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回 花天荷感仙传挺身呈妙策 桑元戎惑谗言无意出奇兵

作者: 天花藏主人

    诗曰: 

    明眼高人已独裁,蓬心下士尚疑猜。出奇定要出奇胆,破贼还须破贼才。 

    否则妙机都坐失。不然好处转成灾。始知世上艰难事,惟有英雄作得来。 

    话说花天荷自得了老人两广图,终日追求出入之路,安排捣巢之谋。不知不觉已将破贼的方略算计熟矣。只恨无因为入幕之宾,不能得借箸而谈。忽一日入市,见府县张挂榜文,传示两广峒贼作乱,朝廷下诏求贤之意。花天荷看得明白,满心欢喜。暗想道:“朝廷此举,正合我心。”因与父母说明,父母知其志在四方,竟听其所为。花天荷见父母允从,竟到县中来说知应诏平蛮之意,要他起文书。县中不敢怠慢,因申文报知府尊,府尊因请花天荷当面问说道:“本府闻知两广峒蛮巢穴甚深,剿除非易。故桑总兵请妙算于朝,朝中无计可施,因下诏求天下英才。此举虽开一时功名之路,然须真有奇谋异略,能致峒蛮之死命,方不负一番跋涉。兄虽大才,也须斟酌。不识所抱方略可微闻一二否?”花天荷道:“破峒贼易,识峒贼所据之山川险要难耳!愚生颇知一二,故效其劳也。”府尊听了道:“若果识山川险要,此乃破贼之第一筹也。敢不敬求!”因批允县中申文,令其遵圣旨起长批路引,着沿途供给。 

    花天荷得了长批路引,遂拜别父母。仍带着花灌、小雨竟往广东起发。正是: 

    圣主何尝不重贤,贤才也愿柱擎天。谁知大志厄于小,万里奔波也枉然! 

    花天荷所过州县,见是奉圣旨所求破贼之人,十分敬重。或请酒,或送礼,不敢怠慢。不月余早到了广东地方,因圣旨是径诣总兵军前献策效用,故不经抚按衙门,只在府中投了批文,遂在府中起了文书,又到桑总兵处报名投见。 

    不期此时,奉旨来效用者已先有数人,然皆是用贿赂、央人情,要挂名在总兵军前效用,以图出身,却非实有奇谋妙计,敢于破贼者。桑总兵虽然收了,却看得甚轻。今日忽见花天荷来报名,报名帖上写的是“奉诏至军前效用献策,浙江生员花栋禀见”,此外并不见有荐书,又不见有礼物,心下暗惊道:“此人莫非是个真才!”因于次日升帐,即开辕门,传呼花栋进见。花栋到了帐前,先是一跪,双手奉上一个大红的手本,道:“生员花栋禀拜见。”左右接了手本,花栋方用属下庭参礼,拜了四拜。拜毕,起立帐下。桑总兵见花栋举止从容,已自改观,再将他细细一看,只见了: 

    七尺经纶,自是青年杰士;一身诗礼,犹然白面书生。玉蕴辉山,翩翩儒雅中直透出珠光剑气;文明射斗,落落行藏外别自具骏骨龙精。两眉耸目,蹙一蹙无非三略六韬;只手擎天,指一指便是五花八阵。只论貌,已知为山川灵秀所钟;若问才,何能悉天地阴阳之美。举止端庄,扬正人君子之风;行藏磊落,存豪杰英雄之志。言不轻发,潜窥者无以测其心胸;仪足表威,具瞻者早已领其气象。颜如少妇,可谓今之子房;心实老成,不啻古之诸葛。 

