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回 升平桥义侠赠剑

作者: 佚名

   话说汉朝洛阳有一世宦,姓郝名鸾,字跨凤。他父在日,曾授镇殿将军。母亲吴氏。父母双亡,又无兄妹。这郝鸾生得面如重枣,两道浓眉,身长七尺有余,肩宽背阔,勇力过人。若论诗词歌赋,可以成篇,武艺刀枪,件件皆津他父母所遗下万金家资产业,怎当得他结交天下豪杰。而且济困扶危,挥金如土,不上几年,家资费净。不意房屋又被天火烧焚,家人奴仆各自散去,只有一个老家人相随。欲要重新起造房屋,无奈家内无资。有几个相好助他的银子,郝鸾却不肯受人分文。只得与家人住在祠堂之中,每日演习拳棒而已。
   光陰迅速,不觉一年有余。时至隆冬天气,大雪纷纷。却有朋友请至城中,饮酒赏雪,至晚方回。出城归来,那雪更大,风狂迷眼,房舍如银装砌的一般。这郝鸾冒雪而回。走到升仙桥中,正走上桥时,只听得说:“卖剑。”连叫几声。那郝鸾听了“卖剑”二字,他便住了脚。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道者,头带铁冠,身穿元色道袍,手捧着三口剑。
   这郝鸾走到道者跟前,将手一拱说道:“道翁手内宝剑,可借与弟子观看否?”那道者把郝鸾上下一看,便说道:“壮士,你要看贫道的宝剑么?”郝鸾道:“正是。”道者道:“这等大雪纷纷,却怎好看?可去背雪之处,方才好看。”郝鸾道:“此处离弟子舍下不远,请老师到舍下去何如?”道者道:“怎敢造府?”彼此二人走到家中,见礼坐下。郝鸾问道:“老师仙居何处?宝剑何名?”道者笑道:“贫道游于四方,遍访天下的好汉。贫道姓司马,名傲,别号袅袅子。壮士可是郝跨凤么?”郝鸾闻言吃惊,说道:“弟子有眼无珠,多有得罪。”郝鸾与道者重又见礼,坐下。司马傲道:“公子要看贫道的宝剑么?”遂双手捧着,递与郝鸾。郝鸾接过剑来,掣出剑鞘,只见那剑光华夺目,霞彩惊人。遂摘一根头发,放在剑口上,便吹一口气,那发即两段。真乃吹毛利刃之宝。三口宝剑郝鸾一一看过,爱之不尽。说道:“弟子不识三口宝剑何名,请问仙长指教。”司马傲道:“公子不必相问,只看剑靶上三个字,便知其名。”郝鸾重又将剑掣出来,看上写着三字,甚是明白,一名“龙泉剑”,一名“攒鹿剑”,一名“诛虎剑”。看毕,道:“请教仙长,每口价银多少?”司马傲道:“每口要紫赤金一千两,也不为多。”郝鸾道:“弟子手内之钞,买不起,真正得罪,望仙长恕罪。”司马傲道:“公子此言差矣。大丈夫志在四方,怎么说‘买不起’三字?贫道看公子尊品非等闲之辈,日后必有大富大贵之兆。古人说得好:‘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若公子有爱剑之心,贫道三口宝剑,俱送与公子何如?”郝鸾道:“仙长是取笑小生了。”司马傲道:“贫道怎敢取笑于公子?但公子终身富贵,俱在此剑上出。只是公子只用一口,那两口另有英雄用他。贫道烦公子访寻好汉,若有比公子强些的,便可赠他,日后做的一番事业。”郝鸾道:“蒙仙师指教,又赠宝剑与弟子,但不知英雄出于何处?”司马傲道:“此处并无人,可到河南开封府去寻访。那时,自然遇见奇异义气之人。但贫道理当奉陪前去才是,奈贫道还有些正事。”言毕,起身就走。那郝鸾谢之不尽,又留他不住。那司马傲临别之时,说道:“公子千万莫负贫道这三口剑。”郝鸾点头相应,说道:“弟子谨依师命。”就拱手而别。只见司马傲是个高人,却也不敢违他吩咐,就与老家人商议道:“此地到河南开封府去,路途遥远,盘费全无,怎生去得?”那老家人道:“大爷虑得极是。且把今岁过了,到明岁开春时节,再做区处。那时待老奴慢慢作法。”郝鸾依言。光陰似箭,不觉已到岁暮,除夕已过,正是:
   诗曰:
   爆竹一声催腊去,梅花几点送春来。
