大堂,没奈何只得勉勉强强地跪下,不等德太尊开口,先自问道:“治生犯了什么案情,要大公祖签提到案,或是有人告发也请太公祖把原告传来,当堂一问,治生不才,忝在绅衿之列,有皇上家的名器在身,不便在公堂久伫。”德太尊见伍作霖提到当堂,细细的打量他的年貌,见他不过三十多岁年纪,一张瘦骨脸儿,两颧高耸,鼻如鹰嘴,长颈缩腮,一望而知是个奸狡之辈。又听得他说几句话儿,便是来得十分沉着,不露一点惊慌,暗想果然是个老手,倒要好好的问他,便微微冷笑道:“伍作霖,你还不晓得自己的罪名么?”伍作霖接着说道:“正是,治生不知道自家身犯何罪,要求大公祖说明。”德太尊道:“你既然身列绅衿,就该晓得朝廷的法纪,为什么知法犯法,包揽词讼,鱼肉良民?本府到任之前,早已访得明明白白,你还要抵赖么?”
    伍作霖听了,哈哈地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轻轻的就加上了包揽词讼,鱼肉良民的两个罪名,真是容易,但不知还是有人告发的呢,还是大公祖自己访闻的呢?可有什么证人,可有什么凭据?若有了证人凭据,自然的治生抵赖不来,若是一无证人,二无凭据,平空的把治生诬陷一个罪名,只怕治生倒没有什么知法犯法的地方,大公祖诬陷绅衿,恐怕逃不了一个处分,还请你太公祖自己三思,不要卤莽才好!”这几句话来得硬挣,把德太尊的一腔怒气,提了起来,拍着公案喝道:“你的案情,本府已经访得清清楚楚,还要什么证人,你若定要追究证人凭据,只本府自己就是你的证人,你还想强词夺理,抵赖过去么?本府劝你还是好好的据实供来,本府自然从轻办理,若是执迷不悟,不肯供招,那就怪不得本府了。”伍作霖听了,并不慌忙,只高声在堂下说道:“大公祖说自己就是此案的证人,请问大公祖,做了地方官,诬陷绅衿,还说自己就是证人,律例上头,可有这般规矩?难道做了地方官,就是诬害良善的么?现在治生也没有什么别的话说,只要大公祖把治生犯罪的凭据指出来,治生自然当堂领罪,若是没有凭据,就要把治生撮弄上一个罪名,治生虽然一个小小的功名,不算什么,但是污蔑了治生,就是污蔑朝廷家的名器,将来认真追究起来,恐怕于你大公祖的功名,着实的有些不便。”说着,又仰面冷笑。
    德太尊见伍作霖的说话越逼越紧,竟没有驳得倒他的地方,并且语气之间,渐渐的不逊起来,不觉满心大怒,便也大声喝道:“你到了这个时候,还想希图抵赖,你可晓得你自家的舆论,到处张扬,茶坊酒肆里边,没有一个人不说你的故事,都说你是个有名的状师,难道这些议论也是诬陷你的么?”伍作霖听了哑然大笑道:“凭着这些捉影捕风的议论,就要入人的罪名,天下那有这般情理,你大公祖既是听得这些议论,为什么不把说话的人,当时拘住,叫他做个证人,却在堂上,说着这些空话,这些说话,就能算得案情的凭据么?况且那一班棍徒,一天到夜都在茶坊酒肆,蜚短流长,谈论人家的阴事,其实全是些毫无证据的话儿,像这样的人物,也算不得什么安分良民,那里就好听他们的说话,比方你大公祖到任之后,除暴安良,那班本分百姓,自然是感激的了,你那里晓得有些游手好闲的光棍,打街骂巷的青皮,一个个没有了中机,背地里都在那里咬着牙齿,骂你大公祖的胡涂,万一抚帅出来私访,听了这些说话,难道也好据着这个口碑,把你大公祖提参撤任么?你大公祖只要把这个里头的道理,细细想来,就晓得治生的说话不错了。”德太尊听了伍作霖这一番说话,真个是有情有理,面面皆圆,那里驳他得倒,暗赞伍作霖的口才,果然不错,要想个驳他的主意,一时那里想得出来,止不住坐在堂上,抓耳挠腮的十分忐忑,暗想今天驳他不倒,这场大审,叫我怎样的收场,幸而他虽然是个举人,却不会做文章的,真要到了那下不来台的时候,也顾不得抚台的吩咐了,没奈何只得要把他这件旧案,翻腾出来。