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回 贵门生千金报德

作者: 烟水散人

 词曰:

 
  柳畔淡烟凝碧,枝头好鸟啼红。功名辐辏趣无穷,回首寒窗如梦。既已宫袍换绿,还从绣闱乘龙。画堂此日敌春风,始信文章有用。
 
  ---右调《西江月》
 
  话说金生,倏又三场试毕,等到揭晓,果中第七十一名进士。既而殿试,列在三甲第七。除授福建福州府侯官县知县,钦赐归娶。那一年齐头三十,裁诗一律,遣人驰报出庵道:
 
  春风游遍曲江时,三十功名尚未迟。
 
  漫道文章空白首,已随鹭向丹墀。
 
  金灯赐娶重膺宠,绮阁催妆拟赋诗。
 
  寄语嫦娥休企望,好留翠黛画双眉。
 
  不一日,已到维杨,本县中尊,拨送十名皂快,一路鼓乐喧天,簇拥至家。那苏太常,预把吉期选定。其年秀玉已是二十六岁,当亲迎那一夜,其舆马灯仗,以至婢媵仆从,填溢街衢,十分繁盛。及合卺之后,一对老成夫妇,情性相投,恰似伯鸾孟光,恩爱最笃。为因凭限难违,即日辞别亲知,前往侯官赴任。
 
  原来侯官县土饶民众,号称富庶。金生到任之日,即张示通衢,禁约三事:第一件严禁赌博,第二件革退老年吏役,第三件不许□识,并不许以小作大,告那脱空谎状。政治肃清,阖邑士民,无不畏服。凡遇三六九放告日期,逐一鞫问事情真实,方准提审。其外钱谷,专委二衙,盗情盐务,责任主簿、典史。若院道府各上司,发下呈状,立刻差提,从公研究。既得其情,凭着批驳下来,只依前案申报。所重只有人命、大盗二项,此外田土斗殴等事,惟反复劝谕,蒲鞭示辱而已。自此三年任满,已经给由,行取在即。忽值都院寿辰,各县馈贺,俱有数百礼物。金生检视箧内,只余俸银四两七钱,连忙唤进匠工,着令打造巧样爵杯二只,并将金扇四柄,亲自赍赴辕门。都院见了脚色手本,开呈礼物,只有杯扇二事,不觉大怒道:“怎有这样不晓事的蠢材,不要说别件,把你盖护,就是本院出疏首荐,也值一二千金,怎将这两件龌龊东西来唐突我。”便传谕中军厅,凡有到小文武属官,俱容参贺,惟侯官县知县,不许相见。金生守候数日,只得怏怏而回。都院即暗地差人访着几件过犯,具本参劾。幸奉温旨罚奉三月,改调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知县。金狂得了旨意,即日将印交付署县同知林汝鹗,离任起身。那侯官县的士民耆老,攀辕哭送者约有一二千人。金生再三抚慰,亦堕泪而别。及到了山阴,不复以吏治为事,惟时时乘闲出游,遇着山水胜处,便命设酒,尽醉而返。因为自己穷苦备尝,始得进步,所以岁考科试,见着那孤寒的生意,无不提取荐拔。而山阴人氏,感颂德政,亦与侯官无异。
 
