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五回 西岳进香收虎怪 南郊直夜制猿精

作者: 海圃主人

  话说林管家走出稻香村的园门,就遇新派回事吴新登行来说道:“咱家兰大少爷升了户部右侍郎了。大爷可进去回一声,且该同磕老爷的头吗?”林管家道:“磕头道喜,当明日同着伙伴儿请示,这事你就进去禀罢。我要叫赵士佑去哩。”说着,就出去了。
  吴新登向在门上办过事,因有事到南边,回来便管了庄子几年,这时包勇、李贵皆派外差,随又在门上,派他帮林管家回话。当下走人园来,见众老爷们都站在院中,替闵尚书贺喜,要喜酒吃。
  吴新登见了贾政,就先磕下头去道喜。贾政便问:“何事?”吴新登道:“兰大少爷升了户部右侍郎,才奉旨的,有军机处人在外报喜。”众人听说,同走来替贾政作揖致贺。梅侍郎道:“这个酒先喝我们亲家的。过一日再替闵表弟要才好。”诸人齐声说是。贾政先吩咐吴新登:“禀汝琏二爷,开发报子。”并叫七十四重摆酒碟,先吃一钟喜酒。
  恰好林之孝领赵士佑进来,替贾政及各位老爷请了安,才替他丰人闵尚书磕头,起来禀道:“今日晚膳牌子后,奉旨:老爷升了工部尚书,户部杨大人调了老爷之缺,贾大少老爷升补户部右侍郎,山西藩司董大人补了阁学。皆是一道上谕。”贾政听完,便叫林管家领赵管家到外边去,可吃钟喜酒。林之孝答应道:“是。”匣同赵士佑出去了。
  众人走进厅来,重整杯斛,畅饮一番。那天已交二鼓,才起席辞了回去。贾政着人留下栅栏,众人辞住。贾政便叫贾琏送众人出大门,纷纷上轿而别。
  不言贾兰祭河之事。
  且说贾茂奉命祀岳,临起身时,月娥把雪藕剑用蜀锦做了套,将鲛绡鞘装好,嘱贾茂佩在身边,并通灵宝玉带在里衣大襟上,以为护身之宝。
  贾茂出了京,到山西界。西抚早差官办备迎候钦差。董藩司另派家人持书问候,送了许多下程,自己奉抚台委,在蒲州等候。贾茂覆了书,先谢了。不几日,就到蒲州,一路在驿馆中听说:泽潞一带,近有虎甚伤人,不得其详。这日,董绳武接着,在大棚内先请圣安后才行礼。不及细叙别情,就坐轿到公馆来。
  一同进公馆坐了,说会国是。董藩司便问贾政、王夫人近日起居,及京中亲友应问的事。贾茂皆逐一说了。就在公馆留下董藩司便饭。说起家事,得知喜姑添了两位表弟,大的名叫董春荟,次的名叫董春蔚,已皆上学了。心中甚喜。
  饭后,因说起虎的事情,董藩司道:“这虎有两件奇事,待我说来。一件是泽州府阳城县,有一处士马极,与山人马琳相会于半山之精舍,见一老僧,古貌庞眉,体甚魁梧,举止殊亦朴野。
  见极来甚喜。琳稍落后,老僧即倩极之仆,持钱往山下,市办盐酪。俄亦不知僧之所向。马琳继至,云在路见一虎,食一仆。食讫,脱斑衣,而衣禅衲。潜而视之,乃一老僧。极细诘其服色,乃是其仆,大惧。未几而老僧归,琳谓极曰:“食仆之虎,即此僧也。‘极视僧之口吻,殷然尚有余血。二人惧甚,脱身而逃。日已薄暮,遇一猎者,张机道旁,救之得免。又潞安府长子县,有一崔姓名韬者,山中探亲,夜宿孤馆。忽见虎皮一张,在阶下深草中。遂举而投之于井。
  夜半,一美妇人也来馆内,似寻物而不得的光景。韬年少不自持,以言挑之,遂成夫妇。携之以归。年余,孳生二子,琴瑟甚笃。又一日,同妻子仍探此亲,再经孤馆。因话旧事,韬无意将匿井之虎皮说出,妇佯为不信,令其取出。妇得之,喜动颜色,遂披于身,复变为虎,负了二子,咆哮一声,蹿山跳涧而去。这两日,解州一带,累次伤人,大为民患。猎户刘熊,在山神庙曾见山神训诫诸虎。中一黑者,异于常虎,回说:“我等奉金帝命,应数才来此地的。‘这话是潞安知府亲自禀我。或者此事亦未可定?我想西岳正是金帝,倘进香时,虔诚致祷,为民请命,免了此数。府之害未始非使者之责,不知尊意如何?”