    桑总兵看见花天荷生得又儒雅,又英俊,行藏比众不同,不敢轻慢,遂和颜问道:“花生员既奉明诏,不远千里而来,以佐本镇之不逮,定有奇谋异算,破此积贼。今虽识面之初,或不便尽悉其雄才,而破贼大意,或战或抚,试略呈一二何如?”花天荷听了,因应声道:“花栋本浙江中书生。原非大才。但当此天下全盛之时,而久容此小丑跳梁,亦是金瓯一缺。又见总戎老大人天威已震,而不自满假,又虚心请妙算于朝廷;而在廷臣工,又休休有容,不嫉不妒,又虚心求贤才于天下。君臣惕劲,真千古一时也。苟有一才一技,谁不感激而思效命?故花栋忘其为河东之白豕,不惜驱驰军前,愿以竭其愚。今承大人不加挥叱,且进而询以破贼大意,或战或抚,诚厚幸也。但思边疆之敌国,或两相构衅,则惟有战而已,必战胜而后安。内境之小民,或饥寒而作乱,则惟有抚而已,必抚宁而始静。若虽属内境,而又实居边疆,如今两广之峒贼,则全靠战不可也,全在抚亦不可也。何也?两广有千峡万峒,若全靠战,岂能尽剿?战儆其一,又赖抚以戒其百。而峒贼性最狡猾奸恶,若全靠抚,岂尽帖然?抚以安其身,又赖战以惕其心。此战抚必至于互用也。虽然,抚易而战难。所谓战难者,非兵不利而将不能,盖地利之险阻不知也。今花栋敢于千里而奔走效命者,窃欲于地利,效一臂也。破贼大意,此其一二。乞大人加察焉。或可或否,谨以待命。”桑总兵听了,满心欢喜道:“花贤契高才,只此数语,已窥#,可谓不负明诏也。”因命他坐。左右忙设一座于帐下,请花天荷坐了。 

    桑总兵又问道:“本镇数番进剿,每每失利者,正如贤契之所云,地利不知也。贤契若果知地利,则破贼易易耳。但此两广地方,东至南韶,西至柳庆,周遭数千里,山中峒峡也不知其多少,峒峡中积贼也莫可稽查。本镇细考广舆,并诸志书。都不能详载。即访问遗老,也不过但晓得眼前几个峒名耳。至于峒中之径路寨栅,那里得知?贤契既是青年,又远从浙中而来,此地又非熟游,不识缘何得知此中地利?不妨教我。”花天荷因打一恭,道:“天下地利,必待熟游而后知,无论青年坐守,不能周知;即白首奔驰,亦恐不能遍及。花栋亦奉异人之指点耳。”桑总兵听了,连连点头道:“此言是也,贤契既得异传,则明于地利无怪矣。两广之民何幸也。本当重授,奈贤契初到,方略尚未细陈,且暂署幕府监军,候稍有次第,再行题请。” 

    花天荷拜谢了出来,早有监军衙门的职事人役来服侍。一霎时,早轰动了合营。他人犹不在意,那几个同奉旨来效用的,闻知花天荷方一见,便授了幕府监军之职,不知是那里来的这样大分上?大家猜猜疑疑,着人打听。 

    过了数日,忽桑总兵又传呼相见。这番相见,愈加优待,先赐坐待茶,茶罢,然后问道:“贤契前日所言地利,可略陈一二否?”花天荷道:“花栋若不上呈大人,则此来何事?但峒中之地利,关乎兵机,倘浪泄于人,则出奇不便。敢求元戎大人暂屏退左右,容栋细述。”桑总兵点首以为然,因退入帐后,止命花天荷随入。其余将士俱令侍于帐前。花天荷乃细说道:“今广东僻在南方,山必险峻,岭必盘回。而山岭险峻盘回中,有峭壁悬崖,可容人栖息者,则为峡为峒。良民不可居,此乃天生之贼巢贼窟。惟贼据为巢穴,故大小之峡皆有名号:在东者有断崖峡,为贼青削天所据;在西者有落星峡,为贼花皮豹所据;在南者有卧虎峡,为贼滚地雷所据;在北者有秃尸峡,为贼鬼头石所据。四散者尚有干鱼峡、夹板峡、竹竿峡、马腹峡、黄泥峡,一时间也数不尽。惟侧影峰下的大藤峡为第一险阻,乃峒贼瘟火蛇所据,此贼在众贼中最为凶猛,任是众贼合并一处,也不敢惹他。故他要攻劫府县,众贼不敢不攻劫。他若要退避,便一个贼也不敢出山。他若要战,则众贼莫敢不战,他若不受抚,则没一人敢受抚。故为今之计,惟有出奇兵,先斩了瘟火蛇,则各贼不战而服,不抚而向化也。” 

