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無意重交遊惜頭巾 富兒趨勢 有心招疑冶指腹孕 舅子證盟
詞曰:
牢騷為甚,歎一腔憤懑。似雄如劣,眼底風濤人更險。覷破世情冷熱,話裡陽秋,談中美剌,休怪俺饒舌。只為炎涼人面,昧彝常施及側。
只是顛倒孤寒,趨承勢利,那顧有冤結。笑罵由他真也假,盡我一時風烈。謾哂書生,何關世事,專講些名節。請君鑒此,才信裡言為徹。
右調《百字令》
這一首詩餘,單為今日人心澆簿,交情冷暖,世態炎涼,奉富欺貧,趨炎附勢,有感而作。假如兄弟富貴,哥子貧窮,不獨弟可驕傲其兄,即親戚朋友,都來趨奉那富貴的兄弟,竟不知兄弟之前,還有個貧賤的哥子。又如豪奴發跡,家主凋零,不但奴僕可以挾主,即衣冠人面,向之所與交深而契洽者,無不掇轉面孔,倒去親近那發跡的豪奴,把個豪奴之上,向來交厚的窮主人,竟置之腦後。所以說,唇槍舌劍,跟前即起風波,口是心非,背面便成敵國。這也都不足計,只是有等讀書君子,口誦聖言,身承師訓,一旦置身廟廊,便移初志。然青雲之上無故人,這還不足深怪,獨是少時貧賤,或嫁或娶,彼此微寒,高下不形,倒也相忘如故,若幸而榮顯,便恥門楣不稱,或思另娶,或圖賴婚,無所不至。
還有一種勢利小人,從旁慫慂攝成奸計,只顧一時熱鬧,那管身後冤仇。不知天道無私,鬼神有眼。徒然壞了心術,到底終須報應。在下說這段話,只勸世上富貴的切莫自恃富貴而凌奪貧窮。又勸世上貧窮的,切莫喪志貧窮而諂媚豪貴,只要自己立志學好,留心求進,那富貴二字,原不是十分難到的境界,若昧心蔑理,虧損陰德,那富貴二字,又不是久長可保的福門。
當初廣西慶遠府,有個侯門公子,姓孫名雯。父親有功皇室,封爵賜地,與國同休。止生此子,日後可以襲職。那孫雯年方十五,聰秀出群。但生於富貴之家,未免習成驕性,傲睨人物,不通世故。十歲上,父母便欲與他定親。只因眼中無物,高不成低不就,不是憎嫌門第不榮,便是輕薄女兒不美。所以到十五歲,尚是個寡男子。一日,出獵至天門山下。見個道者,箕踞長松之下。孫雯見空山曠野,四無人蹤,那道者坐臥煙霞,超然物表,定非凡俗,便跨下馬來,深深一揖。道人立起身,還個半禮,仍復坐下。孫雯叩其終身禍福,見道人言語通微,洞知未來之事。因問道:「弟子配偶未諧,未知娶於誰氏?並望指點。」道人道:「你的婚配,乃是王母座前司香仙女謫降塵凡。但生於小家,汝必棄而弗顧。然婚已定,不可強回。吾當攝他神來,與汝相見。」便叫孫雯合眼,未幾攝至,令孫雯相會。孫雯啟眼一看,見是個極麻極蠢的小丫頭,赤條條兩隻腳,穿著雙草鞋兒,一件破衲襖,足有寸許厚的油膩,小廝們也走來一看,都認得是間壁何豆腐的女兒,叫做秀娘。道人笑對孫雯說道:「此女年才十歲,便是你的誥命夫人。只是你夫婦尚有十年之厄,方始完姻。」說罷,叫他仍合著眼,依舊送回去了。孫雯聽見這話,氣得身子冷了半截,話都應不出來。想道:「我何等榮貴,不信那做豆腐的下人,攀得我做女婿。」心裡欲待發怒,轉是那道人笑道:「姻緣乃五百年緣分而成,妍媸美惡,生死不易,郎君何必多愧。十年之後,方信吾言不謬也!」說罷,悠然不見。孫雯知是仙翁,連忙下拜,上馬取路而歸,悶悶不樂。到得家中,惟低頭喪氣。
