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五回 雪涧师破佛得珠 王杏庵捐家造寺

作者: 丁耀亢

    诗曰:

    谢遣歌儿解臂鹰,半囊诗稿一技藤。

    难寻营草酬知己,拟折莲花供圣僧。

    妻肉欲抛翻有碍,才名久谢号无能。

    鹿门学得庞公法,洗尽家缘是大乘。

    这一回单讲佛法。释迦牟尼佛以梵王太子出家,雪山修行十九年,游历西域诸国,遍尝恶趣,以无馀涅磐,才得成佛。这个佛字,不是说如今木雕泥塑妆金上色的佛,也不是说灵通感应、谈经念咒、超劫消罪的佛,也不是变化百千万亿、骑狮坐象、五色莲花、丈二金身的佛。这都是藏经上讲的佛法、佛相、佛旨、佛宗、佛神通、佛功德,与诸佛菩萨、五百阿罗汉等众宣说妙义,才留下一部全藏。因此,称做西方圣人,其名日佛。即是一个觉字。那西方印度回回蛮夷之国,从不曾有圣人教化,多是杀生、贪氵㸒,倚强凌弱,争夺杀战、不知人伦天理的所在,忽然生出一尊佛,弃了王位妻子,却去山里修行,以慈悲众生,渡人济物,要投崖喂虎,割肉啖鹰,度尽四大部洲,三界众生成佛,才了得此愿,才满得此功,谓之大事因缘。因此,观世音菩萨同佛行化,化了三十六相,现身说法,使众生从声、闻、缘、觉悟入三昧,脱离苦海,处处显应。这些善信男女和愚夫、愚妇叫得应的,日此称为灵感观世音菩萨。现有南海落伽山潮音洞,是他成道之地,在浙江宁波府定海县地方。天下僧民进香不绝,到了诚信处,就有莲花现形,白鹦鹉出来献瑞,和普贤菩萨五台山生的地涌金莲,文殊菩萨峨嵋山现的夜照天灯一般,都是不可思议功德。和那几夫愚子不信佛法的说,如何肯信。因此说,夏虫不可以言冰。那夏天生的虫,不到秋间就死了,另变一件虫,那知冬间有这等大风大雪、结水成冰的世界。又说是蟪姑不知春秋,浮游不知朝暮,也只说众生和昆虫一般,眼见的才信,不见的都是疑。困此疑之一字,件件事都是惑的;佛法叫作无明——似失目的瞎子,看不见路径,一味胡撞将去,落在水里火里方才悔,又悔不来。

    又叫作意识界——本是糊涂,却道自己是极聪明的,从妄中生出想,从想中又生出识,从识中生出百般伎俩,一时百变,坐驰万里,到底是游魂习气,起灭无常,如空花云气,自生障碍,所以,如来涅磐以后,六祖传宗,接佛农钵。到了西域达摩行至东土演教,九年面壁,一苇渡江,只传一个心樱这个心印就是个佛字。即我儒家孔圣人那一贯之道。在圣人不外忠信二字,在佛法不外个诚字,在孔孟说个成仁取义,不惑不优不惧,圣大化神,在佛法说个金刚无人我寿者相,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总是说个成佛作圣,到了绝顶地位,如今宗门乱教的和尚,也知讲个大乘,却先坏了戒律;圣门讲道学的士夫,也知讲个时中,却先失了名节。总是不在根本上立功夫。以此,假托自便,才弄坏这个世界。但肯舍得自家身家名利,那个不是成佛作祖的根基。只是这个舍字,原是难得的。所以佛法教人先舍,正是当头一棒——既然肯舍,自然不贪,既不贪自然不害物,既不害物自然慈悲。这就是儒教的个仁字,菩萨的普济二字,仙家的三千八百功行。看来,三教岂不是一贯的。

