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回 谭孝移文靖祠访友 娄潜斋碧草轩授徒

作者: 李海观

  话说谭孝移自丹徒回来,邻舍街坊,无不欢喜,有送盒酒接风的,有送碟酌洗尘的,也有空来望望的。总因谭孝移为人端方正直,忠厚和平,所以邻舍都尊敬亲就。谭孝移也答些人情,巾帕、扇坠、书联、画幅,都是江南带来的物端。

  又一日,有两个人抬了架漆盒儿进门,王中告于家主。揭开盒儿一看,无非是鸡、鸭、鱼、兔,水菜之类。拜盒内开着一个愚弟帖儿,上写着张维城、娄昭、孔述经、程希明、苏霈。

  抬盒人道:“五位爷刻下就到。”谭孝移吩咐王中,将水菜收了,交与厨上作速办席;赏了抬盒人封儿,打发去讫;作速排整碧草轩上桌椅炉凳,叫德喜儿街上望着:“五位爷到时,不必走前门,即邀到后书房内。可从东胡同过来,我在后门等候。”

  不多一时,果见五位客从胡同进来。谭孝移躬身前迎,五位逊让进门。到轩上,宾主叙礼坐下。献茶毕,孝移躬身致谢道:“诸长兄空来一望,己足铭感,何必赐贶!”五位道:“远涉而归,公备水菜局软脚,恕笑。”孝移道:“不敢当的很。”

  叙罢寒温,说些闲话,无非是江南风土之佳,舟楫风波之险等语。少顷,又叫德喜儿将所捎来祖上的书籍,及丹徒前辈文集诗稿,大家赏鉴。都道:“孝翁阀阅著族,早已知学有渊源,今日得读尊先世遗文,弥令人钦仰。”孝移逊谢不迭。坐间,看诗的看诗,看文的看文,有夸句调遒劲的,有夸文致旷逸的,也有夸纸板好的。互相传观,须臾傍午,只见德喜儿抹桌排碟,大家掩了书本。谭孝移执杯下酒,彼此让坐,一桌是张类村首座,娄潜斋次座,苏霖臣打横。一桌孔耘轩首座,程嵩淑次座,孝移打横作陪。这些觥筹交错的光景,不必细述。

  酒至半酣,孝移一事上心,满斟一杯酒儿,放在娄潜斋面前,说道:“我将有一事奉恳,预先奉敬此杯。”潜斋道:“有何见谕,乞明言赐教。”孝移道:“今日说明,显得弟有不恭,待异日诣府面禀。”苏霖臣在旁插口道:“谜酒难吃,若不说明,我先替潜老急的慌。”孔耘轩道:“你我至交,明言何妨?”孝移道:“但求潜老后日在家少等,我并恳耘轩同往。”潜斋道:“须择弟之所能,万勿强以所难。但今日明言为妙。”孝移道:“不是难事,只怕潜老不肯。”这程嵩淑酒兴正高,拦住大笑道:“众秀才请脱措大故套,且把谭兄高酒多吃一盅罢。谭兄总不是叫娄兄上天摸呼雷。”孝移亦笑道:“正是的。”又叫重斟前杯,说了许多闲散话儿。真正酒逢知己,千杯不多。日已西沉,大家起席。吃完了茶,作辞起身。孝移送出胡同口道:“娄孔两兄,不必再订,只求后日在家少等,弟必诣府请教。”娄孔同声道:“恭候就是。”程希明道:“今日酒是畅饮,话却闷谈。孝老从不曾有这个哑谜。”宾主俱各大笑,相拱而别。

  过了两日,正是前日所订之期,孝移吩咐王中,饭后时,叫车夫宋禄套上车儿,再到账房问阎相公讨十数个眷弟帖儿,街上回拜客。王中料理已妥,夹着护书儿,到楼下请上车。孝移又叫拿出一个全帖,放在护书内,出街升车。叫王中将帖儿预先投递,凡前日来赐光的,俱投帖答拜。一路上都说失候。

  车上又叫王中:“你坐在车头里,到文昌巷口,拜孔爷去。”