有個家人,名叫符良,為人最是尖巧,極會湊趣。但要奉得家主快活,有些淘摸,隨你喪心滅理的事,也效勞一臂了。因見孫雯氣悶,知有心事,便悄然挨到跟前,笑問道:「大爺有甚事不快?怎不與小人說知,或者可以替大爺出力。」
孫雯見是心腹上人,便不瞞他,一五一十,盡情與他說知。符良笑道:「大爺如此福人,那做豆腐的女兒,便想要做大爺的奴婢,再世也不能的了。輕易說個婚姻二字,如今只消用個小小計兒,出脫了他性命,怕他再生出一個女兒來不成。縱然再養出來,便不是大爺的婚姻了。大爺竟安心另娶,管他甚麼定數,這就可以挽回也。」孫雯聽說,喜得耳都搔破,忙笑說道:「你可替我做得此事,賞你大大一個元寶。」符良道:「小人應該出力,敢受大爺的賞。」連忙走下堂來,想了一想,只不便下手。挨到次日黑早,何老兒夫婦先起來磨豆,符良知他女兒尚自睡著,便叫妻子到何老兒家哄說道:「我家欠你些豆腐錢,一時銀子不便,今有五斗米,你老夫婦先拿去用吧!」何老夫婦不勝之喜,忙拿了一個米袋,一條匾擔,兩日兒到孫家抬米。符良乘這空隙閃入房中。掀開被窩,秀娘果然睡著。看的仔細,劈頭一刀。只聽吃的一聲響,慌忙縮身出來,真是人不知僱不覺。何老夫婦扛了米而來,好不歡喜,便去叫女兒起來。走進房中,只見滿牀鮮血,女兒已是殺死。嚇得魂不附體,放聲大哭,驚動鄰里都走攏來看了。只不知是何故。符良也假意走來看道:「小小女兒家,與人有何仇恨,死得如此可憐。念你們窮苦,待我做些好事。」便在荷包裡挖出五六錢一塊銀子,與他買了棺木,忙忙入殮。又叫兩個燒火人,替他扛到城外空地上放著。老夫婦只道他一片好意,再三感謝。那知是惡機。有詩云:
剛道良緣五百年,豺狼人面反成冤。
到頭萬事天為主,可笑機謀不值錢。
次年,孫雯父親已歿,果然襲了文職,入都朝觀。是時邊亂未平,朝廷以孫雯襲職之官,令其立功受祿。准知時運不濟,在邊上失了機,革職勘問,下在刑部獄中,准准坐了八九年。一日恩赦出獄,孫雯詣闕上書,歷言父親功績,哀請開復。是時張閣老執政,見孫雯一表非凡,且憐其情詞剴切,力為申請。聖上諭允復職。孫雯次日到張閣老家叩謝,張閣老留他小飲。偶然問及,知未有娶,便欣然說道:「老夫有女,意得君為婿,未知尊意若何?」孫雯道:「小子蒙老太師大恩,慚無可報,敢望相府乘龍,何福消受!」張閣老道:「郎君何消過遜。」便擇吉日,兩家行了六禮,過門成親,交拜之後,引入洞房。
侍女揭去蒙頭,孫雯不見猶可,看了徒吃一驚。那小姐並非別人,恰恰正是何豆腐的女兒秀娘,不覺魂飛天半,冷汗流個不止。秀娘見新郎慌張,不知是那裡帳。孫雯因畏懼張閣老,不敢說起,只得強為和好。看官,你道何豆腐的女兒,已被符良殺死,如何得做張閣老的小姐?原來符良不曾十分用力,秀娘不過砍傷腦蓋,因年紀幼小,不耐痛楚,血暈而死,又連忙入殮,抬放荒郊。誰知過了半日,重複醒轉。終是日後福大,到第二日,漸漸有些聲息了,因在曠野之中,無人聽得。不意是夜有起大盜,行劫到了個富戶,三更時分在這空地裡走過,忽聽見微微有些哭聲。仔細聽去,恰在棺材裡。終是賊人大膽,便敲開棺蓋,見是個幼年女兒,頭已砍破。睜眼一看,哭叫救人。眾強盜因是刀箭上生活的,都帶有絕妙敷藥,便扶起來,與他捺上一把,須臾止痛,解塊手巾,替他束好,抱至船中,把劫去的東西,反藏在棺裡,仍舊蓋好,將他做為螟蛉之女。過了六七年,秀娘已養得長大。
