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物伤其类
胡太太自发着她自己的牢骚,自说着她伤心的故事,她决不想到这些话,对于魏太太会有什幺刺激的。她看到魏太太默然的样子,便道:"老魏,你对于我这番话有什幺感触吗?"魏太太摇着头,干脆答复两个字,"没有"。可是她说完这两个字之后,自己也感觉不妥,又立刻更正着笑道:"感触自然也是有的。可是那不过是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罢了。"
胡太太脸上的泪痕,还不曾完全消失,这就笑道:"不要替我担忧,我不会失败的。除非他姓胡的不想活着,若是他还想作人,他没有什幺法子可以逃出我的天罗地网。"魏太太点点头道:"我也相信你是有办法的。不过你也有一点失策。你让你大小姐和你当间谍,你成功了,胡先生失败了,他想起这事,败在大小姐手上,他能够不恨在心吗?这可在他父女之间,添上一道裂痕。"
胡太太将头一摆道:"那没关系。我的孩子,得由我一手教养成功,不靠他们那个无用的爸爸。说起这件事,我倒是赞成隔壁陶太太的。你看陶伯笙忙得乌烟瘴气,孩子们教养的事,他一点也不办。倒是陶太太上心,肯悄悄地拿出金镯子来押款,接济小孩子。现在买金子闹得昏天黑地的日子,这倒不是一件易事。小孩子还是靠母教,于今作父亲的人,几个会顾虑到儿女身上。你叫杨嫂去看看她,她在家里作什幺?也把她找来谈谈吧?"
魏太太道:"好的,你稍坐一会,我去请陶太太一趟,若是找得着人的话,就在我家摸八圈吧。"胡太太笑道:"我无所谓,反正我取的是攻势,今天解决也好,明天解决也好,我不怕老胡会逃出我的手掌心。"
魏太太带了笑容,走到陶家,见陶太太屋子里坐着一位青年女客,装束是相当的摩登,只是脸子黄黄的,略带了些脂粉痕,似乎是在脸上擦过眼泪的。因为她眼圈儿上还是红红的。魏太太说了句有客,将身子缩回来。陶太太道:"你只管进来吧。这是我们同乡张太太。"
魏太太走了进去,那张太太站起来点着头,勉强带了三分笑容。陶太太道:"看你匆匆地走来,好像有什幺事找我的样子,对吗?"魏太太道:"胡太太在闹家务,现时在我家里,我要你陪她去谈谈。你家里有客,只好算了。"说着转身正待要走。那位张太太已把椅子背上的大衣提起,搭在手臂上。她向陶太太点个头道:"我的话说到这里为止,诸事拜托了。陶先生回来了,务必请他到我那里去一趟。我在重庆,没有靠得住的人可托。你是我亲同乡,你们不能见事不救呀。"说着,眼圈儿又是一红,最后那句话,她是哽咽住了,差点儿要哭了出来。
陶太太向前握了她的手道:"你放心吧。我们尽力和你帮忙。事已至此,着急也是无用。张先生一定会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的。"那张太太无精打采的,向二人点点头,轻轻说句再见,就走了。
魏太太道:"我看这样子,又是闹家务的事吧?"陶太太道:"谁说不是?唉!这年头这样的事就多了。"魏太太摇摇头道:"这抗战生活,把人的脾气都逼出来了。夫妻之间,总是闹别扭。"陶太太道:"他们夫妻两个,倒是很和气的。"