  须臾,到了文昌巷孔宅,下车。孝移直进大门,孔耘轩整衣不迭,出来相迎,请至一小书房内。彼此称谢已毕,孝移道:“前日相订,惟恐大兄公出。”耘轩道:“前见孝老出言郑重,必非闲散事体,焉敢负约。”孝移道:“多承光之甚。只如今要上潜斋家去,并邀同往。此地离北门约有三四里,乞一茶之后,登车同去,何如?”耘轩道:“到底是什么事央他,你也叫我知道。”孝移道:“我的意思,是为小儿已七八岁了,早就该上学,因一向自己溺爱,耽搁一年。我想娄潜斋为人,端方正直博雅,尽足做幼学楷模。小儿拜这个师父,不说读书,只学这人样子,便是一生根脚。前日我所以不便启齿者,没有在我家便说请先生之理。今日我邀大兄同往,替我从旁赞助一二。”说完,便打拱一揖。耘轩道:“怪道,我说你平日也甚爽直,昨日忽而半吞不吐,原是如此细密珍重。如今将茶吃完,即便同往。”

  二人茶毕,同出登车。孝移道:“宋禄,将马儿放慢着些,我们还商量些话儿。”宋禄道:“晓得。”耘轩车中点头道:“长兄这件事,令人敬服。”孝移道:“为子延师,人家之常,何言敬服?”耘轩道:乃今宦家、财主,儿子到七八岁时,也知请个先生,不过费上不多银子,请一个门馆先生,半通不通的,专一奉承东翁,信惯学生。且是这样先生,断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学生自幼,全要立个根柢,学个榜样,此处一差,后来没下手处。长兄此举,端的不错。”

  孝移道:“我尝闻前辈说,教小儿请蒙师,先要博雅,后来好处说不荆况且博雅之人,训蒙必无俗下窠臼。”耘轩道:“是,是。”

  话不多时,已到潜斋之门。门前有个书房院,正房三间,墙角有一单扇门儿。耘轩道:“我们且先到他这书房里。”一同下车,径到书房院来。只见房檐下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家童,在那里学织荻帘儿;书房内高声朗诵。家童一声道:“客来!”

  二人已进书房门内。那读书学生,下位相迎,望上一揖,让二位坐下。孝移便向耘轩道:“这学生二年没见,真正长成光景。”耘轩便向学生道:“还认得我们么?”那学生道:“去年二位老伯在这里时,我爹已对小侄说过,小侄时常记得。”

  孝移道:“今年几岁?”那学生道:“九岁。”孝移见他品貌端正,言语清晰,不觉赞道:“真是麟角凤毛,不愧潜老高雅。”

  耘轩道:“尊翁先生在家么?”那学生道:“适才李公祠请去写匾。临行时说,今日有客到,即去对说。”言未毕,家童提茶到了,学生手捧两杯,献与二位,自己拿一杯在门边恭恭敬敬相陪。这谭孝移早已喜之不荆只见那学生叫家童去李公祠对说客到,孝移道:“不必,我们即到李公祠去瞧尊先生去,并看看写的匾。”吃完茶起身,学生出门相送,叫家童引着李公祠路径。二人回头一拱,这学生躬身答礼,极恭敬,却不拘挛。二人喜的了不得,一路上不住的说道:“是父是子!是父是子!”。

  转过大街,离北门不远,径向李公祠来。只见李公祠是新翻盖的,砌甃整齐。庙祝见有客来,出门相迎。娄潜斋不料二人至此,亦喜不自胜。耘轩道:“造府相访,公出不遏。”潜斋道:“爽约有罪!”孝移道:“匾写完否?”庙祝道:“适才写完。”只见一面大匾,上放“李文靖公祠”五字,墨犹未干,古劲朴老。两人赞叹道:“笔如其人!”潜斋道:“聊以塞责,有愧先贤。”庙祝道:“垂后留芳,全仗山主大笔。”共相大笑。庙祝又请入一座客室,邀留过午。潜斋道:“我来时已说今日有客,不能过午。不如少坐一时,我们一同回去。”

  庙祝不敢过强,只得说:“空过三位老先生,不好意思的。”

  三人吃完茶,作别而归,径至娄宅门前,只见那学生在门前恭候。娄潜斋让至北院客房,一揖而坐。言及前日盛情,彼此称谢,不必细述。潜斋道:“昨日席上说的话,毕竟是甚事见委?弟自揣毫无片长,如何有效力处。”孔耘轩道:“说话要开门见山,谭兄之意,欲以世兄读书之事,烦潜老照管哩。”

