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九回 假招安明山殒命 真断肠翠翘消劫

作者: 青心才人

    词曰:

    道寡称孤,岂是英雄之正度。细究深图,招安有何负。死纵无辜,亦满世辜教。君休怒,一还一报,自是天之故。

    右调《点绛唇》

    话说王夫人低头暗想:“朝廷为尊,生灵为重,报私恩为小,负一人为轻。且为贼不顺,从逆当诛。”正费踌躇,忽徐海退入后营,夫人吩咐:“设筵对酌。”道起招降一事。夫人道:“大王所主见何如?”徐海道:“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只是不降的好。不降其便有三,一降其害有五。攻城掠地,无人拘束,一便也;金帛女子,唯吾所欲,二便也;胜则长驱直进,不胜则卷甲退守,三便也。降则必受天子诰命,官有官箴,少失守则问罪,一害也;大明重文轻武,降则要受文官驱使,略不遂意则加弹劾,二害也;在化外则其威在我,降则调往他方,其势在彼,三害也;兵权在手,虽天子亦不得轻,权去则一力士擒之足矣,降则不能复拥重兵,四害也;江南之地,为吾等荼毒殆尽,士民恨不能啖吾肉,官府恨不活嚼吾心,以吾兵强将勇,或望风而逃窜,或赍金以买命,降则此辈欲还报于吾,五害也。以五害之凶,揆三便之利,其不宜降也必矣。”

    夫人道:“大王所见亦是。但知五害而权宜之,亦未见其不利也。受天子之诏命,而不任其官守,罪将奚问;受大明之官职,不受其驱使,弹劾安加;为天朝之臣子,而不离险要,势安在彼;名归顺,而身不入庙堂,力士何所施其擒;按兵不动,束甲以待,势仍在我,彼虽欲还报,其能之乎!以妾言之,降则不惟有三便,而且有五利。况不良非久亲之辈,寇盗乃不得已之为,恶可终身恋恋于此?且我与大王祖父,皆世受天子平成之福。今者残彼疆场,涂彼生民,掠其金帛,掠其子女,天子忧惶,食不下咽,宰臣悲悯,眉不自舒。江南之苦兵,非一日矣。屡屡招抚,皆体上天好生之德,以无事为荣者也。万一天子振怒,召六师以薄伐,大王能保其必胜乎?若欲图王定伯,非德、拉、时俱可,智、仁、勇足备不能也。德、位、时三者俱在天朝,而智、仁、勇又未全在大王。区区以甲兵之利,远人之助,而欲图大事,必不可成者也。又闻,识时务者为俊杰。乘此兵精威盛之日,因其招抚而降之,必将高官终身,共享富贵,此上策也。”徐明山遂决意道:“夫人言之有理。今督府两次人来,未得降意,我且进兵,料他必又有人来招抚。”次日发兵前进。

    且说罗中军回见督府,道徐明山之言,王夫人之语,献上明珠、珊瑚。督府道:“他虽不肯归降,受我礼物,便有通好之意。再得一能事的陈说利害,辩言邪正,方可图矣。”

    忽报:“徐明山大兵长驱直进,州城俱不能守,急求援兵救助。”督府幕宾利便道:“小生不才,领大人命,凭三寸舌,说徐明山来降,以解苏州城之困。”督府大喜,令旗牌官四员:“伏侍利生去说徐明山。”先着游军飞马知会徐明山。

    明山有心归降,驻兵以待。利生到营,蓝旗手报过,徐明山吩咐请入。利生进营,见其甲兵之盛,将士之雄,中国无其匹,暗暗称赏。徐明山迎入,礼毕,分宾主坐下。徐明山道:“久闻先生督府嘉宾,今日光降,必有明示。”利生道:“小生闻大王高风,愿求一晤。向因无物为贽,不敢空见。今特以富贵为贽见大王,不知大王肯叱留否?”徐明山道:“承先生高情意,又掷孤以富贵,孤岂不心悦诚服,以听先生之教乎!”

