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伤情误怪新知己 分忧喜见旧花婆
诗曰:
胶漆陈雷不足钦,携琴何用访知音。
算来赠缟皆图面,看去寒盟总结金。
问世每思看古剑,闭门时一废交箴。
可怜无尽闺中意,直到冤明始见心。
却说石生用计取了田又玄银子,这夜各睡。次日起来,家丁人役全然不知。石生同怀伊人、湛然三人骑了三匹马,将柏儿仍是女装,坐在轿中,率领人役,匆然下淮。又着一人去打探田又玄消息,闻田又玄五鼓已回江南去了。石生知他怕卖仆一事,不去理论。即同怀伊人等长行,历了许多野店山桥,到了淮上。
石生见京中阎阁老强亲之事不见动静,与怀伊人商议,以为传言不的,遂令柏儿换了男衣。
跟随人役,俱各了然。先着怀伊人、湛然到清凉寺通知,石生后换了公服,摆列职事,不进府城,竟吩咐人役,到清凉寺来。见寺中普明跪迎门外,石生下轿而入。当日普明盛设斋馔,请怀伊人陪坐。石生道:“一向难为老师,在此搅扰,如何今日又这等费心。”普明道:“小僧因石老爷为徐州之事,不辞而去,小僧未得尽情,至今抱歉。”石生道:“你可知我后来被凤公又拿问之事么?”普明道:“小僧闻得徐州凤老爷审这件事,后复差公差去赶拿,公差道:“老爷已发放过了,倒将小的们各打三十。如今他是脱网之鱼,怎赶得他着。’后凤老爷自己竟不知道,想是凤老爷那晚酒醉,胡乱审了。”石生同怀伊人相视而笑。
众人斋罢,石生吩咐打轿,进城拜钱知府并钱公子。普明闻言道:“钱公子如今不在府衙了,在道里梅老爷家居住。”
石生即问道:“为何在道尊家住?”普明道:“石老爷尚不知钱公子为婿之事么?前因梅老爷访婿,要做《杨柳枝》词十首。
钱公子做了,恰好合式,如今招为门婿,已有数月。乃是这边陆婆作媒人的。”石生闻言笑道:“那有此事,如今陆婆尚在此寺后吗??普明道:“他每日跟随钱公子在梅老爷家玩耍,这些时,连花也不曾卖。”石生道:“据老师所说,这事是湛然师傅既北行之后成的么?”普明道:“是湛然未去之先就下聘招赘了。”石生疑道:“钱公子倒托湛然师傅寄书我处,并未提起招赘之事。想老师误听耳!”普明道:“湛然师傅每日到到四乡六镇收取缘簿,他竟不知。然下聘却是小僧亲在府前所见,并非传言。”石生见普明说得真切,心下就烦恼不语。
怀伊人听得说梅公取《杨柳枝》词,亦甚疑惑,遂对石生道:“吾兄且不要去拜钱知府,待小弟先到梅老先生处,探其虚实,自知钱公子底细。”石生道:“怀兄若去梅先生处,可将凌春小姐古香亭亲笔诗句带去,向梅先生道及弟之苦衷,看他如何样说。”怀伊人依言,领了诗句,带着管家,竟往城内会梅公而去。
石生独坐寺中,同湛然等候不久,忽见一管家进寺传一帖来,石生看是“愚表兄李景文拜。”石生见是李穆如到,即忙起身迎出。李穆如下轿进寺,笑道:“我原约随后即来,今日可有信行吗?”石生道:“表兄真信人也。”李穆如与石生礼毕,湛然又上前施礼。李穆如问石生道:“这位老师,即寺中之住持吗?”石生道:“非也,即向所言湛然师。我们在京所寓圆通寺,即其本寺。”李穆如又向湛然拱手道:“一向久仰。”
遂分宾而坐,石生道:“愚表弟今日才到此处,何表兄后来亦如此之速?”李穆如道:“我从京中坐船来,乃是下水,我弟旱路,未免耽阻。且你在河南又到家下祀祖,自然觉得我速。”
石生道:“这就是了。”三人茶罢。李穆如道:“我弟之亲事,俱说成否?”石生道:“休要说起,弟正为此事烦闷。当初弟在都中,曾与表兄道及钱公子美意。岂知弟访着凌春是梅小姐,写一字寄与钱兄,烦钱兄代谋。不意弟今到淮,旁人传言纷纷,皆道钱兄闻老先生出题,令人作词选婿,竟央媒献词,今已成配。世间有如此不义不信之人。”李穆如闻言惊道:“恐未必有此事,难道他肯将妹子许你,复以他人之女反不肯与你么。恰曾两相约过,那钱兄岂有变更至此。”石生道:“我也有些不信,因闻此寺中住持普明说得甚是真切,我令怀伊兄先向梅先生处探问,候他回来,自知端的了。”李穆如道:“前闻你言,那钱兄乃少年英俊,一见投洽,待吾弟甚是有情。他若不知而谋婚,尚有可原,哪有见你书札,仍去谋婚之理。此事虚传,可意想而得。”石生道:“他还令湛然师带有一书,回复愚弟,说’所托早已留心,梅公亦着意东床在吾兄耳,惟望速驾临淮,再无不就。’以此思钱公子谋婚之事是传言的了。”李穆如立起道:“这事料然是传言不的,吾弟放心。且同到殿上观观佛像。”石生同湛然陪行,柏儿在后跟随。
李穆如问石生道:“柏儿前闻在徐失散,因何又得复来?”