  潜斋道:“如何照管之处,亦乞明说。”孝移道:“我一发造次说了。小儿交新春八岁了,尚未上学,欲恳长兄在舍下设帐。

  前日若骤然说明,显得弟敦请之意不恭。今日造府一禀,倘蒙不弃,弟亦领教甚便。”潜斋道;“此事却难从命。见爱之意,弟也不肯自外,但此中有个缘故,不妨琐陈,所以见弟不得已而方命之罪。家兄比弟长二十岁,今年整六十了,每日同桌吃饭,连舍侄、小儿,四人相依已惯。我若到府上去,家兄老来的性情,我知道是的确行不得。”耘轩道:“贵昆弟友爱之情,自所难已。但同在一城之内,相隔不远,岂一朝半夕不见,难说便成云山?潜老似不必过执。”潜斋道:“我是经过家兄的性情。去年我有事上彰德府去,言明十五日即回,不料到那里多耽搁五天。这五天呀,家兄就有几夜睡不着。孩子们都慌了,还使了两番人去接。及至弟到家时,家兄喜极,却笑出几点眼泪。弟说:‘我已是回来了,哥,恓惶什么?”家兄说:‘我也极知道没啥意思,只为前日,我胸中有一道河,由不的只是急,又说不出。’后过了半月光景,这老人才忘了。我如今要到府上,家兄是必不肯,如何行的?”这谭孝移平日景仰娄潜斋为人端方,已是十分要请;见了娄潜斋家学生安详恭敬,又动了桥梓同往之意;及见娄潜斋说到兄弟友爱之情,真性露于颜面,心中暗道:“真是今之古人!舍此等人何处更为子弟别寻师长?这事断不能当面错过的。”因向孔耘轩道:“事且慢商。”这是怕孔耘轩逼出坚执不去的话头,便难回转的意思。

  少顷,只见家童排馔,大家起身让坐。坐定,摆上饭来。

  潜斋吩咐家童道:“瞧两位相公陪客。”家童道:“大相公往乡里料理佃户房子去。二相公就来。”须臾学生到了,在桌角坐。潜斋道:“你伯吃饭不曾?”学生道:“我娘与我嫂子已安排吃完。”娄潜斋道:“家兄只好料理庄农,如今老了,还闲不住,还料理园子种菜吃。舍侄质性不敏,家兄只教他乡里看庄稼。愚父子却是家里吃闲饭的人。”耘轩道:“耕读相兼,士庶之常,岂可偏废。”又说些闲话,饭已吃完。都在厅前闲站着吃茶。孝移是心上有事的人。暗中踌躇道:“娄兄如此人品,如此家风,即是移家相就亦可;他如坚执不去,我便送学生到此,供给读书。”又虑王氏溺爱,又想自己也离不得这儿子,万一请他令兄出来,放他出门,也未见得。遂向潜斋道:“这事与大兄商议何如?”潜斋道:“商议也不行。家兄的性情,我所素知。”耘轩道:“商议一番何妨?爽快请出大兄来面决,或行或止,好杜却谭兄攀跻之想。”潜斋道:“也罢。”

  遂向后边去了。

  迟了一会,只见潜斋跟出来一个老者,是个庄农朴实模样儿,童面银须,向客人为了礼。坐下,便道:“适才舍弟言,二位请他教学,这事不行。我老了,他是我亲手抚养的兄弟,我离不得他。况我家衣食颇给,也不肯出门。”二人见言无婉曲,也灰了心。又问:“二位高姓?”孔耘轩道:“弟姓孔,在文昌巷内。这位请令弟的,姓谭,在萧墙街。”只见那老者把脸一仰,想了一想,说道:“兄是灵宝老爷的后人么?”孝移道:“是。”又问:“当年府学秀才,大汉仗,极好品格,耳后有一片硃砂记儿,是谭哥什么人?”孝移道:“是先父。”