  谁料优游县署,倏尔又是六年,金生每每叹息道:“若欲利民脂膏,以奉上官,我所不愿。我岂为五斗米折腰哉。”遂备文通申三院,得准告病回籍。金生大喜,连夜收拾琴鹤,离了衙门,取路过江。忽值家人金玉,背了包裹,走得气喘匆匆,恰好在江头遇着。金玉向前禀道:“老爷离了任所,想是要回到家里去,只怕去不得了。”金生大惊道:“你且喘息定了,慢慢的说来。为什么回去不得?”金玉道:“老爷兀自不知,只为翰林老爷,出使高丽,婪贿事发,致奉圣旨发在锦衣尉大堂勘问,坐赃七万四千两,已将翰林老爷监入刑部牢中。不惟为着赃银,必须贻累亲戚。更闻阖族俱要流徙岭南,所以小人星夜前来报信。”金生听毕,才晓得谢玄仲已经题本改姓,有此奇祸,难免株连。一时间主意不定,连忙与秀玉商议。秀玉道:“既有此事,自然回去不得。幸已谢了县务,据妾愚见,不如易姓更名,就要西湖左右,权时隐迹。”金生低首沉吟了一会,犹豫未决。秀玉道:“妾亦岂不乐归故乡,与父母相见。只为舍此一策,更无妙计。若再迟延,祸必至矣。”金生不得已,便即改姓为余,就在钱塘门外僦居崔氏别业。虽则竹栏花径,靠近西湖,仰而看山,俯而听泉,足以且慕栖迟,拈题课咏。却为九年邑宰,不曾取刘宠一钱,以致坐食年余,渐渐薪水空乏。忽一日,仲春时候,房主崔生,系临安府学廪膳秀才,以游湖便道,到庄相访。金生慌忙延入,备设茗果款待。崔生细看壁上粘贴诗笺,并听着金生议论,出经入史,娓娓不倦。不觉肃然起敬道:“原来余兄乃吾辈中人也。贵籍既系广陵,不知为着何事,寓居敝邑。”金生答道:“小弟虽获早岁游庠,却因功名意浅,山水兴深,所以挈携细居,到处游览。曩自山阴,回憩贵邑,一见西湖如遇故友,为向仁兄假寓,暂作湖山主人。诗有之‘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意斯言也。似为弟咏。“崔生欣然笑道:“弟愧肉眼,不能物色大兄。愿借山水为证,订盟车笠,不知台意允否?”金生亦欣然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自此,二生不时往来,或论文或赋诗,或携茗碗作竟日游,遂成知己。然竟不知金生是个出仕过的进士。又一日崔生出到床上,与金生闲叙多时。金生即命沽酒,携到断桥之下,藉草而坐,慢慢的饮了一会。崔生道:“吾兄自到敝地,已经二载,虽则床头有金,无虞乎瓶罄;然或樽酒易竭,何以应不时之需。据着小弟鄙意,倒不如就在湖上,设帐聚徒,则岁获馆谷,可以少助登山问水之粮。不知仁兄亦曾有意于斯否?”金生愀然道:“小弟迩来正坐穷乡,每以寒荆簪珥易米,极欲相告,而以羞涩不敢出口。今幸仁兄为弟筹及,真骨肉我也。但恐学疏才浅,不足以取信于友,则奈何。”崔生道:“吾兄文誉,久已噪人两耳。若果见允,弟即以关约相订。”话休絮繁,那一年金生果然就在庄上开馆聚徒,自后从游日众,每岁资例获二百余金,除糊口外,更得沽酒醉客,以此久滞湖滨。
 
  光阴荏苒,不觉三十余年。金生已交七十,谁料年纪渐老,则生徒渐幼,馆资渐轻,金生居恒怏怏。一日,对着夫人秀玉道:“我以二十年落魄,始获一第,将谓入玉堂登金马,足以显名当世。岂意官仅七品,倏遭家难,虽脱岭南之徙,意作湖上之囚。只今年交耳顺,犹然伯道无儿,埋骨倩谁,还乡何日,羞杀进士两字,徒作春风一梦。然幸夫人相慰晨夕,不然似此穷居惯懑,我已成疾,弃世久矣。”秀玉听说,亦相顾欷,泫然泪下。到了次早饭后,金生唤着老苍头,持了名柬,随往城内拜客。路经昭庆寺前,忽见一个相士张了布帐,挂一招牌,上面写道:
 
