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八回 辽阳洪皓哭徽宗 天津秦桧别挞懒

作者: 丁耀亢

    诗曰:

    才说奸谀透剑寒,岂无忠佞可平观。

    报恩不必扳龙髯,误国应惭厕狗冠。

    一代谗冤魂影暗,数行血泪史书丹。

    宋朝不有秦长脚,安得中原尽可汗!

    这一首诗单表君臣大义是一朝治乱的根本,臣子忠义的良心。有了好臣子为朝廷尽忠,天下百姓享那太平之福;有那奸臣拨乱朝廷,杀害忠良,天下自然受这离乱之祸。所以,世上风俗贞氵㸒,众生苦乐,俱要说归到朝廷上大夫上去,才见做书的一片苦心。尊着《太上感应篇》说,那叛其所事,暗侮君亲,这样小人原是有的。也有天生的忠义肝肠,却从血性上自己生来的。不是沽名,也不是报恩,只为完他自己的心事。

    龙逢、比干死到快活处,那里想到身后的虚名!张巡、许远守雎阳一城,粮尽而死。颜真卿一人抗住安禄山的大兵不敢南下,唐肃宗说:“朕从不识真卿之面。”可见臣子尽忠不在受恩深浅。即如妇人为夫守节,与丈夫相好的,固是该守节,就平日夫妻不和,难道就该丧了廉耻,另随一个男子去不成?总是臣子一受了国恩,这个六尺之躯就属了朝廷,一切身家、爵禄、名誉俱是顾不得的。只为完了这一生节义,才得快活。

    今日单表宋朝一个忠臣,却是和金国的使臣,遭流离的迁客。在那万死一生之地,绝域穷乡,艰难困苦,忍死不降。

    真可以愧杀李陵,比美苏武。此人姓洪名皓,自南宋建炎三年出使于金,通问二帝的信息。那时正与粘没喝交兵,被金兵囚禁云中,即今大同府地方,不许他与徽宗见面。到了南宋绍兴四年,金朝天会九年,金主怕二帝在燕京暗通信息,使了几辆牛车,番将押着,送到五国城——沙漠极北之地,去辽阳三千余里。那是穷发野人地方,去狗国不远,家家养狗,同食同寝,不食烟火,不生五谷,都是些番羌,打猎为生,以野羊野牛为食。到了五月才见塞上草青,不到两月又是寒冰大雪。因此都穿土穴在地窖中居住,不知织纺,以皮毛为礼。中国人从不曾到此,微钦二帝到了此处,四顾无亲,对面的都是蓬头赤脚、高鼻鹰爪,不似人形,言语不同,全无礼节,都来看中国的皇帝老儿,团团围住,如何受得。但见:种有九夷,城名五国:野人国,蓬头裸体,遍身俱是长毛;凹哈国,鹰鼻鬈须,满面全如黑铁;狗儿国,人面狗形,上屋趴墙来盗物,鱼皮国,钻江煮海,烧鳞披甲尽腥风;牛蹄突厥,常烧热铁销冰;鞭劫黑番,动则杀人饮血。五种杂居多上窦,四时不辨在冰天。

    原来五种夷人在辽阳极北阴寒之地,与狗杂居,除牛羊、骆驼、驴马以外,只有狗多。男女一家与狗同食同卧,不避腥臭。因地气太寒,全用狗皮为衣,因此,狗多于人。微宗父于领着后妃、中官,原有百人,数年死去一半,止落得父于皇妃二十余口,到五国城绝北无人之境,交与一个土官,名唤番不哈儿,只管些野人鞑子。其余国各有一个头目,没甚礼法,不过是一刀杀了完账。常是一群非人非兽走来,与徽宗、皇后一搭坐着,把粪都抛在面前的,也有送牛肉马肉的。微钦父子不见中国一人,时或对月南望,仰天而叹,有诗日:目断中原雁影稀,玉熙官里梦依依。