石生道:“有件奇事,乃别后做出来的。”李穆如笑道:“且说与我听,何样奇事?”石生将怀伊人说阎阁老强亲之事,并娶柏儿来的缘故,说与李穆如。李穆如大笑道:“果然称奇。后来那田又玄却处置他不曾?”石生又将装鬼退银之事说与李穆如。
李穆如又大笑不止道:“别后未几,你们就做出这许多事来。但阎阁老之言,我在京中亦曾闻得,后因吾弟来淮,也就罢了。”石生道:“原来果有此言。”二人正在闲谈,见怀伊人走到殿上,忙与李穆如施礼道:“恭喜李兄,弟尚欠情。”
李穆如谦让,还了一揖。遂邀到客房坐谈。二人同叙了在河南别后的间阔。石生即问道:“适怀兄所见梅老先生,那事却如何道及?”怀伊人皱眉道:“果然前日梅老先生有作词之举,那钱兄就将吾兄旧词写去,梅老先生遂招选东床。”石生变色道:“怀兄可曾对梅先生说小弟错访之事,与杨柳词是小弟之笔么?”怀伊人道:“弟将凌春小姐亲笔诗笺,并错访之事,已说与梅老先生。梅老先生道,‘此时木已成舟,说之何用。学生那时求石兄不至,石兄又求小女不得,这事皆天意了。’我又将《杨柳词》说与梅老先生。梅老先生道,‘怀兄为何当初说石兄之友所作,在淮居住。致学生误听,将钱公子招赘。怀兄今日又说杨柳词乃石兄之笔,实是欺学生也。’我道,‘当日晚生不知石兄错访之事,只道有亲,恐老先生又欲招赘。因见词上未款姓名,故托言友人所作。不期今日反为晚生误了。’梅老先生又问道,‘小婿与石兄新交还是旧交’。我道钱兄原姓毕,即守谦之侄。在去秋相会并妹子事,说与梅老先生。梅老先生道,‘这等说起,那石兄《杨柳词》何以得落他手’?我将赠他妹子原委说知。梅老先生又疑道,‘我见小婿少年英俊,品貌不凡,断非假词误人之辈。他既将妹子许了石兄,且知石兄错访,又令石兄来访小女,岂有反来求亲之理?或者他不知小女即凌春耳。’我又将寄书之话,细述一遍。梅老先生亦狐疑不决。我就暂别出来了,不知吾兄为今作何主见?”石生恼闷不语。李穆如接口道:“世间有如此不义之友,令人可叹。”
怀伊人道:“二兄不必抱怨,今凌春既已属诸他人,正是前世与兄无缘,枉费一番心机。不若将毕兄令妹成就了吧。”石生有感道:“毕兄与弟初交,就做此不义之事,还有甚心肠求他令妹?”李穆如接口道:“表弟之言,甚不近情,待我打轿去会钱知府、毕守谦,以谋毕小姐之事。”怀伊人近座道:“恐毕守谦尚未南回。”李穆如道:“我先时过城门外,见一轿抬进城去,跟随管家说,毕老爷回来见钱老爷去的。毕竟是毕守谦无疑了。”石生闻言止道:“表兄且不要乱动。我想钱兄不应谋我之亲,仍写书来气我。我竟去拜他,问他所托之事,看他如何回我。纵然无益,古语说得好,朋友有择善之道,待弟当面责备他几句,方才放心。”李穆如同怀伊人齐声道:“此言有理。”遂吩咐人役,写了两个红全帖,一个拜梅公,一个拜他令婿钱公子。