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优秀古典小说的《红楼梦》,流传之广,影响之巨,是空前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八十回,最初是以传抄本的形式在三五友人手中传观,所以流传不广。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连同高鹗的后四十回,印行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之后,海内书坊相继纷纷翻印,木刻、石印、铅印,不一而足,几乎家有其书。“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学术界对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看法,多年来褒贬不一,但作为故事的完整性,尤其是一百二十回本写出了林黛玉的悲剧结局,既符合曹雪芹原作的意旨,更牵动着亿万读者的心弦,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力地推动了它的传播,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一百二十回本的广泛流传,还可以从清代中叶以来各种续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得到证明。如乾隆、嘉庆间(约1796 年左右)刊行逍遥子撰写的《后红楼梦》,嘉庆四年(1799)刊行秦子忱撰写的《续红楼梦》,嘉庆四年至十年(1799——1805)刊行兰皋居士撰写的《绮楼重梦》,嘉庆十年(1805)刊行陈少海撰写的《红楼复梦》,嘉庆间(约1805 年左右)刊行海圃主人撰写的《续红楼梦》,嘉庆十九年(1814)刊行梦梦先生撰写的《红楼圆梦》,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行嫏嬛山樵撰写的《补红楼梦》,光绪三年(1877)刊行云槎外史撰写的《红楼梦影》,以及1940 年印行的近人郭则沄先生撰写的《红楼真梦》等书,都是紧接一百二十回而写的。再如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行归锄子撰写的《红楼梦补》,道光二十三年(1843)刊行花月痴人撰写的《红楼幻梦》两书,都是紧接九十七回林黛玉病逝时而写,自然也是一百二十回的续书。这些续书沿用原作章回小说体裁,另起炉灶,或翻前书旧案,或抒续作者胸襟,情节虽不尽相同,水准也各有高下,但续书的主旨在于“扬黛抑钗”则并无二致。
《林黛玉笔记》是一部以一百二十回本为蓝本而改写的,以林黛玉为第一人称的叙事性文言小说。清末民初,海内文坛盛行这种运用浅近文言,描写爱情故事的小说,以苏曼殊、徐枕亚、李定夷等人为代表,作品哀感顽艳,悱恻缠绵,影响所至,一时蔚然成风。本书作者生当其时,受当代文风影响,又“工愁善病,喜读《红楼梦》”,对林黛玉的遭遇寄予同情,写下这部文言体裁的《林黛玉笔记》,自属意中之事。本书以林黛玉一生事迹为经,由黛玉幼年丧母,寄养贾府时写起,直到她情志不遂,饮恨夭亡时为止;以贾府及大观园诸事为纬,有选择地写入书内。
本书文笔流畅,十万余言一气呵成,叙事井然不紊,抒情写恨尤所擅长。如上所述,本书是依据一百二十回本改写的文言小说,改写不同于直译,要有取舍,原书头绪纷繁,何者宜详,何者宜略,改写时都要成竹在胸,才能心手相应,繁简得当。原书写贾府的兴衰,本书叙黛玉的遭遇,是两者内容上的根本区别。如原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等情节,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本书因其与黛玉事无关,索性不着一字;原书“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描述贾府对丧事的大肆挥霍,极尽刻画形容之能事,本书仅在黛玉丧父后重入贾府时,由宝玉告以“宁府秦氏之死,殡仪之盛为京都数百年来所未有”,轻轻带过,何等简捷!原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洋洋洒洒,详述宝玉随其父贾政及众清客游园,撰拟楹联匾额,展示了大观园的每一处景点,本书于此则借黛玉之口说:“近闻省亲别院工程已竣,早间宝玉同二舅往游,并拟题联语甚多。”可谓惜墨如金。至于描绘黛玉多愁善感,忧思百结,凄楚欲绝之状,催人泪下之笔,触目皆是,就不列举了。
今天出版本书还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不可讳言,目前大多数青年的古文基础较薄,对古文的理解和应用上,都有力不从心之感,近几年许多出版社出版了不少古书今译本,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古书今译,对理解古籍有很大帮助,但对古文的应用则裨益不大。本书将《红楼梦》改写为文言小说,正与古书今译相反,是对原书有关林黛玉部分的文言缩写,虽然不是直译,但在叙事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上,与原书对照,都有脉络可寻,是接近意译的。本书行文流利,可读性强,客观上对青年读者理解和应用古文起到辅导作用。
本书版本,据已故朱南铣先生编著的《红楼梦书录》,著录有民国七年(1918)上海广文书局铅印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世界书局铅印本,并云1936 年本书与《续红楼梦》合印,改名为《黛玉日记》。
此次出版本书,以民国八年(1919)上海世界书局本为底本进行标点。此本大字铅印,校印较精,封面书名上侧题“喻血轮著,吴醒亚批”,下侧题“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书后版权页有“民国八年二月一日初版,民国十二年六月十日七版”字样,发行及印刷机构均为广文书局。此本似即朱先生著录的民国七年广文书局铅印本,数年间发行达七版之多,可见本书在二十年代初期就很畅销。点校时对个别错字予以迳改。所引诗句明显脱漏,参考一百二十回本补齐,如本书所载黛玉的《桃花行》古诗,两句一韵,在“香泉欲蘸胭脂冷”之前,显然漏掉一句,经与一百二十回本核对,补入“侍女金盆进水来”七字,以成全璧,其他字句与一百二十回本不尽一致之处,则各仍其旧,不作校订。
限于水平,错误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赐教。
石继昌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猜你喜欢 川北栈·省三子 第十六回 定香榭两美侍华筵 梦游仙七言联雅句·魏秀仁 第六十六回 勇承差冒死救知府·储仁逊 第十回 谓我何求伤心来看月 干卿底事素手为调羹·张恨水 卷三· 第二回 冼赖皮趁机淫才女·苏庵主人 第五段 空斋夜作有情痴 平康重访多娇面·李春荣 募缘僧· 第十回 香国抡元文人韵事 潢池盗甲杰士惊心·钟心青 第二回 白雪巧计牵皮条·云游道人 第十回 一片石送鸿迎燕·天花藏主人 第五十回 碧草轩公子解纷 醉仙馆新郎召辱·李海观 第十八 囫囵太极·邺华生 第十五回 解元寐春众美聚·竹宅山人 胡少保平倭战功·周清原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