    边庭五月生芳草,冰雪连天无路归。

    钦宗又有诗日:

    青衣万里一家同,五国投荒似转蓬。

    误信奸臣倾社稷,当时犹自说边功。

    当徽钦靖康被掳时节,还有些随身御用故衣,几个宫女服事,后来到了燕京,被监押的番官部搜去了,宫女都抢夺尽了,只有皇后妃子三四人,时常被番兵未凌辱,丑不可言。

    到了十三年后,中国人物一件不存,先是问中国的旧将官们讨两件布衣,后来布衣破了,谁肯周济他?问这番兵们穿破的皮袄儿,也就缝补穿着。到五国城,连旧皮袄也是没的,父子妃后都穿起狗皮袄儿,狗皮帽于,也就随这些野人们吃肉吞生。可怜受罪,再不肯死。那地名葫芦河,不到七八月冻得冰尺厚,那有水吃,都是烧一块铁,去取一块冰来,在火上化水,才得口热气儿,岂不是现前的寒冰地狱。不消数年,到了金主天会十三年三月,徽宗先亡,享年五十四岁,在北方倒困了十年。隔了数月,钦宗也死了,那妃后也前后相继而亡。五国城有一黑河滩,死人俱抛在里面,二帝的陵寝也就在此了。可怜这是宋家一朝皇帝,自古亡国辱身,未有如此者。

    却说这洪皓,自建炎年间被粘罕监在云中上京地方。后来打听二帝在燕京,偶有一个番官在大同和他相与甚厚,托他传了一信,寄去布绵衣四件、麦面二包、桃栗各一斗,秘传中国高宗即位的信。后来事泄,几番要杀他,只把他递解到冷山地方——即今日说宁固塔一样。洪皓离二帝不知几千里,那得通个音信。那些北方鞑子去黑海不远,也是打猎食生,却是用鹿耕地,将我中国掳的男女,买去做生口使用。

    怕逃走了,俱用一根皮条穿透拴在胸前琵琶骨上。白日替他喂马打柴,到夜里锁在屋里。买的妇人,却用一根皮条使铁钉穿透脚面,拖着一根木板,加人家养鸡怕飞的一般。因此中国人到了冷山,十人九死,再无还乡的。这洪皓到了冷山,有一个鞑官叫佛奴儿,即中国善人之称,知他是个忠臣,留他在家同住,教他两个儿子读书。这冷山是个外国,那有书本纸条儿?原来烨树甚多,番人多用皮桦弓。洪皓取将那桦皮来做纸。黑海边有一样石头,如滑石一般,却是黑的,取将来作墨。用芦管栽上些鹿羊毛为笔。把平生记得四书五经写了一部桦皮书,甚有太古结绳之意。却将这小番童们要识汉字的,招来上学。又不要他的束修,只以野物为礼,或是打猎得野羊山兔烧熟了送来,终日享用不荆先是一两家学生,后来说师父是孔圣人的徒弟,来了五七十个门生,一面识字读书,一面耕田打猎。冷山地方千百家鞑子,供养着一个洪皓,好似得了圣人一般,好不快活。有一日,做了一套北曲,说他教习辽东之趣:【北粉蝶儿】青海黄云,看狼烟直腾秋隼,听边声牧马消魂,也是俺铁石肠忠义胆,一腔幽愤。今日向穹庐帐说义谈仁,还强如李大白吓蛮书信。

    【北石榴花】你好把《中庸》《大学》细评论,日新又日新,戒巧言令色鲜为仁。更言忠行笃,素位同人,功成一赘吾犹进。泛爱众不失其亲,致君行已尊尧舜。

    这才是王道本人伦。

    【北斗鹤鸦】南北分都,扶危济困,江海宾王,河图效顺。东夏西夷舜共文,统车书,六合同春。说甚么元凯勋名,干城豪浚【北上小楼】天惠生民,应运为君,外不过爱物推恩,布黔黎功满乾坤。舜日尧年,禹俭汤仁,太古里尊贤明训,不嗜杀为邦之本。息干戈,洽臣邻,动天心,悦鬼神,雨顺风均。瑞凤祥麟,八荒来觐。全不用观兵开衅,跃马河津,噩噩浑浑。这的是羲皇泰运。

