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回 湖心寺月娘祝发 伽蓝殿孝子迷途

作者: 丁耀亢

    诗曰:

    旧泪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竞谁存。

    镜中红粉春风面,烛下银瓶夜雨轩。

    奔月已凭丹化骨,堕楼端把死酬恩。

    长洲日暮生芳草,消尽江淹未断魂。

    这首诗,单说这世上情缘易尽,好事难全。美满的夫妻恩爱,百年来变成寡鸽孤鸾,眼前的儿女情肠,转眼间化做空花泡影。偏是善良遇的是缺陷世界,偏是奸狡走的是欢乐风光,只得说是前世修因不全,今生苦业未足。谁见那修因?也只得守着苦业即是修因。谁离得这苦业?想这修因也就离了苦业。因此这男效淳良,女慕贞洁,只有这孤儿寡妇守节全贞是天下最苦的入。不消说春花秋月好景良宵,孤凄凄没有个伴说上一句知心的话儿。有门户的寡妇,受那宗族邻里欺凌,伯叔弟兄作践,少柴无米,日久天长,谁来问你一声?无有门户的寡妇,少吃无穿,领着个穷儿女求一碗吃一碗,替人家纺绵织布,补线缝针,挣后十个指头上手工。

    多有二十岁上安贫守节,替丈夫立志成了事业,儿子登科,做起太太来的,即此便是苦修。又有一等不才的寡妇,受了丈夫宠爱,那枕上情浓,就要同衾同穴,到了丈夫死后,哭他几场痛泪,守不到三年,看着男子汉眼里流出水来。还有撇下儿女家财,希图快活,只为那一点氵㸒心坏了百年名节,到老来见不得前儿,反成了出母,前后不归,比娼优还下贱一等。又有守志不全的寡妇,少年守寡在富贵之家,有儿有女,嫁不得丈夫,到了春风花鸟、夜雨孤灯猛上心来,想起当年热热的被窝,亲亲的皮肤,好不受用,也就偷馋抹嘴做出那破戒的和尚来——背人处吃肉,在人前念佛,这是那活动寡妇。可见这一点志气,要从幼到老,守到玉洁冰请,一句闲言闲语没人谈说的,也就是一尊菩萨。不要说来生可以得的善果,只是这“不氵㸒”二字,就是佛法仙根,与莲花生人一样,因此朝廷要旌奖这贤人,立坊送额,刻在志书节孝中,教化这女流之辈,做个样子,即是个现世的圣贤。

    往往古今名臣大老,多是从母德贞良中积出来子孙荣贵,几世不绝,这是人人眼前见过的。但这一点贞心十分难以持久,要依着夫妇宠爱的时节,那个说不是同死同生,一个被窝判老的?岂知这个心是拿不住的。想到亲爱的时节,再去搂抱着第二个男子,可不愧死。还不如有情的妓女,有与知心子弟一条绳儿溢死的。

    且说一个笑话。当初北京有一大老,宠一爱妄,相期同死。果然临终之时,此妾全不饮食,在框前痛哭,几次哀绝。当时大娘有一个儿子,在他养活。大娘先死了, 怕此人 死节,儿子幼小,没人看养守这门户,因此大家劝他不可因死节害了一家的大事,众人日夜守他。此妾见这苦劝,也就回心不死了。只是与丈夫恩爱难舍,有约同死,如何背了前言?一时血性贞心,即取快刀来,将左手食指砍断,待丈夫入硷盖棺时节,将此指送在棺内,相期日后同死。真是—段烈性,传满了北京,人人惊赞。后来此妾果然守志养得儿子长成,做了秀才,事如生母,上司挂的牌扁是“柏舟完节”,门首都挂满了。到了五十七岁,忽然念头一动,定要嫁人。有一个守备,六十多岁,闻此妾原有才色,在宦门得宠,守成了儿子,必然还有私房财物,使人去一说就成了。许多族人苦留不住,儿子气成一玻嫁去数月,那守备要他的金银,一无所有。原是为利,见手中无物,又年残色衰,逐出不容当家。羞见前子,自缢而亡。前子不肯葬埋,后夫家埋在孤冢上,没一个人燎张纸。满京人大笑他的指头在一家,身子在一家,只为一念不正,把个好好的名节坏了。可见贞节二字,到老不移,原是难的。如没了丈夫,即时变心,与那娼妓的私情一样,算得甚么人。今日讲这夫妻恩爱,必到了生死不变,才是夫妻。