  贾茂道:“侄儿领命,并做祭文一祷,或托圣上钦命之福,得免虎害。亦是地方厚幸。”在蒲州住了一夜,出潼关,别了董藩司。就有陕抚差官伺候。
  不日来到华阴县。在公馆中宿了,沐浴毕,在岳庙行了香,完过奉命祭望之事。贾茂又洁了身体,备写表文,将泽、潞、蒲州平阳一带虎患,虔诚致祝,焚了表文。那夜冷风飒飒,寒雾森森。一连三宿,皆是如此。贾茂瞻礼华峰,在仙人掌、玉女盆各胜处,无不游瞩。欲求陈抟卧处,则山川如旧,寺院维新,无可稽矣。老子系青牛,犹存古树,奈关门令尹,既非其地,而人已仙去,也只存而不论,便可会其意了。
  贾茂完毕祭典,当即束装回京复命。进了潼关,仍到蒲州。
  说董藩司升了阁学,已起身两日了。接见潞州、蒲州二知府,问及虎事,皆说:“自大人去后,忽一夜,阴风冷焰。到了次日,各处之虎皆不知其去向。连日地方平静,人民无不欣戴。即那化虎的老僧、女子,通不见了。亦是一大奇事。”
  贾茂深感岳帝之德,并不说破。便起身向帝都来。
  从古深山大泽,多藏怪异。北平自建都后,百神呵护,祓除不祥,将这些魍魉魑魅,诺已驱逐潜踪。然又有一种怪而非怪、精灵特着者,却亦不在此数。如各城门楼上,时有灵物为窟宅,此其征也。居庸靠西北大山内,年来出一奇事:往往珍宝及美妇人,不见形迹,皆被他用术摄去。远见一匹白练,倏忽去来,虽匿之秘室,多人防守,总无用处。闾阎受扰害者,不止一家。但从不入城里,惟在近畿地方,时有摄取。
  京东有座丫髻山,二月内香火最盛,宛平一富翁,因病,其妻子许一香愿,结了会,随众进香。到山下住了店,那店家见这人生得十分美貌,因向会头说:“我们这里连年出一神物,专会摄人,女而美者,尤所难免。你是会头,务要小心,莫谓我言之不早。”话固说了,会头也不在意。及进了香,仍回店中住宿。
  这夜门户不动,到天明,不见了这富室的美妻子。大家惊异,店家说:“不必混猜,定是神物摄去了。”那富翁着实有钱,差数十人,赍粮分头去访。直到密云县西山腰内,丛蓨上得其妻的绣篓一只,便也无处寻访消息了。这犹是不见其迹的事。
  更有一件,有一珍珠客,带了多少奇珍之货,适值暴雨,赶不上宿头,就在一所古花园内暂避。两位客人,尚有跟随及脚夫人等约十数人,手内颇会些武艺。
  那雨越大,就在这园内宿了。
  那知天交夜半,雨过云开,现出一轮皓月,照着园亭,颇甚幽雅。其中多有睡熟的。有一客,系少年选事,乘着月色,步出亭外。顺着花柳,度过小桥。忽见一丛竹林内,露出楼角,颇闻女子笑话。心中误谓:系人闺阁。不敢径人。
  正要转步,忽一小鬟,手持纱灯进前,笑吟吟的道:“侬家姓袁,旅居于此。
  我姑娘待字有年,曾遇仙人,算定今夕当与石季伦相遇。不识官人何由到此?“那少年见这小鬟风致绰约,已不自持,又听其出语,如新莺呖呖,更觉迷惑失次。
  因答道:“我就姓石,现做些菲薄生意。虽不敢比季伦,然金谷之园,家内却也不逊。”那小鬟听了,大喜道:“如此,官人少待。容我禀过小姐,再来覆命。”
  这少年闻言,以为得了奇遇,连声答应。那小鬟便拿着纱灯,向竹丛深处去了。
  不一刻,先见小鬟换一绛色衫子,仍打纱灯。又添了一绿衫子小鬟,亦执纱灯,其色更媚。走进前道:“姑娘有命,着请官人到楼—会面,要问果是石季伦,便以终身相托。”那少年素负才貌,又系珍宝客人,不觉莞尔笑道:“这却无妨细考。我就随你进去。”两个丫鬟执灯前导,转过竹阴,便见数间小楼当路。又有一对小鬟,执手罩琉璃烛台相候。
  那少年恍如身在天台仙境,上楼举目,只见四个丫鬟簇拥着一位小姐,靠桌而立,脸若朝霞,眉如新月,浓纤合度,修短得宜。穿一件藕色春衫,疑是鲛人手制。艳丽容光,目所未睹。那少年不由的屈身作了一揖,说道:“小子何福,得履仙境?尊婢传命,有话面谕,即望小姐赐教,实为三生有幸。”这女子羞涩半晌,方才说道:“睹子丰范,果是不凡。但不知可与石季伦相颉颃否?释我之疑,我另有话相商。”那少年为色所移,口噤几不能语。定神片刻,方才答道:“我不知季伦是何光景?若以财论,我家内田连阡陌,颇称少有。这也不算,现在前边珍货,已难亿计。至于吟咏之才,尤为素所娴习。在小姐前,何敢支饰呢?”