    桑总兵道:“贤契所谈之峡,本镇亦略闻一二。譬如瘟火蛇,本镇亦知其为贼首,亦知剿平大藤峡,则诸峡自服。但闻这大藤峡,在万山之中,最为深险,又为诸峡所护卫,径路皆不可识,兵马如何敢入?兵马入尚且不可,而况捣其巢乎?”花天荷道:“兵马不敢入者,不识路径也,花栋俱已备知。这大藤峡,峒中虽算第一峡,其实内中狭隘,止可容一二百人,其余皆散住小峒。瘟火蛇自恃猛勇,为人残暴,不得众心,众人受其害者,皆恨其不得死。就是断崖峡、落星峡、卧虎峡、秃尸峡,这东西南北四峡,名虽服他调度,为他护卫,然各贼皆思独立也,不甚相亲。况这大藤峡虽说在万山之中,若要从正路入去,便深远莫测,足有百里。殊不知有一小路:由青羊岭破瓮谷入去,只十里便到麻石湾,再从麻石湾向南爬过了干水缺,绕着一带蛇皮树,只三里便转入大藤峡的七曲关了。过了关,不十里便是挖踏墩,过了挖踏墩,不五七里便是大藤峡了。明日元戎大人可先下一檄,称是朝廷诏书,赦各峡已往之罪,限一日,俱要请会城受抚,不到者,即捣巢斩首。众贼自嬉笑不以为然。待他过了限期不来受抚,却移大兵数万,屯于城下,虚张声势以为捣巢之举。彼纵骄狂,亦必聚贼把守,却暗暗挑选骁勇一千,乘夜打点从青羊岭入去。出其不意,不半夜,便可直抵大藤峡,斩瘟火蛇之首矣。若斩了瘟火蛇之首,号令军前,则各峒之贼自胆落,叩首而受抚矣。”桑总兵听了欢喜道:“不知可确有此捷径否?若果有此捷径,便不愁大功不立矣。”花天荷道:“花栋所受,乃得自异人,言言皆验,岂有不确之理!”桑总兵大喜道:“既如此,贤契所言峡名、贼名并出入之路,道里远近,本镇一时记不清,贤契可细细写一清册,以便本镇好按册行事。”花天荷领命,打一恭退出。随即将所言的方略,并地方贼名,细细造成一册,又将道路曲折画成一图,呈上桑总兵。 

    桑总兵看见画的大路,一转一折,盘去又盘回,所以远了。所画的小路直捷,所以近了。某贼出劫,当由某路邀接;某贼攻夺,当从某地伏击。踪迹明明白白,欢喜不尽。因操练人马,又挑选精壮,欲以为出奇之用,又时时传花天荷入见,见一次必有赏赐,军中将士看见,俱以为荣。惟有奉诏效用的数人。虽也挂名在幕府之下,却落落寞寞,尤觉不堪。因大家约了同来拜贺花天荷。花天荷虽也往来答拜,寒温相接,然有才人与无才人情意终不亲厚,每每问及所呈方略,花天荷止以言语搪塞,不说出真情。众人愈加妒忌。再细细访问,方知是花天荷策中献出捣巢路径,故桑元戎欢喜。因大家商量道:“他若出奇,成了捣巢之功,则我辈皆不能立足于此矣。今喜总戎仁柔无断,莫若我辈公出一呈,道破他出奇之险 自然疑而不敢行了。” 

    众人算计停当,遂作了一张公呈,暗暗的呈上了桑总兵。桑总兵打开一看,只见上写着: 

    为狂言负国,不可轻听事:窃闻用兵以正为贵,以奇为戒。正兵虽不胜,而决不至于失事;奇兵纵侥幸成功,亦难于持久。故老成之将,宁以守正而保封疆,决不出奇而蹈危险。虽出奇一道,兵所不废,然止可用之平一时之祸乱,而不可轻用以开久远之衅端。今两广峒蛮,为害已久,正兵相持,虽互有胜败,不失为保境之常。若轻信狂言,误贪险功,无论自取破败,即一二如算,亦不过斩一人,捣一穴,获一日之胜,而群峒之贼岂能尽平?群峒之贼不能尽平,岂不因此而倍加仇敌乎?使复再战,战必费力,若欲更抚,愈不信矣。为害岂浅鲜哉!况峒峡深邃,径路僻奥,久知者尚不能测其一二,远乡之人,何由知之?不过假托奇异,以侥幸功名耳。倘有差失,死者死矣,费者费矣,而斯人之辜,不过一身,而罪归于上者,有不忍言矣。某等承恩幕下,闻此狂言,知践危道,不敢不沥血上陈,统祈原谅,不胜待命之至。 