  那老者扫地一揖道:“恩人!恩人!我不说,谭哥也不知道。我当初在萧墙街开一个小纸马调料铺儿,府上常买我的东西。我那时正年轻哩。一日往府上借家伙请客,那老伯正在客厅里,让我坐下。老人家见我身上衣服时样,又问我请的是什么客,我细说一遍,都不合老人家意思。那老人家便婉婉转转的劝了我一场话。我虽年轻,却不是甚蠢的人。后来遵着那老人家话,遂即收拾了那生意。乡里有顷把薄地,勤勤俭俭,今日孩子们都有饭吃,供给舍弟读书,如今也算得读书人家。我如今料理家事,还是当日那老伯的几句话,我一生没用的清。”孔耘轩接口道:“当日大兄领谭老伯教,今日他家请令弟教书,大兄却怎的不叫去?”老者说:“舍弟先只说有人请他教学,并不曾言及二位上姓。我也只为这侄子小,恐怕人家子弟引诱的不妥,不如只教他父子们在家里。若是谭哥这样正经人家,我如何不教去哩。”谭孝移道:“弟之相请,原是连令侄都请去的。”

  老者道:“一发更妙。我是一个极有主意,最爽快的人,只要明春正月择吉上学。我虽是见我的兄弟亲,难说正经事都不叫他干,终日兄弟厮守着不成?”一阵言语,大家痛快的如桶脱底。谭孝移便叫王中拿护书来,取出一个全帖。只见上面写着;“谨具束金四十两,节仪八两,奉申聘敬。”下边开着拜名。

  放在桌面,低头便拜。潜斋那里肯受,平还了礼。又拜谢了潜斋令兄,并谢了孔耘轩。

  少坐一会,拜别起身。潜斋兄弟送出大门,孔、谭二人登车而回。这正是:欲为娇儿成立计,费尽慎师择友心。

  日月如梭,不觉过了腊月,又值新正。谭孝移择了正月初十日入学,王氏一定叫过了灯节,改成十八日入学。孝移备下酒席,请孔耘轩陪席。孝移早饭后,仍叫宋禄套车,自己坐在车上,王中拿帖,去请娄潜斋父子。到那边敦请情节,俱合典礼,不必细述。不多一时,回至胡同口,孝移下车,潜斋父子亦下车来,引进园里,径到碧草轩上。少刻孔耘轩亦到。孝移设下师座,自己叩恳拜托,潜斋不肯,因命端福儿行了拜师之礼。取学名叫绍闻。是因丹徒绍衣的排行。因问:“世兄何讳?”潜斋道:“家兄取舍侄名娄樗,小儿名娄朴。”孝移道:“此亦足征大兄守淳之意。”潜斋道:“家兄常说,终身所为,皆令先君老先生所赐之教。”彼此寒暄不提。

  且说孝移原是富家,轩后厨房,又安置下厨役邓祥,米面柴薪;调料菜蔬,无不完备。这娄朴、谭绍闻两人,一来是百工居肆,二来是新发于硎,一日所读之书,加倍平素三日。孝移也时常到学中,与潜斋说诗衡文;课诵之暇,或小酌快谈。

  潜斋家中有事,孝移即以车送回,或有时父子徒步而归。这娄朴也还是小学生,时同绍闻到家中,王氏即与些果子配茶吃。

  荏荏苒苒,已到三月。王氏向谭孝移道:“这三月三日,吹台有个大会,何不叫先生引两个孩子走走呢?”

猜你喜欢
  第七回织水帘栊梦惊乃落红庭院语学呢喃·平襟亚
  相国寺僧·
  第十三回 好弟弟娇倩醉扶归 软姐姐密报好消息·天虚我生
  第十回 新孝廉迎巧姐出阁 官媒婆与贾兰说亲·嫏嬛山樵
  第三十一回求荐举儿子赠余桃避喧嚣夫君歌折柳·李涵秋
  第二十二回 宣诏书常爷气死 从知己吕老捐生·吴毓恕
  第十三回 两心巧印巨眼深情 一味歪缠婬魔色鬼·陈森
  附:纪汝佶六则·纪昀
  第四回 销魂深处情益浓·
  第十三回 念忠良义结芝兰 全名节假求配偶·
  第九回 小姐密传心事 雪婆巧改家书·佩蘅子
  第三十一回屈膝盖有愧男儿挨耳光可怜妓女·朱瘦菊
  第七十四回染毒疮小偿风流债播丑声大贻名教羞·朱瘦菊
  第三十三回 翠袖围命妇赏芳菲红楼令群仙识征兆·邹弢
  第十回 宝玉叔侄入翰林 探春姊妹邀诗社·顾太清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