魏太太道:"既是很和气的,怎幺还会闹家务?"陶太太道:"唉!她是一位抗战夫人。前两天,那位在家乡的沦陷夫人,追到重庆来了。人家总还算好,不肯冒昧地找上门来,怕有什幺错误,先住在旅馆里,把张先生由机关里找了去。张先生也是不善于处理,没有把人家安顿得好。不知是哪位缺德的朋友,和她出了一条妙计,写了一段启事在报上登着。这启事丝毫没有攻击张先生和抗战夫人的意思。只是说她在沦陷区六年,受尽了苦,现在已带了两个孩子平安到了重庆,和外子张某人聚首,等着把家安顿了,当和外子张某人,分别拜访亲友。这幺一来,我们这位同乡的何小姐,可就撕破了面子了。她向来打着正牌儿张太太的旗号在社会上交际,而且常常还奔走妇女运动。于今又搬出一个张太太来,还有两个孩子为证。你看,这幕揭开,凡是张先生的友好,谁人不知?这位何小姐气就大了,要张先生也登报启事,否认有这幺一个沦陷夫人。张先生怎幺敢呢?而且何小姐也根本知道人家有原配在故乡的。原以为一个在沦陷区,一个在自由区,目前总不会碰头。将来抗战结束了,她和张先生远走他方,躲开那位沦陷夫人。不想人家来得更快,现在就来了,而且在报上正式宣布身份。她根本装着不知道有一位抗战夫人,连事实都抹煞了,这让何小姐真不知道用什幺手法来招架。"
魏太太听到抗战夫人这个名词,心里已是不快活,再经她报告那位沦陷夫人站的脚跟之稳,用的手腕之辣,可让她联想到将来命运的恶劣。陶太太见她呆呆地站在屋子中间,便道:"走吧,不是胡太太在等着我吗?"魏太太道:"你看到胡太太,不要提刚才这位张太太的事。"陶太太道:"她和张先生认识吗?"魏太太道:"她家不正也在闹这同样的事吗?她的胡先生也在外面谈爱情呢。"
陶太太道:"原来她是为这个事闹家务。女人的心是太软了。像我们这位同乡何小姐,明知道张先生有太太有孩子,被张先生用一点手腕,就嫁了他了。胡先生家里发生了问题,又不知道是哪一位心软的女人上了当。"魏太太道:"你倒是同情抗战夫人的。"陶太太道:"女人反正是站在吃亏的一方面,沦陷夫人也好,抗战夫人也好,都是可以同情的。"魏太太昂起头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陶太太听她这样叹气,又看她脸色红红的,她忽然猛省,陶伯笙曾说过,她和魏端本是在逃难期间结合的,并没有正式结婚。两个人的家庭,向来不告诉人,谁也觉得里面大有原因。现在看到她对于抗战夫人的消息,这样地感着不安,也就猜着必有相当关联。越说得多,是让她心里越难受。便掉转话风道:"胡太太在你家等着,想必是找牌脚,可惜老陶出去得早一点。要不然,你两个人现成,再凑一角就成了。走,我看胡太太去。"说着,她倒是在前面走。
魏太太的心里,说不出来有一种什幺不痛快之处,带着沉重的脚步,跟着陶太太走回家来。胡太太正皱着眉坐了吸烟呢,因道:"你们谈起什幺古今大事了,怎幺谈这样的久?老魏,你皱了眉头干什幺?"魏太太走进门就被人家这样地盘问着。也不曾加以考虑,便答道:"陶太太家里来一位女朋友,也在闹家务,我倒听了和她怪难受的。"胡太太道:"免不了又是丈夫在外面作怪。"
魏太太答复出来了,被她这一问,觉得与胡太太的家务正相反,那位张太太的立场,是和胡太太相对立的,说出来了,她未必同情,便笑道:"反正就是这幺回事。说出来了,不过是添你的烦恼而已。"胡太太鼻子里哼上了一声,摆一摆头道:"我才犯不上烦恼呢。我成竹在胸,非把那个下流女人驱逐出境不可。"
她坐了说着,两个手指夹住烟卷,将桌沿撑住在手肘拐,说完之后,把烟卷放到嘴里吸上一口,喷出一口烟来。她虽是对了女友说话,可是她板住脸子,好像她指的那女人就在当面,她要使出一点威风来,陶太太笑道:"怎幺回事,我还摸不清楚哩。"
胡太太将旁边的椅子拍了两拍,笑道:"你看我气糊涂了,你进了门,我都没有站起身来让座。这里坐下吧,让我慢慢地告诉你。你对于先生,是个有办法的人,我特意请你来领教呢。"陶太太坐下了,她也不须人家再问,又把她对魏太太所说的故事,重新叙述了一遍。她说话之间,至少十句一声下流女人。她说:"下流女人,实在也没有人格,哪里找不到男人,却要找人家有太太的人,就算成功了,也不过是姨太太。作女人的人,为什幺甘心作姨太太?"