    利生道:“别人送大王之富贵,必令大王进一步;小生送来的富贵,只要大王退一步。大王肯退,则一生富贵在手矣。”徐明山道:“请问先生退步之方。”利生道:“退无他法,唯归降而已。归降则有荣无辱,有贵无贱,富贵不可胜用矣。”徐明山道:“孤亦思及于此,但其间不便甚多,故踌躇未决。”利生道:“愿闻大王所以不便处。”

    徐明山道:“孤扎兵化外以来,道寡称孤有日。今一旦举兵降顺,位不过总兵,爵不过二品。帐下军士称王已久,一朝顿改名色,虽受皇封,未免削色,一不便也;国家重文轻武,荫袭之家尚不难加以凌辱,况孤乃新降之人,孤立无援,构兵日久,此辈积怨自深,事权一落彼手,能必其不谋孽乎?二不便也;将士相随,多年化外,狂放已惯,称降则必削我兵威,分我大众,调我别任,我等狂夫,安能复受此辈愚弄,三不便也。”利生笑道:“大王过虑,似觉未便。若以小生论之,极便无疑。目今,盗寇横行,天子明诏,能平寇者,万户侯。今大王肯束甲归朝而歼盗寇,则封侯立至,称孤道寡何以异也。国家虽重文,大王非无用之荫袭。兵权在手,求为交欢而不可得,敢谋孽乎!大王之兵,自归之大王,散与不散,皆由我,彼恶能愚弄也。大王中心肯降,小生即以大王高论申诸督府,转达天子,为请三事,然后议降何如?”

    徐明山大喜道:“诚如先生言,孤愿归降,无二念也。”吩咐设筵,款待利生,酒完,托出黄金五百,白银五千,道:“有劳先生远教,敬具不腆,略表微意。事成当图厚报。”利生道:“多谢大王厚意,却之不恭,谨登尊赐。望大王且按兵莫动,小生回见督府,细陈大王之意,订三事之约,再来回复大王。”徐明山道:“先生之为某虑,可谓周旋曲备也。”利生道:“以一人之身,系两军之重,不得不竞业也。”作别。

    回见督府,道徐明山之意。督府道:“如此则名为归顺,实则抗衡也。万一稍不如意,则枭张狼顾之心复发,罪将谁归?此事似觉未便。”利生道:“时者难得而易失,机者可遇不可求。今徐明山拥十万之兵,横行东南,无有对手。若以兵力,未知胜负谁在。幸以三番招抚之勤,王氏于中之说,慨然以归降许。今因其所约而败之,彼必以从前招谕亦属牢笼。约八路之兵,奋三军之武,以薄我师,诚未见其强弱也。莫若将计,就许之以三事,佐贰官与之定盟,约日发兵迎降。外张鼓乐,内伏大兵,乘其无备而攻之,徐明山可掳矣。兵不厌诈,小生之计如此,不知大人之意何如?”督府大喜,道:“先生之计,国家之福也。”乃令通判权宜、游击纽合,同利生复往徐明山营中定盟。

    徐明山迎入,宾主礼毕,权宜道:“学生奉督府大人命,将来与大王定盟,大王有何高论?”徐明山道:“某以三事,浼利先生转达督府公,未知肯俯允否?”权官道:“督府公多多致意大人,此三事极便利无碍,大人归降,崇隆名号,以为归顺之榜样,收拾未附之人心。大人虽降,化外犹未平,正欲供大人威武,镇压外邦,招抚亡命。大人欲内仕,犹烦章奏抗疏;若只在外土,为东南之藩屏,此可一力保奏也。”徐明山道:“化外狂夫,不堪与天朝文武趋跄,得为海外波臣足矣。”因与之歃血定盟,尽欢而散。