石生暂别李、怀二人,坐轿进城。到道前传梆会了梅公。梅公迎进宾馆,施礼毕,各坐,问过新趾。梅公道:“向日学生在京,奉访不遇,后在贡院中,偏看卷中名讳,不见老寅兄。本意要中为元,不期反因好意,成了画饼。”石生道:“晚生久知老先生相为苦心,感德不尽。”茶罢。梅公道:“适怀兄到,道及寅兄为小女错访之事,学生总不明白,如何小婿知寅兄有此来意,还赴学生之约何也?”石生道:“晚生也不明白,特来拜谒,欲相会令婿,当面请教。”梅公遂着人役传梆请钱公子。少顷人役出来禀道:“钱相公心中不快,不便相会。少刻请石老爷在城外先春园相会吧。”石生就要辞出,梅公留道:“寅翁大才,未得一面,今日何不宽坐罄谈,以慰渴衷。”石生道:“令婿既不肯会晚生,前日所寄之书,是明明愚弄晚生了。晚生此时心乱意摇,不识老先生有计策我否?”梅公道:“小婿当初如何将他妹子许寅兄,求先示我。”石生道:“晚生先时错访,蒙钱兄令妹赠一玉箫,以为百年之约。后值钱兄同令妹,因他令叔事寄居钱府,两下相会,言他令妹非凌春。晚生既受其箫,不敢辞约。蒙钱兄欣然见允,仍教晚生访凌春小姐,愿为凌春小姐末座。晚生虽喜其言,仍恐访着凌春小姐,又未必如钱兄肯以他令妹并托之意。因此踌躇进京。偶得侥幸。遇一铁姓道及凌春即老先生之令爱。晚生彼时写了一书,寄与钱兄,又一书寄与怀兄。不意怀兄进京,书不曾投。钱兄既已见书,尚托清凉寺一僧,复晚生一书。何今日前后竟不相同。”梅公叹道:“此事若非怀兄进京,得接手札,学生闻知,再无不就之理。”石生道:“这还是晚生命蹇,应当受此风尘劳苦。早知老先生有不弃之意,当初不该寄书于钱兄了。”梅公道:“小婿是个少年人,只知读书,不以世事为重。寅兄当时还欠些检点。”石生愀然道:“令婿与晚生相会时,甚是老诚珍重,出言不苟。晚生得瞻仪表,慷慨义气,又送晚生程仪。晚生铭刻在心,在京日日念及,岂知今日竟负晚生热衷。由此而观,晚生亲事在次,而又伤得友非人矣。”
梅公见茶上,遂未及答。各打恭茶罢。石生道:“令婿未知可来先春园相会不来先春园相会呢?”梅公道:“此事要会他亦无用矣。若小女未配他时,可以慰寅兄之怀,今日事既已成,会之何益。”石生道:“晚生此时,即他令妹事亦不能作主。会之虽然无益,看他如何原容,晚生就听之罢了。”梅公道:“待学生如今回宅,先问小女,后再责他处友不信之过,速令投寓请罪。只是大事已去,有负寅兄,抱愧实甚。”石生道:“老先生说哪里话,还是晚生无福,不能叨佩大德。”说罢,遂别。梅公道:“明日学生抵寓奉候,再为叙情。”石生打恭出衙。梅公送出大门,张盖而回。石生亦怏怏上轿而去。正是:看来天下皆相识,说到知心有几人。