    桑总兵原是一个多疑之人,再看了众人公呈,使不觉恍惚起来。暗暗想道:“这呈子却也说得有理,就是诛了瘟火蛇,各峒之贼安能尽诛?况且瘟火蛇猛勇异常,又所居大藤峡十分险隘,千余人莫说入去甚难,就是能入去,也未必便能杀得瘟火蛇。若杀不得瘟火蛇,钱粮又费去,兵将又损折,转使众贼攻府攻县,劫夺有名,此事所关非小。不可不算。”桑总兵心上自有这一阻隔,便觉出奇的念头冷了#,兵马也自不练,选的精壮便不瞅不睬。花天荷原常常接交议论,今便渐渐疏了。 

    花天荷初还认他有公事忙,过了些时,全不见动弹,心下诧异。因乘空请见,道:“大人既欲图取破贼大功,为何连日又懈而不急?”桑总兵道:“不是懈而不急,本镇因思峡贼峒中拥众数千,瘟火蛇又猛勇过人,况断崖诸峡皆听号召,若千余人入内去,无异驱羊就虎,岂能便得成功?”花天荷道:“正兵相接,当论众寡。奇兵出其不意,若迅雷之不及掩耳,又安论其众寡哉?若必论众寡,则大人麾下之兵,岂少于峒中之贼?诚驱之对阵,自获全胜。然连年不能胜之者,贼忽来忽去,但出奇耳。惟其出奇,故时时得利。大人胡不思之?”桑总兵道:“奇兵纵胜,不过一举耳。终须用抚。不战而抚,已自生疑;用奇胜后,再用抚循,恐愈生疑。故本镇踌躇耳。”花天荷道:“抚之生疑者,无威可畏也。诚用奇而诛其渠魁,军威已壮,威势炎炎,求抚不暇,何敢生疑?大人踟蹰,可谓过虑。”桑总兵听了,低头不语,半晌方说道:“贤契且退,容本镇熟思。”花天荷只得退了出来。正是; 

    刘皇始识茅庐计,高帝方知借箸谋。说与庸人并暗主,犹如水沃石之头。 

    花天荷见桑总兵狐疑不决,心下暗想道:“前日初来,听我之言,以为得计,急欲出奇以成破贼之功。今何忽疑惑起来?此定是有人忌我成功,献了谗言。我若苦争,愈堕奸人之计。况天台老人原说,我之功名虽求尚未可得,莫若且舍之而去。若只管留恋,则生厌矣。”主意定了,到次日就具了一个手本送进去,要辞谢而行。 

    桑总兵虽是听了众人之言,不敢轻易出奇捣巢,然心中犹想着,若果能出奇谋诛了瘟火蛇,献报朝廷,也是一场大功。故犹豫不决。今见花天荷辞谢要去,又恐怕失了这个好机会,因传他进见。说道:“贤契来亦不久,所陈方略虽未即行,本镇却十分信服。所授幕府监军,虽不足尽贤契大才,然较之他人也不为薄,就是贤契所献出奇之策,本镇商榷未行者,亦兵家之常,未为弃拒。贤契为何便突然要行,毋乃伤于悻悻乎?”花天荷道:“生员此来,原为奉诏命而献所知所能之策于台前耳,未必便以所献之策为万全,而不可不行也。亦不过备此一条,以俟元戎大人之采择耳。可用不可用,自有公裁,何干恩怨,而以去为悻悻哉!窃思朝廷设官备禄,以养贤才耳,非贤才而虚糜之,罪何能辞?故生员愿归就学,非有他意,望大人谅之。”桑总兵道:“贤契之言,贤契之志也。但本镇正有事相商,非不能用也。尚须屈留。倘终不用,再行未晚。”花天荷见桑总兵苦留,不好执意要行,只得暂且住下。住虽住下,心中只是不快。 