魏太太听了这些话,真有些刺耳,可又不便从中加以辩白,只好笑道:"你们谈吧,我帮着杨嫂作饭去。"说着,她就走了。一小时后,魏太太把饭菜作好了,请两位太太到隔壁屋子里去吃饭。胡太太还是在骂着下流女人和姨太太。魏太太心里想着,这是个醉鬼,越胡越乱,也就不敢多说引逗话了。
饭后,胡太太自动地要请两位听夜戏,而且自告奋勇,这时就去买票。两位太太看出她有负气找娱乐的意味,自也不便违拂。胡太太走了,陶太太道:"这位太太,大概是气昏了,颇有些前言不符后语,她说饶了胡先生一上午,下午再和他办交涉。可是看她这样子,不到夜深,她不打算回去,那是怎幺回事?"魏太太道:"谁又知道呢?我们听她的报告,那都是片面之词呀。我听人说,她和胡先生,也不是原配,她左一句姨太太右一句姨太太;我疑心她或者是骂着自己。"陶太太抿嘴笑着,微微点了两点头。
魏太太心中大喜,笑问道:"你认识她在我先,你知道她是和胡先生怎幺结合的吗?"陶太太笑道:"反正她不是胡先生的原配太太……"她这句话不曾说完,他们家刘嫂匆匆地跑了来道:"太太,快回去吧,那位张太太和张先生一路来了。"陶太太说句回头见,就走了。
魏太太独坐在屋里,想着今日的事,又回想着,原是随便猜着说胡太太不是原配,并无证据,不过因为她和胡先生的年龄,差到十岁,又一个是广东人,一个是山西人,觉得有些不自然而已,不想她真不是原配。那幺,她为什幺说人家姨太太?于今像我这样同命运的女人,大概不少。她想着想着,又想到那位张太太,倒是怪可同情的,想到这里,再也忍耐不住,就把那装了钱的皮包锁在箱子里,放心到陶家来听新闻。
这时陶伯笙那屋子里,张太太和一个穿西服的人,坐着和陶太太谈话。魏太太刚走到门口,那张太太首先站起来,点着头道:"请到屋里坐坐吧。"魏太太走进去了。
陶太太简单介绍着,却没有说明她和张太太有何等的关系。张先生却认为是陶太太的好友,被请来作调人的。便向她点了个头道:"魏太太,这件事的发生是出于我意料的。我本人敢起誓,决无恶意。事已至此,我有什幺办法,只要我担负得起的,我无不照办。"他说了这幺一个囫囵方案,魏太太完全莫名其妙,只微笑笑。
张太太倒是看出了她不懂,她是愿意多有些人助威的,也就含混地愿意把魏太太拉为调人。她挺着腰子在椅子上坐着,将她的一张瓜子脸儿绷得紧紧的。她有一双清秀明亮的眼睛,叠着双眼皮,但当她绷着脸子的时候,她眼皮垂了下来,是充分地显示着内心的烦闷与愤怒。她身穿翠蓝布罩衫,是八成新的,但胸面前隐隐地画上许多痕迹,可猜着那全是泪痕。她肋下纽袢上掖着一条花绸手绢,拖得长长的。这也可见到她是不时地扯下手绢来擦眼泪的。
魏太太正端相了她,她却感到了魏太太的注意。因道:"魏太太,你想我们年轻妇女,都要的是个面子。四五年以来,相识的人,谁不知道我嫁了姓张的,谁不叫我一声张太太。现在报上这样大登启事,把我认为什幺人?难道我姓何的,是姓张的姘头?"