    徐明山退入后营,对王夫人道:“始讲归降,尽深觉其不便,今为卿苦劝,行之反觉便于为寇也。受大明之封诰,则不与父母之邦为仇,且可以荣耀宗祖;握兵外境,则兵权在我;实受其爵禄,而不蒙文官之凌辱。外可得志,内亦顺情。非夫人之良论,徐海之见终不及此。”夫人道:“此天子之福,国家之幸,大王之威,督府之德,将士之功,妾何力焉!”因举觞为寿云:“今朝化外波臣,明日天朝辅弼。恭喜大王去逆效顺,万年福禄。”徐亦回祝道:“贤哉夫人,忠君爱国。委蜿曲成,令徐海免为万世之罪之者,夫人之赐也,愿与夫人共享富贵。”此日大劳三军,谕以归降之意。

    且云得官荣归乡里,各军欢呼震地,竟无斗志。俱收拾行囊,作归家之想。器械衣甲,竟置不理。刁斗不严,队伍不肃,旌旗不整,巡逻不谨,饮酒自乐,交头接耳,殊非昔日之军营矣。徐明山亦以既归天朝,不必严兵肃伍,亦与王夫人宽袍大袖,放心畅饮,略不为备。

    细作打听得这个消息,忙报与督府。督府道:“两军对垒,一面虚词,而遽不设备,此自送死也。”令:“游击张能,领雄兵五千,从东路杀进;参将李进,领雄兵五千,从西路杀进;总兵阴谋,领雄兵五千,暗伏迎降军中,斩营突入,要取徐明山首级,方为大功;王氏有功朝廷,误伤者斩,不赦。”张、李二将领兵先行,督府下令:“大张旗鼓,高扯代天招抚杏黄旗。马上鼓乐,队队鲜明;地下旌旗,人人齐整。”

    先着利生同罗中军见徐明山,道迎降之意。徐明山大喜,吩咐:“摆香案迎接。”对王夫人道:“莫非其中有诈,我整兵以防,不然何如?”夫人道:“彼以迎降来,设兵反开疑端。莫若示之以诚,令招抚者好安心上奏。”徐明山深然之。乃令军士:“大开营门,焚香以待。轻袍宽带,悉除武备,伺候天朝玉音。”又令利生、罗中军:“报知督府。”督府闻报大喜,催军前进。徐兵见南兵鼓乐喧天,军中高扯代天招抚旗号,以报徐明山。

    明山同夫人到营前观望,徐明山着了一惊,对夫人道:“夫人,中计了。此非迎降之兵,乃袭营之计。你看他杀气激扬,士卒愤怒。”急忙传令,三军整备厮杀。军士听得迎降,卷甲束戈,何曾打点战斗。急闻此令,慌得有鞍无马,有兵无甲,忙做一团。徐明山披挂不及,急叫:“备马。”马已卸鞍,怎来得及。忙叫:“抬斧来。”斧未抬至,大兵已到。

    一声炮响,战鼓频催。阴谋一马当先,舞刀突入。徐明山上马不及,斧又不在手中,往后就走。夺得官军一把朴刀,奋威步战,抵住阴谋。马步相交,大战十余合,被徐明山一刀搠伤阴谋马腿,翻身落马。徐明山飞步来取阴谋首级,忽张能杀至,救了阴谋,接着徐明山厮杀。枪刀并举,马步纵横。

    徐明山身中数枪,全无惧怯。纽合一军又至,并力来攻。徐明山提刀拔步就走,纽合飞马赶来。徐明山回手一刀削去,正中纽合胸膛,落马而死。张能赶至,阴谋一马又到。徐明山手无寸铁,一手抓着一个军士头发冲锋迎战,打出营外,勇不可当。阴谋道:“此贼勇而耐战,若使一得兵马,其锋难敌矣。”即令:“攒箭手三千,困而射之。”

    箭手得令,三千强弩齐发。徐明山提着两个人在乱箭中横冲直撞,犹然不屈。约有一时,身之中箭,几无完肤,遍身疼痛,渐渐不振。大叫道:“夫人误我,夫人误我!”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长叹而死,立而不扑。两、三个时辰,诸军方敢近前,犹闻叹息声,退走者数十步。见死尸不动,然后知其真死,即报阴谋、张能。二将见此光景,令军士推之,如石凿成,如金铸就,哪里推得倒。