    早有桑总兵一班心腹的将官,知道桑总兵要留花天荷,又见花天荷心心念念要去,便日日和哄着,邀他到各处游赏。得了游赏之名,便邀花天荷到有名的妓馆去玩耍,欲要系住花天荷之心。不期花天荷素性豪爽,酒使尽兴而饮,见了那些妓女,就如粪土,不但不与之交接,相对转欲避去。又过了些时,花天荷见桑总兵只图苟安,毫无大志,料想不能成功,遂决意而行。又怕桑总兵留他,只留下一个手本,叫衙役辞谢。竟带了花灌、小雨,乘夜起身去了。正是: 

    空来无几时。忽又空回去, 

    来去总成空。何时方得遇。 

    花天荷去了不题。却说监军衙役,早将留下的手本禀知桑总兵。桑总兵见花天荷去了,心下踌躇,要差人去赶,又想道:“赶回却也无用。”正算计不定,忽报峒贼数百人,从东北路攻劫香山县。又有峒贼从东南路出来攻劫保昌县。府县文书雪片报来求救。桑总兵着了一惊,忙集众将士商议,要分兵去救,却不知从何路去救来好,甚是着忙。忽想起花天荷的册子,因取出来细看,上面恰好写着:若峒贼从东北路攻劫香山县,即名桶冈贼,可伏兵于乌石坳邀击之,自获全胜;若峒贼从东南路攻劫保昌县,即名盆塘贼,可伏兵于鸽子堡邀击之。自可全胜。桑总兵看了,似信不信,然一时没法,只得依着册子上差兵去埋伏。不期过了三四日,两路伏兵俱来报捷,说道:“峒贼劫夺金银财物,满载而归,果从此地经过,被众兵突然杀出。出其不意,砍杀头目数十人,余皆奔逃而走。所劫资财尽行载回,听候发落。”桑总兵一闻,满心欢喜。合营官将不知是看了花天荷的册子发兵,只认得是桑总兵的神机妙算,都来贺喜道:“元帅妙算,真如神也。”桑总兵怎肯说是花天荷册子上写的,竟胡卢提认在自家身上,欣欣得意。然自家心上,却暗暗惊喜道:“原来花栋所献之策,如此有效。若肯出奇,定然成功,可惜放他去了。倘别峒之贼出来攻劫,册子上又不曾载明,却如何区处?还须赶他回来方妙。幸喜他去不久。”因差一个将官叫做马岳,叫他领了文书,沿途追赶幕府监军花栋速回军前效用。倘迟疑逗留,着所在府县官,殷勤劝驾,不可怠慢。 

    马岳领了桑总兵文书,因带了十数名健卒,连夜来赶。只因这一赶,有分教:恰不好而恰好,乍相逢而乍相别。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回 竹节心嫩时便突 杨花性老去才干·
  第四十二回 少年得志奉旨完姻 侠士酬恩奋身却盗·西泠野樵
  第四十八回 听风声奏章早上·陈端生
  第三回 樗蒲赛色·长安道人国清
  第十二回 师兄弟诡计摧花·烟水散人
  第三回 白太常难途托娇女·天花藏主人
  第十一回 娇姐姐无意堕牢笼 俏乖乖有心完孽帐·醉竹居士
  第十四回 白公子为色亡身 狄仁杰除奸毁寺·
  第十五回 恶少改非 仙方疗妒·曹去晶
  第26回 按察司怒审土豪 大堂上夹打恶棍·牛瑞泉
  第三回 惊座卖才自是佳人觅夫婿 当场涂面何殊丑妇见公婆·
  第二十六回 开菊宴姑媳起嫌猜 谢瘟神闺房同笑语·逍遥子
  第四十一回 老寡妇痛无儿甘祝发 小孝子浪寻母忽遭擒·丁耀亢
  第四十八回 莲净度梅玉出家 瘸子听骷髅入道·丁耀亢
  第八回 谈圣道即景触风情 为金钱荣归争局董·黄世仲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