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勇先锋诱敌克黄安 伪军师退兵屯白庙
却说褚飞熊驱兵将黄安团团围住,日夜攻打,甚是难下,一面飞报大营,一面奋力进攻。此时洪提督的大兵已到,在三里冈住扎,共立下三座大营。正与诸将商议破敌,忽见小军上前禀道:“小的奉褚老爷之命,特来禀报,前日对阵刺死贼将孙如虎,挑伤贼首朱保,胜了一阵,现在围攻黄安,甚是难下,请令定夺。”洪提督大喜,当即面谕来军,转令禇飞熊悉心攻打,不可懈怠,本提督自有接应。小军听令而去,洪提督即命:都司王邦才、守备张全勇各带步兵五百名,在黄安城外左右僻近处埋伏,只听今夜三更时分喊声大起,便抢入城,如违者斩。又令都司王立仁、章昭武,各带校刀手五百名,在黄安以北三里城、东烟两处埋伏,明日天明贼军经过此地,便可截杀一阵,不得有误,违者斩。又令心腹将士授以密计,驰往前营告知褚飞熊,只须如此如此。各将听令而去。
且说褚飞熊正督率精兵四面攻打,忽见一骑马如风驰电掣而来,跑到自己跟前,那马上将士忙忙跳下马来,附著耳朵如此如此说了一遍,掉转身复上马去了。褚飞熊听了那将士一番话,即刻暗传号令,一会子二千兵卒个个知道,只听合营里口出怨言,齐声说道:“日夜攻打此城,连一刻都不曾合眼,城攻破了,功劳是主将得的,我们这些人徒自吃苦,每月粮饷三两银子,营官还要扣色,我们抛妻撇子到此出征,有一点不是就要军法从事,什么事不能,做要来当兵!”有的说道:“功劳是官得了,难道罪不是官受吗?我们这些人就便任意懈怠,不能克复此城,将来的罪过也是主将独任,与我们毫不相干,自古以来只有主将问罪,没有问到当兵身上的。却不能逃走,但是虚张声势毫无妨碍。”那十又道:“我只两日连腿筋都站断了,真是力尽筋疲,动弹不得,实在要坐著歇歇了。”说著就席地坐了下来。那里晓得一个坐,个个坐,大家都坐在地下歇息,甚至有睡著躺著,抛戈弃甲,纪律毫无,疲备之形不堪言状。此时褚飞熊亦不在此督率,任那些兵卒躺卧在地。
再说缪瑞麟因伤死两名贼将,又见官军攻打甚急,心中颇为忧闷,便与赫达及次子缪电上城观看,只见城外那些兵卒个个抛戈弃甲,在地上坐卧。缪瑞麟看罢,便向赫达道:“似此官兵已有疲惫之状,若乘此出其不意,杀出城去,定叫他片甲不回。”赫达道:“以某所料,定非真是疲惫,恐有诡计,不可不防备。”正说之间,只见有个贼目忙忙的跑下城来说道:“官兵口出怨言,皆说主将克扣粮饷,平时又极暴虐,虽小过皆是军法从事,因此军心不固,大家都不愿奋勇争先,还有说:主将只管在营中安歇,偏叫我们在这里攻打,将来城攻破了,我们拚著死力,他却在那里得功。”缪瑞麟道:“你怎么知道的?”