    今日说这雪涧禅师,系古佛化身,普遍大千世界,为大事固缘,在泰山后石屋修行,假名雪涧,超度宋朝未劫众生,接引阿罗汉了空成道。先在清河县观音堂行脚施茶,后来孝哥遇难出家,改名了空,又住锡在王杏庵善士村昆卢庵里,一住三年。了空因遇了家人玳安,报信母亲月娘在淮安府,辞了雪涧老师,二人往南探母,自是佛法中先完天伦后成正觉的道理。一去三年,这雪涧和尚一个人在庵子里,没个徒弟,烧火扫地、种菜打水,俱是自己。招了一个道人,是汴梁避兵走下来的,生得虎头鹰眼,一部黄须,拿个木鱼庵上化斋,见雪涧家下无人,情愿随师父修行,剃落为僧,雪涧大喜,择日与他削发,起名了尘,叫他烧火、造饭、扫地、净厕,雪涧和尚还帮他一半。原来这佛教中丛林里,多有不学好的游僧游道、借出家二字遮掩着十大魔王的恶鬼。这道人原是汴梁大盗王善标下游兵,后固留守东京宗元帅死了,各人逃叛,又犯了法,该斩,却走下来妆做道士,在昆卢庵藏身,那里有真正出家的心肠。初时,只说雪涧和尚在此安闲,吃自在饭,那知他是出家苦行的僧,行普贤的行,从早忙到晚,——四更起来打水烧火,才忙得饭熟,又挑粪担柴。一个老和尚帮他做一半,还不得手脚略闲一霎。

    做不到半年,被老和尚用禅杖打过二次,常是罚跪清规,在佛前跪两枝香还不许起来。不提防,这了尘存心等待老和尚出门上村里去了,却弄起一把火。大殿是个草房,接起火来。却忙去村里叫人救火。急等人来,大殿已烧了两间,刚救得一尊佛出来,烧得好似个炭人一般,但见:乌眉灰面,烂额焦头。三十二相好,何曾留得白毫光,千亿万化身,无处逃将回禄劫。地水火风,跳不出裟竭苦海,生老病死,那里有不坏金身。清凉法雨失沾儒,火焰诸天谁解救。

    王杏庵同着雪涧和尚救灭火,请出雕的一尊檀香金像,烧得烟薰火燎,通不庄严了。这王杏庵甚不过意,只说大家布施银子另雕新像,不题。这老和尚也不忧不恼,笑嘻嘻道:“这块木头原多出这些挂碍来,依我如来法,原不曾有像,教众生人人自觉他的佛性,谓之灭度。只因佛灭度后天人诸国分去舍利,各国供养,思慕佛的面貌,一时不得亲见,西域优填王造起一尊佛像来,以金为宝,却使真金渗了。因此金身相传东土,添了许多色相,人人反执像是佛,不能反身见佛。因佛立像,到做了叛佛求像。”即时取一把劈柴利斧来,将那火烧的佛像,乓乓乒乒砍得稀烂。王杏庵合掌念佛,那里敢劝!斫到佛腹中间,只听得一声响,迸出一个纱囊来。

    却是甚么东西,但见:

    寒光的砾,瑞彩陆离。光溜溜,骊龙颔下,摘将一串瑶冰,圆陀陀,老蚌胎中,吐出几轮明月。龙女擎来,洗净六尘全不动,牟尼顶出,光明万劫照初圆。凡夫贪爱,岂能剖腹深藏;楚国珍奇,未必走盘照乘。洗垢自成如意宝,辟尘实有定心珠。

    当初薛姑子在日,曾收吴月娘一百八颗胡珠,许下造佛的。不料后来遇见金兵大乱,没处潜藏这项珠子,固此把佛背心凿了一孔,不叫人见,却将这一百八颗胡珠缝在一黄纱袋中,藏在佛腹之内,又叫匠人使金漆补了,今经十余年来没人知道。今日活该此珠出现,以助修寺造佛功德,岂不是件异事。有诗日:剖腹逢珠事莫疑,人人衣底有牟尼。

    安知珠得依然失,珠去珠还佛自知。

    王杏庵和一起救火的檀越善人们,见长老劈佛,心里不忍,大家都有些气愤。方才要劝,忽然劈开胸腹,漏下个七八寸的纱袋来,乃是一串数珠。一百单八颗指顶大胡珠,足有十二两重,实是无价之宝。不知此珠何来?岂不是天赐奇珠,以完佛事。这雪涧和尚也喜之不尽,即忙拈香礼佛三匝,同大众和佛大叫“阿弥陀佛”、“至灵至感观世音菩萨”不绝。依着王杏庵,劝住长老,不可劈坏佛的下身。长老不听,道:“有此佛珠,另造新像,盖起大雄宝殿,广立丛林,不如火化了此像罢。”即时用火架起,只闻一天檀香气,化而下留。这里众人拜了韦驮,发愿另造佛堂去了。

    这一百八颗明珠, 在雪涧手里, 一时没处收藏,倒是一件挂碍。想了一想:“只有一件破衲掇碎补禅衣,是我自己出家的。”到晚来灯下无人,悄悄将珠子取来,拆开胸前一方破补的袖布,接在中间,用线密密缝缉,谁知他衣褐怀玉?