却说石生别了梅公,出城回寺。遂将梅公之意,说与李穆如、怀伊人。李穆如、怀伊人不胜赞叹。石生又将钱公子托病不会之事说知。李穆如道:“钱兄当面托病不会,岂有复能出城相会之理,此是支离之言,断不能来。”石生道:“我临行时,梅老先生说得好,他道,’我回宅责备他处友不信之过,速令投寓请罪。’或者遵岳父之命,不得不来。”三人话犹未毕,见一人役,引一管家走上道,请石老爷先春园少坐,钱相公即来。石生听说,忙叫备马。向李穆如、怀伊人道:“我去候钱兄相会,看他如何说,即来奉陪。”李穆如、怀伊人道:“好与不好,这是一定该会的。”石生换了素服,上马出寺,止随两上家丁,向先春园而来。只见先春园中,悄无一人,惟有旧日那老者尚在。楼门仍是锁着,却不曾封,那管家即开了楼门。石生从太湖石旁,穿柳阴而入。及自上楼,开了四边窗子,但见:
万绿阴阴,条垂帘外,将尘云尽扫;千红点点,枝接窗棂,把银屏俱照。东见野鸟低飞沙渚;西有塔影斜倚清凉。南烟锁湖光,而渔人杳渺;北去遮城畔,而行客依稀。燕子归来,惊见旧垒;挑花落去,且剩新榴。书案参差,余粉香腻味,不知玉人何处;山石俯仰,无履迹行踪,尚觉琴声如在。去年秋来,不似春时,今年夏至,又复春过。正是:人更人变更还变,春去春来去复来。
石生观罢,想起去春淹留萧寺,偷步听琴的光景,望楼掩泪,求一见而不可得。今日端居其上,不觉有感。且旧日同铁不锋饮酒的厅房,犹峙其前,愈觉心下惋伤。遂自语道:“虽梅小姐配了钱兄,我就得毕小姐一人,也是难的。当初费了无尽心思,落得一箫,岂可轻视。”又想道:“若得毕小姐时,固不负我当日恋恋苦心。只是梅小姐,古香亭见诗后,也用了许多水磨工夫,可惜付之流水。”不觉又掩泪说道:“梅小姐,我今日虽非抛桃寻枣之境,却作了吃水忘源之事了。”说罢,回顾一望,觉有人声。石生遂坐案上,用手抽了一本旧书作看。
原来是一管家拿茶上来,又有十数果子,俱是城内带出来的佳品。石生道:“钱相公如何还不见来。”管家道:“原吩咐小的,先请石老爷在此,他随后即来的。”石生道:“这楼子怎不着人在此住呢?”管家道:“毕老爷今日早晨方从南回,此时被府衙留住。只怕目下就要带小姐来住哩。”石生遂不问。
正吃茶时,见花婆从楼下而上,见石生即叩头道:“恭喜石老爷荣归。”石生道声起来,令旁管家安一坐位,叫她下面坐着。石生放下茶杯道:“你从何处来的?”花婆道:“老身从梅老爷衙中出来的。”石生道:“我前在淮,烦你寄诗与毕小姐问取端的。你将诗遗落,又诡言毕小姐收认,致误我事,何也?”花婆道:“当时,老身因遗落那诗,不知就理,随对毕小姐说过,毕小姐不肯招认。我恐那诗果是她的,误了石老爷之事,再三劝她招认,赠之遗计,实是好念,不期反错。”
石生道:“我今也不怪你了。近闻你又与毕守谦令侄钱公子作媒,配了梅老先生家凌春小姐,致我空费一场苦心,你可知吗?”