那贼目道:“是小的昨日偷出水关,混在官军队里,亲耳听见的。”缪瑞麟道:“那个姓褚的先锋可是在营内安歇么?”那贼目道:“委实在营内安歇,并不身同甘苦。”缪瑞麟听罢,又向赫达道:“如此说来,足见官军皆是虚张声势,今夜三更时分乘其无备,四面杀出,敌将可以一鼓而擒矣。”赫达犹豫未决。
缪瑞麟道:“军师何用猜疑,某已料之必矣。”于是同下城来,即令杨寿牛经领兵一千从南门杀出,朱保领兵一千从西门杀出,苏起林全智领兵一千从北门杀出,抄到东门合兵一处,自己却与次子缪电领兵一千从东门杀出,缪双珠仍督领绣旗兵四面接应,赫达统领大兵断后。
分派已定,一声炮响,灯火齐明,喊杀之声震动天地,那些坐卧的官兵一见贼兵一齐杀出,大家都爬起来,赶著拿刀的拿刀,拿枪的拿枪,也不接战,只顾望前逃走。贼兵在后驱赶,将离麻城不远,忽听连珠炮响,迎面冲出一枝兵来,为首一将手持长枪,高声喝道:“狗强盗望那里走,认得褚老爷么?”缪瑞麟一见,情知中计,赶著喝令以后军作前军,自己与缪电断后。褚飞熊抖擞神威,一杆枪如蛟龙飞舞,乱挑乱刺过来,那些逃走的兵卒,也一个个大刀阔斧死命追杀,贼众且战且走,仍欲退回黄安,及至到了城下,只见两员猛将一个手提双斧,一个手执双鞭,立马于吊桥口上,高声喊道:“逆贼往那里走,已中了我提督的妙计,黄安克复多时了,谁敢与老爷决一死战?”
赫达不敢恋战,只得领著贼众越城而逃,褚飞熊紧赶紧追,直至黄安,始收兵入城歇息。贼众越过北门,却好缪双珠的那枝绣旗兵才到,于是合兵一处,计查人数已杀伤大半,缪瑞麟懊恨不已,悔不听赫达之言,致有此败。赫达亦劝慰道:“事已如此,大王勿过悔恨,好在兵将未尽杀灭,还可另作良谋,莫如仍回德安,再筹计议便了。”缪瑞麟亦无他法,只得允从。此时天色将已黎明,即令贼众仍至德安退守。走未十里多路,到了东烟地面,忽昕一声炮响,从右首山凹里杀出一枝兵来,拦住去路,当首一员大将,手执金背大砍刀,骑在马上大声喝道:“狂贼休走,咱老爷奉提督之命,在此等候多时了!”说著抡起刀来迎面就砍,缪电赶著接住。奋力厮杀,战有十数合,缪电因走得困乏,渐渐抵敌不住,缪双珠看见,恐怕哥哥有失,便舞动双刀杀上前来。章昭武见来了一名女贼,更自抖撒精神,力战两个,毫不畏怯,缪双珠见仍战不下,忙把飞刀放出,向章昭武砍来,章昭武躲避不及,左背上著了一刀,负痛不敢再战,拨马仍回山凹去了。贼众被截杀一阵,又伤了许多。
缪瑞麟更自悔恨不已、赫达道:“东烟既有埋伏,是官军料定我等必回德安,前面必仍有伏兵,万万不可从此前进。据某愚见,宜从三里城绕道而行,或可避其埋伏。”缪瑞麟即令贼众绕三里城过去,走不多时已至三里城,但见前面一带土山之上,多种著松树,黑丛丛林木交杂,松林里面虽藏千万人马,外面亦看不出来,缪瑞麟大喜道:“若果贪官在这里伏一枝兵,我等便无归路矣。”话犹未了,猛听一声炮响,从松林里杀出一枝兵来,五百校刀手拦住去路,当首一员大将手端大刀喝道:“逆贼往那里走,看刀!”说著一刀砍了过来,朱保赶著来迎,缪瑞麟亦提刀助战,三匹马三把刀战在一处,那五百校刀手只顾赶那些贼目乱杀,贼众亦死命抵敌。缪瑞麟终是胆怯,不敢恋战,王立仁抖撤神威,力战二贼,又斗了好几十回合,猛见狂风大作,走石飞沙,王立仁情知有异,即撒了缪瑞麟朱保,率领兵卒退回松林,贼众才得逃走。及至到了白庙,已至午牌时分,那些败残的贼兵个个腹中饥饿,且走得困乏已极,不能前进,赫达即命就此屯兵,立下营寨,大家埋锅造饭。