  这女子听了这话,便说:“我有一对,若对得来,我方信及。”少年道:“愿闻。”
  女子道:“我这对是个俗话,可别要笑。”因说道:“柏名浑不似。”少年不假思索,即对成一句,道:“银成没奈何。”女子大喜,赞道:“真季伦也!”举手让坐,便叫小鬟送茶。
  喝过茶,就命摆酒,像似预备下的。绿衫小鬟便从橱中端出二十四碟干鲜及冷荤的酒碟来,绛衫小鬟接了,放在桌上。其余小鬟斟上酒来。这女子捧一杯,亲自送席。少年不知作何应酬,忙也回敬了。才坐下消饮。女子道:“天气尚寒,可进些暖酒,以消清夜。”二人话甚投机,饮了两巡,便问起女子家世来。女子答道:“奴家姓袁,世为指挥之职。先人袁鸿绪亡后,家遂南还闽地。近有事,同表兄侯士毅到都望亲,又值彼升外任。表兄有事,不能即还,暂借姨家独孤氏之园居停,数日就要起身。今忽与君邂逅,真是天缘。不嫌妾陋,愿侍巾栉。不识允否?腆颜自荐‘,君其谅之。”少年喜不自胜,便摘身边所佩玉蜻蜓来,说道:“此物虽菲,乃系世宝,请以为聘。”女子用手接过。拔头上玳瑁簪为回仪。
  少年收了,藏在兜肚。
  又饮一巡,女子道:“奴非不信,但前边置货,可容见否?”少年正欲卖弄多财,好与锦帐珊瑚争富。便站起来道:“很使得。”就往楼梯走下。那小姐仍叫前二鬟执纱灯前导,到了前厅,将进门时,小姐把袖拂了一拂,掩面而人。少年见那伙人酣睡不醒,便引小姐到货垛前,指与他看。这货本是四个垛子,一个金珠的在内屋,这三个亦系珠宝,就放在外边。那小姐把三个垛子用手掂了掂,说:“果是珍奇。夜已深了,咱到后边楼上稍叙,莫负良时。”少年乐极,遂跟到楼上。重斟佳酿,坐了再饮。这酒不似先前了,饮得两杯便觉头晕,不能自主,扶在桌上,就睡着了。
  天明,前头客人不见少年,心中大惊。到处找寻,至到竹后太湖石边,见那少年靠着湖石而睡。叫了半晌,用水沃面,才醒过来。睁眼一看,不见美人,只见同来客人,带着跟随,站在面前。那少年不肯实言,只说游玩到此,坐在石上,贪看月色,睡着了。众人信其言,亦不深问。便忙忙搭起垛子,上了牲口。即进城来。
  到了店内,打开行李,除在里间一垛金珠如旧,那三垛子珠宝,包封未动,凡成样值钱的,皆不见了。众人吓一大跳。少年才把所遇美人的事说了一遍。老掌柜道:“这是遇着神物摄去了。
  幸而所存金珠,变换不至亏本。这为不幸中之大幸。“那少年赧然低头,不敢言语。如此类者,事难枚举。暂且不在话下。
  再说贾兰祭河,驰驿到了清江。制台到江西阅兵去了。移会江苏曹抚院接旨,专办其事。曹紫庭到淮后,贾兰才到。曹抚院请过圣安,与贾兰细述家务。到了祭河这日,贾兰斋戒,进了御香,诚心致祭。说也奇怪,那黄河从河南至海口数千里,一时澄清。真是圣人有道,山川效灵。曹抚台便具折奏闻,奉旨赐了御香,并亲书宸翰匾对,着抚院致敬悬挂,以昭神佑,曹抚台遵旨办理。