只因張閣老起伏進京,路遇暴雨,忙借人家一躲。其人見是一位過往官宦,慌忙留住,到裡面吩咐治飯,自己匆匆出門而去。張閣老正欲歇息,忽裡面走出一個女人,大呼道:「此地不是老爺歇足之所,若再遲延,恐性命不保。」張閣老猛吃一驚。你道這裡何人,原來就是秀娘。方才那人,就是救秀娘的強盜。因方才知是張閣老,必有厚帑,因人夫眾多,難以下手,叫女兒留住,連忙出去吆呼眾弟兄輩,齊來照顧他。秀娘心裡不忍,忙與張閣老說破道:「我家乾爺,是伙大盜,今去約眾弟兄們,欲要傷害老爺。老爺若不快走,便無生路。」張閣老聽見這話,嚇得四肢都軟了。忙道:「但須指點,救我一救。」秀娘道:「敢不依命,只是我身陷此地,沒個出頭日子,情願與老爺同去。」張閣老道:「若得如此,願以父女相待。但恐路間遇著,有累於你。」秀娘道:「他去這幾家,我已曉得路徑,如今只從僻地趕入城中,到府縣裡討些兵馬護送,便沒事了。」張閣老依他指點,果然脫了這大難,帶往京中,愛如嫡女。
孫雯只道秀娘已死,誰知十年之後仍是姻緣,逃不過定數。次日符良,進去磕頭,一見秀娘之面,額上傷痕宛然。嚇成一病,嘔血而死。秀娘果然受了封誥,何老夫婦因女兒死後十分痛念,到得三朝,買些魚肉,含著兩腔眼淚,到城多燒塊紙兒。忽見棺木破裂,慌忙開看,並不見女兒。只見許多黃白之物,老夫婦憂中得喜,盡情取歸,做了十年財主。秀娘受封之後,便迎父母同住。過了數年,孫雯只因壞了陰騭,忽發腫毒,遍身潰爛,痛楚數月。臨死時,自言其負心之事,秀娘與何老夫婦方才曉得前番生死分離,為此緣故。可見凡是有數,報應分毫不爽。秀娘所生一子,亦襲祖父之職。詩云:
平平天理任人為,曲曲人心只自迷。
自算算人人不覺,此中方寸有天知。
話說先朝弘治年間,河南開封府,有個鄉村富戶,姓馮名楨,字國士,父親在日,也曾請過名師,教他做文章,應考試。筆下雖然平通,但那些縉紳子弟,都教他是鄉蠻,又是小家出身,每到院考吋節,在府裡預先弄些手腳,不容送考。他父親沒法,只得用了准千銀子,上下使動,方才弄進了學。那馮國士進了學不打緊,倒惹了個累帶,這些同學朋友,都恥笑他是村牛,盜竊衣冠,辱沒孔夫子門牆,編成俚語,黏貼滿街,兒女爭先傳唱。可憐把個簇新進學,重價買來的前程,一發弄得臉皮也沒處安放了。及至父親死後,更加沒了靠托,常常有幾個不安靜的里中惡少,勾合著城內一班吃餛飩的撇腳秀才,尋些少頭腦兒出口他幾兩銀子。稍稍違拗,便是驚官動府,東一狀,西一狀,告得他沒了主意,只得央親托眷,設酒求和,陪禮請罪,完衙門,索相謝,不但銀子送掉無數,還險些兒這副儒巾藍衫都穿不穩哩。