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回 白太常难途托娇女

作者: 天花藏主人

    诗曰:

    缓急人生所不无,全凭亲友力相扶。

    苏洪大节因为使,婴杵高名在立孤。

    仗义终须收义报,弄谗到底伏谗辜。

    是非岂独天张主,人事从来不可诬。

    话说苏御史因杨御史托他向白太常求亲,心下也忖知有万分难成,却不好径自回复。到次日只得来见白太常。此时白太常睡尚未起,叫人请苏御史书房中坐下,忙忙梳洗出来相见。因问道:“年兄为何出门恁早?”苏御史道:“受人之托,又有求于人,安得不早。”白太常又问道:“年兄受何人之托,又求于何人?”苏御史道:“小弟受了杨子献之托,要求于年兄。”

    白公见说话有因,已知来意,便先说道:“杨子献既托年兄要求小弟,只除了亲事,余者再无不领命之理。”苏御史大笑道:“年兄通仙了,正为此事,昨日老杨同在公堂议事完了,他就同到小寓说道,前日见令媛佳章,知贤淑多才,甚生欣慕,意欲丝萝附乔,故以斧柯托弟,小弟也知此事,未必当年兄之意,无奈他再三恳求,不好率意回他,只得来告年兄知之,允与不允一听年兄主成,小弟也不好劝勉。”

    白公道:“此事小弟几乎被他愚了。”苏御史道:“却是为何?”白公遂将相士廖德明之言,与吴翰林请酒,及错读弗告匾之事,细细说了一遍,道:“若不是小弟与舍亲细心,岂不落彼局中乎?”

    苏御史道:“他乃郎公之事,小弟尽知,他是诗二房金溪知县陆文明取的。前年江西刘按台,要参陆知县,却得老杨之力,为他周旋,故此陆知县即以此相报。前日老杨尚要为陆知县谋行取,却是朱英不肯而止。由此看来,他乃郎无真才可知,如何配得令媛?”

    白公道:“这些事俱不必提,年兄回复他,只道小弟不允便了。”苏御史道:“小弟知道。”说罢就要起身,白公那里肯放,只留下小酌数杯,吃了早膳,方才放去。正是:

    道义原相合,邪正自不投。

    人生当见谅,何必强相求。

    却说苏御史别了白公,也不回衙,就往到杨御史家来。杨御史接着道:“重劳年兄,何以图报?”苏御史道:“劳而无功,望年兄勿罪。”杨御史道:“难道白年兄不允?”苏御史道:“今日小弟往见白年兄,即以年兄之命达上。他说道本当从命,一者令郎高才,柔弱小娃岂堪作配。二者白年兄无子,父女相依久矣,况贵省悬远,亦难轻别。三者年尚幼小,更欲稍待,故不能从教。”

    杨御史道:“这些话俱是饰词,小弟知他意思,大都是嫌小弟穷官,门户不当对耳。既不肯便罢了,小儿虽庸才,未必便至无媳。他令爱十六岁,也不小了,江西虽远,难道终身留在家里不成!且看他嫁何等人家,甚么才子。”

    苏御史道:“年兄不必动气,白年兄爱女之心,一时固执,又兼小弟不善词令,等他开悟,或者有时回思转念,亦未可知。年兄既为令郎选求贤助,不妨缓缓再烦媒灼。”杨御史道:“年兄之言不听,再有何人可往?也罢,小弟求他既已不允,然天下事料不定,或者他到来求小弟,也未可知,只是重劳年兄为不当耳。”

    苏御史见杨御史发急,因言道:“小弟竭力撮合,争奈此老执拗,叫小弟也无法,小弟且告别,容有机会,再当劝成。”杨御史道:“重劳重劳,多感多感。”说罢,苏御史遂别而去。正是:

    喜非容易易于怒,恩不能多多在仇。

    半世相知知不固,一时怀恨恨无休。

    却说杨御史送了苏御史出门,自家回进内厅坐下,越想越恼:“这老儿这等可恶,你既不肯,为何前日又叫老吴治酒,请我父子,这不是明明奚落我了!况他往往恃有才情,将我傲慢,我因念是同年,不与他计较。就是前日赏菊,做诗吃酒,不知使了多少气质,我也忍了他的。就是这头亲事,我来求你,也不辱没了你,为何就不允?我如今必寻一事处他一处,方才出我之气。”

    又想了一会道:“有计在此,前日我说皇上要差人迎请上皇,便是难事,他却笑我无丈夫气。昨日朝廷着我各衙门中会议,要各人荐举,我正无人可荐,何不就将他荐了上去。等他这有丈夫气的且往虏廷去走一遭。况他又无妻妾,看他将此弱女,托与何人。只恐到那时节,求我做亲,也是迟了。”

    算计已定,便写一折说:“太常正卿白玄,老成历达,大有才气。若充迎请上皇之使,定当不辱君命。伏乞奏请定夺。”暗暗的送上堂来。都察院正苦无人,得了此揭,即知会九卿,恰好六科也公荐了都给事中李实,大家随将二人名字荐上。

    到次日旨意下:将二人俱加部堂职衔,充正副使,候问上皇兼讲和好,限五日即行。俟归,另行升赏。旨意一下,早有人报到白太常私衙来。

    白太常闻知,心下呆了一呆,暗想道:“这是谁人陷我?”又想道:“再无他人,定是杨廷诏这老贼,因亲事不遂,故与我作对头耳。虽然他怀私陷我,然我想如今上皇困身虏廷,为臣子的去候问一番,或乘此讲和,迎请还朝,则我重出来做官一场,也不枉然。但只是我此去,虏情难测,归来迟速不可知,家中只是红玉一个弱女,如何可以独居。况杨家老贼,既已与我为难,我去之后,必然另生风波,防范不谨,必遭他毒手。”正踌躇间,忽报苏御史来拜。

    白公忙出来相见。苏御史揖也不作完,就说道:“老杨竟不成人,为前日婚事不成,竟瞒着我将年兄名字,暗暗揭上堂去。今早命下,我方晓得。小弟随即寻他去讲,他只躲了不见。小弟没法,方才约了。只得几个同寅去见王相公,备说他求亲年兄不允,故起此衅的缘故。王相公听了,也觉不平,他说道:‘只是命下了,不可挽回。除非是年兄出一纸病揭,待敝衙门再公举一人,方好于中宛转。’故此小弟来见年兄,当速图之,不可缓了。”

    白公道:“深感年兄盛意,但此事虽是老杨陷我,然圣旨既下,即是朝廷之事,为臣子者岂可推托。若以病辞,不独得罪名教也,亦为老杨所笑也。”苏御史道:“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驰驱,良不容易。”

    白公道:“上皇且陷穷虏,何况微臣,敢惜劳苦。”苏御史道:“年兄忠义之心可感鬼神矣。惨然叹息,不独老杨禽兽作千古罪人,即弟辈亦以小人之志推测君子,亦应抱愧,然良友犯难远行,而弟辈惓惓之心,终不能释然。奈何,奈何。”

    白公亦惨然道:“年兄骨肉之爱,弟非草木,岂不知感。然此身既在名教中,生平所学所事,敢不以孤忠自矢。若当颠沛,只以死生恩怨为心,则与老杨何异。”苏御史道:“年兄高怀烈志,弟辈不及多矣。然天相吉人,自当乘危而安。但弟辈局量褊浅,不能与此等小人为伍。况长安险地,年兄行后,小弟决要讨一差离此矣。”

    白公道:“讨得一差,便强如在此。”说罢,就要邀苏御史书房去坐,苏御史不肯道:“此何时,尚可闲坐耶。”遂起身辞出。正是:

    爱饮只宜为酒客,喜吟尽道是诗人。

    何期使命交加日,不避艰难一老臣。

    白公送了苏御史出门,即进内衙,将前事与红玉小姐说知。小姐听罢,吓得面如土色,不觉扑簌簌泪如雨下,连连顿足说道:“此事怎了,此事怎了?倒是孩儿害了爹爹。儿闻塞外沙漠之地,寒冷异常。况当此隆冬,霜雪载道,虽壮年之人,亦难轻往,何况爹爹偌大年纪,如何去得,这明明是杨家老畜牲,因孩儿姻事不成,故把爹爹陷害。爹爹何不上一疏,将此事细细奏知,就告病弃官,或者圣朝怜念,也未可知。”

    白公道:“方才方回也是你一般意思。已替我在阁中申明,叫我出揭告病,他好替我挽回,但我思此事,关我一生名节,我若告病,那知道的,说是杨廷诏害我,不知道的,只道我临难退缩了。我想为了王振弄权,挂冠林下,谁不钦敬,故当今令我复起。今日即来做官,当此国步艰难,出使之命,若再四推却,便是虎头蛇尾,两截人了,岂不成千古之笑柄,如何使得。”

    小姐掩泪道:“爹爹所言,俱是为臣大义,非儿女所知。但是此一去,塞北寒苦,暮年难堪。且闻也先狼子野心,倚强恃暴,素轻中国,上皇且不知生死,况一介臣乎。爹爹身入虎穴,岂无不测之忧。”

    白公道:“也先虽是外国,尚知礼义。近闻我中国有王,每每有悔祸之心。况上皇在彼,屡现灵异,不能加害。昨日北使来要讲和,似是真情。我为使臣往答,亦彼此常礼,决不至于加害。但只是我行之后,汝一孤弱之女,岂可独处于此。况杨家老贼,其心不死,必来罗致,叫我如何放得心下。”

    小姐道:“爹爹一大臣,奉王命出使,家眷封锁在此,彼虽奸狡,亦无可奈何。”白公道:“奸人之心,如鬼如蜮,岂可以平常意度。若居于此,纵然无事,未免乱我心曲,莫若先送你回去,又虑路远,一时去不及,或者暂寄居山东卢姑娘处,我方放心前往。”

    小姐道:“回去与寄居固好,但二处皆道路遥远,非一僦可到。杨贼为人奸险,探知孩儿南回,无非婢仆相随,或于途中生变,反不为美。即使平安到家,去爹爹愈远,那得消息,叫孩儿如何放心。依孩儿想起来,莫若将此宅仍旧封锁,只说家眷在内,却将孩儿寄居母舅处住,如此可保无忧,且可时常打听爹爹消息。”白公道:“此算甚好。”

猜你喜欢
  第五回 贼吴才暗偷红睡鞋·
  第十四回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天然痴叟
  序·
  第七十九回 猩娘中国寄子 苏武早朝请封·雪樵主人
  第十四回王巡抚灭寇成功·不睡居士
  第九回 仙子玉成佳偶 康建福星照临·
  第五回 设陷阱强盗露饷 畏律法秀士埋金·
  第八十六回 六如阁群芳游异景 幻虚境姐妹悟前生·陈少海
  第六回 绣阁设盟联坦腹 花营锦帐遇生狎·
  卷十 清虚先生传·吴敬所
  第二十三回 裹草帘阿呆遭毒手 坐粪车劣幕述婬心·陈森
  第十回 商人以船失然 康建重复桃园·
  第四十六回  出谷迁莺有人相助  守株待兔他客先邀·梦花馆主
  第十六回 见白镪失义 因雀引鸣冤·梦觉道人
  第十五回写状辞满腹牢骚露机关一床绣枕·朱瘦菊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鱼水谐·不题撰人

    《鱼水谐》,明清艳情小说,共十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南昌府富春县四都庄有一财主,姓章名芒,字瑞生,为人厚道,心底善良。家有贤妻何氏,生得二子,长名安杰,次名顺发。这章家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