    直接那二十六回,吴月娘与孟玉楼在淮安府相遇,同心守寡,住了年余。那时大金兵马直抢过黄河来,南北音信不通,那有个人传信清河县去?孝哥的信,眼见得如石沉大海,—日日的远了。也就说是死在乱军之中,再不消望有儿子了。月娘待辞了玉楼归家,金兵大乱,路绝人稀,无路可归,只得死守,和小玉做些针指卖了, 多少籴些米粮助玉楼玉楼 度日。那玉楼又不肯使月娘费心,两贤相聚,一气同心,吃了长斋,如在一处修行一般。那时安郎长十二岁,孟二舅在湖嘴店房里收些房租,开个小米铺,将就一日讨几分银来买水菜吃。到了次年,瘟疫盛行,孟二舅偶感时疾,七日无汗,吃药不效而亡。玉楼、月娘痛哭—场,买口棺木葬于湖心寺庄上。不消说家下无人,止有—个蛮小厮叫进宝,是严州府买来的,十分痴蠢,全不中用,只好看门挑水。家中无有得力之人,两个寡妇和小玉在家,安郎送在间壁学堂里读书。玉楼时常到湖心寺水田庄上看看仙户做庄农,分几石租来家度日。不料安郎生起疹子来,叫了老婆子来看病,不知道是疹子,只道冒寒,错用了热药,变成了火症滚肠沙,把个十二岁的孤子,几日而亡。买口杉木埋在庄上去了。不消说玉搂痛哭伤心,月娘思儿感切,两个寡妇哭的是各人的儿,落的是一样的泪,日夜悲啼,几番衷绝。这玉楼守着孤寡,又有丈夫和公公的两口灵枢,现寄在湖心寺廊下。南北大乱,几个家人差回真定府家去,至今二年不回,一个寡妇如何把丧枢送得回去。无可奈何,正是: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伴断肠人。又遇着饥荒年,淮城内外俱被水淹了,湖里水田浸烂,每斗米卖到一两二钱纹银。这两个寡妇如何支持得住?

    眼见得流落他乡,把些首饰、衣服一件件拿与小玉街上货卖。一两银子的物件,卖不出一二钱红银来。籴些粗米,连糠和豆磨成粥吃。月娘见玉楼没了儿子,一样孤寡,也舍不得辞他,没奈何,权且度日。二人别无所事,连小玉都吃斋念佛,只好修些来生善果, 再不消想今生的儿子了。当时玉时玉 楼自二十一岁嫁了西门庆十五年,又嫁了李衙内七年,守寡三年,至今却好四十五岁。吴月娘大玉楼一岁,也还是半老佳人。两个寡妇子女亲人俱无,他乡在外,遇着兵火荒乱,饥慌凶年,如何过得。有诗叹曰:世乱年荒家业空,他乡嫠守泣途穷。