他終日擔著鬼胎,常防有事,一條心驚驚恐恐,如坐針氈上過日子,還虧有個妻舅叫做尤寡悔從小在他家裡走動,吃他的,袖他的,也小小做了一分人家,極會掇臀放屁,湊趣奉承,馮國士倒得他解解悶兒。一日,尤寡悔對馮國士說道:「姐夫歷年來如此跌撲,那錢財又不是有根的,如何當得起這般狼藉。依小弟愚見,除非是大衙門裡相識幾個朋友,拚得費幾兩銀子,結交密了,方有些靠托。」馮國士道:「我也有這個意思,只是並無熟識,怎好突然去親近人。」尤寡悔道:「我倒有個好相知,叫做袁七襄,現做撫院吏書,一切事權,都在他掌握。莫說紳縉百姓都要奉他,隨你府縣員,無不待如上賓,借他照拂。但凡人家有事,都去求他,他也肯替人出力,各衙門無不響應,若得他與姐夫相與,包管那些吃白食的光棍,一個個屁都嚇出來了。」馮國士大喜道:「全仗老舅之力,果能與他交往得成,只要我家財與前程可以保全,後來老舅子女婚嫁的事,都在小弟身上便了。」尤寡悔聽說有利於己,一發喜出望外。忙道:「至親莫若郎舅,事同一體,敢不竭力圖之。今日待小弟去先說一聲,明日竟同姐夫入城拜他便了。」馮國士道:「如此最妙!只今早早回來,我好打點些禮物。」尤寡悔應了一聲,忙忙進城去了。正是:
今日趨人勢,他年恣我威。
俗情真惡薄,廉恥竟何為。
卻說撫院吏書袁七襄,名雲錦,原是世家,只因讀書不成,買了衙門頂首。妻子謝氏,尚未有子,僅懷兩月之孕。袁七襄人頗忠厚,雖在衙門並不敢舞文弄法,凡下屬解來文卷,內有情詞可憐及牽連冤枉的事,替他力為辯雪。有因而開釋者,竟茫然不知是何人替他超豁。他也不求人知,不冀酬報,惟存一點本心,積些陰德。這日偶然在家,尤寡悔恰好會見,說起姐夫仰慕他盛名,要來納交的話,袁七襄並不留難,笑說道:「令姊丈文章上宿,小弟還該先往才是。」尤寡悔道:「家姊丈己擬明早登堂,欲叨榮蔭,豈敢反辱先施。」茶罷,別了出城,與馮國士道達其意,馮國士不勝之喜。連夜收拾些杯幣重物,約有百金之禮,用盒子盛好,寫下一副禮帖,一副請啟。次日清早起身,叫家人備下兩頭牲口,欣然進城,到得袁家,不期袁七襄已進衙門去了,只得到廳上坐著。管家說道:「相公今日原打帳馮相公來拜,不想都老爺有公務,傳了進去,恐怕一時不得出來,怎好勞相公等侯,但把名柬留在這裡,相公們請回,明日我家相公到宅上相會吧。」馮國士遲疑道:「不想如此緣慳,竟不相值。我若回去,這須些禮物,定然不受,如何是好?」尤寡悔道:「在此久坐,又覺不妙,除非姐夫先回,待小弟在此促他面收。若有說活,總是明日在席間細談便了。」馮國士只得勉強起身,帶家人一同回去。
尤寡悔直等到傍晚,袁七襄才得回來,與他說知此事,好生不安,尤寡悔送上帖子,袁七襄看了道:「令姊丈如此多情,明日自然相擾。伹此厚禮斷不敢受。」尤寡悔道:「家姊丈一片誠心,特特奉敬。必求笑納。」袁七襄道:「朋友交接,受之何名?聲氣初通,便以此厚禮相贈,是把小弟做利徒看了。」尤寡悔再三勸收,袁七襄苦辭愈力。尤寡悔只得告別起身,竟將禮物袖了回去,套寫個領謝名帖,只說全收。次早來見姐夫,叫他快備酒席,不多時,袁七襄果然來了。馮國士躬身迎著,同入中堂,袁七襄極言失迎有罪,並致謝其招飲之情。馮國士只認做謝他昨日所送的禮,只唯唯謙遜了幾句。誰知尤寡悔一場脫冒,初還擔著鬼胎,及至幾句唐突,竟混過去了,心裡好不快活。茶罷,便請入席。三人談今論古,極其歡暢。袁七襄道:「馮兄尊庚幾何了?」馮國士道:「今年已是三十。」袁七襄道:「小弟倒長一歲,今吾兄才名藉藉,明年秋戰,定然首捷南宮。至於小弟,一事無成,折身下吏,較之吾兄,萬萬不及。」