花婆道:“老身因为此事,特奉钱公子之命而来。”石生道:“钱兄负我之托,今成不义之友。请我在此相会,又不见来,却着你来,所做何事?”花婆道:“石老爷有所不知,钱相公苦心,非一言可尽。请退了人役,待老身细陈。”石生遂叫人退下,听花婆说其苦心。花婆道:“向日石老爷在钱衙所会之人,可知其人之原委么?”石道:“那就是毕守谦之侄,我如何不知。”花婆笑道:“这等说,怪不得石老爷不知钱相公之苦心了。”石生道:“却怎么说来?”花婆移座近前道:“那相会之人,即毕小姐也。毕老爷有甚么侄儿?”石生闻言惊道:“如何是毕小姐,那人却是男妆?”花婆将毕小姐恐失约装男,侍儿翠云装小姐之事说出。石生恍然大悟道:“前铁不锋在京,亦言毕守谦并无一子半侄,我尚不信,谁知果然。”又问道:“后来如何与梅小姐做亲呢?”花婆将毕小姐见石生书,恐梅小姐遗落他人,商议献词求配之事说知。石生惊喜道:“此真苦心,我却不知。但不知梅小姐如何不得识破?”花婆又将二小姐拜姊妹之事说知。石生满口称赞道:“二小姐真女中丈夫,男子不及。”赞罢,复向花婆道:“如今毕小姐着你来,可还有良策售我,以鸣之梅老先生暨其令尊翁吗?”花婆道:“梅老爷适间及凌春小姐,说毕小姐处友不义。凌春小姐已一一说明假装为石老爷之事了。如今梅老爷在内宅尚喜笑称奇未止。”
石生道:“梅老爷闻言喜笑,必然肯见爱我了,再无不偕之事。独毕小姐令尊,尚然不知,却如何说及呢?”花婆道:“毕老爷今早回淮,在钱府内闻得小姐赘与梅老爷为婿,心甚惊骇。欲要说出毕小姐是个女儿,恐梅老爷罪他,以女作男,误人女子;欲要不说,恐梅小姐不得嫁夫。只是抱怨钱老爷替他作主,不敢提起别事。若石老爷着人去说这头亲事,他见一举两得,又甚是现成,自然无不听从。”石生听罢,满心欢喜。即便起身道:“我着人去钱知府处说亲,你可暂回,向毕小姐、梅小姐为我致意。”花婆笑诺下楼。石生亦下楼出园,上马回寺。
正是:
一时休怨荣枯事,日久方知婉转心。
却说石生别花婆,上马到了寺中。一见李穆如、怀伊人,就笑了半晌。李穆如、怀伊人问其细理,石生低声将花婆之言,一一说知。李穆如同怀伊人道:“天下错怪好友之事甚多,但二小姐这般用心,真千古奇话,险些儿误怨了她。只是事不宜迟,表弟可速着一人,去毕守谦处说亲方好。”石生道:“此时却用着表兄了。”李穆如随应道:“待我去以利害动之,撮成美事。”石生又将玉箫取出,令他带着,把凤公之事,即毕守谦之害说知。李穆如遂吩咐打轿写帖,进城拜钱知府并衙内毕守谦。石生同怀伊人,再三叮嘱,送至寺门,李穆如欣然上轿而去。
不一时,进城到了府前。先传帖会钱知府。钱知府迎至宾馆,礼毕茶罢,各叙履历。李穆如道:“如今毕公可在衙内么?舍表弟有一要紧事,特来相商,有帖在此,烦贵役传进。”钱知府遂令人去传帖。后向李穆如道:“贵府今科又中一翰林齐公,闻得是圣上亲取的,可见贵府真才薮之邦了。”李穆如道:“今科所中之齐,即舍表弟了。”钱知府忙打恭道:“失照了。”
李穆如道:“舍表弟本姓石,字廷川,道号池斋。因被菲人所害,改名齐也水,进京应试,蒙圣上恩典,方得侥幸入院耳。”
钱知府闻见石池斋三字,惊疑半晌道:“原来如此。”二人坐谈少顷,见衙役走上禀道:“毕老爷说心下不快,不便相会。”
钱知府道:“李爷乃新科翰林院齐老爷那边来的,有要务相商,怎得不会。再去说来。”衙役依言直去传说。
毕守谦闻得这个大老,随即相会。李穆如道:“此外馆,不便谈及舍亲之事,别寻一静所方可。”钱知府道:“就到后堂何妨。”李穆如喜应。一同行到内堂,与毕守谦礼毕。即别过钱知府,对毕守谦将石生错访之事,说了一遍。毕守谦道:“令表弟姓石,如何说是翰林齐公。”李穆如将石生为徐州之害,改名进京,说与毕守谦。又道:“当日这事,毕亲翁得罪了他,今已一一细知了。”毕守谦闻言,恐石生要向他复仇。