  贾兰完了事,便起身回都。不几日,到了京,覆旨面圣。这升侍郎的信,在淮上已知道了。谢过恩,便归私第。替贾政王夫人请了安,把祭河并黄河清的事告诉一遍。贾政亦甚为奇。便去见李纨、宝钗及贾琏、平儿。知贾茂尚未到京。
  过了两日,叶忠先来给信,说贾茂明日就可到了。那时五月初旬,离夏至祭地坛的日期不远。

  却说贾茂,从蒲州起身,到了直隶涿鹿地方,包勇闲谈,闻说近畿一带时有神物摄人财货美色,想来不是正直的所为。现在道途纷传,大为商旅之害。贾茂听了,也没言语。
  这日离京不过十数里,五月天气,陡然暴变。西北半边,云色叆叇,电光闪灼,顷刻间就有大雨迎面而来。大路旁又无歇处,只见向东从大路斜走去,约里数地,露出庄院林木。众人急不暇择,便忙忙奔此庄来躲雨。到了跟前,庄落却甚整齐,广梁门亦宽大。包勇上前,寻着看门的老者,将避雨的意思说了。那老者道:“我主人有事,向南边去了。谁敢作主留你众人?”包勇道:“不过借书房暂坐一坐。我主人是荣府贾大人,现在礼部尚书。你们不可轻视。”说着,那雷声渐渐近了。那老者道:“天气果然要下大雨。待我替你们回我的主母一声。
  去留我不敢专。“那老者便踱进,待了一刻出来,说声:”请!“贾茂便下了轿,走人他书房来。
  看他书房却甚雅洁。壁悬名画,案设古书。摆的瓶炉亦皆合款。里间内热着龙涎,全不像野人茅茨。锄药才把行李放好,一声霹雳,大雨如注,平地水深二尺。包勇说:“够了,亏有此处暂避,不致湿透。但不知主人是谁?”
  你道主人是那一个?却是花袭人城外住的庄子。他当家的有笔欠帐,亲往江南取讨,出门已两月了。这日听门上的老者说有人借地避雨,因见天色要变,遂叫他请进书房暂坐。后来打听,知是荣府的贾大人,不晓得是那一位,心中又喜又虑。踌躇半晌,着人去访他。跟随的人回来说:“一位包爷,一位叫什么锄药,其余皆不及细问。”
  袭人听是锄药,便叫他大儿子同回话的人到前头,“可对锄管家说:我花袭人请他后边,有话要说。”他大儿子走到前边,便将这话对锄药说了。锄药着实惊喜,便跟到后边上房来。只见花袭人院中相候,仍是旧时风致。那锄药连忙作揖问好。说:“再不想这里遇着,却如何在此处住?”花袭人还着礼,答道:“这是我的住处。太太可安?我家二奶奶可好?”锄药道:“皆好。”袭人道:“你跟府里那位少爷到此?”锄药道:“我随少二爷,奉旨西岳进香。乳名芝哥的,难道说就忘了吗?”
  袭人听说是芝哥儿,想起宝玉,不觉眼圈一红,因说道:“你可替我禀一声,我欲请少二爷见一见,不知可肯赏脸?”锄药道:“这个不妨。待我替说。”便就走到书房来,笑着向贾茂道:“爷说这庄子是谁的?”贾茂道:“我如何知道?”