馮國士道:「兄長名高憲署,贊宣德化,官民仰賴,正男兒得行其志之時。小弟村鄙淺儒,上不見用於朝廷,下復取憎於時輩,言之可恥,實不能及兄長之萬一,何反以此相戲耶!」袁七襄道:「祖父書香未遠,子孫身充賤吏,是為不肖,故心有末愜耳。」馮國士道:「兄長得過幾位公郎了?」袁七襄道:「尚無所生。今賤內尚懷妊兩月。」馮國士道:「原來兄長亦未舉子。小弟敝房,亦有兩月之孕,可見子嗣艱難若此。」尤寡悔鼓掌笑道:「世間有如此奇巧的事,今彼此意氣相洽,情誼正長,何不聯一指腹之盟,日後兩家至戚往來,豈不癒加親厚。」袁七襄尚未開口,倒是馮國士踴躍喜叫道:「老舅所言實為美事,從來指腹割襟,於禮最重。倘兩家生男,則為弟兄,兩家生女,則為姊妹,若一男一女,則為夫婦,但愧寒家福薄,高門不屑俯從,如何是好?」袁七襄道:「只是小弟不敢仰攀,吾兄既不嫌棄,自當如命,即煩尤兄作一主盟可也。」尤寡悔道:「小弟當身任其責,不敢遜辭。今日一言,生死不可移易。倘日後或因勢利更心,貧富易轍,小弟叨為證盟,自有公論。」馮國士大喜道:「足見金石之言,便當以此為定。」
忙叫家人,供起香案,三人拜了天地,設下盟誓,又復席暢飲。觥籌交情,直飲到疏星隱約,夜色矓蔥,方才酩酊而散。有詩為證:
割襟指腹古曾聞,今日高懷又見君。
誰道女牛偏乞巧,藍橋咫尺鎖深云。
從此,兩家時常往來,果然愈加親密。那些游手惡少,撇腳混沌,都潛蹤斂跡,再也不敢來動憚他了。馮國士安心樂意,始得用心讀書。及至尤氏分娩,生來卻是個女兒。馮國士好生沒興。然心裡只望袁七襄得個兒子,與他聯了姻,始終藉其廕庇。誰知偏不偶奏,直到明年七八月裡,袁家只是不產,兩家都驚驚惶惶,不知是禍是福。其年馮國士已考了欄場科舉,入場鄉試,也是神天護佑,竟高高的中了一名掮榜舉人,兩家好不賀喜。忙亂了一兩月,便打點上京會試。袁七襄設席餞送,飲酒中間,惟以妻妊未產為憂,嗟歎不置。馮國士道:「凡事聽之於天,且不必憂慮。今已二十個月,若得男胎,必然大貴,小弟雖得一第,前程尚爾茫然。年來沾庇良多,豈不知感,倘小弟逗留帝都,家中百凡事體,還仗吾翁護持。指腹之盟,決不敢負,專候弄璋之日,即行下聘,以成百年婚好,兩家方無浮泛之慮。」袁七襄道:「弟恐貴賤情分,雲泥路隔,今吾兄不以顯榮易志,足證厚德君子,弟復何憂。但賤內懷胎日久,男女未知,吉凶莫保,倘小弟福淺,所生非子,便不必說,若幸而得男,在吾兄高誼,可以無慮。誠恐小人之言,以下賤為恥,或有變更,則從前盟誓置之無地,又不得不深慮耳!」馮國士道:「吾聞智者不惑,縱有阻撓,小弟斷無更變。若吾翁鰓鰓過慮,則竟以小弟為言而無信之人了。」袁七襄便不好再說,只得歡歡笑笑,盡酣而散。次日,馮國士發裝起程,親友爭相趨送,因是有錢之家,老早上京,到京才是十月盡間,尋了下處,預先看些風色,圖謀了月餘,方有個機會,已暗暗做下進士的關節不題。