    【北四换头】论强兵利刃,说甚么耀武扬威楚共秦。怕的是天心移闰,王灵威损,竭脂育四海崩沦,致中原鸟惊兽奔。才信道儒功稳。

    【尾声】圣贤书,南北本无分,向辽阳开辟了荆榛,打辣酥吃不尽烧羊嫩,若比着皂帽投辽还快活得紧。

    到了天会十五年,徽钦死了二载,方才知二帝遐升。拘禁在冷山,君臣不得一见,洪皓一恸几绝。换了一身孝衣,披发哀号,望北而祭。自制祭文,说二帝播迁绝域,自己出使无功,以致微钦魂游沙漠。内有一联道:“恨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扳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当初二帝初到金国朝见,金主说,等老乌头白,马头上生出角来才放你还国,明明是再不放还的活。龙髯是轩辕皇帝的故事,炼药黄山,丹成了,骑龙升天,臣子哀号不舍,有扳着龙的须髯随上天去的,这是洪皓说不得从死的意思。冰天、雪窖,说那北方冷山之苦,因此二句至今传诵。后来南宋与金主讲和罢兵,情愿纳市称臣,才使洪皓还国。共在辽东一十三年,须发皓然,比苏子卿节毛尽落只少了六年,岂不是一条硬汉,完了自己的气节!那时公卿大臣,受朝廷的恩荣爵禄,每日列鼎而食,享那妻妾之奉,不知多少,那显这一个洪皓,做出千古的名节来。就是高宗心上,也看洪皓如九牛一毛,不甚轻重,那知他有十三年不夺之节,教授辽东,还以圣教行于蛮夷。可见他出处有道,患难不移的作用。赞日:草木风霜运入冬,岁寒犹自有孤松。

    微阳硕果存多少,留得纲常砒柱功。

    如今单表一个贼臣,分明是敌国的奸细,却认作腹心;分明是害命的毒鸩,却求他救命。杀忠臣以奉敌国,为千古可恨第一件事。此人姓秦名桧,在徽宗朝为御史,也是一个名士。靖康年随二帝北狩,在金营中闻立张邦昌为帝,也曾正言力止。当初岂不是一个知忠义、重伦理好人!到了燕京,见金朝兵马富强,看得宋室微弱,做不出大事来。因此,反宋为金,投在金宗室挞懒部下,渐渐把二帝疏远了,通不朝见,却日日在金营替他做了记室。粘罕侵掠江淮,曾移一道檄文,说高宗君臣之罪,就是秦桧代笔。一去燕京十有余年,同妻王氏极是个有谋略的,机巧乖变,都是王氏教他。那秦桧虽有机权,还要顾惜虚名,不似王氏狠毒,件件事极有辣手。因此秦桧畏敬他和父母一般,凡事禀命而行,不敢违拗。

    绍兴三年,王氏与秦桧商议:“久在北方终不得富贵,不如和金朝立下盟誓,送我们到江南去,和他合成一路。料南朝的人物本领,没有十分舍身为国的。南宋皇帝已被金朝杀过几番,破了胆的,不过是几个武将,挫争着立功。我们一拳主定了,把宋家的江山做金朝的蛰礼,落得我们做人情,可不胜似在北方,显不出咱的手段来。”秦桧大喜,夫妻二人打算已定,将此情秘秘说与挞懒。那时金主吴乞买因粘没喝专权,日日用兵,又被宋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磷杀败几阵,料江南一时不能尽平,也要个人在宋朝做个细作,里应外合,好乘机取事。况且秦桧留在北方,不过是掳得一个文官,没用他处;又见此人十分好狡,凡事都不向他本朝,固此叫他夫妻回去,做宋朝一块心腹的玻晓得中国人极肯自己害自己的,就叫秦桧同挞懒、燃室平日相交的番将们宰了一匹白马,取血先祭天,各人献血对天盟了誓,又钻刀起咒。