    慈乌念子哀头白,孤燕思维洒泪红。

    万里榇遥难反舍,两人命薄易飘蓬。

    黄沙衰草淮河北,安得音书寄塞鸿。

    话说金朝兀术太子,和粘没喝、擀离不两路取江南。兀术太子率兵五万,由由东从黄河岸下营,直取淮安。粘没喝同蒋竹山、龙虎大王率兵五万,由河南从睢州一路直取扬州,过江到建康府会齐,好去取临安。那时蒋竹山先封了扬州都督,通知盐商苗青、王敬宇,己把奸细布在城里,各路的兵马虚实件件打探详细了。知道南宋兵马虚弱,只把重兵把守江口,全不能照管淮扬。一路长驱,无人遮挡,过了黄河。那淮安城百姓各人争逃怕死,连守城的兵俱走了。这月娘、玉楼听知番兵过河,商议着往那里逃躲。玉楼道:“这湖心寺西边,有当初公公置买下两顷水田,四只水牛,四只黄牛,知道北方大乱,不能回家,要在淮安立下产业,不料公公弃世,连衙内不在了。如今还有几家佃户住着十数间草房,每年讨些租。我姊妹两人又没了男子,那里去避兵?只好暂向庄上藏躲。这城里几间宅子,丢下锁着,随他兵来怎样,咱也顾不得了。”一而说着,只见街上走的男女乱乱纷纷,府县官出牌安抚, 那个是不怕死的?小玉道:“趁如今 不出城,到了临时就出不去。今晚就动身罢!”打裹些随身衣服被褥,小厮挑了。金珠首饰藏在身边,一切家器只得抛下。月娘、小玉原是空身的,赶乱里出城,雇个小船摇到庄上去。这佃户只得挪出三间空房来安顿下他四口儿。次日又使人进城,取些家器锅碗米粮来做饭,不题。

    这村西头有一个小小尼俺,住着个八十岁的尼姑,原是玉楼舍了二亩地盖的白衣观音,要求子的,又舍了五分菜园与他种菜。玉楼、月娘过庵去烧香,又到安郎坟头痛哭一场,宿在庄上,不在话下。

    不消数日,金兵到黄河扎营,淮安人民已逃去大半,多少有些兵丁,和府县官,同一个参将,如何守得?只得投降。

    金兵进城还杀掳了三日,方才住手。那些放抢的夜不收们,还在村外河边各处搜寻逃民,见一人杀一人,见一口掳一口。这湖心寺隔城不远,如何逃躲?只见月娘向玉搂道:“孟三姐,我有一件事和你商议:咱如今都没有儿了,是个老寡妇。你还有公公、丈夫的灵枢不曾送回,是你一件大事。只我是个孤身,终日想儿也是望梅止渴,多分是没了。

    连玳安也不得见他一面,把个小玉担误了这几年。我想这个苦命,原是个尼姑。如今兵马荒乱,一时间遇见番兵撞了去,把身子做不下主来,枉空守了几年寡,还害了性命。不如此时把头发剃了,就在这庵上出家,咱妹妹们一个庄上住着做伴,我也不回山东去了。落下小玉,等等平定了,稍信与玳安来领他家去。”玉楼劝月娘说:“孝哥不知去向,日后还有指望,姐姐剃了头,孝哥回来那时节怎么家去?”月娘抵死 不肯,即时请将座里老姑子来。可怜月娘把头发因想孝哥愁的白了一半,分三路剪下来,剃作比丘尼,小玉在傍和玉搂哭个不祝也是他平生信佛,前世道根,该从此成了正果。

    诗日:

    一缕香云金剪开,当年玉镜照高台。

    岂期老向空门度,安得修能伴子回。

    珠翠永辞膏沐去,探蝉久被雷霜催。

    万缘历尽唯禅定,尚有乌啼夜半哀。

    按下月娘祝发为尼,玉楼庄上苦修不题。却说那昆卢庵玳安问信,遇见孝哥为僧,又得了江南差兵的信,说官船上往南妇女俱住在淮安,才知道月娘、小玉一定在官船上下来,如今只在清江浦上去跟寻,自然有信。那了空思亲念急,又遇了玳安同心一路,次日拜了菩萨,辞了师父雪涧,拿个木鱼,玳安也换了二尺蓝布做个道士包巾,挑着一个蒲团、两件旧衲衣,一主一仆,一路而去。有诗赞玳安好处:恩养生成一样亲,情同父子义同臣。

    壶浆尚欲酬知己,犬马犹能恋主人。

    豫让报仇终拼死,程婴全赵不谋身。

    莫言奴仆当轻贱,尚有临危重义伦。

    这首诗不止说孝子寻亲,单说这奴仆有义,生死患难,不肯忘恩,就是忠臣孝子一样。这玳安不肯背主,如今那有这样好人。所以东汉书上出了一个李善,入在忠义传上。 这些小人,不可不细讲与他,劝他行好。得了好报,又不折本 吃亏。当初,东汉义仆李善,主人有十万金的富,在京开店。