    忽翠翘为诸逻拥至,见徐明山立死不扑,翠翘泣道:“彼英雄士也,以妾言苦劝,归降不得,其死怨气不散,故虽死犹然骨立,待妾亲拜慰之。”对死尸拜祝道:“明山大王,妾实误你,然终不敢独生,以辜大王厚德。”言毕,放声大哭。徐明山立的尸首,把眼一睁,泪如雨落,尸亦随扑。翠翘以头触地求死。军士急救之,得免。

    是役也,贼兵被歼五万,甲士之偕亡者十万,而寇之声势煞矣。归而献凯督府,督府因召翠翘,吩咐道:“是功实成于尔,尔有甚说?”翠翘道:“徐海亦英杰士,以信抚爷之过,乃致败亡。幸怜此点肫诚,以一浮土,掩其骸骨,妾愿足矣。”言讫,咽哽不能语。

    督府亦恻然,令:“收徐海尸葬。”吩咐:“设大飨于辕门贺功。”诸将士俱有犒劳。酒半酣,督府道:“吾闻王翠翘能胡琴,善新声。今日贺功,当令之行歌侑酒,以助筵中之乐。”诸大参皆曰:“善。”乃召翠翘,翘不敢不从,含泪提琴,抚今思昔,乃所作《薄命怨》,心戚于中,声形于外。愀愀唧唧,咽咽呜呜,一人向隅,满堂人皆为不乐。停杯以听,有赋为证,赋曰:

    徘徊顾慕,拥郁仰按。

    盘桓毓养,从容秘玩。

    闼尔奋逸,风骇云乱。

    牢落凌厉,布获半散。

    丰融披离,斐炜奂烂。

    间声错糅,状若诡赴。

    双美并进,骈驰翼驱。

    初若时乖,后卒同趋。

    曲而不屈,直而不倨。

    相凌不乱,相离不殊。

    劫犄慷慨,怨妒踌躇。

    飘遥轻迈,留连扶疏。

    参谭繁促,复迭攒反。

    纵横络绎,奔遁相遇。

    拊吹累赞,间不容息。

    环艳奇伟,殚不可识。

    闲舒都雅,洪纤有宜。

    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温柔怡怿,婉顺委蛇。

    乘险投会,邀隙趋危。

    祣鸣清池,鸿翔会崖。

    纷若斐尾,慊渗离#。

    微风靡靡,余音猗猗。

    督府正襟静听,候弹完,问翠翘道:“此是何曲?令人闻之凄惨如此。”翠翘道:“此犯妇幼时所作《薄命怨》。今事到其间,果应此词。抚今追昔,不觉兴念及此,情愈不堪耳!”督府道:“眼底兴亡,其不可逆料者,大约如此。然以子才色,岂无问奇之人,而必恋恋于亡贼乎?”翠翘低头不语,微微流泪。

    时督府酒酣心动,降阶以手拭翘泪道:“卿无自伤,我将与偕老。”因以酒戏弹之道:“此雨露恩也,卿独不为我一色笑乎?”翠翘凝眸熟视,移时道:“亡命犯妇,怎敢奉侍上台。”但见两行清泪,生既去之波,一转秋波,夺骚人之魄。督府益心属之,乃以酒强翠翘饮,翘低头受之。体虽未亲,但嫩蕊娇香,已泌入督府肺肝矣。诸参佐俱起为寿,督府携翠翘手受饮,殊失官度。夜深,席大乱。翠翘知道祸必及己,辞之不得脱身,直至五更乃散。

    次日天明,督府以问门官,门官悉陈其颠末,督府暗悔道:“昨夜之事,岂是我大臣所为,若收此妇,又碍官箴;欲纵此妇,又失我信;不如杀之,以灭其迹。”又转思道:“三次招抚,谁人不知。因彼平寇,士民皆识。功高而见杀,何以服天下万世之人心。留之不可,杀之不忍,如之何则可?”点头道:“得之矣。将彼赏了一军人,既灭其迹,又不杀其身,人岂议我乎?”