    原来金国钻刀盟誓是极重的,死也不敢变心的。辞了金主,把夫妻两人送在天津粮船上,直到了淮北。接着兀尤太子把心腹事说了,大家暗暗约了照验,兀术用一只渔船送他偷过江来。先见了韩世忠都统,说是:“金人监在他营里,被我哄醉,把番兵杀了,固此夫妇连夜私逃回来。”人人信真,反道他不忘本国,送上临安,自去面君去了。

    那时高宗定都临安,久不闻二帝音信,听知秦桧逃回,料知北方信息,即忙召对便殿,细细问了金朝用兵的主意。

    秦桧久知高宗无意恢复,只图苟安,便说:“金人也无志江南,如今肯两国讲和,以淮为界,把掳的南人送回南来,北人送回北去,两国交好。不过费了岁市几十万,省了多少兵饷,又不开边衅,各享太平,此乃当今第一妙用。如要进兵恢复,虽然得胜,反惹起金人大兵来。兵连祸结,我朝只江南一块土,如何敌得他住?终久不是长治之策。” 一席话说得高宗心肯意肯,只恨相见之晚,次日设朝,即宣张浚、赵鼎一班大臣说:“朕昨日见秦桧回朝,议论了一番南北和好,情愿纳些岁市,以安百姓。真是一个佳士、一个忠臣。寡人一夜思之喜而不寐。”即时授秦桧为翰林学士,在中书堂,与丞相张浚、赵鼎办内阁政事。这秦桧初到江南,恐孤立无党,凡事情命于张浚,自称晚生后进,一切不敢自主,虚情厚貌,就是王莽谦恭一样。满朝士大夫都说他是个好人,一片热心冒死还朝,深知北方的机密,件件都推重他。只有赵鼎看破,和张浚说:“公看秦桧何如人品?”浚日:“亦佳士也。”鼎笑而不言,说道:“此人一来,日后破败宋朝天下,一切忠良多死其手。我辈为其所愚,终被其害。且如他所说杀了监守逃回,当初随二帝北行从官,尚有许多,如何只他一人回来?

