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回 作良媒一股凤头钗 传幽谜半幅花笺纸

作者: 古吴金木散人

  诗:

  情痴自爱凤双飞,汀冷难交鹭独窥。

  背人不语鸳心闹,捉句宁期蝶梦迷。

  涓涓眼底莺声巧,缕缕心头燕影迟。

  何如还如鱼戏水,等闲并对鹤同栖。

  你道适才在门外咳嗽的是那一个?恰就是个韩蕙姿。

  原来他在门外站立了好一回,这韩玉姿在房里自言自语,把那把纨扇看一会,想一会,都被他在门缝里明明白白瞧得仔细。见妹子走出房来,便闪在那花屏风后。玉姿虽是听见咳嗽之声,那里提防就是姐姐韩蕙姿?这蕙姿也正有心在那扇上,恰好乘他走出,悄悄赚进房中,将来匿在袖里,故意待他来时,要把些话儿挑逗。他见妹子无言回答,倒一把扯了进房,便道:“妹子,莫要着忙,那把扇子是姐姐适才到你房中,拿去送与老爷了。”

  玉姿见姐姐说送与老爷,心中老大惊恐,便道:“姐姐,怎么好?适才那把扇子是我妹子乱题了几句在上,若是老爷看见,决要发起恼来,如何区处?”蕙姿道:“这个何妨,老爷一向晓得你是个善于题咏的,见了决然喜欢。难道到要着恼么?”玉姿道:“姐姐,你不知道,那首诗有些古怪,却是老爷看不得的。”蕙姿点头道:“原来如此。妹子,我和你不是别人,原是同胞姊妹,何不把诗中的意思明对我说,与我得知。倘或老爷问起时节,姐姐替你上前分理几句也好。”

  玉姿只道真把了韩相国,事到其间,却也不敢隐瞒,只得便把那日玉凫舟两下隔船吟和缘由,从头到尾,一一实告。

  蕙姿听妹子这一番话,正是错认陶潜是阮郎,只道是那晚把船窗推开偷觑的那康公子,却就是杜公子,便道:“妹子,看将起来,那杜公子昨晚向人队里混迹到我府中了。

  见我姊妹二人面庞一般相象,却也认不明白,因此把这纨扇暗投在围屏侧边,要我们知道他特来探访的意思。妹子,你休恁心慌,那纨扇却不曾送与老爷,还在姐姐衣袖里面。不是我故意要藏匿你的,适才门外听你自言自语,分明露出一段私情,正要把这把扇子为由,慢慢盘问你几句。如今不提防着我,先把真情从头实说,足见姊妹情深。难道我做姐姐的,倒将假意待你不成?却也有几句心苗话儿,就与你实说了吧。”

  玉姿听说纨扇在姐姐身边,方才放下肚肠,把个笑脸堆将下来道:“姐姐,便险些儿把我妹子来惊坏了。你既然有甚心事,向妹子说也不妨。”

  蕙姿遂把在那船中瞥见康公子,特地把琵琶拨唱一曲《昭君怨》打动他的话,明明尽说。玉姿听姐姐说罢,竟也懵懵懂懂起来,连他也把个康公子想做了杜公子,对着蕙姿道:“姐姐,妹子想来,那晚杜公子在那边偷瞧姐姐的时节,分明也有了一点心儿,不料妹子夜来倚栏看月,想是他到把我认做姐姐,故将诗句相挑。哎,这正是‘混浊不分鲢共鲤’。”蕙姿道:“妹子,这般说,我和你不知几时才得个‘水清方见两般鱼’?”

  玉姿回笑一声道:“姐姐,我如今姊妹二人的心事,除了天知地知,只有这把纨扇知得。从今以后,若是姐姐先有个出头日子,须用带挈我妹子;倘或我妹子先有个出头日子,决不忍把姐姐奚落就是。”蕙姿道:“但有一说,这把扇子设使老爷明日送去的时节,拆开一看,见了上面又写着一首诗儿,可不做将出来,怎么了得?”