张先生坐在里面椅子上,算是在她身后,看不到她的脸子。当她说的时候,他也是低了头,只管用两手轮流去摸西服领子。他大概是四十上下年纪了。头顶上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已经谢顶,黄头皮子,光着发亮。后脑虽也蓄着分发,但已稀薄得很了。他鼻子上架了一副大框眼镜,长圆的脸子,上半部反映着酒糟色,下半部一大圈黑胡桩子,由下巴长到两耳边。这个人并不算什幺美男子,试看张太太那细高条儿,清秀的面孔,穿上清淡的衣服,实在可爱,为什幺嫁这幺一个中年以上的人作抗战夫人呢?她顷刻之间在双方观察下,发生了这点感想。
那张先生却不肯接受姘头这句话。便站起来道:"你何必这样糟蹋自己。无论怎幺着,我们也是眷属关系吧?"张太太也站起来,将手指着他道:"二位听听,他现在改口了,不说我是太太,说我是眷属。我早请教过了律师,眷属?你就说我是姨太太。你姓张的有什幺了不起,叫我作姨太太。你的心变得真快呀。你害苦了我了。我一辈子没脸见人。你要知道,我是受过教育的人啦。我真冤屈死了。"她越说越伤心,早是流着泪,说到最后一句,可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了。
张先生红着脸道:"这不像话,这是人家陶太太家里,怎幺可以在人家家里哭?"张太太扯下纽袢上的手绢,擦着眼泪道:"人家谁像你铁打心肠,都是同情我的。"那张先生本来理屈,见抗战夫人一哭,更没有了法子,拿起放在几上的帽子,就有要走的样子。
张太太伸开手来,将门拦着,瞪了眼道:"你没有把条件谈好,你不能走。"张先生道:"你并不和我谈判,你和我闹,我有什幺法子呢?"陶太太也站起来,带笑拦着道:"张先生,你宽坐一会,让我们来劝解劝解吧。凭良心说,何小姐是受着一点委屈的。怎幺着,你们也共过这几年的患难,总要大家想个委曲求全的办法。"
张先生听说,便把拿起来了的帽子复又放下,向陶太太深深地点了两点头,表示着对她的话,是非常之赞同。笑道:"谁不是这样的说呢?报上这段启事,事先我是决不知道。既然登出来了,那是无可挽回的事。"张太太道:"怎幺无可挽回?你不会登一段更正的启事吗?"
张先生并不答复她的话,却向陶太太道:"你看她这样地说话,教我怎幺做得到,这本来是事实,我若登启事,岂不是自己给人家把柄,拿出犯罪的证据吗?"张太太掉转脸来,向他一顿脚道:"你太偏心了,你怕事,你怕犯罪,就不该和我结婚。你非登启事更正不可。你若不登启事,我就到法院里去告你重婚,你欺骗我逃难的女子。"
张先生红着脸坐下了,将那呢帽拿在手上盘弄,低头不作声。张太太道:"你装聋作哑,那不成!我的亲戚朋友现在都晓得你原来有老婆的了,我现在成了什幺人,你必得在报上给我挽回这个面子。你你你……"越说越急,接连地说了几个你字,还交代不出下文来。
张先生道:"你不要逼我,我办不到的事,你逼死我也是枉然。我曾对你说了,大家委曲求全一点,那启事你只当没有看到就是了。"说时还是低了头弄帽子。张太太也急了,站在椅子边,将那椅靠拿着,来回地摇撼了几下,摇得椅子脚碰地,丁当有声。她瞪了眼道:"你这是什幺话?我只当没有看到?就算我当没有看到,我那些亲戚朋友,也肯当没有看到吗?人家现在都说我是你姓张的姨太太,我不能受这个侮辱。"
陶太太向前,将她拉着在床沿上坐下,这和张先生就相隔得远了,中间还有一张四方桌子呢。陶太太也挨了她坐下,笑道:"这是你自己多心,谁敢说你是姨太太呢?你和张先生在重庆住了这多年,谁不知道你是张太太?你和张先生结婚的时候,你是一个人,他也是一个人,怎幺会是姨太太?谁说这话,给他两个耳光。"
魏太太坐在靠房门的一张方凳上,听了这话,让她太兴奋了,突然站起来,鼓着掌,高喊了两个字:"对了!"张先生坐在桌子那边,这算有了说话的机会了。便道:"我也是这样说。我觉得彼此不相犯,各过各的日子,名称上并不会发生问题,反正生活费,我决计负担。"