    果然狼狈而逃,那有夫妇二人这等完全的,明明是金人纵他回来,做一个奸细,内有秘谋,暗暗私通,破我江南战守之局,以机密泄漏于金。且看他的言语,俱是讲和纳款,与那金人来索纳进奉的书一样无差,岂不是一路来的话!”张浚还不甚信,以赵鼎所言太过。后来秦桧见高宗信任之深,渐渐专权巧苟,把张浚、赵鼎一班正人出之于外。绍兴八年三月,以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与金人讲和,退河南地,许尽撤江上守御将士。那时韩世忠在京口,从杀败兀术,兵威大振;岳飞在鄂州,屡败金人。各上了一本,说金人不可信,和议不能久,相臣谋国之计不为万全,恐贻后世之讥,以此与桧成仇。后来因张浚、赵鼎不肯力主和议,却与高宗悄悄秘议说:“讲和的事要朝廷自立定主意。这些大臣们是希图个好名色,借用专权的。这些武官们是爱两下交兵,固位专威,各人取功名的。到了财尽兵疲,他们各为身家,却顾不得朝廷。前日兀术下江南,直赶过临安。幸得圣驾走下海去,金人不知虚实,忙忙渡江回去了。如使久困杭州,一时勤王的可在那里?只有镇江侥幸一战,后来兀术暗渡了建康,火烧韩世忠海船,一败几不得兔。这就是用兵的样子。况金朝兵马强盛,是皇上亲经过几次。当初有中原全势还敌不过他,今日一隅之地,如何支持得来?臣在金朝十年,深知他用兵的利害。这些文臣武将一味莽撞。今日说恢复,明日说报仇,全不自揣国家力量,惹下大兵南渡,那一个是万里长城?如今皇上只要定了主意,不要和众人商议图这个恢复的好名,却担着自己的利害。请皇上寻思,三日再与臣谋。”高宗到了三日,秦桧又如此细说一遍,高宗道:“寡人主意已定,再不消和众人商议了。”秦桧又说:“皇上果定了主意,再思三日,臣还有秘话要奏。”高宗又住了三日道:“和议已定,再无他说了。”秦桧见高宗是个庸主,原无大志,意在苟安,国于偏殿无人处面奏,又做一个半吞半吐的模样,要起高宗之疑。果然高宗心疑,问秦桧:“卿前日要朕思过三日,别有秘奏。今日我君臣同心,主定和议,有何秘事,不妨直奏,定不加罪。”那秦桧跪奏,故作沉吟,被高宗扯起,在一个小阁子里,把太监俱挥出回避。秦桧才方密言道:“张浚、赵鼎和岳飞等,久有秘谋,要用兵杀败金人,求还二帝。这个消息,臣在北边知此已久。金人见议和不成,必然送回渊圣靖康皇帝回朝。那时节,文武百官只以扶助旧主登极,把皇上仍还藩王的位,天下没有两个朝廷的理。休说把前功尽弃,大臣争权,连这江南一片地轻轻的让与别人,皇上此身却放在何处?如今不把这恢复的大臣武将重处几人,和议终不能成,金人终不肯信。”只这几句言语,说得高宗胆战魂飞,把这和议的事如钉入木,牢不可破。这是秦桧大奸似忠,高宗迷而不悟处。因此到了次日,张浚先罢了平章事,安置在永州。明日,赵鼎罢政,除授泉州知府,又贬潮州。又数日,将岳飞、韩世忠召回入朝,尽罢了枢府的兵权,加升开府仪同三司,明是加升,实夺兵柄。诏张浚、刘奇、杨沂中班师。遣王伦入金求和,许以岁市称臣,年年纳贡。自此以后,秦桧内外专权,高宗任为心腹,百官拱手。

    一切言官台谏,秦桧布了一班新人,平日讲恢复的一个不用。

    任这些诸生百姓说些不平的话,俱以谤毁朝政流窜,故人人籍口。那金人探知秦桧立了和议,把恢复的局面破了,果然许退河南陕西地界,使宋朝遣官去管理,以应秦桧的谋。兀尤太子故意领了大兵渡河北去,高宗信为和议可久,便是万全之策。有个枢密编修胡铨,字澹庵,上了一本,专劾秦桧和议之奸,远窜了广州,从此人不敢言。

    隔了一年,金人知宋朝无备,撤回岳元帅、韩世忠、刘奇一班守御兵马,又因金主死后挞懒谋反,新立了郎主箪为君。

    粘没喝又亡了。兀术怕宋人乘机叛盟,久占河南,日后攻取不便,即大起人马,使撒离喝两路攻取河南、陕西旧地。那宋朝兵马久已撤回,全凭着和议,忽见金人来攻,那个是敢守敢战的,弃了城池到处迎降,又尽为金人占去了。此时秦桧见金人背盟,也慌了,怕高宗责他误国,内外旧臣蜂起参劾。又怕再用张浚回朝,讲起恢复,破了和局,日后再没有个把柄。使人探高宗的口气,说纵然失了国,也不用张浚一等人,秦桧才知高宗和议已定,牢不可破。有诗叹高宗之圈:敌国仇深不戴天,却从奸计愿称藩。

    败名犹信和戎好,愉向江南号苟安。

    当日刘奇、岳飞奉旨去安抚河南、陕西退回地界,久知金人败盟,不曾废弛了兵政。忽然兀术攻取江南,撒离喝攻掠陕西,被刘奇顺昌大杀一阵。兀术自己索靴上马,围住顺昌七日七夜,被刘奇设计昼夜杀败,不能取胜,逃回汴梁。