   郝鸾过了元宵佳节,又对老家人说:“正月将终,我要行走动身出门,你还是怎样替我作法。”老家人道:“为今之计,只得与那些受过大爷恩惠的,与他们借些盘费行李衣服才好。”郝鸾道:“怎好与他们启齿?”老家人道:“相公不必开言,等我与他们说便了。”郝鸾道:“你可就去请他们来。”
   那老家人去不多时,请了有四十多位人来。到家中,与郝鸾见礼已毕,依次坐下。只见众人齐道:“大爷呼唤,有何吩咐?”郝鸾只不开口。老家人在旁说道:“我家大爷请列位到此,并无别事,只因要到河南开封府去,有一亲眷,几年未曾望看。前月有信到此,请大爷前去走走。奈路途过远,欠缺盘费行李衣服,思来想去,并无别处作法,到是老奴思想到列位身上。大家量力帮助,日后加利奉还。所以请列位来一同商议。”那众人道:“我等蒙大爷天高地厚之恩,尚且无以可报。”内有一个说道:“我的父母,承大爷多少恩情。”又有一人说道:“我们有了官司,是我大爷救出来的。”众人说道:“我们的家私情愿与大爷分用。”郝鸾道:“列位若说此言,我郝鸾就当受不起,连帮我的盘费分文都不敢领了。”众人见郝鸾如此之话,便说道:“小弟说话一时唐突,大爷休怪。”小弟们又说道:“我们等大爷动身之时,我等量力而行便了。”郝鸾说道:“承列位雅爱,容日自当并谢。”众人告辞,说道:“小弟们权且告退,明日即当送上。”郝鸾道:“真真蒙情。”送众人出门,长揖而别。
   且说众人到一个僻静所在,通同说道:“这郝兄是个大丈夫。他来日要出门,况且没有向人开口说过借贷的话。今日我等大家开了名字,一一凑出程仪。”有二两的,也有送他一两五钱的,亦有多少不等。登时写了六十多两银子起来。还有些人未曾开写。众人各自散去。到次日,总凑在一堆,俱到郝家。众人道:“蒙大爷吩咐,小弟们不敢违命。”遂将银子并各人名字开单,放在桌上。郝鸾道:“蒙列位的厚情,我实不过意。”众人道:“小弟理当奉敬,怎当的此话?”大家朝上一揖,躬身而散。郝鸾的家人把银子单帖收了。次日,还有好些朋友听见郝鸾到开封府去,齐来帮助。郝鸾一一收了,有二百多金。叫家人去备了行李衣服,又借了几个牲口,郝鸾又谢了众人,择了二月初二日起程。众人备酒与他送行,直到初一日,又买了三牲,祭礼拜辞了家庙,又到坟前祭辞父母。当晚,用下夜饭,又丢了几两银子与老家人,又拜托众朋友照看他老家人,次日天明,用过了早膳,吩咐老家人:“我去之后,用心好好照管门户,我多至半年,少则两三月,就回来了。”那家人道:“不必大爷吩咐,我自然小心领命。大爷路上须要小心。”便把行李牲口备办成了,郝鸾把银子收在身边,腰中挂了龙泉剑,那两口宝剑收在行李之内,跨上了牲口,奔河南开封府而去。
   一路晓行夜宿,非止一日。那日,到了河南开封府。进得城来,寻了下处,进了客店,便把行李叫人搬进客店。店小二拿了一壶茶来,说道:“相公用饭?”郝鸾道:“取来。”小二取了酒饭,郝鸾用过,小二取去。一宵已过,到了次日,郝鸾来到街坊,寻访英雄。虽有几个人,入眼不上。又访了几日,并无一人。
   一日,站在店门口,便问小二道:“这里可有甚爇闹所在顽顽吗?”小二道:“相公要顽去,出了西门,不上二里路,有一争春园,里面百花开放,何不去饮酒散闷?”郝鸾闻言此处却有顽处,便将房门锁了,叫小二:“看好了房门,我去去就来。”郝鸾出了店门,奔争春园而来。只见顽的人三三两两而去。郝鸾随了众人伙内,行走有二里路,远远望见园林,只见挂着一面白粉的招牌,上写着“争春园”三个字,内里共有三十多座亭台,两边数不尽的楼阁。当中有一个小亭子,上写着“四贤亭”三字。郝鸾便走上亭来。当中一张八仙桌子,八张椅子。就在椅子上坐下。只见一个书童扫地,他就放了笤帚,在炉上泡了一盖碗细茶,捧到郝鸾的面前,叫声:“爷请茶。”郝鸾认是园内倒来的茶,一饮而净。将碗放在桌子半边。那书童又到郝鸾面前:“爷还是饮酒?还是游玩?”郝鸾道:“你问我则甚?”书童道:“非是小人放肆,这亭子是我家定下的。爷若用酒,请到别处,恐怕家爷来责罚小的,故此得罪爷。”郝鸾道:“说得有理,少刻就走。”小童依旧扫地。不一时,那书童跪到郝鸾面前,说道:“家爷来了,请爷速行。”