此时德太尊坐在堂上,低头盘算,大堂上站在两旁的吏役,一个个都静悄悄的鸦雀无声,就是掉一根针儿的声音,也听得见。伍作霖跪在地上,跪了多时,跪得有些不耐烦了,便大声说道:“大公祖你想了半天,想得怎么样了?”  德太守正在那里沉思绝虑的想这件事儿的归结,不提防被他猛然吓了一跳,抬起头来,又听他说话的意思,带着几分轻薄,一时间心火上冲不顾别的什么,拍案历声道:“照你这样说来,是本府有心诬赖你的不成?”伍作霖听了更加胆壮,也历声回道:“没有证人,没有凭据,无缘无故的拘提绅士,还说不是诬陷么?”这几句话儿来得结实,把一个德太尊顶得呆在椅上做声不得,一时间羞怒交并,面色大变,却又想不出扳驳他的话儿。那面上一阵阵的红起来,一班值堂书役,一个个都在暗中吐吐舌头,此时大堂更加寂静无话。德太尊被他顶得呆子半晌,发一个狠道:事已如此,顾不得抚台的吩付,也顾不得做什么冤家,左思右想,我拼着这个功名,无论怎么,也要问他一问。想罢,便又问道:“你是个举人出身,自然时文策论都是会做的了。”伍作霖呵呵冷笑道:“天下岂有举人出身不会作文字的道理?这样的说话,还用你大公祖问么?”德太尊忍着怒气,又道:“你可晓得有人说你这个举人是枪替来的,你好借着这个功名,做个护身符儿。据你说来,他们外边的议论,不能作准,如今本府出一题目,当堂考你一考,你若做得出来,不消说是本府误听人言,无故把你拘提到案,那时本府自然上个禀贴,自请处分,你若做不出来,本府就要照例定罪,你可有这个胆量么?”德太尊说罢,留心看着伍作霖的面色,以为凭你如何奸诈,这一下子可把你搬倒了,不怕你再有本事,分辩得来。那知伍作霖听了毫不在意,只淡淡的问道:“你大公祖当真的要考么,还是说着闹玩意儿?”德太尊道:“自然是当真要考,公堂之上,谁给你闹什么玩笑?”伍作霖听了鼻子孔里嗤的笑了一声道:【大公祖当真的要考试治生,莫怪治生无礼说句得罪的话儿,你不过一个小小的知府,不是考举人的官儿,这个地方不过一个小小的知府衙门,不是考举人的贡院,你自己想想一个知府竟要考起举人来,可配不配?”有分教:孝廉强项,钭成堂下之囚;太守威严,竟作无声之木。不知德太守如何说法,且看下回。

猜你喜欢
  第十九回 假招安明山殒命 真断肠翠翘消劫·青心才人
  第三出 会娇·孟称舜
  第三回 消息雨声中惊雷倚客 风光花落后煮茗劳僧·张恨水
  第十回 张胜贵妙术起沉疴 郑紫阳微言箴恶俗·陆士谔
  第十回  梦模糊弄假成真 墨淋漓因祸得福·苏庵主人
  第二十六回 探虚实恶贼埋伏 祭大树猿仙解围·
  序·顾太清
  卷四·陈球
  第十一回 再嫁婢羞侍饯筵 九秩妃欢寻寿宴·临鹤山人
  第二十一回 尚书府记室磨刀 华胜店归妻易服·旅生
  第六十七回 爱才情收为公主 奉圣旨敕令领兵·
  第六十七回为虎伥孔方作祟伤人命祝融肆威·朱瘦菊
  第二十回 收宝剑天缘成就 再花烛钦赐团圆·
  第二回 青埂峰故知倾肺腑 绛珠宫慧婢话悲欢·郭则沄
  第五十六回 绝艳惊逢浣花醉酒 佳期再阻婉姐居丧·天虚我生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浪蝶偷香·风月轩入玄子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四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话说明朝成化年间,金陵和兴县有一富户,姓杨名得根,家有良田百亩,仆婢近十人,家资丰厚,娶妻何氏,乃何子高之女,名春娘,贤淑贞静,书画琴词,官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