    岳元帅遣牛皋、张宪把撒离喝战败,来接应刘奇,合兵大战,连胜了十三阵,破了他拐子马,直赶到朱仙镇,去汴京四十五里。岳元帅命军修复宋太祖大宗历代陵寝,指日过河,唬得金人全不敢出头,把汴京得的宋朝宝器连夜使橐驼车辆往北如流水的运去了。金兀术又虑金主新立,朝廷大将争权,不便久留在外。到了次日,见岳元帅兵到朱仙镇,百姓们在山寨的上千上万,俱来送羊酒迎兵,兀术次日安排往北拔营而去。不料有一书生扣马而谏说:“太子不可固一战失利,轻弃前功,如今秦丞相力主和议,久命大将班师。今日岳元帅立功,秦相决不喜他。只暗暗使人通知秦相,诏他班师,此不战而坐享太平之福。如此计不行,那时太子北归未晚。”兀术闻言大喜,一面使精兵把住河口,使岳兵不得过河,一面使奸细往秦相国处求解,把私书封入蜡丸,自有汴京往江南的熟人,星夜飞行去请诏颁师,不题。

    战败金酋百万兵,中原指日望清平。

    何来狂士翻留敌,自古书生败国成。

    看官听说,兀术太子因何与秦桧交密到此好处?原来这秦桧夫人王氏,少年颇有姿色,机巧怜俐,氵㸒邪非常。当初掳在金营,先做了兀术的夫人,过了年余,哄得兀术欢喜,叫将秦桧来做个记室,又把玉氏讨与秦桧。王氏时常往营里去,弄得个兀术昏迷了,两人非常的情厚。那秦桧又故意将王氏去奉承兀术,以固其好。因此,兀尤与秦桧夫妻,三人是一个枕头上朋友,如何不相厚。当日不写书与秦桧,却使一心腹人叫王伯当,极是能言,带了五百颗明珠,写了一封情书与王夫人。上写如不急救我,将你夫妇北方设计通谋的事一一说出。除非杀了岳飞,和议方成,如不杀岳飞,万无和理。

    不消数日到了秦府,先通知王夫人。看了书,收了明珠,和秦桧商议:“今兀术被岳飞困住,如不颁师,金朝将你我通谋的盟誓要送还南朝。那时私谋泄漏,身命不保。不如把岳飞诏回。我知金牌为御前的军令,一牌不到以违旨论,今连发十二金牌,再用朝廷手书御诏一道,自然颁师。那时将岳家父子尽削兵权,使他随朝听政。另寻一个题目,杀之何难。”商议已定,奏知高宗说,金人因我朝用兵才致败盟。今日已胜,正好取和。如再穷追,开了边衅,日后不便讲好。高宗准奏。

    即草手诏一道,连发金牌十二面,限即日颁师,如违者以欺君大逆论罪。差官到了岳营,宣诏已毕,军士大愤,却要矫诏取了汴京才回。岳元帅明知朝里有了奸细,如何做得大事,只得收兵拔营。河北父老十万有余,哭声振天,说:“元帅在此,我等终日送牛酒,金人俱已知道,元帅去后,百姓俱是一个不留的。分明是大兵来不是救我,反是受害了。”岳元帅也大哭:“没奈何,限你五日合家随我南行!”等了五日,差人去辞兀术说:“不为君命,直杀到黄龙府,决不甘休。”

    兀术也使人来下书请罪。从此和好不题。

    岳元帅回了临安,罢为万寿观使奉朝请文官职衔,解了枢密司的印,把兵归御营。却寻出一件事来,使部将王贵告张宪谋反,牵连岳飞父子。知万俟楔与飞有仇,告飞逗留,以“莫须有”三字杀岳飞父子并部将张宪、牛皋,籍飞家产,妻子徙之岭南。后人叹日:曾挽天戈北斗回,朱仙战胜大旗开。