张太太道:"好漂亮话!你这个造孽的公务员,每月有多少钱让你负担这个生活那个生活。"陶太太笑道:"我的太太,你别起急,有话慢慢地商量。若是像你这样,张先生一开口,你就驳他个体无完肤,这话怎幺说得拢?这几年来你们很和睦的,决不能因为出了这幺一个岔,就决裂了。张先生的意思,完全还是将就着你,向妥协的路上走。"
张太太坐在床沿上,两脚一顿道:"他将就着我吗?这一个星期,每日他都是回家来打个转身就走了,好像凳子上有钉子,会扎了他的屁股。我原来也还忍让着,随他去打这个圆场,他反正是硬不起腰杆子来的人,开一只眼闭一只眼,暂且不必把这事揭开来闹。可是白这启事登出来之后,他索性两天不露面。这分明是他有意甩开我,甩开我就甩开我,只要他三天之内,不在报上登出启事来,我就告他骗婚重婚。"
陶太太插一句话,问道:"你那启事,要怎样的登法呢?"张太太道:"我要他说明某年某月某日,和我在重庆结婚。他不登也可以,我来登,只要他在原稿上盖个章签个字。"陶太太微笑了笑,却没作声。
张先生觉得作调人的也不赞同了,自己更有理。便道:"陶太太你看,这不是让我作茧自缚吗?"张太太道:"怎幺人家可以登启事,我就不能登启事?"张先生苦笑道:"你要这样说,我有什幺法子?你能说登这样的启事,不要一点根据吗?你这样办,不见得于你有利的。你拿不出根据来,你也是作茧自缚。"张太太道:"好,你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张先生红了脸道:"你骂得这样狠毒,我怎幺会是狼心狗肺?"张太太道:"我怎幺会拿不出根据来?你说你说。"说着,挺胸站了起来。
张先生再无法忍受了,一拍桌子,站起来道:"我说,我说。我和你没有正式结婚,我家里有太太,你根本知道,你有什幺证据告我重婚。我们不过是和奸而已。"他说着,拿起帽子,夺门而出。走出房门的时候,和魏太太挨身而过,几乎把魏太太撞倒,张太太连叫你别走,但是他哪里听见,他头也不回地去远了。
张太太侧身向床上一倒,放声大哭。陶太太和魏太太都向前极力地劝解着,她方才坐起来,擦着眼泪道:"你看这个姓张的,是多幺狠的心。他说和我没有正式结婚倒也罢了。他竟是说和我通奸,幸而你两位全是知道我的。若在别地方这样说了,我还有脸做人吗?"说着,又流下泪来。
陶太太道:"你不要光说眼前,你也当记一记这几年来他待你的好处。"张太太道:"那全是骗我的。他曾说了,抗战结束,改名换姓,带我远走高飞,永不回老家。现在抗战还没有结束呢,他家里女人来了,就翻了脸了。大后方像我这样受骗的女人就多了,我一定要和姓张的闹到底,就算是抗战夫人吧,也让人家知道抗战夫人决不是好惹的。"
魏太太眼看这幕戏,又听了许多刺耳之言,心里也不亚于张太太那分难受,只是呆住了听陶张两人一劝一诉,还是杨嫂来叫,胡太太买戏票子来了,方才懒洋洋地回家去。
猜你喜欢 第十三回 张公子大闹销金帐·苏庵主人 第三十七回 杨武举救人战群寇·储仁逊 卷十 张于湖传·吴敬所 第九回 桃花桥巧续鸳鸯偶·烟水散人 第九回 薛蝌中举何用生疑 平儿生子允宜称快·嫏嬛山樵 第二回 谭孝移文靖祠访友 娄潜斋碧草轩授徒·李海观 第二十三回 美奇逢骨肉团圆 立异绩俘囚奏捷·白云道人 审烟枪·省三子 第三十四回 排善良重立党人碑 杀忠贤再失河南地·丁耀亢 第五十三回 念妻节少华缓婚 悔前过刘捷赦罪· 出版前言·喻血轮 第三十二回 张永林各家行聘 八美人完婚团圆· 第三十五回 须眉巾帼文进寿屏 肝胆裙钗酒阑舞剑·魏秀仁 第二十六回 薄幸郎贴金易色 痴心妇丧命偿冤·丁耀亢 第二十三回 洪一鹗督师剿逆寇 褚飞熊擒贼建奇功·牢骚子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