    止生一子,在孩抱中,正遇天灾瘟疫,主人夫妻俱死,并无宗族亲戚,止有伙计家僮二十余人,共谋害死此儿,将家私众人平分。李善秘知其谋,不敢言语,连夜将此儿抱出,逃回故乡,恐众人追赶害他性命,夜走昼伏。儿无乳母,李善五十余岁,只得把ru头送在儿口中乱咂,到了夜间竟自生出乳浆来。把儿子抱到本家寻入乳养,长大教诲读书,娶妻生子,替他开垦庄田,生息财利,治到万金之富。后来李善临死,只有几件破旧布衣,埋在李氏茔边,其儿服丧三年。又有一仆名阿寄,年六十余岁, 分在第三房儿子手里。 三房死了,主母嫌阿寄老了无用。阿寄说:“老便老了,可胜似那小的没干,要替你做起人家来不难。”三房娘子凑了十二两银子,随他去做生意。先是江西贩漆起手,每年有三四倍利息,不消十年,起家万金,替主母把祖业都赎回了。两个小主人各纳了监生,至十万之富。阿寄夫妇二人,临终又写了两本分书与小主人均分,只有破衣数件,并无分毫私蓄。

    现今有一义仆,名吴四,年二十一岁,保定府定兴县人。主人是一孝廉,甚贫,考了江西知县缺,只带吴四随行。到任半年,不服水土,主人病故,停框在寺。吴四无力取柩回家,只得回家报信。不料主母也因病故了。和弟兄族人说知,只有一块宅基,大家分讫,谁有力量去江西取灵去?这家人吴四哭个不了,定要自己到江西取得主人柩回,至死方休。却因本县一个李武进士升在江西守备,要投他随去。守备见吴四伶俐, 也要个人服事上官。这吴四一路殷勤 得力,守备甚喜,不肯舍他去。有一个使女生得齐整,也值五六十金,情愿招他为婿,即日成家,好留住吴四跟随。吴四痛哭道:“小人因恩主的灵柩在外,千里来取,没有盘费,才随了爷来。岂有今日变心,就在这里住下的理?以待小人取回恩主的骨榇家去,再来答应不迟。李守备不好强留,送他二两盘费,哭着去了。到了任所,先到寺里柩前哭了,遍向一县乡绅阖同学门首跪门,印了一纸乞哀资送的禀帖,逢人跪讨,不消半年,积了三十五两银子,自己不肯买碗面吃,因此买了一辆小车,三头驴子来,将灵柩送上车,使驴纤着,自己扶车,由旱路来。又领了一个保定的熟人,前后推扶,到了定兴县,共有二千余里,一年才回。吴四同族人合葬了主人夫妇,在坟上三年,后来大富。有范吏部为之作传。今日玳安同孝哥远访主母,后来玳安随了西门的姓,起家十万,人称小西门员外,岂不是天报好人!因乱世小人负义,把主仆二字看轻了,多有忘恩害主的,所以把这好人提醒他,休学那来安、来保负心丧命,有甚好处?也要使主人知道,奴仆中有做出忠孝事来的,不可十分轻贱他。

    今日单说玳安同孝哥从昆卢庵出门,千里南游,找寻生母月娘。少不的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向淮安府问路而来。

    那时,淮南淮北在金宋交界用兵之地,都有百姓团结避难在山寨、海岛里,日久人多,没有口粮,只得抢劫,做起土子贼来。一两个抓身客人,没有敢走的。又有一件怕人处,连年荒歉,米豆没处去籴,人人枪夺,又不敢贩卖,多有强人截路,把肥胖客人杀了,腌成火肉一样,做下饭的。百姓穷荒 饿死大半,还有易子而食,析骸而焚的事。以人为粮,说是味美无比,起了个美名,不叫做人肉,说是“双脚羊”。这一个玳安,领着孝哥——十四五岁的个白胖小和尚子,孤身南走,岂不是件险危的事。二人不知往南的路,一步步化着饭吃,问路前行。或是昼走荒村乞化,夜投古寺觅宿,不则—日,到了淮河渡口下邳桃源地方。只见人民乱走,拖男领女的,也有推车赶驴背着包裹的。玳安上前细问,才知道金兵两路南侵,沿淮安一带,州县不攻自破,百姓们各处逃生。这了空和玳安唬得无路可避,百忙里寻不出个寺院。往东南上一望,露出半截塔在林子里,不上五七里路。玳安叫孝哥:“咱如今往前没处去,不如且躲在寺里,你是个和尚,我是个道人,那番兵来时也不难为咱出家人。”玳安前行,了空随后,落荒而走。远远看见一座古寺,但见:古塔高盘云汉,山门倒塌埃尘。松枯秃顶尽无枝,荒草迷漫全失路。三尊佛像无金色,只有野鸟来巢;一坐韦驮悬宝杵,那得高僧住锡。入殿全无香火气,到门不听木鱼声。