  玉姿呆了一会道:“姐姐讲得有理。妹子只顾向前做去,倒不曾想着这一着。也罢,我如今既已如此,用个拼做出来的计较,把这扇子另将一幅上好白花绫整整齐齐封裹停当,再把一方锦匣儿,好好盛了。待到明日老爷送去之时,他见收拾得十分齐整,那里疑心到这个田地?况且他又是个算小的人,要爱惜那幅白绫,料不拆开来看。倘蒙天意成全,能够与杜公子一见。他是个伶俐书生,点头知尾,自能触悟,决然乘机趋谒。那时节,两下里便也得个清白。”

  蕙姿笑道:“妹子,既然如此,我和你各人赌一个造化,撞一个天缘便了。”

  玉姿也笑了一笑,便起身各自回房不提。有诗为证:

  疑信参差不可评,全凭见面始分明。

  今朝两下休心热,自有天缘出至情。

  话说这杜开先,自从元宵灯夜与康汝平混入到韩相国府中,瞥见蕙姿错投纨扇之后,依旧回到清霞观里。诗书没兴,坐卧不宁,心下半喜半愁,情错乱。你道他喜的是那一件?却是得了一个真实消息。愁的是那一件?却是姊妹二人一般面貌,毕竟不知那一个是画船中酬和的,又不知那把纨扇落在谁人手里。这康汝平虽然晓得他想念的意思,那里知道暗投纨扇一事,不时把些话儿询问。

  杜开先再不露出一些影响,整日在书房中愁闷不开,神魂若失,痴痴呆呆,懵懵懂懂,就如睡梦未醒的一般。那聋子见了这般模样,再想他不着甚么头脑,老大惊异。原来这聋子耳内虽是听人说话不明,心中其实有些乖巧,背地里不时把康汝平去探问口讯。康汝平却又不好明对他说为着这件事儿,只得把些别样说话支吾答应。聋子那里肯信?

  一日,对着杜开先道:“大相公,我想你离家到馆,还不满个把月日子,就是这样一个光景。在这里若也多坐几时,便不知怎么一副嘴脸。古人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必有惶泪。’那日元宵灯夜,我劝你不要进城,却不肯听。如今看将起来,都是那时节起的。你们后生家,尽着一时豪兴,游耍到夜静更深,敢是撞着邪祟在身上了?若使明日老爷知道了这个风声,却不晓得大相公宵夜的情由,只说小人在这里早晚茶饭上服侍不周。那时节,教我浑身是口,也难分辩。不如早早收拾回到府中,禀过老爷,慢慢消遣几个日子,再到馆中,却不是好?”

  杜开先便不回答,着实沉吟了一会道:“我的意思到也要回去消遣几日。只是这书房中衣囊什物,没人在此看管。”聋子道:“大相公,你却说这样量小的话。古人说得好:‘乘肥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何不把这书房锁匙,托付康相公就是。”

  杜开先道:“聋子,你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康相公也是个没坐性的,见我不在这里,一发没了兴头,自然也要打点回去了。”

  聋子道:“这也极容易处的。待小人送大相公到了府中,再转来看管便了。”

  你看这杜开先,不说起回去便罢,若说起回去,巴不得一步就走进城去。对着聋子道:“我有个道理,你去对康相公说,明日是太夫人的散寿,大相公今日要回府去一拜,只消停三两日就来。这书房中要康相公捡点一捡点,看他怎么回答。”

  聋子转身便去对康汝平说。这康汝平原晓得他只为那桩心病,不好相留,只得凭他回去。便道:“你相公既要回去,我就移到你相公房里去,权坐几日就是。”

  聋子就来与杜开先说知。杜开先就着他速去收拾几件衣服,做一毡包提着,连忙起身,竟到康汝平房中作别。康汝平遂携手送出观门,却把没要紧的话儿,低低附耳说了几句。杜开先微微笑了一笑,两人拱手而去。

  这正是杜开先凑巧的所在。方才到得府中,恰正午后光景,只见一个后生,手捧一方拜匣,也随后走将进来。聋子回头看见,问道:“大哥,是那里来的?”后生道:“我是韩相国老爷差来,聘请你杜爷公子的。”

  杜开先听说:“韩相国”三字,便觉关心,又听说个聘请杜公子,就站住仪门首,问道:“可有柬帖么?”后生把他仔细看了两眼,见他相貌不凡,心中便道:“此莫非就是杜公子?”便向拜匣里先取出一个柬帖来,连忙送与杜开先。杜开先接了过来展开一看,上写着“通家眷生韩文顿首拜”,“副启一通”。

  杜开先就当面把书拆开一看,上写道:贤契青年美质,硕抱宏才。声名重若斗山,望誉灿如云汉,咸谓谪仙复生,尽道陈思再世,真巴陵之麟凤,廊庙之栋梁也。敬羡,敬羡!不佞潦倒龙钟,清虚不来,渣秽日积。欲领玄提,尚悭良遇。寿意一幅,借重金言。原题纨扇为聘,慨赐贲临。老朽林泉,不胜荣藉。看到后面,只见有着“纨扇”二字,心中着实惊讶,暗想道:“难道那把扇子,却被老头儿看破了?”

