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回 说新文绝断刘园约 讲道德掩倒吴江盟

作者: 崔象川

    话说危云谓秀英曰:“还有一段缘故,左右与相公说了罢。”秀英曰:“愿闻。”云曰:“正月间,有一人不知何处奸徒。冒了相公的名字,到我大人衙中前来就亲。相公在吴江与我小姐唱和的诗句,他竟一概知道。我们大人原不识相公尊容,竟被那奸徒冒认了。成亲之时,在洞房中被我小姐识出面貌,使婢禀知夫人。夫人大怒,即着长沙县锁拿奸徒审问。正要定他死罪,奈我大人不忍,遂令知县将他放了,可怜我大人、夫人与小姐,为着相公一人,做了几多故事。相公却将此事抛开一边,安然自图功名,好负心也。”

    秀英闻得此话,引动自己情由,不觉浑然泪下。德曰:“相公不必伤心,我大人将欲使人造府,请相公就亲。因恐相公进京去了,故未请耳。今幸相遇于此,敢请相公同往湖南,早成好事。”秀英闻言暗思:“那吴江小姐所遇的张生,莫非是花园的张生。但此等人物,不可多得,必然是他无疑矣。”乃诈应曰:“我自京转,必须回家告知,然后方可应召。”危德应诺,自此更加敬重。

    坐间,但见秀英面带懮容。危德曰:“相公在此寂寞,待我说个新文与相公解闷。”秀英曰:“愿闻。”德曰:“苏州城外东郊,有一刘元辉老爷的小姐与婢女在花园内看花。有一书生与相公同姓,因寻春入他花园,见了那小姐,就写诗一首。那小姐却将他诗句抹去,又在围墙外写诗和他。次日,那小姐就不见了。刘老爷见了墙外诗句便大怒,就将此事报到吴县,即拿那书生到案。问那书生拐带小姐那里去了,把他强打屈招。收监未几日,遂死在监中。那小姐竟无处寻踪,这事奇也不奇?”

    秀英闻得此话,大惊失色,祇得免强应答。自思:“张生既死,我复何往。但已至此,无家可归。不如乘此二人机会,往湖南一走。且那小姐是有才之人,又与我一样心病,必然同病相怜,或者可以安身,亦未可知。”主意既定。

    不一日,船到了鹿江,秀乃假意与危德兄弟作别。德曰:“相公欲回府,当着舍弟相送到府上,打住两天,原与相公来此。我便在此等侯,同拄湖南便了。”秀英曰:“既承相邀,就此同往湖南便了。我当存封书信回家。”乃假意上岸,片时即下船来。危德兄弟大喜,遂开船望芦溪一路而来。

    及到湖南,危德先上岸。见了杨巡抚交了公文,乃禀曰:“小人奉差到苏州转身,在九江遇着大老爷女婿在京会试回来,小人敬请他到此。今现在船上,专候示下。”巡抚闻知大喜,重赏危德兄弟。

    乃入内,将此话与夫人说知,夫人大喜。时梅香在侧,闻知此事,忙报知小姐。时菊英小姐正在观书,听得这个信息,乃喜曰:“天不负我志也。”乃嘱梅香曰:“尔认得张郎,可往观之。”梅香领命而去。

    却说杨巡抚,一面使危德兄弟及家丁用衙轿迎接女婿,到衙门,大开暖阁,接进内衙,巡抚与夫人起身相迎。秀英却从容下轿,行礼间飘然可爱。礼毕,请坐于东旁。秀英欠身曰:“小生寒窗中久慕老大人盛德,今得晤明威,实三生有幸也。”巡抚曰:“老夫幼而无学,壮而无述,今则老之将至耳。蒙圣恩谬付边疆重任,赖国运安宁,得以自乐。然才实不称职,如足下青年学富,真乃后生可畏。今幸远临敝衙,得以点我迷津,此老夫之大幸也。”秀英曰:“小生碌碌庸才。但愿朝夕蒙训,大人无自谦也。”巡抚曰:“老夫年已六旬,苦无子息。孤生一娇女,年已十六,愿配足下为婚,未审尊意如何?”秀英暗思:“祇要见了他小姐,自有主意,权且应之。”乃曰:“既蒙大人谬举,谨当如命。祇恐穷乡下儒,恐有辱小姐耳。”

    正话间,内已设席。遂请秀英饮酒,巡抚亲自相陪。席间高谈阔论,对答如流,巡抚甚奇之。饮罢,命仆送秀英至书房中歇下。

    却说梅香领了小姐之命,来到厢房。觑见秀英面貌不是庭瑞,闻其声音亦不是。乃入告小姐曰:“此生又不是庭瑞,但其貌不在庭瑞之下。今老爷令人,送到书房去了。小姐何不假扮男装,去一试便知明白,免得再如前番之事。”菊英大喜,换了男子衣巾,往书房而来。

    先使梅香通报曰:“少爷相候。”秀英闻报,暗思:“适间,巡抚自言无子。又有甚么少爷,此必小姐假扮男装来试我也。”乃出迎接入内。

    礼毕,分宾主坐,梅香立于菊英旁边。秀英指之曰:“盛介请便,容伸一言。”菊满面通红,以目视梅香,梅香乃退。秀英曰:“蒙令尊翁以今妹下配于愚,愚已允从。适退入书房,有人言令妹,旧在吴江夤夜与人联诗订约。后为令尊知觉,欲以家法治之,今妹奔避村中。又因贼难奔逃,为令尊捕转。不期又有奸人,假冒庭瑞前来就亲。竟中其计,直到洞房方为令妹察出,将奸人着县治罪。此事果有之乎?”