心下想道:“当日只道他侥幸入翰林院时,老夫已做到一品了。岂知今日,他果然中了翰林,我反做了一平民。”想罢,随打恭向李穆如道:“徐州之事,乃一铁不锋认石老先生作假名士,故暗地谋害,实非老夫之罪。老夫闻得后即嘱钱盟翁将此事暗住。石先生不知吗?”李穆如笑道:“亲翁何曾嘱钱翁暗住。”
又将凤公之事说知。
毕守谦惊奇半晌,知事莫隐,遂道:“石先生大度莫及,料不日即拜为上相,这些小事,谅不系怀。且老夫当日,请酒优待过的。只是先生此来,却有何意?”李穆如将玉箫取出,要求亲之事说知,并凌春二者兼得的话语,尽述一遍。毕守谦道:“石先生既肯见爱小女,老夫再无不从。只是梅大人小姐,恐防就难。”李穆如将梅公知道假婿之事,又说了一遍。毕守谦方知临莺装男有为,遂道:“既梅大人肯许,老夫不敢久留先生,明日来清凉寺奉候。待老夫且会梅大人去。”李穆如亦起身别去,再三嘱咐而出。毕守谦送出衙门,见李穆如上轿方回。
钱知府在内宅迎出,问道:“李进士所言何事?”毕守谦将石生错访小姐,要二者欲谦之意说知。钱知府道:“适李进士所言,石池斋即齐也水。我想起徐州之害,必大怪小弟了。”
毕守谦道:“倒不怪老盟翁,却怪小弟写书致害。”钱知府道:“怪你固所当然,但此时须要修好方可。”毕守谦道:“我如今将小女送去,自然改祸成祥。只是要请教梅大人方可行得。”
钱知府道:“梅大人小姐已配了令侄,又请教他何用?”毕守谦将侄儿即临莺,小姐即翠云之事说知。钱知府惊讶道:“这事是我们愚弄梅大人了。使梅大人闻知,必然见罪,却如何处置?”毕守谦道:“梅大人已尽知道,转为称奇,已将他小姐许配石先生了。”钱知府闻说,稍息,惊讶道:“这事,令爱果足称奇。我们当去梅大人处请罪,商议此事,不然,梅大人定责我知而不言了。”毕守谦道:“老盟翁之言,甚是有理。”
遂传人役,备了贽见,也顾不得天色将晚,假言才到。二人更衣上轿出衙,即到梅公衙前,传梆相会。梅公请至后堂,相见过。毕守谦献过贽礼,同钱知府下拜请罪。梅公忙扯起道:“那假装一事,实非欺诳学生,正令爱好处。自今以后,你我皆至戚了。”毕守谦遂将石生之事说知。梅公道:“毕亲翁有何高见吗?”毕守谦道:“晚弟欲备了嫁妆,将小女送去,不识尊意若何?”梅公道:“岂有将亲送上石门之礼。必须令石寅兄那边请两个媒证,娶去方才成体。”毕守谦道:“此事想不宜迟了。”梅公道:“俟我明日拜过,须下一请帖,请来叙叙,再凭他择日央媒来娶。只是无一静所,设席不便。”毕守谦道:“明日下请帖,请到城外小园,不识可好?”梅公道:“这是极妙的了,有何疑问。”毕守谦道:“席设小园,酒肴俱是那边备就,不消这边费心。只是石先生还有一位表兄,可好一总请来么?”梅公道:“自然遗落不得的。”三人谈久茶罢。毕守谦又进内宅书房,会了临莺,方才辞出回府。吩咐备酒,明日要请石生。正是:
写生聊数笔,莫道是氵㸒思。
果得才高众,闺情自不移。
不知明日请石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九回 蓝如玉代笔吟诗 冯金宝爱嫁西门·讷音居士 第十五回 鲜状元私谒师第 华养女弊掀父前·澹园 前言·彭养鸥 第四十四回 听谣言三家人起衅 见恶札两公子绝交·陈森 第十四回 政见参商宾勃侯演说 宪章宣布改革党成功·玉瑟斋主人 第十八回 袁侍郎拐封粤海 胡制宪退守循州·庾岭劳人 第24回 买缸寻衅巧遇名家 聚众复仇又逢大吏· 第一回 绛珠宫黛玉悟天机 太虚境警幻谈因果·秦子忱 第十三章·苏曼殊 第七十六回 恋女尼淫僧藏庵庙·储仁逊 第八章·徐枕亚 第十二回 仗义医疮遇异人· 第一回陳龍客店接艷妓· 第五十一回运慧剑一怒断情丝惹邪魔联床追往事·朱瘦菊 第九十三回中难言懦夫泄愤下堂求去荡妇无情·朱瘦菊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