  那后生便把锦匣儿送将过来。杜开先一只手接了锦匣,一只手执了书柬,笑吟吟的对着后生道:“既承韩老爷宠召,自当趋往。但刻下不及回书,敢烦转致一声,待明早晋谒,觌面称谢便了。”

  后生方才晓得这个就是杜公子,愈加小心几分,满口答应不及。杜开先着聋子拿三钱一个赏封送他,称谢而去。有诗为证:

  曾将纨扇留屏后,今日仍赍作聘来。

  无限相思应有限,羡他来去是良媒。

  杜开先见那后生去了,也等不得走进中堂,端然站在仪门边,把那锦匣揭将开来。只见里面又是一幅白绫封裹得绵绵密密,原来还是韩玉姿的手迹。恰好适才韩相国着人送来的时节,果然无心究竟到这个田地上去,因此便不拆开细看,随即糊涂送到这里。这都是他两个的天缘辐辏,恰正送来,刚刚遇着杜开先回来,亲自收下。这杜开先虽见书上写着个“纨扇”二字,那里晓得扇上又添了一首诗儿!便又把白绫揭开,果是那元宵夜,掷在围屏边的这把扇子。再扯开一看,上面又增了一首诗儿,恰正是他那日在这边船里即咏的,诗后又写着“韩玉姿”三字。点头暗想道:“原来画船中与我酬和的,就是这韩玉姿了。只是一件,如何那书帖上写着是韩相国的名字?这纨扇上又写着韩玉姿的名字,此事仔细想来,不好明白。莫非到是那老头儿知了些甚么消息,请我去,倒有些好意思不成?”

  你看他慢慢的一回想,一回走,来到中堂,恰正见翰林与夫人对面坐着,不知说着些甚么话儿。看见杜开先走到,满心欢喜,虽是一个月不相见,就如隔了几年乍会的一般。连忙站起身来,迎着笑脸道:“萼儿,你回来了,一向在馆中可好么?”杜开先道:“深承爹妈悬念,只是睽违膝下,冷落斑衣,晨昏失于定省,不孝莫大。”

  杜翰林道:“萼儿,你岂不晓得事亲敬长之道,哪一件不从书里出来!今既与圣贤对面,就如镇日在父母身边一般。我且问你,那康公子也同回了么?”

  杜开先答应道:“康公子还在清霞观中。孩儿今日此回,一来探望爹妈,二来却有一件事与爹妈商议。”

  夫人便道:“萼儿,敢是你在清霞观中早晚不得像意,又待变更一个所在么?”

  杜开先道:“孩儿在那边清雅绝伦,正是读书所在,无甚不便。但为昨日韩相国差人特地到清霞观中,投下请书礼帖,欲令孩儿,明日到他府中题咏几幅寿意,所以回来特请命于爹爹,决一个可否。还是去的是,不去的是?”

  杜翰林道:“萼儿,那韩相国是当朝宰辅,硕德重臣,又是巴陵城中第一个贵显的乡绅。就是他人,巴不能够催谋求事,亲近于他。何况慕你诗名,特来迎请,安可拂其美意?今日就当早早趋谒才是。”

  夫人道:“萼儿,既有请书,何不顺便带回,与爹爹一看,方是道理。”

  杜开先便向袖中先将书帖取出,送上翰林道:“孩儿已带在此。”

  翰林接将过来,从头一看,欣然大笑道:“夫人,那老头儿就将孩儿原题的纨扇送将转来,岂不是一个大丈夫的见识么?”

  夫人道:“却是怎么样一把纨扇?”

  杜开先便又向袖子里拿将出来。翰林展开,把前后两首诗儿仔细一看,道:“萼儿,这扇上两首诗儿,缘何都不像你的笔迹,又不像你的口气?”

  杜开先乘机应道:“孩儿也为这件事,因此踌躇未决,进退两难。”

  杜翰林道:“萼儿说那里话!做诗原是你的长技,难道如扇上这样句儿,愁甚么做不出来?但有一说,明日谒见的时节,决不可把这纨扇带着,倘言语中间偶然提起,只是谦虚应对为妙。”

  杜开先道:“还有一句请问爹爹,明日若见了韩相国,教孩儿怎么称呼?”

  翰林想了一想道:“萼儿,韩相国虽然是个大寮,论我门楣,也不相上下。况且共居巴陵一邑,兼属同寅,总不过分一个伯侄辈儿就是。”杜开先躬身答应一声。

  那夫人就走过来,一把携手转身进去,随唤厨下整治茶饭不题。有诗为证:

  少小多才动上人,他年拟作国家宾。

  双亲恃有聪明子,宁不欣欣若宝珍!