    却说这了尘,是个积年强盗,放火时原要走的,因庵上无物可偷,空身出去又没盘费。不料见了此等明珠,千金之宝,正要设计图谋。取了一口切菜刀来,等半夜杀了老和尚,得此珠宝去罢。到了三更时分,了尘取刀——先已磨得凤快,行到禅房窗下,见老和尚缝袖掇藏珠子哩。看得分明,两只脚一似钉住一般,到了天明,还挪不动。只见老和尚房里开门,拿着一根禅杖下床来,唬得了尘走不迭,把刀丢了,却取个扫帚来扫那破屋下砖灰。老和尚道:“了尘,你把这烧坏的木料砖石,各自一堆垛起。我后厕上自己去打扫罢,”取了个竹筐,往后厕上去了。丢下房门,只一领破袖裰撇在炕上,料没人知道中间有宝。却不知了尘半夜来害他,早看在眼里。一见了老和尚上后厕去,料有半个时辰,看了看房门不曾锁,一领袖裰正丢在炕上哩,即忙进去取了衲裰,拿个木鱼杆棒,往外飞走。不顺大道,从小路落荒投南而去。诗日:才得逢珠即失珠,不逢碧眼却逢愚。

    由来罔象真难觅,赤水茫茫海又枯。

    不说昆卢庵被贼僧了尘偷去明珠一百单八颗不题。单表这王杏庵在清河县做了一生的善事,年长七十二岁,修寺造佛、斋僧建酪、修桥补路、舍粥周贫,自幼年失了父母,和他兄弟二人各有十万家私。他兄弟王竹庵在临清开香蜡杂货店,极是刻薄,大斗小秤瞒心昧已,后来三十岁上没了。撇下一个孤子,名叫王成,甚不长俊,把家产嫖赌净了,却来赖在大爷家里,今日十两,明日五两,输个精光。王杏庵也没奈何,分个小小庄儿揽他来家度日,因自己年老无子,也就同乡里族人过继在自己名下,指望日后上坟拜土。这王成那有福分?嫖了一身杨梅疮死了,到也干净。王杏庵自五十岁上丧了浑家,久不娶妻,又无子,一个老人终日念佛持咒,吃了长斋,也就是在家修行的个无心道人。时常穿领茶褐布衣,拿着数珠念佛,不是舍米舍财,就是舍棺木葬枯骨。他有十件布施处:第一曰无住相布施。

    第二曰无尽功德布施。

    第三曰广方便布施。

    第四曰得大果布施。

    第五曰广长舌布施。

    第六曰忍辱受恶鬼布施。

    第七曰戒非理取财祈福布施。

    第八曰平等无分别布施。

    第九曰不望报布施。

    第十曰华严出世问法布施。

    《金刚经》偈云:

    宝满三千界,资持作福田。

    惟成有漏业,终不离人天。

    持经取四句,与圣作良缘。

    欲入无为海,须乘般若船。

    前说十布施,俱从大藏诸经《法苑珠林》中集来,如不细细分解,如何破得众生悭贪。就是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用面作牺牲,持戒不杀,筑塔讲经,达摩祖师也只说是人天小果,不能成佛。后来私受了魏将侯景,贪这一座城池,害了百万生灵,饿死台城,不保身家,也只为布施二字不曾讲得明白,反生障碍。今日借王杏庵善士、雪涧和尚说法。这一回是此书渐入究竟,化色归空,去了空圆寂不远,只得借佛经上语录略略指点:困何说无住相布施?世上万般种种有相,把自己的财物施与他人,岂不是忘了我相?不免心里有些打算:今日舍了多少,明日该有多少功德。只此一念,认真布施便落了色相,就是妄想,那有功德?因此《金刚经》说,无住相布施。不在我舍得金银七宝,饮食供养,即从我色声香味触法,自己六根里的色像扫净,才叫做布施。因此释迦佛弃了国土、妻子,成佛度世,才得了个无住相——即是无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就是舍尽头目脑髓,我心中并不曾有个布施功德,岂不与虚空一样。此乃是第一等布施。

    如何说无尽功德布施?施有五种:有财施,有心施,有随时施,自手施,有如法施。当日如未出家,有姨娘摩河波提思慕如来,手织金色绒旄一件,要施与如来,成其功德。

    如来不受,叫姨娘施与众僧,婆提不肯,亲向佛说:“自佛出家,常常思想,因此手织此旄,惟愿如来垂悯领受,成我愿力。”如来说:“姨母爱我,不为布施,施与众僧,其福乃大。”若将爱物施与所亲,并无功德。富贵之人施一千金,心高意慢,反不如贫人施一文钱与乞丐,还可得福。固此,阿育王固小儿持取地上一块土奉佛,得成阎浮提王功德。如使大人,虽以多土施佛求福,反无功德。可见施从心生,不在于物,此为无尽布施。

