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回 宣诏书常爷气死 从知己吕老捐生

作者: 吴毓恕

  话说天子一时误信郑国泰谗言,降下一道催战旨意,命狗子郑天龙做钦差到关传旨,还要面见交战。狗子捧了圣旨,扬扬得意,带领随从人等一路赶程,直到玉门关而来。
    那常爷在关上催赶各路粮草,与吕公计议,要设一冲营之计,计算人马须在十万外方敷调遣,少则无守关之人。全师都出,万一贼乘势攻城,何以御之?非想个万全之策,不敢用兵。于是写下文书,往甘州肃州一带调兵助战。方意俟兵到齐就可一战成功,谁料变生不测。
    这一日,忽探马来报说,京师有饮差来了。常爷闻言,忙率领阖城文武出城迎接。不多时,饮差果到,身背圣旨,大众跪接,进关来至总镇府堂上,当中焚起香来,大家跪听读旨。那郑天龙取出圣旨,立在正当中,高声宣读旨意,大要是催战不准迟延,全无一句哀怜战士之意。也不问胜败何如,但促出兵交战。狗子宣过了诏书,常爷听罢,只气的目瞪口呆,胸中有万分说不出的苦处。
    年老之人,边关劳碌,本是虚极,强打精神,尽忠保国,朝廷不但不体贴,反下旨申饬。近日两三次用兵,杀败番兵数万。昨日方才奏闻,如今反下此旨意催促,焉有不气之理。登时气壅痰阻,跌倒在地。众人一见,吃惊不小,忙扶起来,抬至后帐床上睡下。那知竟一言不发,呜呼哀哉了。
    钦差见常爷气倒,也不吃惊,即向徐霍二人细问近日交战情形。徐霍二人,才将三次用计,大败番兵,杀死他数万人,而今拟添调人马,就要攻营;谁知常元帅气死,此事只好快请那吕先生计议。左右之人,连忙向里请到吕公。那吕公闻听常爷气死,一言不发,但说要去后帐看视,元帅可还能救得活。众人闻言,跟随吕公来至后帐。但见常爷已死在床上,口眼全闭。吕公摸了一摸,身上冰冷,看来是万不能活的了。吕公遂放声大哭,道:“元帅赤心为国,虚已求贤,如今死在这里,我还活着做甚?地下相从罢。”说善,一头碰去,众人不防,欲拦已来不及了。只见碰在庭柱上,满面鲜血直流,脑浆进裂,倒地身亡。
    这一来,众人失声号啕大哭。登时帅府堂上,但见人人捶胸顿足,哭的难解难分。信息传出,三军皆知,兵心更是惨。也不遵号令,三军都往内走,一齐来至常吕二公尸前,跪下号哭,哭声振天。有的说钦差逼死元帅与吕先生,有功不赏,那有这样昏君,不如大家反了罢。
    徐霍二公见此情形不好,忙向三军道:“这是圣上不知二次胜仗,才有此旨。今日常吕二公虽死,天子必定加封他二人官职。你等若这一变乱,万一番兵乘此攻城,你等岂不害了一城性命。你等鼓噪,原是公心,如真要叛逆,快将我二人杀了罢。”三军闻言,齐声痛哭道:“我等焉有反心,实在痛惜元帅吕公死的可怜。既然徐大人霍大人如此说,我等各归队伍,保守城池,专听天子命下,或派人前来退敌,我等都昕令就是。这钦差万不能容,必须将他杀了,摘心祭奠元帅吕公,我等才服。”
    徐霍二人道:“你等又弄错了,这是天子旨意,与钦差何干?常吕二公之死,乃年高数终,就是旨意,也并无伤触元帅,不过催战,你们为何要杀起钦差来了?”众军士曰:“那钦差是郑老奸贼狗子,他倚势作威,如何容得?”徐霍二公又再三分辨,三军方才退去。
    但见满城百姓,家家泣哭,人人穿孝,情愿备棺木与二公入殓。是夜,将二公入殓,棺木停于帅府。钦差吓的死去活来,拉了徐霍二公,止叫救命。徐公想:只有放他逃走,方可保得性命。天龙又怕路上有人截杀他。
    还是傅总镇想出一条计,令徐爷亲自送他回京,也好在驾前将常吕二公事迹表白一番,再请天子另派大员速来进剿,迟则番兵养复锐气,又不易取胜。关城现有末将与霍老将军及四家国公一同保守,谅无妨碍。但钦差须要乔装混在家将队中出城,方保无事。
    那天龙听了傅公之言,如逢恩赦,急急忙忙改扮做家将模样。徐爷告诉将众一番,要亲自入都面圣,好细奏常吕二公功绩,兼请朝廷另遣大将为帅。次日五鼓,动身带领十数名家将,各人乘马出关,往京师而去。郑天龙混在其中,逃了活命。走了二日,三军方知,也只得罢了。那常吕二公灵柩,大家商议暂行抬至一个庙中停放,等圣旨下来,再搬枢回京。