    出堂召翠翘道:“尔有灭寇之功,免尔之死。今将汝配一永顺军长,可随他终身。”翠翘泣道:“翠翘命薄,失配徐海。以国家事大,诱而杀之。不赦则请死,得赐不杀,愿求老爷开笼放雪衣,令翠翘黄冠归故里,以遂归顺之初意。若配军长,非妾愿也。”督府道:“念尔之功,恕尔不杀,以配军长,何负于汝?须知胜如为贼人妇。”乃召所调永顺酋长,问其无妻者,以翘赐之,即令回军永昌,军酋长遂携翘同去。翠翘不得已,含涕从之,登舟长发。诸军为酋长作宴庆贺。舟泊钱塘江,但见此江:

    巴东之峡,夏后疏凿。绝岸万丈,壁立霞驳。虎牙竖以屹,荆门阙竦而磐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溢流雷响而电激。

    众军吃了喜酒,大家各回船去睡了。那酋长道:“娘子睡了吧,还再吃杯酒?”翠翘道:“且坐一坐。”那酋长见她欢无半点,愁有千端,也不敢相强。翠翘决意自尽,恐人救起不雅,故迟迟挨至三更。忽见冰山一座,自海门涌将上来。轰雷怒震,可闻数百里。翠翘问酋长道:“此是何声?”酋长道:“这叫潮信。”翠翘因潮信二字,顿悟道:“如此,这是钱塘江上了。”那酋长连连答应道:“正是,此就是钱塘江。”翠翘点头道:“我王翠翘该在这里结果了。刘淡仙十五年之约,其在此矣。”乃问酋长道:“军中可有笔砚?”酋长道:“有,娘子要写字么?”就取笔砚递与翠翘。翠翘题云,诗曰:

    十五年前有约,今朝方到钱塘。

    百世光阴火烁,一生身事黄梁。

    潮信催人去也,等闲了却断肠。

    题毕,大呼道:“明山遇我甚厚,我以国事误杀之。杀一酋而属一酋,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我今不惜一死,以谢明山也。”飞身跃入江中。酋长急救之不得,众兵俱惊起。时潮头正长,立脚不住,怎能打捞救人。浑至天明,只得拿了那辞世诗来见督府。督府顿足称冤,深自愧恨,然事亦无及矣。吩咐地方打捞尸首,收葬不题。

    且说觉缘自临淄别了翠翘,回来云游越地,访着了三合道姑,学她修炼之法。因记得翠翘托她问终身之事,遂乘间问道:“王翠翘与弟子有情,弟子深怜之,不知以何因缘,堕此恶趣。”三合子道:“大凡人生世间,福必德修,苦因情受。翠翘有才有色,只为情多,遂成苦境。是以金屋之地不敢久留,断肠之天往往促驾。故翠翘烟花债苦受两番,青衣罪深经一案,刀兵内伴虎狼之魔君,波浪中作鱼龙之寝食,方能消此劫数也。”

    觉缘听了大惊道:“若如此说,则王夫人终身已矣哉?”三合子道:“尔县勿慌,幸喜她初为情迷,雅持贞念,并不犯氵㸒。后遭苦难,纯是孝心,了无他愿。今又不念狎昵小恩,而重朝廷大义,尚能劝逆归顺,免东南百万生灵之荼毒,则功德大而宿孽可消,新缘得结矣。尔既与彼有情,可俟其钱塘消劫时,棹一苇作宝筏,渡之续其前盟,亦福田中一种也。”觉缘闻言方大喜,道:“弟子谨受教矣,但不知向何处续此情缘?”三合道姑道:“你不必寻她,她自来寻你。”