  次日,杜开先带了家僮,竟到韩相国府中。把门人通报,那韩相国闻说杜公子来到,十分之喜,急令家僮开了中门,匆匆倒履出来迎迓。引至大厅上,叙礼已毕,连忙拂椅分宾主而坐。两巡茶罢,韩相国道:“公子如此妙龄,诗才独步,岂非巴陵一邑秀气所钟!

  老夫久仰鸿名,每劳蝶想,恨不能早接一谈。今承光降,何胜跃如!”

  杜开先欠身答道:“老伯乃天朝台鼎,小侄是市井草茅,深感垂青宠召,敢不覆辙趋承!”

  韩相国道:“老夫今日相迎,却有一事借重。不日内乃少伯袁君寿诞,老夫备有寿意一幅,敢求赐题,作一个长春四景。料足下倜傥人豪,决不我拒,故敢造次斗胆耳。”

  杜开先道:“老伯在上,非是小侄固辞,诚恐俚言鄙语,有类齐东,岂无见笑于大方乎?”

  韩相国道:“老夫前闻梅花观之题,今复见纨扇之咏,深知足下奇才。今日见辞,莫非嫌老夫不是个中人,不肯轻易的意思?”

  杜开先道:“却是小侄得罪了。”

  韩相国便吩咐,杜府管家耳房茶饭。遂唤女侍们取了锁匙,先去开了记室房门,然后把杜公子引进。

  原来那韩蕙姿与韩玉姿姊妹两人,听说个杜公子到了,巴不得一看,撇下肚肠;因此俱已留心,早早都站在那厅后帘子里,正待看个仔细。恰好杜开先正慢将进去,回头一看,只见那帘内站着的端然是元宵夜瞥见这两个女子。你看他,两只脚虽与韩相国同走,那一片心儿,早已到这两个女子身上,又恐韩相国看出些儿破绽,没奈何,只得假意儿低头正色,徐步一同来到记室。

  韩相国先把寿轴取将出来,展开在一张八仙桌上,再把文房四宝摆列于右,对着杜开先道:“老夫有一言冒启,昨日有一敝同寮,始从京师回来,刻下暂别一会,前去拜望一拜望,少息就回。公子在此,权令女侍们出来代老夫奉陪,万勿见罪,足徵相爱重了。”

  杜开先听说这几句,恰正合着机谋,只是不好欣然应允,便假意推却道:“老伯既有公冗而去,小侄在此,诚恐不便,不如也暂辞回去。明日再来趋教何如?”

  韩相国笑道:“好一位真诚公子!敢是老夫欲令女侍出来代陪,虑恐男女之间嫌疑之际么?”杜开先躬身道:“正是小侄愚意。”

  韩相国又笑了一声道:“贤契,不是这样讲。老夫与令尊翁久同寮,况属通家,今公子到此,就如一家人一般,这个何妨!”吩咐院子快唤蕙姿出来。

  原来这蕙姿与玉姿姊妹两人还站在厅后,端然不动,都在那猜疑之际,突地里听说一声:“蕙姿姐,老爷唤你哩。”他两个再想不到是唤出来代陪杜公子,只道有些不妙的事,一个目定口呆,一个魂飞魄散,心头擤擤的跳个不了。蕙姿道:“不好了!敢是纨扇上诗句,杜公子对老爷说出来,故来唤我对证?”

  玉姿道:“姐姐,决不为着这件。我想那杜公子的心事,就是我们的心事,难道他便如此没见识么?”蕙姿道:“妹子,你可想得出还是为着甚么来?”

  玉姿道:“敢是杜公子记着那《昭君怨》儿,故在老爷跟前把几句巧言点缀,特地要你出去相见的意思。蕙姿道:“妹子,那杜公子若是果有这片好意,肯把前事记在心头,决不把你前日送去纨扇上诗儿丢在一边了。古人云:‘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既然唤着我,好歹要去相见的,且走出去便知分晓。”玉姿就转到自己房中,探听他出去还为甚么缘故。蕙姿也不及进房重施脂粉,再换衣衫,别了妹子,竟到记室里面。见了杜开先,连忙假装退避不敢向前的光景。

  韩相国道:“这就是杜公子,快过来相见。”

  蕙姿便向前殷勤万福,杜开先便深深回喏。蕙姿问相国道:“不知老爷唤蕙姿有何吩咐?”韩相国道:“我就要出门拜客,杜公子在此题这长春寿轴,着你出来权且代我相陪一会。”

  蕙姿也假意儿低低回答道:“老爷,这位杜公子从不曾相见的,羞人答答,教蕙姿在这里怎么好陪?”