  曾授异人书,愿相天下士。
 
  金生看了,不觉笑道:“好一个大口气的相士。”便立住了脚,向人丛里,伸首看时。但见那相士三言两句将人休咎立断,颇得风鉴三昧。与那寻常方士的口吻不同,听到玄妙之处,不觉一步一步挨了进去。那相士掇转头来,见了金生,连忙拱手道:“这位老先生,是已曾发过的了。久屈林下,可惜可惜。“金生心下暗暗惊异道:“好一个相士,果然有些神异。”便答道:“学生乃是西湖上一个老教授,吾兄不要看错了。”相士摇手道:“老先生休得取笑,据在下细看尊颜,神清气旺,目下正交好运,主有贵子送终。倘不弃嫌,愿请一相。”金生道:“老夫得举癸末进士,尊谕果然不谬。但今年已七十,并无儿女,偃蹇湖滨,一贫如水。若云遇着好运,而有贵子送终,得非戏言相哄么。”相士道:“据着老先生的头圆额阔,目湛眉清,在庠必为名士,出仕必系科甲。这是断断无疑的了。但嫌地阁欠丰,腰软背削,所以官不过七品,产不过千金。而少年不利,晚岁生儿,为此故也。今交七十,正是蛟龙得雨之兆。今日乃是三月初一,不出初九,定有一番际遇,就在这个际遇,内置侧室产贵子,尚有二十三年的好运。保重保重。”金生笑道:“多谢老兄指示,但愿悉如尊谕便好。”随即唤过老苍头,取出相金作榭。相士坚却不受道:“容俟明年七月,小子准到山阴县来,就当叩府领赏。但以明日为始,在初九日,须要逐日出外门走,方得好事临身。没有坐在家里,等着天上跌下来的际遇。千万牢记在心,不可错过。”金生口虽唯唯,心下半信半疑,也不入城拜客,连忙回到庄上,向着夫人说知。秀玉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之,闲在家里,何不出外走走,或者遇着个同年故旧,亦未可知。”金生点头道:“夫人所见不差。”当晚无话。
 
  次日早起,果然带着苍头,迤逦入城。只捡那热闹之处,往来观看。至倦惫时,就向人家门首借坐暂憩。如此一连七日,已是初八傍晚,秀玉倚门而望。只见金生自言自语,徐步回来,慨然叹息道:“我好运蹇,霹空遇着那个游方光棍,哄我走这七日,好不厌烦。时早断不出门了。”及至次日,秀玉又力劝不已,金生只得勉强进了涌金门。打从兵马司前,转出草桥门外,各处走了一遍,并没一个相与,心下不胜气恼。翻身入城,正一步不接一步的向鼓楼前经过,忽见一人,左手挟了锦缎四疋,右手拿着一个紫檀的方匣儿。那人走得快,金生却慢腾腾的,眼睛看了别处。不提防劈头一撞,左边衣袖兜住了那人的右手,用力一扯,竟将紫檀匣儿,拂落在地。那人慌忙拾起,启盖一看,吓得面色如灰,连声叫苦。你道匣内是什么东西,原来是一只雪白的玉碗,已跌做两块。那人一把扭住金生道:“这只玉碗,价值二百余金,是家老爷着我送与都院老爷的,如今被你跌碎,教我怎样回复。性命攸关,须与你同去,见那大老爷。”当下登时簇拥了二三百人,再三劝解。那人涕泪交流,扭定不放。金生道:“我且问你,你家老爷是何处乡绅,如今寓在哪里?”那人道:“家主是绍兴府山阴县人,现任翰林学士,为告终养回籍,寓所就在吴山上城隍庙内。”金生道:“既如此,你也不要着忙,待我自去相见,决不致贻累及汝。“那人便扯了金生,同上山来。着人传报那翰林听说跌碎了玉碗,勃然大怒。正欲诘究其事,远远的望见金生,便趋步下阶,仔细一看,连忙双手扶进,掇着一把交椅,正南摆下道:“原来就是老恩师,渴想多年,无由图报,望乞上坐,容俟门生拜见。”金生道:“学生虽获一第,已作方外散人,老先生你不要认错了。”那翰林道:“老恩师曾作敝邑六年父母,不时晋谒台范,岂有认错之理。”遂又谦逊了一会,金生坐定,从容问道:“老朽曾与两次房考,虽有几个贤契,俱已会过。因值三十年来,遁迹荒林,一概不敢通问只字,今幸仁兄相会,虽则面熟,怎奈一时间想念不起,不知尊姓贵名,是那一科高荐?望乞一一指教。”那翰林道:“门生王士标,七岁丧父,日则肩贩养母,夜借邻烛读书,到了弱冠,业尚未成。幸遇恩师提拔,得以批首进学。其后科试到省,又蒙周济盘费十两,岂料侥幸之后,老师忽已挂冠远去。曾经差人到处打听,杳无信息。今幸获瞻严范,报恩有日矣。但不知向寓何处?师母平安否?”金生道:“向寄湖滨,寒荆幸尚无恙。虽切首丘之念,恐贻窜迹之诛。所以杜门相对,作牛衣泣耳。”王翰林惨然改容道:“老师师母既无家可归,门生有一别墅,近在负郭,愿即迎请到彼,少尽一点孝思。”遂着人到庄,搬取秀玉。次早将欲起身,金生过别崔生,殷勤致谢。时崔至亦已须鬓皓然,直待金生历叙始末,才晓得是出仕过的,一直送至江头,洒泪而别。
 