缪瑞麟便望赫达道:“三里城那枝伏兵幸亏不多,不然如何是好。但不知那阵狂风从何处来的,那样巧法?”赫达道:“某见大王力战那员将士,不能取胜,恐怕时刻久了,又有官军接应到来,更为不美,某故聊煎小术,稍藉风威,吓退官军,以便我军前进。”缪瑞麟道:“若非军师妙术,我等兵卒又须折损多矣。”赫达道:“今日虽大败一阵,失了黄安,幸喜将士折伤未多,尚可复养锐气,以备复战。但所可虑者,德安兵力甚薄,万一官军分兵前往,此城必不可保。德安一失,不独应山随州连类而下,即大王根本之地亦岌岌可危,急宜设法保护德安,方为上策。”缪瑞麟道:“此间大兵亦不过五六千人,若再分兵去保德安,旦暮官军来攻,如何抵敌?军师有何妙计,即请明白示知。”赫达道:“依某之意,紫金山离此不远,一面请朱大王趱赶回山,尽半月以内再招五千人马,驰回白庙,以固兵力,一面就此挑拨二千精锐,星夜驰往,以保德安。此间兵力虽不甚厚,若官兵到此,某尚可以术助之。”缪瑞麟大喜,当下即请朱保仍回紫金山招集人马,一面挑拨精锐令次子缪电前往德安。原来紫金山即在河南信阳州界,由黄安分水岭过去,不过两日的路程就到山上,此话慢表。
再说褚飞熊克复了黄安,洪提督即将大兵扎在城外,亲自入城安抚百姓已毕,章昭武、王立仁亦回城缴令,洪提督当即论功授赏,劳军三日,又拜了报捷的表章,合营将士无不欢呼畅饮。这日探子又报来说道:“贼首缪瑞麟与伪军师赫达,现在屯兵白庙,因折损贼众甚伙,复遣朱保往河南招兵,又恐德安官兵进剿,更送精锐前往保护。”说罢仍出营再探去了。洪提督听罢,便与诸将议道:“现在贼众退守白庙,大队全屯在此,其德安应山随州三处兵力,必不坚厚,据报贼首缪瑞麟分兵保护,因德安为应州随州两县的要隘,若德安一失,应山随州必顺流而下,且枣阳为贼之巢穴,精华悉在彼处。为今之计,莫若分兵进剿德安应山随州,俟其克复以后,即合兵直捣巢穴,使贼众无家可归,一面统率大兵攻取白庙,贼兵虽众,必不能首尾相顾,如此则剿灭较速,贼首易擒矣。不然逐此则窜彼,剿除固非易易,甚且复入巢穴,坚守不出,作以逸待劳之计,必致我等旷日持久,空糜饷项,攻之不克,罢之不能。再不然贼众聚精蓄锐,待我疲惫,一旦猝出,作背城一战,那时以疲备之众当精锐之兵,我军虽多,亦难保其必获全胜。其临事掣肘,不若先发制人。兵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又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扫除逆贼即在此时,但不知本提督之言诸君以为然否?”诸将听说齐声答道:“军门之论,末将等深自佩服,应如何差遣之处,虽赴汤投火亦所不辞,惟期逆贼早除,上慰朝廷,下免荼毒。”洪提督闻言大喜道:“诸君公忠体国,深自可嘉,一俟逆贼肃清,本提督当论功请赏,断不负诸君征战之劳。但此举利在速行,不宜迟缓,诸君且自回营,集蓄锐气,明早齐集大帐,听候发令便了。”诸将唯唯而退。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一回 悼亡·徐枕亚 第三十三回 侯瘸子思得妻忙忙告状 丹桂姐因着鬼夜夜失魂·丁耀亢 第十回 乐不可支·张恨水 第五十六回江宁府书生脱祸武昌城民党成功·李涵秋 何思明游酆都录·李昌祺 第二回 几条铁索救残生 一道麻绳完骨肉·李渔 第十二回 巡按怒鍘梁知縣· 第十九回 怡红院洗儿开宴 栊翠庵梦姊贻诗·临鹤山人 第四回 风起潮涌大闹闺房 喜地欢天脱去羁勒· 第三回 多半昌色留闻歌忆旧 增一宵梦寐移榻惊寒·张恨水 第二十七回 醉眼模糊窥帘嘲倩影 丰颐腼腆隔座弄连环·张恨水 第六回 贵门生千金报德·烟水散人 第二十四回佳人暗把宁王管玉郎偷入销金帐·风月轩入玄子 第八回 入桃园奇逢双美 温翠被先退春光·白云道人 第一回 洞房中初识风月·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