    如何是广方便布施?事无大小,只在利人,功无大小,只在舍心。我有权势财物,行得几件善事,除害安民,报答朝廷,将顺父母,固是方便;就使身是穷民,无一物可施,与人方便一言,方便一事,也是布施。即如行路时,一块石片碍着行走,也要取来抛了,路旁荆棘牵人衣服,也折来净路,借人书物不肯污坏,惜人车马不敢吝惜,放蛇救雀,体惜大马,俱是布施。俗说广行方便,就有阴骘在内,岂无功德?

    如何是得大果布施?有因有果,自是三世的感应,一毫不爽。只怕有心求果,其果反校如有一人,专敬三宝,舍其家私,自己父母兄弟却去争取财物,不知孝养敬顺;有一人建立道场,作食施僧,见有贫人乞化,呵骂驱出,不济一文;有人雕佛造像、修寺建塔,却与人争田放债、兴讼结冤等等,布施反成痴暗。我佛谓之颠倒作善,有祸无福;即有小果,享完福报,还入地狱,以苦偿罪。

    如何是广长舌布施?佛说;“比丘、比丘尼等,多闻智慧。”能以佛法曲为宣说,或使人书写刻布,是名法施,又名大导师。众生闻法爱此施的,化他断除咳心,来世便得上好色相。化他慈心戒杀,来世使得长寿命。化他开心施舍,来世得权位大力。化他不窃取人财,来世自多财宝。破人愚痴,来世便得无碍辨才。因此法施胜于财施,如佛以广长舌生青莲花一般。

    如何是忍辱受恶鬼布施?我本敬他,他却慢我,我本加恩,他却成怨,无礼增慢,诃骂横加:此是前世冤业,不可理说,更加恭顺,起大悲心。《金刚经》说:“忍辱波罗密,便是成佛法门。”经说,罗刹化身向舍利佛求化佛目,佛说:“凡所希求,无不可施,此眼岂得舍的。”罗刹恶鬼说:“汝要成佛,自云能舍,一目腥秽,尚不能舍,如何得道?”舍利佛便许将左目任其剜龋罗刹得眼,复向佛骂:“汝眼腥臭,殊不可用!”即在佛前唾弃践踏,呼来喂狗。舍利佛略无怒色,所施之眼,转复光明。又,帝释试佛,化鹰逐鸽,鸽乞哀如来,投怀求救,鹰化人言向佛啼饥。佛已许救鸽,无肉啖鹰,因许割肉代鸽,量鸽轻重,以饱鹰腹。帝释神通,啖佛将尽,尚未满足,如来任其所啖,全无怨色。帝释遂现原身,皈依顶礼,受菩萨戒。此为忍辱恶鬼布施。

    何为戒非理布施?世人有身在大位,为帝王卿相,崇信佛法,不知从心上慈悲布施众生,’却去横敛民财,严刑搜括,或使百姓卖儿贴妇,敲骨剥髓,取将财物供养施舍。梁武造塔,每日交兵:石勒信佛,心喜杀戮;此乃杀人布施,无益功德。又有不择邪正,妄信傍门。譬如一块良田,不种五谷,认著作苗,将贼作子,此为乱法布施,终不得报。

    何为平等布施?有贫富平等——筑七宝塔与童子舍土供佛平等。有多少平等——救十万众劫与救一蚂蚁平等。有恩怨平等——度七祖成佛与冤家解结平等,此为平等布施,而无分别。

    何为不望报布施?凡所修困,即成果报,是为小乘二法,终不到彼岸,功尽即止。今我所施,如虚空大地,一法不立,五蕴皆空,此为辟支佛布施。

    何为华严出世布施。《般若经》云,舍利佛问善现云:“何为出世间布施?”善现答云:“菩萨行布施时,先要三轮清净。何为三轮?一不执我是施者,二不执他是受者,三不执所施的人和所施的物。菩萨以大悲为首,凡属有情悉皆施与,于诸有情似未曾施,是为出世布施。”波罗密多凡此十种布施,只完得一个无住相布施。