卻說袁七襄妻子謝氏,直至是年臘月十五,忽夢紅日墜於中庭,化為彩鳳,飛入懷中,陡然驚醒,便覺腹痛。袁七襄連忙起身,約莫三更多天氣,喚醒婢僕。不多時,已生下一子,合家歡喜,叩謝天地,袁七襄因感所夢,即取名曰袁化鳳。三朝滿月,馮家備下極盛的禮盒,到門賀喜。彼此儼然親家往還,一發歡好愈勝。到來年,馮國士果然財帛有靈,竟中了進士,報到家中,親友填門慶賀,只作成那公舅尤寡悔,幾乎風光殺了。到得廷試,又殿了二甲,除授工部主事,忙差兩個長班兩個管家,到開封府迎接家眷。
此時袁七襄雖得了兒子,卻見馮國士登時高步青雲,竟成顯宦,忙忙的迎接家小進京,自己一段指腹為婚的事,茫無著落,只得去尋尤寡悔,央他到姐姐面前,道達此意,討個信息。尤寡悔道:「此事出自家姊丈主張,家姊不過女流,怎好專主。少不得此番小弟也要同往,待小弟面致家姊丈,自然有個分曉,老兄且莫性急,一月之後,是與不是,便可了決。」袁七襄驚異道:「此事前日吾兄何等擔當,還恐日後貴賤移心,必持公議,今吾兄先持兩見,則令姊丈保無炎涼之異耶!」尤寡悔道:「小弟當日果雖有言,然亦不過從中撮合。至於兒女大事,畢竟吾翁與家嬸丈自出妙裁,旁人似難作主。所以不敢擔當得穩。況家姊丈未必有圖賴的念頭,何消如此著急。」袁七襄道:「非是小弟多慮,當年此事,實實吾兄玉成,況令姊丈讀書君子,名教所關,豈有更變。吾兄盟言在耳,亦豈相忘。只求於令姊丈面前,以當日之言相告,便見始終不渝之德了。」尤寡悔道:「這個何消說得,此事小弟亦有責任,難道反使家姊丈做個沒信行的壞人嗎?」袁七襄喜道:「吾兄成人美事,足見高懷。」兩下一笑而別。到臨起身時,袁七襄仍備許多禮盒,直送至百里之外方回。未知馮國士後來可與袁七襄家聯姻?更不知可有變局否?要知端的,且聽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八回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天然痴叟 第二十六回 逢国庆贾氏增爵禄 沐皇恩元妃再省亲·秦子忱 第三十五回百箱土狼狈行奸一封书妻舅交恶·朱瘦菊 第六十六回起黑心莽秀才被辱盟白首死和尚招亲·李涵秋 第四回 孔谭二姓联姻好 周陈两学表贤良·李海观 卷之四 待诏喜风流趱钱赎妓 运弁持公道舍米追赃·李渔 第四十七回 镇江宁巧施缓兵计·储仁逊 第四回 坐井观天得钱便作骄态 斯文扫地失意怎肯低头·落魄道人 卷八 如是我闻二·纪昀 第一回 尤伯青凑趣开筵 贾端甫临崖勒马·钱锡宝 第四十三回 花荣玉哭奏天子 东方白锁解京都· 第五十四回 二公子会试入都 安夫人金山许愿· 第十四回 梦欢会销魂入骨· 第八回 乐善村褚愚留旧主 报恩寺李绩识英材·天花才子 第十二回 为深情魂遗金凤钗·烟水散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