  且说金生一到山阴,王翰林就着人送过白金五百两,腴田八十亩,每日到床问候一次,或盘桓尽日而去。又因金生乏嗣,将一婢女玉兰送为侧室,甫及年余,生下一男,最是眉清目秀。金生大喜,取名晚馨。到了三朝洗浴,忽闻报进,有一道人求见。慌忙延入看时,原来就是旧年三月间,在昭庆寺前的那个神相。金生殷殷称谢道:“仰赖先生神术,得与敝门相会,又幸举下一男。既蒙赐顾,愿求一相。”即令人把那晚馨抱出,相士仔细看了一会,拱手称贺道:“令郎乃是天上麒麟,异时富贵不问可知,宁啻跨灶已耶。”金生欣然款留信宿,赠以金帛而去。
 
  后来,晚馨十岁游庠,十七岁即中了进士。初授荆州抽分,任满将归。适值金生卧疾日久,夫人秀玉深以不测为忧。忽一日,跃然起坐,呼告夫人道:“吾儿只在今晚到家,可今具汤,为我沐浴更衣,省得儿归,无暇及此。”夫人以为病中记忆,初不相信。既而薄暮,晚馨果以父病垂危,疾驱至家,跪向榻边,问候已毕,金生复令近前,备嘱后事,掀髯长笑而殁,时年九十三岁。其后,晚馨复丁母艰起伏,历官至左都御史。至今子孙犹科第不绝,号称望族焉。
 
  ----------------------------------------

猜你喜欢
  第十七回 三郎抢良家妇女 周侍郎禀女被杀·储仁逊
  第二回 陆小姐花园诵经·酌玄亭主人
  第二十二回 秋华堂仙眷庆生辰 采石矾将军施巧计·魏秀仁
  第六十九回 呕心血郦相抱病 起私情成宗冒雨·
  第九回 逞小忿毒谋双命 思淫占祸起一时·东鲁古狂生
  第三回 只争朝夕时不待·
  第五回 白木公子饱尊拳一场扫兴·云封山人
  第九回 困铁宅冤逢土霸 俏烈女殉节投溪·
  第50回 于大人究问情由 张公子诉讲原因·牛瑞泉
  第九回 妖狐偷镜丧全真·苏庵主人
  第二十一回 翟员外大撒买花钱 郑玉卿稳吃新红酒·梦笔生
  第 五 回 李雷收铁头太岁 闻公子阴魂托梦·
  第十二回 奚奴问息逢尼院 光弼功成奏凯歌·
  第三回 挥金穴上官制下官 侠女娘谈父还成父·华阳散人
  第八回 玉面狐醉中丧宝·烟水散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