    自此之后,觉缘遂在钱塘岸上造了一个云水庵儿住下。又买一只小小鱼船,又将素丝结成一张细网,又雇了两个有力量识水性的渔人,自督他日夜驾了,在钱塘江上往来伺候。

    也是劫数当消,姻缘该续,这夜,翠翘跳入江中,恰恰跳在觉缘丝网之内。两个渔人是有心救人的,一见有人跳入网中,即忙忙拽起,那渔船早随着波浪流去数里。觉缘因解开丝网,扶出翠翘,替她换了水湿的衣服。翠翘卧在舱中,尚昏迷不醒。昏迷中,恍然看见向日的刘淡仙远远的看着她,不言语。翠翘认得,因叫道:“刘家姐姐,你前日说:‘断肠教主招我入会。’今日肠已断尽矣,何不快快引我去,却远远立着为何?”刘淡仙叹息道:“妾在此候姐姐久矣。不知姐姐因卖身保全父母,孝德动天;劝顺救拔生灵,忠心贯日;且从前苦已历尽,矧今日劫又消完,自此福禄生身,情缘如意。断肠会昨已除名,《断肠诗》今当奉璧。徒使妾空盼数年,不敢相近,为之奈何?”因将旧题的十首《断肠诗》递与翠翘。翠翘接着,因说道:“妾不幸被督府配与军人,故投身入江以谢明山,有甚福禄?有甚情缘?”

    正说未完,忽耳畔有人低低唤:“濯泉,快些苏醒。”忽睁眼一看,见觉缘坐在旁边,明烛呼唤,因定一定神道:“妾已投江死矣,为何又与道兄相会?莫非是冥途做梦?”觉缘见翠翘醒转,满心欢喜,因说道:“濯泉妹,休要猜疑,你投江是我救了。”翠翘听得分明,方坐起身来道:“我投江是一时烈性,师兄如何得知,却在此救我?”觉缘道:“只因妹子前在营中,托我问三合道姑终身。她说你:‘前劫已消,后缘将续。’故着我在此停舟救你。不知今日果应其言,料你后日必享情缘之福矣。”

    翠翘听了,方喜道:“这等说起来,师兄竟是我重生父母了。但只是这一叶小舟如何能藏身,恐督府探知,又起祸端。”觉缘道:“妹子勿忧,我已预造一云水庵在江岸上,为贤妹藏身地矣。贤妹可安心住下,以待情缘来续。”翠翘道:“得苟全性命,为孤云野鹤足矣,安敢复望情缘。”觉缘道:“三合道姑前言既已如响,后言岂有不验!”因吩咐两个渔人,乘夜将小舟摇至庵前,悄悄将翠翘扶了入庵隐藏,不使一人知道。正是:

    心似开笼雀,身如再发花。

    不知果有情缘来续否?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一回 邓小姐烧香被抢 畜生脸计害邓宽·
  第六回 俊三郎朱楼窥春意·
  第十六回 报医入狱起沉疴·
  第43回 马三风前厅算命 于大人遇救逃生·牛瑞泉
  第二十六回 王夫人复作消寒会 贾探春重征咏雪诗·嫏嬛山樵
  第十四回 救难友昆生见帅 投檄文敬亭罹殃·孔尚任
  第三十八回 破痴情譬言解惑念 寻旧友避雨遇狂且·西泠野樵
  第九回 偷腥猫儿不舍去·
  第六十七回 为朋友热心出死力 算家用冷眼看生机·天虚我生
  第三十二回 战唐埗诛暴立贤 闹洞房移花接木·蔡召华
  第五十五回 辽阳洪皓哭徽宗 天津秦桧别挞懒·梦笔生
  第六十五回明伦堂腐儒大会净慧寺泼妇飞来·李涵秋
  第十四回 美少年军中合卺 老驼婆阁下陈情·澹园
  第六回 借箸论孤军良朋下拜 解衣示旧创侠女重来·张恨水
  第十九回 闺内吟诗堂前问卜 环儿南窜淑贞北来·兰皋主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