  韩相国道:“说那里话,这杜公子我与他久属通家,谊同一室,不要害羞,在这里略陪一会儿,不多时,我就转来了。”蕙姿道:“既然如此,老爷请行,蕙姿在此代陪就是。”韩相国便与杜开先作别,遂走出厅前,上轿出门不提。

  这杜开先与韩蕙姿适才相国面前故意推托,都要别嫌疑的意思,见相国出去,巴不得各诉衷肠,备说心事。只是一件,两家都是今朝乍会的,一个便不好仓皇启齿,一个又不好急遽开言,眼睁睁对坐着,心儿里都一样蟹儿乱爬,眼儿里总一般偷睛频觑。这杜开先先毕竟还是个少小书生,包羞含愧,提着那管笔儿,假意沉吟,捱了半晌,方才把句话儿挑问道:“小生前在玉凫舟相会的,敢就是足下么?”蕙姿掩口道:“那元宵夜暗投纨扇的,莫非也就是公子么?

  杜开先笑吟吟的道:“正是小生。我想足下妙龄未笄,丽质偏娇,恐久滞朱门,宁不一抱白头之叹!”

  蕙姿道:“公子岂不闻红颜薄命,自古有之。但此念眷眷在怀,奈何儿女私心,岂敢向公子尊前一言尽赘!”

  杜开先道:“足下的衷肠,自那日在玉凫舟中扣舷一歌,倚拦一和,小生便已悉知详细。缘何对面到无一言,敢是足下别有异志?”

  这蕙姿却又不好说得那日船中酬和的是他妹子,只得顺口回答道:“妾本闺壶鸠拙,下贱红裙,止堪侑酒持觞,难倩温衾共枕。既承公子始终留盼,情愿订以此生。但是匆匆之间,欲言难尽。妾有金凤钗一股,倘公子不弃轻微,敢求笑纳,使晨昏一见,如妾眷恋君旁矣。”

  杜开先连忙双手接住,仔细看了道:“深感足下赐以凤钗,但小生愧无一丝转赠,如之奈何?也罢,就将这花笺上聊赋数言,少伸赠意,不识可否?”

  蕙资笑道:“既承公子美情,望多赐几句也好。”

  杜开先便把那起稿的花笺取一张,整整齐齐裁了一半,提起笔来,写了一首道:

  天凑良辰刻刻金,缘深双凤解和鸣。

  奇葩欲吐芳心艳,遇此春风醉好音。

  这蕙姿却是个不识字的,若是要杜开先再念一遍,可不露出那和新诗写纨扇的破绽来?只得看了,口中假作咿唔厉声称赞,便把花笺儿方方折了,藏在袖中。两个正要再说些甚么衷肠隐曲,只听得房门外有人走来,唤道:“蕙姿可陪着杜公子么?”他两个听叫了一声,知是相国拜客回了。杜开先慌忙坐倒,便装出那恭恭敬敬的模样。蕙姿起身不及开了房门。你看这老头儿摇摇摆摆踱将进去,见了杜开先,迎笑道:“老夫失陪,多多有罪!请问公子的佳作可曾有些头绪么?”

  杜开先道:“已杜撰多时,只候老伯到来,还求笔削。”

  韩相国听说,便欣然大喜道:“原来四首都完了,妙,妙!果然好一个捷才!就要请教。”

  原来这杜先开已是有稿子的了,便取出花笺,慢慢写上。韩相国便对蕙姿道:“你可进去,吩咐快拿午饭来吃。”蕙姿应了一声,没奈何,只得勉强进去。

  毕竟不知这韩相国看了长春四景,心中欢喜如何;那蕙姿进去,见了妹子又有甚么说话,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三回 破妖术故旧相逢 宴太平恩情聚义·
  第二十六回 收鱼税激众出洋 识矿苗开工掘地·旅生
  第四回 佚·陆云龙
  卷五 美女同遭花烛冤 村郎偏享温柔福·李渔
  第二十一回 秋试春闱双得意 嘤鸣萝施两随心·海圃主人
  第三回 赏月留连春色尽泄·情痴反正道人
  第十二回 乔识帮闲脱空骗马 风流侠士一诺千金·古吴金木散人
  第十回 赠金银私别女和尚·
  第二十回 殷壮士立功辞叔婶 程察院破格重英雄·陈朗
  第十三回 一纸寄鸾笺劈开情网 三迁营兔窟割断红丝·黄南丁氏
  第九章·徐枕亚
  第十九回 悲夢幻幻境悟因緣 辟靈機機心參格致·邹弢
  序·天花藏主人
  序·陈森
  第十二回 终煞雌威搜衣藏蓄币 更增友好对镜为梳头·张恨水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