  锄药说:“这是咱家出来花袭人的。他才听是爷到此,着人叫小的到他房里,说要出来替爷请安,不知可容他见不见?请爷示下。”
  贾茂听了此话,也甚诧异。想了想,他是跟父亲宝玉的旧人,又在府中去过,母亲宝钗待他甚好。若不见他,回去母亲听说,必然要不欢喜。便说道:“很好。
  我也要见他见,不如我倒去望他,倒是我们行客之礼。“因叫锄药去说了,同着包勇及两个小厮走进后边来。门口有他两个儿子迎着请安,大的约十七八岁,小的约十二三岁。体格丰裕,眉目清疏,皆在学房肄业。贾茂一见甚喜,连忙拉住问好,同进门来。
  袭人穿着长衣,在院内阶旁祗候。一见贾茂品貌举动,宛然宝玉,由不的心中伤感,又不便流下泪来。赶上前,才要请安,贾茂急忙止住,连声问候。到屋内坐下,袭人又要行礼,贾茂连说:“不可如此!”便请王夫人及宝钗的安,又问李纨、平儿、探姑娘等位的好。端上茶来,袭人亲自捧了奉敬。贾茂接茶,就让袭人坐下。
  那雨仍是不住,贾茂道:“不料阻雨,得于此处相见。骚扰起居,心却不安。
  然无意中遇此,颇慰。想那一年在舍时,又是数年了。“袭人道:”太太及二奶奶待我恩典,此生我是不能相报。
  今邀天幸,得蒙爷的驾到我庄上,这是我梦想所不到的。见爷之面,如见当日二爷的仪范,我心内又喜,又迷里魔罗,不知是何缘故。“贾茂听他说话,着实有心,不肯忘旧。也不觉有些感触。
  正沉吟间,袭人却把荣府中大小事情逐一细问,贾茂随问随答,却有了饭。
  那雨也渐住了。这饭却是袭人备的,烹鸡煮鱼,却亦新鲜可口。就在他住屋内斟上酒,贾茂不能饮,端菜摆饭,就吃完了。漱过口,又喝杯茶。贾茂起身便在书房歇了。
  次日,袭人宰了口猪,烧煮各样,预备全猪,请贾茂吃了早饭。贾茂再三致谢,说到府禀知太太,再来请到府中去逛几日。
  袭人满口答应。正值樱桃九熟之候,用竹篓装了。四篓枇杷,四篓樱桃,四篓桑椹,四篓蚕豆。带去孝敬太太同宝二奶奶。贾茂命收了。又替道谢。
  天气晴和,辞了袭人,坐上轿。不半日就到了京,在庙宿了。第二日早朝,面圣覆命。就回府来。贾兰升侍郎之信,途间闻知。见贾政、王夫人,请过安,磕头道喜。又替李纨致贺。见了宝钗,请了安。便将祭西岳的事说了。遂将避雨遇着袭人,着实多情骚扰,又送了时新果品孝敬太太的话,细细说了一遍。王夫人、宝钗等听了,深以为奇。将他所送之物,各处分送,以表其意。
  那时正值夏至,圣上斋宿地坛。先一日,礼部诸皆伺候。贾茂急忙便上衙门办事去了。这一夜,因在斋宫直宿,仰观乾象,忽见觜星直犯帝座。第二日圣上就要宿坛。到坛后,召见请安各大臣,贾茂便将觜星侵犯紫微垣之事奏知。正奏事时,钦天监已具折人奏,圣上便叫贾茂在坛值夜,并饬提督三营加意巡守。贾茂遵旨,即在宫门外头班当差。此夜端坐,以观其动静。
  约三更后,忽见西北上一股气若白虹,直奔地坛而来。这物贪嗔未化,色戒不除,被值日使者奏闻上帝,查其氵㸒恶已极,擅扰祭坛,敕命左金童除孽立功。
  那物如何晓得?仗着自己神通,想摄坛上紫金宝炉为洞中镇洞之宝。御着风,暗人地坛,一无声响,摄去金炉,就要回洞。却惊动了护驾神祗,这天该玄坛值日,跨着黑虎,手执神鞭,挡住归路。这物正欲变化脱逃,无如天数已定,早奉御敕,赵玄坛不敢用鞭将他废命。相持之会,贾茂在静中早看见这股白气,所佩的雪藕宝剑在鞘中跃跃有声,贾茂便将那剑拔出鞘来,向白气内凭空掷去。未知可能制服此物,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四回 泥金报三捷临门 绾春楼双珠入手·南岳道人
  第17回 酒客说出逃荒恶习 吏胥串吞赈济巨金·
  第六回 怡红子泣黛感残春 滴翠亭诉鹃传密信·归锄子
  第三十八回 参吴锡大报冤仇  西门庆五十大庆·讷音居士
  第三十七回 杨武举救人战群寇·储仁逊
  第一回 贾侍郎药医爱子 甄知县刑讯妖僧·顾太清
  第九回师道失尊严雷先生痛哭尼庵藏污垢贺公子春嬉·李涵秋
  第十九回 慕原夫三偷不就 拷梅香一讯知情·
  第二回 籌盤費馬小當衫·
  第二十九回 俏娇娃拜继老夫人 贤能妇管教呆公子·陈朗
  第四十九回 二秀士科举入闱 两奸臣假传圣旨·
  第六十二回破镜难圆阴阳怪气坠欢易拾名利关头·朱瘦菊
  第七回 碧落黄泉寻踪觅迹 红颜白发恸子思夫·秦子忱
  第二十五回 待年册立居私邸 衣锦荣旋宴画堂·兰皋主人
  第三十六回 吴夫人命仆购美女 屈师鲁奉诏查边庭·吴毓恕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