郝鸾因他照会过的,起身要走,那位尊长早已到来,头带金线方巾,身穿大红直裰,绫袜珠履,花白胡须,年方六十以下,后随一位书生,头带片玉方巾,身穿天蓝直裰,珠履绫袜,后跟二名管家,抬了食盒。那老翁见郝鸾头带红将巾抹额,淡红箭衣,犰皮靴子,面如重枣,两道浓眉,气象昂昂,威风凛凛。那老翁爱之不尽。想道:“天下还有这等英雄。”笑嘻嘻拱手说道:“老夫与兄一叙。”便到阶前,一手挽住郝鸾。郝鸾连忙躬身道:“晚生惊驾,望大人恕罪。”二人到亭子上,见礼坐下,书童献茶。那老翁道:“足下不是开封府人,贵处何方?”郝鸾道:“晚生是洛阳人氏。”老翁道:“兄是洛阳,老夫有一相知,兄可认识否?”郝鸾道:“不知大人的相知是何人?”老翁道:“老夫相知之人,声名浩大,世人都称他为小孟尝。此人交结四方朋友,名叫郝跨凤。他父在日,与我同盟,况又同僚。兄可知么?”郝鸾闻言道:“小侄郝鸾,不识金面,多有得罪。”老翁惊道:“原来是跨凤贤侄。”站起身来见礼。礼毕,郝鸾道:“不知老伯尊姓大名?”老翁道:“姓凤名竹,字名山,曾授太常寺少卿。因有病,辞职。”又指那书生道:“此是小婿,姓孙名佩,字玉琢,他父亲曾做过武昌府,亦与令尊同盟。”郝鸾道:“先父在日,曾向小侄言过,不知老伯今日驾临在此,小侄孤身路远,少来与老伯孙世兄候安聚会。”孙佩道:“真乃幸遇,望兄恕罪。”郝鸾起身辞别道:“小侄失陪。”凤公与孙佩道:“今日幸会,连请也请不至,怎出此言?”郝鸾道:“怎好叨扰?”那凤公道:“请坐。”不上一会,摆下酒席。那凤公请郝鸾首座,郝鸾道:“老伯请上坐,小侄怎敢上坐?”孙佩道:“郝兄是客,家岳是主,那有主人僭坐之礼?”凤公又道:“小婿言之有理。”谦逊了一会,郝鸾只得告坐。凤公对坐,孙佩横坐。家人送酒上来,饮了几杯。只见两乘大轿到来,跟随仆妇们竟奔四贤亭上来。家人向凤公道:“夫人小姐到了。”凤公道:“请他们往浮山亭去罢,此处有孙姑爷,在此不便。”家人领命,叫那轿子抬到浮山亭,转弯抹角去了。郝鸾道:“小侄有屈老伯母世妹了,今日礼该拜见,恐其不恭,唐突不便,明日到府去见礼罢。”凤公道:“明日少不得过来奉请到舍叙谈。”又敬了几杯酒,各谈些闲话又见孙佩谈些诗文,郝鸾谈些武艺,谈得甚是投机。凤公大悦。正谈得高兴,下面又到了一起人来。先一位人,头戴方巾,身穿大红直摆,面麻无须,足穿粉底乌靴。左首一人,面麻有须,儒巾儒服的打扮。右首一人,不上三尺,也是一样儒服方巾。随后到有二十多名管家跟随。凤公孙佩吃了一惊,不知这三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五 情中烈(下)·曹绣君
  第五回 祭宗祠贾氏重兴 宴廷臣皇恩宠渥·顾太清
  第二回 真人不犯邪淫戒 出狱重生故旧灾·华阳散人
  第十三回 托革命当面写书函 赚举兵瞒心称密诏·黄世仲
  第五回 宁荣府二次抄家 珍琏儿三番听审·兰皋主人
  第四回 哭怡红冷麝离魂 栖拢翠寒鹃吊梦·
  第二十三回 破涌口益信奇谋 封军师尽付兵柄·花溪逸士
  第七十七回 恶满盈凶犯落法网·储仁逊
  作者自序·张恨水
  第八章·苏曼殊
  第三十六回 行酒令良朋猜性格 渥被窝小婢占温柔·天虚我生
  第十七回 诬害忠良·长安道人国清
  第十二章 情敌·徐枕亚
  第十九回 错会深心两情浃洽 强扶弱体一病缠绵·韩邦庆
  第十九回 当金锁巧合证良缘 梦宝玉因疑生幻相·归锄子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春闺秘史·不题撰人

    春闺秘史,清代中篇艳情通俗小说,不题撰人,凡十回。 却说清末民初年间,姑苏城内,出了一位风流才子,这人姓周名碧卿,是个世家子弟、家境也还丰裕,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一手持家,好不一自一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