    菊英见他不是庭瑞,正欲盘问。不料秀英,反说出这段情由,祇得答曰:“有之。”秀曰:“诚如是,今妹宁无愧乎?”菊曰:“舍妹自幼读书,诗才殊绝于人,当时尽称为才女。旧在吴江偶观风月,适闻庭瑞高吟。因其诗词清新,知其为当世奇才也。才逢才,能不留题于光风霁月之下乎?是故,舍妹亦和其诗。二才景同而诗合,是以才怜才,而有以约也。以诗而发乎性情,岂凡夫俗子所能识哉。家君过于刚烈,实一时之怒也。幸天不绝人愿,故舍妹得以旋归。奸人妄冒之由,亦家君失认之过也。舍妹察出奸冒,尚不至于**。由此观之,舍妹不徒为才女,可谓烈女中之奇女也,复何愧焉?”秀英乃笑曰:“吾闻有才者必有德,有德者必有行。今妹既读诗书,自负才名。必尊习孔孟之训,守朱程之规。且教养婚配,事由父母。礼义廉耻,修自身心。家庭有堂室之别,男女有内外之分。此数者虽穷乡下邑,凡夫俗子,所共知也。令妹乃宦家子女,圣门贤才。自当守正恶邪,谨静深闺,方为有用之学也。乃因一诗而动心,不以男女分别。自负一点之微才,见人以为知己,闻言以为至交。遂不顾礼义廉耻,竟以终身自约。不思上有父母,任意施为,虽凡夫俗子,未必如是。兄乃以才名加之,则古今之才,尽成不美之名耳。令尊翁侃侃刚宜,岂能容此。兄又以尊翁为过,是兄之大不孝也。夫为烈女者,身虽女子,志胜男儿;谨言慎行,以节为主。令妹既自失于庭瑞,又违命于父母。遇奸人而不早察,事临时而后变,面种种事端,岂烈女之规模也。堂上交拜万民共知;洞房合卺,三楚相闻。兄反以为未**,岂必欲共枕同衾,方为**者乎?兄以烈女归之,烈女中未尝有如此之事也。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齐之子姜,善美者不能掩其丑。事已如是,岂舌辩所能掩乎?”

    这一席话,说得菊英满面羞极,无言可对。更不好问他姓名,遂欲起身。秀英一把扯住曰:“令尊翁以令妹许我,我与庭瑞如何?”菊曰:“家父祇道尔是庭瑞,尔既非庭瑞,何得冒名至此?”秀英曰:“庭瑞已死,兄尚不知耶?”菊英闻言大惊曰:“尔何以知其死?”秀英曰:“我在苏州,闻得庭瑞在东郊刘府花园内,与一小姐和诗。后为刘老爷知觉,即行告到吴县。知县将庭瑞收监,未几日死在狱中。此事贵署公差,危德兄弟尽知。”

    菊英听了这个消息,受惊不小,急欲问危德虚实,又起身告辞。秀英又扯住问曰:“与兄谈论半天,未曾请教高姓大名。”菊英曰:“我乃杨巡抚之子,尔尚不知耶?”秀英曰:“适间,令等翁自言无子,然则令尊翁谎我耶?”菊英受逼不过,大叫一声,昏绝于地。正是:

    气似涌泉关不住,语如利剑实难吞。

    未知菊英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秀英本欲往江右,以俊美玉。不料往湖南而遇菊英。菊英本欲守深闺,以俟庭瑞。不料遇秀英而讥庭瑞。事奇而文亦奇。

    秀英访美玉,是以女求男。菊英访秀英,是以女遇女。女求男未见情人,女遇女偏逢敌手。

    非美玉之诗,何以见墙外之诗;非墙外之诗,何以起元辉之怒。非元辉之怒,何以至美玉之死;非美玉之死,何以绝秀英之念。一处紧逼一处,一层变换一层,乃至有湖南之行矣。

    兰英善男装,秀英善男装,菊英亦善男装。同一男装也,兰英则志在功名。秀英则为访美玉,菊英则欲辨庭瑞。其志各自不同,真令读者快目。

    秀英是一假女婿,菊英是一假公子。菊英欲察秀英之假,秀英则先知菊英之假,此秀之所以胜菊矣。故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美玉在院衙,全冒庭瑞之名。秀英在书房,却不用庭瑞之名。菊英欲辨其非庭瑞,秀英却辨其非公子。秀英真有胜人之才矣。

    危德谓张生死于狱,秀英大惊,惊后则思别图。秀英谓庭瑞死于狱,菊英大惊,惊后则难改志。菊英之为难,又甚于秀英矣。若使秀英遇美玉于吴江之船,亦必题诗订约。今闻美玉死,未必安心别图矣。if(attachment != ""){ $(".acontent").append("订阅章节
");}

猜你喜欢
  第十一回 易姓字盛世际风云 赴新任驲亭遇骨肉·李修行
  序·天花藏主人
  第二十八回 逞机械密布遮天网 工罗织重演党人碑·钟心青
  第七回 行聘礼泰山惬意 逢考事乃父谦辞·
  赵飞燕·
  第五章·苏曼殊
  第二十五回 慧福寿隐恶藏绣鞋 贤琴默扬善荐怨婢·尹湛纳希
  第六十回 断肠诗猿啼鹃唳 洋河水玉暗香沉·雪樵主人
  第四十二回 大观园中金盆蟋蟀 怡红院里锦盒蜘蛛·嫏嬛山樵
  第十八回 仗义疏财解围茶馆 赏心乐事并辔名园·蘧园
  第十三回 金山寺冤鬼现身·烟水散人
  第七回 奸医者逞说做燕诬·芙蓉夫人
  第八回 脱幽囚海岛漂流 困攻苦馆中卧病·旅生
  第二回 千金苦不易 一死乐仲冤·梦觉道人
  第十六回 璧重合小乔归主 镜高悬广府惩奸·庾岭劳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