    看官听说,我们在家善人,如何行得此十种布施满足。

    有此善念,层层证人,由渐入顿,由顿人圆,自然到得功满行成地位。

    那王杏庵从来奉佛斋僧,困自己兄弟妻子俱无,年过古稀,想来一生立的万金家业部没处去用。见昆卢庵草殿遭火,佛像现珠,“有此一件奇事,岂不是天献佛宝,我的一点至诚感动观音菩萨。如今造起一座大寺,另换金身,也不枉我王杏庵为善一潮。那日辞了雪涧和尚回家,将一村里平日同心檀越斋公们请将来,客厅里坐下。王杏庵合掌当胸道:“众位乡邻亲友在上,我想昆卢庵火焚,要从前创立,不能一时凑出钱粮。我老拙一生一世积得这个小小家私,原和兄弟子侄支持门面。如今兄弟无人,子女没有,留下这分家私也无处费用,只有几个族人,也是擎不起财的。如今要学个给孤长者,虽没金砖布地,那庞公放来生债,也完了自己一片心。今日请将众亲邻来,把家中庄产、银钱、粮石、牲育开出一本清册来。我自己一人,不能料理寺上大功,分在众人领了执事去,或是管烧砖瓦、置买木料、包管匠役金漆油粉,只要百日立成了佛刹,却不算计费物多少。大家共成胜事,也了得这修造佛事一场功果。”说毕,即叫了两个都管来,把家内库藏打开。只见:白的是银,黄的是金。掘开地窖,四方打就银砖;擎起天平,十换铸成金饼。管衣服的架排锦绣,穿不尽异样绫罗;管珠宝的柜满珍奇,识不透前朝宝玩。纵使素封夸猗顿,不将青蛛羡陶朱。

    众亲邻看了一本大册于,约有十万财帛,都惊夸不尽,又将后园仓囤取开。真是:乃积乃仓,庚盈凛满。稻粱充初,三十年吃不尽的余粮;米麦朽陈,万户侯算不清的丰数。饶使鲁肃指囤,不妨公谨分春,红鲜何用羡陈仓,白荣不须夸洛口。

    众亲邻看了仓囤,足有十万余粮。义将骡马牛羊、各店债簿一一开明,也是个积年勤俭的田舍老,百货丰盈的增福神。

    又有高楼曲阁、彩画的厅堂、水椎山尝果园菜圃、米店布店、油房面房——件件是有天理的生涯,顺人情的利息,骡马成群,牛羊上万。王杏庵把家私分做三分:一大分修理佛寺,二小分周济贫人,赡养宗族。一前欠债、各店账目,一火而焚。这才是:撒手到头留不住,回心转眼总归空。

    不消一月,这亲邻们领去金银,赁工兴众,也有烧砖瓦、买木石的,也有上临清买颜料金漆的。那消半年,盖起三间琉璃大雄宝殿,雕了一尊檀香昆卢佛,比旧像高有二尺。前后山门、禅堂、厨房、经阁,一齐造起,金碧辉煌。

    雪涧老和尚困不见了明珠,要去游方寻觅,因造大寺,又住下了。自己烧火,管理工匠的斋饭。闲了,去打扫东净。请了一位法师,是汴梁来的大相国寺和尚,法名性朗,来讲三大部经。即时修得一座草庵,成了大刹丛林。功成之后,王杏庵也将自己住宅舍做一庵,供养观音大士。忽然一日,请将雪涧和尚同众善信,说了数语,合掌而化,遗命留龛立于昆卢寺后,不题。未知雪涧和尚后来功德何如,正是:衣底玄珠迷不见,空中梵阁结将成。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八十九回 黑心肠赃官陷武举·储仁逊
  第三十六回 别泪偷垂登场艰一面 机心暗斗举案祝双修·张恨水
  第十八回牛头山春光无限草坪里娇喘连绵·芙蓉夫人
  卷三 乞儿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李渔
  卷四诈伪类 梁县尹判道认妇·余象斗
  第三十五回 春灯谜儿童清夜戏 闹花灯闺阁赏元宵·嫏嬛山樵
  第二回 孙昌夫妻重团圆 土财主游放生池·江海主人
  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周清原
  第九十三回 冰梅思嫡伤幽冥 绍闻共子乐芹拌·李海观
  第六回 焦素英愤题绝命诗·储仁逊
  第廿三回 假佳人冒认真佳人·云封山人
  第十五回 闺阁人男装夺解·陈端生
  第七十五回 云制军奉伞再巡工 冯太守贪功重黜职·西泠野樵
  第三回 骋怀娱目余兴倍添 下榻留髡恩情乍结·梦花馆主
  第十七回 荡春心淫尼污三宝施妙计智女保千金·邹弢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