    其时有半月并未交兵,霍爷与傅公四将商议,派了几名精细兵卒,出关绕道往番营探听军情,这且不表。
    再说番营中,番王打发带伤人马回国,再添调番兵。那日见尖山上面有人窥探,番王又恐中计,置之不理。一连半月,并不攻城,也不见城中发兵交战,番王与元帅商议,要探听明兵消息。差了一百名精细番兵与偏将一员,叫他装扮做山中百姓模样,从尖山小道,四面分头打探军情。
    天意凑巧,行至半路,碰见了关内探事军卒三人。番兵有十余人,两下见面,各人追问来历。番兵倚仗人多,竟将这三名军卒拿下,推拥回营,禀告番帅。那索元帅升帐,将三名军卒带上来盘问。那军卒推是百姓,搜他身上,搜出腰牌,抵赖不过,方说出是奉令探事的小卒。
    那元帅用好言骗他,叫他实说现在关内如何举动,小卒不肯说。后来威吓于他,要杀要烧。小卒无奈,尽情吐露真言。把吕公与常爷气死,徐爷回京面圣之事,全行说出。索元帅闻言,心中大喜,吩咐手下人等好好看待小卒,留他在营,不可伤他性命,以后凡遇着明兵或百姓,不准乱杀。索元帅虽是番人,也知要买人心。
    索莫尔得了关内准信,忙进黄罗宝帐,奏与番王,细说一遍。说道:“如今正好遣将发兵,前去围困关城。虽说只围得三面,我在他城下安营,昼夜分班发兵攻城,料他城内必要惊慌。如今他无主帅。又少定计设谋之人,十日之内定可破城。若等他国内添了人马,再来一个诡计多端之人,要破城就难了。乘此进兵,此乃天助我也。”番王道:“元帅主意不错,然也要留神提防。”元帅道:“臣自有主意。”
    次早升帐,命先锋带领一千人马去讨战。随即吩咐各路都要准备,分是三路,下午去围城。离城三里下寨,按西东南三方,每一方五万人马,分作三层出营。每日不拘早晚,但见中军红旗一举,即往攻城。白旗一举,即退兵回营。每队人马五千,轮班替换,不许呐喊声张。夜间每一更攻城一次,却不可至城下,免得兵丁受伤。相去在半里之远,止要闹的他昼夜不安。三日后由营中挖下地道,直通城内,不怕他城池不破。那索元帅此番用计,也算尽善尽美的了。
    那哈先锋带领人马来至关前,相隔二里,命蓝旗去要战。关上军士忙报与霍傅二公,霍爷道:“免战高悬,小心守城要紧。”哈先锋骂阵多时,不见有人出战。正欲收兵,只见后面元帅率领三路人马蜂拥而至。三面扎营,将关围困,先锋回营,元帅吩咐,但见红旗举动,即往攻城,然不可到城下,止要虚虚实实的恐吓于他。
    话休烦絮,果然此次围城之兵与上次不同。忽而攻城,忽而收队,并不呐喊,亦不至城下。至夜间更厉害,闹的关上守城军士个个心慌,十分害怕。可见军无主将,把持不定,营无谋士,退敌万难。傅霍二公与四家小将毫无主意,要出阵又怕失机,要守城又恐军心慌乱。幸亏傅总戎想出一条主见,请霍公亲到常吕二公枢前祝告,求他显灵示梦,好保守此关。想吕公生为忠义之人,死必有灵验也。
    霍公依言,亲到二公枢前焚香哭告,求他示梦。祭奠毕,在一旁假寐。果然诚心感动忠魂,竟来托梦。准备着城内挖濠通城外,放水淹死贼番兵。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失新郎·省三子
  第九回 刘姥姥为媒申旧约 王嬷嬷下定话奇缘·海圃主人
  第十四回 灯月双辉红楼介寿 笙歌杂沓碧沼腾光·花月痴人
  第四十七回 回车覆水旧院栖佣 仗节朝天广田敦族·
  第三回 慧娇娥衡文称藻鉴·白云道人
  第三十三回 琼蕤赠一股金钗 岫烟送两丸丹药·兰皋主人
  第六十一回 路祥云金殿吟诗 苏大娘王府传语·
  第129回 老安人房中自 朱媒婆巧用谗言·牛瑞泉
  第二章二月·徐枕亚
  第十一回 华堂客佩紫衣朱·陈端生
  卷二奸情类 陈巡按准杀奸夫·余象斗
  第九回 起沉疴双探毛人岛 历奇险同上旧金山·旅生
  第11卷 假僧人连累真僧人 真太监引出假太监·徐述夔
  第五十二回 秋心院遗迹话故人 花月痕戏场醒幻梦·魏秀仁
  怨春香·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