    玳安、了空进的山门来,只见钟楼倒了,地下一口大钟,半截埋在土里,大殿上蓬蒿长有一尺余深。到后面,禅堂、香积厨都拆净了,只有伽蓝韦驮殿,倒了半间,还有个石香炉,长了满炉的青革,日色沉西,不见一个人来。往山门一望,都是湖泊,全无村落。了空有些害怕,道:“玳安,这个破寺怎么着住下?” 玳安说:“如今天晚了,没处投宿,知道金朝大兵甚么时到?一到那里去躲?咱且在这玳蓝神像后边渡裣窈蟊? 胡乱捱这一夜,明日问路再走。”一行说着天黑了,满寺里黑胧胧的,又没个门户关着。两人取把枯草来,把禅杖蒲团倚在神座旁边,和衣打坐。了空却暗诵《观音大士救苦经》和药师解厄的咒。

    到了四更云气,总是人烟断绝,鸡狗不听得一声,两人合眼朦胧。只听得一群人进寺来,到了大殿上,乒乒乓乓响了一会,来这伽蓝殿里,使挠钩长枪乱戳,唬得玳安伏在神像后做一堆儿,一口气也不敢出。了空不知道,问了声“是谁”,早一挠钩搭着破直裰袖子扯出寺门去,玳安那敢言语。等不到天明,这群贼早已四散,不知掳着了空那里去了。天明玳安起来,见孝哥没了。持要往前找信,知是那条路去的。待要回山东,也是主仆一场相遇,怎舍的就去了。

    只得拿起禅杖蒲团,往前找大路上淮安去吧。等寻着主母,再访问孝哥不迟。玳安无奈,座中又饥又渴,往常化斋还有了空念经,只得空打木鱼子,口里胡乱哼几声“南无观世音菩萨”,抄化几文钱米,讨着饭吃,好不艰难。不知后来主仆何日相逢,母子何年相见,正是:苦海茫茫,前浪未休后浪起;灾魔滚滚,一重未脱一重来。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四回 小书生折辱老名医 真才女钟情佳公子·儒林医隐
  第十六回 海外天别有逋逃薮 旅人宿相逢患难交·旅生
  第三十四回 娄相挂帅操人马 甘奇比武夺先锋·雪樵主人
  卷二 老星家戏改八字 穷皂隶陡发万金·李渔
  第三十五回 留香居重来住客 中元节追荐情人·兰皋主人
  第五回 牵萝补屋兰梦征祥飞絮沾泥萍踪遇美·邹弢
  第四十九回 向门生权词搪涂·陈端生
  第七十一回 上封事触怒朝廷·陈端生
  第一回 初试云雨·邓小秋
  第73回 因治病巧访行踪 替解冤智诳赃物·牛瑞泉
  第五回俏书生夜赵佳期俊娇娘锦帐重春·风月轩入玄子
  第四十九回 贾郎君舟中结秦晋 桂太守堤上拜神僧·陈少海
  第四卷 村子中识破雌雄 女秀才移花接木·
  第四回 作良媒一股凤头钗 传幽谜半幅花笺纸·古吴金木散人
  第十一回 黄金变了卦·张恨水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春闺秘史·不题撰人

    春闺秘史,清代中篇艳情通俗小说,不题撰人,凡十回。 却说清末民初年间,姑苏城内,出了一位风流才子,这人姓周名碧卿,是个世家子弟、家境也还丰裕,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一手持家,好不一自一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