    军声己振黄龙府,敌忾先摧玄茧台。

    父老中原十日哭,廷尉三字万年哀。

    松枝傍墓犹南向,似恨神好怨未灰。

    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岳飞下狱,半年尚未定罪。时大臣多上疏保他无罪。一比王氏在东窗下问秦桧:“因何岳家至今不决?”桧言公论不服,难于定罪。王氏说:“擒虎易,放虎难。”次日桧将片纸付狱吏,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岁。临安士民无不流涕,葬于西湖。后来高宗因和议成了,金人送还二帝灵枢,加封秦桧为魏国公。来年洪皓、朱弃因和议还国,洪皓久知秦桧与金人通谋,因向人说挞懒、燃室二番将交好秦相国的事。桧知大恨,贬皓江州太平观提举,又徒袁州,使人杀于路。桧居相位十九年,有小卒施全,恨桧杀忠良以附金人,刺之不中,死于车旁。因此,桧出入甲士夹护,满京城有私言的,即时立斩。二子秦熔、秦坝,俱参知政事。

    到了绍兴十六年,秦桧有病,见岳元帅领牛皋等至卧内,用铁斧劈脑,各寺仟悔不痊。到了三日,浑身俱是箭眼而死。

    王氏梦至阴司,桧与万俟高铁枷受剐,日:“东窗事发矣!”与二子俱死在一月之内。才知岳元帅有灵,在阴司把奸臣现报,如今做了速报司的阎王,以见忠臣正气,自为正神。到了孝宗登极,封岳元帅为鄂国公,加武穆二字溢法,削去秦桧官号。

    一日,暴风雷雨将桧坟掘平,雷击尸碎,才见奸臣之报。至今在阿鼻受罪。或化为畜类,常遭雷击的朱字,相传秦桧化身。

    可见这忠佞二字,再不能逃报应的数。宋人当时题诗秦桧之门日:格天阁在人何在,惬月堂深恨亦深。

    曾共銮舆衔白壁,空于郧坞贮黄金。

    和戎计遂兴罗织,误国谋成有照临。

    堪恨神好终正寝,故教诛击到如今。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一回 岑秀才奉母避冤仇 何公子遇仙偕伉俪·陈朗
  第一百十回 航海倚英雌更谋捷径 弃家付儿辈独隐名山·张恨水
  第九回 入士去兮淫地练功·临川山人
  第二回 美丈夫龙争虎斗难姐妹滞雨犹云·醉西湖心月主人
  第五十五回 奖忠仆王象荩匍匐谢字 报亡友程嵩淑慷慨延师·李海观
  第三十回扯丝巾无端泼错熄电灯有意藏奸·朱瘦菊
  第五回 牵萝补屋兰梦征祥飞絮沾泥萍踪遇美·邹弢
  第二十六回 翡翠轩芙蓉蒙爱  林太太情献生活·讷音居士
  第二十三回 仆仆风尘登堂人不见 萧萧车马纳币客何来·张恨水
  第十八回 赏金带践约无心 修玉斧邀朋觅句·海圃主人
  第十三回 庆生机弟兄得窖 寻死路学究投营·绿意轩主人
  第五十五回 雪涧师破佛得珠 王杏庵捐家造寺·丁耀亢
  卷一 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李渔
  第三十回 归海岛小庆团圆 梦中华大开世界·旅生
  第十四回 韦勇达拜认母子 熊友鹤寻访仙师·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八美图·佚名

    《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

  • 浪蝶偷香·风月轩入玄子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四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话说明朝成化年间,金陵和兴县有一富户,姓杨名得根,家有良田百亩,仆婢近十人,家资丰厚,娶妻何氏,乃何子高之女,名春娘,贤淑贞静,书画琴词,官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